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优美语言赏析
《竹影》优美语言赏析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这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落山之后,天空中霞光渐渐减弱,天空慢慢变暗的情景表现得十分形象。
2、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加点的词极为准确地反映了霞光的动态变化,请你品味它们的含义。)
“一跳一跳”写出了霞光行将消失的动态;“不可挽救”形容夕阳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以极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景,含有不可逆转的意思。“微细”是指太阳一跳一跳沉下去时跳的幅度小,变化不大。“迅速”是指太阳下落的节奏快,速度快。
3、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这句描写十分生动,请你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暖色变成寒色”是因为“红光”变成“清光”,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竹影的形状随着月亮的渐渐升起,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音阶”让人联想到艺术,景色之美与艺术之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长沙县路口镇麻林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案 新人教
版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复述课文,理清思路。2).品析文中充满情趣的描写,把握课文主旨。
3)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2、难点:研读有关国画常识的语句,体会画竹的内涵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了解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4、了解课文大意,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小组内试着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北宋有个画竹的名家叫文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不少人登门求画,他画竹的妙诀在于: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经常观察,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刻于心。诗人晁补之称:“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同学们,你们对这一节课作好了准备吗?有信心和我一起上好这节课吗?
2、请学生板书课题,读题。
二、整体感知:
1、扫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以“竹影”为题,主要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写人物活动?(活动)
2、自由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写了哪些活动?(合作探究,同桌讨论.)
3、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板书:看天 看影 描影 谈画画
4、重点字词:
恺(kǎi)
丰硕(shuò)
徘徊(pái huái)
撇(piě)
口头禅(chán)参差不齐(cēn cī)
惬意(qiâ)水门汀(tīnɡ)
⑵释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幽暗:昏暗。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三、品读课文 :
1、听录音读1——3自然段,边听边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伙伴们充满童趣天真烂漫的句子。
2、学生说句子,感知童趣。
3、投影出示句子,齐读、品味。
A、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跳将过来。B、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C、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
D、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4、佳句赏析。
导语:通过这些生动的语句我们感受到了三个小伙伴的天真可爱,作为一篇散文,文章的所表现的意境美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这段话: A、出示投影: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短音阶了。(这段话其实就是交待时间的,但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当时美的意境,仿佛身临其境。)B、通过指导理解、赏析、朗读,品味语言的生动性,感受意境之美。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爸爸看在眼里,并且参与其中指导了一番,使孩子们对中国画技法了解不少。那么中国画在画法上和西洋画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5、6自然段,直接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5、学生小声朗读5、6自然段,回答问题: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是什么?
6、投影出示句子:“中国画像符号,西洋画像照相。”指导理解。
7、比较鉴赏。(进一步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四、课时小结:
其实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就能发现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寻找美、发现美。
作者通过童年描画“竹影”的游戏悟出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看来艺术并不是一件神圣、遥不可及的事情。也许童年的你也曾经有过与作者相似的经历,从游戏中获得了一些艺术上的启示,谁能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1.说童年。指名学生叙说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2.说说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写童趣。(要求: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童真童趣。)
2、课后练习
附补充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惬()意
丰硕()
参差()()水门汀()
蘸墨()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撇()___
禅()___
差()___()___
()___
()___ 3.填写恰当的量词:
一()细烟
一()黑影
一()竹叶
一()油灯 4.在括号中写出相应加粗字的反义词:
⑴院子里的光景由()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音阶了。⑵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⑶其实竹叶的方向,疏()、浓()、肥(),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5.在下面横线上填一组同义词构成成语:
东____西____
熟____无____
手____脚____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天____地____
生____死____
____听____说 6.用“/”断句,准确表达出括号里的意思: ⑴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贝贝着急)⑵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妈妈着急)⑶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妈着急)参考答案
1.qiâ shuò cēn cī tīnɡ zhàn 2.piē 撇开
piě 撇捺
chán 禅师
shàn 禅让
chā 差价
chāi 出差 3.缕
个
丛
盏
4.⑴暖 短 ⑵容易
⑶密 淡 瘦
5.张 望
视 睹
忙 乱
长 久
离 别
道 途 6.⑴妈妈/非常 ⑵爸爸/妈妈 ⑶找不到/爸爸 附竹趣:
1)名人与竹:搜集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同学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
同学乙: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师:这种写竹的诗还有许多,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上网去的搜一搜,将你喜欢的写到你的积累本上。许多人喜欢竹,因为他不仅喜欢竹的外形,更喜欢竹的气节。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认识就不同,如:有这样一幅对联: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的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现在你能从正反两方面谈对竹的 3 感悟吗?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同学丙:竹,总是虚心向上;
竹,你是一个厚脸皮的家伙。
师:请同学们选取两种事物,分别从正反两面三刀方面来谈对这个事物的认识
教学后记: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竹影》教学设计
《竹影》教学设计
商南县清油河初中 杨红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孩子们借着月光画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不由自主地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领路人——“爸爸”出现,给孩子们讲解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又因势利导地给他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美的表现形式,说明了艺术和美有时就蕴含在孩子们的童趣活动中。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古朴简约的语言,意蕴绵长的语句,蕴涵着作者对艺术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字词。
2、理解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4、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加深对艺术创造的认识和体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古朴简约、意蕴绵长的语音。、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中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2、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体验蕴涵在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重点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教学难点:
联系日常生活,启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突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让学生知道: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了解作者丰子凯。(2)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查找并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2)了解作者丰子凯。
(3)阅读课文,基本了解课文内容。(4)搜集有关竹影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出个谜语,看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
你们真棒!那么,老师再考你们一个难点的问题。大家看,老师做的是什么?(师做手影)
好,这个大家都能跟着做,都会做,那么,还有没有同学可以做出别的事物来,勇敢地到台上来,带着大家一起做。
太棒了!同学们能够做出这么多!手影带给我们的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和无穷的乐趣,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丰子恺的《竹影》,同样是影子,看看竹影带给我们的又会是怎样的乐趣。
二、了解作者
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丰子恺的散文,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字词检测
1、字词:
老师: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一起看看,这些字词你都会读了吗?同学们派个代表来读一下!你还知道这个词的别的读音吗?
老师: 哇,非常棒!满分!现在,我们一起齐读两遍!2.有一个成语是由画竹子的故事由来的,你知道这个成语吗?
四、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老师: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思考:(1)文中都出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
(2)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请找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老师:回答得很好!文章的内容就是两大块:描竹影——谈国画
五、重点研读,感受童真童趣
1、大声朗读第2、3自然段,划出充满童趣描写生动的语句。
老师: 同学们,刚才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你们觉得文章中哪部分内容读起来更有趣味,更贴近儿童的生活呢?
学生:描竹影。
老师:描竹影主要发生在课文的哪个段落? 学生:第三自然段。
老师:很好,那么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一起到文章中找寻和体会童真童趣,请同学们把充满童趣描写生动的语句用笔划出来。
2、筛选学生找的几个精彩语段,细致分析,学生朗读品味。(1)华明:活泼可爱,大大咧咧,随和机灵。读出语气,轻松愉快随意。关键词:一屁股。(学生表演朗读)
(2)月亮:隐,隐藏,躲藏。切,(切蛋糕)。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害羞或调皮而躲藏起来的样子,描绘得生动形象。(女生、男生分别齐读)
(3)注意力:天性好奇,不会专注于一件事。(举学生日常例子)
(4)青蛙:华明的影子(天真烂漫,自然随意)
(5)好看啊!中国画!(脱口而出)(老师示范读,全班齐读)老师:同学们找得太棒了!其实,不光是第三自然段,文章中处处充满童真童趣,我们都陶醉在这种惬意的童年生活中了。但是,老师想提一个问题,大家回到第130面第三行中间的那句话:“啊!好看啊,中国画!”(齐读),刚刚大家读得那么精彩,但是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这么独特的艺术,孩子们却能脱口而出,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那么艺术是不是很难以接触的东西呢?
老师:是啊,其实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她就存在于儿童童稚的游戏活动中,生活处处有艺术!
老师:《竹影》就通过孩子们描竹影的游戏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丰子恺还用自己的漫画创作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副漫画。
老师:一个奇思妙想,一个无意的游戏,就被丰子恺细心地捕捉到,创作了这副有趣的漫画!我们再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这副漫画,艺术的创造就是这样奇妙地发生着!
六、合作探究
1、朗读最后一段,思考:怎样的中国画才算得上是好画?
2、请结合课文谈谈“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句话怎样理解? “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二是形式。这句比喻形
象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照相是对事物真实的反映,符号是抽象地指称事物。
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七、审美赏美——从影到画,深入浅出
师:爱玩一是孩子的天性,好问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园子中,孩子们的玩是充满童趣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请说说他们提了什么问题?爸爸又是怎样深入浅出说明的?从孩子和爸爸的问题中你懂得了什么?
(当学生明确答案后,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学生读题,小组讨论交流明确:见课本4、5、6自然段。
重点明确:
1、模仿和创新的意义。
2、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在基本明确中西画风格之别后,让学生判断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画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重点欣赏中国画。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艺术和美,同时也增加了语文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八、拓展延伸,口语交流
老师:文中的孩子们从描竹影的游戏中,找到了影子的乐趣,艺术的乐趣。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观察下面图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用下面的句式写在你的笔记本上,看谁写得多。
小时候,我从描竹影的游戏中,初步懂得了绘画的艺术;
小时候,我从用积木造城堡的游戏中,初步懂得了 的艺术; 小时候,我从 游戏中,初步懂得了 的艺术。
九、写作练笔
童年是一根青春的藤蔓,童年的游戏就是青藤上盛开的();
童年是一方辽阔的天空,童年的游戏就是天空上的();
童年是(),童年的游戏就是()。
十、作业布置
1、丰子恺的成功与其父亲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你
怎样的启发?请以“如果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己的教育构想。
2、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十一、小结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祝愿全体老师和同学们永远快乐!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8竹影教案 新人教版
《竹影》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C、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展示自己的风采。(课外积累“惜时”的名句)
二、导语: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文章,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
三、信息箱: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C、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D、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
再次浏览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
(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六、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七、欣赏延伸:
(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 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九、质疑大挑战: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过渡)大家在童年时都做过哪些游戏?(生答)
其实,你留心一下,你也许进行着一种艺术的创造,也许会有艺术上的发现,让我们走进童年
十、走进童年:
叙说一下一段童年的往事
要求:用语简洁,尽表现童真、童趣。(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祝愿全体老师和同学们永远快乐!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8课《竹影》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模版]
竹影
教学目的:
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2.领会课文描写所表现的童趣。
3.理解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艺术卷)》,作者丰子恺(1897—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
《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同学们小时候都有过游戏的体验,你们的游戏玩些什么呢?也许,艺术的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竹影》中三个小孩玩的是什么游戏。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找出文中玩游戏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
(1)幽暗:昏暗。(2)惬意;称心满意。(3)疏密;指事物之间距离的远近,空隙的大小.(4)包罗:包括(指大范围)(5)朱砂:红色或棕红色的无机化合物,可作药物,也可作颜料。叫辰砂或丹砂。(6)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一、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1.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我与弟弟到院中乘凉。第二部分(2~7段)、画竹影与探讨中国画。第三部分(第8段)、画完竹影之后的体会。2.本文的结构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二、理解散文表达的中心 学法指导: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指导学生结合上述内容,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并理解含义;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指导学生理解这个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写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的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儿童也可以有艺术上的发现和进行艺术的创造,关键是要培养他们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2.本文的中心对你有何启示?
第二步,精读课文。课堂探究:
1.通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
讨论并归纳:“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用木炭在水门汀地上画竹影,听爸爸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2.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1)课文写傍晚的天空“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阳光一跳一跳地沉下,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写红光的消失充满动感,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
(2)课文写月光“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用色彩的“暖色”和“寒色”来描写日光和月光给人的感受,用音乐的长音阶和短音阶来比喻由日光到月光的变化。
(3)课文写月光下的人影“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去”,把人影比作青蛙,充满童趣。
(4)课文写月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成年人难得注意的,只有儿童才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这种现象。
(5)“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这更是小孩爱玩的游戏。充满童真童趣。
3.“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应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认为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他归结出两种绘画艺术的五点差异: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总之,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中国画重写意,西洋画重写实。这与各民族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
4.爸爸从孩子画竹叶的游戏引入对中国画的艺术特征的介绍,引入对孩子艺术的教育,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讨论并归纳:关于艺术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
(1)模仿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自然的模仿。
(2)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3)巫术说。认为最初的艺术与巫术有关,带有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如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实际的狩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物。
(4)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正如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竹影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艺术上的创造。
5.讨论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捏小人,用野花编花环„„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答案(略)
第三步,选读相关内容,个性解读,读写结合。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课堂探究:
1.你对本课有怎样新的见解?
2.学了本课有怎样的收获?
二、读写结合。
描写你印象最深而又有深刻感悟的一次游戏。布置作业:
预习《观舞记》,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丰仁,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在十年**期间,遭受迫害,因而积郁成疾,于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丰子恺的故事
名字由来
丰子恺原名丰润。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读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人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
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中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后人以丰富的艺术遗产。丰子恺的漫画可谓别具风格,他有着国画的深厚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图像。特别是他取材多是人世间的辛酸事,为劳苦大家抱不平,因而他的漫画深受人们所喜爱。
人道是丰子恺有一副菩萨心肠,这话可不假。丰子恺是笃信佛教的,他是一位虔诚的居士,一生都苦口婆心地劝人们护生戒杀。他也因放生而闹出了一则趣闻。
抗日战争之前,在苏州缘缘堂期间,有一次,丰子恺先生从石门湾携带一只鸡,要到杭州云栖放生。但是他对鸡也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心像常人一般在鸡脚的部位捆缚起来把鸡倒提着,于是撩起自己的长袍把鸡放在里面,外面用手兜着。由石门湾乘船经崇德,到长安镇转乘火车。因为他用手兜着的布长袍裹面鼓起了一团东西,看过去这个怪模样很可疑,因此在长安镇火车站引起了一个便衣侦探的怀疑,便一直追踪着,同车到达杭州,一出站门便衣侦探便把他捉住,恰巧站外早有人迎候丰子恺,于是彼此说明原委,侦探才知跟错了人。丰子恺捧着要放生的母鸡,引得在场众人大笑不已。
丰子恺为什么笃信佛教呢?他既是受了弘一法师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受了父亲的熏陶。他父亲丰斛泉在一九二零年中了举人,但是因故未去北京赶上最后一科的科举会试,眼看清朝已在风雨飘摇,仕途无望,只好在家设塾授徒,维持生计。丰斛泉为人平易可亲,热心助入。邻里亲朋故凡有婚丧之事,都请他撰联题书。他也为人代笔书信,或代书契约等,都从不计较酬金。
丰斛泉一次为渔人代笔,知道渔人穷苦,没有接受酬金。一天,渔人送来大小水鱼七只,水鱼亦即是鳖。丰斛泉平素诚心信佛,好为善举。当夜,他梦见有七位穿着裙子的女人向他跪拜求救,大呼“老爷救救,老爷救救—”丰斛泉猛地醒来,深感梦境奇怪,反覆思量,不得其解,检点平日 自己所作所为,也没有见愧于心之事,但是梦境使他整日坐立不安。忽然悟到水鱼四周有一圈软皮,俗称作“裙”,因此相信是七只水鱼托梦向他求救,便立即全数放生。
丰子恺幼承家教,在作为佛教居士之后,更加爱好放生。他绘有《护生画集》六集,流传于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相传是释迦牟尼诞生日,佛教徒习惯在这一天放生。丰子恺在每年这一天,买来螺狮蚬蚌鱼虾,带领子女一同去放生,就是平日,也不时亲自放生。
爱子女
艺术家丰子恺爱子女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许多漫画作品直接就以他的子女作描绘的对象,比如《瞻瞻的车》画的是他的长子,《阿宝赤膊》描的是他的长女,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丰子恺自然也知道真正爱孩子是要让他们受教育,所以,他对孩子的读书学习极其重视。1932年他的缘缘堂在故乡石门落成后,丰子恺就隐居乡间读书作画、写文赋诗,在他看来,这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然而,为了两个女儿的读书,他居然不惜金钱,另在杭州设“行宫”,为的是能让女儿就近在省城上学。丰子恺爱子女,而他的子女也十分争气,他的三子四女中,皆学有所成:长子丰华瞻攻比较诗学,现任上海复旦大学的教授;次子丰元草长期从事音乐出版,任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幼子丰新枚通数国语言,任海外专利代表;长女丰陈宝,中外文水平具佳,曾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次女丰宛音多年从教,长期供职中学;幼女丰一吟多才多艺,文学、书画、翻译兼通,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另有一女丰宁欣,虽非亲生,但丰子恺视同己出,此女亦曾在杭州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
丰子恺爱孩子。然而,他的爱不是毫无法度的纵容之爱,也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他希望孩子们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丰子恺共有七个儿女。1947年,丰子恺五十岁,他在杭州与子女立下“约法”。“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无供给子女义务。”
从这份“约法”可以看出,丰子恺给儿女以独立的爱,让已经“独立”的子女过自己的生活,这已远远超越了旧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既不向儿女索取回报,也不为儿女安排所谓的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儿女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丰子恺的这种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们。
据丰羽回忆,工作后的第一个月,他就在父亲的要求下从家里搬了出来,“当时的工资也不多,租了房子一半都没了,但是他让我搬出去,他认为我已经有自力更生能力了。”丰羽理解父亲和爷爷的这种做法。“当时我也不觉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养你,是希望你独立,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给别人添负担。”
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1932年,日本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一·二八”事变,江湾地区成了战场,丰子恺在漂泊了将近20年后,被迫从上海回到了老家。
回到家乡的丰子恺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吟诗、作画„„在舒适恬静的归乡生活中,丰子恺充分感受着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乐趣,也把自己的艺术生涯推向了高峰。画集《云霓》、《人间会》,随笔集《子恺随笔集》、《丰子恺作品选》,音乐著作《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的。
然而一颗突如其来的炸弹彻底“摧毁”了丰子恺的“桃源梦”。1937年11月16日下午,丰子 恺正在阅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他准备将日本侵略中国的无数事件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编一本《漫画日本侵华史》以示后人。突然,本该在学校上课的女儿一脸惊恐地冲入了家门,紧接着屋外响起了“轰„轰„”的爆炸声,顷刻间,屋倒房塌,街道上满是破落的残垣,昔日宁静的石门小镇顿时一片惨象„„由于躲避及时,丰子恺和家人侥幸逃过了一劫。
看着满地的残骸,无辜受伤、死去的乡亲,丰子恺彻底愤怒了:日本侵略者竟然连这个毫无军事设施的江南小镇也不放过!残酷的现实使丰子恺彻底清醒,他终于明白,在无情的战火下,是不会有桃源的。丰子恺毅然决定“我一定要离开!即使半路转入沟壑,但绝不愿居浙江,绝不做日军铁蹄下的顺民!”
尽管丰子恺喜欢温暖安逸的趣味,追求自然适意的生活境界,尽管舍亲别友、举家逃亡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是当国恨和家仇一通,怒火和炮火齐烧之时,他毅然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宁做流浪汉,不做亡国奴”。
与李叔同的传奇师生情
1914年,丰子恺16岁,他带着家乡的自然之美、诗趣画意来到省城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对于一个腼腆、懵懂的乡村少年,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这么大的城市,想到即将开始的集体宿舍生活,繁杂校规的约束,丰子恺感到有些惶恐,求学初始的憧憬,变成了思乡心切。就在丰子恺迷茫彷徨时,恩师李叔同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李叔同是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1912年,李叔同应教育家经亨颐之邀,来到浙江一师任教图画课和美术课。早在故乡读小学时,丰子恺就学唱过李叔同作词的歌曲《祖国歌》,他被李叔同浓郁的爱国情结深深地打动,而真正成为李叔同的学生后,老师的多才多艺,严肃、献身的教育精神,谦虚、郑重的治学态度更是让丰子恺敬佩不已。
丰子恺曾说:“李先生的人格和学问,统制了我的感情,凡他喜欢的我都喜欢。”在李叔同的影响下,丰子恺疯狂地爱上了绘画和音乐,宁静安逸的校园总是见到丰子恺刻苦练画的身影,认真而虔诚。
一天晚上,丰子恺去李叔同的房间送交作业,正要退出时,李叔同叫住了他,和悦地说:“你的画进步很快,在我所教的学生当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快速的进步。”听到自己所敬佩的老师对自己的肯定与赞赏,丰子恺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回报师恩的最大努力,莫过于一生也像老师那样去做,正是从那晚起,丰子恺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一定要好好学画,把一生献给艺术”。
而丰子恺耗尽毕生精力创作的《护生画集》更是见证了一个纯真、善良、有抱负的青年对于引领自己一生的恩师至高至圣的情感。丰子恺之孙丰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年弘一大师对丰子恺有一个终身的嘱托,每隔十年,完成一集《护生画集》。李叔同50岁,丰子恺就画50幅画,李叔同60岁,就要画60幅,去世之后继续画,100岁一直画到100幅。李叔同去世了,我爷爷仍然记着这个事情。即使后来经历了文革**,我爷爷被打倒在‘牛棚’里,放出来之后回到家凌晨3点钟就起来偷偷地画。”丰羽在回忆起自己爷爷时,不无感慨地说。丰子恺的这种诚实做人,信守承诺的品质也成为一种朴实的家风,代代相传。
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回忆起这段珍贵的师徒感情时说:“李叔同是个非常认真的人,父亲做事也一丝不苟;李叔同认为要做一个好文艺家,必先做一个好人,父亲一生都认为‘大艺术家必是大人格 者’。连一些小习惯父亲也要模仿李叔同,比方说写信的时候一定先写信封,边写边说:弘一法师就是这样子的。”在丰一吟的眼中,李叔同不仅将丰子恺引上了艺术之路,更重要的是李叔同身上可贵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丰子恺的一生。
创立“子恺漫画” 开中国漫画先河
1919年,22岁的丰子恺从浙江一师毕业,初出茅庐的他也开始了积极的“艺术追求之路”。本应该回到家乡担任小学教师的丰子恺放弃了安逸稳定的教师生活,来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师校友吴梦非、刘质平共同创办了以专门培养中小学图画、音乐、手工教师的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并担任西洋画的教学工作。
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任教一年间,渐渐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产生怀疑,他依稀地感觉到自己对西洋画了解还不够全面与深刻,他想窥见西洋画的全豹,想去西洋画盛行的日本留学。就这样,丰子恺带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在短短的10个月求学生涯中,丰子恺如饥似渴,废寝忘食,不仅全面学习了西洋画,还熟练掌握了日语。
丰子恺回国后,受到夏丏尊的邀请,来到了上虞春晖中学任教。作为李叔同先生的嫡传弟子,丰子恺深得大师人格风范之真传。每次上课,丰子恺都早早地来到课堂,端坐于先生席上,每件事他都亲力亲为而又做得极其认真。
不仅如此,丰子恺与学生间平等互助的教学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更是深受学生喜爱。
一日授课,丰子恺教导学生“不论画什么都要抓着其特点。比如,你们画一张我的头像,就抓着我的前额宽、下颚尖这个特点,像个狗头似的。”边说着随手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倒置的三角形,添上几笔之后,黑板上就出现了一个丰子恺的漫画像。随即又把眼角嘴边修改几笔,然后对大家说:“你们看这是因为你们画得好,丰子恺笑了。”说完重新改了几笔说:“这是因为你们画的不好,丰子恺哭了。”
就像当年李叔同来到浙江一师使得美术音乐课得到全校师生重视和喜爱一样,丰子恺在春晖,也使美术音乐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重视和喜爱。
在春晖中学,丰子恺开辟出一个新的绘画境界,创立了中国漫画的雏形--以西洋画的技巧来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诗趣融入现代的生活。在一次参加春晖中学的校务会时,丰子恺随手画下了神态各异垂头拱手伏在会议上的同事,画完后又恐学生见了不好,便把这些画贴在了门的背后。端详着这些画,丰子恺兴趣盎然,而这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包皮纸、旧讲义纸、香烟壳的反面都成了画纸,有毛笔的地方就成了画室。一幅幅的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平凡中带着奇特,浅显中带着深奥,风韵独特地展示着人世间的琐碎平凡,让人回味无穷。
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丰子恺的画,其后,《文学周报》等报刊也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开始真正有了“漫画”这一名称,“子恺漫画”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熟知。
让漫画成为抗战时期的武器、和平时期的艺术
流亡的路是艰辛的,丰子恺和家人一路跋山涉水,途经杭州、桐庐、萍乡、武汉、长沙、桂林、宜山、贵阳、重庆等地,辗转迁徙、颠沛流离。然而,他并没有停下创作的脚步,他积极投身文艺界抗日宣传的行列,并呼吁“漫画是抗战笔杆的先锋”。
在八年抗战期间,丰子恺以其丰富的影像力与灵敏的感触,结合诗文艺术的漫画技巧,大量描 绘了逃难岁月的点滴和社会底层的苦难。他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了日寇的残暴罪行,痛斥侵略者,控诉战争践踏人性摧残生命的罪恶,自豪地歌颂民族精神,直抒抗战必胜的信念。而这些抗战漫画也被编辑成集--《抗战漫画集》,在群众中间广泛流传。
丰子恺曾对友人说:“我虽未能真的投笔从戎,但我相信以笔代枪,凭我五寸不烂之笔,努力从事文画宣传,可使民众加深对暴寇之痛恨。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抗战必能胜利。”
1945年8月,历时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宣告胜利结束,想起了八年来生离死别的亲友,想起了胜利后中国的前途„„一向温文尔雅的丰子恺激动地哭了,他思如泉涌,洋洋洒洒写下了《胜利之夜》以纪念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吾爱童子身 莲花不染尘
丰子恺的漫画多以儿童为题材,在丰子恺看来“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他曾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孩子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孩子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
“他生性爱真善美,歌颂真善美。反对虚伪凶暴丑恶。他认为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人,孩子本性善良,孩子活泼可爱。所以他歌颂孩子。”丰一吟在回忆父亲时深情地说。
“我们在他的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会做出虚伪凶暴丑恶的事来。例如,看见蚂蚁在搬家,决不会去有意踩死它们,反而搬来许多小凳子放在蚂蚁搬家队伍的上面。有来人走过,就劝他们跨过小凳子。”丰一吟说。
丰子恺对童真的珍视和守护让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了对子女真善美的教育,这种根据儿童兴趣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鹰妈”等高压教育盛行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
淡泊名利 富贵于我是浮云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作为文化界的杰出代表,先后担任了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等职。然而即使身居要职,丰子恺依然保持着他一贯的人生作风:淡泊名利。
“他从来不刻意追求名利”丰羽说,“被选为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之后,他跟领导提出要求说‘我不坐班,也不拿工资,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维持自己生活的来源,不需要你给我钱。’”在丰羽看来,爷爷的这种作风也深深影响着家里每一个人。至今姑妈丰一吟仍和女儿、女婿、外孙一起住在徐汇区的一幢普通居民楼里,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依然事必躬亲,为人低调谦和。而自己的父亲丰新枚也是“从来不给领导提要求,安排什么,就做什么,没有那个想法说给领导提点私事儿,只认为这个事儿是我的职责应该做的事儿,是我的工作。”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这恰恰是丰子恺的人生理想。他的漫画、诗文无不透漏出这个思想。他希望美能够走出艺术的深宫,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他先后编写了13种综合艺术教育类书目、16种美术教育基础类书目、36种音乐教育类书目等等,填补了我国在艺术教育领域的许多空白,为艺术的普及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
1975年9月15日,中午12时08分,上海华山医院,艺术大师丰子恺安详地离开了。而那一幅幅深沉自然、富有智慧,诠释着生活真、善、美的漫画,时至今日依旧散发着浓烈的艺术光芒、深厚的智慧光辉,深邃悠远。(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敏慧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