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郑州市侯寨二中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河南省郑州市侯寨二中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A、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C、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一、课前五分钟演讲
二、讲授课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竹子吗?在晚上看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看过竹子吗?画过竹子吗?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在有月光的晚上在水泥地上画过竹子吗?没有的话,你可要留下遗憾了,不过还好,有人画过,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画得算是弥补一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5页,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丰子恺的《竹影》。
(二)读一读 读课文
(三)想一想
1、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的是什么?这让我们想起那篇课文,它的开头也是写闷热的天气,他们的目的是否相同?给你什么启示?
2、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爸爸是怎样一个人?
(四)议一议
通过爸爸对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介绍,你认为此二者的区别有哪些?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答:(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2)颜色方面: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Anatomy for art students(艺术解剖学)(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五)说一说
好,关于中西方绘画方面的区别,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其余的要在美术课上学了,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是要学习这篇课文中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这又让我们想起了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的一篇文言文《童趣》,能不能记住,好我们来齐背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很有趣味的。跟同学们说一说
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上比较简单,理解也相当容易。对于艺术上的启蒙和了解,学生在日常
用心
爱心
专心
不多,所以多给学生渗透一些课外知识。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生活中发现的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竹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竹影》教案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第三篇:河南省郑州市侯寨二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和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上课班级 八(5)、(6)
教材分析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海峡两岸的友好交往与互通有无应该是国共两党及广大民众所渴望的。中央人民政府三代领导认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作出积极努力
学情分析
鉴于本课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许多问题非常敏感。通过文字材料、图片和影像资料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试论结合能力的基础上,注意正确引导,强化学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思想意识。
课标要求
1.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和教师讲解能够掌握党和政府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通过探究合作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处理方法:通过图文材料创设情境,运用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思考、讨论、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采取的方针、政策,进而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处理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这样的统一,较之中国古代、近代历史上的统一,都有明显的不同,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前无古人的一项极富挑战性、开创性的伟业。
教学过程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线索:
1.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2.我们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有什么历史意义?(香港主权是从英国手中收回的,澳门主权是从葡萄牙手中收回的。中国人民从此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清朝败于甲午战争后,台湾曾被日本割占了50年。但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就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把台湾归还我国了。所以,现在我国政府对台湾拥有当然的主权。只是因为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在岛上有它残余的政权和军队,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要想完全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解决 1
台湾问题。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在历史上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阅读新课。
★(自学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或方针内容]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时间6分钟)
二、学习新知,探究规律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A.建国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C.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A.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
B.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C.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E.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3.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
★教师过渡:面对着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方面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另一方面经过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继续密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日益密切的交往
1.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启发学生从课本或其他课程资源上寻找人员往来、商业贸易、通邮、通航等方面的事例进行讨论和回答。)
2.组织学生根据 “动脑筋”讨论回答: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3.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三、当堂训练
同步训练
四、课堂小结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民的共同愿望。
板书设计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离别增乡愁
二、携手泯恩仇
三、统一展宏图
教后反思
第四篇:河南省郑州市第九十六中七年级数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2、要准确的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近似数、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难点: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按给定的精确或有效数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学习“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① 理解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意义;
② 由给出的近似数求其精确度及有效数字,准确的说出精确位及按要求进行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二)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第一部分: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初一(4)班有42名同学;(2)每个三角形都有3个内角.(3)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4)王强的体重是约49千克.这里的42,3,960万、49是什么样的数.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表示我国的领土面积大于或等于 万平方千米而小于 万平方千米.王强的体重约为49千克,表示他的体重大于或等于 千克而小于 千克.要回答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认真看P.45—P。46的内容,5分钟后,让学生举手回答,然后师生共同总结:43,3是准确数,而象960万、49这些是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我们称它为近似数,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与实际数很接近的数.第二部分: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是就精确度的问题.我们都知道,3.14159···.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
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就叫做精确到 位; 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就叫做精确到 分位(或叫精确到0.1); 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就叫做精确到 分位(或叫精确到0.01); 然后再让学生读P46页,思考并回答上面问题。学生总结: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s).象上面我们取3.142为的近似数,它精确到千分位(即精确到0.001),共有4个有效数字3、1、4、2.用心
爱心
专心
(三)学生自学
1.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2.检查自学效果
一、按括号内的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15 8(精确到0.001)(2)30 435(保留3个有效数字)(3)1.804(保留2个有效数字)(4)1.804(保留3个有效数字)
(叫4个学生上台板演,其他练习本上完成,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
二、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132.4;(2)0.0572;(3)2.40万(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提示并引导)
(四)讨论更正,合作探究
1.学生自由更正,或写出不同解法; 2.评讲 注意:(2)不能写成30 400,这样是有5个有效数字,像这样的数保留几位有效数字一般要用科学计算法,或3.04万
注意 由于2.40万的单位是万,所以不能说它精确到百分位.思考由四舍五入得来的1.80与1.8的精确度相同吗?能不能随便把后面的0去掉;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P57-6 课后选作题
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几位有效数字?(1)32;(2)17.93;(3)0.084;(4)7.250;
4(5)1.35×10;(6)0.45万;(7)2.004;(8)3.1416.2.23.0是由四舍五入得来的近似数,则下列各数中哪些数不可能是真值? ①23.04 ②23.06 ③22.99 ④22.85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五篇:9.2巴西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下册)
《巴西》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对应的课标是: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发展中的工农业”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对应的课标是: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及主要气候类型。3.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产生的环境问题。【过程与方法】
1.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 1.巴西的自然环境。
2.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教学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利用百度搜索相关的视频文件、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根据导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文。
2.关注媒体的时事报道,利用身边的信息载体如书报、网络等查找与巴西有关的资料,并进行资料互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大家知道哪个城市将举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介绍:2009年10月2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击败芝加哥、东京和马德里,成功获得了2016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这也将是奥运会第一次在南美大陆举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西,感受它的魅力,从地理角度更多地了解它、认识它吧!
【设计意图】选取热点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巴西的兴趣。学习新课
一、巴西自然地理概况
(一)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本P82图9.15“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和P85图9.20“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然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如下:
1.阅读课本P82、P85图“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图”和“巴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1)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之间,_________带面积广大。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______洲东部,东临________洋,陆上邻国众多。(2)地形:北部是__________,中南部是__________。(3)河流:__________河是世界第一大河。
(4)气候类型:主要有几种气候类型?怎样分布?各有何特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读图分析
教师展示课件“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大洲。(南美洲或拉丁美洲)
2.点击巴西并闪动,让学生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南美洲的东部,大西洋西岸)观察距离亚欧大陆的距离(很远),教师提出“新大陆”的概念,为介绍殖民侵略打下基础。
3.点击巴西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国土,让学生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接着展示课件“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让学生认识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
继续展示课件“巴西的位置与地形”,让学生认识巴西的主要邻国和地形。
4.依次点击出巴西的邻国,让学生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不必全记,知道主要邻国即可。)
5.让学生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地形区。(北部是亚马孙平原,中南部是巴西高原)最后展示课件“巴西的气候”,学生分析巴西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学生进一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对农业影响很大,因此,把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放在最前面学习,为之后的学习作铺垫。
承转:我们简单认识了巴西的自然环境,你是否对巴西充满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吧,首先,我们来到里约热内卢,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卞卡一家。
二、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展示课件“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巴西人种复杂的资料,教师评价并进一步解释巴西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混血种人。
展示课件“巴西的人种构成”,让学生认识巴西白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
承转:巴西的这种人种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交流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教师小结: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在巴西有许多像卞卡一样的家庭。移民来到巴西,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新的文化形式。
世界上还有很多不同文化融合的实例,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方法去获得更多知识,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一)自主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本84至86页,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导学案的相关内容如下: 1.读图9.20,说出巴西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读图9.24,从图中找出图例所示的矿产资源的分布。
3.在图9.24中找出三座工业城市,说出它们分别有哪些主要工业,并说明这些工业与其周围哪些原材料有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小组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导学案“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中的问题,并完成课本P87表格。在合作学习中,组长负责记录疑难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并展示课件,明确答案。
教师小结: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关系最密切,巴西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热带作物生产是巴西的农业特色,巴西的咖啡、甘蔗、柑橘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工业生产离不开矿产资源,巴西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特别丰富,在原料丰富的基础上,巴西的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从巴西的经济发展中,不难看出国家的经济建设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承转:巴西拥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对应该开发还是保护热带雨林产生了分歧,你认为应该怎样做呢?接下来,我们去亚马孙的热带雨林看看吧!
四、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教师放映一段热带雨林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谈谈雨林能为人类提供哪些资源。
正因为雨林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人们对雨林的开发一直没有停止过,只是开发的方式不同。学生结合课本88页图9.26谈谈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然后分角色扮演不同身份的人,谈谈对砍伐雨林现象的不同观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要求先选择论点,然后说出论据,不同论点的小组再进一步展开辩论。
教师展示课件“雨林的破坏及其后果”:
学生阅读课本89页的阅读材料“巴西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举例”,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应该怎样保护“地球之肺”──亚马孙热带雨林。
教师小结:据估计,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因此,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然而,由于人们乱砍滥伐,这里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以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对于巴西人而言,环境要保护,人们也要更好地生活,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开发热带雨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展现亚马孙热带雨林及其被破坏的情景,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刺激学生的感官,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在交流和体验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