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

时间:2019-05-13 05:4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

第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

新余市第十六中学 胡志明

情感具有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的士气,点燃人的智慧火花,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断地要求进取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可以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学习,在情感高涨的气氛中发挥其创造力,在良好的心境中解开知识之迷,吮人类知识的乳汁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情感的激励作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改变那种在教学方法上不善于实行启发式,在不同程度上还是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调动他们积极情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情感情,以情育情,以情激情,情感交织地把现代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优秀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满怀激情地“进入角色”把课讲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同频共振”,以此鼓舞、激励、鞭策学生积极学习,促使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特级教师于漪课堂教学的成功,就在于她是激情和诱因的“合金”。她说,教师讲课时的真挚感情,可以“扣击学生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胸中泛起涟漪,或掀来波涛”,在这种情境中,“开启学生思维的心窍,激发他们生疑,质疑”的探究心理和求知欲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追求,探索,获得知识奥秘。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运用情感的交流职能和激励作用,结合教学艺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的探索精神,激励他们去攻开知识的宝库。

教师如何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热爱。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热爱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感,高度的责任心,灵活的教学艺术和对学生爱护备至的真情实感揉合在一起,灵活地讲解,耐心地诱导,积极地启发,热情地鼓励,精心地培养。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沉浸在“乐”的感情中,把知识溶解在“爱”的潮水里。

爱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是一种带有倾向性的态度。教师的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是教师行为的一种动力,是教师基本的心理品质。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往往受情感、意志的制约。教师热爱学生首先表现为热烈的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会产生炽热的追求,以坚强的研究精神,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探索最好的教学方法,满腔热情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发挥高超的教学艺术,向学生传授知识,从心理和行动上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学生就会怀着惊喜的心情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情感影响下进行的。教师情绪的好坏,会引起学生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感态度会仰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效果就好;愁眉苦脸地学,效果就差。一个态度和蔼可亲和一个冷若冰霜的教师相比,其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事例,不胜枚举。其道理不言而谕。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条件,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因得到教师的爱而产生一种感情体验,学生心目中就有教师的良好形象,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喜欢某位教师。这样的情感又成了激励前进的动力,带来乐于学习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形成一种教师爱学生 学生信教师 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递增,学生的学习成绩当然会好。反之,即便出于诚意,他们也会拒绝所受教诲,甚至把教师良好的愿望当做恶意,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和“教育意义障碍”。这样,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教法的运用,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热爱,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感情。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教师期待的结果。教师的信任和热爱,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将扬起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热爱就要对学生怀有真情实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有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其艺术性就在于,课堂教学中应该去“强”换“真”,融动学生情感,扣启学生心扉,启迪学生智慧。使知、情、智水乳交融,在深化出更大的智慧中进行创造活动。

第二、感染。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去调动学生情感,善于通过语言、表情、态度、手势等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寓理于情,寓理于形。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以情激情,以情动情,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知识的“溪流”缓缓地流进他们心田里。

如上所术,积极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成功的教学在于教师能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在情绪高涨的良好气氛中,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体验着耕耘的愉快,学生享受着获知的喜悦。这种情感色彩和情绪体验,会启发学生更好的感知理解教材,加深记忆,促进知识的迁移,出现教学的最优化效果。

教师情感染作用在于,教师不仅要用积极地情感染学生,还要善于控制消极的情感,抑制无益的、冲动。应该沉着、耐心、自制,力戒粗暴和激怒。因为不良的情绪,会使学生大脑皮层受到抑制,降低兴备性,而影响学习。

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要求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就要正确使用课堂语言并发挥其艺术性。教师“富有感情的生动表述,可以激发学生相应的体验”,它不仅在于语调方面的抑、扬、顿、措、的交替,情感的起伏具有节奏感,而且在于语言要具有丰富的感染力,使学生的思维和课文的线索最佳地吻合起来,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快抓住问题的要旨;不仅在于借助手势、姿态、眼神把课讲得趣味横生,以情激情,还在于他声情并茂,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感情共鸣;不仅在于他语调幽默和谐、有张有弛,有缓有急,大脑不断产生新的兴奋点,使学生的智力疲劳消散于情趣之中,尤其在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发挥教师情感的感染作用,其艺术在于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教材蕴含的知识、智能、情感的因素、拨动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和情感的心弦,恰到好处地去调动学生涉取知识的良好动机,使教师的情趣盎然的描述,生动恰切的比喻,抓住楔机的巧妙点拨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良好心境融合在一起。这样,教师动情,学生动情,师生感情交流、和揩,就会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第三、激发。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生认识的规律、原有的知识水平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抓学生思维的链条,设计促使学生思维的教法,使他们在开发智力、获得能力的乐趣中,摘到知识的硕果。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的情感,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育技巧,可以有效地诱发、强化、稳定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展开“同步思维”产生探究心理,展开理想的翅膀有所发现和创造。

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艺术能力就在于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愉快和尊重的满足,产生一种“愉快效应”。“教师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式对待学生、比过多地指责、否定、批评效果好得多”,因为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和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烦恼、反感、害怕、紧张、压力,不愉快的心境,不仅会使学生燃起的学习兴趣熄灭,而且能抑制智力的发展。而良好的心境,能使大脑皮层上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产生乐于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的情感,在于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一种研究、探讨、质疑、问难、“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洞察学生欲求解答问题的迫切心情,抓住课文的梗概、主线、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和方向,左右学生情绪。然后步步深入,层层剖析,使之产生“顿悟”,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获得知识中,使情感得到升华。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艺术性还在于能掌握教材内容的“轻”、“重”关系,结合讲课的实际需要,认真地精讲。

恰到好处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传递给学生,把学生的思维、想象推向一个新的境地。有经验的教师知道,情感激荡地讲和精神委靡地讲,其教学效果有着天壤之别。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为此,教师上课前,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提炼,内化为自己的“血肉”,达到熟烂于心,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程度,而且还要酝酿情感,“进入角色”,把心灵灌注进去。使教师的情感同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交织起来,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调动自己的情感,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性,创设“教学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在舒适、愉快、充满欢乐、情趣盎然、引人入胜的最佳课堂教学环境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增强智力,并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吴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左军令

摘要:陶行知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情感作用;情感教育

陶行知先生以一颗广博的爱心爱国家,爱人民,爱师生。“爱满天下”,“情满人间”,“情至真,爱至深”,是我们做人的典范。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牢记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肯定的反应,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其个性发展,可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地理学科的新一轮课改,教学手段的更新,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改变。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改变平铺直叙、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形成课堂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具有极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从而使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都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对其概念、原理、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惧怕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奇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教学的认知活动,但对地理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课堂心理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积极性、满意程度以及师生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气氛是影响

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气氛轻松愉快、生动活跃,那么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就高,教师教学情绪饱满、思潮如涌、声情并茂,学生学得愉快,学习情绪就高,对知识信息的感受性就高,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记忆、思维、想象的潜力就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率就很高。反之,如果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是冷淡的,学生就情绪烦燥不安,茫然不知所措,对学习毫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气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教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在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师生心灵上的接触,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教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教学信息的传输。师生关系的好坏是以课堂情绪气氛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就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和学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那么,地理教学课堂该怎样创设这种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这已成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作出以下尝试: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和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课堂上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但地理教师与学生间的接触机会较少,那么,怎样利用较少的时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曾经,有人问纽约著名的出庭律师小施凡茨:“你为什么打官司必赢,”他回答:“用眼睛与陪审团交流。”同样在课堂上,要想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用目光与学生交流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往往都有目的地在课堂来回走动、提问,用眼睛与学生交流,让每一位学生

都感觉到老师的关注,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尊重,从而吸引他们学习地理。

另外,教师的心境总是影响着课堂气氛。所以笔者尽量保持心情开朗乐观,给课堂带来快乐,使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待学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爱,而喜爱笔者所教的学科。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地图、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真挚无私的神圣之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此外,教师必需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上课时所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最后,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她)们就会乐意地多参与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地理课堂上讲“水环境污染”。我们先通过多

媒体生动的图片,鲜明的文字,立体动画及警示的声音等学习“污染”的原因、危害、治理等。学生看着水面上泛着杂质,听着沉重的背景音乐和解说,再配以醒目的文字,内心必然会受到震撼,主体意识被不断唤起,因为学生深切感受到水污染的严重性,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关注这类事件及认真掌握相关知识规律,甚至想尽各种办法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实例增加同学们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和学生的情赶拉得更紧。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地理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宇宙星空、山川大河、风土人情、工厂建筑、交通运输等。它为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内容素材

通过多媒体制作的地理教学软件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在参与合作的教学中激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这种兴趣的发生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主体意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自发产生对自身地位、作用、能力、价值的认识及强烈的实践欲望”。当这种意识与客观规律相符时,就会对作为主体的人产生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这种主体意识一旦觉醒,便会稳定地长期地作用于主体身上。这种意识产生在课堂上,会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下,一般说来,如果学生把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据参考消息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

其三、培养主动、快乐的学习氛围,力创善学之乐。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必须会调动学生主动、进取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注意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讲课时尽量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游戏,引用故事、巧用诗歌,运用谚语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用自己所需要别人怎样对自己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就会不难理解学生。自尊好胜心,人皆有之,学生也一样。所以,笔者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观点,见解及时加以

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对回答不够准确的,也应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提出其不足的意见,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还获得了求知的快乐感,培养了快乐的学习氛围。

另外,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有偏爱之心,上提提问时要让他们能和别的同学一样得到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对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要优先让他们回答。对于这些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也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从每一个进步中体验到快乐。

最后、完善自我,力创善教之乐。

要让学生乐在课上,教师必须苦在课下,教师“苦求”的目的是为了善教,若要善教则必须在善于学习、善钻教材、善研教法上下功夫。

1、为寻求教学中的“活水”而学。

我们经常以“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来说明教师自身提高的必要性。然而,为快乐教育施教,要求教师还要为开凿出“活水”的源头,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博览、博闻,博思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变“一桶死水”为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更新知识。因此,地理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还要博览群书,博闻信息,博思善析,在“览”、“闻”、“思”中创设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求知。

2、为学生乐学而善钻教材、善研教法。

善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善教之根,根愈深,果愈大。善钻教材使作者所作为己所作,让自己与教材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应不断研究教法,让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学生又要研究自己,特别是研究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在教学中扬长补短,才能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总的说来,创建积极,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力求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诣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诣统一;知识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认识的结构与情感教学的和谐统一,但这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初步尝试当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学生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第三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评价改革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现行的学生评价往往局限在学习的结果上,且具有鉴别和选拔“精英主义”功能倾向,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忽视了评价的激励功能。课程改革呼唤新评价理念指引下的新的评价方式——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它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如何把激励性评价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让评价成为学生向上攀登的阶梯

学生的发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激励性评价要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发展潜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1、“沙里淘金”,消除自卑

适当、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要善于为落后学生或学生学习中暂时落后的方面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时可以运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方法,鼓励学生满怀信心去争取成功。例如:我有一位学生,通过三年的语文学习,在同学心中,甚至在她的心目中,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语言天赋极差的学生。为此,他上课几乎从不举手发言,与小组内同学合作表演他也很少参加,作文语句都写不通顺,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他都显得非常被动。直到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参加了他们小组的活动。在课堂上他在小组伙伴的鼓励下,表演了课文的情境对话。表演中虽然表情、语调尚需加以提醒,但对他来说,已经相当不简单!当时我高兴地举起他的手说:“大家瞧,他今天表演得多棒呀!看来只要勇敢地尝试,就一定会有进步!”其他同学也发出了赞叹声。这时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成功的喜悦。接下来的语文课里我常能看到她自信的笑容,她学语文的兴趣也在逐日提高。所以只要教师提供激励学生发展的反馈信息,使“学困生”认识到自己的强项,就可以为学生今后如何发挥强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也充分开发了儿童的发展潜能。

2、以“我”比“我”,激发自信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所关注的焦点往往是那些少数的优等生。而学习水平一般或是不太好的同学往往很难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进步。如果能够引导他们以“我”比“我”,从纵向比较中,他们将会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前进的动力。如:课文朗读正确、流利,体会作者感情准确到位,遣词造句新颖独特,作业书写工整漂亮等等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也可以通过填写随堂记录卡的方式进行评价。如:“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如果有,学生就可以在这栏后面画上一个笑脸的符号。使学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3、找“岔”挑“刺”,消除自满

教学评价中应避免“廉价的表扬”,对于较轻松的学生,频繁的激励式评价会使他们飘飘然不知所向,助长他们的自高自大的情绪。那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和平日的学习表现,展开生生互评或自我评价。找缺点,寻不足,让“优生”心服口服,使他们真正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激励他们精益求精,锦上添花。

二、关注学习过程,让激励性评价成为开启艺术殿堂的金石

学习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当我们的孩子在积极提问和答问时,当他们大胆尝试时,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时,我都及时对这一切给予鼓励和肯定。文学家罗曼罗兰说:“不要在乎事情的结果,只要曾经努力。”不管孩子最终表达出的结果怎样,过程中的那份肯定的激励的评价都会给他以成功的感觉。传统的教学虽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学习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没有明确要求,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评价方面,也仅限于老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

新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评价体系上也就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这种激励性的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大大地改善了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

1、评价学生学习活动

学生在学科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智育得到发展很重要。教学评价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因为这些内容是培养目标的一部分,是必须关注的,同时它们也是学科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这样才能将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落到实处。

2、在学习过程中,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

评价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思维的正确性,还要从思维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往在课堂上,学生回答不可能每次都正确,这时,有些老师便常常以“对”或“不对”来评价,或者引导学生以“好”或“不好”来互相评价。至于好在哪里,又错在哪里,该怎么分析,学生无从知晓。在激励性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才是更有利的。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如一位教师在即将下课时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作如下评价:“今天一堂课,同学们通过分角色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懂得了寓言两则的深刻含义,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真值得嘉奖。”这种带有激励色彩的评价,体现了教师评价对学生通过努力,进行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肯定,有利于学生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在我设计的随堂评价记录卡中还有这样三栏:你今天认真规范地书写了吗?你今天主动阅读了吗?你今天主动用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了吗?我想这都是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评价。如果他们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那在他们的成长记录卡上会出现许多张可爱的笑脸。

三、关注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让评价成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激励性评价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激励性评价提倡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时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参与到评价中,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评。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如:引导学生设计自评卡进行自我评定。

其次,鼓励生生互评。让其他学生在倾听与交流中进行比较和判断,可以提出疑问,请发言者解答。使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互动、讨论、碰撞后形成对评价结果的共识。经过生生互评,被评价者都会高高兴兴的接受对方的建议,也有少数学生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断陈述自己的理由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最后,教师评价。教师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积极鼓励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总之,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

第四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爱生──励性评价的基石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在这里尤其要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事实证明,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美国一位名叫海伦的教师,在教育后进生效果不佳时,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再把每个学生的优点集中起来,抄在一张张小卡片上,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学生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这张并不起眼的小卡片,让优秀学生的优点更加突出,使他们更加自信,同时也使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增加了自信。海伦的学生中有位叫迈克的青年军人──—这个当年因上课捣蛋而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的学生,后来还把这张卡片带到了越南战场上。他阵亡后,人们从他的衣袋里发现了那张因折叠、磨损而破旧的、有的地方还被粘贴过的卡片,那就是由同学们评述而由老师亲手抄写的迈克最好品行的卡片!由此可见,同伴间的激励,更能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产生强大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三、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第五篇: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表扬要适时适度

中国有句古话“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词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 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哪里有表扬,哪里就会有进步;哪里有进步,哪里就要有表扬......激励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从古到今的教育家也都有共识。既如此,为何不多一分慷慨与宽容,多一句赞美与欣赏。运用恰当的激励方式,成就我们课堂的别样精彩,赏识每一个孩子,让每一朵花都开在灿烂的阳光下。

大量的现实和我在工作中的体会表明,表扬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手段,但是不能过度、不能失时、不能多目标、不能太片面。因此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千万不能随便给予,要抓住时机、准确到位、入情入理、因人而异,从而充分发挥表扬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一、表扬有度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三班、四班的语文教学及四班的班主任。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在三班的激励、表扬幅度大一些,范围广一些,课堂要求松一些;而在四班严肃多了,连微笑的表情也少之又少,更何况对学生赏识的语言了。不是因为我太挑剔,不宽容,而是我一直把自己班的学生当做家人,要求过高、过严,长此以往,语文课堂气氛截然不同,形成了三班开放、活跃,学生重语言表达;四班严谨、内敛,中文字表述的不同风格。

记得一次语文公开课,我在上课导入时,对三班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众所周知,咱们九年级三班同学个个是伶牙俐齿,头脑聪明,可谓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比拼争先的学风让别的班级是望尘莫及,甚至是望而生畏、自信全无,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投你们所好,用知识竞赛的形式完成《杨修之死》第二课时的任务,希望同学们尽情展示,大秀一把。”见于这段煽风点火式的导入,同学们一路争先恐后,你争我抢,以至在最后的辩论赛环节中,两队争得面红耳赤,几欲打起,根本超出了我的预料和掌控,有几次我不得不给出示两队黄牌警告。而在四班的课堂上,秩序井然,温文尔雅,学生大都不太爱说,于是我就注重对他们进行笔头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比三班高。一年以来,两班成绩不差上下。可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适度的表扬,不但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激励其进取和自信,而且还会对其他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

二、激励有时

我班上有位叫宁小娟的女同学,性格很内向寡言,只跟同桌交往,一年来,跟我的交流也只限于一问一答或者只听不答,我明白那不是她执拗,而是学习不好的自卑。两次质检成绩考试成绩依然很差,面临毕业的她的厌学情绪“日益高涨”,上课时经常趴在桌子上,作业也不好好完成,我跟她私下谈过好几次话都没有明显好转,我很恼火,试图放弃她之前最后一次再试试。于是装得漠不关心的样子,目光却时刻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寻找她的优点。不久机会来了,模拟考试的那一早晨到校后,其他同学都忙着读书,做考前准备,而只有她一个人在忙着扫教室的地面。第二天,我在班上充满感情地表扬了她“我欣赏每一位认真对待生活的学生,就像宁小娟一样,虽然她的学习成绩不出众,但我敢预言她以后的人生路会比你们在座的各位都宽广,就凭今天早上的表现。”我的表扬获得了一片掌声,从那天后,她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上课很认真的听课了,虽然我也预知她今年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但最起码她对待生活对待人生的态度会对她以后产生恒久的影响。

时机往往是事物发展连接和转化的关节点,抓住了时机也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教师在实施表扬时,必须有较强的时效观。抓住了时机后,还必须做到表扬的分寸适中适度,使表扬恰到好处。任何过度的失去的表扬都会适得其反。

三、夸奖多样 对学生表扬有多种形式:口头、书面,物质、精神等等,具体使用哪种形式要因人因事而异。方式的因人而异是由对象的思想和心理水平不同以及气质、性格的有别而决定的。

1、语言表扬

口头表扬个人或集体。表扬个人时,有时联系事例点名表扬学生,有时只赞赏具体事例,不点学生姓名。表扬集体时,要根据实际灵活地确定“集体”:或表扬班级,或表扬小组,或表扬男生、女生、大组、同排,或表扬某分数段学生。口头表扬是表扬的基本方法,课堂内外、当面或背后都可以进行,易操作且最具及时性、灵活性。

2、文字表扬

利用“作业本、字条、板报”表扬。批改作业,要对学生予以表扬时,可在作业本写上表扬的语句,如“进步真大,老师相信你会写得更好”,“你对问题的看法有新意,见解独到”,“你的作文就像你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思维缜密、语言华美,让人感到兴奋”;出板报时,利用板报将学生先进事迹、荣誉、“闪光点”等予以公布。作业本表扬,几乎像口头表扬一样灵活,既不占用集体时间又不影响课堂教学;板报表扬,被表扬人数非常少,其所受的激励特别大。

3、体态表扬

用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表扬。学生发言或做一些活动时,教师或微笑看着学生投以赏识关爱的目光、或身体前倾表示聆听关注、或竖起大拇指表示满意祝贺、或很有分寸地轻轻拍拍学生肩膀表示亲近慰问。张口三分力,运用体态语不用说话、写字,最简单、实惠。

4、表扬家长

一方面通过家长表扬学生。通过家长会、家访和电话联系,老师将学生“闪光点”告之家长,有时家长将学生“闪光点”告之老师,并让学生知道家长、老师在表扬自己。与家长谈孩子的优点,家长最乐意,对学生这种“背后”形式的表扬,有时比当面表扬收效更大。另一方面表扬家长。告诉家长“你的教育方式很独特”“你的孩子很出色”“你有这样的孩子是你最大的荣耀” 让家长来学校将经验,以此为切入点,主动与家长在更多方面联手抓教育,定能取得突出成绩。

诚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不要忽略学生的不足之处,只有表扬与批评有机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掌握表扬的艺术,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和帮助,多给学生一些阳光雨露,多给学生一些温暖的空间,要把表扬恰当地表达给学生,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巨大效应。激励在教育中的作用

今年四月份我陪孩子到潍坊一中参加了由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承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威盛中国芯计算机表演赛“山东赛区决赛”,参加大赛的有来自全省各地的三百多名中小学生。六岁的儿子能代表全县参加这次比赛我感到非常自豪。更可喜的是儿子荣获计算机网络基础赛学前组二等奖,因为他是我县唯一一位参赛选手,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年龄也是最小的,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已很高兴。当孩子坐在最前排上台领奖时,我告诉他得奖了,要发一个大荣誉证书和奖品时,他高兴极了。等到证书和奖品发到他手里,他双手捧着,认真看着荣誉证书上面的字会心的笑了。看到儿子的笑我顿时觉得孩子多么需要这份奖励,这也是一种激励。我想在孩子的教育中,应根据孩子的需求和动机加以激励,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使他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尊重与自我满足,实现自我。

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德里克曾说过:“孩子需要成人的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作为班主任也是孩子的家长我认为我们要及时的给孩子以激励和奖励,那么该怎么做呢?在此我简单说说我在激励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一)关心激励

关心激励指真诚地爱护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尽力为他们排优解难,增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老师家长的信任,并由此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轻视孩子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一味说教而不为孩子做实事,不仅无法激励孩子,反而会刺激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能够产生强烈激励作用的关心往往体现在一些日常细小的事情上,一些看似平常的小事,最能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真诚,记得你的一片爱心,从而激发力量,奋勇前进。

(二)认可激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关于预测儿童未来发展的实验。他在一至六年级小学生中选取三个班级,告诉老师其中一些孩子有超常发展潜能(实际上是随机抽取的)。8个月后,这些孩子获得明显的进步。显然,教师对这些孩子形成一种先验的印象,觉得他们与众不同并在教育过程中加以关注,从而促进了这些孩子的进步。可见,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影响。我们应遵循正面激励为主原则,主动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客观地加以评价和肯定,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长此以往,增强了孩子的上进心,并自觉自愿按家长和教师所制定的规范和要求去做。

(三)宽容激励

宽容激励指理解、尊重孩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使之积极努力、奋发向上。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何况正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的孩子犯了错却不承认,反而与老师家长顶撞。遇到这种情况,对原则性问题,我们应抓住不放,但要冷静处理;对于感情用事的行为则应宽容一些、大度一些,耐心地开导,细心地指导,做到以情感人。宽容常常会化做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

总之,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要充分发挥激励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真诚的鼓励孩子的积极感受,发挥成人的爱心耐心,孩子自然会感受到父母和老师提供的信息,从而使孩子把握自己的责任心,走向有意义的人生目标。当然,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情感也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圭峰小学:曹丽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通过语言来鼓励和激活的。适时、真切、慷慨地使用一些赞美、激励、启发性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的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刺激学生中枢神经,强化学生的行为,扩大和释放思维能量。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能适时妙用激励性语言,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针对于此,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研究结果。

一、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我们龟峰小学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或单亲家庭。他们自小缺乏鼓励关爱,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生活的热情。他们多数没有目标,没有信仰,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他们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课堂上不愿意展示,课下不愿意复习,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懈怠、懒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表明:“语言在改变大脑化学物质方面有巨大的影响,而且是非常个性化的影响。负面、否定性的语言能产生阻碍大脑有序思考和学习的化学物质,而积极、肯定的语言则能产生帮助脑细胞生长和加强左右半脑交流的有益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能让大脑做好准备,有效地处理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就应该时刻注意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用积极的语言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建积极的氛围,使他们能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学习的良性循环的习惯与机制。

二、课堂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形式

经过多次调研我校和外校老师的课堂,我总结出了激励性语言运用的几种形式。

1.口头语言激励

这是课堂中最常用的激励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前的鼓励、完成过程中的引导和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可以使用口头语言激励法。“不是聪明使人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人变得聪明”。在我的课堂上,我一般都会用口头表扬对学生进行激励。

只要发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我便忽略孩子正在进行的错误现象,用稍带夸张的语言激励去调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高效率。

2.书面语言激励

这是口头激励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补充。无论是学生作业还是周记,一个“√”,一个笑脸,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或者是几行发自心底的赞扬与鼓励的文字,都能表达我们对学生的肯定。书面沟通有时候比口头教育的效果更好,特别是师生之间存在了误会或者学生比较固执的时候,心灵中流淌的文字更能架起信任的桥梁。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学生的心里。”教师用书面语言去激励孩子,只要发自内心,充满关心、信任和宽容,就能打动学生,产

生无与伦比的内驱力。

3.肢体语言激励

我们都习惯于口头和书面的激励,往往会忽略肢体激励的方法,忽视了肢体语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你对学生的某个表现比较满意,可以竖竖大拇指,鼓两下掌;可以向他们点点头,笑一笑;还可以坐在他们的座位上,与他们同挤一条凳子,耐心地听学生的发言;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握握学生的手;做个V形表胜利,用手比划个OK表赞许。作为女教师,给女孩子一个轻轻的拥抱;作为男教师,可以同男孩子用力击一下掌。学生们都能心领神会,默契的接受到老师表扬的信号。这些充满信任与肯定的肢体语言会让学生倍感荣耀。

激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激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效地获得知识;激励,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使用激励性语言的注意事项

1.激励学生必须建立在关爱、尊重、理解、宽容的基础之上。陶行知先生说:“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孩子不犯错是长不大的。”我们的学生每天犯的错误要比普通的孩子多,如果我们一直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们,可能就会觉得他们一无是处,更谈不上发现他们的优点并表扬了。而一直生活在批评声中的人是很难成长好的。给他们的比其他孩子多一点的关爱、尊重、理解和宽容更利于他们成长。

2.不同的学生激励的方式要不同。

孔夫子要求“因材施教”,激励也一样,应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激励方式和方法,应视其性别、性格、年龄等的不同而具体化、细致化,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善于捕捉细节,善于把握学生个性的细微差别。教师善于鉴别,方法灵活,因人而异,行使“激励”就会事半功倍。

3.激励要友善、及时而不做作。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所以,干巴巴的没有饱含真情与爱的表扬是换不回学生的乐学之心的。

我们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发自内心地去赞美学生的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千万不要等到他们的下一个错误来到时才想起去表扬他们曾经的进步。

四、总结

通过这一年对激励性语言运用的探究与实践,我惊喜地发现,激励性语言的使用不仅改变了学生,也悄悄地改变了我的教育思维习惯,让我有了更多的进步,让我真正地去努力做到把学生作为一个能动发展的主体来看待,让我通过各种外部诱因来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的需求,点燃他们的求知、进取、发展的火花,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激励教育研究”结题报告

稿: 范玉昌

课题编号:DZ60009.1

【引言】 作为经济落后地区的一所办学水平相对滞后的县级学校来说,要改变现状,为国家、为地方培养出更多更为切合实际的优秀人才,其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无论何种因由,时代不可逆转地赋予了林甸一中这一历史使命。于是,一个借助科研、点燃思想、扭转局面的大胆构想应运而生:给学校插上科研翅膀,开展全方位“激励教育”。

在这一思想的支撑下,2006年9月,我校立项并展开了大庆市“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激励教育研究”,这一关乎学校办学水准、教育教学、心因发展等一系列办学方向、操控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课题研究工作。

如今,当我们再次品味一中人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时,我们十分欣慰。为广泛借鉴、深化研究,我们将三年所思、所获、所慰,向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市县教育科研部门及行政部门作以全面汇报。

【摘要】 落后的区域经济制约着学校办学思想的发展,改变思想才能改变面貌。为此,我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激励教育研究”,力求实现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我校的“激励教育研究”按其研究领域及相关内容可分为九个子课题,五大类:管理类、教育类、教学类、方法类、心因类。

为确保我校激励教育研究收到更高信度、效度,研究中,我们探索构建了“‘激励教育’系列推进框架”,这一做法确保了该项研究的独特性和实效性。

我校的“激励教育研究”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结束,历时三年时间,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关键词】 激励教育

激励框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贫困的区域经济状况突出地制约了学校办学思想的发展。因此,生源基础、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诸多办学条件还较差。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经全校教师认真讨论,认为:最可怕的贫困是思想的贫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管理,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班子、教师),不断激发起广大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面貌首先要改变思想。于是,学校紧密结合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等一系列理论和操作要求,从激励的思想、激励的方式方法入手,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全面实施“激励教育”。

从国内激励教育研究的开展来看,八十年代开始,先后有广东的中山市仙逸中学、广州市109中学、武汉市卓力中学、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初高中学校对激励教育进行了实验研究,但多数课题只做了单方面的内容研究。研究的课题有《激励教育与教育整体改革》、《激励教育的教学模式》、《构建集体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施激励教育,创新办学模式研究》、《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方法研究》、《激励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激励教育”引起了全国多数中小学的普遍重视,激励教育模式、激励教育思想、激励教育方法、激励教育过程等正逐渐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因此,围绕着激励教育将有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学科,展开更具实效、更易于复制操作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

激励管理是学校管理心理学的重要体现,因此,通过激励思想、激励手段的恰当运用,对有效调控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不同寻常的管理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激励教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营造一种蓬勃向上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激活惰性心理、重塑一个全新的学生群体。

实践证明,要改变经济落后地区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的“矮化”状态与“矮化”心理,有效提升生源档次,取决于能否打造一个全新的思想观念。为此,“激励教育”的研究将是薄弱学校寻求突破困境的一个切入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搞好此项课题的研究,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进行学校管理、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有效改变农村学校的落后面貌有着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三、理论依据

(1)在研究过程中,为有效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主动性,要密切结合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赏识、责任、挑战性工作及发展机会;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管理措施、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展开系列化牵引拉动的“鲶鱼效应”活动。

(2)在规范师生行为、强化成功意识、塑造整体优势方面,研究人员要充分运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化,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以及马斯诺的“需要层次论”(生存、安全、情感、尊重自我价值实现),以促成惯性意识、行为与优势的形成。

(3)在研究过程中,要借助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基本观点是:员工会同时关心自己报酬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工作态度),特尔曼的“非智力因素理论”,以及现代“激励教育理论”等引领师生转变、促进学生发展。

四、目标内容

总体目标:

通过研究,进一步强化“不言败、不服输、永远争第一”的林甸一中精神,使全体教工在激励引导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乐于奉献;通过研究构建学校激励化、系列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研究,深入推进班集体建设,使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得到发展,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呈现一个农村薄弱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思路与做法。

具体目标:

(1)通过实施激励管理和激励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实现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2)通过激励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习动机转化,使其自觉地设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并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合作形成团队意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3)通过激励管理,使全校教职工具有“三性”、“五精神”。

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五精神:主人翁精神、铁人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4)通过激励教育,使学生具有“三性”、“六学会”。

三性:学习上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创新性。

六学会: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爱护、学会辨别、学会做人、学会负责。

内容划分:我校“激励教育研究”按其研究领域及相关内容分为九个子课题,五大类:管理类一个: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教育类一个:“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研究”。教学类四个:“激励教育在艺体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激励作用研究”、“信息技术教学中表扬的激励作用研究”,“激励教育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类一个:“主动性动机原则教学法研究”。心因类两个:“激励教育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研究”、“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动因的策略研究”。

五、方法措施

研究思路: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根据生源现状确定实验对象,明确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按照研究时间划分扎实开展研究。在学校管理上,分析教工现状、心理特点,恰当分解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目标,稳妥地展开相关研究。在教育教学上,要搞好实验前检测,承认差别,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而向全体因材施教,立足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信心,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逐步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约束的调控能力。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各子课题组及研究人员,要根据不同内容及研究对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以取得预期研究效果。主要方法包括:

(一)文献研究法。重点研究国内外新的激励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搭建本课题研究的高效度、高信度的理论框架,从而比对形成本课题独有的新观点、新体系。

(二)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法准确做好前测及阶段测试,为在各个研究阶段科学制定推进计划和行动计划提供实证前提。具体调查方法、内容、形式、类别等要结合主客体研究对象需要确定。

(三)案例分析法。在各个研究阶段都要运用好案例分析法,做到案例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的科学有序,并借助由此而产生的理论思想恰当采取研究对策,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

(四)行动研究法。作为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要确保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法及相关激励方法有效运用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对此要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力求巧设计、抓普遍、重个性、谋实效,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具体措施:

制定“量化激励评价标准”确保“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的实效性;制定系列激励教育框架,确保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系统性、互补性、独特性及其实际效果;推行“法度”调控,确保高效、务实地操控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长效机制。为此,要结合研究实际,修改并推行《林甸一中教育科研制度》、《林甸一中课题管理制度》、《林甸一中课题组成员责任制》、“周例会制、月汇报制”、《林甸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组及实验教师动态管理规定(试行稿)》等一系列科研保障措施与制度。同时,继续推行学校关于“对教育科研工作成绩显著的领导、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将个人取得的科研成果成绩做为评模、晋级的重要条件之一”的政策;在课题管理方法与操作技术方面实行:(1)“树典型、带全面,巧引领、勤查验,重过程、活档案”(“活化”档案——普通档案及电子档案)的课题管理做法。(2)制定《林甸一中课题评估验收标准》,给课题研究一把衡量效度、信度的“卡尺”。(3)依课题研究的目的、要求,对课题组分理档案实行“立项卷”、“过程卷”、“成果卷”、“验收卷”等类别化管理要求。力求使档案的“时间性”、“类别性”、“可比性”一目了然,从而更加利于归档、利于检索,利于评估。(4)制定《林甸一中教育科研操作流程》。(5)聘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方法、操作技术、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将依据《林甸一中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预计投入研究资金20万元。

六、步骤过程

本课题正式实验时间为三年。

前期准备阶段(2006年3月——2006年8月)

进行全校研究领域的调查研究,学习有关文件,学习有关激励教育理论,进行可行性论证,对实验对象进行测试,成立课题组,撰写研究方案和阶段推进计划。

正式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9年9月),实行全员参与,子课题在总课题统领下,全方位开展实验。

2006年9月——2007年2月,在激励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探索总结激励管理新方法,班级激励新思路,完善民主管理,建立激励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把机制与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激励管理运用到学校各项管理,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初步形成激励管理体系,制定系列激励框架。

2007年3月——2007年8月,研究挖掘培养学生自信心的一系列方式方法,以及教职工成长过程中激励思路与激励手段的有效运用等问题,推进学校激励性、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建设。此阶段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形成教师工作激励考核细则,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的探索性材料、后勤教辅人员激励考核细则、教学百花奖考核办法等。

2007年9月——2008年2月,各子课题的研究实验,要在充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按照实验方案,总结阶段成果,形成较丰富的激励教育思路。把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动因的策略”、“赏识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激励作用”、“激励教育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激励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等课题中获得的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有序投放到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之中。

2008年3月——2008年8月,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在实行制度管理与激励管理的基础上,逐渐淡化制度约束,推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实现人本管理。

2008年9月——2009年9月,进一步对各课题进行深入实验,完善和再度投放实验成果,总结实验经验,真正使激励管理体现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实验将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部挖掘出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有更大的发展。最终完成研究成果时间为2009年10月份。

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总课题组及子课题组要分别对实验对象进行检测,对实验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各项实验材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系统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七、研究效度期望与动力同在,责任与发展并行。“十一·五”以来,在上级行政、科研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的“激励教育研究”其深度、广度、信度、效度均得到了空前发展,也取得了更为喜人的成果。

实践成果:

为确保各项研究工作的扎实有效,学校及科研部门把“十一·五”各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定位在“以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为前提,以促进学校发展为根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基础上。因此,总课题组以拓宽研究途径、服务学校大局为前提,深入推进子课题研究工作,实践效果十分显著。

(1)助推实效教学。学校结合“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这一课题,推出了“分层教学、分类管理、适时激励、整体推进”的实效教学思路,激发了广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斗志。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创新性(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三性目标)不断增强。

课堂教学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其成才。这一做法,使教学工作稳步发展,教学综合水平不断攀升,“十一·五”开局,教学工作再创佳绩,录入本科院校的考生高达400人之多。几年来,高考本科进段率一直保持在67.83%以上,2009年高考,我校在一类考生流失近70%的前提下,进入二表本科段以上的考生再次突破200人。

(2)动态班级管理。针对学生实际,在“构建班集体激励机制研究”的过程中,学校将“动态激励”纳入班级管理,并由此形成了班级管理的动态激励机制。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成才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时机,使诸多学生从“普通班”进入了“网络班”乃至“英才班”。

(3)激发特长发展。通过个别激励、类别管理,特长班的学生得到了专长发展,在2007年大庆市“奥林国际杯”万人长跑比赛中,学校有四名学生分别取得了进入前十二名的好成绩。更有田源、程莉、全莹、刘佳等十多名同学分别获得绘画国际大赛铜奖、国际十佳小画家提名奖,以及国家级金奖、银奖等荣誉称号。

(4)活跃社团组织。激励效果显著,合作成长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团活动积极踊跃,先后有近百名学生加入“校园电视台”、“校园电台”主播以及“校园记者”行列,2008年在我校与县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以“托起明天的太阳”为主题的教育类专题报道《永远激励》、《天生我才》、《互动空间》三个版块中很好地展示了我校“校园记者”采访、撰稿、主持等多项才能。时至今日,“雪帆文学社” 社员发展到二百余人、“中学生业余党校”学员已发展到3500名,其中有13名学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上述一系列激励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学生基本达到了三性(学习上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创新性)、六学会(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爱护、学会辨别、学会做人、学会负责)的目标要求。

(5)拓展成才空间。通过研究,广大学生的成才空间进一步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强化。学生们在激励思想的感召下,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绿色温泉城”开发,新兴畜牧场、伊利乳业等众多项目、基地的考察,学生们写出了大量闪着智慧火花的感悟、建议及构想,从而推进了“激励强校、特色发展”思想的深入实施。(3)学生自管组织推进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良好态势的形成。我校的学生会与“校园记者”站通过岗位交叉,实现了舆论监督与规范检查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学生自律能力、自律心理不断加强。

目前,我校通过激励管理和对学生实施激励教育已初步实现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和学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实现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的激励教育研究目标。

(6)形成系列制度。我校在“分层教学、分类管理、适时激励、整体推进”思想的贯彻过程中,随着“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这一课题的不断深化,学校各项制度措施日益完善并初步形成了激励化、系列化管理制度。在这一基础上,我校编辑出版了《林甸一中学校章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职责系列、制度系列、评价系列、发展系列(包括学生发展)等诸多内容体系。

不仅如此,通过具有激励作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师徒互励的“青蓝工程”等一系列做法的推行,广大青年教师得到了稳步提高,如勇于承担并较好完成班主任工作的肖蕾、张可佳等。涌现了王海山、王丽莉、佘洪英等大一批市教学能手、教学骨干。

(7)造就精神沃土。

不仅如此,通过激励框架的多层面、多角度深入,我校领导班子思想更加解放、广大教师信心百倍。他们以学校建设、学生发展为第一需要,经多方筹措资金、甚至掏出自家买房钱先后建起了4400多平方米的2号教学楼;建起了8700多平方米、市区一流的学生食堂、公寓;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数字校园网系统;建起了可容纳65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和2个现代化的多功能理化生实验室。目前,3500平方米的三号教学楼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我们也打造了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对民族未来的繁荣昌盛负责”的教育理念、“忠诚尽责、慎思笃行”的校训日益深入人心,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不言败、不服输、永远争第一”的思想,催生了我校敢于胜利、勇于拼搏的师生团队。

我们难以想象,以陈新、范玉昌、刘永波、冯冬、胡兴海等一大批为代表的一中人,为什么能在没有任何利益左右(包括金钱)的前提下,连续多次整夜不休息,努力完成常人无法与之看齐的工作呢!我们不会忘记以老教师徐志山为首的一批“老黄牛”似的奉献精神,也不会忘记以刘剑楠、谢艳波等为代表的教务、政教主管人员那种以校为家的思想,更要看到青年班主任教师贾永德、冷超那种拼搏进取、孜孜以求的典型代表,还有不愿意公开姓名的两位青年女教师,在临产的头一天还分别坚守在白课、晚课的讲台上。

对此,2008年调任一中校长的刘满昌同志曾深有感慨地说:“一中的老师真是好样的,他们的好多事让人很感动!”、“我们不能让那些有贡献、肯发展的人伤心!”

其实,上面所提到的诸多人物不过是“一中人”这个优秀群体的代表而已。他们的做法、想法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中人已经和正在形成某种思想、某种精神境界。这正是我们的“激励教育研究”具体目标所要求的:通过激励管理,使全校教职工具有“三性”、“五精神”。三性是: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五精神是:主人翁精神、铁人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我们不能把一切都看成或说成是“激励教育”的结果,但一任又一任一中校长的激励理论、激励思想却为“激励教育”的深入研究营造了极佳的发展环境。我们已说不清是激励伴随着一中人还是一中人伴随着激励,但我们却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激励和一中人在发展、在成长、在感动、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一中人。

理论成果:

(一)构建系列框架

为推动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顺利发展,在充分分析各地激励教育研究优缺点的基础上,时任一中校长、激励课题主持人的汪洋同志,从以校为本的思想出发,为学校激励教育构建了更为符合贫困地区学校经济结构、师资生源、配套设施等实际情况,利于操作研究和确保我校激励教育研究收到更高信度、效度的“‘激励教育’ 系列推进框架”。首先,这一框架独具特点地抓住了激励教育的核心——“情”,做到了以情切入、以研提效;其次,这一框架的链式反应方式做到了为“情”铺“台”,以台相助、以台引领;再次,这一框架在铺“台”的基础上,达到了跨越式的搭建“维度”、实现“超越”。

“激励教育”系列推进框架

投入真挚感情(感人、温暖、融化)

情——以情切入——唤起持续热情(勤奋、热情、专注)

燃起高度激情(忘我、创新、创造)

专业发展平台(传承、反思、展示)

台——以台相助——教育发展平台(呵护、引领、放飞)

自我发展平台(文化、经济、政治)

搭建系统维度(二维、三维、多维)

度——以度定标——确立执行力度(刚性、柔性、弹性)

达到满意效度(实现、跨越、超越)

上述框架从办学思想、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和思想出发,牢牢抓住“激励教育”的核心“情”,有“情”方可铺“台”,铺“台”要循三度:维度、力度、效度(教育哲学思想)。由此可以看出,“燃情”要看“需要”(教育心理学理论),“需要”定辅之以“台”(办学思想),如此做法,教育者才能有效结合受教者的心理需要、能力需要,最终使“施加教育”和“自我教育”密切结合,顺利实现教育目标。因此,激励框架的制定成为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一大创新。

(二)形成系列文论

翻开一中科研史,其理论成果堪称多、也不乏“重大”,但“激励教育研究”却促使一中科研成果形成了相互促进、协同作用、系列呈现的趋势。同时,这些文章更从不同角度和领域体现了研究课题与研究目标的密切关联。主要表现为:(1)管理类:总课题组长汪洋结合“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写出并发表在2006年《黑龙江教育》的《教育需要接口》、《四维空间中的木桶理论》

等文章;08年调任校长的刘满昌同志撰写并发表在《黑龙江教育》的《学校和谐发展要坚持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及“激励教育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子课题组长侯金玲撰写的《教师的道德素质是实施优质教育的关键》,课题组成员姜全撰写的《校徽情结》等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表述了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及其重要意义。(2)教育类:子课题组长刘永波撰写了《加强中学生业余党校的实践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理论引领的促进作用。2009年2月,科研主任、课题组技术指导范玉昌撰写的《再解德育素质化》一文被国家级刊物《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等多家杂志、媒体转发。这篇文章为学校德育管理、德育途径、德育方式方法的尽快转换提供了理论前提。子课题组长贾永德、闫敬霞以及成员仲大伟、周晓娟等撰写的《用丹心育就桃李》、《班级工作中的激励》、《浅谈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激励机制》、《教育者要有赏识的眼光》等都为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作出了有益探索。(3)教学类:翻开《林甸一中激励教育成果选编》以及各课题组《成果卷》,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中的激励教育真的是硕果累累——论文、案例、经验文章等多达600余篇。如:实验教师刘永波撰写的《提升教师个人魅力,“赏识”培养学生自理》、《思想,阅历,知识,才情》、《固定结构,限定格式》、《“赏识教育”的教学激励作用》、《“言者无罪”的启示》以及《谈赏识教育与后进生转化》(陶冬梅)、《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赵晓芳)、《激励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现》(张明明)、《激励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张明明)、《不成功的教具导演的成功课堂》(王海山)、《赏析——黄河大合唱》(于铁健)、《浅谈体育课中如何调动女生的积极性》(闫建华)等等,不胜枚举。(4)方法类:提到方法,实验教师们总是谦虚地说,“没啥”。然而,我们仅仅从子课题组长臧艳玲、王爱民、闫敬霞撰写的《怎样合作学习才能高效有序》、《提升个人魅力,培养学生能力》、《探究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尝试》、《学生错了,也可以用表扬解决问题》等四篇文章就已看出,他们正在探索一个不同寻常的新天地。(5)心因类:三年多的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让我们更加认清了把握被研究者的心因轨迹就把握了成功教育的前提。循着这一思想,研究者们撰写了一篇又一篇闪着“火花”的理论文章。如:《抓住学生兴趣的培养》(王爱民)、《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于铁健)、《成功蕴藏在你的肯定之中》(王爱民)、《真心的去欣赏每个学生》(王爱民)、《让火花重新燃起》(王海山、赵炫钢)等。

八、深化推广

存在问题:

(一)“激励”理论与学生实际,以及“激励”手段的有效运用与学生基本知识的占有还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些问题同时也给课题研究带来了生机、活力和成功的前景。对此,研究者们提出了“真实情景下如何有效运用激励理论”、“初中阶段相关知识的溃乏给激励方法的运用带来的先机”等课题中的“课题”。

(二)个别课题组深度研究不够,表现为有资料的收集、调查,但缺少分析、论证及相关措施。

改进措施:

(一)加强测试、析论工作,强化课题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二)强化课题组的自我检查、自我完善意识。

(三)进一步加强研用结合,实施案例教学,推进新课改的深层发展。

(四)通过“情——台——度”激励教育框架的进一步深层推进和有机结合,彰显我校激励教育研究的特色性、独到性。

(五)扩大现有成果的社会验证面,全面检验激励教育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不断提升激励教育研究的效度和信度。

综上所述,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我校为期三年之久的“激励教育研究”一度动用上百次研究人员,实验对象涉及几千名学生、教职工,研究领域遍及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以及学生心因发展等诸多方面。

三年中,学校克服重重困难,投入研究资金近20万元。此间,虽然研究人员有掉队、有替补、有转出,但课题研究工作却在承接、延续、发展中日益唱响。总课题组及其各子课题组不但如期完成了研究任务,也基本实现了启动激励教育、激发成长思想、改变学校面貌、实现跨越发展、再创一中辉煌的良好期盼和各项目标。

同时,课题组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调查研究,不仅撰写了大量有思想、有创见、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整体科研实力迅速提高并正在形成敢于并善于发展的优秀思想。

面对着总课题组及九个子课题组逾十四万字的研究报告,我们倍感自豪。我们深知,虽然这一研究的整体信度、效度较高,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个别课题组对研究对象的动态把握还有所欠缺,个别分析尚有以偏盖全的嫌疑。然而,大量探索与研究结果,却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研究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薄弱学校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发展意义、借鉴意义。

我们相信,随着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续展研究,我校的“激励教育”必将不断深化、升华。

参考文献:

1.《教育发展的激励理论》著 罗伯特·W·麦克米金(美)译 武向荣

2.《我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与实践研究》黄莹莹

网络文章

3.《激励教育理论简介》刘佳网络文章

4.《教育心理学》潘菽主编。

5.《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六版)》(美)约翰·肖内西,尤金·泽克迈斯特,珍妮·泽克迈斯特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6.《教育哲学》张栗原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7.网络相关信息。

下载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的激励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圭峰小学:曹丽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语言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通过语言来鼓励和激活的。适时、真切、慷慨......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示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

    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激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地方,这会让他由此充满自信,同时又一种极强的价值感。激励性语言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

    和声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学科(领域)、类别: 中小学音乐和声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 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中学 费建勇 【摘要】:我国音乐的课程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开展,和声学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不可低......

    浅谈企业中的激励运用

    浅谈企业中的激励运用(作者:谢军)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要经常考虑采取何种激励方式,才能使组织成员产生凝集力,为达到组织的目标共同努力。激励的不同表......

    浅谈企业中的激励运用

    扬州 第 1 页 3/24/2013 浅谈企业中的激励运用 叶龙生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要经常考虑采取何种激励方式,才能使组织成员产生凝集力,为达到组织的目标......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感运用汇总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感运用 作者:曾君坪 学校:大丰学校 摘要:情感是人们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对于人的认知和实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英语教学方面来看,对于英语启蒙阶段......

    浅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浅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声,悄然走进课堂。以其拥有强大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直观性赢得广大教师的青睐。“发挥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