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立意作文(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05:0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向立意作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向立意作文》。

第一篇:反向立意作文

放弃对单纯“文气”的考察(如《说“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命题作文方式),代之以生态人心(老计,2012)、社会现象(鹿特丹世兵赛,2011)以及科技文化现象(文学家与科学家的对话,2013)的长材料作文是北京语文高考试卷现在及将来一个时期内必定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命题逻辑。海淀区2013高三期中语文作文题目正是这个命题思阈下一个常态化的考查,选题上面虽然试图暗合当前关于高考改革的一系列命题,但却有意从一个个案入手,着重考查的并不是学生对于某个制度改革的简单看法或一些常识,而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展开分析的文字能力。对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解决,北京新东方学校、新东方在线优能中学网络课堂高考语文辅导名师国家玮为高三的同学提出如下几个路径:

首先来看一看作文题目: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3年10月,某省高考生文科状元放弃72万元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她说,当初报志愿时,大家建议她趁年轻出去闯一闯,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她选择了港大,但她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自己是一个古代人,所以决定明年报考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思路解析:

一、审题不是抓关键词,而是将长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思辨性提取。

为了防止考生套作,即背诵好一套成形的文章再直接用在考场作文中,现在的命题都采用长材料而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这是趋势,也是增强命题区分度的有效方法。因此,之前以逐字逐句抠字眼来审题的方法显然无法在长材料审题中获得优势,议论文写作的核心是考生展现出的思考能力,用发展等级评分标准来说就是尽量做到“观点有创新”或论证问题时的“深刻”,这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训练时尽量多做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的训练。

有效信息指材料中那些能够提供给我们深入思考社会问题契机的社会现象,它必须是一个问题,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只是一些浮泛之谈,比如这个材料中如果考生将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归纳为“当代社会人心浮躁”之类的话,就是停留在浅层次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解读的例子,因为它不具体,不深刻,是大路货,是几乎每个人都会抱怨的习惯用语,人们动辄即声言“社会浮躁”、“人心浮躁”,对此问题的深刻解读才是重要的。

比如在材料中,这个学生“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不想念了就得再考一年,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入手思考问题,为什么教育制度在设计的时候不人性化一些?能够考到状元说明该考生已经具备读优质大学的素质,她现在只是想换一个新的环境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什么制度设计这样的学生必须要再次回到高三浪费一年的时候重新备考才能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她只是志愿没有报好或者在学校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并非是考试出现了问题。大学中考英语四六级或留学考试中的托福、GRE等考试成绩都会保留一定时间,就是因为在某个比较固定的时间内(比如三年)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次考核之后是不可能短期内出现大的波动的,应该对这个考试成绩给予承认,而不是让学生再次复出代价再次回到高三浪费青春。

当然,这个分析未免偏颇,但作文宁可说难免有些瑕疵的有价值的话,也不能重复一些无价值的正确的废话(比如一个人必须克服了困难才能获得成功,司马迁、苏东坡之类)。抓住女孩最初去港大的动机,“多考虑就业一类的现实问题”,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高中语文辅导名师国家玮老师提醒大家可以就此点深入思考今天人们对大学教育的误解,大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多重素质的现代公民的,可是就是有很多人把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混为一谈,以为到大学所学的专业就必须是对口的,那为什么不让学生去学习蛋糕裱花专业、汽车维修专业、烹饪技术专业,一方面国人看不起那些真正有手艺的技术工人,认为他们没有文化素养,只会技术;另一方面,又屡屡谴责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培养学生一门技术,说大学生出来还不如中专生,这样矛盾的说法背后可以见出国人心中的“尚用”传统何以可怕:当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因为数理化有用,语文没用;今天大学教育的失败在很多人看来是所谓专业和就业不对口,总之,一切围绕的就是所谓“有用”和“没用”,在很多人心目中,所谓“有用”也者,无非是以后能找个稳定的工作赚上一笔钱,但现实却相反,越是急功近利,越是适得其反。

另外,在大部分学生探讨所谓北大中文系的国学问题时,考生可以抓住这名学子放弃港大的真正原因“他一直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着眼的不一定是她对传统的爱,而是她遵从内心的自主选择,坚持自己的独立价值判断,这在今天的社会才是真正的素养,今天的人们受到碎片化信息(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的影响)已经深受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的影响,难以有自我的“定见”,而她却能够遵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选择,这才是她带给我们最大的反思。总之,抓住能够翻出超越成见的有效信息才是解决如何突破作文瓶颈的根本方法。无德与无知的命题——正解2012海淀期中试卷作文

看过海淀期中的试卷,突出感觉是基本在模拟去年的海淀二模(命题作文《品牌》)和西城二模(书店),以下是今年海淀期中的作文题:

以上内容旨在证明一点:此次出题,到底是要学生纯分析材料,还是由材料谈开去,出题人没有把这个说清楚。而这两种写法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前者更侧重学生分析解读材料能力,偏重时评类的写法。而后者则更看重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以及文学的功底。或者可以简单、粗暴一点地讲,前者更像是新闻专业学生干的事,而后者更像文学专业学生干的事。

“谭木匠”是知名的木梳品牌,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折断等缺点刻在木梳上,反而让人看到了它天然绿色的优点,它成功走向市场、谭传华秉持“我善治木”的理念,坚持做“好公司”而不是大公司,目前它已有2000多家专卖店遍布世界。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以下是去年西城二模的作文题:

近年来,一些中小型实体书店纷纷倒闭。据统计,伦敦、纽约、东京每平方公里拥有实体书店数分别为1.08、9.30、2.16个,北京每平方公里拥有的实体书店数仅为0.11个。就此,某网站聊天室展开讨论:

甲:都是网络书店惹的祸!低折扣对实体书店冲击太大。

乙:不能责怪网络书店,存在即合理。再说了,现在都进入数字阅读时代了,还有多少人看纸质书啊。

丙:对好东西,政府得大力扶植。

丁:关键还是书店自己。我家对面的那个中国第一家本土绘本书店就很火啊,每天大人小孩人来人往的。

己:时代在发展,很多事物都在经受挑战,何止书店业呀!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两题从内容到写作思路都有很多惊人相似之处,虽然天下题目一大抄原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很明显西城模拟的材料更能看出命题者精心的设计。其中有较详细的数字调查、较精心安排的对话、引语。这几年,我在春季的教学中非常看重西城的试卷,其一、二模对高考的把握也相当精当。海淀也不错,在很多题目可以精准地押中真题的反方向。

很多同学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也老师的阅卷思路不一致,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海淀期中这篇作文是否只能举和做买卖有关的事情,而文史的积淀则一概不可提。很多学生与老师对质了许久,彼此怨怼,甚至有些老师还要顺带来责备几句学生报课外班的话来。且不谈心胸的事,就题论论题,大家关键没有注意到一点,就是海淀期中试卷的出题老师没有设计一句非常重要的引语。为了启发大家,我把2008、2011这两年的材料作文题目放在一起,请你来看看,海淀期中相比它们,到底少了什么。

不禁让我从出题人的命题内容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语文试卷的政治化。且不说古代的科举如何落后,但四书五经的明经科、议论国是的策论科,或是唐代开创的专考诗歌的杂文科,都非常强调学生文史的才气、知识的积淀和治国方略。清代的科举是被我们骂成典型反例了,但蒲松龄参加科举时的作文题目叫“蚤起”,其实就是“早起”。有点像鲁迅先生在桌子上刻一个“早”字的意思。我觉得这样的题目出得才像个语文题。北京卷曾经考过的2006年“北京的符号”(讨论文化与城市的发展),20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可以谈的问题很多),虽然让一部分学生很头疼,但却的确是出得好的题目。该题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较明确的划分,有才气的学生可以一展才华写出很妙的文章来(所以那年的满分作文的确是佳作),一般的学生也能入手、有感而发,平时不太写作的朋友肯定直接崩溃然后匆忙码字。

看这几年的北京高考,从领导唱歌到领导题诗再到政治人物,不是出得不好,而是政治的色彩太浓,文学的气息却淡了。

海淀期中试卷的出题者在命题时到底在想什么,他想让学生们学会怎么做买卖吗、怎么经商吗。我看,出题人大概曾经或是刚刚做了“谭木匠”的消费者,所以由感而发出了这么个不见水平的题目吧。这年头,搞文学的想着去写电视剧,搞音乐的想着去走穴,连出语文题的老师脑子里都是生意经。让一个区的学生去写“谭木匠”的经营到底成功在哪,我想不恭敬地问一句,你脑子被“谭木匠”梳了吗。

我不了解“谭木匠”,但如果让我分析“谭木匠”的成功,我想问三个问题:他的木头都是从哪里来的、是否为合法开发和可持续开发,他的工艺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他不做大公司却开2000多家分店是否自相矛盾。

如果一个命题者连这些都没说清楚,就开始让学生们凭空臆想“谭木匠”的成功之道,这样的作文题目不是启发而是误导,不是由感而发而是胡说八道。用自己本不过硬的经商幻想小算盘去引导学生反思别人的成功,这不是典型的“意淫”么。你自己“意淫”就算了,还带着大家瞎“意淫”,说你无德、无知不算过分吧。

高考作文一直有一个非常晦涩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和老师恐怕都没有仔细思量过。当其他学科的大部分题目都有参考答案来表明命题人的起码思路时,高考60分的作文却从来没有。换句话讲,他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判断,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想让你写成什么样子。你知道魔术为什么神奇么,因为魔术师表演有一个法则,就是从来不在表演前说出表演效果。他说,我变个鸽子,于是变个鸽子,你不会感到吃惊。他是上来二话不说就变出鸽子来准保吓你一跳,要不就说我来变个毛,结果真变了个鸽子毛,还没等你反应,用鸽子毛直接变出鸽子来,你又吃惊了。出作文题的老师就是这样,他躲在自己不用说出答案的安全感里,等着看大家的反应。如果真的让出题者写写“谭木匠”的成功,他能写成什么样子,你去想想看,如果真可以写得好,他早写出来编成教辅了。

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语文老师自己不愿读文学,还要一定拉学生下水,生怕学生写得太牛自己看不懂。出题人在商业化的时代更像是买卖人,授课者在商业化的时代更像是投机者。以为自己写写乔布斯就很时尚,以为自己写写感动中国就能打动阅卷者,以为自己讨论下新闻联播就是结合时事、心系天下。2010年台湾高考的作文题叫“应变”,我估计在大陆就会出成“奶粉事件后的危机公安”。2012年台湾高考作文题目叫“我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如果在大陆是不又得找个商人的故事讲一下,然后再让你写写其他商人,比如乔布斯、盖茨、牛根生(哦他不能写了)就不跑题了吧。那还不如按政治大题的思路,再写写怎么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结合宏观调控的隐形的手什么的。

不是说人家的题目出得就比我们好,只是说你出得太没水准了,既没有充分调研“谭木匠”,又没有仔细研究近年北京卷出题方式,更没有考虑作为一个语文教学者所因为承担的思想引导的责任。

唯一让我们感到放心的就是,北京卷的高考真题不会出成你这个样子。即使是政治背景最直接的2010年高考题目(来自于温总理访问大学时的题词),“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仍然让很多学生写出了心声。

最后,附上两篇例文,一篇是我写的,一篇来自于我班里一位从暑假一直上到秋季的学员(十一学校),前者更侧重往年真题考查方式即从材料谈开而又不脱离其内涵,后者更侧重分析材料即时评类写法。请大家仔细感受一下,这么失败的命题都可以写出好文章,这才我们共同追求的高境界。栉齿易断,理念难折

——从“谭木匠”的那份坚守说起

一把木梳穿过无数人的黑发银丝,岁月改变了无数人的容颜,却没有改变一个企业的理念。一把木梳,可以是青春的见证,是爱情的信物,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坚守。梳子是脆弱的、易断的,“我善治木”的理念却是坚定的、不屈的,“谭木匠”的成功不单是企业的经营,更是一种精神的屹立。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执著于正确的理念,才可能成功卓越。

“谭木匠”的经商之道让我看到的不单单是一笔笔交易的成功,更是一种对信念不舍不弃的坚守。越是在价值观纷乱的时代里,这样的坚守就弥足珍贵。我想到在黑暗的牢狱里,在嘲笑的目光里执著前行的司马子长——我看到了他脆弱的身体,更感受到了他著史信念的百折不挠。

每个人都有信念,而成功者往往因为坚守而获得最后的尊敬。“谭木匠”反而成为商海一粟,我在无数的伟大作品中看到了成功者相同的品质,那就是脆弱的外表和执著坚定的内心。

从来没有动摇自己坚定的理念,在茅屋和秋雨中的杜甫却用脆弱的身体支撑着民族的灵魂;从来没有改变自己拯救民族精神的信念,在流言与疾病中的鲁迅仍然用清癯的身体坚守心灵的灯火。

我想,经营企业如此,经营人生、经营国家不也尤其需要对理念的坚守么。走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帝国列强的铁蹄下挺直脊梁的我们,不正是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韧劲坚守着革命的信念么,不正是坚定维护着走社会主义道理的理念毫不动摇么。而今我们生活在幸福而和平的时代,但却经历更另外一种没有硝烟的价值观的战争,坚守正确的理念才能让我们的脚步走得愈加坚定。

读文思道,从一家木梳店的成功,我看出了人性中伟大而坚韧的品性。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显得格外脆弱。一个品牌可以坚守理念,一个伟人懂得坚守信念,一个国家懂得坚定信仰,那就我们更应该坚守正确的理念,无论是在难解的题目前还是在青春的困惑里都有一份坚守,让前行更有动力,让人生更有方向。

发展自己的专长

北京十一学校 文科班 51分

“谭木匠”,这家不做股票也不炒地皮的木梳公司,竟然打造出全国知名木梳品牌。乍听似乎有些奇怪,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企业盲目上市或进军房地产的故事。然而,谭传华和他的“谭木匠”以“我善治木”和“好优于快”的思想启示我们:不必随波逐流,人要发展自己的专长。

发展专长意味着人要有一招天下皆服的本领。这本事别人偷师不得,因为它凝聚长时间的勤学苦练和独特体会。对于谭传华而言,木梳便是他的“压箱底绝技”。多少年研发对比的体会、多少次推倒重来的设计使谭传华保证“谭木匠”梳子质量领先全国。而我们也应发展属于自己的绝技,那种傲视群雄、个性显著的本领。

那么专长的意义何在?倘若进军股市、聚焦地产等投机行为便可让盆满钵赚,那么焚膏继晷地磨练专长又是何苦呢?

首先,专长是我们立于世界的根本。每个人、每家企业、每个国家都因彼此的特性而存在。倘若没有对世界独特的作用,我们便只能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前低下高昂的头颅。谭传华深知木梳是他的企业立于市场的根本,只有他不断研发创新、始终保持一流木梳的水平,他的企业才能稳定地生存下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发展专长是让我们在生存竞争中握有主动权。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丢失了专长就好像任风吹拂的蒲公英和被赫拉克勒斯拎离里面的安泰——丢失了进一步施展拳脚的平台。因此,发展专长的第二个原因是,专长是我们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投机则不是。谭传华之所以抛弃一般的上市融资逻辑,是他以专长促发展的英明选择,也是他的企业屹立不倒、步步强盛的原因。而与“谭木匠”境遇相反的企业也比比皆是。比如三星匆忙进军企业产业而忽视传统优势,最终销量惨淡而被迫退出;摩托罗拉进行高新转型却忽略对手机技术的更新,最终丢失老大哥的地位,只能与安卓合分一杯羹……这些反例警醒我们,企业必须寻找自己独特的专长,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推而广之,谭木匠的道理何止限于企业发展!个人就不需要发展专长?国家就可以随波逐流?绝不是。因此,身为一名学生,不必因每个人都学绘画奏乐器而惊慌模仿,倘若能仔仔细细学一门篆刻,同样可以养身宁气;国家也不可被动处事、完全为国际社会所掌控。只有让中华经济成就和文化特质彰显在广袤天地间,中国才可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谭传华和他的木梳会因为他们注重发展专场而发展壮大,我们也应踏上发展个性和专长的道路,走得稳妥的长远。

另:点评

这位学生是我在班里少数几位能认得住的学生,这得益于他几次作业的认真完成。还记得一次课上痛批了他的文章,学生却感到受益颇多。这是个很懂得反思的孩子,进步很大。行文思路清晰流畅,中心明确、例证较得当。这篇文章后面还有他一段反思的话,我去掉了,相信你还能写得更好。今晚他还传给了我班里其他几个学生作文的电子版,倒不是因为分数没有他高就没有发,而是因为那几个学生不在我的班里读书,所以不方便发他们的文章。

二、构思不是总分总,而是遵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

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写出真正适用于自己的提纲。大家发现,好的文章都有一个不成文的特点,段落数相对比较多,而越是分数低的文章就越是段落数少,特别是那些遵循总---分----总逻辑的小文章,三段论、四段轮,构思单薄,没有任何可以被称之为亮点的“设计感”。

提纲设计必须在行文前进行,但不是写好每段的所谓内容,这样考生凭借空想根本无法展开,正确的做法是考生先根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这四项列出,然后感觉审题作发现的有效信息填充每个部分你索要作的事情。比如,发现问题,考生列出两件事:第一,暗示老师你要独立的思考;第二,简要概括材料内容,把材料中提到的核心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再比如,分析问题部分,既然刚才审题中提到三个问题,那么就直接从这三个角度展开,给自己规划好:首先论证个人选择与个体生命自由的重要;第二,批判过度的“尚用”传统;最后再从高考制度设计的非人性化角度谈制度设计的重要。这样,在具体展开时,就有了主心骨,并且自然段也比如会比较多,每个分析的角度就是一段即可。例文:

栉齿易断,理念难折

——从“谭木匠”的那份坚守说起

一把木梳穿过无数人的黑发银丝,岁月改变了无数人的容颜,却没有改变一个企业的理念。一把木梳,可以是青春的见证,是爱情的信物,也可以是一个企业的坚守。梳子是脆弱的、易断的,“我善治木”的理念却是坚定的、不屈的,“谭木匠”的成功不单是企业的经营,更是一种精神的屹立。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执著于正确的理念,才可能成功卓越。

“谭木匠”的经商之道让我看到的不单单是一笔笔交易的成功,更是一种对信念不舍不弃的坚守。越是在价值观纷乱的时代里,这样的坚守就弥足珍贵。我想到在黑暗的牢狱里,在嘲笑的目光里执著前行的司马子长——我看到了他脆弱的身体,更感受到了他著史信念的百折不挠。

每个人都有信念,而成功者往往因为坚守而获得最后的尊敬。“谭木匠”反而成为商海一粟,我在无数的伟大作品中看到了成功者相同的品质,那就是脆弱的外表和执著坚定的内心。

从来没有动摇自己坚定的理念,在茅屋和秋雨中的杜甫却用脆弱的身体支撑着民族的灵魂;从来没有改变自己拯救民族精神的信念,在流言与疾病中的鲁迅仍然用清癯的身体坚守心灵的灯火。

我想,经营企业如此,经营人生、经营国家不也尤其需要对理念的坚守么。走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帝国列强的铁蹄下挺直脊梁的我们,不正是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韧劲坚守着革命的信念么,不正是坚定维护着走社会主义道理的理念毫不动摇么。而今我们生活在幸福而和平的时代,但却经历更另外一种没有硝烟的价值观的战争,坚守正确的理念才能让我们的脚步走得愈加坚定。

读文思道,从一家木梳店的成功,我看出了人性中伟大而坚韧的品性。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显得格外脆弱。一个品牌可以坚守理念,一个伟人懂得坚守信念,一个国家懂得坚定信仰,那就我们更应该坚守正确的理念,无论是在难解的题目前还是在青春的困惑里都有一份坚守,让前行更有动力,让人生更有方向。

发展自己的专长

北京十一学校 文科班 51分

“谭木匠”,这家不做股票也不炒地皮的木梳公司,竟然打造出全国知名木梳品牌。乍听似乎有些奇怪,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企业盲目上市或进军房地产的故事。然而,谭传华和他的“谭木匠”以“我善治木”和“好优于快”的思想启示我们:不必随波逐流,人要发展自己的专长。

发展专长意味着人要有一招天下皆服的本领。这本事别人偷师不得,因为它凝聚长时间的勤学苦练和独特体会。对于谭传华而言,木梳便是他的“压箱底绝技”。多少年研发对比的体会、多少次推倒重来的设计使谭传华保证“谭木匠”梳子质量领先全国。而我们也应发展属于自己的绝技,那种傲视群雄、个性显著的本领。

那么专长的意义何在?倘若进军股市、聚焦地产等投机行为便可让盆满钵赚,那么焚膏继晷地磨练专长又是何苦呢?

首先,专长是我们立于世界的根本。每个人、每家企业、每个国家都因彼此的特性而存在。倘若没有对世界独特的作用,我们便只能在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前低下高昂的头颅。谭传华深知木梳是他的企业立于市场的根本,只有他不断研发创新、始终保持一流木梳的水平,他的企业才能稳定地生存下去。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发展专长是让我们在生存竞争中握有主动权。

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丢失了专长就好像任风吹拂的蒲公英和被赫拉克勒斯拎离里面的安泰——丢失了进一步施展拳脚的平台。因此,发展专长的第二个原因是,专长是我们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基石,投机则不是。谭传华之所以抛弃一般的上市融资逻辑,是他以专长促发展的英明选择,也是他的企业屹立不倒、步步强盛的原因。而与“谭木匠”境遇相反的企业也比比皆是。比如三星匆忙进军企业产业而忽视传统优势,最终销量惨淡而被迫退出;摩托罗拉进行高新转型却忽略对手机技术的更新,最终丢失老大哥的地位,只能与安卓合分一杯羹……这些反例警醒我们,企业必须寻找自己独特的专长,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推而广之,谭木匠的道理何止限于企业发展!个人就不需要发展专长?国家就可以随波逐流?绝不是。因此,身为一名学生,不必因每个人都学绘画奏乐器而惊慌模仿,倘若能仔仔细细学一门篆刻,同样可以养身宁气;国家也不可被动处事、完全为国际社会所掌控。只有让中华经济成就和文化特质彰显在广袤天地间,中国才可长久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谭传华和他的木梳会因为他们注重发展专场而发展壮大,我们也应踏上发展个性和专长的道路,走得稳妥的长远。

另:点评

这位学生是我在班里少数几位能认得住的学生,这得益于他几次作业的认真完成。还记得一次课上痛批了他的文章,学生却感到受益颇多。这是个很懂得反思的孩子,进步很大。行文思路清晰流畅,中心明确、例证较得当。这篇文章后面还有他一段反思的话,我去掉了,相信你还能写得更好。今晚他还传给了我班里其他几个学生作文的电子版,倒不是因为分数没有他高就没有发,而是因为那几个学生不在我的班里读书,所以不方便发他们的文章。

三、材料不要总是文学人物,应该放出眼光,用国际化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关注现实。

以这道题目为例,关于真正的大学精神,民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经将商学院、法学院从大学中剥离出来,这在今天很多人看来似乎正是最为热门最为实用的科目,蔡先生深谙大学之道乃在培养一个人执着的学术追求与合格的现代公民素养,而非是职业化的技术教育,所以才作此决定,这样的决定对今天那些功利化发展的大学来说是醍醐灌顶的。

另外,尚用本也无错,德国的大学生升学率仅为40%,但不妨碍人家出现如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这样的伟大哲学家,因为人家有明确地分工,你选择了大学,就意味着你要献身学术,而不是什么找工作、学技术;而如果你选择学习一门技术,你同样会得到社会的尊重,但要你很早就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真正从小时候就深爱上你学习的这门技术,换言之,技术学习没错,为了找工作学习也没错,但是学术和技术必须分开,不能混淆,我们颠倒或混淆了某些东西。这样的例子用来说明这篇文章我们的核心论点就比较合适,因为接地气,没有造作之感,不给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觉,同学们必须尽快习惯从简单背诵所谓文学、文气的例子中走出来,真正放开眼光,关注现实和世界。

作文范文:

下文是新东方在线网络课堂高中语文辅导名师国家玮老师所作的一篇文章作为范例,供大家学习。

个体生命自由选择的意味

在国学热异乎寻常地传播之际,也许很多人会将女孩的选择看成是对传统的某种回归与守望;然而,我以为这却遮蔽了她用自由精神真诚思考之后进行选择的深刻意味。

女孩的选择坚守的不仅是文化,更多对生命自由的坚持;女孩对便利就业的初衷的反叛深刻照见了我们这个时代“尚用”传统的恣横;为了自己梦想必须要付出复读的代价,更让我们反思当下教育制度的问题。

我之所以于女孩对国学传统的选择并不在意,而更关切自由选择这一动机本身,乃是因为当今找到一个虔诚的国学爱好者并不困难,而找到一个真正遵从自我内心和个体判断的现代人不易。当微博微信构造出的信息社会将每个人都变得原子化与碎片化之时,我们的喜怒哀乐似乎都与时时刻刻发生着的动态新闻密切相关,我们关注明星的离婚与再婚、关注名人的醉驾与忏悔,但惟独不愿关注真实的自我,在新闻铺天盖地的袭来之时,我们的很多判断都是被这些信息左右的,独立、自由的选择如斯可贵,以致我要对女孩因兴趣而作出的遵从内心的选择叫好。

她深刻反思自己就读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好的就业,这在很多人看来无可厚非。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年代,上大学早已不再仅是追求知识与梦想,更多成为为日后赚钱积累筹码的机会。曾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因为理科有用,所以那成为热门;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后英语有成为留学的筹码,同样因为它的“有用”而备受瞩目。

当年,蔡元培先生忍痛将商学院与法学院从北大中剥离,以为纯粹的大学是不能如此功利地只看重就业、技术而忽略大学的真精神;同样,在德国,只有40%的人进入大学进行学术研究,并非是瞧不上职业教育,只是在那里,大学精神和职业技术彼此分开,但互相尊重。当很多人一味要求大学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精神必须以专业设置的实用性作为依据的时候,女孩的选择充满了一种对“尚用”传统的不屑,大学的真精神就熏陶和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精神自由的现代公民,有了这样的素养,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这个人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否则,就算短时间就业赚钱,也只能成为没有公民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匠人。

最后,我要说,女孩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必须选择复读同样让我心痛。为什么我们的考试制度不能够再人性化一点,考试证明的是人的能力,女孩仅是专业上希望重新选择不代表她的考试能力就在短短几月间消失了,为什么不能够在制度层面上允许人的再一次选择,而必须以一刀切的方式来用一年的时间浪费她的生命。我欣喜地获知,北京之后很可能会实行的一年两次高考任选制度以及高考报名的平行志愿制度,我想,制度总会在一次次实践检验中不断完善自身。

是的,尊重真正的兴趣才会有真正的选择;区分职业教育的有用与大学教育无用中的大用才会真正懂得教育的目的;真正从顶层制度上设立更为人性化的考试制度,这样才会有更多的现代公民被选拔出来,投入到为国家的建设之中。

对材料持批评态度

心远地自偏(53--55)

首师大附中

前几日,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讨论:一位高考文科状元从港大退学,回乡复读,以期明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圆纯粹的国学梦。我在佩服她学识丰富,抉择毅然之时,却也认为此举并非应被大力提倡的现代文人之路。

这位状元退学港大,心倾北大,是因为她认为当今时代缺失了很多东西,作为一个古代人,她更希望在北大中文系追求她在国学上的理想,但北大中文系就真的是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供文人醉心国学不理红尘的象牙塔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若北大依然令她失望,她又该如何抉择呢?一味地要求一个完善环境的人怕是很难在现代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古代”吧。(能就着问题再深想一步,可贵))

钱钟书曾说:“做学问之事,大抵是二三素心人,在寒江独屋中的一点商量琢磨。”寒江独屋为幽情之境不错,但对于做学问之事一颗素心更为重要。“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有颗素心之人,环境之喧嚣难为牵绊。如文革之世道大乱之时,季羡林先生依然能静心研究,并著《牛棚杂忆》,当今的港大及现在的社会环境不比文革之时清静太多,所以说心远地偏,心静境幽,大红大绿之染缸浸染不了一颗倾心学问的素心。(港大学术环境差?本段认识有偏颇)

这位状元能如此出尘高识,怀古之心已超越同龄人不少,但我认为亦有难以自解的心结。当今怕有不少人认识到了现代社会上的一些流弊,尤其是学界的喧嚣浮躁之风,感怀世风不古。所以他们因自身才识之高,品格之清选择做一个“圣之清者”,希望如伯夷叔齐般找到一座属于自己的首阳山,坚守自己高洁之风骨,但往往这样的求索难以有完美的结果,正如北大中文系也可能无法提供一个实现“纯粹国学梦”的完美场所。所以我认为现代文人不如学孔子做一个“圣之时者”,通权达变,与时偕行,心怀古意的“古代人”。与其捧着一颗易碎的心,寻找不可能存在于现实的梦境,不如兼顾原则性与变通性,时然而然,时行则行,让古老的国学焕发新的时代活力,奏出属于中国现代文人的盛世强音。(此段分析漂亮)

香港大学亦可圆国学梦,喧嚣尘世也可做学问事,崭新现代仍可怀古人情。一颗素心,两分才情,可出世可入世,似在世似不在世,这才是现代文人的浩然之气。

第二篇:作文反向立意训练教案

主备人:靳春山

使用班级:华辰学校八年一班

使用日期:2005年4月15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反向立意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反向立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辅以课件展示。

授课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导入

今天这节作文课我们做反向立意训练,首先我想考考大家:

有位阿拉伯大财主,有一天对他的两个儿子说:“你们比赛骑马到沙漠里的绿洲。谁的马胜了,谁将得到我的全部财产。但这次不是比快,而是比慢。我到绿洲去等你们,看谁的马到的迟。”兄弟俩照父亲的要求,骑着各自的马开始比谁的马走得慢。(如果是你,你有什么好办法赢得胜利?)在烈日如火烧的大沙漠里慢行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两人下马休息时,哥哥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等弟弟醒悟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哥哥终于赢得这场特别的比赛。

请问:哥哥是用了什么办法赢得这场比赛的?

这样的故事我们国家也有,那位同学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起你给大家讲讲。

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每个等级的马都不如威王的,结果总是失败。孙膑给它出了一个主意,结果大胜威王。孙膑如何使田忌胜的呢?确定你是一匹上等马还是一匹中等马,或者是一匹下等马。如果你是一匹上等马,那么你要想有最大的把握获胜,该怎么办呢?那当然是去斗一匹中等马或是下等马了。

(学生回答后老师适度评价)上面两个故事中获胜一方都没有按常理进行思考,请思考一下两则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定义及作用)

三、逆向思维定义及作用。

逆向思维,即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

逆向思维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

四、逆向立意能使作文有新意,那么如何才能打开思路呢?我们可通过一些成语、俗语练习一下:首先大家看一下动画,理解成语大意,明确练习格式。

邯郸学步,它的传统释意是说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连自己原来会的一点本领也丢了。那么我们现在用逆向来辨析:

第一:燕国人不顾路途遥远,不辞辛劳前往学习,这种对自身完美的执著追求,于己有益,于人无损。这样的行为值得嘲讽吗?

第二:他不愿故步自封,这种随时随处都能发现自身不足的虚心好学精神,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第三:故事结局虽意在嘲讽,但却提醒我们,凡事不可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免弄巧成拙。

第四:虽然学步未成,但精神可嘉,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是不可能连走路都学不会的。

从以上四点的辨析,我们可以得到新的立论:

第一:当今中国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

第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当今各国向先进发达国家派出去的留学生为例,在某种意义上,不也可以看作是“邯郸学步”吗?

“黔驴技穷”逆向思维辨析:

第一、驴子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抗争,虽败犹荣,它是一个项羽式的英雄。

第二、如果“好事者”发挥驴的特长,让它去拉车、推磨、耕地„„会落个“计穷”而被老虎吃掉的悲惨结局吗?

第三、掌权者、管理者,应重视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并利用其专长,而不能如“好事者”那样胡乱为之,使其“丧失所长”。

新的立论:

一、黔驴技穷,应当谴责的是“好事者”,而不应嘲笑深受其害的驴子没有本事。

二、不以成败论英雄。英雄精神值得学习!

练习格式:

1、指明原意。

2、辨析。

3、明新意。

明确逆向立意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敢想敢说勇于出新。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2、立意严谨积极有益。立意要经得起推敲,避免表面化、浅层次的思考问题。例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逆向内容从古至今,有理有据,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理论不能算是正确的。

3、遵从规律避免极端。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

4、尊重科学,不伤感情。“逆向”不具普遍性,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逆向”,都是不可取的。

(同学进行反向立意练习并读出所写内容,老师适度参与指导表扬)

举例:知足常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良药苦口利于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杞人忧天;愚公移山;龟兔赛跑;滥竽充数;艺高人胆大;开卷有益;老马识途;家丑不可外扬;狐假虎威;异想天开;有志者事竟成;见风使舵;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等等。

五、古人云:学以致用。我们学习反向立意就是要把这种方法应用于作文中。这样立意构思,作文就能够出新、出奇,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篇文章,然后讨论一下文章的立意构思。(学生阅读文章讨论)

2001年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给人思考,新人耳目。

起名

男孩儿过百日,一家人聚在一起讨论给男孩起个名字。

孩子他爸发话了:“我家世代人丁不兴,我儿子的名字一定得好好想一想。根据乡里的风俗,名字起得越贱越好,不知大家有没有好的名字?”

大姨妈说:“我看就叫若草,这名字念起来有文气,又合你的要求——贱,鲁迅先生不是说过,‘我宁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吗?”大姨妈是家族里惟一的高中生,她的话自然有点分量。她说完还禁不住自我欣赏地点了点头。

“这可不行,人家鲁迅是大文学家,用他文章里的字来起名,这能贱么?”舅舅马上站起来反驳。他摸了摸头,慢条斯理地说:“不如叫狗儿吧!我们骂人,不是常说‘狗一样的东西’‘狗崽子’‘狗腿子’么?我看,这名字才叫真正地贱!”

这时有人附和,说这主意不错;也有人反对,说这名字太俗。大家你说过来,我说过去,争得不可开交。

忽然,“砰”地一声,从隔壁小房里传来一声清澈的响声,大家一时愣住了。屋外的风呼呼地乱叫着,屋里一时静得可怕,大家都像中了魔似的一动不动。

还是舅舅反应快,马上从男孩儿妈妈的手中抱过小孩儿,走进了小屋。屋里黑得出奇,舅舅一不小心,撞到了门口的凳子上,差点摔倒在地上。小孩儿的妈妈连忙打开电灯。

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上上下下脏兮兮的老人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现在虽然大家都已穿上了衬衣,但老人依然盖着棉被,他瘦瘦的,躺在床上,几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床前一只杯子摔得四分五裂,溅了一地的水。很显然,刚才的声音,是从这里发出的。看来,老人是想喝水,可能身子太虚,才不小心摔坏了杯子。

老人看到客人们进来,挣扎着坐了起来,口里不清楚地吐出了几个字:

“我看,就叫„„叫‘爷爷’好了,那野草、狗儿,都没有‘爷爷’这两个字贱!”

面对老人,大家一时变得不知所措起来。只有男孩儿在猛烈地哭着„„

讨论题目:

1、文章是否紧扣“关心”? 此文有何新意?

紧扣话题。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

2、读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给人思考,新人耳目。

类似我们想一下,如果给你“孝子” 这个题目,你会怎样立意?

(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把“孝子”不作偏正短语,而是作为动宾短语,孝敬的对象不是老子而是儿子,即孝敬儿子之意。这样逆化立意标新立异,借以讽刺和批判了那种“儿子有求,老子必应”的溺爱孩子的不良现象。)

写爬山虎、牵牛花,一般人多赞美它们勇于攀登,不畏困难,奋发向上。逆向思维则讽刺它们沿着绳索树枝上爬,趋炎附势,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写荷花,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逆向思考则可以赞颂滋养荷花的厚实“淤泥”

正是由于逆向思维方法,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碰到“卡壳”的现象,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把这种方法运用于作文中会使我们思路大开,出奇制胜。

总而言之,我们坚持逆向思维训练,作文前出奇构思,这样写文章才有新意;另外要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六、作业:

请你以“穷则思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提示]:根据话题材料,本题可以确立两种不同的立意:

一、“穷则思变”大有益。写作时重在用好例证,可列举中国革命战争、四化建设中的典型事例及自己的经历,证明在“穷”时“思变”所带来的益处。

二、“思变”岂待“穷”之后。即运用逆向思维,论述在“穷”之前“思变”更有益。作文时可以就我国的环境保护、人口问题和自身学习考试等问题展示论述。相对而占,这一立意较之前一种更有现实意义和思维价值。

第三篇:作文如何立意

长期以来,“老师+命题+作文本=作文”的传统作文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导致了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很难找到一篇新奇的作文。如写老师总牵扯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写同学总写到关心班级、团结同学;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由此可见,学生作文缺乏创新意识,拘于俗套,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要想突破程式化的写作思路,摆脱写作困境,写出标新立异的作文,就要做到立意创新。唐代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作文也一样。“立意”是作品的灵魂,它决定着作品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决定着文章的成败。所以下笔前,立意是关键。作文如何做到立意创新,在千人一面中脱颖而出呢?

一、要做到以小见大,立意显真情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小事上发现美。生活、学习中观察到的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声轻语,一次微笑,或许都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典型。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小中见大,这样才会写出好的文章。

以《我的老师》为例,影视作品中教师的形象往往有以下特点:文静、瘦弱、身体有病,戴眼镜,着装传统,这一切应当归于文学作品的先导性。于是,学生的作文一写到老师,便是有病的身躯,扶着讲台艰难地给学生上课;雨天老师撑着伞嘘寒问暖地送学生回家;夜深人静时老师还在伏案批改;住院期间老师还不忘给学生辅导功课等。如果引导学生换一种思维方式,把老师刻画成一个穿着得体时装,“浓妆淡沫总相宜”,并时常教育学生懂得美、欣赏美、尝试美,又敬业爱生的身边普通人,或者抓住老师业余生活的洒脱方面来写,文章定会增色不少。

二、要做到角度标新,立意见新颖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文章的立意“高人一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结果。

如以话题“水”为例,我们可以想到“水滴石穿”“水到渠成”“为有源头活水来”等;我们也可以想到“大禹治水”“南水北调”“保护母亲河”等人与自然的问题;还可以想到今天父母的爱如潺潺流水、人生似滚滚长河——跨越湍急,始终向前等。我们可以从话题正面与反面联想,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水能造福人类,也能产生危害;节约用水与浪费水资源等;我们还可以由“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联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善导等。因此,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角度的选择。

三、要能反面着笔,立意求新意

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文时力求突破习惯性思维,跳出窠臼,推陈出新,言人之未言,想人之未想,摆脱思维定势,大胆打破传统,逆向拓展。这样才会激活思维,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例如:以《滥竽充数》的故事为话题写作文,多数人都会想到,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最终会落得个可悲的下场,对南郭先生批驳的一无是处,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无疑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以其他的人物作为切入点:如齐宣王合奏的大锅饭制度,自身存在着弊端;齐湣王改合奏为独奏,体现出来的改革精神;乐工们的相互包庇、纵容,让南郭之类长期混在队伍里等„„这样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就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高度。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是违背人之常情或人之常理的,却也可以“逆理”而“成章”;有些事情从正面写可能难以激起读者的兴趣,从反面着笔,却能显出新意。拿“生活中的挫折”这个话题来说,我们可以避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常规思维,从另一方面立意,可以想到挫折会给人生带来种种悲剧,人生要尽量避免“挫折”,少走弯路,这样可以使人生更完美;也可以想到经常遇到挫折的人,是不善于总结教训的人,这种人的生活是失败的,从这些方面看立意也合情合理,且富有新意,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

四、要深入挖掘,立意见深刻

怎样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呢?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索,向纵深挖掘。有些题材,我们乍一看,觉得很好立意,因为材料很浅显,容易懂。但往深处一想,便会觉得还有潜力可挖,待到我们奋力拨开重重迷雾之后,就会发现另有一番新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在立意的时候,不能浅尝辄止,像蜻蜓点水一样,而要往思想深处去挖掘。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意思的掌故,便填成一篇,以丰富自乐。”开掘与主题立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立意的深刻与否,往往取决于作者会不会发掘。同样一个材料,开掘得好,便能成一篇立意深刻之作,开掘得不好,便会成平庸之作。例如以“团圆”为话题,许多学生的联系往往只局限于一家团圆。如果引导他们纵深挖掘,联想到国家团圆甚至我们整个“地球村”的大团圆,那么,立意就要深刻得多。

再如写表现运动会和运动员的作文,多数学生会想到运动场上的某某挥汗如雨,在同学们的呐喊声中,终于冲向终点,夺得了第一名。但是,为何非要写夺得第一的运动员呢?何不写写第二甚至最后一名?同样的运动场上,同样的某某,一路领先,突然不小心一跤摔倒,但终于还是坚强地爬了起来,咬着牙冲向终点,虽然只夺取第二名,但精神是否就比前者逊色呢?还是同样的运动场上,还是同样的某某,同样的一路领先,突然紧随身后的对手一跤摔倒,某某停下来,扶起对手,并鼓励着他,与他一起的冲向终点,这时所有的运动员早已跑完了全程,虽然名次在最后,但主人公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辉却是文章感染力所在,文章自然也就有了深度。所以选材即使是平凡的生活小事,也要开掘出不平凡的新意。

综上所述,文章立意的创新,对写出好作文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站在创新改革的高度,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立意创新的指导,引导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生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不断从生活这本读不完的书中汲取写作营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富有持久的活力。

第四篇:材料作文立意

名校新材料作文题50例

1.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2.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

3.当下,人们不吝赞美之辞,对一些来自草根阶层的平凡人物冠以“最美”二字,如“最美教师”、“最美战士”、“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最美消防员”等。主流媒体不甘落后,大量刊载“最美人物”的“最美事迹”。发现“最美”、宣传“最美”已然成为当下一种社会现象。

此种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立意】“最美人物”虽然是普通者,但是他们身上凝聚着人间的真情与温暖,彰显着人性的美丽与光辉,他们的身上涵盖了精神领域的诸多方面——大爱、敬业、良知、奉献、感恩、责任、诚信、尊严、执著,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学生立意的空间很广。①中国普通民众努力拯救道德危机;②社会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③全社会认同和坚守核心价值观;④当下社会呼唤传统道德回归。

4.Springbook是澳大利亚一个草原的名字,那里的草儿都长得特别好,所以那里生长着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羊群不断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

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刚开始的时候,跑在前面的羊群还会知道停下来吃草,但到最后,所有的羊都知道: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这样在Springbook草原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的奔跑。Springbook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5.(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萨拉)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中两则材料内容相反,各有侧重。写作时,既可以根据其中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确定立意。由材料(1)可得出以下立意: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远些、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人生处处有风景等等。由材料(2)可得出以下立意:生命之美在于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抛弃幻想,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等等。综合两则材料,可得出以下立意: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追求梦想而又注重过程等等。

6.有人说:“想要走得快,就单独上路;想要走得远,就结伴同行。”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 7.“小确幸”一词,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随笔,由翻译家林少华直译而进入现代汉语,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

何为“小确幸”?口渴的时候,手边正好有一瓶水;排队时,你所在的队前进得最快;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你正在想念的人……这些就是生活中尽管微小但确实令很多人感到幸福的东西。

对于“小确幸”,你有怎样的认识与感悟?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8.学生甲画了一张画给同桌乙看,画上画的是一头怪兽:老虎的头,猪的身子,鹰的翅膀,鱼的尾巴和鹿的腿。甲对乙说:“看!我创造的怪兽!”乙说:“你这不能算是创造,只能算是拼凑。”甲不服气地说:“拼凑也是一种创造啊!”乙说:“只有杰出人物才懂创造,平庸的人只会拼凑。”…… 9.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立意示例】(1)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才,才会被历史铭记。(2)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3)死读书,读死书,对个人成长及社会、文化发展无益。(4)学历不等于能力。

10.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变借题发挥:“这些与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参考立意】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11.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教授问他的学生,风是怎样消失的。学生们有的从气压的高低方面来分析,有的用海潮的变化和山脉的走势来解释,还有的从太阳光冷热照射不均的角度来探讨……

教授听完大家的各种解析后说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你们知道最简单最直观的答案是什么吗?那就是,风不动了就消失了。”教授看着台下的学生继续说:“同学们,你们即将走向社会,你们有美好的梦想,有远天的目标,有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理论,但如果不去行动,不去实践,那么,你们的梦想、目标、知识和理论,就会像不动的风一样,消失于无形。”

【参考立意】①用切实的行动来实现梦想,达到目标;②让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作用;③要学会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④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⑤育人要有巧妙的方法。(①②为最佳角度)

12.材料一:2010年,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公布的创建文明城市的自测结果显示:郑州市得分最高的是公交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蔚然成风,在被观察的14个班次中,仅有一条线路存在未让座现象,郑州公交车让座率在全国领先。

材料二:2013年3月10日,在挤满乘客的89路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让座,被其谩骂没道德并拽住头发暴打。3月15日,郑州20多位老人走上街头,手举“给年轻人让座”红牌,倡议给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的年轻人让座。最近,发生在郑州的两则关于“公交让座”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参考立意】尊老爱幼相辅相成,不宜有所偏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不要夸大个例的影响,要共同维护主流价值取向;讲文明树新风需要从自己做起,而不要苛责他人;公德是靠大家共同遵守的;不要让道德成为侮辱人伤害人的工具,更不要祭起道德的大旗为己谋利;不能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道德问题。(未让座是道德问题,女孩不让座应受道德谴责,但因此打人则是法律问题,老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收废品的来自安徽,一家三口,每天经过时我都会看到他们俯着身子整理废品。这时,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就趁早晨上班时,顺手悄悄放到废品收购站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收购站门口,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快拿着吧。”听了女人的话,我郑重地收下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

【写作指导】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审题立意。

角度一:从“我”的角度,写关爱与尊重。审题时抓住关键句“我隐隐感觉脸上发烫”“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我”本意是要关爱他人,却没有尊重他人。材料的主旨是谈“关爱与尊重”的关系,关爱即关心爱护,尊重即敬重理解。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冒犯他人的人格。关爱他人要从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真正的关爱不是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参考拟题:关爱他人从心开始同情不如鼓励施舍(帮助)要注意保护受施者的尊严……

选材小贴士:选素材时要从关爱与尊重两方而去考虑,不能只侧重一个方面。有一个故事:富商在散步时遇到卖旧书的年轻人,就将钱塞到年轻人手中。没走多远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能摆摊乞讨为生,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我才找到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不难想象,没有那句尊重鼓励的话,富 商当初即使再怎么关爱年轻人,年轻人的思想也断不会出现巨大的转变,进而发迹,这是关爱与尊重的力量啊!

与此相反,在微博上盛传着一张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苍白的脸与镜头着重表现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几十万现金,强烈对比之下,女孩无奈的眼神正是对这种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的“伪慈善”行为的最好控诉。真正的慈善应当从心出发,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角度二:从收废品的女人的角度,写自尊。自尊,即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有了自尊才活得有尊严。在一些人的眼里收废品的一家人过得很“艰难”,可女主人称自己的职业“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理由不给钱”,面对他人的可怜与施舍,坚守自己的尊严,相信他们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从这个角度,最好写议论文,对“什么是自尊”“人为什么要自尊”“怎样做到有自尊”等问题,可以层层推进展开论述,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参考拟题:人穷不能志短神圣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选材小贴士:选材一定要紧扣“自尊”,体现自尊。古语云:“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松下幸之助说:“我想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龙应台说:“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莫言小说《马语》里的一匹战马,为维护军马的尊严而不惜自毁。

角度三:从收废品的女人的角度,还可写坐享其成不能给人快乐。收废品的女人面对送上门的不用出钱的废品,选择给钱,不愿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她觉得只有劳动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构思时可以正反对比当今社会上有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最终遭人唾弃;有人拼搏奋斗,令人景仰。

参考拟题:不劳而获岂能让人快乐坐享其成不能给人快乐

选材小贴士:选材时要注意现实针对性,尽量选取那些有时代感的新鲜素材。如:有的富二代们坐享其成,躺在父母的家产上炫富,遭人唾弃,醉生梦死的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可是也有一些富二代不愿坐享其成,而选择另立门户,自主创业,如美的集国老总的儿子何剑峰创立盈峰集团;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女王雪红选择自主创业……他们成为让父辈们刮目相看的“创二代”,令人佩服。

角度四:收废品的女人说自己是生意人,“做生意没理由不给钱”,显示出了她的职业操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她们一家虽然看起来地位卑微,但坚决不占小便宜,她们有自己的原则,辛勤劳动,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挣到的钱是干干净净的。因此可以从“职业操守”的角度,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参考拟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守……

选材小贴士:怎样正确对待金钱?在使用这类话题的素材时,要注意分寸,不可太偏激。钱很重要,经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只是无良商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为了节约成本,追逐更大的利益,无良商人制造了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改为选择外国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面对这一个个丧失道德和违法的食品安全事件,商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素材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选自《孟子》)

素材点拨:孟子的名言是很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适用于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可以引用、化用,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用于“骨气”“尊严”“相处”之类话题的作文。

素材二:现实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是很好的反面典型材料,适用于列举现象、引出要议论的话题,也适用于做反面论据。三句话构成排比,能增强文章气势,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引人深思。

【佳作示例】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 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后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点评】文章论证层次清晰,结构谨严。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再简要论述“什么是尊严”;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恰当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颖,材料非常丰富,论证充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题解立意】

把握材料的内涵,才能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本题的关键字“琐”即“细小、零碎、繁杂”。“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人生琐事,如影随形,人或执爱于琐事,于琐事中发现独特的风景,获得幸福,微妙享受;或为琐事所拘役,困惑惆怅,难以割舍,纠结痛苦。这取决于人之胸怀,取决于是否有一份超脱的智慧、一种和平的心态。

(1)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

每个人都想摆脱现实中的纷纷扰扰,不为琐事羁绊。要做到这样,保持平常心最重要,于繁琐中领略世间风光,捕捉生活精彩,享受幸福乐趣。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琐碎的幸福”“细节之美”等。

(2)于琐事之中悟人生苦乐真谛

人生于世,苦乐相伴。真正的轻松和有趣往往只有通过艰苦和枯燥来获取。就像甜蜜的生活并不只是吃糖,更多的时候是在种甘蔗,在过程中享受琐屑带来的微苦和微甜方是人生苦乐之真谛。从此角度可确定立意如:“转变心态”“心境平和”“苦亦成甜”等。

(3)忍受琐事之缠,直面现实之琐琐碎之中包含着平凡之苦,人世间的磨砺犹如微妙地受苦,而成 功的喜悦就如微妙地享受甜的滋味。直面现实之碎,方能享受成功之甜。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直面现实”“生活的强者”等。

选材·微点拨

这则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与当下热议的“幸福”话题不谋而合,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思索幸福的定义。可以写生活中琐碎的点点滴滴,剪辑成几个温暖的画面,细致描写对琐碎的体验。也可寻找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人物事迹来阐明琐碎与幸福、苦与乐的微妙关系,也可撷取名言警句来佐证。

备考·素材吧

素材一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

杨绛先生琐碎的幸福

杨绛先生已逾百岁,生活平淡安静,琐碎而幸福。她每天做豆浆,打得非常细,也会做杏仁酱等精致食物。她还常和钱钟书堂弟钱钟鲁的两个孙女一起玩电动玩具,一起玩跳绳,耐心讲童话故事……杨绛坚持做“八段锦”,翻阅报刊看电视,练字抄诗,读旧书。

素材点拨:杨绛先生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的琐事,超然忘我,烦恼无从生。于琐碎中寻找幸福乐趣,忍受变享受,便是她的人生哲学。

运用示范:百岁老人杨绛,“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杨绛还给孩童耐心地讲故事;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日常琐碎突显老人的单纯和认真,犹如一片清风朗月拂过心头,恬淡的琐碎的温情温暖着这个耄耋老人,启迪我们幸福于琐碎之中生,幸福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素材二于琐事中感悟幸福自由

小S:幸福其实都是些琐事

小S认为生活琐事最是幸福:听到女儿的声音快速跑到女儿旁边;赖在女儿床上闲聊、讲故事;坐在丈夫车上挖鼻屎;女儿画画,把妈妈肚子里的妹妹也画进去了,画里有四个女生,把她感动得大哭……自由爱所爱之人,并且让他们爱自己,获得心灵的满足,这就是小S的幸福。

素材点拨:无论何时,都要尽量让自己艺术地对待琐碎的生活。智慧而美丽地度过,方能由琐事中感悟幸福自由。

运用示范:小S在琐碎的日子里,体会出身边细小的幸福和快乐,再把它传染给身边的人,爱自己,爱家人。由此,真正从中体会到生活中的迷人之处,正是源自于生活琐碎中恒久的体贴与关爱。当你把最平常的日子过得浪漫而富有滋味的时候,幸福就会从中应运而生。

素材三于琐事中闪耀人生智慧

《父与子》:些微的幸福,闪耀着智慧之光

这是一套漫画作品,胖乎乎的大胡子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耍耍家长威风,有时也误会儿子;瘦小古怪的淘气儿子也有许多不足,从来不会为自己的恶作剧感到不安。但他们都善良感性、充满正义、乐于助人……《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卜劳恩的作品,因演绎一个个传奇、搞笑、好玩却又温暖人心的故事而誉满天下、风靡全球。

素材点拨:《父与子》漫画充满着琐碎生活中的智慧与幽默,还有浓浓的人情味,表露出朴实、纯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运用示范:《父与子》歌颂了平凡、琐碎生活中的善良、正直、宽容,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简单的线条里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其中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均取材于卜劳恩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谁说这不是琐碎生活对卜劳恩智慧的馈赠呢?

素材练兵

苦中品甜,乐由心生

李舒心

琐碎的生活,犹如一曲苦与乐的乐章,在方格间跳动的音符中,既有快乐美妙的旋律,也有忧伤低沉的调子。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琐碎,细细品味苦乐之中细小的幸福与快乐,体悟人生的真谛。

快乐的邓丽,一位微笑天使,在高原上传递着幸福和乐观,在苦与乐的交响中奏出了奉献的音符。20 多岁的女孩子告别优裕的生活和不错的收入,来到海拔1800米的高原做一名“纯粹”的老师。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邓丽,高原的雪莲花,绽放了苦亦成乐的娇艳。

甜蜜的生活并不只是吃糖,更多时候是在种甘蔗之时。“马背校长”徐德光就是一位种植甜蜜与幸福的农夫,把微苦的汗水滴下,滋养了大地。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徐德光,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徐德光,马背上的农夫,耕耘着苦亦成乐的花园。

一个人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有了亲身经验,才能体悟到快乐的真谛。你可曾记得“中国的海伦·凯勒”李丽?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立行走,40岁时一场车祸让她从此与轮椅为伴。但她却直面惨淡的人生,唱出一首快乐的生命之歌。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与“丽爱天空”公益网站,帮助数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深入高墙帮助服刑人员重新找回心灵的归宿……五年时间,她温暖了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正是因为热爱,她甘愿体会生命之苦,在微妙的苦中,她尝到了甜。——李丽,轮椅上的歌者,头顶着苦亦成乐的天空。

人生的幸福,就在于苦乐相伴,在苦中寻乐,在苦中领悟,在苦中升华。经历琐碎的历练,吹尽狂沙,经受磨砺,才能在琐碎的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苦亦成甜。

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点评:本文采用片断式形式,新颖别致、脉络清晰:每个片段下面对应一个人物,事例简约而蕴含深刻,主旨更突出。生动新颖的素材,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弘扬了时代主旋律,更好地诠释了文章的主旨。

15.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写作提示】材料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可写知识视野、心灵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

16.心若在,梦就在: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里,梦想是“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的一串串”,是不停得突破和探索,是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造;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眼里,梦想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是“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17.年轻的美国华裔数学家王章程,毕业于加州大学。毕业后,他的同学多数都去了大财团,只有王章程一头扎进了加州的私人研究室,一干就是10年。10年中,他的收入非常低,30岁了还买不起房子。而他的同学们已经是月收入几十万、上百万的大老板。在外人看来,王章程的生活很糟,但他本人似乎全然不知。在35岁的时候,他攻克了世界上两项顶尖级数学难题,从此成果迭现,美国十几家大学先后聘请他前去任教。多少年过去,在世界数学界,他成为公认的数学之王。

18.2011年,秦飞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为今后的升迁铺路。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做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19.(山东淄博)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语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易卜生说:“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20.一个年轻人兴冲冲地向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最近,我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清未来,还把这绝学传授给了我。先生,您也懂这个吗?”

先生说:“每个人都懂啊,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

年轻人不解:“还有比看清未来更高深的学问?”

先生说:“飞翔的鸟儿,葱郁的树林,这些都是张目即见,我要教给我弟子的,不是让他们看清未来,而是看清身边鲜活的现在。”

【立意提示】

(1)对未来的瞻望,是社会与个人前进的动力。(2)莫要空想未来,要把握现在。(3)未来与现在同等重要。(4)离我们视线越近的事物,反而越会看不清晰。

21.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立意参考】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22.2012年9月5日,兰州附近的高速路上,一辆满载葡萄的人货币在急转弯处侧翻,一车葡萄全都翻到在地上。事发后,四周的村民闻讯,开着汽车、骑着摩托车、自行车前来哄抢葡萄,将全车的二千三百箱葡萄哄抢一空。有人说:“人家都抢,我不去抢是傻子。”也有人说:“这是犯法,但那么多人抢,能处罚谁?”

甚至有人说:“不拿白不拿。我不拿,那别人不就多拿了吗?”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并不少见。请结合白己的思考,结合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立意白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3.美国民权运动代言人、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在《随风飘荡》中唱道:

一个人要多少次仰头,才能望见苍天;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听见民众呼号;

多少人死后他才知道,无数的人性命已抛。

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24.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不然要糊了。”“唉,怎么能放这么多油,油放多了不好!”

“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25.曾因扮演“超人”而在好莱坞红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场激烈的马术比赛中,意外坠马,这场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人生。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对家人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早日解脱吧。出院后,为了让他散散心,平息他肉体和精神的伤痛,家人带着轮椅上的他外出旅行。

他无意中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一块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而拐过每一道弯之后,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他恍然大悟,冲着妻子大喊一声:“我要回去,我还有路要走!”从此,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还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他还四处奔走,举办演讲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虽然“超人”克里斯朵夫已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名字。

26.2012年“汉字评选活动”在青岛揭晓,“微”字脱颖而出。推委会认为,“微”指的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指的是北京暴雨中152位民工奋力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我们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指的是上升乏力、集体焦虑的弱势群体的“身微力薄”。

27.卡耐基给他的雇员讲课,他拿出件器物,说:“这是盏出土的纯金古佛灯,是价值连城宝物,想得到它的请举手。”几十个听课的人纷纷扬起手臂。卡耐基突然拿起锤子把佛灯砸得七扭八歪,说:“现在还有人想得到它吗?”依然有许多人举手。卡耐基站起身,将佛灯扔进熊熊燃烧的火炉,不一会儿,把熔化得看不出形状的佛灯又拿起来,问道:“还有谁想要它呢?”听课的人面面相觑,犹豫不决……有个人却又果断地举起手,卡耐基问:“你为什么还要它?”那人说:“我可以重新把它打造成更漂亮的佛灯。”

卡耐基高兴地说:“对,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人生在世常像佛灯一样,被埋没、被蔑视、被羞辱,但就看自己是不是金子,朽木燃烧了,变成灰尘就没了价值,金子被烧化了价值依然存在,所以人生价值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在素质和质量!”

28.2013年以来,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遭遇雾霾天气。根据北京环境监测中心3月5日发布消息称,北京大部分地区PM2.5浓度达到400微克/立方米以上,属于严重污染级别。治理雾霾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两会期间,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记者:“您如何看待雾霾天气?”

甲:“如今汽车数量太多了,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应大幅减少私家车数量。”

乙:“工业污染最严重!尤其是造纸厂和食品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直接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丙:“城市不断地规划、建设,拆除、施工,产生的粉尘让我呼吸困难。城市给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却没有给我们健康。”

丁:“我是外地人,我们那没有雾霾天气,污染与我无关。”

29.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审题立意】

立意:扣住人生奋斗写“勤奋努力、坚守自我、自信、主动出击、耐得住寂寞、为了梦想不惧受伤、执着、坚忍”等都可以。

30.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 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来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内容是两个孩子为一个橙子争来争去,经过协商达成平分的协议,结果却没有得到最理想的结局,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一个故事,其中心含义是:充分有效的沟通,是使事物价值得到最大利用的前提;而缺乏有效的沟通,结果造成了事物价值的一半浪费。两个人不能说没有协商,也进行了一定的相互合作,但都没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两个人也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但却都没有告诉对方,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结果没有完全得到自己可能得到的东西。

材料的中心立意就是:在合作中要充分有效地沟通交流。谈沟通交流的,就是最佳立意,在立意上就可以归入一类卷。例如:“充分的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在沟通的基础上各取所需”“事前充分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沟通、交流、双赢”“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对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

或者从反面角度立意:“看似公平的分配不一定能实现人或物的最大价值(最大利益)”“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公平”“不能只求公平,不求实效”“民主协商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缺乏充分的沟通,常常不能使问题得到最完满的解决”„盲目的相争常常会使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等等。以上立意都可以算作一类卷的立意。

二类卷的立意:只谈合作,不谈沟通。虽然高考评分标准的一二类卷立意都是符合题意,但既然分为一二类卷,说明二者还是有一些距离的。谈“合作”也算是符合材料含义,但与材料的最佳角度还是有些距离,所以归入二类卷。例如:“合作则利,相争则弊”“合作共赢”“精诚合作”等等;或者只谈目标的重要性,这也归入二类卷,如:“目标比方法更重要”“目标不明确,即使方法得当也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实际上,二人的目标是都明确的,就是没让对方知道,缺乏沟通)”

三类卷的立意:明显地偏离了题目材料的含义,如一味赞美民主协商,或者说公平就好,凡事双方高兴就好;或者说“和谐比什么都重要”,这些话都不错,但与题目材料脱离太远,归入三类卷。还有的文章谈选择,或者谈价值,谈物尽其用,这也离题太远,归入三类卷。

四类卷的立意:与题目毫无关系,比如“乱扔果皮果肉,破坏环境卫生,立意为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风马牛不相及,归入四类卷。

作文评卷,分项分等打分。内容项,表达项,特征项各占二十分。然后每项的二十分又分为四个等级。五分一个等级。

一篇作文,先看立意,看立意是否准确;结合着内容是否丰富,材料运用是否得当,能否表现中心,确定内容项归入一二三四类中。二看表达。语言只要通顺,结构只要完整,就要从二类卷入手,偶然有个病句,也不要紧,也可归入二类卷。如果有几个优美句子,或者很流畅,就要进入一类卷。如果有三到五个病句,或者连续出现不同的错别字五个以上,表达上就要归入三类卷。如果结构上有重大缺陷,或者字体潦草看不懂,或者病句多得难以卒读,可以归入四类卷。三看特征。立意深刻,或内容丰富,或语言有文彩,或在某一方面有创意,有与众不同之处,就可以给特征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有一方面即可。特征分一般在内容和表达项的基础上进行浮动,高低一类或同类打分,但不能跨类。要敢干打特征分 31.有一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你是否赞成这位朋友的见解和说法?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立意】本题的写作范围相当宽泛。按赞成或不赞成“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说法,可从以下方面立意:赞成的立意:(1)认同“群居守口”的观点,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2)认同“独居守心”的观点,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3)认同“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座右铭,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完全赞成的立意:“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虽体现了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传统道德,但面对当今的现实世界,我们对此还应加以扬弃,除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一切,还应有嫉恶如仇的精神,敢于、善于同 各种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作不妥协的斗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文章内容“与给定的材料相关”的要求,所持观点明确,并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32.魏格纳是德国著名气象学家。一天,他生病住进医院,不经意间把目光落在了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便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突然他发现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凹进去的几内亚湾,像是正好能够拼凑起来,而巴西海岸每一个凹进的海湾在非洲沿岸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凸出的一块。“莫非大陆以前本就是一整块,而后才因某种原因分裂为若干个零散小块的?”在这个疑问的驱使下,魏格纳终于在1912年独创性地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轰动了整个地理学界。

33.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的人甚少;但若横木置之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黑压压的全是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审题立意】

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运用求同法仔细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材料中的人物均未能把某件事做成功,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4.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审题立意】(1)肯定母亲的行为

从母亲对我的训斥的角度:

“施舍首先是一种尊重”

从母亲“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的行为的角度:身教重于言教;人性的大爱就在点滴细节;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真诚;

(2)批评“我”的行为

心理:“打发”

语言:“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

爱心不是简单的打发或施舍;行善更该尽善;行善不该盛气凌人

(3)对比“我”与母亲的行为

真诚助人与敷衍;“施舍”(含贬义)与“舍施”(即不顾虑自身而关怀对方);尊重与蔑视。

(4)从材料作延伸

富贵中的行善值得肯定,困境中能行善更应敬仰;高调行善与低调行善;因为有人格的尊敬,悲悯才弥足珍贵等。

35.《三国演义》中周瑜临终慨叹:“既生瑜,何生亮!”

海明威历经生命磨难,领悟了:人生最高的价值之一,就在曾经面对一个够格、强焊,逼迫你尊重他甚至崇拜他的对手。

我们身边有各种不同的“对手”。有人在时间的流转中,从“他(它)”身上照见了自我的改变;有人在人生的舞台上,从“他(它)”身上观看出真正的自我;但也有人不愿或不能面对“他(它)”。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36.①马路墙角的一隅,传出了二胡声。一个搪瓷缸,已碰掉好多瓷,里面盛满了纸币和硬币。二胡的主人是一位盲人。头发并不蓬乱,衣服虽旧,倒也干净整齐。他没有拉《二泉映月》等悲情的曲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纤夫的爱》等欢快的旋律不断响起。“一个瞎子.竞能拉得这么好。”不知谁小声冒出一句。“眼瞎了,心不能瞎呀。”他淡然地回答。

②火车站一角,几位四肢健全者,蓬头垢面,匍匐在地、作揖叩首。有个青年妇女带着孩子,面前的地上用粉笔写了一行字:“孩子饿了,给十元吃饭吧。”还有一位身上挂着一张白纸,上写“父亲病危住院,无手术费,请好心人帮忙”的字样。

37.章太炎读了许多中医著作,自认为医术高明,喜好替人医痛,可他的药方价格高且根本治不了病。但朋友都知道他狂傲自太,便有意奉承:“用了你那妙方,神清气爽。”章太炎十分得意,确信自己已成为中医大师。一次,自己生病,自开药方治疗,但不见好转,不得已找名医求治,但服用了两剂中药便痊愈,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医术并不高明。从此他潜心于中医理论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累,撰写了《霍乱论》等重要著作,也医治了不少疑难杂症。

38.在电影《后天》中有这样的情景,人们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烧书取暖,不过在选择烧什么书的时候每个人看法和选择都不同。为此中国作家马伯庸写了一篇短文《焚书指南》,将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列为烧书首选,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许多网友认为这类图书太多太滥又缺乏营养,烧了也不可惜。

39.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的一个大婶的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大婶把他的一只鞋带解下来,擦好付了钱后再系上,一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随身物品。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收到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40.①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②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③美国物理学家费因曼说:“我有一双神奇的手,一只不断重复,另一只不断地颠覆前人的理论。” 41.老师去为学生准备咖啡,回来时端着一大壶咖啡和各式各样的杯子,这些杯子有陶瓷的、塑料的、玻璃的、水晶的,有的普通,有的昂贵,有的精制,老师让大家随意享用。

等每个学生都端起一杯咖啡,老师说话了:“你们注意到了吗?所有好看昂贵的杯子都被用了,剩下的都是那些朴素便宜的杯子。杯子不会让咖啡的质量变得更好,很多时候,只是让它变得更贵一些,甚至,有时候,让人忽略了到底我们在喝什么。”

42.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曾经被媒体问到:“中国的电视机已经出口到英国了,你是否感到危机?”撒切尔夫人一笑,回答道:“等到中国的节目也输出到英国的时候你再来问我这个问题。”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任时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意也是一个不能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不能说它是一个强国。她们所说的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有稳定性、持久性的思想。在撒切尔夫人和希拉里看来,中国在没有输出电视节目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之前,中国是不足以为惧的。如果推而广之,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人,在没有能力输出价值观以前,不能算真正的“强国”“强市”和“强人”。

43.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访问俄罗斯。彭丽媛走出机舱时,穿着修身大衣,拎着皮包,被网友称为“丽媛style”。该皮包及风衣都来自广州本土的一个服装品牌“例外”。受“丽媛style”影响,该品牌设在武汉的专柜吸引了众多慕名而采的顾客,皮包及服装的销量也随之上涨。

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在候选期间拎的一款做工精美的皮包让韩国民众误以为是价格昂贵的名牌包,在韩国国内引发较为强烈的关注。随后官方解释这款皮包是韩国一家小企业生产的低廉的产品,朴槿惠认为帮助具有能力的小企业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很重要。

创办于2001年的英国品牌Issa,因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宣布订婚当天,凯特身着该品牌的一条宝石蓝连衣裙而“一夜成名”。44.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是世界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1947年,他执导的电影《开往印度的船》杀青后,出道不久的伯格曼感觉良好,认定这必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他甚至把握十足地说:“不准剪掉其中任何一尺。”并且连试映都不举行就直接进行首映。结果令他后悔莫及,拷贝出了重大事故,首映彻底失败。

第二天,他看着报纸上的影评,痛心疾首。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笑容可掬地出现了,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明天照样会有报纸,是的。此后,伯格曼在每一部电影的制作中,他只要有空,就去录音部门和冲印厂,学会了与录音、冲片、印片有关的一切,还学会了摄影机和镜头的知识。一代电影大师就这样起程了。

45.美国有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人们不能漠视数据,数据是科学的度量。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时代。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的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多样,数据的运用和创新给公民、政府、社会带来了种种的挑战和变革。

46.1946年,胡适在北大演讲时曾经对学子们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我要你们独立,而不说自由呢?自由是对外面的束缚而言,不受外面势力的限制与压迫。而独立是你们自己的事,不能独立,仍然是做奴隶。” 47.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联,生活圈子的宽窄有时会影响心灵空间的大小;也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同外在生活空间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我们心怀阔远,我们的生活天地依旧会无限宽广。

48.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

【写作提示】小草要想使人们看见它,就要让自己长得足够翠绿、茂密、高大、魁梧;人们要想看到小草,不能只遥远观望,要亲近、走近小草,给小草的努力以鼓励,以肯定;小草无需赢得人们的眼光,它只要努力地生长,活出自我就够了;人们与小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彼此陌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由此产生;等等。

49.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胡连生教授说,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的学生,怎么会承担对集体、国家和事业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一文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会真正把实现自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50.一老板在台湾某小镇停下车来买水果。卖水果的小伙穿着汗衫,光着脚。老板问他:“干嘛不穿鞋?”小伙说:“田就在旁边,跑来跑去,何必穿鞋?”

小伙把莲雾放在篮子里和箱子里卖,老板问:“篮子和箱子里的莲雾有什么不同?”小伙说:“都一样。放在篮子里,让客人可以看到每一颗莲雾都是好的。有些店家会通通放进箱子,上面是好的,下面都烂了。”

【写作提示】

“何必穿鞋?”提醒世人为人最好素面朝天,不要伪装,做真实的自我,如此生活更自由,内心更坦然。“何必放进箱子里?”提醒世人做事要光明正大,不做坑蒙拐骗之丑事。此材料适合写议论文,简要分析材料,突出卖水果的小伙的人性亮点,从而引出论点,再结合现实展开讨论,重点是探讨这种品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品质予以明确,要体现思辨性,具有现实感,行文有条理

第五篇:作文 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程代展彻夜难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今夜无眠》,表达了他的困惑和惋惜:“他的选择让我很惊讶.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随后,这封信被科学网转载,激起网友热议:“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而萧杨则回应说,自己逃离科研是因为失去兴趣,具体原因是累和没能力。“做科研太累,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

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正文] 清华博士的放弃也是一种境界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陷入困惑,他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

清华博士萧杨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无疑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且不说在科研领域的天赋和已取得的成绩,仅就清华的博士头衔,就足以让人对其发展前景充满想象。作为人们看好的“优绩股”,导师、亲友和社会自然怀有期待。然而,就在这当口,“优绩股”突然宣布下市,退出社会既定的游戏,不玩了,寻找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这一违背常理的举动,确实让人错愕和不解,难怪对其倾注大量心血的导师彻夜无眠,发出谁之错和钱学森老人的终极之问:为什么我们的科研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作为个体,萧杨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力,这点谁也无法干预和指摘。萧杨之所以放弃问鼎科学殿堂之路,自然有深思熟虑和理性的决择。对于导师的惋惜、痛心和挽留,萧杨给出的解释是搞科研太累,没兴趣。之所以选择去中学老师,是因为喜欢将知识传授给别人,觉得当中学老师很有成就感,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当中学老师很轻松快乐。说穿了,萧杨就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教育行业更适合自己。

由于导师程代展的“今夜无眠”和几千字的博文,以及对整个教育行业和科研现状的反思,萧杨的离去便具有了“公共事件”的意义。人们从个案的内核及背后,总想挖掘出某种具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加上萧杨本人对导师的回应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从中人们读出了萧杨的真诚,智慧,勇气与洒脱。正如萧杨自己所言,“只是我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吧。”,这不是矫情,而是对自己的客观分析和理性判断。

人贵有自知之明。按照萧杨的天赋和现有的知识积累,在科研界混也许可以如鱼得水,但最后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将自己沦为发文章的灌水机器,虽然可以混得不错,天天面对的是自责和对自己的鄙视;二是坚持不发水文,又因为能力不足难以做出有价值的成果,从而贻误终生而混得更惨。说到这,人们可以看出,萧杨对自己的前程,看得十分清醒,不带有半点的盲目和情绪化。萧杨反复解释说,对科研不感兴趣是因为心累,一方面是无休止的,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文章,同时对科研界的“灌水”行为充满了厌倦,说穿了,萧杨的离去,实际上是对当今科研环境的极端不适应。记得杨澜曾经说过,人之所以选择跳槽,是因为对周边环境的不适应,或自己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改变成了唯一的出路。

有人说,萧杨的离去是人才的浪费,是国家的巨大损失。从世俗的观点,一个博士生从事中学教育,是大材小用得不偿失,更有甚者认为是教育制度的失败,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诸如种种,都是从科学家的角度,从

经济学的观点,衡量萧杨“出走”的得失与社会价值。其实质仍是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待基础教育的认识和价值标准。在社会的天秤上,科研与教育工作者熟优熟劣,拷问着社会与政府的认知与取向。如果说,萧杨当中学老师就是浪费,且不说是一种数典忘祖的行为,绝对是对基础教育行业的歧视,对中小学老师形象的贬损。试问,科学家是从哪里来的?科研界没有基础教育作后盾,是否成为海市蜃楼。万丈高楼脚下起,作为基本常识,为什么人们总是忽视或者根本忘却。这是教育的失败还是社会的悲哀。人们永远不该忘记,正是由于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才有了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建设者和领军人物。

人们应该为萧杨的“出走”而喝彩。放弃需要勇气,更是一种智慧。在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时代,放弃繁华选择平凡,注定走向思想的崇高。不为名利所累,做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失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谁能保证萧杨不会成为下个 赫尔巴特呢!也许萧杨的教鞭下,将出现无数的牛顿、爱迪生甚或比尔盖茨,兴趣所致,一切皆有可能!

清华博士萧杨逃离科研当中学老师 称已厌恶科研

2012-11-23中国文化传媒网

核心提示:近日,清华博士生萧杨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其导师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数日后,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回复老师,“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新京报讯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陷入困惑,他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

“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这封信引起网友热议。

18日,萧杨在一个社交网站上贴出一封长信回复老师,“我已经厌恶科研了。”

导师

他是我最有天赋的学生

“他的选择让我很惊讶,我彻夜失眠也没想明白。他是我遇到过的最有天赋的学生。”昨日,程代展盯着办公桌上放着的他与萧杨合著的英文书籍,眉头紧皱。

程代展称,萧杨曾在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顶级专业期刊(IEEE TAC)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数篇长论文。“中国系统控制领域的博导没有几人在这本期刊上发过文章。”

“想当然地认为他会从事高端的科研”,程代展说,矛盾出现在半年前,萧杨突然告诉他,毕业后想去银行或者到中学当教师,并已经考过会计师。当时,程代展以为这只是“年轻人一时头脑发热。”

但11月初,萧杨突然告知导师,他已经被北京某中学录用,即将签约。

网友

钱学森之问PK自由选择

“你这样做,中国,甚至世界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那天晚上,程代展彻夜难眠,在博客上发表了一

随后,这封信被科学网转载,激起网友热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研人才?”钱学森之问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不过,也有一部分公众认为萧杨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中学老师的贡献不比高校科研人员低。”

学生

唯一原因就是没兴趣了

对于导师的不理解和网友的议论,日前,萧杨也在网上贴出长信,称“其实很简单,唯一的原因就是没兴趣了。没兴趣还算个比较中性的词的话,我其实可以说我已经厌恶科研了。”“做科研太累,当我决定退出科研的时候,心里是久违的无比的轻松。”

“我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我希望自己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萧杨表示,对去中学当老师充满期待,他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

对话

导师

博士教中学是人才分配的失衡

新京报:为什么极力反对萧杨放弃科研?

程代展:他是我从事科研30多年来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是科研界很少见的好苗子。他在清华读了四年本科,数学功底打得很扎实,头脑很灵活,他善于发现问题的实质,并提出解决方案,和他讨论数学是一种享受。他也非常勤奋。已经有三所国外的大学邀请他去读博士后,他的科研前途很光明,就这么放弃了,太可惜了。

新京报:你问过萧杨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感兴趣吗?

程代展:这点我需要反思,我从没有问过。我一直认为有兴趣才能做得好,能在国际顶级杂志上发表文章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我完全没想到他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感兴趣,没有体会到成就感。这点到现在仍使我困惑。

新京报:有人认为做中学老师的贡献并不比做科研的贡献低,你怎么看?

程代展:我决不怀疑中学教师的重要性,我的数学兴趣也是被几位中学教师培养起来的。但是我坚持认为博士当中学教师是一种浪费,特别是像萧杨这样有天赋的理工科博士。他在博士阶段的积累几乎用不到中学教学中去,国家的投入、导师的心血、个人的努力,几乎白费。难道让他去和中学生讲微分流形、鞅不等式等知识?

让博士们,特别是像萧杨这样优秀人才去教中学,是教育制度的失败,社会人才分配的失衡。

博士

我只是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

前日,记者联系到尚在美国访问留学的萧杨,他表示,已将自己的全部观点写在信中。

新京报:老师对你的选择很失望,你怎么认为?

萧杨:我深知程老师对我寄予厚望,我说出来他肯定非常失望的,我甚至一直在想就这样坚持搞科研搞下去,但真正到了该抉择的时候,我还是选择了自私地按自己的意愿。

退出科研界是因为很累,也没觉得自己是很有能力的人。(此前一直坚持科研)不是程老师强迫的,只是因为我从小被教育成“听话的好孩子”,只要别人给了我任务并且应该是我做的任务,不管我喜不喜欢,都会尽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问题,甚至是帮实验室干杂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了程老师以为我喜欢做科研。

新京报:家人对你的选择是否支持?

萧杨:11月11日,我回姥姥家和家人开了个会。并不是他们劝我赶紧去挣钱,而是我想问问他们对我选择中学这样一个地位不高,挣钱也不多还挺累的职业有没有意见。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我真的厌恶科研的话,坚持干一辈子科研一定不会幸福的,而他们并不在意我的名利地位什么的,中学老师也挺好。

新京报:不少人认为博士去当中学教师屈才了?

萧杨:我觉得我有足够能力应对中学数学的知识。这与我觉得我完全没能力做有价值的科研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也很喜欢教会别人知识的那种成就感。我做过家教,我觉得当几个小时的家教比搞几个小时的科研舒服多了。

今年寒假我还帮一个微积分挂科的大一孩子补了两天课,当她告诉我她补考得了90多分的时候,那成就感啊,杠杠的。

此外,做教师比较稳定,虽然收入不高。我也真的是没时间找其他工作,找工作的黄金时间因为我在美国访问留学错过了。

声音

我不了解详情,不评论具体的人和事。

中国社会对智力的追求一直比较低,以前科研被认为是比较时髦的职业,大家认为科研能带来财富、地位、名誉,对科研很热衷,一旦他们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纷纷离去。此外,中国社会还存在一种小富即安的可能性,缺少更高的追求。

学生不想继续从事科研,那就让他走好了,真正喜欢科研的人会留下来做,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

程代展是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他更重视为国家培养人才,强调贡献精神,萧杨是新一代青年人,更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兴趣,这应该是时代的进步。每一个个体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不是为了集体压抑自己的兴趣,每一个个体好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而且萧杨表示对科研没有兴趣,程代展看到的是萧杨的天赋,但天赋不等同于兴趣,只有兴趣作为原始推动力才能在科研方面走得更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郝雪梅

既然想的那么清楚,不是盲目的,那就只有尊重他的选择了。放弃科研也许跟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逼得太紧或者压力太大。学生去当中学老师,是想换个环境放松自己,也许有一天,他还会发觉学术界的好,回到学术界。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 杨东平

这位博士生如果去中学任教,也许他将来对社会的贡献要比发几篇SCI文章大得多得多!也许程老师的课题组损失了一个优秀的博士、一个未来优秀的研究员;但他将来也许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博士或研究员。——网友 赵明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全球学术界大浮躁大跃进的年代,这种浮躁的背后,其实是科研人员待遇的普遍低下。待遇低了,那么人就只好玩各种短平快的招数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无论是离开学术界去银行,还是留在学术界发大量垃圾论文拿奖金,都是如此。——科学网网友 王晓明

作文立意分析:

1.人,应该有选择的权利。王雅伟《心选择,新开始》曹紫薇《给选择插上自由的翅膀》赵康福《曷不委心任

去留》赵文勇《倾听心灵的私语》逯鹏《何不随性任自然》

2.让每个人都按意愿生活,社会更和谐,体现社会的进步

3.兴趣是干成任何一件事的前提条件王鑫秋《与兴趣相伴共舞》

4.兴趣的丧失,谁之过?(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研人才?)

5.不管处于何种位置,人生一样可以有价值。

6.大材小用,博士教中学是人才分配的失衡。

下载反向立意作文(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向立意作文(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

    作文立意

    一、高考作文押题有关沟通交流类的作文。【押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只孤独的鸟飞过一棵孤独的树,鸟和树都看出彼此深切的孤独。鸟很想常居于此,并以自己温暖的歌......

    作文材料立意

    高考材料作文训练1.(2010·石家庄市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家人吃夜饭。“谈谈你们的新年新愿望吧!”父亲对三个孩子说,“看看谁的最高明。”......

    作文立意

    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一、写作导航 众所周知,论点是作者在议论文中的观点、见解和主张,是作者经过反复思考后的结论。一篇议论文质量的高低,立论是否正确深刻、思想......

    作文立意

    1、 作文的立意 2、 论点的延伸及选择 3、 材料的选取与组织 4、 句段的转折,首尾一、作文的立意 第一步:了解题型 高考中,给出的材料作文中,一般可能会包含以下类型: 一、 叙事......

    作文立意

    作文立意 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

    作文立意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无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白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有真意,去粉饰,少做......

    作文立意

    一、高屋建瓴法 例文1正如每一条大道总有许多岔路,每个人在一生总会遇见不少抉择的关口。是啊,许多事物需要选择。形而上者,如鲁迅为改造国民性而弃医从文;形而下者,如张爱玲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