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泉州市东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8课《竹影》教案 新人教版
竹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及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了解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4.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小组内试着分析。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北宋有个画竹的名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他画竹的妙诀在于: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经常观察,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刻于心。诗人晁补之称:“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同学们,你们对这一节课作好了准备吗?有信心和我一起上好这节课吗?
2.请学生板书课题,读题。
2.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写了哪些活动?
(合作探究,同桌讨论.)
3.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板书:看天 看影 描影 谈画画
三、品读课文
1.听录音读1——3自然段,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2.学生说句子,感知童趣。
3.投影出示句子,齐读、品味。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跳将过来。
B.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C.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D.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4.佳句赏析。
导语:通过这些生动的语句我们感受到了三个小伙伴的天真可爱,作为一篇散文,文章的所表现的意境美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这段话:
A、出示投影: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这段话其实就是交待时间的,但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美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
B、通过指导理解、赏析、朗读,品味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意境之美。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在眼里,并且参与其中指导了一番,使孩子们对中国画技法了解不少。那么中国画在画法上和西洋画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5、6自然段,直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5、学生小声朗读5、6自然段,回答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6、投影出示句子:“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指导理解。
7、比较鉴赏。(进一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四、质疑释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1.说童年。指名学生叙说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
2.说说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教师小结:其实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就能发现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寻找美、发现美。
七、作业:
小练笔:写童趣。(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童真童趣。)
第二篇:福建省泉州市东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口技》教案 新人教版
口技
一、教学目标
(一)感受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成就。
(二)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三、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口技表演视频,让学生对口技艺术有个感性认识。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散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全篇内容的一句话,其中哪个字可以统领全篇?
(三)二读课文,研读文本
核心问题:口技表演之“善”表现在哪里?
1、找出文中对声音的描写,分析自己认为最为精彩的地方,做点评。
先在组内朗读交流,翻译句子,再对声音的描写进行分析。
思考每一幅画面中声音的特点。
2、为什么这么多的声音给人感觉杂而不乱呢?
注意了写声音的顺序。由近及远,由轻及重,由分到总等。
3、细读文中表现观众反应的语句,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刻画他们的?你能感受到他 们的心理变化过程吗?描写他们有何作用呢?
侧面描写烘托出口技表演的精彩。
4、开头、结尾的道具交待是否重复?
首尾呼应。更能表现出演技的高超。
一、教学目标
(一)感受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成就。
(二)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三、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口技表演视频,让学生对口技艺术有个感性认识。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散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全篇内容的一句话,其中哪个字可以统领全篇?
(三)二读课文,研读文本
核心问题:口技表演之“善”表现在哪里?
1、找出文中对声音的描写,分析自己认为最为精彩的地方,做点评。
先在组内朗读交流,翻译句子,再对声音的描写进行分析。
思考每一幅画面中声音的特点。
2、为什么这么多的声音给人感觉杂而不乱呢?
注意了写声音的顺序。由近及远,由轻及重,由分到总等。
4、开头、结尾的道具交待是否重复?
首尾呼应。更能表现出演技的高超。
(四)总结归纳,积累实词。
学生课后对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篇:福建省泉州市东海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
观舞记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视频:杨丽萍的舞蹈《竹》,欣赏两分钟。让学生说说感受。你想过用你的生花妙笔把她写下来吗?(注:这里就有写作的意识的强化)好,现在,我们就看冰心老人是如何描写舞蹈的。她是如何把动作用语言诠释的。板书: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指名读、齐读下列词语: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三、研读课文:
1、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四、阅读探析:
1、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都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不理解的语句?
备案:
①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②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插入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再次朗读,深入感受
五、知识迁移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
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
明确:他们的舞蹈是整个身心的投入。杨丽萍的舞蹈不仅舞姿优美,而且还让人能感受到中国女性的美丽和温柔。黄豆豆的舞蹈,让人感受到中国男儿强壮的体魄和力量,感受到中华男儿坚强不屈的精神。
六、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赏析本文优美生动的舞蹈艺术描写。
2、感受、欣赏舞蹈“飞动的美”。
3、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体会作者在舞蹈动作的描写时语言的连贯性,并尝试写作。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视频:杨丽萍的舞蹈《竹》,欣赏两分钟。让学生说说感受。你想过用你的生花妙笔把她写下来吗?(注:这里就有写作的意识的强化)好,现在,我们就看冰心老人是如何描写舞蹈的。她是如何把动作用语言诠释的。板书: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在第一遍阅读时,可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2、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再次阅读文章。在这次阅读时,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
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指名读、齐读下列词语: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三、研读课文:
1、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2、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在第17、18节)
四、阅读探析:
1、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本文主要是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如“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等,都尽可能地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试从文中找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大声朗读,并从词语、修辞、句式或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不理解的语句?
备案:
①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是不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②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插入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
再次朗读,深入感受
五、知识迁移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请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
如杨丽萍的《孔雀舞》、黄豆豆的《丰收》等。
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竹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竹影》教案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案 新人教
版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2).品析文中充满情趣的描写,把握课文主旨。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2、难点: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了解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4、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小组内试着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北宋有个画竹的名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他画竹的妙诀在于: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经常观察,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刻于心。诗人晁补之称:“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同学们,你们对这一节课作好了准备吗?有信心和我一起上好这节课吗?
2、请学生板书课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
1、扫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以“竹影”为题,主要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写人物活动?(活动)
2、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写了哪些活动?(合作探究,同桌讨论.)
3、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板书:看天 看影 描影 谈画画
4、重点字词:
恺(kǎi)
丰硕(shuò)
徘徊(pái huái)
撇(piě)
口头禅(chán)参差不齐(cēn cī)
惬意(qiâ)水门汀(tīnɡ)
⑵释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幽暗:昏暗。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三、品读课文 :
1、听录音读1——3自然段,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2、学生说句子,感知童趣。
3、投影出示句子,齐读、品味。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跳将过来。B、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C、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D、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4、佳句赏析。
导语:通过这些生动的语句我们感受到了三个小伙伴的天真可爱,作为一篇散文,文章的所表现的意境美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这段话: A、出示投影: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这段话其实就是交待时间的,但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美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B、通过指导理解、赏析、朗读,品味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意境之美。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在眼里,并且参与其中指导了一番,使孩子们对中国画技法了解不少。那么中国画在画法上和西洋画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5、6自然段,直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5、学生小声朗读5、6自然段,回答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6、投影出示句子:“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指导理解。
7、比较鉴赏。(进一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四、课时小结:
其实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就能发现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寻找美、发现美。
作者通过童年描画“竹影”的游戏悟出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看来艺术并不是一件神圣、遥不可及的事情。也许童年的你也曾经有过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从游戏中获得了一些艺术上的启示,谁能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1.说童年。指名学生叙说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2.说说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写童趣。(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童真童趣。)
2、课后练习
附补充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惬()意
丰硕()
参差()()水门汀()
蘸墨()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撇()___
禅()___
差()___()___
()___
()___ 3.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细烟
一()黑影
一()竹叶
一()油灯 4.在括号中写出相应加粗字的反义词:
⑴院子里的光景由()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音阶了。⑵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⑶其实竹叶的方向,疏()、浓()、肥(),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5.在下面横线上填一组同义词构成成语:
东____西____
熟____无____
手____脚____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天____地____
生____死____
____听____说 6.用“/”断句,准确表达出括号里的意思: ⑴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贝贝着急)⑵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妈妈着急)⑶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妈着急)参考答案
1.qiâ shuò cēn cī tīnɡ zhàn 2.piē 撇开
piě 撇捺
chán 禅师
shàn 禅让
chā 差价
chāi 出差 3.缕
个
丛
盏
4.⑴暖 短 ⑵容易
⑶密 淡 瘦
5.张 望
视 睹
忙 乱
长 久
离 别
道 途 6.⑴妈妈/非常 ⑵爸爸/妈妈 ⑶找不到/爸爸 附竹趣:
1)名人与竹:搜集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同学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
同学乙: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师:这种写竹的诗还有许多,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上网去的搜一搜,将你喜欢的写到你的积累本上。许多人喜欢竹,因为他不仅喜欢竹的外形,更喜欢竹的气节。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认识就不同,如:有这样一幅对联: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的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现在你能从正反两方面谈对竹的 3 感悟吗?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同学丙:竹,总是虚心向上;
竹,你是一个厚脸皮的家伙。
师:请同学们选取两种事物,分别从正反两面三刀方面来谈对这个事物的认识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