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蜀道难》论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3 05:11: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蜀道难》论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蜀道难》论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从《蜀道难》论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写写帮整理)

从 《蜀道难》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特点

指导老师:刘丽珈 学 生:肖文灿 系 别:文新学院 班 级:08外汉二班 学 号:******

摘要: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他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是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经过漫长的岁月,李白的诗歌现存下来的还有约近千首。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看到千年之前“诗仙”意气风发的一面;有他对功名对政治向往的一面;有对黑暗的现实表示不满进而抨击的一面;有对民生疾苦关怀的一面……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歌内容极为广泛,抒发了他各式的情怀,但是在其中,大部分诗歌都可以表现出李白的浪漫,李白的诗歌以《庄子》、《楚辞》为源【1】,因此在李白的诗歌中常常透露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 表现手法 诗歌特点

蜀道难

唐代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尤为光彩照人的一段。在这样一个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历史阶段。我国成为了当时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诗歌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后世留名的诗人。而李白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诗人。

在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李白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向往自由、追求理想、以及蔑视权贵的思想。其中《蜀道难》以大自然动人心魄的奇险与壮伟,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他浪漫的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可以算是他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一.诗歌分析 《蜀道难》是李白沿用乐府古题而作的,大体按照从古到今,从整体到局部,从山路的艰难到行人的感受,从环境的悲凉和险恶等方面,浓墨重彩的描绘蜀道之难【2】。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段:开篇点题,正面侧面描写蜀道的险峻,以及最后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蜀道难》开篇以“噫吁嚱”【3】三个蜀地方言的感叹词连续起来,加强语气效果,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接着就开篇点题,直接点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呼应了第一句的感叹。然后“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几句中运用了古代蚕丛和鱼凫,以及“五丁开山”【4】的传说,点染了神奇的色彩,加上自己的想象,用“四万八千岁”“横绝峨眉巅”等的夸张,着重的突出了蜀道的险峻和高耸,夸张的说法和雄奇的想象使得蜀道的险峻在脑海中呈现,引人入胜。而“天梯石栈相勾连”从整体上突出了蜀山的 高耸,和山体连接的走势,山山相连,以及山中栈道的逶迤婉转。

第二段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一段极为细致的刻画了蜀道的难,限,以及悲凉。“六龙回日”【5】用神话中太阳来夸张,说明蜀山高到连太阳都要避着走,连太阳都绕不过去。由于山高才会路险。接着写“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以水险来反衬山高,并为后面写蜀道的难做了铺垫。“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极为夸张的表现出蜀道的险和难,与第一句相呼应。这几句主要用了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以虚笔催生出来的想象为主。后面就从路人的角度刻画了蜀道的险峻,显得真实而活灵活现。“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这里从行人的心理出发,以行人的感受和感叹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感叹。感叹了山路是十转九折,感叹了巉岩高耸不可攀登。“扪参历井”突出了蜀道通天的高度,并引出了后面路人的“以手抚膺坐长叹”。接下来的“悲鸟”“子规”“月夜”“愁”“空山”“枯松”等词描画了一幅悲凉的自然景观图。和第一段的仰望不同,角度出现了跳跃,这一段是在蜀山之内,蜀道之中看到的景像。这样的角度和之前的仰望相比,更让人有种亲身体会之感。这里描写出了奔腾的激流,雷鸣般的轰响,倒挂的枯松,罕见的人迹……这样的景象让平时悦耳的鸟鸣都被渲染到带有“悲”、“愁”之感。这一段的最后一句,用蜀人的语气来感叹“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用蜀人的惊讶感叹来表明这里的山势环境的险恶,为千难万险的蜀道做了实证。

最后一段“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在经过了想象中的蜀山,自然的蜀道之后,到达蜀中,便开始感叹蜀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险恶,有“猛虎”“长蛇”加之剑阁的险要地势,以守卫将士易生变,以这样的描写做了点化,并直抒胸臆:锦城再好,又怎么能比得上家里呢,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二.浪漫主义的表现

在此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和夸张、传说、排比、比喻等手法,一咏三叹,把把峥嵘,险峻,高入天际的蜀道做了详细描写。并就此发了一些关于人生和社会的感叹。是李白诗歌中的一部代表作,更是他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故清代评论家沈德潜评价《蜀道难》所说“笔阵纵横,如虬飞

动,起雷霆于指颐之间”

(一)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此诗作于天宝初年,李白初到长安时所作。在此诗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对蜀道的反复咏叹,借“蜀道难”表明“仕道难”,抒发自己对唐王朝的隐忧。作为中国古代积极进取的知识分子,李白也走了一条积极求仕的道路,但是李白曾几次到长安,可是他的仕途之路并不平坦,也历经坎坷。因此以“蜀道难”变相的寓意“仕道难”,抒发自己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的坎坷艰辛。

(二)运用了大胆和大量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生动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9】如“四万八千岁”夸张了时间的长度,“横绝峨眉巅”“六龙回日”“黄鹤直飞不得过”“扪参历井”等来言极山高。在诗中大量的夸张手法的运用,使得整个诗歌的思维显得极为跳跃,想象惊人。他一雄奇奔放,力冲云霄的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为中国文学史献上了一篇璀璨夺目的耀眼华章,读来令人惊服,令人神往。【6】

(三)惊人的想象力

诗人的艺术天才并不表现于对客观景物 精工刻画,而是表现在凭借出神入化的卓越想象力,艺术地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7】。在诗人没有到过秦岭的情况下,写出秦岭的险蜀道的难。在长安“侧身西望”蜀道。这是靠丰富的想象力完成的。在《蜀道难》中李白就是借助了历史传说和远古神话驰骋想象,着力渲染了秦蜀道路上的奇险山川【10】,用远古的“鱼凫”“蚕丛”到“五丁开山”,到用“六龙”等神话或传说中存在的事物使得整个诗显得神化。同时,诗人靠自己的想象详细的刻画出了“悲鸟”“枯松倒挂”等事物或场景,使得想象变得生动而真实。因此《蜀道难》是典型的艺术想象的产物【8】。《蜀道难》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四)奔放的诗风

李白的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感常常是喷发式的,以奔放的风格贯穿全诗,想象夸张排比比喻等手法运用连贯,纵横驰骋,一气呵成。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和李白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

总的来说,《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主要代表。

参考文献 【1】《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大学2003年第1月第一版 第76页。【2】《是“蜀道难”,还是“仕道难”》——李白《蜀道难》主题探微兼及创作时间 作者:王根代, 期刊-核心期刊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08年 第12期 【3】宋庠《宋景文公笔记》卷上:“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 表示惊叹声

【4】五丁开山::《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 【5】.六龙回日:《初学记》卷一天部三:《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曰:“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面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螭即龙。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一说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乃嘉定府之主山

【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简析李白《蜀道难》.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年第五期。【7】《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本70页

【8】《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本70页 【9】【10】从《蜀道难》赏析李白诗歌的想象艺术,作者 吴玉清。期刊:现代企业教育 2007.18

第二篇: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特点

作者:751218a

【摘要】: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着滋长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这一时代特点,结合着他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使他的诗篇表现了与杜甫诗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很鲜明的独创性。而在他众多的诗歌中,《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首的浪漫主义色彩最为突出。本文就是试图通过他的这首名作来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该诗题又作《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唐都长安受权贵们的排挤,被放出京。次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越中,行前以此诗书赠友人。全诗托以梦幻,设以虚境,用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奇特想象,寄以情怀,向山东诸公申明心迹;通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

【关键词】:浪漫主义 特色(强烈、奇诡、跳跃、逸宕)成因

【正文】: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李白诗流传到今的约一千首,其中约二百五十首最能反映李白的思想、感情与重要经历;而这些诗,也是李白诗歌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注一)这二百五十首左右的诗,鲜活的表现出李白自由浪漫的精神;“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隐逸养名、干谒官吏、向朝廷献赋自荐、往边地寻求军功等活动,以及受挫之后激昂愤慨的感情。而李白的诗,就在驰骋他的浪漫精神,抒发他的理想,挥洒他的感情时,塑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李白诗歌概述

盛唐文化,孕育出无数杰出诗人,李白无疑是其中最具神韵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情、神等在李白的诗歌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总揽他的诗歌,我们既能看到那种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又能领略到那种神奇宏大的美丽想象。在他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他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加之他那生动、明净、华美而自然清新的语言,更使他光彩耀人,名垂千古。

综观李白诗歌的作品,我们不难看出:李白是个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而在他众多的诗歌中,《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首的浪漫主义色彩最为突出。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这首诗融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写景处意境鲜明且富有变化,议论时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不事权贵的坚定决心。诗歌中有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张扬的意境,这些都要细加体会。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那么,就从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来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吧!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形成以及表现在其中的浪漫主义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形象的描述了诗人奇异的梦境,抒发了诗人对名山,仙境的热情向往。而在最后则一吐胸中郁闷,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及对生活现实的不满。全诗描写内容丰富,梦中情景曲折多变,惊心动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像与夸张,尽情抒发自己浪漫主义的情怀,格调高昂,潇洒出尘。

(一)诗歌的创作和形成过程

在唐玄宗天宝四年,李白由于遭到宧官高力士等人的谗害而被迫离开长安官廷。当时,权贵的谗毁、玄宗的疏远激起了李白内心的极度苦闷和矛盾,也因此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唐王朝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官场的复杂以及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他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三年的供奉翰林生涯没能实现他“济苍生”、“安黎元”的夙愿,这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他曾一度消沉,“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以此表示对现实的愤懑。那年,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留别友人时,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本诗即行前与友人们表白自已蔑视权贵的愤激心情而作的。而诗题中的天姥,是指令浙江天台的天姥山,李白在诗中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把天姥山的瑰丽神奇虚写了出来。

诗中首先写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渺茫难找来衬托天姥山的“云霞明灭或可”景致优美及容易寻找。然后再极言天姥山高得与天相连,运用夸张的笔调写天姥山的冈峦在天空中横贯。至于描绘天姥山的气势,李白以五岳被它超出,赤城为其掩蔽来衬托出天姥山的不凡气势。另外,李白又以高四万人千丈的天台和天姥山相比,指出天台对比起天姥颢得矮小,以致像要倾倒在它的东南面,由此天姥山之高便不言而喻了。然后李白笔锋一转,写自己做梦到吴越去,并游经谢灵运从前往宿的地方,并且描绘了天色突然转暗,雷电交加中仙人洞府的石门,訇然开了。仙人洞中有一座金银筑成的台,而仙人们乘风一个个降下来,并且密如乱麻。由于突如其来的看到这些景象,诗人不由得大吃一惊,而亦因此而惊醒起来。当李白醒后回味刚才的情景时,使他悟得世间万物亦是如此,如流水般一去不回。从而再深一层指出自己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自己活得不开心。当李白醒后回味刚才的情景时,使他悟得世间万物亦是如此,如流水般一去不回。从而再深一层指出自己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自己活得不开心。

(二)具体的浪漫主义特色在诗中的体现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

1、感情色彩强烈

诗歌是诗人的心灵之窗,李白是一个执着于理想,感情非常强烈的诗人。在他笔下的历史人物、事件及山川自然景物,都蒙上了一层情感的光晕和理想化的色彩,而不是以本来的面目出现,他们只是李白情感或理想的化身。而当李白的热情与理想受到打击时,他的反应也是很强烈,笔锋非常犀利辛辣。为了消解、升华痛苦,他寄情于诗歌,诗歌成为苦闷的象征,处处蒙上了感情的光晕,诗歌确实是李白心灵的投影。

就如这首诗的最后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感慨深沉,议论激昂。诗人有感于仙境的幻灭,联系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认为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恰如流水东去。所以,还是骑鹿入山寻仙访道吧。这种伤感情绪和避世态度表现了李白消极的一面。但消极不等于沉沦,纵情山水求仙访道虽属避世,却表现了李白与恶势力势不两立的决心。也正因为有此决心,诗人才昂首挺胸地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全诗寄托了诗人在政治上的苦闷以及超越苦闷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这些都充分展现出诗人大胆反抗现实的精神,种种的思想体现都把他内心那丰富的感情表现出来了。

2、想象奇诡

李白是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善于运用幻想和想象的方式,夸张的手段,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意境和艺术形象,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沈德潜说:想象,其实是诗歌的构成要素,也是诗人创作的手段。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幻想色彩浓郁,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得特别突出。

表现在诗作中的是他用梦幻的形式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的追求和描摹。全诗可分为入梦、梦游、惊梦三部分。乍一开篇,诗人出以对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故意推宕一笔,以神山的不可觅求,反衬出天姥之分明可睹,点示题旨。接着,进入对天姥的刻画。诗人写其山之壮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拔地耸天,大有横空出世之气概。正因为天姥高峻无比,气势雄伟,诗人不禁心动身驰,浮想翩然。为了能尽快见到梦寐以求的天姥山,“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交代了“梦”的缘起,由聆听“越人语”而神思腾越,张开想象的彩翼翱翔于九天之上,于是当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浪迹吴越的山水见闻便再次显现脑际。这样,此番的梦游不仅有现实的触发,而且有往昔的基础,因而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就深深地植根于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之中。

再者,诗人“一夜飞渡镜湖月”,进入全诗的梦游部分。着一“飞”字,摹拟出神入化,足见“渡”是何等的迅速,诗人对吴越的神往是多么急切。“夜”、“月”的入句,既环扣了题目“梦”字,又使诗的境界弥漫出清丽的氛围。“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借湖光乘月色瞬间到了天姥山,“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危耸险峻的高山,“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栗的深林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突兀的意象打开了另一境界,把幻想托上了高峰,想象的彩翼振翮直上。“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虚拟仙界的俊逸飘忽,实是表明诗人的超凡脱俗。正当诗人沉浸在仙气缭绕、变幻莫测的画面中神志俱忘时,“忽魂悸以魄动”,诗人心悸梦醒,惊坐长叹。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的情绪急转直下。充分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由此全诗进入第三部分。诗人梦醒低徊失望之余吟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篇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志”,所显的是诗人嶙峋直立的傲志,不取悦于世而又不苟合于世的一腔怨愤。李白从现实去入梦,去畅游,大梦一醒,又回到惨淡的现实之中。梦中他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描绘的目眩神迷、奇幻莫测,诗人把神话传说中的事和对大自然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美景胜色,丰富奇特的幻想使得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的发挥。

3、结构跳跃多变,节奏逸宕,声情流溢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创造了新奇的艺术境界,寄托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和对自由、光明的追求。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又一特色。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叶燮《原诗‧外篇下》说:“李白天才自然,出类拔萃;……非以才得之,乃以气得之也。……苟有气以鼓之,如弓之括,力至引满,自可无坚不摧,此在彀率之外者也。……历观千古诗人有大名者,舍白之外,孰能有是气者乎!”(注二)气势可谓李白诗歌的特色,凡是读李白诗歌,尤其是歌行,感受最深的,就是那股撼动人心的气势。

诗中,“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诗人由梦境进入仙境,“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大胆地借用奇特的夸张、缤纷的想象手法描述幻想中的仙镜:青冥浩杳的苍天广无边际、日月光辉同时照耀着神仙住处金银台。在“日月照耀”的光明背景下,众多仙人降临。他们有神虎鼓瑟,有鸾鸟驾车鱼贯而下,列队而来。众神仙都是平等相处,就连凶猛的老虎也都驯服地为众神弹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融乐世界,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所向往的。本是诗人急切地梦游求仙,现在却是仙人热烈地来欢迎,这正说明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心情多么的急切。再次,李白继承了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传统,多用比拟、象征的手法表现自我,感讽时政,兴寄遥远,意蕴丰富。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艺术美质。当诗人政治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内心的痛苦无法排遣,正如屈原遭谗后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心境,他写梦境的优美,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环境的失望以及对社会体制和人情世态等“不如意”的一切的激愤和批判。

不禁要问:诗人为什么要用烘托、夸张等手法把天姥山写得那么高峻挺拔、举世无双?是因为诗人要借此入梦,追求理想;诗人为什么要把梦境描写得那么清幽壮美?渲染得那么热烈辉煌?是因为现实世界的丑恶,让诗人憎恶;是因为“洞天福地”的平等自由实现了诗人的理想。所以,诗人要骑鹿游山,寻仙访道,以示决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诗人要高蹈出世,傲啸林泉,以示决不向权贵低头弯腰的坚定信念。这,就是李白!这,就是照亮《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聚光灯!这,就是一代大诗仙魅力四射、辉映千秋的光源所在!

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行成的原因

(一)浪漫主义诗作形成的社会因素

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昌盛,这种环境下形成了李白豪迈的性格、炽热的情感、敏锐的政治追求,这些条件奠定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开元、天宝年间,唐帝国国力极度强盛,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就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发了诗人们建功树勋的种种幻想。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李白以“济苍生”、“安黎元”为己任,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祖国的机会,“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报明时。”正是李白心志的表现。唐代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大都无视世族门阀那一套宗族礼法,思想上狂傲豁达,不拘儒学正宗,行为放浪不羁。加之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观念上较少受儒家传统的束缚。在时代大气候的影响下形成了李白“不屈已,不干人”的傲岸不屈的性格。他以大鹏自比时刻准备“一鸣惊人,一飞冲天。”他不屑走科举进士的道路,他任侠、漫游、求仙访道、结交豪雄、干谒王侯,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凭借知明人士的推荐,走“终南捷径”的道路去实现自己“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然而在李白生活的年代里,在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种种危机: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生活日趋糜烂,朝廷内权奸当道、政治黑暗,苛捐杂税日益繁重,安禄山此时也心谋不轨,各种社会矛盾都处在一触即发的时刻。李白第一次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追求建功立业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径,他在漫游的十八年中没能通过任侠、干谒权贵等途径实现理想,心中充满了愤慨与不平。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玄宗之征入长安,当他踌躇满志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却落了个权贵嫉妒、“赐金放还”的下场。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失败,使李白的内心极度痛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感到从政报国道路的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李白把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和对统治阶级的蔑视、愤恨借助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方法表现在他不朽的诗作中。

(二)特殊的个人因素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形成还有其个人因素。

首先,他豪放的性格和追求人生价值强烈表现自我的精神,使他诗情喷涌、一泻千里。据推测李白的家庭曾是一个富商,幼年所受的教育除儒家经籍外,还有六甲和百家等,使他的思想束缚较少,任侠、漫游、轻财好施,在他的思想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在许多诗篇里都表现出不受羁绊的豪放性格和强烈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求仙就“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当他喷涌的诗情用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时,就用大胆的夸张,如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用“白发三千丈”比喻“缘愁似个长”、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比喻“不及汪伦送我情”。当现实生活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用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来表现,如“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天台,高揖卫叔卿”。

其次,他错综复杂的思想是其浪漫主义的又一成因。一方面他接受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接受道教和道家的思想,他求仙访道、委顺自然、遗世独立追求绝对自由,他深受庄子影响,“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蔑视世间的一切,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失望时,他就把思想寄托在山川、河流、仙界神灵上。他以山为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以月为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神仙为伴——“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同时他还受游侠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游侠本是不相容的,但这种错综复杂的思想却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主观上的结合并不等于事实,在黑暗面前他这种人生思想始终不能实现。他虽然渴望入世、匡济天下,又不屑于走科举出仕的道路;他干谒王侯“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却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他希望从政,但却要求从政不能妨碍他对自由的追求。李白这种不能实现理想的错综复杂的思想,在诗歌创作中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他必然的选择。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总括而言,李白以描写自己梦游天姥山时的所见所怠悟出不再折腰事权贵的主意,以作此来留别世人。而诗中所用的奇特想象、虚实结合以及夸张手法等,都突显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手法及其高超的写作技巧。

结论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公认的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思想非常复杂,感情特别强烈。在生命情调上,他有庄子的自由放旷,也有屈原的理想与执着。所以,他的内外世界充满了矛盾的现象,但是也统一起来构成李白独特的人格特质。他既向往自由,厌恶现实的束缚;但又有强烈的济世理想与功名之念。综合言之,他是一个主观色彩非常鲜明的人,因此,在诗歌创作上,写意性也特别强。而且,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注释:

注一:参施逢雨:《李白诗的艺术成就》(台北:大安出版社,民国81年),页2~4。

注二:见丁福保编《清诗话》(台北:明伦出版社,不着年月),页603。

参考书目:

1、《李白生平研究匡补》 杨栩生著 巴蜀书社

2、《李白研究》林家英著甘肃自考委编印

3、《李白诗的艺术成就》 施逢雨台北大安出版社

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一册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5、《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徐应佩周溶泉 吴功正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6、《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7、《唐诗美学探索》 张福庆著 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第三篇:蜀道难李白

蜀道难

李 白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李白生平及创作风格。2.了解本诗基本内容及其寓意。

3.体会诗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4.背诵全诗,积累古典文学知识。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人笔下蜀道绮丽风光

2.体会诗人浪漫气质和对国事民生的担忧 3.深入理解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探究式学习法,辅以诵读、质疑、讲解、提问法。2.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由唐诗的文学地位谈到李白的诗歌的艺术风格,引入本课教学。

(二)作者简介:

课前请同学收集有关李白的相关方面信息,课上请同学们说一说:“我所知道的李白”。

同学们发言,教师之后多媒体放映有关于李白相关方面基本知 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解题: 《蜀道难》乐府旧题,李白以旧题出新意。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他所说的“蜀道难”到底有多么难行呢?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难行的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听一听这首诗歌的朗读录音(多媒体放映朗读录音,配以巴山蜀水的画面)。2.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多媒体放映)

(四)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讨论)

明确:“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2.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关于本诗寓意,历来解释纷纭,莫衷一是。

一说:剑南节度使严武加害房琯、杜甫,这首诗系为担心房、杜安危而作。

二说:为讽刺章仇兼琼而作。按:章仇兼琼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至天宝五载(746)期间任剑南节度使,是个善于媚上取宠的人,没有反叛中央朝廷的行经。因此说缺乏根据。

三说:为讽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幸蜀而作。此说也属臆测。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这样评论这首诗:“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诗别裁》)对此,你怎样看?

明确:这段话既形象又概括,涵盖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就《蜀道难》的艺术特色而言的。

(四)《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善用反复:

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五)拓展迁移,鉴赏美点

这首诗中有许多精美诗句,你能就你最喜欢的诗句,作一简要的赏析吗?

点拨:仁者可见仁,智者可见智,不强求一致。

明确:①“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秦蜀之间,重山叠岭,一览无余。地貌之雄奇,世之罕见。

②“地崩山催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想钩连”——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神力和人工的伟大由此可见!

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一幅神气而美妙的画面:六龙拉着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急流被大山所阻激起无数旋涡!极言山之高大。

④“清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言登山之难,壮山之高大。如一组镜头,从眼前闪过。这是奇特的想象,这是蒙太奇的手法。

⑤“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途中所见景物,画面如此凄清,使人感到孤寂可怕。⑥“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画面极为惊险,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

小结: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岂虚语哉!

(六)相关链接:

1、结合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再查阅相关资料,就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一探讨。

2、李白是投江自尽的,也有人说,李白是醉酒后看到江中一轮明月,就奋不顾身地跳入江中捞月亮而溺水而死的。这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性格豪放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归宿呢?你能从他的生平和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要求:①选做一题;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③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思考练习题

一、这首诗的内容是以什么线索进行组织的?试划分这首诗的层次,并概括各层的意思。

二.找出这首诗运用想像和夸张的诗句,说明其作用。

三.这首诗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后三次咏叹,各起到 什么作用?

四.找出这首诗中有词类活用的句子,并作具体分析。

五.朗读并背诵全诗。

第四篇:蜀道难(李白)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李白及这篇诗作的写作背景

2.通过诵读品评,体会这首诗作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3.感悟诗人的激情放达的情怀及浪漫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情感节奏的逐层深化和飘逸豪迈的气势 2体会李白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及本诗的艺术手法的鉴赏 教学难点

鉴赏李白豪迈俊朗的诗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火车在蜿蜒的秦岭隧道穿行时,我们不禁惊叹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必然会想起入蜀“难于上青天”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李白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秦蜀道路上的奇丽惊险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从二十五岁起就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排挤,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并著有《李太白全集》。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三、朗读课文、正音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标记生字词 2请学生标音,读字词 鱼凫(fú)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巉(chán)岩

飞湍(tuān)喧豗(huī)砯(pīng)崖

吮(shǔn)血

咨(zī)嗟(zījiē)抚膺(yīng)渚zhǔ

同时注意通假字“所守或匪亲”中的“匪”同“非”

四、带领学生逐词逐句的讲解课文

1注意易错字词的强调(如上,再次强调以加深印象)2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重点讲解 一词多义: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去 连峰去天不盈尺 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 离开

或 所守或匪亲 如果,倘若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有的,有的人

词类活用: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常咨嗟 西,名作状,向西

五、背诵这是首诗作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并请几位学生来背诵这首诗

二、解读赏析全诗

1全诗共三节,每节都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讨论)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2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在文章三段中分别出现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像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田。第一次出现:领起全文,叹山高,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情感基调。第二次出现:叹蜀道的险,再次强调了蜀道难,把全诗推到了高潮。第三次出现:叹战祸之烈,与开头和题目互相呼应。

3诗人是怎样通过浪漫雄奇的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小结: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作者表面写蜀道之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遭挫折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4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色

(1)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3)反复咏叹,一唱三叹。

三、1在背诵的基础上品味诗人的浪漫主义诗风

2李白是投江自尽的。这样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性格豪放的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归宿呢?你能从他的生平和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第五篇: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表现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概述

李白诗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使得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和非凡的意境,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 诗情 比喻 夸张 语言特色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以及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唐诗就是盛唐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豪放飘逸作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具有如下几个突出表现。

(一)跳跃跌宕、大起大落的诗情

李白的诗歌往往都是在尽情的驰骋豪放不羁、奇情伟志的事件中表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幅度、极大的诗情诗意的跌宕。这种大起大落、跳跃流动的内在韵律,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抒情歌唱。例如其传世名篇《将进酒》,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血。”以黄河骑行,联想到人生青春易逝难返,是大起大落之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场景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喧宾夺主,快人快语之情态,极尽狂放洒脱;诗末以“万古愁”作结尾呼应“悲白发”,大开大合,诗人的感情像江涛海浪般奔流澎湃,诗情忽涨忽弛,忽悲忽喜,可谓行云流水。(二)超现实的幻想境界

当现实生活中的食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李白往往会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气力惊人的幻想。而这些浪漫主义诗作中,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性。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人们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觉得愁绪所感染。这便是李白诗歌传诵千年的魅力所在。

(三)高度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文艺创作中人人都能用到的手法。但,无疑强力的、高度的夸张才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特征。李白的夸张超乎常理,他大胆的运用夸张制造离奇意向,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这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而这些变幻莫测、发想无端的想象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通过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无端。

(四)明丽疏朗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为明丽,一为疏朗。前者是就意象的色彩、格调而言;后者是就意象间的组合特点而言。二者又互为因果地统一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中。李白喜欢明丽的色彩,不喜欢灰暗的色彩,追求一种明朗的格调。即使描写灰冷的景物,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并不给人壅塞窒闷之感,相反却有一种昂扬、明朗的基调流贯其中。正由于追求色彩的明丽,格调的明快,李白诗歌意象间的组合有一种疏朗之气。同样,追求这种疏朗之气,又有助于明丽、明快之风的表达。

(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李白诗歌,节奏疾徐变化、奔放洒脱,给人以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这得益于他自由豪放的个性,和清水芙蓉般的语言。诗句应情而生,任情真率,似随口而出,毫不经意,却能出神人化,清新自然,这就是李白诗歌语言的清水芙蓉之美,好像根本不收诗歌清规戒律的限制。而这,正是以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为强大后盾。由于他能够从形式主义的诗风和声调格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创作,毫无阻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瓯北诗话》评他的诗“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艺圃折中》把他比作为“矫矫焉不受约束”的诗中之龙,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自由不羁的创作特征。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诗的语言冲口而出,仿佛是灵感爆发的瞬间,带着内心的感情一齐从胸中流出似的, 造语天然而又神气活现。这种天然浑成,出神人化的语言主要得力于真挚感情的自由抒发。

在李白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但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不朽诗篇,“谪仙人”的风采,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妙机天成的情韵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饶卓颖,《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南方论坛》2006年第4期

2、石岩,《好奇纵横坚守自我——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承德职业学院报》,2007年第12期

3、杨学敏,《“浪漫”而非“主义”——简论浪漫主义在李白阐释中的有效》,《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5期

4、彭树福,《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5、何宏晔,《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文教资料》,2010年第14期

6、王俊洲,《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第9期

下载从《蜀道难》论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蜀道难》论李白的浪漫主义特点(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白的浪漫主义

    论述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 ——以《蜀道难》为例 摘要: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

    李白的浪漫主义

    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继屈原以后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有别于其他的送别诗,此诗巧妙地运用别情,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

    李白蜀道难教案[定稿]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理解李白在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3、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诗人热烈奔放的感情和......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 摘 要: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五篇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质 考号:姓名: 摘要: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中,唐诗是诗歌发展的高峰。而李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继庄子、屈原以后中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诗......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合集五篇)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是盛唐著名诗人,其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洋溢着火焰般的激情,具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构建起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其浪漫主义创作......

    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豪迈而奔放的气势 元稹说李白的诗歌:“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这正道出了李白诗歌的这种豪迈而奔放的气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描写客观事物,表现出不可羁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