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文有感1

时间:2019-05-13 03:5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古诗文有感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古诗文有感1》。

第一篇:读古诗文有感1

读古诗文有感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上学时,就很喜欢学习古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一个家长,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赶时髦的流行歌曲,孩子常劝我说:“爸爸你也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从看来小学生必背古诗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给孩子起个好榜样。

噢!古诗,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和孩子共同进步。

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第二篇: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积淀着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大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富有民族色彩的古典世界,是文学、艺术的中国特色;小而言之,古诗文是一个人精神的底子,是价值观、人生观的中国特色。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在不断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个暑假,在学校倡导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选择了《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

这本《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共分三辑:第一辑为:古诗教学,第二辑为:词的教学,第三辑为:古文教学。书中共收录了王崧舟、支玉恒、于永正等13位名师的20节古诗文课堂教学实录。研读这20节课,我仿佛亲身走进了大师的课堂之中,领略了他们课堂教学那种平实中透大气、朴实中显浑厚的不折不扣的大家风范,感受到了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高超的课堂驾驭技能以及课堂背后那厚实的文化和文学底蕴,仰慕不已,叹服不止。

王崧舟老师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用历史与文学的视角,把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夜泊枫桥听到的姑苏钟声解读得酣畅淋漓,使人穿越了历史的长空,感受到魅力四射的经典文化;他的《长相思》一词的教学,为我们在诗词教学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求了一种“和解”之道。他说: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诗的最好途径就是不教诗。让“诗”凭着自己的言语存在说话,让学生直接贴在诗的面颊上感受她的诗意。他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用他的课堂为大家呈现了真正的“诗意语文”。品味他的课堂实录,心里就要着实陶醉一番,同时也必定要在心里想起一句古人的话:“读他的作品,同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令人自觉形秽。”

清华大学附小的窦桂梅老师是一个对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人,她用自己的激情感染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她的课永远都是那样激情四射,在激情澎湃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她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课上,她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在体验和感受中读出古诗词特有的抑扬顿挫和平仄有序,从而增强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仅一节课中,她自己说出的及引导学生说出的古诗词就达近十首,而且信手拈来,运用得心应手,由此可见她的语文积累功底之深厚!她的激情和智慧正是来源于其厚重的积淀,来源于其孜孜不倦的学习。

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大都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而这需要致力于有品味的朗读,有体悟的朗读。没有过多的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华丽的表现形式,他们照样能把课上得精彩,上得绝妙!

回想自己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何如此?自己也作过深深的思考,我将原因归三:

1、自己的文化底蕴远远不够。

自己平时很少去深入地研读古诗文名篇。上学时学的那些古诗文也是些皮毛,真正的古诗文底蕴其实捉襟见肘。曾经试问自己:能背诵多少诗歌?能背诵多少名段?又认认真真地读过多少古代名著?无疑,自己是难以为师的!

2、自己对教学古诗文的认识不到位。以前感觉教学古诗文很简单,能让学生熟读成诵,读出古诗文的韵味,能简单的理解古诗文的诗意,体会作者蕴含在古诗文里的情感就可以了。其实教学古诗文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在王崧舟的古诗教学《枫桥夜泊》后,他对自己的课自我点评时就指出:读诗要读出节奏,读书味道,更要读出感觉,读书情绪来。教学古诗文至少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思考和实践,第一个层面是文字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文学层面,第三个层面是文化的层面。相比自己,没有对教学古诗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怎么可能教好古诗文呢?

3、教学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不足。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教学中经常产生以下几个教学误区:①一来一去式的问答。忽略了古诗词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的特征,在教学中泛泛问答,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支离破碎。②面面俱到式的介绍,使学生不得要领,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③不求甚解式的翻译。在教学中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通过注释把古诗词用现在的话把它说明白,将鲜活的古诗词教得沉闷而无趣。④侃侃而谈式的分析。对古诗词作所谓的全面深刻分析,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使学生感到学习古诗词非常费劲而产生厌恶心理。⑤一路到底式的背默。教学古诗词只以考试为目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好详细的笔记,之后就是单调的背诵、默写等,学生的灵动、想象就在死记硬背中逐渐被消磨。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是茫然的,虽然很想有所突破和创新,却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学之余,不禁哀叹“山重水复疑无路”。

平时教学古诗文时,感觉字词很简单,篇幅也短小,容易读通顺。但是文言文又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以及字面意思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有很多该学生做的工作,我都给包办了。这样学生就缺少了自己去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去领悟的机会。领略了名家教学古诗文的课堂,我深深地感觉自己在教学古诗文的方法和技巧上还应该下大力气去学习。比如:如何引导学生读出古诗文的感觉和情绪,让学生既没有感觉到累,又能把古诗文读好。如何引导学生去联想,体会古诗文里展现出来的意境美。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读《小学语文名师古诗文课堂实录》一书,我感觉到了自己有很大的不足也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如何才能教好古诗文我也有了一点点自己的体会。我感觉要想教好古诗文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自己平时多研读古诗文,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2、整合资源,把握基点。

①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改变传统“逐首教学”的模式,整合资源,凝聚主题,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

②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3.反复吟诵,直意抒情。让古诗词教学弥散醉人的芬芳,教学中就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细细品味文本,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投入感情朗读,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重视朗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人佳境,读出层次。

4.启发想象,人境悟情。

诗重想象。古诗词教学中要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和移情,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人境悟情。情要靠“象”去显。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了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5.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发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古诗文是提升自己内心素养的一剂良药,是随感而发的,是内心情感的浓缩,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词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古诗词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无穷魅力。阅读完每一位名家的课堂实录,仿佛亲临授课,言传身教,让我总能找到新的发现,给我以许多教学闪光点的启示,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成为我研讨古诗文新的动力支持。今后,我将一如既往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金光闪烁,励人意志,催人奋进,让古诗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篇:读古诗文方法

二、以读为本,掌握诵读技巧

(一)古诗文诵读,要多读。多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传统经验。一要遍数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诚如宋代理学家所说“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通过多读学生才能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和独立阅读的能力。二要数量品种多。“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理。《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不仅应读古代的,还应读近现代的。凡是对学生有益的,都应涉猎。

(二)古诗文诵读,要会读。会读就是要掌握诵读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先不要提出读的要求,不求理解许多,读了再说,有什么体会可以写一写,说一说,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可多可少写了就行,不想写也可说说。对于方法,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特长自由选择,细吟慢读也可,高声诵读也可。只要能让学生读的层次分明,读的酣畅淋漓,读出丰富多彩的味道来,就是成功的。

诵读,要读出韵味来。古诗文的语言一般高度凝炼概括,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只要多读就能读出韵味来。古诗文大部分都有节奏,有语气,同时也有自己的意蕴。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领读、范读、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叙述的句子平缓,对醉翁亭的自然环境描写,读时就要平缓;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抒情的句子要读出情感来。如抒情句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根据节奏、语气,就能把作者政治上受排斥,仕途失意,苦闷抑郁,寄情山水内心复杂的感情读出来了。

诵读,要读出情味来。古诗文不外乎情、事、景,三者以情为本。情是作者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渗透于字里行间。学生若能多读,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参与,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长、山水景韵、田园乐趣、童趣真稚、亡国哀思、别离之痛等。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情”,读出了令人振奋的闪光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借物抒情、以景抒情、以物喻己是诗文的特色,把握好了,就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擦出耀眼的火花。

诵读,要读出意味来。古诗文往往借助于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助于跳动的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其意蕴有的欢快,有的含蓄,有的委婉,有的直抒。只有多读反复咏唱,才能将眼前的文字,活画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将一个饮酒填词的晚归少妇,因忙于回家而误入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自由自在的、欢快的生活画面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将这幅画自己描绘出来。

诵读,要读出品味来。诵读古诗文,掌握字、词、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章主旨等是不可或缺的。但还应该学会赏析。可以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欣赏是个人的活动,他人的活动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古诗文诵读,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体验。

诵读,要读出余味来。古诗文要多读,还得要不断地创新。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上。诵读古诗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如诵读送别诗时,可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细细分析,加以区别,从而掌握这一类诗的特点。再如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不仅要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悲壮血性的精神,更应该联系历史,找出和他一样的英雄人物,对他们的事迹加以研究讨论。使学生从中也得到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从而也就向更深层次发展了。诵读古诗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文

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写读后感写体会,用对联概括或名言警句来提炼主题等。

三、感知悟情,挖掘诵读潜能

在古诗文诵读中,小学生的潜能非常易于被激发。诵读后,他们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谈出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了诵读效率。

(一)以情找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在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诗文的线索,加强记忆的条理性。

如陆游的《示儿》,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河山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以置之度外,唯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教师通过质朴自然地分析,沉痛真挚地诵读,展示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人生壮怀,加强了学生记忆的条理性。再如王安石的《元日》,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选取了这些过新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面,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诵读时,教师可以“春节的由来”为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理清了诗歌线索及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诵读起来轻松、愉快,印象深刻。

(二)以情找“支撑点”,提高诵读效果。儿童在诵读的过程中,最初的记忆形态表现为原始的直接的“自然记忆”,以后随着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才转变为利用某些“媒介”的“文化性记忆”。这里说的“媒介”即是记忆的“支撑点”——重点词,它可以提高诵的效果。

如朱熹的《春日》就是抓住“新”字作为“支撑点”: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由“寻”而“识”,步步深化,而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这是一首有哲理的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就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学生便听懂、读透了。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1068年,作者从江宁家中出发,乘船由长江水路进京任职。船过京口时,与好友宝觉和尚会面,留宿了一夜。然后横渡长江,停船在瓜洲。隔江相望,朋友就在对岸,禁不住生出一股依依惜别之情。而位于江宁的家,因为隔着几重山也看不见了,这更涌起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这时候正是初春时节,春风吹拂,放眼江南到处是一片绿色。作者多么希望能早日摆脱政事,重新回到宁静闲适的家园。全诗抓住“绿”字展开分析,“绿”字不但充满了色彩感,而且这种色彩感又包含了动感,使这首诗的生动性增加了不少。分析中又顺便向学生讲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是作者先后选换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决定用的,它成为精心修改诗作的一段佳话。这样找准“支撑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背诵的效果。

(三)以情激情促读,体验诵读的愉悦。诵读必须通过出声的朗读,再加上手抄,那么视觉、听觉、运动觉多种感觉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较多的同一意义痕迹,从而加深记忆的效果。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教师可以重点和学生一起探究——诗人在枫桥夜泊的时候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尤其后两句,请学生想象动静结合的意境: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从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让学生欣赏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学生在诵读中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声朗读,加深记忆。

(四)以情尝试回忆,调节诵读的兴趣。课前把诗文输入电脑或准备好教学光盘,在学生诵

读的时候可以在反复识记的过程中插入重现的方法进行。遇到背不下去了,打开电脑就像翻开书一样看看,易错的地方用红字出现,非常显眼,一目了然,只要插入重现,既调节诵读的兴趣又对难背或容易背错的地方作重点突破,记忆深刻。

实践证明,古典诗文中大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深邃的蕴意,常使诗文言已尽而意无穷。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阅读,尽情吟诵,就会产生很多超越文本的阅读新意,就会有许多的不经意不期而至,产生“无意于佳而佳”的效果。

第四篇:古诗文诵读有感

诗意校园《读国学经典,扬民族文化》

----古诗文诵读有感

流洪中心小学五年级张龙辉

上学期,我校开展了经典古诗文朗诵会,我们异常高兴。经典文学,浩如烟海,博大而精深。一首首、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诗、词、赋如群星璀璨、华光四射。朗诵经典犹如与先哲同行,你能感受到一颗颗民族心和一段段爱国情。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李白的诗笔,把我激情的山川;王维的诗我们融入如画的意境;如烟海,让我们从小选

女!们带进情,把经典浩取经典古诗文来朗诵,虽然我们现在有许多还无法解读,但我们重在濡染经典的灵气,让经典长相伴随,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也许会豁然顿悟。我们在这次古诗文经典诵读中得到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学习方面,我们对古诗文经典又熟悉了;做人上,我们得到了教育;经典诵读让我们学会自律。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择其善者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还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弟子规》曰:“读书法,有三要,心眼口,信皆要”.即眼到,口

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衷心感谢学校开展这项活动以及古诗文带给我们的益处《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他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言慎行。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这是儒家的基础,更是我们人性的基础。

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道出了毛泽东的所思所想,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令人拍案叫 族,没有先进技个国家、绝。

“一个国家、一个民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术,一打就垮;而一一个民族,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其作用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绝不仅仅是启迪智慧。而是担当了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在我们的血液里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做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引以为傲,它是我们中国人的国粹!我们应该一起传承国学经典,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让中国这条巨龙永远腾飞在世界的东方!

园。爱上经典诵读吧!她会让我们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刘桥乡流洪中心小学五年级张龙辉 指导教师杨桂珍

青少年“三项活动”成果---诗文诵读有感

刘 桥 乡 流 洪 中 心 小 学

第五篇:古诗文里读廉政

古诗文里读廉政

昨夜星辰昨夜风。

中国浩瀚的历史,涌现了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明德明志,清心直道;他们关心民瘼,体恤民疾,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为表示心志,为警示自身,他们写有众多的诗、文、辞、联,为后人所传诵、称道。言为心声,这一篇篇廉政古诗文充满正气,读来催人奋进。

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写有一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众口交毁,被连连贬职。诗人托友人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口信,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引典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诗句“清如玉壶冰”,更成为千古廉洁名句。

“诗圣”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几乎没有担任过像样的官职。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个很小的官期间,有人送他一条十分名贵的毛毯“织成锦”。十分贫穷的杜甫不为心动,原物送还后题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由此事此诗我们亦可以明见杜甫心系百姓的情怀,更能理解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蕴含的对民生问题的痛心疾首以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句折射的广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我们所熟知的宋朝包拯,为官清廉,不畏权贵,写有一廉政诗《书端州郡齐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字里行间浑然可见一颗忠廉之心,不愧为“包青天”。包拯60岁寿辰时,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但第一个送来寿礼 的竟是皇帝。被皇宫委托前来送礼的太监深知包拯的秉性,特意在礼品上面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拯看后,立即挥毫题诗:“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一般人的礼品包拯辞退不受,连皇帝的礼品他也照退不误,且有礼有节,言辞恳切,实为一代清臣。

明朝李汰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时,一天夜里,有人行贿黄金50两,他非常气愤,连夜题诗一首,贴在考场的大门口。“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怕是乾坤有鬼神。”东汉东莱太守杨震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祖先,一生清廉,曾对深夜前来送礼、称“天黑无人知晓”的县令严加斥责,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暮夜拒贿、以诗言志的李汰,与“四知”先生的杨震一道为后人传颂。

我们小时候就熟记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一诗,其作者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于谦为官廉洁,政绩卓著,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并写有一篇《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不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以诗昭志,两袖清风,不让闾阎(闾阎是里弄、胡同和平民居住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说长道短,以实际行动顺应了他的千古名句“要留清白在人间”。“两袖清风”一词虽不是于谦首创,但此词变为成语却因于谦而流传,成了廉洁从政的代名词。

明代清官胡寿安曾任州县官吏多年,他在河南信阳州知州任满离职时,依然两袖清风,所带物品还是到职时的那几件简朴行李。据《信阳州志》载,胡寿安离任时,老百姓夹道欢迎,依依不舍。他离开信阳前,曾去当地城隍庙拜神,作过一首《任满竭城隍》的诗:“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画龙点睛之句“不愧苍天不负民”朴实明了,却实为做官者共同遵循的信条。接任信阳州知州的武学志,读了胡寿安这首诗后,深受感动,决心效法前任,做一个对得起信阳老百姓的好官,并和诗一首:“此来宣化布阳春,一念孜孜只为民。步武前贤宁敢后,等闲忧道不忧贪。”

清朝康熙年间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张伯行,勤于供职,造福百姓,对金钱毫不染指。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后,发布了檄文《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檄文虽短,但读来荡气回肠,浩然正气跃然纸上。

清朝“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工诗文,善画竹,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计十二年。在他为官期间,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开仓赈贷”、“捐廉代输”,其“得志加泽于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多处可见。郑板桥作过一幅画《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画中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心系百姓,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郑板桥因得罪贪官污吏、恶豪劣绅被诬陷贬官,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而去,临行前作画并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竹渔竿。”郑板桥实为一清官,两袖空空,连钓鱼用的竹竿都用笔画出。“咬定青 3 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清廉、高洁的人品在他的这首咏竹诗更为显现。

清朝廉吏赵慎珍在桂林做官时,亲书一幅警联自诫:“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联中所说的克己奉公、勤政为民是他自身的写照,更值得我们今天领导干部学习借鉴。

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简洁而又浑厚,工整而又大气。林则徐为国为民的心声在另一首诗里写得更为直白具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是啊!为官首先要自己清廉,才能赢得良好的口碑。

……

中国古代清官廉吏的廉诗廉文是文化沉淀,也是历史明镜。以史为鉴,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守“官德”,勿忘道德方面的自尊、自省、自警、自立,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

下载读古诗文有感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古诗文有感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文教学研讨有感

    古诗文教学研讨有感 龙口之行,参与山东省古诗文教学的研讨会,感觉很荣幸,平日埋头在课堂里,真的感觉有种不知抬头看方向,亦没有思考古诗文教学的现状与发展方向,这次,让我有恍然大......

    “书韵飘香”读书交流活动-读《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定稿)

    “书韵飘香”读书交流活动走进诗歌意境感受名师风采——读《古诗文课堂实录》心得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杰夫扬的鱼汤》,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杰米......

    “书韵飘香”读书交流活动-读《古诗文课堂实录》有感

    “书韵飘香”读书交流活动 走进诗歌意境 感受名师风采 ——读《古诗文课堂实录》心得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则《杰夫扬的鱼汤》,故事是这样的:有一......

    读经典古诗文 做成功中国人

    读经典古诗文 做成功中国人 古诗文诵读活动案例 九月二十七日上午,在学校大礼堂里,我校举行了第五届《“庆国庆”金秋古诗文诵读》庆典活动,全校师生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在国学......

    读 有感

    今天我有一次读了.丑小鸭---它一生下来,因为长得很丑,人们和动物都不喜欢它.寒冷的冬天,它在森林里手尽折磨,后来它靠自己的努力,终于飞了起来.成为一只美丽,自由的天鹅!丑......

    读有感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说的是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在路上,他收下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法力高强的徒弟,他们一路上为唐僧降妖除魔,尽心尽力保护唐僧西取真经,......

    读 有感

    贪心的人,通常的下场是惨不忍睹的,善良的人,总会得到一些好的回报;而受人唆摆的人,都是虚度人生,就像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事一样,结局一般都不会提及这类人。《渔夫和金鱼》便是一个好......

    读有感

    读有感 人们都知道有许多向命运挑战的人,比如说张海迪,爱迪生,奥斯特洛斯基,海伦凯乐,吴运铎等.其中,霍金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我读《向命运挑战》这篇课文后,使我对霍金有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