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
解析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此段为《桃花源诗》的翻译,不统计在800字赏析之内)
全诗的大意是说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夏黄公、绮里季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时也离开了世间(暗示桃园中人与古时贤者志趣一致)。桃源中人初进山的路渐渐湮没,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豆谷类随着季节种植,春天收取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荒草阻隔了与外界的交通,鸡和狗互相鸣叫。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儿童纵情随意的唱着歌,老人欢快的来往游玩。草木茂盛使人认识到春天来临;树木凋谢使人知道寒风猛烈,秋冬之季到了。虽然没有记载岁时的历书,但四季自然转换,周而成岁。生活欢乐得很,还有什么用得着操心?桃花源的奇迹隐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却被渔人发现,向世人敞开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桃花源中的淳朴风气和人世间的浇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时显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隐藏起来了。试问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尘世之外的事?我愿驾着清风,高高飞去,寻找与我志趣相投的人。
此诗借事抒情,语言质朴无华,但却让读者有一种看侦探推理小说才会有的“丝丝入扣”的感觉。诗的开头点题,引古人实例,将避难的人们带入桃源,又给桃源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诗的结尾写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但“旋复还幽蔽”,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读者读到这里就会想,渔人离开时已经“处处志之”,为什么会找不到呢?其实陶渊明已经在诗的结尾处给出了答案——“淳薄既异源”。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是格格不入,绝然不同的。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给“游方士”找到了,那么,它还能存在吗?东晋末年,战乱频繁,徭役繁重,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那么美好,生活安逸舒适,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否定。全诗最后一句“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这是陶渊明真正要抒发的感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桃花源记并诗》是陶渊明在其57岁时所作,当时他已经隐居十六年。年轻时的陶渊明也曾有过鸿鹄之志,但他生活的东晋战乱纷呈,致使民不聊生。加之家境早已败落,寒门之士,也只能是“壮志难酬”了。正因如此,陶渊明才选择了“归田园居”。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一样,都是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桃花源诗》用质朴的语言详细的记述桃源社会的情形。作者直接叙述桃源的历史状态,并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愿望,充分地显示桃花源的思想意义和审美意义。我认为,《桃花源诗》比《桃花源记》写得更详细,《桃花源记》更多的描写了渔人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并不能直接的表达出作者陶渊明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而《桃花源诗》却可让陶渊明发挥、宣泄的更自由。所以与“记”相比,我更加爱“诗”!
《桃花源记并诗》所描绘的理想世界是一种幻想,这种幻想可能会对我们产生消极影响,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艺术成就。这些艺术成就对后来作家与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空气污染严重,到处充满利益与欲望的今天,“桃花源”俨然成为世俗中的我们的精神寄托——“世上最后一方净土”。
第二篇:心中若是桃花源
心中若是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不都是在人生的道路是跋涉。在真实的笑里哭着,在虚幻的梦里笑着。许多事看着看着就看淡了,许多泪流着流着就流干了,许多人聚着聚着就聚散了。
浮生若梦,梦如人生。人生究竟是真实还是虚幻,也许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个问题,也许也曾静心思考过。然而,生活就是那么的滑稽,有时它让你飘飘欲仙,有时却狠心的撕扯你,遍体鳞伤,无力反抗。我们每个人都曾哭过笑过,爱过恨过,后悔无力过,悲痛欲绝过;也曾风光无限,也曾万众瞩目。但是,过去的辉煌早已随风飘去,连带着奋斗与汗水,苦涩与不甘。一切都已经从头开始。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 at this moment.如果曾经不如意亦或是想去证明自己,如果曾经幻想改变自己却被生活改变,如果对现在的自己不甚满意,那就尝试去改变自己。改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也没有那么空洞,但改变必须从现在或下一刻开始。只是一念,只是一个动作,只是一个习惯,都是一种改变。强大的人之所以强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野心,有决心,有恒心。
Never give up!犹记得初中时班主任说过的一句话,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虽然,这句话的正确与否有待商榷。但显
而易见,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坚持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事实上,现在许多人平凡的原因,就是没有坚持。曾见证过无数的人几天前信誓旦旦,说要怎样怎样,几天后早已把自己的话抛到天边去了。不知道看了多少本励志书,不知道听过多少催人泪下的演讲,不知道多少次想着,这一次我一定要改变自己,让别人刮目相看。回首往事,过眼云烟,奈何奈何啊!养成一种好习惯很难,但是改掉一种坏习惯更难。时间就像是吃人的野兽,一口一口,吃掉你的激情,吃掉你的憧憬,吃掉你向往的美丽人生。
最软弱的,是人;最坚强的;也是人。曾经我认为,环境什么的,对我的人生没有多大的影响。我的出身,我的起点,我周围的人和事,我所生活的城市家庭,都无所谓。如今,我才发现,我错了。氛围其实相当的重要,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感染,一种相互的支持和鼓舞。因为如果在一堆疯子中,你是唯一一个清醒的人,或许别人会把你当成疯子。就好像众人皆醉我独醒一样,时间会慢慢将你推向那滚滚浪涛之中,随其波,逐其流。所以,在这个时候,毅力就尤其重要了。
然而,如何去实现呢?计划是关键的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尝试每一天都写一个计划,或者在心中想想。不必过于细致死板,思考今天我必须完成什么,估计一下可行性,最好要有一定的预留。
停留是刹那,转身时天涯。
第三篇: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夜,郁郁不睡,忽见明月当空,遂起身出行。借以月光指引,不知所踪。忽见一飞船大门敞开,似有邀客之意,便欣然起行。
机器启动,而船内则空无一人,似有落寞之感,但好在旁边有各大行星之伴,按照轨道运行,虽有规律,但却毫无束缚之感。我暂忘学习之压力。
时光飞逝,我来到名曰“太阳村”的星球。远远望见大片的花海,似是梅子黄时。到达村口,飞船大门自动敞开。漫步在柳叶轻拂的羊肠小路上,我看着一道道似杜家之枫,陶家之菊,王家之梅,白家之草的美景,我倍感亲切。天上有凤凰飞过,地面有灵狐狂奔,时不时还传来悠扬的乐声。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见”。
不久,错落有致的高楼映入眼帘。一座座摩天大楼高耸入云,一条条宽阔马路洋溢超现代气息。路上的人看起来与我无异,但他们用不解的目光看着我,使我倍感无措。就在此时,迎面走来一身着红色鲜艳反光长裙的漂亮女士,礼貌问道:“请问,您就是此次太阳村邀请的贵宾月小姐吗?”过往的人们停住了脚步,好奇地望着我。“嗯……我是月,可是……”噢!天啊!我真的是贵宾吗?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那就是您了!我就是您此次和谐安宁地球村之旅的向导——零。”她激动地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我受宠若惊。我不好意思地说:“您还是叫我月吧!”
“也许看起来我们和人类没有什么区别,但我们却是机器人。我们的身体和人类无异,可是因为我们的脑子里有一个小芯片,所以思维比人类敏捷的多。看,我身上的这条裙子,是纯天然的柔软钻石制造而成,它可以在白天吸收热量,晚上使我们冰凉的身体保持温暖。”零兴奋地说道,“当然,这里还有许多你看起来新奇的地方,让我慢慢介绍给你。哦!对了,你能来参加此次之旅是鉴于你的各方面压力太大,才让你来这里放松一下的。现在,我带你去参观一下我们这里唯一的一所学下吧。我们所有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的!”说着,在我向往的神情中,我们加速前进,来到了一朵巨大的含苞欲放的荷花之前,使我顿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感。“我们这里的学生可以从出生起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没有人会约束他们,任他们自由发挥。至今还没有一个人作出有损村落的事呢!”她的脸上挂满了自豪的神情。我们慢慢走向了花苞的顶端。“这就是本校的图书馆。”说着,她便随手推开了门。台阶有上有下,无限延伸,每层书架上都有包装精美的书籍。然而里面却无人管理。零在前面出现的椅子上坐下,顺便帮我注册。她告诉我,这里的气味识别系统会为来到这里的人提供提前预定的服务。而且,只要我默想资料的主要内容,心里感应器就会通过自动隐现系统把最贴切的书送上。在这高级图书馆里,我读到了从未听闻过的知识。“看不完可以拿回家,不用办手续的。”零补充道。
不知过了多久,地球村我已逛的八九不离十了。零不舍地送给我一张卡片,我也对她笑笑,但她却转身跑开了,我明明看见她的眼里有液体在涌动。我信步乡村走去,打开卡片,只见上面写着:
天是透明的,因为雨慢慢地停了,因为风轻轻地吹着,所以我想念你了。
心是透明的,因为我不想隐藏了,因为你对我笑了,所以都无所谓了。
以后的日子多珍重!
永远的朋友:零
我想不久后的我们就会再次相遇。猛然觉得绿荫不减来时路,还添得黄鹂四五声。
飞船的门自动关闭,我被送回。依旧是月朗星稀之夜,但心情却大相径庭。吾感陶潜之所见,遂作此文以记之。
第四篇:心中的桃花源
心中的桃花源
作者 杨雅迪单位 海城高中高二十四班姓名 徐欢欢 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方净土,那里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风景,那里有抚平我们伤痛的泉水,那里有承载我们理想的风,却是一个别人不能污染,即使进去也不复得路的地方。
现代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诸多事物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当然,其中有好的事,也有坏的事。我们没有能力阻止不好
事情的发生,却有能力捍卫心中的那方净土,保持它的干净和美好。
如果有两件事,你只有能力记住其中一件,你会选择哪一个?一件是中国航天上的又一大飞跃——天宫一号与神州八号飞船的成功对接;一件是药家鑫的杀人案,想必你怎么也不会愿意记得那个让人无法容忍的药家鑫吧!因为那会污染你的心灵,让你找不到去那片世外桃源的路。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为淡泊与宁静会使那片桃花源更美丽,更引人注目。还记得有个陶渊明吗?他为了使自己心净而隐居南山,他独在东篱采菊,独在山下种豆,在无人处畅饮,他在自己心灵的桃花源内避乱。他的心是那样得纯净,于是才有了一个“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陶渊明。
是啊!心中总有那么一方净土承载着心灵的伤痛。曾几何时,我们也奋斗在书桌旁坚守着自己的梦;也为自己的失败而伤心、疯狂。
在这时,心中的那方净土便是为你洗去浮躁、洗去疲惫的泉,让你能够躲在那里休养生息,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一颗纯洁无暇的心,就好像有了一个可以依托的桃花源:这里有欢歌的小鸟;这里有蔚蓝的天空;这里有可以放心的食物;这里有我们想拥有的快乐。有人说,王勃只是一个不懂世事的诗人,他辜负了都督的美意,可是谁曾想过,正是他的一颗纯洁的心,正是他的不愔世事,才造就了一代才子,才能让他留名青史,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只因为他的心中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正是这片心中的桃花源,让伤痕累累的他可以放心地休憩,惬意地吟诗,豪迈地放歌。
诗人李白“斗酒诗百篇”,也正是因为在他的心中有一方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这才使得他能够不畏权贵,使得他能有资格让贵妃捧墨,力士脱靴,使得他不愿向权势屈服。这也使的李白有大量的时间游览名山大川,才能写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名篇。
每个人心中都该有一方净土,任外界黄沙漫滚,朔风凛凛,保持一颗纯净的心,便可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第五篇:与世无争,心中桃花源
与世无争,心中桃花源
尘埃落定,万物俱寂,暗夜又来临了!尘世的喧嚣,纷乱的思绪都随着夜的来临消散。
不去想尘世的烦恼;不去看生活的琐碎;不去听嘈杂的足音。卸下所有的伪装,独自享受这月下的宁静。月色很美,月光很柔,透视着人的心灵,荡涤着思想,细细地去聆听内心的声音。
一切那么坦然,无欲无求!世人苦苦寻找的陶渊明笔下的那片净土,它在哪?我想桃花源不就在心中吗?与世无争,看花落花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么恬淡自然!
人在闹世,脱不了红尘,每天有这么个时间,放下戒备,去触摸这静夜,去研读心境,去谅解利益争斗,去感恩人事美好,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