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热点感悟高考2
滚动模拟(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5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卫星发射时,某人正好乘飞机从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途中飞行时间为6小时,则到达时当地时间为
()A.7月31日22:30 B.7月31日16:30 C.8月1日11:30 D.8月1日18:30 2.卫星发射当日,和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
()A.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 B.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C.37.5°E向东到180°经线 D.37.5°E向西到180°经线
第22届冬奥会将于2014年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举行。读“索契区域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3~4题。
3.索契1月气温高于0℃的原因是
()A.纬度低,气温高
B.大高加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黑海的增温作用 C.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D.地势比四周低,起保温作用
4.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①冬季晴天多,阳光充足 ②冬季降水多,积雪量大 ③北部有高山,积雪多,利于开展冰雪项目 ④河网密布,便于开展水上项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路的走向与河流的流向均为西北—东南 B.该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C.若河水暴涨,最有可能被水冲毁、行车受阻的路段是丙 D.若河水漫溢,最先遭受水淹的村庄是W 6.该区域自然灾害多发,需要加强监测与预报工作。这项工作需要用到的现代技术是()A.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图”,图中虚线表示晨昏线,且与赤道夹角为66.5°,M、N、P、Q表示该行政区域的四至点,G为该区域中心城市,a、b、c、d、e为五条连接该城市的铁路。回答7~9题。
7.a、b、d、e四条铁路线中,运输煤炭和春节期间返乡民工所占比例最大的铁路线分别是()A.e、b
B.b、d
C.b、a
D.e、a 8.从G城市起飞两架飞机,分别沿所在纬线圈和经线圈飞行一周,则所穿过的板块数目相差数目是
()A.0
B.1
C.2
D.3 9.不久后,G城市天文爱好者观察到北极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至点日出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NQPM B.该地区主要河道中航标灯闪烁明亮 C.此时,埃及金字塔影子朝向为东南方 D.南极大陆外围季节性冰冻线范围扩大
截至2010年3月末,日本全国登记人口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8 323人,为2007年以来首次减少。此外,死亡人数超过114万人,而上一年死亡人数约为107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12题。
10.以下国家与日本人口增长模式不同的是
()A.德国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11.有关日本的人口再生产,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增长率高
B.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C.社会负担加重
D.性别比失衡
12.日本地狭人稠,其环境人口容量的有利因素是
()①资源 ②科技发展水平③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0年9月20日,台风“凡亚比”登陆福建漳浦,给惠州沿海带来东南风,东南风携大亚湾赤潮入侵惠东盐港,盐港2 500多个网箱鱼类因缺氧在3天内死亡。据此回答13~14题。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14.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中国以占全球30%左右的储量,一度“敞开大门”供应了国际95%以上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战略,“指令性”开采、控制出口配额之后,量减价升,中国稀土不再卖成“白菜价”。读图回答15~16题。
1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世界两区域图”,回答17~18题。
.图示两区域
A.地形平坦,有相同农业地域类型 B.外力作用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稳定 D.地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两区域气候
A.均为热带气候类型
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C.以冬雨型气候为主
D.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读“亚非局部图”,回答19~20题。
.下列水域面积发生变化与甲水域原因相同的是
A.洞庭湖
B.死海 C.咸海
D.青海湖
()
()
()17
20.2008年10月,乙国遭受了百年少遇的洪水灾害,其原因最可能是
()A.洋流影响
B.飓风影响 C.赤道低压影响
D.锋面天气影响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50分)21.下面图甲为“1950~2020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图乙为“1990~2035年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中信息判断,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现在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2010年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这些问题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22.2010年12月,酝酿已久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按照规划,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和经济高地,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成渝经济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工业化对成渝经济区城乡统筹改革有哪些影响?
(3)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成渝经济区的城市化有何特点?
(4)简述成渝经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阿富汗位于亚洲的中西部,是一个多山的高原国家。农牧业是该国经济的主要支柱,农牧民约占全国人口的80%。
材料二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谷底海拔4 900多米,每年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
材料三 阿富汗附近地区略图(图甲)及沿图中四段经线的年降水分布曲线图(图乙)。
图甲
图乙
(1)简述图甲所示区域沿36°N纬线的降水分布特点,并解释其原因。(2)分析当地的牧民只有在6~8月才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3)简要分析克什米尔地区多地震的主要原因。2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以色列境内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该国有一套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施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就可达到最佳效果,整个过程用计算机控制。
(1)说明甲、乙两河在现代埃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影响。(2)分析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从自然条件考虑,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该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
1.A 2.C 3.B 4.B 5.C 6.B 7.D 8.A 9.B 10.C 11.C 12.D 13.D 14.D 15.C 16.C 17.B 18.D 19.B 20.B 21.(1)过渡型 现代型(2)2025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3)问题:人口总数大,就业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影响:给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加剧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就业压力大;社会负担加重。
22.(1)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市场广阔,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技术力量强,国家政策支持。(2)工业化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工厂就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增加;工业化推动农产品加工增值,为农产品提供广阔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加速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集中。(3)水平低,速度快,中心城市发展快,城乡差距大。(4)问题: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不整合,导致产业协调配合不够;总体发展水平低,城乡差距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对外交通不畅,经济开发程度有待提高等。措施:巩固完善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实现合作共赢;创新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错位发展;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加强区域规划,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
23.(1)总体降水少;分布上表现为东西两侧少,中间多。成因:地处亚欧大陆内部,受海洋水汽影响小;中部地区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2)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夏季(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3)地处板块的交界地区,地壳不稳定。
24.(1)甲河为尼罗河,其主要功能有灌溉、航运、发电、养殖、旅游等。乙河为苏伊士运河,能为埃及增加经济收入。
(2)中东地区是亚、欧、非三洲的接合部,且正好位于东半球大陆的中心;中东周围环绕着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波斯湾等国际海域,这些海域大大方便了中东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沟通上述海域的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是重要的国际航道,也是扼守这些航道的重要门户。中东地区这种适中、临海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大西洋和印度洋、东方和西方、欧洲经西亚到北非的联系纽带和“十字路口”,从而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3)灌溉水源 依靠科技,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篇:青年教师关注热点
1、青年教师培养问题。
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短,教学、科研等工作经验不够丰富,但是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新生力量、是高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成长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所以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比如教学方面,多组织青年教师听取优秀教师的课程,实施优秀教师导师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交流;科研方面,对青年教师在申报课题、基金上给与支持;还有给青年教师多提供培训、进修以及学历提升的机会。
2、青年教师科研问题。
首先,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学校能够给新近教师更多的机会去积淀;其次,希望学校能够给青年教师定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并对科研项目申报进行指导。第三,希望学校能够加大科研基金的投入。
3、设置青年教师的培养经费
青年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而且现在正处于结婚生子、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希望学校能够设置培养经费,能够报销论文发表的部分费用以及参加各种提升自己工作能力培训的培训费。
第三篇:2014高考政治热点专题训练(四):关注古诗,,
2014高考政治热点训练(四)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2014.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往年4月是租车市场的淡季,但受清明小长假和高速公路免费的影响,2013年汽车租赁市场迎来了旺市,出现了量价齐涨的行情。下列关于汽车租赁的描述,正确的是()①消费者只获得汽车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②汽车租赁要受供求关系影响,遵循价值规律 ③它让消费者可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提高消费水平
④价格上涨消费者的需求应该减少,因而租车市场量价齐涨是不正常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拉近了习主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①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威信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①组织经济建设,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③应承担所有社会事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④自觉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到“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5.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多充满哲学智慧的思想,下列与“水滴石穿”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①守株待兔 ②集腋成裘 ③绳锯木断 ④因地制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未病”与“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②③
D.②④
7.(2013·四川高考)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8.“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关于民族节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能消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D.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1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其文化寓意是要()A.发扬文化的民族性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增强文化的时代性
D.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12.扬州西湖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诗形象地描绘出扬州西湖的胜境。这说明()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源泉 B.自然现象属于文化活动及产品
C.文化是人的灵感和想象
D.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非选择题(共52分)13.(14分)“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
材料一 精神不可丢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
(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8分)
材料二 信心不可泄
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
(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6分)
14.(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
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
材料二 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材料三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固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实事求是”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12分)
(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2分)
(3)习近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习近平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14分)
答
案 主题押题练(四)
1.选A ③指的是贷款消费,舍去。④表述错误,受清明小长假和高速公路免费的影响,出现该现象是正常的。
2.选C ②中“认同”各国文化的说法不当,应排除含②的选项。
3.选D 材料旨在强调政府的威信,①不符合题意,舍去。③表述错误,我国政府不是全能的政府,不能承担所有的社会事务,因而也排除。
4.选C 这首诗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错误,系唯心主义的观点;B与题意不符。D错误,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5.选B “水滴石穿”包含着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所以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不符。6.选D ①说法错误,不能说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③错误,矛盾双方有区别,有严格的界限。7.选C 该诗强调实践对认识的作用,①讲的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④讲的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因而与题意不符,舍去。
8.选A 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C不符合题意,D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9.选A 题干中的这句话体现了规律的客观性,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10.选A 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文化遗产,排除B。C说法错误,扩大了民族节日的作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是民族文化,排除D。
11.选B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旨在说明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A、D与题意不符,D错误。
12.选D 材料说明文化是人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A、B、C三项表述均明显错误。13.解析:第(1)问旨在考查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对传统文化要具体分析。另外,要全面回答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在准确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和课本知识实现正确对接即可。
答案:(1)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分)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2分)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同时还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4分)(2)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每点2分)
14.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可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文化的发展创新等角度作答;第(2)问主要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两个方面回答;第(3)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灵活运用认识论、唯物史观等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1)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实事求是”含义的变化正是我国政治、经济变化的结果,又会对我国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4分)②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实事求是”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思想,能够因时而变,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正是这种变化适应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党的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分)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含义的创新是中国革命实践的要求,习近平对“实事求是”含义的创新是当前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样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4分)(2)①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4分)②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4分)③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分)(3)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3分)②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党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3分)③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分)④总之,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根本一致的。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才能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4分
第四篇:思想品德关注社会热点
中考各科最后攻坚战:思想品德关注社会热点
中国教育在线 2012-02-22 16:31【大 中 小】【我要纠错】
思想品德关注社会热点中考在即,越来越多的九年级毕业班学生开始关注政治、历史等平时较少投入的学科。郑州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段新元表示,中考是对三年来自己努力结果的一次检验过程,思想品德为开卷考试,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做好备考工作:政治是开卷考试,因此主观题比例相对较大,考生必须要针对性地研究不同题型的命题特点,逐步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比如对于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失分较多的辨析题,考生应做到“两看”,“两紧扣”,即在阅读辨析题目中,一要看主题,二要看类型。“看主题”的目的,是避免解题杂乱无章,没有方向性,甚至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看类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针对不同类型的辨析题中,解题的针对性更强,尤其是片面表达的观点,能够既找出观点的合理性部分加以分析,同时又能补充其不完整性。对于最后40分的观察思考题与活动探索题,考生应在平时注意解题的规范性训练,做
到“多角度、不重复”,“用语言、不通俗”,在建议型问题中,要注意所提建议的合理性。段新元说,我省中考政治的命题注重依托热点,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考生必须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并找到与之对应的基础知识进行比对,并通过高质量的模拟训练提高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二轮援疆”这个热点,不但涉及“民族团结”这个必考内容,同时又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富裕原则”紧密关联。考生在关注这个热点话题时,应该把上面列举的对
应知识进行整合。
段新元最后建议,心情紧张无益考生的备考,对于最后阶段的复习备考,考生应有的放矢,善于发现和总结自己在平时考试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寻求老师的帮助。珍惜课堂教师的辅导和总结,与自己的老师积极沟通,切忌不要陷入盲目做题和盲目上辅导班的误区。
第五篇:申论两会关注热点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次盛会,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2010年两会不仅吸引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更寄托了百姓众多期望。在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国内不少媒体就两会热点议题进行了分析和前瞻。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有助于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一、养老保险、调控房价、就业等民生问题是社会领域关注热点
在人民网关于网民对两会“最关心的10大热点问题” 的调查中,与民生有关的热点就占据了七个,其中,养老保险位居第一,从第三到第七的热点依次是依法拆迁、调控房价、贫富差距、就业问题、医疗改革,居第十位的是教育公平。
在中新社推出的《“后危机”时代中国“两会”十大热点》中,楼市博弈尚待观察、教育改革攻坚克难、医疗改革临近“中考”和“暴力拆迁”寻求法治等民生问题也榜上有名。
《济南时报》总编室副主任戴宝磊说,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实际上已经相应出台了政策,采取了措施,但依然是社会关注热点,说明仍存在问题。因此,记者在报道基层民生成就的同时,更应该“沉”下去,深入百姓生活,了解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如有网民在新华网上披露了自己在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他说,自己每月领到的71元养老金中,有50元是自己交的,只有21元才是额外享受到的,政府给予的补助很小。网民所提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农村的养老保险对农民是否杯水车薪?记者追踪这类线索,揭示养老保险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推动两会有效解决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山西商报》出版部主任王琛提到,在百姓最关切的民生话题中房价是一大焦点。国家关于楼市的宏观调控政策传递出哪些信息,楼市是否真能出现拐点,在抑制高房价的同时,如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和配套机制,商品房和保障住房将以何种格局呈现,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百姓有哪些诉求,代表委员有什么好的议案、提案„„我们将持续关注两会上的楼市话题。
《青年时报》俞琪说,近期在新华网上看到“2010全国两会:我向总理报民生”专题,其中住房最受关注,两会报道应关注代表委员提交的相关提案、议案,并开辟“关键词解读”栏目,请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读,同时可以通过“你问我答”的栏目形式与受众互动,及时反映普通百姓的感受以及关注的热点。
《宁夏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徐东魁说,去年年底,关于农民工进城的话题比较热,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肯定会提到这一点,媒体可以结合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采访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工代表们,请他们谈谈自己进城的愿望、遇到的困难等,谈谈对户籍、城市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建议。针对农民工及其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再配上政府部委官员们的回答,这样的报道肯定更吸引人。
《钱江晚报》蒋梦桦说,刚刚告别春节长假,许多农民工兄弟出来打工,他们对就业情况非常关注,比如目前政府出台哪些就业政策?各地为改善就业环境采取哪些措施?如何进一步做好就业引导工作等,希望两会报道中会有所体现。
《燕赵晚报》时事版主编张力军说,媒体就代表委员关注的议题进行报道时,可从涉及到的新闻事件入手,深挖其内在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涉及东南沿海省份用工荒的议题,可以深入分析背后原因,是工资太低,企业主负担不起,还是劳力被内地截留?其中可能折射出物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诸多问
题,值得好好做。
《东莞日报》时政要闻部编辑倪恒虎说,现在珠三角很多地区面临用工难的问题,不是找不到人,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人力流动和人才流动在这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知道长三角、京沪地区代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有关方面如何应对,两会期间,希望就这个问题连线代表。
《黑龙江日报》编辑杨明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政府将出台哪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就业,媒体应给予更多关注,对那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成功典型进行重点报道。在食品安全方面,对国家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三聚氰胺”等事件再次出现,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责任部门有哪些惩治措施等,应给予重点关注。
另外,针对依法拆迁、医疗改革等方面问题,网民踊跃发帖,希望引起两会代表关注。有网友说,修改拆迁条例,改拆迁为搬迁,避免暴力拆迁,区分公共利益拆迁与商业利益拆迁。拆迁补偿机制如何制定?国外有何经验可供借鉴?新医改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切实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现状?为什么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
二、反腐倡廉、司法公正、民主监督等成为政治领域关注热点
在《法制日报》、法制网、中国平安网和法制日报手机报就广大网友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的调查中,反腐倡廉位列第一。《法制日报》调查中,有关权威专家认为,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未来工作仍复杂繁重、突出问题依然不少,中国反腐倡廉之路任重道远。
在人民网调查中,反腐倡廉在人们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中,位居第二。被调查者认为,当前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贪污受贿。
山东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书记王少杰说,人们在对反腐成效的深切期待中,甚至产生了焦虑、担忧情绪,这就需要媒体针对具体问题包括外媒的不实之论,从正面加大宣传力度,以事实数据、历史比较让人们看到我国在体制机制、实际落实中已经取得的反腐成就;同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让人们抱有信心,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在人民网调查中,司法公正、民主监督分别位列关注热点的第八、第九位。不少网民对此发表了看法,有网民说,从去年初的躲猫猫事件到年末的钓鱼执法事件,网上监督和网民调查进一步深化了民主监督的内涵和外延。网络问政会否成为大势所趋?
三、经济领域的关注热点涉及普遍性的深度问题
在证券时报网的“两会最受关注十大经济话题调查”共列出了16项内容,其中最受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依次是:1.央行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加息。2.决策部门如何通胀预期。3.楼市调控是否还要念紧箍咒。4.社保医保改革能否更上层楼5.改变国民收入结构力度有多大。6.经济刺激政策会否“退出”。7.今年扩内需还有哪些新招。8.证券市场还有哪些创新举措。9.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复苏势头。10.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会否加速。
《济南日报》时事部副主任李景体说,证券时报网调查所显示的两会最受关注十大经济热点话题,都是前瞻性设问,具有很强的专业深度和关注广度,甚至有许多是敏感话题,但这些确实是关注经济的民众
和专业人士常常探讨的热点,媒体应该在两会期间能密切关注与上述问题有关的政策信息、两会代表观点、专家分析,及时就此解读、释疑。(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素材提供:刘民、胡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