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李白山水诗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技巧
论李白山水诗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技巧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之一诗人,有“诗仙”之称。她经历丰富,思想复杂,是一个天才诗人,同时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士、策士灯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人许多优秀的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篇,表现看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艺术写照。在盛唐时期,一代知识分子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乐观豪迈、寻求建功立业,彪炳青史,体现出一种激越昂扬、自行奋发的独有时代气质;同样,那时李白也是意气风发,他时常以大鹏作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却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的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山水诗是描写山水风景,抒发观赏山水时的感受的诗。李白虽然不属于山水诗派,也不是以山水诗出名的,但也写了许多山水诗,可以说“李白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
一、自由奔放、飘逸飞动
李白笔下的山水虽然也有幽静、秀丽的一面,如“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但是这并不是主流,由于他思想非常浪漫,个性非常自由,犹如天马行空,不可羁
诗人使用别具一格的手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自然的笔墨写出了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脉。那天空中悬挂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雅,衬托出一叶扁舟离开故国思念故人的心怀,神采飞动,意蕴悠长,曾被誉为“太白佳境”。再如:《渡荆门送别》:荆门渡远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四十年(726),时年26 岁的李白带着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连绵的崇山峻岭中来面对越来越小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的江水,以独特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出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阔。本诗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如此看来,它比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三、想象丰富、语言夸张
在李白歌咏山水的佳篇美作中,《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描写江山的壮美多姿,来表现大自然雄奇壮丽,抒发自己豪情壮志的作品最具特色。《蔡百衲诗评》云:“李太白诗,逸态凌云,照映千载。”例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作者通过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流动气势,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的艺术成就的贴切评价。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蜀道难》形象宏伟,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运用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和环境气氛的孤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按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呈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李白山水诗积极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蜀道难》,是所有的描写蜀道艰难的诗篇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虽然诗歌描绘的都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是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被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感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
四、个性鲜明、熊奇壮美
李白笔下的山水,往往熊奇壮美,并具有鲜明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浪漫主义特色。这些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望庐山瀑布》的第二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所写是庐山香炉峰瀑布。据载,香炉峰峰头尖而圆,直插入云,峰头烟云缭绕,很象点燃的香炉喷吐香烟。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人想象那顶天立地的山峰恰似一只巨大的香炉,周围缭绕的白云又似乎是冉冉升起的缕缕白烟,缥缈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所以说“生紫烟”。“生”字用得有神,真
五、感情真挚、情景交融
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和特定的情绪渗透在一起,把“景”的形势和“情”的升华结合起来。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常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某一特点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无穷的韵味,因此比起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境高远,感情真挚。除以上作品兼具这一特点之外,李白还有更多的山水诗篇也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例证。例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影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诗篇。当时作者因为永王磷案件被流放夜郎,从四川奔赴贬地,半道遇赦,又惊又喜,立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诗人那历尽艰难险阻而遇赦的喜悦心情,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以及获得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在夹岸秀丽的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妙极。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的诗句,赞美了大自然的秀美景色,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容悲远游子。诗人重点描述的是清溪的水清澈如碧,清亮见底,然而全诗却寄予了他对当时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了
第二篇: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
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的表现
——《唐诗三百首》选读论文
概述
李白诗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眼前所见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强大艺术感染力;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使得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和非凡的意境,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 诗情 比喻 夸张 语言特色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史上灿烂夺目的篇章,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在艺术创作方面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以及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唐诗就是盛唐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豪放飘逸作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具有如下几个突出表现。
(一)跳跃跌宕、大起大落的诗情
李白的诗歌往往都是在尽情的驰骋豪放不羁、奇情伟志的事件中表现出一种挥洒自如的幅度、极大的诗情诗意的跌宕。这种大起大落、跳跃流动的内在韵律,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抒情歌唱。例如其传世名篇《将进酒》,开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血。”以黄河骑行,联想到人生青春易逝难返,是大起大落之笔;“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场景简直就是目中无人,喧宾夺主,快人快语之情态,极尽狂放洒脱;诗末以“万古愁”作结尾呼应“悲白发”,大开大合,诗人的感情像江涛海浪般奔流澎湃,诗情忽涨忽弛,忽悲忽喜,可谓行云流水。(二)超现实的幻想境界
当现实生活中的食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李白往往会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气力惊人的幻想。而这些浪漫主义诗作中,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高度的真实性。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人们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觉得愁绪所感染。这便是李白诗歌传诵千年的魅力所在。
(三)高度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夸张是浪漫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文艺创作中人人都能用到的手法。但,无疑强力的、高度的夸张才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重要特征。李白的夸张超乎常理,他大胆的运用夸张制造离奇意向,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把自己的形象思维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旷邈的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这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个性,也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而这些变幻莫测、发想无端的想象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通过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无端。
(四)明丽疏朗的意象
李白诗歌的意象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为明丽,一为疏朗。前者是就意象的色彩、格调而言;后者是就意象间的组合特点而言。二者又互为因果地统一在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中。李白喜欢明丽的色彩,不喜欢灰暗的色彩,追求一种明朗的格调。即使描写灰冷的景物,如“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并不给人壅塞窒闷之感,相反却有一种昂扬、明朗的基调流贯其中。正由于追求色彩的明丽,格调的明快,李白诗歌意象间的组合有一种疏朗之气。同样,追求这种疏朗之气,又有助于明丽、明快之风的表达。
(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特色
李白诗歌,节奏疾徐变化、奔放洒脱,给人以一种荡气回肠的感受。这得益于他自由豪放的个性,和清水芙蓉般的语言。诗句应情而生,任情真率,似随口而出,毫不经意,却能出神人化,清新自然,这就是李白诗歌语言的清水芙蓉之美,好像根本不收诗歌清规戒律的限制。而这,正是以炉火纯青的艺术造诣为强大后盾。由于他能够从形式主义的诗风和声调格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创作,毫无阻碍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瓯北诗话》评他的诗“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艺圃折中》把他比作为“矫矫焉不受约束”的诗中之龙,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他自由不羁的创作特征。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诗的语言冲口而出,仿佛是灵感爆发的瞬间,带着内心的感情一齐从胸中流出似的, 造语天然而又神气活现。这种天然浑成,出神人化的语言主要得力于真挚感情的自由抒发。
在李白的诗歌中,既有浩瀚壮观的瑰丽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的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既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宏伟理想,又有非凡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但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不朽诗篇,“谪仙人”的风采,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妙机天成的情韵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饶卓颖,《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南方论坛》2006年第4期
2、石岩,《好奇纵横坚守自我——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承德职业学院报》,2007年第12期
3、杨学敏,《“浪漫”而非“主义”——简论浪漫主义在李白阐释中的有效》,《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5期
4、彭树福,《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特质》,《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
5、何宏晔,《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文教资料》,2010年第14期
6、王俊洲,《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第9期
第三篇:论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
论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
2011级文学院
摘要:北宋诗人梅尧臣在《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诗中说:“愤世疾邪意,寄在草木虫。”“愤世疾邪”是“意”,“草木虫”是“象”,“愤世疾邪”融注在“草木虫”上,就成了意象。所谓意象,指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情意的物象。在长久地文学史演进中,许多物象已经有了固定的主观情意,而活跃其中的动物意象十分引人注目,“鸿雁”——传递书信的使者;“大鹏”寓意志向远大,胸襟开阔,“龟、鹤”寓意长寿吉祥„„而“诗仙”李白天性自然,喜好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的飞禽走兽游鱼自然也成为他诗中的“常客”,他酷爱自由遨翔、搏击长空的动物,如大鹏、鸿、苍鹰、吞舟鱼;青睐龙、凤、虎、鹿、鹤等神仙坐骑;称许强健矫捷的虎、马、鹿等走兽;还有贴近人类生活的鸡、鸭、犬、牛、羊、马;自由自在地流莺、蝴蝶、燕雀、鸬鹚、鹦鹉、游鱼;寓意爱情的鸳鸯、青鸟;寓意长寿吉祥的龟、蛇、鹤、鹿等,当然还少不了有悲情色彩的猿、猱及子规(杜鹃)、乌鸦、鹧鸪等悲鸟„„可以说,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丰富多彩,鲜明突出,深入人心。李白或以动物意象自况,托物言志;或以动物意象为陪衬,借物抒怀,表现浪漫出世情怀。
关键字:诗歌 李白 动物意象
(一)自由遨翔、搏击长空的动物(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豪放飘逸是“诗仙”李白的诗风,因此他诗歌的动物意象表现为自由遨翔、不受拘羁的飞禽,如大鹏、飞鸿、苍鹰、巨鱼等。
1、大鹏
李白非常钟情于大鹏鸟, 写出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云垂大鹏翻, 波动巨鳌没”(《天台晓望》)、“大鹏飞兮振八裔, 中天催兮力不济”(《临路歌》)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更有《大鹏遇稀有鸟赋》、《大鹏赋》两篇专为大鹏所作的赋。李白诗歌中的大鹏形象,是诗人积极进取精神的征象;是诗人反叛性格的表征;也是诗人生命轨迹的写照。大鹏,曲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中的“ 传扶摇而上” 的大鹏, 是取其闲放不拘, 恬适自得之义的,是借大鹏这一形象,标示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境界的,或者说是寄托他的精神追求的。大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和“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状态,正是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契合,而李白诗文中的那种“ 撅厚地, 揭太清,亘层霄, 突重冥” 的大鹏, 显示了“ 怒无所搏, 雄无所争” 的莱鹜不驯的性格特点。这是诗人一贯的豪情壮志。李白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他要像大鹏鸟一样展开自己的翅膀,飞腾着去追求高尚的理想, 所以能超脱发想, 创造出“ 乘长风破万里浪” 的大鹏形象。这与庄子是很不同的。
2、巨鱼
李白的诗歌受庄子文章的影响较深,《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由“巨鱼”——鲲变化得来,所以李白诗中也有许多写“巨鱼”的,“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古风》其三十三)诗中一个“仰喷”,一个“横吞”,足见气势之雄。受庄子以大为美审美情趣的影响,李白喜用庄子那种宏大的笔势去描绘宏阔壮美的意境,此诗亦是体现。另外,李白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他要像“巨鱼”一样,“燀赫因风起”去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
3、鸿
李白诗歌中,“鸿”也经常出现,“鸿,大也”,所以飞鸿,即飞禽中的大雁。“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九)、“不及广成子,承云驾轻鸿”(《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八)、“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孤凤向西海,飞鸿辞北溟”(《金陵崔侍御十九韵》),在他的诗中“飞鸿”大多比喻为抱负远大的贤才,却不被重用,诗人借“送飞鸿”表达对贤才不被重用的惋惜,以“飞鸿”自况,追求解脱的同时,宣泄“不得志”的苦闷。
4、鹰
李白的诗中也垂青于另一种意象——鹰。鹰是一种凶猛的禽类, 隼、鹘、雕、鹗、鹞、鹯等都是它的同类。而在李白的创作中“鹰”的形象也是丰富多彩的。《白鸠辞》:“鹰鹯雕鹗, 贪而好杀。”此诗专在赞美白鸠外在之白美及内在之安驯, 而讽刺白鹭之内外不副, 批判鹰类的贪婪嗜杀。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六:“时多酷吏与聚敛之臣, 故作是诗以刺。”《望鹦鹉洲怀祢衡》:“ 鸷鹗啄孤凤, 千春伤我情。”元杨齐贤注: “鸷鹗以喻黄祖, 孤凤以喻衡。” 诗人痛惜文才超群的祢衡无辜被害, 遂将黄祖喻为凶狠残酷的鸷鹗。由以上四例可见, 李白笔下喻人之鹰主要取鹰凶猛、冷酷之一面, 并以此比拟唐朝之酷吏及奸佞之人, 均含贬义。但另一方面,李白诗歌中又常常用“鹰”来自况。如《野田黄雀行》: “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此诗乃袭用曹植所创乐府新题。胡震亨注: “ 曹子建本辞, 言雀避鹞, 自投罗,比兴之意, 谓士之用世, 则当为国雪耻, 立大功以成名, 犹神鹰之不顾凡鸟而但击九天之鹏也。”李白此句中的“ 神鹰” 乃运用了《幽明录》中的一个典故: 楚文王好猎, 有人献一鹰, 王见殊常, 故为猎于云梦。俄有一物自天际而来, 众人莫识。鹰便竦羽而升, 羽落纷纷。时有博物君子曰: “ 此大鹏雏也。”可见, 此处李白以典故中之神鹰喻胸怀大志, 愿歼灭叛军, 为国效劳, 建立不朽功勋之自我。李白诗中还有一首《赠新平少年》, 乃李白入翰林前西游秦地至新平所作, 其中有: “ 摧残槛中虎, 羁绁鞲上鹰。”詹瑛注: “ 《文选》卷二八鲍照《东武吟》:昔如鞲上鹰, 今如槛中猨。”朱谏云: “ 以致摧残有若槛中虎, 敛爪牙而不得逞其搏噬之威也;又若鞲上鹰, 受羁绊而不得奋其飞扬之势也。然鹰在鞲上, 未知何时得以纵其绦索,使之飞腾于风云之上, 攫获雉兔, 以申其所能乎!夫英雄之未遇, 则屈于一人之下;及其既遇, 则伸于万人之上,”此亦以羁鹰自况, 希望能有腾空而起, 搏击九天, 申其所能的一天。综上可得,李白诗歌中用来喻人或自况的鹰多出自典故。作者将典故与自己生平中的不同遭际联系起来, 赋予这些鹰不同的内涵, 表现出自己丰富的思想情感。而最能够体现李白自由思想和豪迈情怀的,是那狩猎场上的雄鹰。通过对这种呼鹰走马的游猎场面的描写, 诗人充分地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意识和豪情壮志。鹰作为诗人自我的外化, 展翅翱翔在历史的天宇中。
李白是个功名心很强的人, 有儒家的用世思想。他坚信“ 天生我材必有用”, 而追求“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的伟大功名。高飞万里的大鹏、飞鸿、雄鹰自然可以成为自我的象征。
(二)富有灵性、长寿善行的动物(浪漫出世的道家追求)
1、龙、凤(古人崇拜的善飞灵物)
李白诗歌中“龙”主要是以“青龙”的形象为主,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合称为四方之神,为道教所信奉。龙在中国古达传统文化中有着无比尊贵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华汉民族的图腾崇拜,所以很多神仙的坐骑都是龙。如“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白鹭洲前月,天明送客回。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送殷淑三首》其二)、“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早望海霞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还有如《五古·玉真仙人词》中的“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为凤,雌为凰,历来都是吉祥幸福的象征。传说王子乔吹箫引凤,他便乘风而上,羽化为仙了。此后凤凰也归为神仙坐骑的一类。李白在他的诗歌中也有非常多以凤凰为坐骑的诗句。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猛虎击鼓,凤凰拉车,仙人多如麻。又如《飞龙引》中“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 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侍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以及“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都是描写诗人梦想乘“鸾车”遨游天际的情景。还如《凤凰曲》中“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
2、虎、鹿、鹤(善走或善飞动物)
“白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本身就具有长寿、吉祥的寓意,并且常常和神仙、仙境联系在一起,所以白鹤也成为了神仙坐骑的一种。在《感兴八首·其五》“欲逐黄鹤飞,相互向蓬莱。欲乘鹤而起,向蓬莱而飞,飘然出尘。”中非常形象的描写了白鹤的“飘然出尘”的气质以及悠然自在的逍遥,这些都是与神仙气质相符合的。其他还如:《七古·怀仙歌》“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五》“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五古·赠嵩山焦炼师》“下瓢酌颍水,舞鹤来伊川。”《五古·古风其四》“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
“白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文化意义:首先,鹿是一种十分敏捷机智的动物。其二,鹿在中国原始文化中被视为长寿的象征,是“长寿瑞样”的仙兽,《述异记》云:“鹿千年色苍,一千五百岁色白,三千岁色黑”。白鹿在中国神仙体系中是作为南极仙翁的坐骑出现则是例证。民间有“鹤鹿同春”之说法。其三,在文化衍化中,鹿又被赋予了另一层文化意义:纯善。《孝经援神契》载云:“德至鸟兽,则白鹿见。”《瑞应图》云:“天鹿者,纯善之兽。道备,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则见。”显然,白鹿已经具备瑞兽的特质,只有出现极备仁德的君主统治天下,人民、鸟兽深沐其恩,感怀仁德时,白鹿才会出现。民间“九色鹿”的传说便是这种文化意义的外在显现。主要因具备“长寿”和“至仁至德”的双重文化意义,白鹿才能成为葛洪笔下的神仙的坐骑。艺文类聚卷九十五引《神仙传》云:”鲁女生者,饵食绝谷,入华山。后故人逢女生,乘白鹿,从玉女数十人。“又引《濑乡记》云:”老子乘白鹿,下托于李母也。”其四,拥有了“仁德”意义的白鹿,便顺理成章地被赋予了政治内涵:逐鹿中原,鹿死谁手等。白鹿又被谐音为“百禄”。鹿便有了升官发财之说。李白有很多诗歌描绘了白鹿这一神仙坐骑的形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如《李白游泰山六首·其二》的“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如《至陵阳山登天柱石》的“韩众骑白鹿,西往华山中。玉女千余人,相随在云中。”如《古风二十》“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三)两种情怀的交织成就了“诗仙” 李白从五岁到二十四岁(七0五一七二四),是在书中读书和任侠时期。魏颢《李翰林集序》说他“少任侠,不事产业”,生性豪放不羁,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好任侠,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他一生都在漫游之中渡过。受时代“入仕”风尚影响和阶级局限,他又是一个极愿意出仕为官之人,李白的大鹏形象, 正是他所处的开、天之际的世庶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但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傲不羁必然是与宫廷、皇权格格不入,常因饮酒误事,终被赐金放还。李白注定“只能做个伟大的诗人,却绝不可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在郁闷之余纵马醉酒,游山玩水,远离宫廷流连自然的生活中,他更加向往神仙生活的自由逍遥,但他毕竟只是凡胎肉体,终究成不了神仙,不可能像神仙一样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他在作品中写神仙坐骑的形象就是为了寄托这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形成李白特有的豪迈、飘逸、灵动的浪漫主义诗风。仙人乘着坐骑迎风而走的样子,白衣飘飘、霓云萦绕使得整个换面更加的飘逸、轻快,诗的整体风格呈现出轻盈、灵动之感。在配合上李白“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语言,形成了独具李白特色的豪迈、飘逸、灵动的浪漫主义诗风。
第四篇:李白的浪漫主义
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继屈原以后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
一、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特色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是欧洲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时候产物。但作为创作方法,它却是和文学艺术同时产生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源远流长,并峙千秋。在反映现实这一根本点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同样都能深入的反映现实。浪漫主义由于侧重主观感情的抒发,而感情,特别是某些深刻而又复杂的感情,往往很难直接表现,这就常常需要借助一些与之相适应的事物来曲尽其意,而诗人心中郁积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界中总是可以找到与之相适应的事物的。于是一触即发,发而为诗。故沈德潜《说诗啐语》有云:“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郁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复唱叹,而中藏之欢愉惨戚,隐跃欲传。其言浅,其意深也。” 那么,李白的诗歌为什么表现出这种浪漫主义呢?
我们知道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王朝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滋长着各种社会危机的时代。诗人对人生、对理想充满信心,希望趁势而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召入京,唐玄宗对他优待有加,命之待诏翰林。他过着“王侯七贵同杯酒”(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著书独在金銮殿”(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的世人羡慕的生活,可谓是春风得意,豪情满怀。诗人浪漫地认为自己就此可以象管仲、姜尚、诸葛亮等古人一样辅佐圣明君主,实现“为王师、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诗人心中充满自信、自豪、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不久,诗人渐渐地发现,唐玄宗并非他心目中的圣明天子,玄宗对他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借以装点太平”,并没有给李白施展政治才华的机会。这使诗人很失望。诗人由于理想遇错,产生怨愤情绪,他经常借酒消愁,有时还借酒装疯拒不奉召。这自然招来了群小的馋谤。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也以李白“非廊庙器”,将他优诏罢遣。这是李白政治生活的一次大失败,诗人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于是诗人希望借游历山水以派遣郁闷的情怀。
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看,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将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推到绚丽无比的高峰。严羽评李白《将进酒》时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既是,此其所长。”这虽是一首诗的评语,却可以看作是对李白诗的抒情特点的准确概括。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 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独特的想象方式,即诗人往往“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
但他不易企及的地方还在于他往往能够美妙地把神话、幻想和夸张等这些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结合着运用。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和《将进酒》。他在《蜀道难》中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番《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而在《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则重点品位感情上大起大落,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 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开头四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诗歌形象感情色彩强烈。意象超越现实,善于通过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并借助梦境、幻境的描写创造出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风格雄奇飘逸,语言清新自然。充分体现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人力。
第五篇:李白的浪漫主义
论述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
——以《蜀道难》为例
摘要: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而在他众多的诗歌中,《蜀道难》这一首的浪漫主义色彩最为突出。本文就是试图通过他的这首名作来探讨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关键词:
李白蜀道难浪漫主义形成原因诗歌特色创作手法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在艺术创作方面,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于盛唐文艺中,奏出了强劲的“盛唐之音”。
诗人李白就是奏响“盛唐之音”的最优秀者之一。他以其独特的风貌为后世读者所景仰。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就是对诗人李白的崇高评价。其中,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更是彪炳千秋,为后人所敬仰。本文力求从一个新的角度,从他的诗歌中来诠释他浪漫主义特色及其产生原因,以便给读者一个新的感受。
一、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
李白反映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他常常采用奇特大胆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把诗写得气势奔放,感情浓烈而又迷离惝恍。我们不妨从如下诗句中来体会他的诗歌所带给我们的种种不同寻常的感受。未必真有那么险峻的蜀道,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这些大胆奇特的夸张,使他的诗句气势磅礴,惊天动地,非同寻常,令人读来荡气回肠,却又全不见其锤炼之迹。李白实不愧称之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丰富的想象
李白诗歌的另一重要成就是他的丰富和惊人的想象力。他的诗可以说是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他的诗篇当中。然而他的诗句又不假雕饰,飘逸豪放、雄奇洒脱。“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诗人的笔下,奇伟的群峰,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崎绝的蜀道,都是那样的壮美,那样的动人。看《蜀道难》:“„„噫吁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这首诗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也是最能体现他诗歌雄奇奔放风格的名篇。作者将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神话传说紧密结合,再现了蜀道峥嵘、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也给诗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读来令人心潮激荡、赞叹不已。《蜀道难》。他通过想象、夸张,把神话传说与历史结合起来,使蜀道显示了一种优美、神秘的特征。并且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征。“蚕丛及鱼凫,开园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等。“山崩地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神话与历史传说,突出蜀道的神秘特征。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蜀道的艰难,令人可惊可畏,可恐可怖。通过设想,突出蜀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蜀道难》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他的诗中,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往往是融在一起,实在是让人感到惊奇。
三、壮美的意象
众所周知,李白的诗可谓是意象万千,人们熟知的有“月”“、酒”、“雪”等意象,然而能突出表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除了这些觉的意象以外,还有许多更加壮美的意象,与诗作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有很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这些壮美的意象同样为他的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增光添彩。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例如大鹏、巨鱼、长鲸,例如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这些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他笔下,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飞流直下的瀑布,奇伟险峻的群峰,峥嵘惊险的蜀道,无不形象雄伟,气势磅礴,壮美非凡。
雄奇的想象,瑰丽的色彩,放达不羁、具有任侠性质的性情。这些都是李白浪漫主义的表现,他的浪漫主义还体现于感情的充沛饱满,外放于形,多直抒胸臆,在意象的营造上自然地偏向夸饰和极端,遣词造句行云流水,用笔着神,天马行空。而且李白用字也是很朴素的,颇得魏晋遗风。他的浪漫更体现在用于填词造句上的不凡,语言极富想象力,行云流水之势不可抵挡啊。再加上具有的某些狂放不羁的个性做张扬。更具有一种霸气。让文章有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李白的一生是政治上坎坷多折、壮志难酬的一生,但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不朽诗篇,“谪仙人”的风采,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妙机天成的情韵是留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参考文献:
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⒉ 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⒊ 邓魁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新学院 09 汉本 2 班 郑宇倩 092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