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全国两会热点:高考改革受关注
2013年03月04日16:02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浏览:16035次 关注微博字号:T|T 核心提示:前日,教育部发布2013年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将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
2013年全国两会今日正式拉开大幕。今年的两会适逢换届,将选举和决定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因而备受瞩目。另外,高考改革成两会热点。高考英语“一年多考”酝酿多年 听力成试点突破口
高考考试改革将率先从英语考试“破冰”。前日,教育部发布2013年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2013年将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
人大代表沈茂德:建议取消“小高考”恢复会考
江苏省人大代表、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告诉记者,今年的省“两会”他带来了两份建议,其中有一份是优化高考的建议。他建议,取消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恢复会考。“合格不合格,不与高考挂钩,不加分,要确保高一高二正常的教学秩序,减轻学生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解决异地高考不能一步到位
“异地高考问题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要有足够的耐心,一步步来。”昨日,顾也力委员对新快报记者说,异地高考虽然提了这么多年,但实际非常复杂,“北上广地区,始终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彻底放开。广东省是流动人口大省,农民工的小孩应该受到很好的待遇,但政府对于基础教育投入还不足”。
高考英语“一年多考”究竟怎么考?
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发布“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其中包括“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英语一年多考,究竟怎么考,引发众人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高考应当选考古汉语或英语
全国政协委员王新陆表示:“我建议高考、考研时考古汉语,跟考英语一样,可以供考生们选择。”参加全国两会11年,这是他连续7年提出高考考古汉语的建议。
第二篇: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改革热点提案,两会高考热点话题【汇总】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改革热点提案,两会高考热点话题【汇总】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改革热点提案,两会高考热点话题【汇总】》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2017年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改革热点提案,两会高考热点话题
“改革现行高考(精品课)模式,必然将撬动基础教育阶段改革。”近日,河北、江苏、宁夏等地陆续公布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高考改革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些教师甚至校长觉得这次高考改革无非就是考试科目的变化,最后还是要
考试,还是要看分数。”但在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二中校长邵喜珍眼里,考试科目变化的背后,是整个教学理念的变化。
她说,过去,学生跟着课程和教学转,只能在文科理科间做出选择。改革后,学生在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可有20种不同的组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而且也体现了课程和教学跟着学生转,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也是一种挑战。” 邵喜珍认为,这意味着学校必须打破原来按文理分科分班的教学模式,推行“走班制”,根据学生选择科目和难易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
据了解,石家庄二中将实行双轨管理制。一方面有传统的行政班,学生管理工作由班主任负责,语数外等共同科目也通过行政班进行;另一方面,在选修科目教学上,实行导师制,任课教师不仅要负责教学,还要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
“这种方式现已用到校本选修课程中,力争经过一到两年的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个人简历”邵喜珍说,除了学生管理,学校师资配置也需要适应“走班制”要求。
“由于学生选择学科人数差异,将出现学科教师相对紧张或富余现象,这需要学校对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动态调整。”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认为,选课学生对科目教师教学也会提出更高要求。
这次改革还更加注重高中教育和大学的有效衔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小亭表示,“专业+院校”的录取方式,将会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从单纯的分数对接,走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学习基础的双向连接。
“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自主选择的能力。”翟志海代表建议,应加大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指导。据介绍,石家庄二中已建立学生职业发
展规划中心,通过大学先修课程、学长带我逛专业、家长带我进职场等,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对学生进行人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要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学科教师的作用。”翟志海表示,除了开设有关职业指导的校本课程外,还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职业规划指导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热门思想汇报这次改革的另一个重大变化,是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德智体全面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李小亭建议,把中学生在养老院、福利院等机构做义工等情况,纳入到素质评价体系中,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邵喜珍还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让这次改革真正成为促进基础教育链条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杠杆。(记者王敬照)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全国高
考应统考,流动人口应享同等教育权。据金羊网-新快报3月4日报道,昨日离政协大会开幕只剩20多分钟,俞敏洪一出现在人民大会堂门口,即被大批记者簇拥,围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前。俞敏洪边走边一一回应了记者们抛出的二孩、流动人口教育、校园暴力、国家创新发展等问题。从他出现到进入大会堂,用时20多分钟。
采访中,俞敏洪反应灵敏,有问必答,谈起自己最为熟悉的教育话题时,俞敏洪直言:“在哪方面投入都有可能是浪费的,但教育方面的投入永远不会浪费。”他认为目前解决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最为迫切,在这方面,建议高考进行全国统考,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这样全国各地考生才能不受户籍的限制。俞敏洪被记者“围堵” [谈二孩] 二孩家庭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您会鼓励大家生二孩吗?”新快报记者问道。
“我鼓励!”俞敏洪不假思索地回答。接着他主动“爆料”说,在“全面二孩”政策之前自己已经有两个孩子,不过他笑着解释道:“当然,我们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哈,因为二娃是我老婆在国外学习的时候生的。”俞敏洪的一番解释引来记者们会心一笑。
对于大家担忧的养育成本问题,俞敏洪谈到,实际上两个孩子并不会增加一个家庭太多的负担,尤其是国家的义务教育能够跟上的话,孩子的上学本身不需要花太多的钱。尤其是两个孩子年纪比较相近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将教育资源同时用在两个孩子身上,吃的、穿的都可以同时使用,能节约不少资源。俞敏洪还从自己养育二孩的经验谈到,二孩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有好处的,两个孩子能够在成长中,自然而然学会如何相处、如何让步、如何宽容。家庭养育二孩,俞敏洪还认为对国家发展也是有好处的。原因在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粮食已经是完
全没有问题了,教育、医疗也不会是个问题。范文写作他解释说,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教育资源可以无限度地扩张、延伸,而医疗技术提升、医疗理念转变,未来医疗会向健康医疗、治疗未病方面发展,而不是说重病了以后再来看病,整体医疗费用并不会增加。
“中国前面三十年的快速经济发展是怎么来的?是来自于人民,人多市场大。”不过,俞敏洪指出,新生人口的增多,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活力,中国未来一代又一代,将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谈教育] 大学传统教育模式应有改变
教育当然是俞敏洪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他认为一个国家要长久地脱贫,就必须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教育做好了,意味着每个人的智慧能力都提升,接着整个民族的智慧水平会上升,一定会带来国家新的发展动力”。
俞敏洪非常明确地强调:“在哪方面投
入都有可能是浪费,但教育方面的投入永远不会浪费。”那么国家应当如何加大教育投入呢?俞敏洪的观点是,首先迫切要解决的是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这件事情非常重要,中国有6000多万留守儿童,就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有的孩子不是留守儿童,但教育也很难解决,比如在北京有接近1000万人口的外来人口,他们是没有户口的,这意味着没办法在北京上学,孩子进哪个学校都很难,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外来人口为北京GDP至少作出了40%-50%的贡献,他们应该有这个资格和权利来接受北京的教育。”俞敏洪还以高考举例说,高考必须统考,统考后才能让全国各地的考生不受户籍的限制,在全国任何的地方考试,这是一个最应该做的事情。另外,他还认为中国大学的传统教育模式束缚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必须创新大学教育,“中国的大学教育目前还是非常传统的教育方式,某种程度上,中国 的近千所大学,无非是将过去的知识再次灌输给学生,大量的老师实际上本身并没有创新的经验,怎么让师资队伍和学生同时走向科技创新、思想创新的道路,也是国家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只有改变大学传统的教育模式,才能保证孩子们成为真正的有创造力的一代。[谈校园暴力] 应当立法禁止校园暴力
俞敏洪说:“中国的中小学校园暴力从来没有被真正认真对待过,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养成的概念是,孩子们打架很正常的,但实际上这是不正常的,因为现在孩子们打架,有时候是带有侮辱人格、残害人性色彩的,这个意义上,我倒是比较希望国家在校园暴力方面能够做一些比较严格的立法。” 当然,俞敏洪还谈到,在清除校园暴力方面,老师们更应当做好表率,“我了解到,一些学校的老师都是有暴力倾向的,可以说,每年能收到大量老现代语文学生的事件,应该对老师们的体罚、对学
生的暴力行为也有一些规范、立法。”俞敏洪谈到,虽然立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国家法律的引导非常重要,如果说孩子们的校园暴力,还有老现代语文学生,骂一骂说一说就完事了,校园暴力这件事情永远解决不了。打同学、残害动物,这些新闻事件时有出现,有的人感叹,现在的一些孩子怎么那么没有爱心。对此,俞敏洪直言:“这恰恰暴露了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体系中,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分数,为了关注孩子的分数,甚至无所不用其极,而在孩子爱心、人性的培养方面,是有所欠缺的,花的时间极少,工作总结甚至有的老师反其道而行之。” [谈P2P] 应将社会闲散资金合法利用 日前,不少民间融资平台出事,老板卷款逃跑,使百姓蒙受损失。在记者追问下,俞敏洪表示,目前政府支持创业的资金应和社会资金结合起来,将社会闲
散资金正规、合法利用起来,这样找项目一定会更认真。对于网络融资平台,俞敏洪认为应当辩证看待,“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会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改变和产生新的生产资料、生产关系,使生产资源重新分配,现在创新、创业的大潮中,未来,我觉得一定能产生一批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的新的非常好的公司,但是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因为无论阿里巴巴还是百度,至少是经过了十年以后,才变成了大公司的。”他建议,对这些新兴的创新、创业公司,中国的政策必须要有持续性,给予政策扶持、优惠,并且是要长久地支持,让创业者有安定感,这些公司成长起来后,必然会带来新的经济总量,甚至超过传统公司的经济总量,使中国的GDP以最好的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尽管现在的P2P出了许多事,不少老百姓的钱被卷走了,但我觉得这不是商业形式本身的问题,我们国家的监管机
制应有所作为,实际上民间的贷款也给创新、创业的公司带来很多活力的。”他建议,不论是国家还是信誉很好的公司,可以将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次分配到创新、创业的公司里面去,使中国的民间资金有序流动。“我在创业,担任法人代表的公司有十个”
问:“十三五”会给青年人带来什么机遇?
俞敏洪:就是用自己的头脑创造财富的机遇。
问:您现在创业吗? 俞敏洪:我已经在创业了,担当法人代表的公司就有十个。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高考改革热点提案,两会高考热点话题【汇总】》是篇好范文参考,涉及到学生、孩子、教育、国家、中国、问题、改革、公司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第三篇:关注全国两会
关注全国两会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关注全国两会》
当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之际“两会”的召开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地关注。就如何提高人民素质,人民幸福指数,如何整治现已糟糕的环境,如何实行网络监督以及如何完善相应法律等这些人民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在此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两会”。
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的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本次两会围绕“保增长,保稳定”的主题,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进行了激烈地讨论“两会”历时十天,于上周圆满结束。同时,党中央根据国情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部署制定出了下半年的计划。
由“两会”所见所闻我们中学生该做些什么了?
首先,应关注时事。
现在社会中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明朝学者顾宪成有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尙知此理,何况今人。
也许有人会说:“关注国家大事不是我们这些未真正踏入社会的学生该做的事!”
我的回答是“不!“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是与这个国家的每个公民紧密连在一起的,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公民爱国意识的重要体现,是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同时也是我们中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连这样的意识都没有何谈爱国?
中学生即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关心国家时事是我们成长与成才的内在需要,未入社会而先知天下,可以为我们将来担负起国家建设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学习中总有那一部分同学光说不做,心怀大志却懒于行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平时学习都不认真怎么为将迈入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又怎么能为国家做大事?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站在客观角度审视这次“两会“我们既不应纠结于”撞伤不如撞死“的道德问题,也不必对公务员”三公“潜规则报以过分不满,因为我们身为中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无可奈何,但我们可以以发现国家负面情况为动力,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长大以后用我们的知识去实现”天下兴盛,舍我其谁“的抱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个人民生活幸福,国力强盛的”东方雄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关注全国两会2013
关注全国两会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关注全国两会》
当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之际“两会”的召开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地关注。在此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两会”。什么是“两会”。什么是“两会”。
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三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五年成为一届。“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社会更加和谐而展开的。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实际行动践行者“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治国理念。他的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由“两会”所见所闻我们大学生该做些什么了?首先,应关注时事。大学生该做些什么了?大学生该做些什么了?
现在社会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不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
明朝学者顾宪成有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尙知此理,何况今人。
也许有人会说:“关注国家大事是我们这些未真正踏入社会的学生该做的事!”我的回答是“不!“ 关注国家大事不是我们这些未真正踏入社会的学生该做的事关注国家大事不不是我们这些未真正踏入社会的学生该做的事
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是与这个国家的每个公民紧密连在一起的,关心国家大事是每个公民爱国意识的重要体现,是公民应具备的品质,同时也是我们大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人连这样的意识都没有何谈爱国? 爱国爱国
大学生即将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关心国家时事是我们成长与成才的内在需要,未入社会而先知天下,可以为我们将来担负起国家建设重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时时刻刻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提高和增强自己的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学习中总有那一部分同学光说不做,心怀大志却懒于行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若平时学习都不认真怎么为将迈入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又怎么能为国家做大事?
总之,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站在客观角度审视这次“两会“我们既不应纠结于”撞伤不如撞死“的道德问题,也不必对公务员”三公“潜规则报以过分不满,因为我们身为中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无可奈何,但我们可以以发现国家负面情况为动力,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长大以后用我们的知识去实现”天下兴盛,舍我其谁“的抱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成为一个人民生活幸福,国力强盛的”东方雄狮“!
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应改关注两会,更应该关心时局,倾听民意,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关注两会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到我国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多普遍和繁杂;关注两会,让我们明白党和国家为了能在国际上挺直脊梁,给人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关注两会,让我们心中升腾起澎湃的爱国热情和清冽的社会责任感,为祖国的现在化建设奋斗不息!谢谢大家!
十二届政协会议:3.3日开幕,3.12日结束10十二届全国人大:3.5日开幕,3.17日结束13
反腐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新领导层就“反腐”话题频频发声,措辞严厉备受关注。
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用“致命伤害”,“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2012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当选后的首次亮相中,就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来表露反腐决心;两天之后,习近平又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说警示官员。
两会期间,反腐话题有望再次提出,股市或跟随产生剧烈震荡,首先遭受冲击的便是高端消费、奢侈品板块,投资者不妨多加关心这些可能被“反腐”波及股价的相关个股。
第五篇:申论两会关注热点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次盛会,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2010年两会不仅吸引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更寄托了百姓众多期望。在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国内不少媒体就两会热点议题进行了分析和前瞻。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有助于媒体在两会报道中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一、养老保险、调控房价、就业等民生问题是社会领域关注热点
在人民网关于网民对两会“最关心的10大热点问题” 的调查中,与民生有关的热点就占据了七个,其中,养老保险位居第一,从第三到第七的热点依次是依法拆迁、调控房价、贫富差距、就业问题、医疗改革,居第十位的是教育公平。
在中新社推出的《“后危机”时代中国“两会”十大热点》中,楼市博弈尚待观察、教育改革攻坚克难、医疗改革临近“中考”和“暴力拆迁”寻求法治等民生问题也榜上有名。
《济南时报》总编室副主任戴宝磊说,对这些热点问题,国家实际上已经相应出台了政策,采取了措施,但依然是社会关注热点,说明仍存在问题。因此,记者在报道基层民生成就的同时,更应该“沉”下去,深入百姓生活,了解这些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如有网民在新华网上披露了自己在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他说,自己每月领到的71元养老金中,有50元是自己交的,只有21元才是额外享受到的,政府给予的补助很小。网民所提这一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农村的养老保险对农民是否杯水车薪?记者追踪这类线索,揭示养老保险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推动两会有效解决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山西商报》出版部主任王琛提到,在百姓最关切的民生话题中房价是一大焦点。国家关于楼市的宏观调控政策传递出哪些信息,楼市是否真能出现拐点,在抑制高房价的同时,如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和配套机制,商品房和保障住房将以何种格局呈现,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百姓有哪些诉求,代表委员有什么好的议案、提案„„我们将持续关注两会上的楼市话题。
《青年时报》俞琪说,近期在新华网上看到“2010全国两会:我向总理报民生”专题,其中住房最受关注,两会报道应关注代表委员提交的相关提案、议案,并开辟“关键词解读”栏目,请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读,同时可以通过“你问我答”的栏目形式与受众互动,及时反映普通百姓的感受以及关注的热点。
《宁夏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徐东魁说,去年年底,关于农民工进城的话题比较热,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肯定会提到这一点,媒体可以结合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采访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民工代表们,请他们谈谈自己进城的愿望、遇到的困难等,谈谈对户籍、城市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建议。针对农民工及其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可以再配上政府部委官员们的回答,这样的报道肯定更吸引人。
《钱江晚报》蒋梦桦说,刚刚告别春节长假,许多农民工兄弟出来打工,他们对就业情况非常关注,比如目前政府出台哪些就业政策?各地为改善就业环境采取哪些措施?如何进一步做好就业引导工作等,希望两会报道中会有所体现。
《燕赵晚报》时事版主编张力军说,媒体就代表委员关注的议题进行报道时,可从涉及到的新闻事件入手,深挖其内在的、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涉及东南沿海省份用工荒的议题,可以深入分析背后原因,是工资太低,企业主负担不起,还是劳力被内地截留?其中可能折射出物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诸多问
题,值得好好做。
《东莞日报》时政要闻部编辑倪恒虎说,现在珠三角很多地区面临用工难的问题,不是找不到人,而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人力流动和人才流动在这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知道长三角、京沪地区代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有关方面如何应对,两会期间,希望就这个问题连线代表。
《黑龙江日报》编辑杨明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政府将出台哪些政策和措施促进就业,媒体应给予更多关注,对那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成功典型进行重点报道。在食品安全方面,对国家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三聚氰胺”等事件再次出现,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责任部门有哪些惩治措施等,应给予重点关注。
另外,针对依法拆迁、医疗改革等方面问题,网民踊跃发帖,希望引起两会代表关注。有网友说,修改拆迁条例,改拆迁为搬迁,避免暴力拆迁,区分公共利益拆迁与商业利益拆迁。拆迁补偿机制如何制定?国外有何经验可供借鉴?新医改方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何切实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现状?为什么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后还是一号难求?
二、反腐倡廉、司法公正、民主监督等成为政治领域关注热点
在《法制日报》、法制网、中国平安网和法制日报手机报就广大网友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的调查中,反腐倡廉位列第一。《法制日报》调查中,有关权威专家认为,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未来工作仍复杂繁重、突出问题依然不少,中国反腐倡廉之路任重道远。
在人民网调查中,反腐倡廉在人们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中,位居第二。被调查者认为,当前腐败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贪污受贿。
山东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书记王少杰说,人们在对反腐成效的深切期待中,甚至产生了焦虑、担忧情绪,这就需要媒体针对具体问题包括外媒的不实之论,从正面加大宣传力度,以事实数据、历史比较让人们看到我国在体制机制、实际落实中已经取得的反腐成就;同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让人们抱有信心,为两会召开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在人民网调查中,司法公正、民主监督分别位列关注热点的第八、第九位。不少网民对此发表了看法,有网民说,从去年初的躲猫猫事件到年末的钓鱼执法事件,网上监督和网民调查进一步深化了民主监督的内涵和外延。网络问政会否成为大势所趋?
三、经济领域的关注热点涉及普遍性的深度问题
在证券时报网的“两会最受关注十大经济话题调查”共列出了16项内容,其中最受网民关注的十大热点依次是:1.央行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加息。2.决策部门如何通胀预期。3.楼市调控是否还要念紧箍咒。4.社保医保改革能否更上层楼5.改变国民收入结构力度有多大。6.经济刺激政策会否“退出”。7.今年扩内需还有哪些新招。8.证券市场还有哪些创新举措。9.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复苏势头。10.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会否加速。
《济南日报》时事部副主任李景体说,证券时报网调查所显示的两会最受关注十大经济热点话题,都是前瞻性设问,具有很强的专业深度和关注广度,甚至有许多是敏感话题,但这些确实是关注经济的民众
和专业人士常常探讨的热点,媒体应该在两会期间能密切关注与上述问题有关的政策信息、两会代表观点、专家分析,及时就此解读、释疑。(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素材提供:刘民、胡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