第一篇:金钱的故事
金钱的故事
1月22日,欧洲央行宣布每月600亿欧元规模的量化宽松计划,预计持续到16年9月份。届时,总共将有超过一万亿欧元规模的宽松总量。消息一出,超出市场预期,德国股指随后连连刷新新高纪录,而欧元对美元(EUR/USD)则大幅下跌,截止周五休市,EUR/USD 为 1.1207,估计欧元兑美元一比一的时代即将来临。而周边几个好友也通过做空欧元赚的不亦乐乎。而最近货币市场上连连出现重磅消息,常常让人措手不及,从日本央行去年年底的大偷袭,到年初的瑞郎事件,到上周的欧洲大宽松。就连老牌外汇交易商(FXCM)都兵败如山,股价曾一度大跌超过90%....而就在2月3号凌晨的澳洲央行意外决议降息导致澳元以及新西兰元跳水2%和1.5%。上周五美国非农数据一出,黄金暴跌2%,美元指数5分钟内涨1%...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大战已经开始,届时,汇市,贵金属,甚至全球股指都还将有巨大波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些决定世界经济命运的暗流,你曾有心关注吗?本篇是来自帝国理工一位博士生的观点,讲述了那些关于钱你所知道和不知道的事。
前几天邀一位好友一起喝茶,期间谈到了钱的问题。我问他钱是哪里来的以及是谁创造出来的。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给出了答案。他认为,钱与商品实物或者商业活动的价值是对应的,中央银行根据商品实物或者通过商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新的价值来印发新的货币…
这种说法恐怕是人们对钱的普遍认知,就是人们通过商业活动或者生产劳动创造新的价值或者商品,随后,钱就被央行通过一定比例按照新增加的商品价值而印发出来。但是,这种人们普遍对钱的认知是存在一定误区的。要认识现代货币就必须从货币体系的发展来说起。我不想写一个枯燥而严谨的历史文章,我就大概通过我对钱的认识来谈谈钱的前生今世,其中部分故事是我个人的臆断,多不严谨,请多包涵。钱的历史很久很久以前,钱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时候,种地的农民想要吃肉就必须找屠夫用一定的剩余粮食来换取肉。但是,这种以物换物的交换有几个问题:
一、多少粮食换多少肉?
二、屠夫如果不需要粮食而想要第三方所持有的布匹该怎么办?
三、如果剩余粮食变质该如何是好?
所以,这种以物换物的体系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一个媒介来整合所有的农民屠夫以及织布人…
随后,人们就用贝壳来充当货币,通过卖出自己剩余劳动成果来换取贝壳,而再用贝壳来换取其他自己所需的商品。随后,由于贝壳可以在海边随意获取,所以就有一些人不再劳动,而靠捡贝壳来换取别人劳动成果为生。从而造成了经济活动总体的萧条以及所引发的通货膨胀(由于那部分不劳而获的人不再辛勤劳动而去捡贝壳)。在古代,一种被称为“货贝”的贝壳被作为货币所使用。图中为两个货贝贝壳。通过‘贝壳事件’,人们认识到作为货币必须具有一种稀缺性才行,所以有了后来用贵金属,金银等作为货币。再后来,人们发现了用贵金属来作为货币的问题:
一、太沉不好携带,想想看老陈如果买个大宅子,几万两银子该如何携带?
二、不安全,老陈辛苦一年在北京打工,带着满满一年所挣银两从北京回福建,到了温州被抢劫了。该如何面对家里的糟糠之妻?
三、火耗等问题。
所以就有了钱庄的出现,老陈存入钱庄100两银子,钱庄出具100两银子的票据所谓银票。所以老陈不必再携带大量实物银两去买东西,而且当时规模比较大的钱庄早就可以汇通天下。老陈过年回家,把一年的工钱存入北京钱庄,然后再去福建通兑就好了。但是,路过温州,还是遇到匪徒。不过由于老陈把便于隐藏的银票藏入鞋底而避免了去年的尴尬。此时此刻,市面上所发行的银票与实物白银市一比一对应的,但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久发现,每次去钱庄用银票兑换实物白银,钱庄都会刚性兑付。所以渐渐地,人们不再麻烦去钱庄兑换实物白银了,因为他们发现100两银票的购买力与100两实物白银的购买力是没有区别的,而且省去了兑换的麻烦更能省去兑换的手续费。这种现象被钱庄老板发现,在侥幸心理作祟下,他悄悄出具了一张100两的银票,而这张银票并没有100两实物白银作为支撑下仍然可以消费出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由于很少有人到钱庄来兑付实物白银,大家都比较流行银票交易,所以钱庄老板悄悄给自己超发的银票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久了,有些人认识到钱庄可能在超发银票,而钱庄仓库并没有足够的银子来兑付市面上流通的银票。于是,一些人为了安全,开始要求钱庄兑付白银,随后引发了挤兑,这种体系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是大概这个意思,当年的美元与黄金按照固定比例兑换,所以人们又称美元为美金。美元黄金体系与银票白银体系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图为穗康钱庄,穗康钱庄从1850年经营至1949年。
后来,人们干脆不用贵金属来支持货币,通过央行来发行货币。而这些货币没有任何贵金属支撑。事实上,某些国家的金库是空的没有任何黄金,还煞有介事地重兵保护空金库,给人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现代货币的发行建立在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上,就是你信它你就用它。由于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所以人民对政府的信心来支持纸货币的发行。这就是现代由信心支撑货币的体系。现代货币的那些事好了,我们的故事终于到了高潮。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问题,钱到底是不是中央银行创造出来的。答案是,是的,钱的确是中央银行所发行(或者由央行委托发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钱,仅仅只有很小一部分的钱是央行所发行的。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刷卡消费越来越普遍,人们更倾向于不用现实纸币而改用银行发行的各种卡来消费。这不得不使我们回想起刚才银票白银的故事。对!这就是现代的白银银票的故事。所以,现在我们的钱,绝大部分是由商业银行所变向创造出来的。大概故事是这样的:央行发行100元流通到市场上随着一系列流通(具体发行流通机制另外发文说明)到了老陈手里。老陈存入一家商业银行,这时银行里面有了老陈的100元,银行根据存款准备金率(各国不一样,假设20%吧),把这100块钱中的20块钱存入中央银行而剩余80块钱。此时这家商业银行就可以把着剩余80块钱借贷出去给老王,于是在同一家银行老王的账户上就有了80块钱,同时银行把80中的20%,16块钱再次作为存款准备金存入央行然后剩余64块钱再次借贷出去给老李,于是老李账户中有了64元,银行再次将64的20%存入央行,又有了51.2元借贷出去给其他人, 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央行发行100,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运作这100块钱变成了老陈的100加上老王的80加上老李的64加上51.2加上……如此循环之后,100块钱的央行发行货币演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而变相增发的远远大于100块钱的钱。此时,你们可能会问,如果老陈消费掉了那100块钱该怎么办,是不是银行通过信贷而放大的那80,64,51.2…..都不存在了呢?
答案是:不。那些通过商业银行信贷而超发的钱依然存在,事实上,即使老陈将那100块钱花出去,从商业银行的账面来开,那100块钱依然存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还记得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账户吗? 假设,老陈账户在A银行,消费场所账户在B银行,当老陈消费掉100元后,那100块钱并不是从A银行到了B银行去。而是通过通知央行把钱从A银行在央行的账户中转到B银行在央行的账户中,而A银行自己的账面上那100元依然存在。所以那些通过信贷所发行的80,64,51.2…这些钱并不会由于老陈的消费而消失。所以,钱的确由央行发行创造,但是商业银行变相发行的钱却远多于央行发行的钱。就像当年人们用银票而不用银子一样,现代人们都用银行卡而很少使用实物现金再加上人们相互消费结算是在央行中的各个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账户内部结算的,所以商业银行才是现在货币发行的主体(97%的钱都是以电子货币形式出现,只有3%是现实实物纸币)。那么问题来了,人们对于货币的信心是为出自于国家的信任也就是对央行的信任,但是绝大部分钱实际上是从商业银行变相创造出来的。当人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之后,这种信心还能不能存在?第二个问题,还是通过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钱并不是通过人们商业活动创造出来的,而是通过银行借贷来先行给商业活动然后人们才有资金来支即将的商业活动。引用其他人的说法就是,钱是被作为润滑剂先行注入到经济活动的机器中,才有了后来的商业活动价值产出。并不是普遍认为的,先通过商业经济活动创造价值,随后对应发行货币。这一先一后的顺序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才可以。所以,现在必须有央行超发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信贷创造更多的钱注入到整个经济里面,才能推动整个经济商业机器的运转。这就是08经济危机时候各国量化宽松政策(注水猪肉)刺激经济的部分原因。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死循环,银行的大而不倒有恃无恐,因为一旦银行倒闭,市面上绝大部分钱就消失掉了,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政府都会出纳税人的钱来保住银行。银行知道自己有政府的保护后更加大胆把钱借贷出去来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银行拿钱赌,赢了,那么大家相安无事,输了,政府拿钱救。因为一旦不救,那么大家都没钱花了,因为之前讲的那一前一后的顺序。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结果的承担者都是老百姓,不管是赌赢所引发的通货膨胀还是赌输之后纳税人钱的救赎。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我不想在这里写结局,用吸毒者的故事来结尾吧。吸毒者,需要每次增大剂量获取快感(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早晚有一天,当吸食剂量大于身体所能承受极限的时候,死亡就是结局。而强力戒毒所引发的一些列不适,(经济活动没有了先行注入钱来作为润滑剂的推动),想必也是难以承受的吧。去年11月日本的新一轮量化宽松,三周前的欧元区的量化宽松…
作者:风林火山
极少有机会在别人面前提及的,极少有机会系统梳理的文字,理性的观点、纯粹的情绪,或许可以发给我们,你们的声音将被更多人听到。投稿邮箱:liwen.zhang13@ic.ac.uk
第二篇:时间与金钱故事
一位先生到富兰克林的书店买书,“这本书多少钱?”他问店员。“1元钱。”店员答道。
“还可以更便宜吗?”这人又问。
“这是不可能的事。”店员坚定地说。
或许老板更好说话,这人想,于是他继续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
“是的,他正在后面忙着。”店员说。
“很好,我要见他。”
富兰克林被叫了出来,“什么事?先生。”
那人举起手中的书问道:“这本书你最低卖多少?”
“1。25元。”富兰克林说。
“可是你的店员刚刚还说1元钱呢?”
“是的,可是现在你让我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富兰克林回答。
顾客觉得十分惊讶,他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观点。“老实说,你这本书最低卖多少钱?”
“1。5元。”
“可你刚刚还说1。25元呢!”顾客叫起来。
“可是现在花了我更多时间。”富兰克林冷冷地说。
看起来,顾客多花了0。5元的冤枉钱,实在划不来。但他仅多出了0。5元,却浪费了富兰克林一段宝贵的时间。他不知道对于富兰克林这样的有志者来说时间比金钱还宝贵。
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时间的价值,所以整天闲聊、打牌、游乐。也不觉得可惜。其实时间就是金钱,只要好好利用,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
第三篇:关于名人对待金钱的故事
关于名人对待金钱的故事
1.善用金钱
美国的石油巨子洛克菲勒,是个很懂得运用金钱的人。有一次,公司打算盖间仓库,请来两个建筑工人。这两名工人是一对兄弟,哥哥叫约翰,弟弟叫哈佛。仓库盖好后,兄弟俩便到洛克菲勒办公室去领工资。洛克菲勒对他们说:“赚了钱应该储蓄起来,现款如果到了你们手中,一定很快就会花光,不如把它换成公司的股票,作为你们的投资如何?”约翰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当场便答应了。但是哈佛不愿意,坚持要领现款。结果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没多久哈佛就把钱花光了;而约翰因为公司股票涨价,赚了不少钱,过不了几年便成为一个大富翁。
启示:善于运用金钱,才能致富。假如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不但没法积聚财富,一旦有急用时也好干着急了。小朋友虽然现在年纪还小,但也应该养成爱惜金钱习惯,把多余的零用钱储蓄起来,存到银行里,可以收入不少利息呢!
2.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怎样对待金钱
2004年2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比尔·盖茨以其名下的净资产466亿美元,仍排名世界富翁的首位。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
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如,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
看来,这位世界首富跟那种“一掷万金、摆谱显阔”的富翁迥然有异。他是不是富者中的“另类”?他对金钱持有怎样的理念和规则?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当会有所了解,或从中悟出些什么。
衣裳不求名牌 爱买打折商品
在美琳达刚踏入微软的时候,她就被告知,比尔是个非常特别的人。
确实比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
事实上,钱既不会改变他的生活,也不会使他从工作上分心。他经常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
比尔非常讨厌那些喜欢用钱摆阔气的人。他在杂志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你已经习惯了过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
同所有企业家一样,比尔也在进行分散风险的投资,他除了拥有股票与债券外,还进行房地产投资,以及其他行业投资。虽然比尔是个经营天才,但是他从不认为自己的理财更胜一筹,所以他聘请了一位“金管家”———小他十多岁的劳森,比尔除了让他管理自己5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外,还让他管理比尔—美琳达慈善基金会的资金。
比尔总是告诉妻子,自己努力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钱。对待这笔巨大的财富,他从没有想过要如何享用它们,相反在使用这些钱时却很慎重。他不喜欢因钱改变自己的本色,过着前呼后拥的生活,他更喜欢自由自在地独立与人交往。甚至见到熟人时,还像从前一样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哦,你好,让我们去吃个热狗如何?”
在生活中,比尔也从不用钱来摆阔。一次,他与一位朋友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到了几分钟,所以没有停车位可以容纳他们的汽车。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客车位。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我来付。”
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非常简单,贵客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认为那是超值收费。比尔在生活中遵循他的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
所以即使是花几美元钱,比尔也要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婚后,比尔与美琳达很少去一些豪华的餐馆就餐,有时由于工作上的需要才不得不光顾一些高级餐厅。一般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肯德基,或是到一些咖啡馆。有时还会一块光顾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商店,在西雅图有法国、俄罗斯、日本,以及南美一些国家的人开设的商店。在那里可以找到这些国家的一些特色商品。
一次,比尔与美琳达来到一家墨西哥人开设的食品店,这里被公认是西雅图最实惠的商店,刚一进店门,比尔就被“50%优惠”的广告词吸引,在不远处的葡萄干麦片的大盒包装上的确写着这样几个字。比尔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标价。因为同样的商品在本地的一些商店要比这里的价格高出一倍。比尔想得知它的真伪,便上前仔细端详。当他确认货真价实时,才付钱买了下来,并告诉美琳达:“看来这里的确如同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今天很高兴自己没有被多掏腰包。”
对于自己的衣着,比尔从不看重它们的牌子或是价钱,只要穿起来感觉很舒服,他就会很喜欢。一次比尔应邀参加由世界32位顶级企业家举办的“夏日派对”,那次他穿了一身套装,这还是美琳达先前在泰国普吉岛给他买来拍照时穿的衣服,样子还不错,只是价格还不到歌星、影星一次洗衣服的钱。但比尔不在乎这些,很高兴地穿着这套衣服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生活的信条就是:“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平日里,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会议,比尔会选择便裤、开领衫,以及他喜欢的运动鞋,但是这其中没有一件是名牌。
比尔认为,自己的成功只与个人努力有关,而与金钱多少没多大关系。确实,比尔几乎所有创业的钱都是他自己在上学之余打工挣来的,而从来没有向父母伸过手。几乎所有人都钦佩他这点。
现在,微软公司的员工所得的各项收入,即使在美国也是最高的。比尔也从不吝啬对员工发放一些奖金。早在创业之初,公司总经理的年薪就达到了22万美元,而那时,比尔每年只领取13万美元。他认为,自己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并不是最大的。
在微软还有一些让人不敢相信的数字,每年都会在几千名员工中产生几十个百万富翁。比尔认为,这些钱只是他们成功的象征而已,除此之外,他不觉得还有什么意义。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有问题出现时,比尔都不会首先想到用钱来化解一切。他甚至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也从没有包机旅行过。对他来说,钱失去了它对一般人那样的诱惑力,他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他也承认,自己的这种看法和行事方式,在许多人看来也许并不是一个榜样。
美琳达曾经抱怨比尔说:“我们的家庭显得如此特别,总会招来别人的非议,他们会说你是个喜欢出风头的人。”
比尔笑着告诉美琳达:“这是不可避免的,当初我在求学的时候,也有人说我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很珍惜每一分钱,我从来都是这样的。”
比尔父母本身的经济收入很丰厚,对于儿子的富有,他们持有什么看法呢?每每有人拿这个问题问比尔,比尔总是不正面回答,而是用玩笑的口气说:“我不炫耀给他们看就是了,我会把钱藏起来,埋在草坪下面,现在草皮都鼓了起来,我希望天不要下雨。”
谁都知道,西雅图的夏天是不可能不下雨的。后来,比尔认真谈了自己的观点:“我赚的钱对我的父母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真的,我的钱对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点影响也没有。如果我们中谁生病了,我们可以请最好的医生,钱在这一点上会有点用。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谈论钱的问题。” 的确,即使现在,他也很少谈家庭用钱的话题,但他已经向美琳达保证过,在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
众所周知,比尔与妻子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一些要求上,他们绝对是一对吝啬鬼。比尔从不会给孩子们一笔很可观的钱,当小儿子罗瑞还不会花钱,但女儿珍妮佛已经可以拿着一些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罗瑞总是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比尔有自己的说法,他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确,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养尊处优终将会让他们一事无成。所以比尔夫妻二人宁愿将这些钱捐给最需要它们的人,也不随意交给孩子挥霍。比尔甚至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在私人的金钱花费上,比尔非常节制,但是在事业上,有时他会不惜重金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市场。
起初,微软公司的DOS、Windows软件是搭配在个人电脑上的,这样可以让电脑的购买者产生一种想法:这些软件是完全免费的,最终使Windows系统软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90%。在微软推出DOS的时候,IBM虽然与其选择的几家软件公司进行了合作,但是操作系统都是作为配件选购的,消费者可以自行决定购买哪种产品。
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时候,比尔会不惜一切代价取得市场,那时,他并不在乎钱的问题。在占领DOS市场的时候,其他软件价格都在50-100美元,而比尔会以接近免费的低廉价格,即1.5美元推出自己的产品。正由于微软公司操作系统的普及,客户会认为这些系统整合得很好,便会一同购买微软公司的其他软件。
当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微软为了与网景抢占网络浏览器软件市场,比尔决定免费赠送客户大量的软件、使用手册与免费的电话服务。相比之下,网景的行销则显得很保守。虽然,这些让微软一时亏损许多,但是却由此获得了大份额的市场。
凡是做过营销的人,都会明白这些,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对一些小公司来说特别重要,如果以很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比尔更清楚,一旦自己的产品成为行业标准,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所以他一直告诫美琳达,不要为了在营销上少花钱而绞尽脑汁。
微软掌门人坐经济舱
让美琳达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微软的员工都非常懂得节俭。因此一些人称这是微软的“饥饿哲学”。比尔告诉他的员工:“我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是我们的血汗钱,所以不应该乱花,应花在刀刃上。”
从微软创业时起,比尔就非常注重节俭。一次,兼任微软总裁的魏兰德将自己的办公室装饰得非常气派,比尔看到后非常生气,认为魏兰德把钱花在了这上面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对魏兰德说微软还处在创业时期,如果形成这种浪费的作风,不利于微软的进一步发展。
即使在微软开始成为业界营业额最高的公司时,比尔的这种作风也没有改变过。1987年,还是在比尔与温布莱德相好的时候,一次,他们在一家饭店约会,助理为他在该饭店订了间非常豪华的房间。比尔一进门便发呆了,一间大卧室、两间休息室、一间厨房,还有一间特大的、用于接见客人的会客厅。比尔简直气蒙了,禁不住骂道:“是哪个混账东西干的好事?”
比尔一年四季都很忙,有时一个星期要到四、五个国家召开十几次会议。每次坐飞机,他通常都坐经济舱,没有特殊情况,他是绝不会坐头等舱的。
有一次,在美国凤凰城举办电脑展示会,比尔应邀出席。主办方事先给比尔订了张头等机舱的票,比尔知道后,没有同意他们的做法,然后硬是换成了经济舱。还有一次,比尔要到欧洲召开展示会,他又一次让主办方将头等舱机票换成经济舱机票。
比尔几乎很少回家吃午餐,通常他会在公司以汉堡包当午餐,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惯。有一次,办公室来了一位新秘书,名叫里卡,为了庆祝她的生日,比尔特意带着她,以及米丽亚娜·露宝与其他几个职员来到一家高级饭店,每个人都点了酒与风味菜肴,只有比尔点了酒与汉堡包。美琳达后来抱怨说:“你为什么不点些菜,你那样会让里卡感到难堪的。”
比尔笑笑说:“我就喜欢吃汉堡包,没想那些。”
在与员工平时相处中,比尔从不像是个有钱人,他常对人说,与其说他有钱,还不如说他是“软件产业的卓越开拓者与领导者”更让他感到兴奋。他不喜欢什么事都与钱挂在一起,把金钱看成万能。一次,他在出席会议的时候,主持人给他租了一辆高级轿车,他硬是拒绝了,然后租了一辆很普通的汽车前往会场。在微软,比尔已经成为员工,尤其是一些新员工的榜样,他的作风感染了许多人。所以微软员工的朴素也是很出名的。这并不是说比尔吝啬,或是小气,他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在培养员工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
3.关于钱的故事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钱,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他在商场里的姿态:在贵重商品柜台前,有钱的人即使不想买东西,也总是把手放在身体的前方,以醒目的姿态指点或把玩那些贵重的商品;阮囊羞涩者大都谨慎地背着手,谦逊地打量着它们,并且多半要赶在售货员注意到他们之前若无其事地走开。
钱实际上就是所有权。你有多少钱就意味着你能占有多少商品,或者说,占有多大一部分世界。世界在钱诞生时就已被分成无数的份额,等待人们去领取。钱包里的钞票不是纸,存折的数字不是自然数,而是你能够占有的世界的份额。口袋里装满了大量的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理直气壮的,因为他知道有一个世界时刻准备为他成形,让他居于中心。他可以豪迈地指着宾馆中的房间、商店里的物品、停车场里的轿车、乡间的豪华别墅说:这是我的!无数事物在沉默中等待他的命令,准备以献媚的姿态走向他。宾馆门前卑躬屈膝的侍者,酒店里殷勤的服务小姐,随从人员俯首贴耳的姿态,商场中任他指点和把玩的商品,都在有形和无形中实现着这种占有。他们可以把任何有商品的地方当作自己的家,所以,他们的身体永远是有家可归的。有无数个大门为他打开,让他进入这个世界的内部。钱就是他的通用门票,银行里的存折就是他对这个世界实在的和潜在的产权证书。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奴每天都要注视自己装满黄金的屋子,实际上是在视察他对世界潜在的所有权:那些比纸币更为可靠的黄金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玩味它们就是玩味这种可能性。他在玩味这种可能性时所体验到的自豪感和喜悦,以及那种随时可以占有某部分世界的狡黠,正是他的幸福所在。穷人们在梦想自己发财以后,总要制订出一系列占有的计划,也是在以虚幻的方式玩味钱所代表着的可能性和权力。
正因为钱是所有权,所以,它在商品王国里是绝对命令。商品任人支配的温顺品格源于对绝对命令的服从。侍者无论怎样心怀不满,也要为付钱的人服务,否则,他就会因为得不到薪水和小费而被世界拒之于门外。他可以躲在内心深处诅咒钱,但他的身体必须服从钱的命令。穷人当然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但在商品的王国里,他也仅仅有独立意志而已。也许我们不必过分责备那些风尘女子,因为每个生活在金钱世界中的人都必须出卖些什么。即使那些最富有的人,也是靠出卖自己的某一部分而谋生的。没有一个报业大王敢诅咒读者,没有一个军火商敢真正地反对战争的发动者,因为后者持有钱,而钱是不能拒绝的。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一剧中曾对钱进行了万般的诅咒,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挣钱而奔忙。没有钱就没有对世界的占有权,就不能在商品王国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会在任何地方都无家可归。这对于包括莎士比亚在内的所有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正像我在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样,有钱人面对着贵重商品至少有两种可能性——买和不买,而身无分文的人只能选择无奈地走开。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钱是万能的。钱的力量只存在于商品王国内,在此之外它们不过是金属和纸张。在沙漠深处迷路的人用点燃钞票来取暖,因为对于身处绝境的他们来说,这是钞票的唯一功能了。大款可以同时在巴黎、纽约、东京、上海有自己的产业和豪华住宅,但这也只能保证他们的身体有家可归,而他们的灵魂是否有其家园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对于不能用钱来占有的东西来说,钱就不再有任何力量和尊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假如有人拿出一亿元钱,让我说“我愿意放弃自由”,那么,我只会轻蔑地拒绝,而钱的持有者在我的轻蔑中也只会体验到无能和沮丧。假如有一天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可以通过钱来占有,那么,人类并不会因此而进入自由王国,反倒会迅速走向毁灭,因为属于人的很多东西是不能够被完全占有的——一旦它们也被占有了,人本身也就将死去。
第四篇:英语关于爱和金钱的故事
A woman came out of her house and saw three old men with long white beards sitting in her front yard.She did not recognize them.She said,“I don't think I know you, but you must be hungry.Please come in and have something to eat.”
一位妇人走出房门,看到三位白胡子老人坐在她家的前院里。她并不认识他们。她说:“虽然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但你们一定饿了,快进来吃点东西吧。” “We do not go into a house together,” they replied.“我们从不一起进到一户人家里去,”他们答到。
“Why is that?” she wanted to know.“为什么?”女人想知道怎么回事。
One of the old men explained, “His name is Wealth,” he said, pointing to one of his friends, and then pointed to another one, “He is Success, and I am Love.” Then he added, “Now go in and discuss with your husband which one of us you want in your home.”
其中一位老人指了指他的一个朋友,解释说:“他的名字叫财富,”然后,又指着另一个说:“他叫成功,而我叫爱。”接着他又补充道:“进去和你的丈夫商量一下,你们想请我们中的哪一个到你家做客?”
After some heated discussion, the husband and wife decided to have their
home be filled with love.The woman went out and asked them,“Who is Love? Please come in and be our guest.”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丈夫和妻子决定让他们的家充满爱。
Love got up and started walking toward the house.The other two also got up and followed him.Surprised, the lady asked Wealth and Success, “I only invited Love.Why are you coming in?”
女人出去问三位老人:“谁是爱?请进来做客吧。”
爱站起来向房子走去。另外两位老人也站起跟在他后面。女主人很吃惊地对财富和成功说:“我只邀请了爱,你们为什么出要进去?”
The old men replied together, “If you had invited Wealth or Success, the other two of us would have stayed out, but since you invited Love, wherever he goes, we go with him.”
三位老人一起答道:“如果你只请了财富或成功,那么其余的两个就会留在外面。但是你邀请了爱,无论他到哪儿,我们都会跟着。哪里有爱,哪里就有财富和成功。”
第五篇:信用远比金钱重要励志故事
在济水的南面,有一个商人,落水后,在那里哀号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未靠近,商人就急忙叫道:“我是济水一带有名的富翁,你如果救了我,我给你100两金子。”渔夫真的把他救上了陆地,商人却只给了10两金子。
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100两金子,如今却只给了10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听了勃然大怒:“你是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今天一下子就得到10两金子,你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离去了。
后来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河而下,船碰到石礁,又淹没在水中,那个渔夫正好又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怎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这就是那个答应给我100两金子却言而无信的商人。”渔夫把船靠了岸,远远地观看那个水中的商人,商人随后就沉没了。
金钱远不及信用重要,为人要讲信用,说过的话一定要去兑现。人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如果离开了诚实守信,就会形成一道无形的隔阂,人与人之间就很难再继续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