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篇关于老师的课文
理想的风筝
作者:苏叔阳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 “……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被摔到地上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园的上空,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滑翔。
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
师恩难忘
作者:刘绍棠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第二篇:我的老师课文(范文)
我的老师
春天又到了。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人仰望天穹,我的心也随着飞上了云端。
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教我们历史课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刘老师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头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健壮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却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经用得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被截去了,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圆木拐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学生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拐杖
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没有大风而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达三米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穿云霄。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那漾出的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50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老百晓已完成校对〗
第三篇:珍珠鸟课文
21、珍珠鸟
执教者:张雷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2、通过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信赖存在于万物之中。
二、重难点。
珍珠鸟是怎样由害怕到亲近我的过程。
三、教具。多媒体、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聆听鸟叫声回答出文章题目。【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及播放鸟叫】
2、板书:课题《珍珠鸟》。
师:瞧,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有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多可爱呀!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珍珠鸟》。
3、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提出信赖
1、先由词联系句。师:大家读得真好,我们把它放进句子里再读读,谁能读好它?【课件出示: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2、指名学生读,齐读。
3、师看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一句话吗?【课件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提问:为什么真好呢?(因为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4、师:我对珍珠鸟怎么样?(喜爱)那么,我们就要用喜爱的语气来读第一自然段了。
5、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指名读。
6、小结:我们把词放入句子中去读,又把句子放入段落中去读,感觉完全不同,现在,我们把段落放入全文中去读,一定能读出新的东西,悟出新的道理。
7、学生自由读全文。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我们发现作者不仅喜爱珍珠鸟,还通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指名读。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谁来试试?指名读。你们能不改变句意换一种方式来读这个句子吗?(陈述句)
8、齐读最后一段。
9、板书:前面我们读出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
刚才我们读出了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
【指导书写“赖”】
(二)探讨信赖
1、理解,“信赖”是什么意思。
师:“信赖”是什么意思?我们先不讲,小珍珠鸟怎么就信赖我了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答案。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师:你怎么说珍珠鸟信赖“我”是从这里开始的呢?
师:如果你是这只珍珠鸟,你为什么一开始不直接靠近“我”呢?(“我”想试探“你”对“我”什么态度。)
师:那么“你”发现“我”对“你”究竟是怎样的态度呢?(“我”发现“你”不伤害“我”。)
师:知道“我”为什么不伤害“你”吗?(因为“你”喜爱“我”。)师:对,正是因为“我”喜爱“你”,“你”才信赖“我”。
师:你觉得小珍珠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自由读第4自然段抓住珍珠鸟活泼可爱的特点。
师:哪些句子体现出珍珠鸟调皮? 指导读,教师范读。
4、学习第5自然段。
师:珍珠鸟在一步一步信赖我,与我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齐读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师:哪个词体现珍珠鸟与作者关系越来越密切?【拎出“陪伴”加红。】
5、学习第6自然段。
师:是啊,珍珠鸟白天陪伴我,傍晚在父母再三呼唤声中,依依不舍离开我,直到有一天珍珠鸟完全信赖我。齐读第6自然。【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师:理解“咂嘴”正音,小婴儿睡觉时嘴巴一动一动的,像在吮吸着什么。师:珍珠鸟睡得好熟哇,你猜它梦到了什么?
6、解读作者喜爱珍珠鸟的程度。
师:作者冯骥才曾这样说过:“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课件出示此话】
师:由此可见作者很珍惜时间,但更让我们感觉到他对珍珠鸟的呵护。
(三)延伸信赖
1、欣赏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师:是啊!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生活中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还有许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动物和人的图片配背景音乐。】
(四)总结信赖。
师:本文讲述了人对鸟付出了爱,才能创造出这样美好的境界!是啊,多一份信赖,世界就多一份甜蜜的色彩,爱使信赖永驻人间。心中有了爱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了这篇课文,你能仿照作者写一句有关信赖的话吗?
师:就让我们像大家笔中所写的那样,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彼此心中多一份信赖,彼此心中多一份关爱,让我们一起去创造那种美好的境界吧!
五、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文旨兼美,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设计时,主要想让学生领会文章的主旨,并能赏析文章本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诉我们:“教学不能是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让学生自主地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所以本想着搭建交互性的展示平台,通过自读、自悟、自学、探究,加深对教材的感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影响,各有所获。但是却做的不彻底,不敢相信学生,生怕他们不会,说不出来,总喜欢按照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循规蹈矩地牵着学生走,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再加上自己对教案没有充分的准备及熟悉,导致了这节课没有上出期望中的结果。同时我在结尾中有拓展学生对课文中心的升华,学生也能有感而发,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尽管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一次得到了催生,但是没有更深的交流,以至于草草了事。
六、专家点评。
这是一节充分体现了读书指导价值的、有层次、有品位的课,能感受到那种流畅、默契和师生间的相互“信赖”。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心情舒畅地品读课文,获得感受。多媒体的适当运用,使得课堂氛围更为活跃、温馨。主要优点如下:
1、导入新课简洁直观。以清脆的鸟鸣声吸引学生,让学生迅速走进情景当中去感受这节课。
2、品读句与段,突破重难点。教者将词带入句中,句带入段中,再将段带入全文进行品读。同时对重点段落中的重点词语以读带品,让学生在反复读当中理解词义、句意以及段意。
3、恰到好处的引用作者冯骥才那句“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无论有多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以作者珍惜时间反衬作者更加喜爱珍珠鸟,这样学生更能理解珍珠鸟逐步信赖作者过程。
4、课堂拓展,仿写句子。让学生写出自己心中关于“信赖”的话,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对文章的升华。
5、板书清晰简洁。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所以教者的板书紧紧围绕中心,清晰的展现文中两条主线,作者喜爱珍珠鸟,珍珠鸟信赖作者。
尽管课程设计很好,但是语文课都是有缺憾的艺术,所以这堂课也有不足。
1、声音小。由于教者年纪轻,教学经验不足,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么隆重的教学观摩活动,所以紧张是难免的,以至于她上课声音较小,导致教室后排学生听不清口令;又由于经验不足以至于没有及时指导学生改正。
2、教案不是特别熟练。由于教者是一名年轻教师,所以在设计课的时候没有一步到位,就在上课的前一天还在大量修改教案,所以导致教者对教案不够熟悉,也就没有上出预期的效果。
第四篇:背课文.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背课文
作者:卢宏勤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0年第10期
上课的预备铃一响,教室里便有人痛苦地大叫:“悲惨世界来临了!”还有人指着铃声发出的方向大喊:“哀乐!哀乐!”——这节课英语老师要抽查背课文,我也是心情紧张者中的一个。
揪心的铃声再次响起,英语老师笑盈盈地走进了教室,看样子他是满怀希望而来的,可我越发忐忑不安:会不会抽到我呢?希望菩萨保佑!
抽查正式拉开了序幕,我偷偷环视了一下四周:A 同学的手在两膝间使劲地搓着;B 同学似乎在微微发抖;C 同学膝盖上平放着课本,低着头,口中念念有词;不过还是有不少同学,尤其是那几个三好生全都是正襟危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抽查过几个同学后,老师的脸色由晴转阴,那几个倒霉的家伙背起课文来不是“时有残疾”,就是“画蛇添足”。
我却喜忧参半:喜的是,在抽到我背课文之前,已有几个“垫背”的了;忧的是,背得不熟的同学一多,万一师颜大怒,后面背不出的岂不就更得……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下课铃响了。老师走出教室后,一些侥幸漏网未被抽到的同学,像武林中人收功似的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我也暗自庆幸自己未被抽到,只听周围的同学议论开了:
“那几个三好生可从不把铃声当作哀乐!”A同学说道。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是B同学后悔的声音。
我的心受到了某种震动,刚才仅有的一点侥幸心理,此时却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指导老师赵桂珠
第五篇:老师领进门课文教案
1、老师领进门
教学目标:
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会用娓娓动听或恭恭敬敬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
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从学习识字、学习最简单的加减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作家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3、激趣:老师领进门,老师是谁?领进的是什么门?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田老师、文学创作的大门)
2、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课后没有列生字,以后的课文也都没有列出生字。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请一位学生简单说说),还因为呀,有的字老师还没有教同学们就已经认识了,有的字教过了,一些同学已经忘记了,所以,我们每个人的生字是不同的。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阅字典读准字音。
(3)检查。
①出示词语:后殿
红摹纸
娓娓动听
嘎然而止
衣襟
②学生提字考学生。
3、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教师随时板书读错的字,纠正:指导读不易读的句段)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的?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2、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小诗;
(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
(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
(4)①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两者结合巧妙,而且饶有情趣)
②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田老师嘎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抓住重点词句(尤其是身临其境),品味、朗读。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身难忘。解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朗读、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感激之情。
4、尝试背诵最后二节。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不忘师恩的故事或自己尊敬老师的师。
五、完成《词句活动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