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化教学研究
小班化教学研究
电教组
由于农村已走入生育低峰,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城镇化步伐加快,在学校形成一些自然小班。如何发挥小班化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变劣势为优势,促进教师和学校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需要大家一起参与,共同思考。
一、小班化教学的好处
1、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28人的班级就为我们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对每个个体的关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你关注学生的课堂活动了吗?(学生的言行举止、面部表情);关注每个学生是否参与课堂(特别是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易被忽略学生。);关注学生课堂的纪律情况了吗?(是否有学生分心,做小动作?)
2、对教师而言,小班教学让教师“省力”了。课堂上,教师不必扯着喉咙用尽元气大声“嚷嚷”以求班级五六十名学生都能听到;小班教学中,教师适中的音量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听力要求”。有的课型,教师甚至可以坐在学生中间,既有亲和力,又让教师更轻松些。之所以在省力上面加了双引号,是因为这个省力只指体力上的,而脑力上付出,却应该更多才是。
二、针对小班,教学行为的一些变化 1、20多人的课堂与40多人的课堂自然是不同的,学生人数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①小班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执著于一直固守的讲坛。大班教学的时候,也并不是不想走下讲台,而是下了讲台,教师很难有“立足之处”,站在教室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忽视群体中的一部分,只有讲台是总揽全局的。小班了,讲台和学生座位间有一大块空处,我现在一上课,就站在那个位置,是在学生中间的,似乎就在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那感觉,很亲切。上课过程中,更深入到学生中,到学生身旁去,因为小班而成为可能。
这样的课堂,无疑比大班教学多了一份融洽。有的课,采取的是对话式教学方式,就可以坐在学生中间,与学生亲切交谈。这让我想起了孔子问志,2000多年前,圣人与三五弟子们坐着谈“志”的问题,有问有答,有议有论,有抒情评点,自然亲切,其乐融融。小班教学似乎能重现古韵遗风。也有些课,譬如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刚好上课的时候亦是阳春三月,读课文“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想到古人“曲水流觞”的雅趣,真想带着小班学生坐到校园的草地,感三月之“天朗气清”,学古人之“游目骋怀”,读雅士之“兴怀之作”。当然了,因为不知道会不会违反学校规定,最终没带学生们出去,只让学生在隔了阳光和春风的教室里读文人的诗文。但是不管怎么说,小班教学较之大班教学使更多切合文本内容的开放的、自由的教学形式成为现实,无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人性、更融洽。
②语文教学有很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教学行为的时候,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班化教学使得讨论法实施起来更为有效。讨论法比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大班实施讨论法的时候,因为人数太多,有些学生会借助讨论之名行聊天之实,也因为人数的关系不能让每组学生展现讨论结果,所以讨论法并没有真正地达到它应有的效果。虽然小班教学实施讨论法的时候没有大班那样“热火朝天”,但讨论结果证实讨论更为有效。班主任调节了班级座位,6个人排为一组,使小组同学交流更充分了。小班教学中,如果课堂需要,可以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
2、学生人数少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可以更多一些“深耕细作”了。小班化教学以来,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传统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改作方式。对于作文来讲,面批的方式绝对比教师详批加评语的方式有效,因为虽然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很在乎,但是仔细琢磨教师评比的学生却很少。有个别学生,一次写得不成功,经过教师的面批,又重写一篇,再与我共同商量讨论,在修改的基础上再重新作文,这样出来的作品比第一次要好很多,得到的效果也比光看教师的评语好很多。因为现在还兼任3个班的语文课(其中一个是大班),这种评改方式还没有精力大面积地、频繁地开展。但是小班化能更好地实现教师对学生个别化指导,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却是不争的事实。寒假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了看相关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写文学评论或影评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QQ和我交流。这种现代化的手段,学生比较有兴趣,我现在有很多小班学生的QQ,学生会通过随笔和我交流,有的时候,他们也会通过QQ留言等方式与我交流。小班化和网络化使得学生的作业形式更为多样,也使得教师批改作业和与学生交流体会心得的方式更为多样。
以上的一些想法其实在大班教学的时候就已经有过,并且很多也局部实践过,譬如分层布置作业、采取面批形式等,只是大班教学之时这些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而小班则为实践这些提供了好的平台
在课堂中,曾经有许许多多教学实际的困惑问题。有问题是正常的,可怕的是对问题的漠视。现在,我们把这些问题罗列在一起,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共同成长。“以思想交换思想,以智慧启迪智慧,以观念生成观念”
1、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如何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3、发展学生个性与课堂常规矛盾吗,该如何兼顾?
4、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有效实施分层教学?
5、学困生需要老师特别的帮助,辅导学困生的时间怎么挤出来又经济又有效?
6、在教学中,“传授”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如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自主探究”的关系?
7、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总想在课堂40分钟里留几分钟给学生做作业,但往往上课一上去就不可收,想留时间却留不出来。如何留出作业时间?
8、如何把握好作文指导课中的度?
9、课堂上,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说得不恰当该如何引导?
10、如何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1、课堂活了,学生动了,但知识的掌握却“浮”起来了!怎么办?
12、课堂上,如何渗透学法的指导?
13、教学中,如何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调控、发展功能?
14、“我笔写我心”,文章写起来没章没法,但确实有小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吗?
15、高段的学生表现欲望逐渐地降低,趋于内敛,面对这样的心理变化,教与学的策略应该有哪些变化呢?
16、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潜心读书、感悟文本的能力?
17、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怎样才算把课堂还给学生?
18、学生的自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
19、小组合作学习在不同的年段有怎样不同的要求? 20、如何使小组合作有实效?
21、学生的预习环节是去还是留?留,该如何指导?
22、面对有的学生,运用鼓励或批评都无效时,该怎么办?
23、如何处理教学中过程开放与落实双基的关系?
24、下课铃声响了,可教学内容还没结束,如何做对学生的发展有利?
第二篇:小班化教学研究
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研究与探讨
2013年10月9至12日,我校开展了校本研修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课堂教学能力展示注重以“启发式”为主的“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等学科,是一次全校性的听评课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注重小班化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同时,还注重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运用,呈现出实在、实用、实际、实效的课堂教学形式。
此次活动,提高了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听、评课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后反思的认识。
第三篇:小班化教学研究
小班化教学研究
一、座位形式多样化
1、教室座位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座位排列多样化有何意义?
3、根据不同课型,你怎样选择和设计座位形式?它对教学产生什么作用?
4、小组合作式座位的弊端是什么?如何解决?
二、干部制度全员化
5、新的班集体,如何产生学生干部?
6、如何进行班干部定期培训?
7、如何制定值日班干部制度?
8、如何进行“班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改革实践?
9、如何实施小班化自主管理?
10、什么是“双委制”小班化班干管理制度?
11、如何不断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
12、怎样实行积极性评价?
三、教师家访系列化
13、班主任怎样做好家访工作?
14、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家访内容是什么?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15、班主任与年级组长共同家访目的是什么?产生什么效果?
16、校领导与班主任共同家访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社会影响?
17、哪些属于必访家庭?对学生的成长起什么作用?
18、如何使用家校直通车?
19、如何召开家长座谈会?
20、如何发挥“家长教育委员会”对班级管理的作用?
四、班级文化个性化
21、如何搞好个性化的班级布置?
22、如何搞好个性化班级卫生管理?
23、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24、如何制定个性化的班级章程?
25、如何开展个性化班级主题活动?
26、如何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27、“六有工程”个性化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什么影响?
28、怎样才能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导向?
29、如何引导小班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0、如何让小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身的特色?
个性化的教学备课
31、“个性化的教学备课”中的“个性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32、小班化教学中的教师应如何备课?
33、个人初备的必要性是什么?
34、集体备课的优势体现在哪里?
35、集体备课对每位组员教师有哪些要求?
36、集体备课后,个人为什么还需要进行二次备课?
37、二次备课应该备什么?
38、课后进行个人回备的必要性是什么?
39、教师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40、教案中如何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41、在小班中,如何设计有效的活动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42、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语文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数学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英语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物理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化学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思想品德(品社、品生)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历史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生物(科学)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地理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音乐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美术学科的学法指导?
教师备课中如何体现对体育学科的学法指导?
43、小班化教学中的实验课可遵循怎样的模式?
44、小班化教学中的复习课应该怎么上?
45、小班化教学下的试卷评讲课应该怎么上?
46、什么叫做“备个案”?
47、如何实现备课时的“备个案”?
48、练习需要事先备吗?为什么?
49、练习怎么备?
50、小班化教学中的练习有哪些形式?
51、练习的编写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52、如何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53、复习教学案的重要性有哪些?
54、试卷评讲课教案有哪些注意点?
开放化的课堂模式
55、小班化特色课堂教学有哪“六个十”?
56、小班化课堂教学为什么要实行“六个十”的教学模式?
关于“每堂课至少10人次回答或提出问题”的问题
57、教师为什么要向学生提问?
58、教师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
59、教师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60、教师提问时应该注意什么?
6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62、为什么要保证10人次以上回答或提出问题?
关于“10人次板演或朗读”的问题 63、为什么要求学生板演或朗读? 64、数学课堂板演有哪些内容与形式? 65、物理课堂板演有哪些内容与形式? 66、化学课堂板演有哪些内容与形式?
67、语文课堂上的有哪些朗读内容与形式?
68、英语、语文课堂上的有哪些朗读内容与形式?
69、小学科课堂上可采取哪些更加适当和多样化的形式? 70、其他学生如何兼顾与调动?
关于“10分钟回练”的问题
71、为什么课堂要留有10分钟回练? 72、回练应练习哪些内容? 73、回练可采用哪些形式? 74、如何编制回练?
75、如何有效使用回练?
关于“每天检查10个学生的笔记”的问题 76、为什么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77、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记笔记? 78、怎样及时有效地检查笔记? 79、利用什么时间检查笔记最有效?
关于“面批10个学生的作业”的问题 80、面批作业的好处有哪些? 81、面批可采取哪些方式?
82、面批作业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关于“10分钟整理知识”的问题 83、及时整理知识有什么重要性? 84、哪些知识需要整理?
85、教师该给学生哪些指导? 86、各门学科的时间如何安排?
87、怎样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与评价?
层次化的教学策略
88、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体现出怎样的优越性?
89、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90、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91、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 92、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93、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精神?
94、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5、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才能? 96、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在语文学科有什么优势? 97、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在数学学科有什么优势? 98、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在英语学科有什么优势? 99、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在物理学科有什么优势? 100、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在化学学科有什么优势? 101、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进行备课?
102、教师在上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怎样提问? 103、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布置作业?
104、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 105、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如何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 106、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对学生应多久重新进行分层? 107、小班化的分层次教学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及时化的教学反馈 108、什么是教学反馈?
109、教学反馈有何实际意义?
110、什么是及时化的教学反馈? 111、“及时化”的时间界定是什久?
112、为什么要实行“及时化的教学反馈”? 113、小班实行“及时化教学反馈”有哪些优势? 114、及时化的教学反馈可采用哪些形式? 115、小班化教育课堂反馈的及时性如何体现? 116、怎样做到课堂反馈及时? 117、怎样做到过程反馈及时?
118、什么是“飞检”? 119、“飞检”作用是什么?
120、“飞检”的命题人如何确定? 121、“飞检”的题目如何编写? 122、哪些内容适合“飞检”? 123、为什么要建立错题集?
124、如何做到错题集中易错知识点的及时反馈?.125、及时反馈如何兼顾个体差异?
126、及时反馈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127、及时反馈对学生有哪些要求? 128、为什么要进行单元测试? 129、怎样进行单元测试?
自主化的学习模式
130、什么是自主化学习模式?
131、为什么要建立自主化的学习模式?
132、自主化的学习模式有哪些明显的外部特征? 133、建立自主化学习模式有哪些主要的步骤?
134、自主化学习模式与课堂实效性有没有矛盾?如果有该如何处理? 135、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136、如何在课堂中构建自主学习的情境? 137、如何在备课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138、课堂中的自主合作有哪些形式? 139、每一种合作形式分别该如何操作? 140、每一种合作形式各有哪些优缺点?
141、自主化的学习模式的建立少不了学生的配合,在其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在课上的哪些学习习惯?
142、自主化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应分别做些什么? 143、如何在班级中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144、建立自主化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145、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如何能创设每个学生都有的参与机会? 146、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47、如何鼓励学生自主发展?
148、如何更好的从教育细节的设置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 149、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关注学生的个别情况? 150、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51、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52、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153、如何设置课堂的提问来体现自主化的学习模式? 154、如何通过课堂提问的准确有效性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
全程化的个别辅导
155、什么是全程化个别辅导?
156、全程化个别辅导与普通的个别辅导有什么区别? 157、个别辅导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如何?
158、个别辅导的形式主要有哪些?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159、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辅导应如何分层? 160个别辅导应选择怎样的时间和地点?
161、课内个别辅导和课外个别辅导有什么不同?
162、如何进行个别辅导后辅导效果的检验? 163、全程化个别辅导中,家长应如何配合?
164、全程化个别辅导中,学生之间如何互动学习? 165、如何激发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166、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167、个别辅导中,对于多次讲解仍不能解疑的学生应做如何处理? 168、早读课中,应如何实施个别辅导? 169、自习课上,应如何实施个别辅导?
170、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点拨?
171、答疑式个别辅导和讲解式个别辅导的不同和联系? 172、个别辅导的资料应如何选择?
173、如进行小组个别辅导,人数应控制在多少人以内? 174、如何提高学生主动要求个别辅导的积极性? 175、辅导中,如何进行个别学生的过关性辅导?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176、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体现在哪些方面?
177、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方式有哪些?评价标准是什么? 178、口试评价可在哪些学科进行?怎样进行评价? 179、英语的口语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口语表现? 180、如何评价学生的语文朗读? 181、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中英)?
182、操作评价可在哪些学科进行?怎样对其进行评价? 183、怎样提升学生对操作性学科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184、计算机学科的操作性应该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么? 185、三种评价形式可以结合吗?有何优势? 186、怎样平衡笔试、口试与操作评价? 187、评价可否量化?如何量化?
188、怎样让笔试评价成为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评价? 189、小班化教学中的品德评价体现在哪些方面?
190、采用何种活动或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品德? 191、评价学生的品德时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192、文化和特长评价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93、怎样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下实现文化、特长与品德评价的结合? 194、学生跟踪档案需包含哪些方面?怎样记录? 195、怎样较科学和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 196、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197、过程性评价有无必要?为什么?
198、结果性评价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么?
199、怎样结合方法、过程与结果评价让教学评价更以人为本,符合科学发展观?
200、家长能在哪些方面参与到学生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中来?
第四篇: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
各位同学:
随着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学校的生源正在不断减少,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也在20人左右,我们学校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小班化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请你如实填写以下问卷。
1、你听过小班化教育吗?()
A、听说B、没有听说
2、你现在的班级人数大约是()
A、比20人少B、20——25人之间
3、你更喜欢在()班级里学习。
A、50人以上B、30——50之间C、20人以下
4、在课堂上你希望老师经常关注你吗?()
A、希望B、有时C、无所谓
5、在课堂上你喜欢和同学合作学习吗?()
A、喜欢B、不喜欢C、有时愿意
6、在课堂上你是更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还是批评?()
A、表扬B、批评C、无所谓
7、你的作业希望老师当着你的面批改吗?()
A、希望B、不需要C、随便
8、“小班化”模式下,同学之间的关 系()
A、更好B、更难相处C、差不多
9、在课堂上你愿意分组学习吗?()
A、愿意B、不愿意C、随意
10、在学习上,你帮助过别人或者被别人帮助过吗?()
A、有B、没有C、少有
11、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怎样呢?()
A、很容易B、需要帮助C、太难
12、学习方面,班里有以下几类同学,你属于哪一类?()
A、成绩最好B、成绩一般C、成绩比较差D成绩最差
13、上课的时候,你的表现是()
A、专心听讲B不专心听C不想听
14、课堂上提问或者讨论问题时,你的表现是()
A、积极发言B、不想发言C、不会发言
15、老师对你平时的作业或作文评价比较多的是()
A、优(90分以上)B良(80-99)C、及格(60-89分)D、不及格(60分以下)
第五篇: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
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
【摘要】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八年左右的酝酿准备,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小班化教学的实验与推广,如今小班化教学研究正在深入发展并不断进行理性反思。近三十年来,我国学者不仅关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意义,而且深入研究和探讨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策略。小班化教学研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本土理论研究缺乏、高度理论概括不足、结合具体情境的行动研究较少等问题。今后我们应在构建本土小班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展开小班化教学的行动研究,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在我国推行的具体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理论基础;实施策略;行动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其中以美国的研究最具代表性。历经四十余载,欧美国家对于小班化教学尽管还存在诸多争议,然而研究取得的成绩却不容小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多个地区在借鉴国外小班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如今也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对我国三十年来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不仅是深入小班化教学研究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基本历程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兴起一方面缘于人们对班级授课制的不断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也是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不断深入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从借鉴欧美国家的相关成果,到逐步深入进行实验探索,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得到了发展。
(一)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酝酿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1987年,有学者针对班级授课制存在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信息反馈、抑制学生智力发展等问题,建议逐步实行个别化教学,并提出“目前作为过渡时期可逐步缩减每班学生的人数”的观点。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献中首次出现的关于小班化教学的论述。之后,有学者介绍了苏联和美国缩小教学班规模的基本情况,指出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发达国家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并针对我国广州市班级规模庞大的现状,分析了控制教学班规模及进行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可能性,建议在广州市针对低、中、高三类水平的学校分别实施“补齐班”式的 小班化教学,以期实现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的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形式的最优化结合。有学者介绍了苏联、美国等发达国家班级授课制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分组教学的实施情况,指出国外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向个别化方向发展。有学者重点对美国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中的分组教学和开放教育进行了述评。有学者介绍了国外班级规模的发展阶段和美国关于班级规模研究的一系列著名实验,如格拉斯和史密斯班级规模实验,并提出了改进我国班级规模的建议。有学者进一步明确指出,“缩小班级规模、趋向小班型”是班级授课制在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过程中的主要选择。有学者结合我国学界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各种争论,指出教学组织形式向个别化发展是我国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趋势之一。这一时期我国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以介绍国外尤其是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和实践发展为主;二是提出缩小班额为我国小班化教学改革的主要选择。总体而言,引进的研究多自己的研究少,呼吁性的多研究性的少,说明这一时期小班化教学研究尚处于酝酿阶段。
(二)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和推广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
通过翻译介绍欧美国家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我国少数沿海发达城市进行的小班化教学实验,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适合本土化的小班化教学模式。1996年,上海市由市教委组织专家率先开展了“小班化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本次研究先在10所小学进行试点,至2000年已初具规模,有280所小学推行了“小班化教育”。总体而言,这些有关小班化教学的实验 研究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第一,富有组织性。如上海市的“小班化教育”实验是由上海市市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这也是首次由官方发起的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第二,重视对小班化教学实验的总结。如《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初探》一文,分析了上海市科教院实验小学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的实际操作(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和取得的成就,对教学组织的改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提高等都具有 重要价值。《“小班化教学”分组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一文,通过考察上海市浦东新区昌兰小学和上海市其他试点学校的“小班化教育”实施情况,对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条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小学素质教育 2 的新视角——北京市小学小班化实验调研报告》一文,介绍了北京市小班化教学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效果,并根据国内外小班化教学的最新研究对北京市的小班化教学提出了预测和建议。
第三,研究成果数量增多,并出版了相关学术著作。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一书,介绍了小班化教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人员组合与教学流程管理、教学评价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班化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侧重于对相关实践的经验总结,不仅有大规模的实践探索,而且重视理论总结;不仅引进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更注重与本土相结合。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视野相当开阔,不再停留于教学组织形式本身的争论,进而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师资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理性反思阶段(21世纪初至今)21世纪初,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事实上意味着一场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变革的到来。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多角度、深入地反思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有更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学生要有自学、思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要提供配套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并且强调目前我国小班化教学不是在所有的地方、所有的学校都可施行,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有学者指出,小班化教学是我国教育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之后转向“小康”目标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然而,班级人数少了并不等于实现了小班化教学,还应该注意成本—效益问题、师资问题以及形式与内容问题。有学者在反思国内外小班化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批判了当前充斥于小班化教学各个领域的“物的逻辑”。有学者从人是多维关系的存在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大班教学中,多维关系的人被片面化、单一化和实体化了,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危害,小班化教学应该遵循关系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强烈的反思意识是这一时期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最为明显的特点:一方面对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检讨;另一方面也指出实施小班化教学所面临的客观困难。
二、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20世纪以来,人们为突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从未放弃过有关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努力,提出小班化教学后,人们对其意义、理论基础及实践策略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小班化教学意义研究
小班化教学是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要求而出现的,其中既有先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负载着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新理念。这自然激发了人们对小班化教学意义的研究。总体而言,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了小班化教学的意义。
第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有学者指出,小班化教学缩小了生师人数比例,综合了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优势,使学生的个性意识和个性能力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发展。有学者认为,小班化教学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最大的受益点是创造性思维不再被压抑和泯灭。
第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交往。有学者指出,小班化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由于班级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频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怀和辅导,有效保证了在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
第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公平。有学者认为,小班化教学为实现课堂教学机会均等提供了可能,为有效教学提供了可能。
笔者认为,小班化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代表着当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主要选择,更在于它是促进教育理念革新的一条重要途径。伴随着小班化教学的推进,原来适用于班级授课制的那种工厂化、产品加工式的教学将受到挑战,教学情境的变化促使教师必然关注作为个体的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因材施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小班化教学理论基础研究
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我国学者主要是从哲学、心理学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就小班化教学的哲学基础研究而言,学者们一方面结合小班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从小班化教学的价值取向出发,批评小班化教学实践领域的唯成 绩决定论以及研究领域的唯经济决定论,指出人的发展应是小班化教学的终极追求;另一方面从人性的多维关系出发,分析了小班化教学实践中人被片面化、单一化和实体化的倾向,提出应遵循关系性原则、批判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以从 4 根本上克服这些危害。
就小班化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而言,有学者从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弊端,认为小班化教学由于强调师与生之间、教与学之间、书本与方法之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和谐互动,关注每个受教育者,从而使学生平均得到的教育与关爱的时间和精力增加。有学者从学生智力发展的角度,结合加德纳(H.Cardller)的多元智力的理论,认为大班教学侧重的是培养学生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很难兼顾其他智力的培养;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多方面智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小班化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然要求重视其理论基础研究。目前的理论基础研究仅限于哲学与心理学方面,今后需积极拓展小班化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不但要重视哲学反思,而且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从其他相关学科中汲取养分,促进小班化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为小班化教学实践提供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三)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自小班化教学研究在我国兴起以来,如何来组织、如何实施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总体而言,有关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可归纳如下。
一是宏观研究。有学者认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要与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以及中小学内部管理改革相结合。
有学者提醒,小班化教学不能以节省教育成本为目的,而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旨归。由于小班化教学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对于我国而言应综合考虑教学对象、班级规模以及地方政策的灵活性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是中观研究。有学者总结了小班化教学实施的成功经验,指出小班化教学应按学生程度分组,根据对各类学生提出的不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有学者从课程设置方面提出小班化教学要提供具有较大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的选修制度。此外,一些学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或需要来改变教材,使其浅化、简化,易于学习;也可以补充内容,以加深、拓展教材,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是微观研究。有学者指出,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实施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课桌编排方式,如讲述教学型、问题讨论型、个别教 5 学型等。有的实践工作者总结了多种可供参考的小班化教学的评价方法,包括小组评价法、活动评价法、鼓励评价法、形象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参与评价法、反馈评价法、个案评价法等。
小班化教学在我国的实施,既需要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学校积极努力探索实践模式,更需要教师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益的尝试,惟其如此,小班化教学才有可能在我国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反思20世纪80年代,上海、北京等发达城市开始小班化教学实践探索,随之小班化教学相关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21世纪,小班化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小班化教学研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本土化理论研究较少。就小班化教学理论研究而言,我国原创研究较少,介绍国外的较多。欧美国家的小班化教学研究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学习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与成果,有助于找出差距与不足,增强研究的紧迫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小班化教学研究当中。但国外的研究针对的是他们实践中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只能在有限的方面为我们所借鉴,而不能直接指导我国的小班化教学实践,更不能代替我们的研究。因此,应该从我国实际以及具体问题出发,进行认真、深入地研究。只有这样,小班化教学研究才会真正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第二,高度的理论概括不足。总体来讲,我国小班化教学研究中,经验介绍居多,理论探讨较少。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研究的理论水平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其相关的实践水平。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也愈加依靠相对超前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如果小班化教学研究只停留于经验描述,不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细致艰苦的思维活动,不重视经验上升到理论的意义,必然导致小班化教学研究缺乏高度理论思维,因而就无法为解决具体的问题提供一般规律性的知识。但这也不是说小班化教学研究可以无视相关的实践活动,恰恰相反,真正有价值的教育研究必然是重视教育实践的,因此,只有重视实践的小班化教学研究才能影响教育教学实践。
第三,结合具体情境的行动研究较少。从我国有关小班化教学研究的文献中可以看到,相当一部分研究是对小班化教学实验的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试图通过 6 实验总结某一地区小班化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求为更广范围的小班化教学实践提供一般的、普遍的参照模式。事实上,教育问题往往具有情境性,很少存在所谓普适性的理论模式,解决策略与实践模式也因此具有特殊性。相比之下,行动研究则具有更大的优势。小班化教学的行动研究就是研究者在一定理论的启示下,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反思,在与相关人员进行协作的过程中探索改进小班化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此同时生成新的小班化教学理论。有效的小班化教学行动研究既能改进实践,又能促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能很好地解决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行动研究能够瞄准小班化教学的具体问题,大大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
对于我国而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高,不同地区间的差异也较大,小班化教学实践客观上面临许多特殊的困难。从目前教育改革趋势来看,教育的价值取向从重视书本知识的传递逐渐转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学组织形式从先前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发展的个别化教学转化,小班化教学符合其发展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当结合实际,在构建本土小班化教学理论的同时,展开小班化教学的行动研究,积极探索小班化教学在我国推行的具体方法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