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煮酒论英雄读后感3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
煮酒论英雄想必是很多人都会很熟悉的,它的出处是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刘备如约而来,酒席宴上,曹操问天下英雄有哪些,刘备随便答了几个,可都被曹操否定了,相反曹操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而已。闻此言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正逢此时窗外雷声大作,刘备从容的拾起筷子,借口害怕雷声才惊落自己的筷子,这才遮掩了过去,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这则章节和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因为它被描写得很具有文学的趣味,意境很美也很有诗意。看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知道,曹操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大诗人,其诗更有建安风骨的美称。他邀刘备来饮酒是想考验刘备,这点是无疑的。不过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诗人的本色。青梅着在枝头,望去景象已经是很美,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此等美景激发了曹操诗人的豪兴,想要赋诗一首,但一时间诗思不来,只好暂时作罢,若用青梅煮酒,那当更能突显英雄的本色,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与刘备的共饮与聚会。我对小说不是很喜爱,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偏好吧,《三国演义》的其它章节虽然读过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印象和回味,唯独这一节我却是很喜欢的。对我而言,它是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回目和章节。
也正是由此节,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它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倾向实在是很严重的。所以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代的奸雄。这从影视评书和戏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曹操是奸雄了。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熟悉和喜爱毕竟远胜于《三国志》。文学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和左右历史于此可见一斑。人们对于曹操的认识由于小说的影响虽然是有曲解之嫌,但是依我看这也没有什么关系的,我们不是专门做学问的学者何必当真呢?小说也原本就是共人消遣的和休闲娱乐的,只要快乐那样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实际生活当中许多俗而不雅的人呼朋引类地聚在一起,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往往也自命为煮酒论英雄。这一则也可以想见这典故影响的深远和广泛了。其实说这话的人也未必就知道这典故的出处,或许也有知道的。结果是往往自命不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更是飘飘然,然飘飘了。在醉意朦胧中都认为自己是大英雄,借英雄的豪气还想在多喝几杯。实际上真正的英雄确有着他独具的品格,胸怀坦荡,腹有良谋,行侠丈义,智勇双全,试问当世真能做到者又有几人。英雄不是嘴上的空话,不是凭空的幻想,不是醉意朦胧里的豪言壮语,他是一种优秀的品格,这种品格是超凡人的,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
现代是科学昌明的时代,酿酒业也发达了,也许再也不用青梅来煮酒了。我们谈到青梅煮酒有些印象依稀了,实际上是有名无实了,只留给了诗人的某些诗意的想象和美学的熏陶。不具备英雄资格的人却来煮酒论英雄,实在是有些僭越古人之嫌。不过在酒席之中能够陶然地忘却了现世的烦恼来充一次英雄也无妨。我想这也是我们现世生活的一部分,苦中也有乐。不妨开怀畅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什么不尽人情的话和不尽常理的事在这里都可以尽情的诉说,这酒桌的聚会简直就成了另外的娱乐逍遥的小世界。刘伶的死便埋我的精神虽然未免有些放浪于形骸之外,但这也是尽人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旷达的风度。
俗语说饮酒不醉才为高,多喝酒,喝个酩酊大醉于身体不益,喝酒过量也容易误事,此种事情屡见不鲜,要引用例子真是不胜枚举。以煮酒论英雄的气概饮酒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问题是拿了这个作为了借口,成为了不可救药的酒徒与酒鬼,不问世事,枉费了光阴,践踏坏了身体,那可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古人的酒酒精含量少,即是所谓的度数低,不比今日的白酒那样的猛烈,所以古人于喝酒之余还可以对诗赋词弹琴流觞尽雅兴之乐。今人在喝醉上断不可盲目的效法古人。
另一则对煮酒论英雄想到的是人们对于英雄的向往。我想向往英雄的境界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吧,这从武侠小说的广受欢迎中可以看得出来。而这一则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小说段落尤其是写得精彩,让后世的人在闲适中也能增添一些精神的悦乐。从这一点来说这典故真是大有裨益了。
每当回想这个典故的时候,自己也好象回到了从前,一想起那时三五知己友朋,会聚在一起,放谈高笑,引酒作乐的情景,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豪兴往往会不自觉的涌上心头。好小说好的文学作品好的典故能够耐人寻味的地方,于此也可见一斑了。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二)
读过这段文字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机谋诡诈。短短的几句对话,句句里面都包含着不尽的揣测与试探。曹操一个飞腾于宇宙之间的升龙与刘备一个潜伏于波涛之内的隐龙,两个英雄两个境地,但恰恰代表了一个人生的两种不同阶段。隐则要韬光养晦,待机而动;升则要纵横四海,兼顾天下。不尽人意之时就要对强者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必要时甚至是谦卑。我不认为这是人生的圆滑,而是人生的智慧--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就要作出什么样的行为。逆势而动,无疑要遭到失败!而当升腾之时,同样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人生有尽头,事业无终端。暂时的成就不足以夸耀,对后世的照耀才能算是一定意义上的成功。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成长,最后发现整个三国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奸雄曹操!抛开罗贯中的忠君思想,曹操根本就一他妈的真英雄。
第二篇:煮酒论英雄读后感(范文模版)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读过这段文字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那时人与人之间的机谋诡诈。短短的几句对话,句句里面都包含着不尽的揣测与试探。曹操一个飞腾于宇宙之间的升龙与刘备一个潜伏于波涛之内的隐龙,两个英雄两个境地,但恰恰代表了一个人生的两种不同阶段。隐则要韬光养晦,待机而动;升则要纵横四海,兼顾天下。不尽人意之时就要对强者表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必要时甚至是谦卑。我不认为这是人生的圆滑,而是人生的智慧--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就要作出什么样的行为。逆势而动,无疑要遭到失败!而当升腾之时,同样应该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人生有尽头,事业无终端。暂时的成就不足以夸耀,对后世的照耀才能算是一定意义上的成功。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成长,最后发现整个三国我最喜欢的还是那个奸雄曹操!抛开罗贯中的忠君思想,曹操根本就一他妈的真英雄。他傲世寰宇纵横四海,他机制多谋善断识人,他做事果敢细致入微,他甚至才情过人建安风骨。他是一个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曹操,并不是神化的诸葛。他有缺点,有劲敌,有无数次的失败,有无数次的失意。可最终他却是三国主要的缔造者,最成功的三国霸主。他的眼光,他的能力,他的才情无一不让人唏嘘感叹。峥嵘岁月中,面对紧张激烈的战事,依然能够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功后对四海聚集的人才,依然能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后期残酷的政治斗争,依然能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谁能想象他的胸襟,他的气魄。不错,他没有自夸,他就是整个三国时代最大的英雄!!
不管做英雄还是成事业都要忍受寂寞,心灵或生活的寂寞。恰如此时的刘备,不只寂寞,亦有危机,亦有无奈。没有随便的午餐,经受历练是一种珍贵的机会,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魄力与机会去接受,去完成历练。英雄不问出处,是真金总会闪光,所以没必要空叹时运不寄,叹多了反倒让人瞧不起。另外我从中看到,真正成功的人都是自私的,自己的东西就是自己的,不容他人触碰,不管是什么东西都不行。做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根本就是无可救药的愚蠢。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从三国中可以读出人生的智慧,让我们浮躁的心境变的沉稳,不成熟的待人处事变的有条有理。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要做英雄不需先做英雄的事迹,先学习英雄的胸怀吧!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煮酒论英雄想必是很多人都会很熟悉的,它的出处是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刘备如约而来,酒席宴上,曹操问天下英雄有哪些,刘备随便答了几个,可都被曹操否定了,相反曹操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而已。闻此言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正逢此时窗外雷声大作,刘备从容的拾起筷子,借口害怕雷声才惊落自己的筷子,这才遮掩了过去,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这则章节和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因为它被描写得很具有文学的趣味,意境很美也很有诗意。看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知道,曹操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大诗人,其诗更有“建安风骨”的美称。他邀刘备来饮酒是想考验刘备,这点是无疑的。不过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诗人的本色。青梅着在枝头,望去景象已经是很美,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此等美景激发了曹操诗人的豪兴,想要赋诗一首,但一时间诗思不来,只好暂时作罢,若用青梅煮酒,那当更能突显英雄的本色,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与刘备的共饮与聚会。我对小说不是很喜爱,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偏好吧,《三国演义》的其它章节虽然读过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印象和回味,唯独这一节我却是很喜欢的。对我而言,它是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回目和章节。
也正是由此节,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它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倾向实在是很严重的。所以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代的奸雄。这从影视评书和戏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曹操是奸雄了。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熟悉和喜爱毕竟远胜于《三国志》。文学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和左右历史于此可见一斑。人们对于曹操的认识由于小说的影响虽然是有曲解之嫌,但是依我看这也没有什么关系的,我们不是专门做学问的学者何必当真呢?小说也原本就是共人消遣的和休闲娱乐的,只要快乐那样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实际生活当中许多俗而不雅的人呼朋引类地聚在一起,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往往也自命为煮酒论英雄。这一则也可以想见这典故影响的深远和广泛了。其实说这话的人也未必就知道这典故的出处,或许也有知道的。结果是往往自命不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更是飘飘然,然飘飘了。在醉意朦胧中都认为自己是大英雄,借英雄的豪气还想在多喝几杯。实际上真正的英雄确有着他独具的品格,胸怀坦荡,腹有良谋,行侠丈义,智勇双全,试问当世真能做到者又有几人。英雄不是嘴上的空话,不是凭空的幻想,不是醉意朦胧里的豪言壮语,他是一种优秀的品格,这种品格是超凡人的,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
现代是科学昌明的时代,酿酒业也发达了,也许再也不用青梅来煮酒了。我们谈到青梅煮酒有些印象依稀了,实际上是有名无实了,只留给了诗人的某些诗意的想象和美学的熏陶。不具备英雄资格的人却来煮酒论英雄,实在是有些僭越古人之嫌。不过在酒席之中能够陶然地忘却了现世的烦恼来充一次英雄也无妨。我想这也是我们现世生活的一部分,苦中也有乐。不妨开怀畅饮,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什么不尽人情的话和不尽常理的事在这里都可以尽情的诉说,这酒桌的聚会简直就成了另外的娱乐逍遥的小世界。刘伶的死便埋我的精神虽然未免有些放浪于形骸之外,但这也是尽人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旷达的风度。
俗语说饮酒不醉才为高,多喝酒,喝个酩酊大醉于身体不益,喝酒过量也容易误事,此种事情屡见不鲜,要引用例子真是不胜枚举。以煮酒论英雄的气概饮酒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问题是拿了这个作为了借口,成为了不可救药的酒徒与酒鬼,不问世事,枉费了光阴,践踏坏了身体,那可真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古人的酒酒精含量少,即是所谓的度数低,不比今日的白酒那样的猛烈,所以古人于喝酒之余还可以对诗赋词弹琴流觞尽雅兴之乐。今人在喝醉上断不可盲目的效法古人。
另一则对煮酒论英雄想到的是人们对于英雄的向往。我想向往英雄的境界也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吧,这从武侠小说的广受欢迎中可以看得出来。而这一则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小说段落尤其是写得精彩,让后世的人在闲适中也能增添一些精神的悦乐。从这一点来说这典故真是大有裨益了。
每当回想这个典故的时候,自己也好象回到了从前,一想起那时三五知己友朋,会聚在一起,放谈高笑,引酒作乐的情景,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一种豪兴往往会不自觉的涌上心头。好小说好的文学作品好的典故能够耐人寻味的地方,于此也可见一斑了。
第三篇:剧本:青梅煮酒论英雄
剧本:青梅煮酒论英雄
(所有出场人物: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许褚、张辽、侍女)(旁白):这一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于是就发生了曹操对刘备的考验,发生了以下精彩的故事。
第一幕
(地点:刘备家后园;出场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旁白):话说,话说刘备寄人篱下,投身于曹操。为防受其谋害,就假装成一个农民,每天在许昌的府邸里只忙着种菜、浇水。
(刘备上,种菜浇水状;关羽上)
他的结义兄弟关羽见此不理解,很纳闷,就问道(苦思不解状):“兄不留心于军阵以取天下,而学凡人之事?”
刘备(悻悻然,一脸的郁闷)回答:“你们不知道我的苦处啊。”(旁白):次日,关羽和张飞出门约夏侯敦等人校场竞技,刘备依旧在‘菜地’灌水浇菜。
第二幕
(地点:曹操府邸;出场人物:曹操、许褚、张辽)(旁白):这日,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
曹操(手扶下巴,思忖状):“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
于是,曹操高声叫道:“许褚、张辽,你二人速速去请使君过来。”
(许褚、张辽上,接令,作揖,退下)
第三幕
(地点:刘备家后园;出场人物:刘备、许褚、张辽)(刘备,后园浇菜状,许褚、张辽上)许褚、张辽寻至园中,(作揖),对刘备说:“丞相有命,请使君过府一叙。” 刘备(受惊状)问:“有什么要紧事?” 许褚说:“不知。只教我等来相请使君。”(旁白):刘备无计推脱,只得随二人前往丞相府。
(三人下,许褚、张辽在前,刘备胆战心惊状跟在两人后面)
第四幕
(地点:曹府大厅——曹府花园观景亭;出场人物:曹操、刘备、许褚、张辽、侍女)(曹操上,端坐堂上;许褚、张辽上)许褚、张辽(作揖):“回禀丞相,使君请到。” 曹操:“好,有请使君。你二人退下。”(刘备上,恭敬状)
曹操(正色,笑里藏刀状),对刘备说:“玄德在家做得好大事!”(旁白):刘备被曹操这么劈头一问,大惊失色,以为在‘衣带诏密议讨曹’之事已经东窗事发,不由吓得面如土色。
(曹操离座,执刘备手,二人直至后园;曹操亲切状,刘备战战兢兢状)曹操(浅笑):“玄德学种菜,不容易啊!” 刘备这才放心(放心,松了一口气状),回答说:“无事消遣耳。” 曹操(仰面大笑)说:“适来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水箱见干;被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内生津,由是不渴,方可继续上路。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樽里煮酒已熟,故邀贤弟小亭一会,以赏其情。”
(旁白):刘备心神方定,随着曹操来到小亭。(亭中:已设桌案;盘储青梅,一樽煮酒)(旁白):二人对坐,正欲开怀畅饮。曹操(拈取一青梅),说道:“今之天下,如此盘中青梅,粒粒在目,此许都之梅,在我的手中矣!”说完,将青梅入口而食,意味深长。
刘备也准备取梅而食,青梅拿在手里,却不免犹疑不定(苦思为难状):“我拿一颗青梅又应当以什么来比喻呢?”
第五幕
(地点:曹府花园观景亭;出场人物:曹操、刘备)(旁白):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遥指天边,引刘备观看),刘备于是放下手中的青梅与曹操凭栏观之。
(曹操遥指天边,引刘备观看状;刘备,放下手中青梅,凭栏观望状。)曹操说:“贤弟知龙之变化否?” 刘备说:“未知也。”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吐雾兴云,小则埋头伏爪,隐介藏身;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随时而变化。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刘备久历四方,必知当世之英雄。请试指言之。”
刘备说:“备肉眼安识英雄?” 曹操说:“休得过谦。” 刘备说:“备叨丞相恩庇,得于在朝廷为官。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曹操说:“夫真英雄者,纵然不识其面亦当尝闻其名。有酒无令甚是无趣,我们今天不妨以‘天下英雄’为酒令,凡说出一人实为真英雄者,可食青梅一颗,饮酒随意;否则罚酒一杯,不能吃青梅。”
(旁白):刘备自以为天下豪强比比皆是,随意例数一二当不愁青梅,于是欣然答应。刘备说:“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 曹操笑说:“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罚酒一杯!”(说完,自取青梅而食)。刘备(自罚一杯,饮毕)说:“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手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
曹操笑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罚酒一杯!”
刘备无奈,饮罢,又说:“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 曹操又笑说:“刘表酒色之辈,非英雄也。再罚!” 刘备(只得再饮,饮毕)又说:“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 曹操又笑说:“孙策借父之名,黄口孺子,非英雄也。再罚!再罚!” 刘备说:“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 曹操说:“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 刘备说:“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 曹操(鼓掌大笑)说:“玄德逾说逾远矣,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刘备说:“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敢问丞相,普天之下,何人可堪英雄?” 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备说:“谁可当之?” 曹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旁白):一言而石破天惊,刘备一听,不由变了颜色,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作。
刘备(灵机一动,低下身拾起筷子,从容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曹操笑说:“丈夫也害怕打雷乎?” 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吾安得不畏?”(旁白):就这样,刘备将闻言失箸的缘故,借惊雷轻轻掩饰过去了。
第六幕
(地点:曹府花园观景亭;出场人物:曹操、刘备、关羽、张飞)(旁白):二人接着饮酒,不一会儿,大雨就停了,只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一直奔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
(关羽、张飞提剑上)(旁白):曹操一看,原来是关羽和张飞二人。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刘备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所以就直接冲到了后园。
(只见刘备与曹操对坐饮酒)(关羽和张飞二人按剑而立)曹操问:“你们二人这是所为何来?” 关羽回答说:“听说丞相和兄长在后园饮酒,所以我们二人特意前来舞剑,以助酒兴。” 曹操(大笑)说:“这又不是鸿门宴,安用项庄、项伯乎?”(刘备也跟着大笑)曹操命左右:“取酒与二位樊哙压惊。” 关、张二人(作揖拜谢):“谢丞相赐酒!”
(侍女下,取酒杯上,斟酒。关、张二人取酒,饮。)(旁白):不一会,酒喝得差不多了,刘备等三人向曹操告辞而归。(三人作揖拜谢,作告辞状;曹操作送客状)
第七幕
(地点:刘备府邸;出场人物:刘备、关羽、张飞)关羽说:“险些惊杀我二人!”(旁白):刘备于是把筷子吓掉的事儿说给关、张二人细听。(刘备作诉说状,关、张二人作倾听状)关、张(听毕),问:“大哥,你怎么能说自己怕打雷呢?这是何意?” 刘备解释说:“我在后园学种菜,就是想让曹操认为我没有什么称霸天下的野心;不没想到曹操竟然指我为英雄,我才大吃一惊,掉了筷子。我又怕曹操疑心我心虚,就故意借害怕打雷来掩饰耳。”
关、张二人(终于明白,佩服无比状),说:“大哥不愧为大哥啊,就是比我二人见识高!”(旁白):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事过去不久,正好曹操需要有人去拦截袁术,刘备就主动请命去了,自此一去不返。而很多很多年之后呢,刘备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建立了蜀国,从而和曹操、孙权,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第四篇:曹操煮酒论英雄教案
教学重点: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此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董承联络刘备聚义图谋,刘备参与了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刘备为豫州牧,势力弱小,被曹操安排在相府左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有被杀的可能。在这种情势下,刘备只能日日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课文就是从这里展开的。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到小亭畅谈,谈到天下英雄唯刘备和他两个,既表达了他称雄天下的野心,又是对刘备政治抱负的一次试探。因此,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牢牢抓住课题中的“论”字,体会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听录音,根据预习巩固字词知识,并思考小说情节可分成几部分。
5、听写生字生词,并给生字注音,解释生词。玄唾酣淮樽俎
家喻户晓韬晦之计面如土色色厉胆薄虚名无实血气方刚 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6、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明确课文分段。课文共三段,可以分成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刘备行韬晦之计。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写曹操煮酒论英雄。
7、分析第一部分。(1)集体朗读。(2)根据问题,讨论: ①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
明确: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123
【
②“韬晦之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不将此事告诉结拜兄弟?说明了什么?
明确:具体内容指“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意在表明自己胸无大志,非曹操对手。不对关羽、张飞说明,足见其韬晦之深,惟恐他俩在言语上、行动上有失,影响大计。这个细节表明刘备的深谋远虑。③这一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不仅对曹操、刘备关系作了必要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础,后来“论英雄”时,刘备的性格就在这样的基调上合乎逻辑地发展和变化。(3)根据课后练习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第二部分,通过对话分析、了解曹刘两人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题告诉我们,文章的中心是“论英雄”,那么曹操、刘备两人论战的序幕是怎样拉开的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2、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
3、分析第二段。(1)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明确:写刘备入府见操。
(2)刘备在本节中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找出词语。明确:“惊问”“面如土色”“方才放心”“心神方定”“开情畅饮” 分析:曹操派许褚、张辽来“请”刘备,那言辞,那气势,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使刘备吃惊不小。入府见操时,曹操劈头一句“在家干得好大事”,大话吓人,借以试探。刘备猝不及防,以为心事已被发现,吓得“面如土色”,直到曹操点明煮酒相邀的意思,才“心神方定”;到了小亭,果见煮酒、青梅,更是疑虑尽消,可以“开怀畅饮”了。短短几分钟,刘备的内心已经历了生死的交战。
(3)曹操趁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明确:“望梅止渴”这一故事,表明了曹操的多谋与自负。同时也暗示刘备,当世英雄非其莫属。
(4)这一段在情节上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4、分析第三段。(1)概括本段意思。明确:曹操和刘备论英雄。(2)划分层次(课后练习一)。
明确:本段可分三层,即曹刘论战可分三个回合。第一层:曹着意设问,刘权作不知。第二层:曹步步紧逼,刘乱论英雄。第三层:曹识破英雄,刘巧饰惊恐。(3)分析第一个回合。
曹操既想试探刘备内心所想,又不想被刘察觉,因此他只能迂回出击。在酒至半酣之时,借天外龙挂起兴,着意设问:“使君知龙之变化否?”又借题发挥,以“龙”比“世之英雄”,并要刘备指明当世英雄。刘时而装呆,里面是兜圈子,始终不正面回答,跟曹操耍起了太极,你推我挡。这是试探与反试探的第一个回合。(4)分析第二个回合
曹操见迂回战术不行,就改用“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的正面出击。在曹操的逼问下,刘备只好顾左右而言其他,乱论一番。他列举了许多人,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备的所有出言,均不用肯定语气,而均是探询语气。这是他从另一个侧面表明自己缺乏英雄胆魄,缺乏主心骨。而曹操把刘所列举英雄,一概用“非英雄也”加以否定。
两人语气完全不同。刘备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曹操锋芒毕露,藐视一切。语言截然不同,性格更是迥异:曹野心勃勃,有奸雄之气,似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大智若愚,内孕英雄之心,似隐伏于波涛之内潜龙。
这是试探与反试探的第二个回合。曹操每次出击,都似打在了橡皮碉堡上,没有得到他所期望的结果。(5)分析第三个回合。
曹操在正面出击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个定义,然后直言当世英雄惟刘备和自己两个。实际上是说刘备就是他唯一的对手,刘图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惊,焉能不意乱心慌,于是“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上”。如果此时刘备不加以掩饰,那么他的韬晦之计至此可说是功亏一篑。但就在那一瞬间,刘备急中生智,以“一震之威,以至于此”巧加掩饰,不仅与当时的情境相吻合,瞒过了多疑老练的曹操,又表明自己没有丈夫气概,不可能图谋霸业。,123 【
这一部分乃情节高潮,虽没有刀光剑影,但唇枪舌剑,惊心动魄。在这一场试探与反试探中,最终以刘备的胜利告终。(6)小结第三段内容。
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曹操先借龙设问,再步步紧逼,却偏偏不讲明谁是天下英雄,目的是让刘备说出。而刘明知天英雄是谁,但决不吐露。这一切都是他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这场试探与反试探的论战,双方各怀心机,表面上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3、联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刻画人物可以采用各种描写手法。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采用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疾恶如仇,不畏强暴的鲁智深。《故乡》采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截然不同的外貌和性格,从而揭示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在《曹操煮酒论英雄》一文中,主要采用了对话描写。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对话描写的具体作用。
2、分四人小组讨论本对话描写的作用。明确:
(1)富有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人物独特的性格。曹操的语言咄咄逼人,自负不凡,但又灵敏多变,表现了他骄纵多疑,老谋深算的性格特点。刘备的语言深藏不露,谨慎沉着,但又机警灵活,表现他善于忍耐,大智若愚的性格特点。在试探与反试探的过程中,双方的语言又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
(2)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从故事的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都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展开。例如第三段,先写曹操借看到龙挂而发的一段议论,有了这段议论才引起论天下英雄的一场对话,有了这场对话,才增强了这场论战的气氛,使下文刘备闻言失箸,而又能以闻雷失箸为由轻轻掩饰过去,使这个情节更合情合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
4、四人小组讨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明确:(1)“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2)“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运用自然环境烘托人物性格和情节气氛,是课文的一大特色。第一句环境描写出现在第三段,这句话明写天气,暗写人物情态和惊喜不定,忽惊忽喜。天上“阴云漠漠”,刘备心中也阴云笼罩。而天外龙挂又成了刘备借龙喻英雄的依据。等到曹操说破英雄突然“天雨将至,雷声大大作”。在刘备的心理上,曹操说破英雄才是惊天动地的灌耳惊雷,这“雷声”就成了影响人物心理变化的直接因素。同时雷声又成为刘备失箸的绝对掩饰,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5、完成课后练习三。(1)读背第一段话。(2)理解其意思。
明确:本段话说在“论英雄”之始,意在以龙喻已,借题发挥,着意试探。(3)理解第二句话意思。
明确:讲在“论英雄”之末,意在刺敌要害,试探真情,以求杀机。
(4)读背曹操对“英雄”所下的定义——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2、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3、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学习应对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对话学习应对技巧
2、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煮酒论英雄》。
(二)、练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们看到练习,回顾前面的内容。抢答)
1、课文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 时间
、地点
和
缘由
,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2、曹操讲“当年之智”,表现出 洋洋自得的心情,这个故事后被引申为成语 望梅止渴。
(三)、精读课文“论英雄”部分(我们知道在“煮酒论英雄”中,曹操一心想要试探刘备,而刘备处处掩饰才能,想要打消曹操的疑心。接下来让我们看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细细品味曹操刘备的对话。)
1、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曹刘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学生分四组,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给出评价。)
2、请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分别给各自的小组加分)
3、观看视频资料,与刚才自己和同学读的做比较,进一步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四)、分析课文“论英雄”部分(刚才同学们细细地品味了曹刘的对话,那么:)(PPT展示问题)
1、曹操和刘备的对话分为几个回合?请在文中标记出来。(三个)
2、你认为哪一个回合最精彩?为什么?(提示:曹操是怀着什么目的发问的,而刘备在被动的情况下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应对的呢?目的是什么?)
3、分组研读:在你最感兴趣的那一回合中,你觉得需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分组讨论(把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负责一个回合的分析),抓住重点。(提示:主要从应对技巧和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第一回合:(这一回合的重点你们都掌握了吗?那么,我可以检测一下吗?)
1)、曹操是如何发问的,目的是什么?(借龙发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曹操既想试探刘备内心所想,又不想被刘察觉,因此他只能迂回出击,旁敲侧击。)
板书:曹操
着意发问(迂回出击)
2)、刘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曹操的这一问呢?他为什么
不直言告诉曹操英雄是谁呢?
(刘备权作不知,装不懂,采用的是避而不谈,以退为进的应对方法。他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当曹操试探他时,就来了个反试探。)
板书:刘备
权作不知(避而不谈,以退为进)
5、分析第二回合(负责第二回合的小组刚才讨论的结果怎么样呢,我来检测一下,行吗?)
1)、这一回合曹操没有善罢甘休,他怎么做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一回合曹操改变方法,来了个正面出击:“不识其面,亦闻其名”,步步紧逼刘备说出当世英雄。)
板书:曹操
步步逼问(正面出击)
2)、刘备怎么应对的呢?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这样一来,刘备在曹操的逼问之下,只好乱论英雄,避实就虚。他采用这种应对方法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连用探询口气目的是表明自己无辨认之才,缺乏英雄胆魄,缺乏主心骨,只是一介碌碌无为之人。)
板书:刘备
乱论英雄(避实就虚)
3)、刘备分别指出了哪些英雄,曹操又是如何评价他们的?从中体现了曹操、刘备什么性格特点?
刘备
曹操 袁术,兵粮足备
——
冢中枯骨 袁绍,四世三公
——
色厉胆薄 刘表,威镇九州
——
虚名无实 孙策,血气方刚
——
藉父之名 刘璋,益州太守
——
守户之犬 张绣 张鲁 韩遂
——
碌碌小人
板书:曹操性格特点——锋芒毕露,藐视一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气概,又有奸雄之气。
板书:刘备性格特点——不露声色,谦恭有加,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态,却内孕英雄之心
6、分析第三回合(负责第三回合的组我也要来检测一下了。)1)、曹操在这一回合中怎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曹操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直接挑明了英雄是谁。)
板书:曹操
说破英雄(单刀直入)2)、刘备有何反应,为什么?
(刘备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他装了半天,就是要让曹操打消疑心,不要把自己看作对手,否则,自己就性命难保了。没想到自己苦心掩饰,却还是被曹操看破,心里一惊,把筷子也吓掉了。心想莫非曹操看出我的英雄之心,看出我的抱负。)3)、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
(刘备急中生智,拾起筷子,自言因雷受惊,在曹操的追问之下,又说孔圣人遇到疾雷都会改变容色,我怎么会不惧雷呢?回答得非常机智,既解释了落箸的原因,又显示了胆怯。于是曹操才不再怀疑他。)
板书:刘备
巧饰惊恐(随机应变)
7、小结:我们刚才细细品读了曹操刘备的对话,(PPT展示),这场试探与反试探的论战,双方各怀心机,表面上却谈笑风生,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曹刘的这段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场心理战。
如果我们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龙?(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五)、总结: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提示:
1、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里
2、刘备高超的应对技巧
„„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再读一读《三国演义》
3、搜集巧妙应对的故事,学习应对技巧,
第五篇:《青梅煮酒论英雄》读书笔记
《青梅煮酒论英雄》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
通过语文课对《青梅煮酒论英雄》学习后,我有又重新阅读了这个章节,我受到了深刻的启发:蛮力永远战胜不了计策。
在《三国演义》中,我所认识的曹操,还有很多的特点。献刀董卓的从容应对;官渡之战的任人唯贤;望梅止渴的聪明急智;挥兵南下的雄心壮志„„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翻开书本,这一篇篇精彩的章节令我拍案叫绝,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我着迷,那一场场打斗的画面在我脑海浮现。读三国,研究三国可谓是受益多多!“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这是何等的豪情,又是何等的惬意。这一节讲述的是枭雄曹操和仁者刘备唇齿之战,两人大搞心理战术,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强中更有强中手,你攻我守,你守我攻,不断的用对话逼近对方,真是大快人心!那日,风雨变化,天外挂龙,于是曹操指天为题,以龙的变化、升隐来暗指英雄的行为,这正指刘备的痛处,刘备就是担心曹操把他当作对手,就是怕曹操把他当作英雄。如果是那样,别说刘备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连人头都会不保。于是在曹操追问他天下英雄时,他假装糊涂,处处设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来搪塞,比如袁绍、袁术、刘表等。而这些搪塞之语都被曹操寥寥简略的评价一一驳回,针针见血。这些人在曹操眼中都是碌碌小人,不足挂齿。短文的高潮发生在最后,刘备在曹操面前装作不知时,曹操却不买他的帐,用手指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言而石破天惊,仁者刘备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落于地。能如此看透刘备胸怀,天下无二人。而老天眷顾刘备,忽传惊雷,刘备这才掩饰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刘备装作受惊的样子,将筷子捡起道:“雷霆的威 力好大呀!把我的筷子都震掉了。”曹操大笑:“大丈夫也怕雷吗?”刘备说:“这么震的雷,怎么不怕?”为了防止曹操再起疑心,加害自己,他更加
努力地种菜,并且对付袁术,领兵五万去了徐州。我佩服刘备的机智,面对曹操的步步进攻,他并没有慌乱,反而沉着应对。一代枭雄曹操也有愚的时候,没有看出刘备的计谋。后来,袁术被刘备击败,吐血而死。
在这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他们玩弄各种手段,最后刘备假借闻雷失箸,使曹操产生错觉,“遂不疑玄德”了。事实上,在这本书中,有许多斗争方式,如孙权赚杀关羽后,把首级转送曹操,以次嫁祸于魏;而曹操不仅不受其骗,反而用计使刘备全力伐吴。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力、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胜利,玩出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话剧。
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有人说他是奸臣,甚至是奸贼,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更多的人,说他是奸雄。的确,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很多面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
其实,个人而言,就《三国演义》中认识到的曹操,我是很欣赏的,我认为,他是个奸雄。认识曹操,是从他的一首诗《观沧海》开始的。其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他一统天下的霸气与决心。这是怎样的胸襟与气魄啊!他有一种气吞山河的英雄之气,让我敬佩不已。
将书合上,脑海中似乎浮现出刘备在和曹操出酒论英雄的场面,我想《三国演义》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让我思考,启迪我。它所教会我的知识将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