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经典古诗文 做成功中国人
读经典古诗文 做成功中国人
古诗文诵读活动案例
九月二十七日上午,在学校大礼堂里,我校举行了第五届《“庆国庆”金秋古诗文诵读》庆典活动,全校师生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在国学精粹、古典智慧中感受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荆州英华双语学校办学五年来,一直把古诗文诵读活动作为学校传统项目开展,通过寻诗,析诗,品诗,吟诗,演诗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国古文化教育,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真正站在中国五千年古文化的肩上面向世界,开创未来。著名小说家金庸曾经说过,适宜少年儿童诵读的古诗文应在情理之间,不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继承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教,使孩子们养成至大至刚的人格。英华学校的金秋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目的正在于此,注重的是学生性格的培养、民族精神的培养。为此,学校组织专班编辑了《古诗词诵读六十篇》;在班级之间开展“看谁背的古诗多”诵读竞赛;为了更好吸取中华古诗词的精髓,学校每年的九月第四周定为古诗词诵读展示周,主要形式有古诗词诵读文艺汇演、诵读比赛、办黑板报、作文竞赛等多种。与往年不同,学校今年的古诗文活动引入了科研的思想,以“积淀文化底蕴,提升人文素养”为主题,用科研的方法开展活动,注重学生优质文化的积累和人格品质的培养。一 拥抱自然,热爱生命,确定主题
“蝶舞花丛中,窃笑庄生痴。物我本一体,何分彼与此。”著名超导电子专家、美国杜邦院士(Dupount Fellow)沈志远先生倡导科学文艺,科学与自然、社会、人文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内容,学校古诗文的活动也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以自然、社会、人际关系为题材留下了不少名篇,如今诵之,不仅韵味无穷,更是蕴涵了深厚的人文哲理。围绕学校主题,各班开展了确定班级主题的班队活动。班队活动实录一:
师:同学们,古诗文是我国国学精粹,至今仍为我们广为传诵。谁能为大家背诵一首呢? 生1:老师,我来。胜日寻芳泗水宾,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宋朝朱熹《春日》。(师生掌声鼓励)。
生2:老师,我也背一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师生掌声鼓励)。
师:刚才两位同学背的真不错。那么谁能说说他们背的两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景物? 生3:《春日》描写的是春景,《早发白帝城》描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
师:哦,这两首诗描写的是自然界美丽的风光。自然以它色彩丰富、变幻多异的美妙景色激发了诗人雅兴而作诗留赋。我们生活在自然中,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那么,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还有那些呢?(学生兴趣被激发,思考状)。
生1:我们回家去查资料、上网找一找吧。
生4:对,我们还可以找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呢。
师:这位同学的建议真好!我们不如就以春、夏、秋、冬为线索收集吧。我想把我们这次古诗文的活动就定为《四季的脚步》吧。生齐:好!
师:那么,我们就分工协作吧。第一组的同学收集描写春的诗歌,第二组的同学收集描写夏的诗歌,第三组的同学收集描写秋的诗歌,第四组的同学收集描写冬的诗歌。……
班队活动实录二:
师:同学们,学校诵古诗的活动周又到了,今年学校古诗文活动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这一主题开展。今天我们的班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校主题确定我们班的古诗文主题,我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请你们推荐一位活动的主持人。(学生议论、推荐)
生1:老师,我推荐我自己来主持这个活动。我推荐我自己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我很爱读古诗,从小我就开始背唐诗,到现在我已经背了一百多首;第二,我想锻炼一下自己的组织能力。我想试试。师:(赞许地)你能毛遂自荐,说明你已经充满了自信,你又积累了这么多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面向同学们)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生齐:我们支持他。
师:不如这样,下面的活动就由你来主持吧。生1:好的。
(生1上台,老师坐上学生的位置)。
生1:上下五千年,中华古诗文中经典绝唱不下五车,诗风流派也精彩纷呈,如山水派、田园派、边塞诗人等。其中我最欣赏的是边塞诗人的那种豪迈气概,他们歌颂那些胸怀报国之志、赤胆忠心、戊疆守边、远离妻儿的爱国将士,其崇高的民族气节深深的打动了我,我现在为大家朗诵两首。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末还。但传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该生诵时抑扬顿挫,时如朝日喷薄,时如冷月惊风,苍凉悲壮之情溢于言表,很大程度地感染了同学们)。
生2:老师,我们不如就以战争题材的诗歌来确定我班的主题吧。(生2打破了班上的寂静)。……
班级在确定主题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确定其感兴趣的内容,整个活动也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不仅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而且可让他们在自主获取古诗文知识中,了解历史、感受中华民族之精神。二 收集诗歌,了解历史,学习古人
有了主题的古诗文活动开展起来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思路。学生在收集诗歌的同时,也是一个了解、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他们感叹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辉煌史,也是一部灾难深重的悲壮史!他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被激发,他们远大的报国之志已树立!中国经历了漫漫千年的历史,随着诸侯割据,边疆危机,风烟四起,战事不断。也就出现了许多有关战争内容的诗篇,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但并不讴歌战争。诗中有胜利的喜悦,有失败的悲伤,还有的诗篇,更多的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干扰和破坏。五(2)班的同学在收集李白的诗歌,了解李白的生平的同时,也学习了一段唐代历史.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五
(二)班收集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初二(2)班以话剧《陆游之死》来汇报他们研读陆游诗歌的成。他们在排演话剧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旷世奇才与惊天动地的爱国情怀,激情演绎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刚开始,学生只是去收集整理有关“陆游”的资料。可真不可小看他们!许多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阅读参考资料,上网搜寻等。纷纷做成了小知识卡片、剪报等。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后来,利用课堂时间,全班分小组交流,删除重复的知识,完善人物各方面的情况,编汇成集----陆游的生平简介、陆游的个人生活、陆游的文学作品、有关陆游的个人评论。在众多的个人评论中,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是对诗人爱国之情的赞美。初二(2)班教师 黄丽丽
《示儿》是我在小学就会吟咏的诗。以前只顾着背,哪里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味?现在回过头来,才发觉这短短的二十一字竟是诗人用心血凝成------他即将逝去,却念念不忘“北定中原”,虽生前不能看到祖国统一,但死后也盼着儿孙们能告诉他这个好消息。这该是怎样的一种透入骨髓的情感啊!
初二(2)班 张志强
三、品读诗歌,赏析美文,升华情感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文化熠熠发光的闪亮明珠。“但远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短短十字,精美绝伦,一揽爱情、亲情、友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放浪的形骸,奇妙的联想,从中可窥见诗人浪漫率真的个性和寂寞的心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的思乡情结凝结在一举一低中,至今影响着远离家乡游子的离愁别绪。“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终之时仍不忘国家的安定、统一,诗人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精美的诗句不仅让高年级的同学思想 得到涤荡,连低年级的同学小朋友也能在音韵优美的诵读中感受其魅力。
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诗中动人的景象,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要求去表现美的欲望。我鼓励学生:“我们怎么让更多的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些古诗的美丽呢?小朋友
们有什么好的方法?”有的说:“我要画一张大白鹅游泳、唱歌的图。”有的说:“我要画太守射箭的图。”还有的说:“我会用最好听的声音读给同学们听。”……
美术课上,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画的一幅幅古诗情境图,笔法虽稚嫩,但仍不失动人。因为孩子们找到美了,并乐于表现美。音乐课上,部分有舞蹈功底的学生竟能和着诗,用略显笨拙的动作去表现诗歌的意境,实属可贵。
小一(1)班
在古诗文活动期间,学生涉猎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充分领略了诗歌所蕴涵的力与美,促动了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激起了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在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的过程中,在与诗人的情感精神交流中,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吸纳着民族的精魂,不断获得自我的理解与认识,不断提高自我生命的质量:岳飞的“仰天长笑,壮怀激烈”激荡着同学们的爱国情怀;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锻造出真正的友情;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激起我们的凌云壮志。是诗让我们欣赏了“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兰”的江南美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如画风光;是诗让我们走进了历史的天地,官场的倾轧、战场的惨烈、宫室的黑暗,诗给了同学们一个理性审视历史的机会。面对“僵卧孤村”的陆游,“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学生义愤填膺、无不扼腕长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热血男儿,金戈铁马,让人豪情满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骨肉相残,皇室之间的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令人瞠目结舌。诗中有情,诗中有理,诗中有画,诗中有史,在学生的眼里,诗中蕴藏着无尽的智慧与美!
初一(1)班
四、精彩演绎,再现历史,陶冶情操。
再回首,掌声依旧回荡在耳边,虽然时间飞转,但成功的喜悦却留在记忆里。让我们回到2003年九月29日的那个上午吧。在人声鼎沸的大礼堂里,阳光从遮掩的窗帘的空隙中透过来,映出斑斓的光条,投射到一张张灿烂的脸上,也分不出到底是阳光更眩目,抑或是笑脸。舞台上方传来朗朗的报幕声,荆州英华双语学校“庆国庆”金秋古诗文诵读汇报演出就在此时拉开了序幕。
“老夫聊得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小一(1)班的小伙伴们整齐的排列在偌的的舞台上,站在最前排的小男孩俨然“腹有诗书气有华”,挥手便是“左牵黄,右擎苍”,也能挽雕弓“射天狼”。奶声奶气也掩不住诗意焕发,未来的希望在这里成长。再看,小四(2)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节目形式为诵诗与武术表演,再现古战场的激烈,铮铮男儿,钢筋铁骨,出拳霍霍有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似在人间?”,悠扬的歌声唱出苏轼豪放外的又一柔情面,而演唱者,初一(1)班的闵强同学,谁又知道男儿刚强的一面,也有温情的一面,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无限期盼,娓娓道来,飘逸的曼妙舞姿,舒缓而“略带忧伤的音乐,整个大礼堂弥漫着那种淡淡的相思情怀。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代是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诗人.其中最为我们所喜爱的是有着诗仙之称的李太白.他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盛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的诗,想象瑰丽,意境高远,佳山佳水,风光如画 李白的诗,道不尽离情别绪,诉不完人间真情
李白的诗,抒忧写愤.一股悲愤不平之气充塞天地之间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抒凌云壮志,展惊世才情
初一(1)台词
初二(2)班的话剧《陆游之死》不仅演绎了诗歌与历史,更是再现了诗人灵魂深处的呐喊,听,“诗是我的眼睛,诗是我的生命,诗是我杀敌的尖刀!诗就是我复仇的利剑!”,一声声
呐喊,象铁锤一样重重敲在我们的心上,爱国的情感在每一个人胸中激荡,与热烈的掌声共鸣,直冲霄汉……
……“父亲!”“父亲!”陆游去了!念到这,我觉得眼角湿湿的,真有点演不下去了。这位伟大的诗人含着泪恨离开了!他将自己最后的一腔热血化为了利刃去拼弑敌人!初二(2)班 周文
“陆游立在那儿,没了诗句。”悲壮的音乐缓缓响起了,《示儿》的韵律回荡在我的心中。场下的掌声很真切、很热烈。我清楚地感觉到诗人的爱国之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初二(2)班 吴俊
五、结语
最后,谨以余秋雨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在欧洲,作为古代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事太多,只有一种难于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经典诗文是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的传诵,便是这些经典延绵不绝的长廊。欧洲的经典长廊庄严肃穆,中国的经典长廊则书声琅琅。在孩子们对经典诗文还不够充分理解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咋一看莽撞,实则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第二篇:做文明礼仪中国人范文
争做文明收费员 争创文明收费站
——开展“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主题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开展“文明观世博 热情迎亚运 和谐迎国庆—做文明有礼中国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的通知》(云交政法便„2010‟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文明创建工作,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升管理水平,创建“文明、优质、高效”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构建和谐江石,结合我处工作实际,以“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主题,在全处内开展了“争做文明收费员 争创文明收费站”系列活动。
一是营造文明服务氛围。通过采取宣传栏、板报、专题讲座、专题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国人”主题的方针,使广大员工正确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以收费站为单位开展军事队列、“三笑”文明服务(含收费流程、车型判别、收费礼仪)、点钞(含真假钞辨认)等评比活动,确实做到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创一流的收费服务队伍。
二是树立文明服务理念。利用每月的班组会议,引导员工调整好心态,从心底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收费工作中,要求带着感情收费,加强沟通,文明用语天天说、车车说,做到微笑服务、委屈服务,并把每位司乘人员都视为我们的第一客户,从“零”开始,做好文明服务工作。
三是举办服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在全处内积极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邀请专业人员对全体人员进行工作礼仪培训,并指导收看“礼仪礼节学习”视频资料,以促使我处员工收费服务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是全面开展微笑服务活动。在收费船岛、办公区、生活区粘贴微笑标识;提炼文明用语,全员推广使用;提倡全员微笑面对生活;人员上岗统一着装、统一挂牌;设立便民服务箱,常备饮用水、针线包、常用药品、小型维修工具、旅游导线图。在生活、工作中,或者是在服务于群众时,始终保持和蔼的态度,微笑面对,并在每月评选出微笑之星,从而不断提高服务标准和业务技能,不断完善收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对司乘人员实行全方为、可操作、规范化和富有力度的服务,“使收费窗口成为传播文明的亮点”。
总之,能否“争创文明收费站”是根据收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服务态度的好与坏来判定的,因此我们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争做文明收费员,打造一流的服务队伍,确实塑造文明服务的窗口形象。
第三篇:做最美中国人
做最美中国人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够为大家演讲。
无论是在电视新闻,还是在书籍中,都会看见有“最美的中国人”的专栏:“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雷锋传人”郭明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人和群体的事迹,他们在危急时刻和生死关头,用高尚义举铸就了道德的丰碑;他们在平凡的岁月里,用奉献谱写了人间壮美诗篇。他们的壮举可歌可泣,他们的事迹永远流传,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高风亮节。在我的平凡的生活里,我的心里也有一位最美的中国人,那就是我的妈妈,她在用点滴的平凡积聚着伟大,用无私的爱呈现着无形的美丽!用每一天的努力实现着我们家庭的小小梦想。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梦,是全家人一起幸福的生活。我的妈妈就是在为这个简单而温馨的梦想而努力着。记忆中,妈妈忙碌的身影总是围绕在我的身边;记忆中,总是听到左邻右舍对妈妈的赞语;记忆中,妈妈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总是闪烁在我的脑海里„„似乎,在妈妈的“人生字典”里仅存的只有“母爱+辛苦+付出”这类字眼。妈妈是一本无字的书,她教给我们无限的慈爱,也教给我如何去奉献爱;妈妈是一首无声的歌,她默默地劳作,谱写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播撒着人生的真谛。最美的中国人,他就是我的妈妈,她有一颗无私的心,无论自已多么辛苦,她只要想到我们这个小家的幸福,心中便是一阵乐,我要以妈妈为榜样,热爱我们的小家,怀装我们的祖国大家,热爱祖国。
不一定要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宏大叙事。袁隆平“赶到九十岁,种出亩产一千公斤杂交水稻”是梦想,高原上的藏族小女孩喜欢跳舞、以后想当个舞蹈老师也是梦想。创造财富是梦想,用手中的财富回馈全世界、影响全世界也是梦想。也许我们小小的家庭梦很平凡,很简单,但每个梦想都是值得尊重的。我尊重妈妈的梦,这也是我的梦,有了小家的梦,才有大家的梦,才有中国梦,我相信我们的梦一定会在汗水和智慧的浇灌下,梦想花开。
同学们,我们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为了将来能更好的报效祖国,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技能。从一个个小梦想开始,将平凡积聚成伟大,将点滴汇聚为美丽!正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所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一颗爱心,甘做“一滴水”、“一线阳光”,都可以成为这个时代“最美中国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爱家,爱祖国,做最美中国人!
第四篇:读《中国人》有感
读《中国人》有感
“我可以坦诚相见,我并不为我的国家感到惭愧。我可以把她的麻烦公之于世,因为我没有失去希望。中国比她那些小小的爱国者要伟大的多,所以不需要他们来涂脂抹粉。她会再一次回复平稳,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林语堂
写在《中国人》封页告诉我们,即便书中将会揭露多少关于中国的缺点,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林语堂先生却依然那么深的爱着自己的祖国,这是毋庸置疑的。
学习语文的岁月中,林语堂这个名字便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语文老师总是会多多少少提及他的名字。选择阅读《中国人》是因为想知道这样一位能用英文来写中国文化的中国人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字来描绘自己的国家。毕竟用并非母语的语言来写一个国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像我们读翻译过来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相对于英文原着永远是驴唇不对马嘴一样,巨大的文化差异再加上不同的语言,这种难度可想而知,而这样一位似乎能克服这种难度的作家,的确令我对他的作品吊足了胃口。
书中不乏对中国社会各种现象的揭露与批判,可以说是比较客观的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各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超越国家、民族与语言的隔阂,让更多的西方人对中国人与社会有全面的了解、认识。就像今天我们上海举办百年盛会——世博会,虽然我们很多的方面可能达不到世界一流标准,但我们敢于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界更直接和客观的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从而接纳中国。
在写《妇女生活》的章节中,林语堂先生是花了很大心思的,读起来感触良多。作为一个现代女性,对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我当然是嗤之以鼻的。很多男士,以尊重女性为名,实则借以显示自己的高尚。联想今天的中国,也许大家都在谈论和维护的东西,往往就是一种极度的不平等、不公正,这才需要大家去关注和维护。要是与西方女性相比,也许在事业上,中国的女性要略逊一筹,但因为社会环境和历史原因,中国女性更有机会成为妻子和母亲。我认为独立的女强人与贤妻良母并不处于对立的状态,相反,这恰恰是理想女性的代表。所以,女人在进取的同时,不需要苛刻的要求自己来符合他人的眼光,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特性,要有敢于冲破一些世俗观点的勇气和胆量。要平等,首先还是态度问题。林语堂先生也分析,即便是在传统的封建家庭中,还是有许多妇女掌权的,哪怕是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教条束缚下,还是有许多的才女活跃在历史中。而作为90后的现代女性,我认为更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更平衡的心态突破世俗的不平,忘却幽怨与消沉,用积极的心态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背景”这一章节中,作者写道了中国人在长期的老庄思想熏陶下,形成了“超脱老猾”的性格。中国人是生来的现实主义者,那种圆滑的本性已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渐渐失去斗志。而奇怪的是,这种软弱无为的性格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是一种经历世事、超凡脱俗的表现,是人生态度的最高理想与追求。“麻木不仁与实利主义的态度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精明看法之上的,这是只有老年人和古老的民族才会有的态度。”正是这种麻木不仁,消极态度的影响,大家总是在逃避。分析下去,人们似乎没什么必要去逃避,也许大家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逃避,只是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响应改革的人便越来越少。更何况中国人历来是一个易于满足的群体,只要能填饱肚子,便就已经很是满足了。封建制度与思想已经消亡殆尽,可封建思想带给中国人的劣根性却依旧存在,并无改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新闻,人们对受伤者频频采取冷漠的态度,见义勇为虽然仍被称颂,但对于“精明”的人来说,见死不救私会成为一种聪明的举动,人民总是在逃避责任,害怕引火烧身。大多数人总把这种行为归咎于道德的缺失,却忽略了封建思想蚕食下人性的泯灭。由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实利心态与消极避世的态度,致使中国人极度的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群体意识,冷漠、固执。从前如此,如今亦如此。
林语堂先生对《中国人》做出了深度的解读。当然,作者生活的年代较如今的确有着很大的差异。那是个沉睡中的中国,一个病态下的中国,但是,那也是个值得庆幸的中国,因为她拥有一批清醒的儿女,即使大多是人都沉睡这,但有这样一批人,就想林语堂先生,他们敢于站出来,把自己放在镜子面前细细的端详,敢于说出实话与真相。如今的中国仍需要这样一批人,更需要一个包容的社会,一个不会简单的把敢于讲话的人冠以“五毛”和“愤青”的社会。我想,如果有一天中国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的复兴,也就真的不远了。
第五篇:读古诗文方法
二、以读为本,掌握诵读技巧
(一)古诗文诵读,要多读。多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传统经验。一要遍数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诚如宋代理学家所说“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二要数量品种多。“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理。《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不仅应读古代的,还应读近现代的。凡是对学生有益的,都应涉猎。
(二)古诗文诵读,要会读。会读就是要掌握诵读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先不要提出读的要求,不求理解许多,读了再说,有什么体会可以写一写,说一说,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多可少写了就行,不想写也可说说。对于方法,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自由选择,细吟慢读也可,高声诵读也可。只要能让学生读的层次分明,读的酣畅淋漓,读出丰富多彩的味道来,就是成功的。
诵读,要读出韵味来。古诗文的语言一般高度凝炼概括,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能读出韵味来。古诗文大部分都有节奏,有语气,同时也有自己的意蕴。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领读、范读、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叙述的句子平缓,对醉翁亭的自然环境描写,读时就要平缓;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抒情的句子要读出情感来。如抒情句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根据节奏、语气,就能把作者政治上受排斥,仕途失意,苦闷抑郁,寄情山水内心复杂的感情读出来了。
诵读,要读出情味来。古诗文不外乎情、事、景,三者以情为本。情是作者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渗透于字里行间。学生若能多读,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参与,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长、山水景韵、田园乐趣、童趣真稚、亡国哀思、别离之痛等。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情”,读出了令人振奋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借物抒情、以景抒情、以物喻己是诗文的特色,把握好了,就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擦出耀眼的火花。
诵读,要读出意味来。古诗文往往借助于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助于跳动的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其意蕴有的欢快,有的含蓄,有的委婉,有的直抒。只有多读反复咏唱,才能将眼前的文字,活画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将一个饮酒填词的晚归少妇,因忙于回家而误入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自由自在的、欢快的生活画面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将这幅画自己描绘出来。
诵读,要读出品味来。诵读古诗文,掌握字、词、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章主旨等是不可或缺的。但还应该学会赏析。可以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欣赏是个人的活动,他人的活动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古诗文诵读,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体验。
诵读,要读出余味来。古诗文要多读,还得要不断地创新。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上。诵读古诗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如诵读送别诗时,可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细细分析,加以区别,从而掌握这一类诗的特点。再如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不仅要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悲壮血性的精神,更应该联系历史,找出和他一样的英雄人物,对他们的事迹加以研究讨论。使学生从中也得到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从而也就向更深层次发展了。诵读古诗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文
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写读后感写体会,用对联概括或名言警句来提炼主题等。
三、感知悟情,挖掘诵读潜能
在古诗文诵读中,小学生的潜能非常易于被激发。诵读后,他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谈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了诵读效率。
(一)以情找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在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诗文的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
如陆游的《示儿》,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河山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以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教师通过质朴自然地分析,沉痛真挚地诵读,展示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人生壮怀,加强了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再如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选取了这些过新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面,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诵读时,教师可以“春节的由来”为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理清了诗歌线索及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诵读起来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二)以情找“支撑点”,提高诵读效果。儿童在诵读的过程中,最初的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才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里说的“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重点词,它可以提高诵的效果。
如朱熹的《春日》就是抓住“新”字作为“支撑点”: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由“寻”而“识”,步步深化,而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是一首有哲理的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就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学生便听懂、读透了。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1068年,作者从江宁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看不见了,这更涌起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这时候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作者多么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全诗抓住“绿”字展开分析,“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分析中又顺便向学生讲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的,它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这样找准“支撑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背诵的效果。
(三)以情激情促读,体验诵读的愉悦。诵读必须通过出声的朗读,再加上手抄,那么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教师可以重点和学生一起探究——诗人在枫桥夜泊的时候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尤其后两句,请学生想象动静结合的意境: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从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让学生欣赏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学生在诵读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声朗读,加深记忆。
(四)以情尝试回忆,调节诵读的兴趣。课前把诗文输入电脑或准备好教学光盘,在学生诵
读的时候可以在反复识记的过程中插入重现的方法进行。遇到背不下去了,打开电脑就像翻开书一样看看,易错的地方用红字出现,非常显眼,一目了然,只要插入重现,既调节诵读的兴趣又对难背或容易背错的地方作重点突破,记忆深刻。
实践证明,古典诗文中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诗文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尽情吟诵,就会产生很多超越文本的阅读新意,就会有许多的不经意不期而至,产生“无意于佳而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