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09:4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

第一篇: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

名: 陈妍

指导教师: 赵永忠

讲师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年

级: 2003级 类

别: 专升本 学习中心: 北京联大

完成时间:2005年 10 月23 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

[摘 要]李白是我国杰出的山水诗大家。他的山水诗明朗清新,意境开阔。情景交融,韵味悠长。形象雄伟,气势磅礴。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蜀中、黄河、江淮、浙江流域的名山大川,到处寻访名山胜水,写下了奇彩纷呈的山水诗作,千姿百态地刻画了祖国雄奇秀丽的山水风光,表现了他对美好景物的热烈向往之情。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这里我们着重介绍诗人与大自然之间融合相亲,和谐交流的情感,从四个方面表现出来:

1、返朴归真的逍遥。

2、春夏秋冬的神韵。

3、登山临水的快慰。

4、夕阳明月下的沉思。同时李诗中还表现了诗人和自然的对立,表现出人对自然征服的愿望。诗人时常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了无穷的韵味。

[关键词]对立 和谐 山水 自然

李白是我国杰出的山水诗大家。他的山水诗不但成熟完美,而且独具风格。李白热爱大自然。他曾经以豪迈的胸怀、奔放的激情,将祖国壮丽秀美的河山描摩笔端,他壮绘直落九天的瀑布,以及奔腾咆哮的黄河和崎岖险阻的蜀道,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形象,从而产生了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诗里的自然不单是对客观自然的描写,而且反应出诗人与大自然之间融合相亲,和谐交流的情感。诗人眼中,自然与人没有疏离,人与山川草木,日月星辰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把他们当成交流情感,寄托情思的对象,或者当作知己,当作倾诉、寻求安慰的对象。同时李诗中还表现了诗人和自然的对立,表现出人对自然征服的愿望。李白的感情通过他笔下的大自然表现得淋漓尽致,融为一体。我将从诗人与自然和谐、对立这两方面试着分析一下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

一、诗人与自然山水的融合

(一)返朴归真的逍遥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把其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山水诗作。观览李白的山水诗,首先感到的即是诗人在远离了官场衙门后,返朴归真的那份逍遥。这是诗人在欲进不能情形下的心灵传真。在《夏日山中》他这样写道: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诗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仲夏季节,当我们走进李太白所营造的诗歌氛围,就会体悟到夏日山中那扑面而来的阵阵清凉松风,那个“脱巾挂石壁”的潇洒诗人,沉醉忘情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你看: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体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把要说的千言万语都包蕴了。因为纵情无言于夏日山中,让人既感受到自然山水的巨大魅力,又充分享受了心灵的绿荫,深刻体现了诗人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其实,东方人向来就以人与自然山水的融合为最高精神境界,我们东方美学的极境也就是人和自然的默契,这就是中国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这首五绝,表现出李白在自然山水中的得意忘形,随心所欲,不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吗?李白的这类诗歌,仿佛是滚滚红尘里奏响的一声声清纯空灵的笛音,我们完全能够透过这类诗歌的语言外壳,领悟到他在极其真诚的心灵之下,渴望自己精神上飘逸逍遥的那一份真实淡泊、自然宁静。现代社会,人们追求自然,企盼宁静,其实,在李白的这首诗歌里,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远离尘世的喧嚣,忘却心灵的苦恼,寻美于山水自然的投入与真诚。

《已夕山中忽然有怀》一诗,李白与山水云石为伴,在大自然的天籁中充分感受到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实,流露于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在这些淡忘荣利、自乐自足的诗句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人是何等的逍遥: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山深云更好,赏美终日夕。月含楼间峰,泉漱阶下石。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

久居山中,卧看青云,人随云动,物我难分。云好更在深山处,终日赏美忘归人。在一轮清月的郎照之下,群峰格外诱丽;在一泓清泉的叮咚声里,山石分外透明。习习的山风迎面吹来,让人心旷神怡;温情的月光如诗如画,妩媚醉人。“素心自此得,真趣非外惜。”这山中的“真趣”,这超然的“素心”,幽幽古思,款款真情,让人流连,给人安宁。真是高山流水,太白知音。这类诗,是李白在穿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历经了生活的坎坎坷坷,习惯了世间的悲欢离合,感受了生命的大起大落后的大彻大悟,是诗人灵魂的又一次飞升。不错,李白的一些诗里常常写到醉态梦境,似乎浪漫逍遥的诗人多是生活在蔚蓝色的梦境之中和沉溺于“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烈酒里,其实,李白的一颗心早就苏醒了。感于时代的压抑黑暗,感于社会的小人专权,李白称得上是懵懂时代的先觉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大自然的千山万水中,当李白把自己的主观情感直接注入于客观的自然山水之上,那水便也有了性,那山便也有了情。这时,自然山水之灵李白艺术之魂在静寂中完全统一在一起了。

另外《独坐敬亭山》、《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等诗,都流露了李白返朴归真的逍遥思想。

(二)春夏秋冬的神韵

李白的山水诗,生机动荡,风情万种,新鲜活泼,师出自然。在他的山水诗中,无论春满北国,还是夏游记趣,无论秋野拾零,还是冬日漫游,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在他灵动的笔下都显得那么清鲜自然而饶有韵致,那么富于勃勃生机而卓然生姿。请看:

“东风轻拂,芳草菲菲,流莺飞花,春光晖晖。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春日独酌·一》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是美好的。在李白的诗中,写春日的温馨阳光映照在碧绿的芳草上,那水那木也显得如此多情,那花那风也显得如此温柔。此时,春姑娘早已悄悄地走进我们的心中„„

“湖面如镜,荷花飞香,般摇叶动,暑热人忙。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子夜吴歌·夏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夏天是火红热烈的。当偌大的镜湖碧叶连天,荷花绽放;橹声咿呀,船在湖中行,人在画中游;那一湖千姿百态的荷花,那一湖穿红戴绿的采花女,歌不断,笑不断,歌声、水声、桨声、蓝天、碧湖、白云,民俗民风,乡音乡情,多么明丽的一幅图画,何等宽朗的潇洒人生。此时,就连灼热的夏天也显得清爽爽、凉悠悠了„„

“霜落树空,满地金黄,征帆远行,秋风送爽。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秋下荆门》

秋尽江南草木凋,秋天是丰厚深沉的。当满树的黄叶纷纷飘落,大地硕果累累,流金溢香,勤劳的人们正忙碌着把幸福和希望一并收藏。在宜人的秋风中,轻舟向天的尽头划去,这次远行可不是去领略故乡的风味,只因那里有更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呢。秋天给人以更多的遐想„„

“隆冬降临,瑞雪纷纷,万物静寂,难求知音。„„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北风卷地百草折,冬天是冷酷无情的。轻轻打开东向的那扇窗户,引颈向外张望,厚厚的白雪早已静静地给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仿佛一切生命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呼啸的北风,漫天的飞雪,以及诗人心中无尽的孤独、忧郁、惆怅„„天寒地冻,一片苍茫,泪往肚里吞,血往深处流,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从上可见,李白笔下的春夏秋冬早已融入了诗人的万千情绪,在春夏秋冬四季里,流动的是诗人的丰富感情。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沉静,冬的洁白,四季变换,神韵风情,已经化入到李白山水诗的骨子里去了。在这类山水诗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质特征就是突破庸常,反抗尘俗,从中我们能够呼吸到一口口新鲜而又清凉的空气。可见,在唐代那个令李白并不倾心的朝代里,他常常都想为自己寻求一个精神寄托,有时在心里,有时在四季山水中。

(三)登山临水的快慰

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蜀江水碧蜀山青”,巴蜀的奇丽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葱茏的艺术想象。当现实不合他的理想,怀才而不被起用时,官场的绝望并没有使他心灰意冷,他去掉身心的羁绊,正好远走高飞,到名山大川,情系自然,在几近冷漠的自然山水中,领悟到一种心灵的故园感和归宿感。这时,李白向外发现了自然山水的灵魂,向内发现了自己心境中的深情,在山的怀抱中,在水的情怀里,胸襟更加宽广了。

登山揽胜,临水抒情,在灵山秀水间,那明丽可人的千山万水,清风朗月,秋菊落英,沙沙穿林打叶声,潺潺小溪与泉鸣,风过雨霁,山岚白云,在李白的心中投下了一抹抹快慰的绿荫。七绝《登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剿云松。”

在这首七绝里,李白挥毫走笔,饱蘸浓情,在登峰极顶的无比快慰中,盛赞庐山秀色。最美丽的是“青天削出金芙蓉”,最动人的是“九江秀色可揽结”。天才纵逸,性格豪爽的诗句,让人通体舒畅,如坐春风,不仅充分领悟到庐山山水的妩媚动人,而且心驰神往。

《冬日归旧山》一诗,李白归心似箭,未洗征尘,行色匆匆,即叩访山门。那久违的远山近水仿佛2 2

于他有意,那故园的芳草仿佛于他有情。在归来的路上,他以诗人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诗中,那碧绿的“一条藤径”,那高远的“万点雪峰”,满地密密麻麻的枯枝冷叶,一谷厚厚浓浓凝滞不动的寒云,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深山中老树古木破江而横。在这首诗中,万点静寂的雪峰前有一条鲜活碧绿的藤径,人踪渺无的自然里有冲风冒雪的嫩篁常青,纵然“谷寒云不行”,纵然“古树倒江横”,但静寂中依旧有远山的召唤,死灰中依旧有顽强的生命,这就是不灭的人性之灯。正是在这样的自然里,在这样的山水中,李白真切感到,他的心是属于阳光、雪峰、嫩竹、白云和大自然的,也只有在自然的山水之中,他的心才是最自由的。人在自然山水中放情,心在自然山水中平衡,他在登山涉水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给予他的无限生命力,和无尽的快慰感!李白的这种对自然山水的心仪与交流,是一种人格的“寻真”。他希望达到的,就是借客观自然山水的清凉,来尽情洗涤自己主观的俗虑。

(四)夕阳明月下的沉思

我们知道,凡是能够人为描绘的自然风光就失去了其神秘性。人类之所以世世代代始终保持着对客观自然山水炽热而纯真的那一份爱,那一份情,就在于人生无穷,生命无尽,山水永恒,探索不停。于是,在李白的笔下,自然山水有时就是一种象征,当自然山水被当作是一种客观关联物,作为一种永恒的象征时,它就能使李白产生强烈的时空意识。展读李白的描山绘水之作,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沿江独步,还是月下独饮,在潇潇春雨和瑟瑟秋风里,在红红夕阳和皎皎明月下,他时常陷入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江边行吟,思接古今,李白胸襟大开,心潮滚滚,耳闻缥缈的音乐,目睹翻飞的白鸥,一种强烈的时空意识油然而生: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江上吟》

遥想历史,云山苍茫,江上泱泱,功名富贵如流水,恍惚若梦了无痕。弹指之间,全都灰飞烟灭,而亘古不灭,世代相传,光照千秋的却是天才诗人屈原的词赋,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闻风汲流,也许李白正是从“屈平词赋悬日月”这一文化现象中,发现了人类精神瑰宝传递的秘密。天才惜天才,名人慕名人,原本就是人生的一道风景。

妇孺皆知的《静夜思》一诗,李白望月怀乡,见月起情,在凄寒如霜的月夜,思念难忘的故乡,乡情、亲情、人情,时间、空间、灵魂完全交融于一体,明明白白的语言,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千百年来东方人常有的思维定式。可以说,月下思乡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痛苦。

月下饮酒,李白神思飞奔,倔强兀傲,热爱自由的诗人也生出疑问,陷入了不可自拔的对生命意义及 对生命的有限和无限的深沉思考之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酒问月》

人生苦短,皓月永存。在纷繁喧嚣的尘世里,许多人都在为功名利禄而奔忙着,乱哄哄你方闹罢我登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欺天瞒地,不择手段。其实,静心细想,天地悠悠,岁月匆匆,潮起潮落,沧海桑田,无论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瞬间过客而已,逝水年华东流去之后,只有那空中的一轮朗月从古至今,清辉永存。在对明月的沉思疑问中,李白悟出了,生活在山水明月之中,一旦自然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对立彻底消失,人心也会因此变得温和善良起来,这时奔腾咆哮的主观感情,在清柔的月色之下,也会用一种极其平静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平静的主观感情,其实是一种很深刻的情感宣泄,它构成了李白文化人格的又一特点。因为在如水的月光下和自然山水中寻求到了精神自由和解脱,李白得到的是一种人格的完善。山中落日,景色迷人,在如血的夕阳下,李白笔随意转,情不可遏。

在李白的山水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身心与山水自然景色浑然一体,反应出诗人与大自然之间融合相亲,和谐交流的情感。他的山水诗里,构成的是一幅幅融汇着诗人情绪的动态画卷,因此在他的山水诗中也表现出了诗人与自然山水的不和谐。那我们就来看诗人与大自然的对立一面体现在哪里。

二、诗人与自然山水的对立

这一方面 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全诗共分四段:每段当中都能够从不同角度体现诗人与自然的对立。如第一段: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开篇,诗人就通过连声的惊叹,层叠的比喻,突出了蜀道那不同寻常的险峻。“尔来四万八千发,不与秦塞通人烟”说蜀地山高路险,常人想要与秦地沟通走此路比登天还难,最后经过了那么长时间才相往来,从而反映出大自然之刻薄,人力量之薄弱,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的对立。然后又通过神话传说,夸张的笔墨写出了蜀道是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途,给险峻的天梯石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娥眉3 3

山顶。人和自然失去了默契,所谓的“天人合一”在这里也就不复存在了!体现出诗人与大自然的对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在这一段中,诗人极写山势的高危。那太阳的六龙车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冲波击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岭的奔腾河川,再加上黄鹤难以飞过,猿猱发愁攀援的反衬,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艰难。通过对大自然中蜀道沿途艰难的描写,反映出李白人生旅途之艰难,也是李白对自己人生不如意的感叹,说明诗人与大自然不和谐,体现了诗人想要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紫岩峦”,青泥岭上迂回曲折,极短的路程内也要转很多弯,突出了道路的险峻,也反映出诗人的无奈。行人在高处仿佛伸手可摸星辰,使人紧张得屏住呼吸,只有抚膺长叹!这让诗人有一种落寞感,和内心的不平静相辉映,反映出诗人与大自然的对立。

通过历史上的险阻、峰岭的高峻、山路的崎岖等描写,蜀道艰险之状,似乎已经写尽,但诗人笔锋一转,以反问的句式,引出了一个新的境界:

问君西游何时还,长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诗人在这里侧重渲染蜀道沿途荒凉悲凄的气氛。山势险峻,森林荒凉,野鸟悲号,子规啼鸣,更何况群峰接天,枯松倒挂,深河飞瀑轰鸣,行人闻声失色,充分表现了蜀道的惊险,悲凉的空寂。其实李白内心是孤独寂寞的,他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安危,但朝廷不理会,反映出他对朝廷的不满,和不被国家重用的悲愤之情。他只能把这种忧国忧民,悲愤的情感通过大自然表现出来,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对立。

最后一段,诗人由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形势险要,引发出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人生的感慨: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诗人在段中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和左思《蜀都赋》中描绘剑阁雄险的名句,表现了地势的险要,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现了李白对时局的憎恶,反映出他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内心的不平突出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把地势险要,猛兽出没跟黑暗的政治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对立。最后,以再次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结,蕴藉了无限的感慨。

《蜀道难》形象雄伟,感情炽烈,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以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以及环境气氛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的艰险。“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说明诗人想要攀登难上加难的蜀山,体现了诗人想要征服大自然的迫切愿望,反映出诗人与大自然的对立。

还有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一开始便断定海中蓬莱仙岛不可信,但高高天姥山却可望可游。于是夜里梦中“飞渡镜湖月”,到剡溪,凭吊谢灵运遗迹。然后“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攀登山巅,领略了大海高峰的奇壮胜观。而在云烟迷雾之中,忽然“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竟来到了金碧琳琅的神仙世界,霓衣风马,虎鼓瑟,鸾驾车,列仙拥簇,纷纷来了。但就在此刻,梦醒了,天姥仙境不见了,诗人苦闷犹存,只得回到人间。诗人描述天姥山风光的雄奇壮丽和神仙境界的神奇美丽,体现了诗人对天姥山的热烈向往。可这都是虚幻的,更有力的反衬现实社会的丑恶与黑暗。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的对立。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两句,说的是世间行乐也像做梦一样短暂,古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诗人用留不住的江水来说明对改变社会动荡局面失去了信心,也就是对大自然失去了信心,心灵上受到了创伤。进一步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显示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憎恨,对自由乐土的理想的追求,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这首诗基本上是双句押韵,可“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这三句全押韵,这种形式上的不平衡,正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情绪的激动不平。反映了诗人心灵上与大自然的不和谐,突出了诗人与大自然对立的一面。

狂想逍遥在梦幻山水里的李白,终于在冷酷的政治现实中觉醒。晚年他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在江夏相逢故人,他悲愤了:“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如人意!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掉讴。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江夏赠韦南陵冰》)还是去遨游山水吧,但又觉得山山水水都象江夏附近著名古刹头陀寺一样,充斥那苦行的僧人气,毫无乐趣,不称人意。表现了自然山水与诗人的不和谐。那么,哪里是出路,何处可解闷4 4

呢?倒不如乘船飘游,招唤乐妓,鸣笳按鼓,歌舞取乐;把那曾经向往、追求的一切都铲除掉,不留痕迹;把那纷争逞雄的政治现实看作一场梦幻,不足介怀;就让歌舞来宽解离愁吧!从此处看诗人内心极度苦闷,开始排斥自然山水,反映了诗人与自然山水的对立。

总之, 李白的山水诗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从他的山水诗中可以感受到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使我们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同时诗人以自然界崎岖险阻象征仕途的艰难坎坷,以虚幻的神仙世界的景物表达对人世间权贵的蔑视。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的对立。李白的山水诗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内涵,我们可以从对他山水诗的观赏和返照中得到一种沁人心脾的舒适与刺激,从而在思想上得到某种启迪,在情感上得到某种疏导和宣泄,使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充实、丰富和完善,使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自乐自足的境界,感受到更加美好的人生。他的诗无论在语言上、手法上,还是在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上,都让我们看到一个狂放不羁、傲岸率性的诗人形象,诗人这种不刻意追求什么语言和方法,在自由与放纵之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诗风,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参考文献

1、王瑶《李白》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

2、安旗《李诗咀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4

3、安旗《李白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7

4、马鞍山市李白研究会编《中日李白研究论文集》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9

5、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巴蜀书社 1988

6、网址:www.xiexiebang.com

7、网址:www.xiexiebang.com

8、网址:www.xiexiebang.com 5 5

第二篇:论李白山水诗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技巧

论李白山水诗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技巧

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之一诗人,有“诗仙”之称。她经历丰富,思想复杂,是一个天才诗人,同时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士、策士灯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李白留给后世人许多优秀的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篇,表现看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方面的艺术写照。在盛唐时期,一代知识分子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乐观豪迈、寻求建功立业,彪炳青史,体现出一种激越昂扬、自行奋发的独有时代气质;同样,那时李白也是意气风发,他时常以大鹏作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典型的。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却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的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山水诗是描写山水风景,抒发观赏山水时的感受的诗。李白虽然不属于山水诗派,也不是以山水诗出名的,但也写了许多山水诗,可以说“李白的山水诗是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

一、自由奔放、飘逸飞动

李白笔下的山水虽然也有幽静、秀丽的一面,如“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离乱后„„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但是这并不是主流,由于他思想非常浪漫,个性非常自由,犹如天马行空,不可羁

诗人使用别具一格的手法,从峨眉山月入手,用清新自然的笔墨写出了明月照耀下的朦胧山脉。那天空中悬挂着的月亮倒影,清幽而静雅,衬托出一叶扁舟离开故国思念故人的心怀,神采飞动,意蕴悠长,曾被誉为“太白佳境”。再如:《渡荆门送别》:荆门渡远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玄宗开元四十年(726),时年26 岁的李白带着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幻想,离开四川、出三峡、渡荆门,来到了江汉平原。诗人从两岸连绵的崇山峻岭中来面对越来越小的远山,面对滚滚奔流的江水,以独特的感觉和豪迈的心情,写出了平原的广袤和长江的壮阔。本诗在呈现极目无边的远景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当时的青年意气和时代豪情。如此看来,它比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艺术境界,就更为壮阔。

三、想象丰富、语言夸张

在李白歌咏山水的佳篇美作中,《望庐山瀑布》、《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一类描写江山的壮美多姿,来表现大自然雄奇壮丽,抒发自己豪情壮志的作品最具特色。《蔡百衲诗评》云:“李太白诗,逸态凌云,照映千载。”例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作者通过对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神奇英姿,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流动气势,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的艺术成就的贴切评价。再如,曾为贺知章大为赞赏的《蜀道难》,更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蜀道难》形象宏伟,想象丰富,语言夸张。诗人运用变化莫测的笔法,通过从古到今,从总体到局部,从山路到行人和环境气氛的孤凄悲凉‘政治局势的险恶等多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按刻画了蜀道的艰险,呈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全诗结构回旋往复,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李白山水诗积极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蜀道难》,是所有的描写蜀道艰难的诗篇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虽然诗歌描绘的都是蜀道的艰难险阻,但是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被诗中夸张的描写和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感动,感受到一种崇高雄壮的美。

四、个性鲜明、熊奇壮美

李白笔下的山水,往往熊奇壮美,并具有鲜明的个性,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浪漫主义特色。这些都充满了蓬勃的朝气,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望庐山瀑布》的第二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中所写是庐山香炉峰瀑布。据载,香炉峰峰头尖而圆,直插入云,峰头烟云缭绕,很象点燃的香炉喷吐香烟。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诗人想象那顶天立地的山峰恰似一只巨大的香炉,周围缭绕的白云又似乎是冉冉升起的缕缕白烟,缥缈在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所以说“生紫烟”。“生”字用得有神,真

五、感情真挚、情景交融

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和特定的情绪渗透在一起,把“景”的形势和“情”的升华结合起来。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以情写景,以景抒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常常只选择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些方面某一特点加以突出的描绘,在具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的氛围中,蕴涵无穷的韵味,因此比起晋宋诗人的“情、景、理”三段式的风格情调更胜一筹,作品意境高远,感情真挚。除以上作品兼具这一特点之外,李白还有更多的山水诗篇也可以作为这一方面的例证。例如,《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影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是现在公认的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诗篇。当时作者因为永王磷案件被流放夜郎,从四川奔赴贬地,半道遇赦,又惊又喜,立即从白帝城放舟东下江陵。诗人那历尽艰难险阻而遇赦的喜悦心情,久别亲友而归心似箭的急切心情,以及获得解脱之后的兴高采烈的神态,无不在空谷传响,在夹岸秀丽的风光之中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全诗气势豪爽,情景交融,妙极。明·杨曾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在具有民歌风采的《清溪行》中,作者以清新的诗句,赞美了大自然的秀美景色,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愤懑之情: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容悲远游子。诗人重点描述的是清溪的水清澈如碧,清亮见底,然而全诗却寄予了他对当时社会污浊混沌的愤慨,勾画出了

第三篇: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

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鉴赏技巧:

(1)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分析描写手法,抓住人物特征。(3)注意环境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4)注意细节描写。典型例题:

例:

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步骤一),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步骤二),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作者与山相看两不厌,(步骤三),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和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案组织:

(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性格)(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性格是如何展现的)

(3)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4分)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4分)

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注】严光:即严子陵,东汉名士,光武帝多次征召,皆不就,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以清高闻名于世,现富春江畔有严子陵钓台一处名胜。

词中无名渔父是怎样的形象?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参考答案

1、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2分。)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上片是对作者的外貌刻画,结合作者所处时代来看,词人显得与众不同,短发长须、眉毛棱角高突,病容憔悴怪异,这正是作者精神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作者的勇气和傲岸的民族气节。尽管此时生活环境恶劣艰苦,但自己的意志就如山上石罅中生长的青藤一样坚韧顽强。

4.词中渔父是一个不热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闲、自在的隐士形象。“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借严光不应汉武征召的典故寓意“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卖鱼还生怕走进城门,当然更不会到红尘深处去争名逐利。“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表明渔父的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

5、(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4.(1)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

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入手,如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外貌 描写、心理描写等。本诗的前三句中,“只知”“逐胜”“忽忘”“小立”“最爱”这几个词从行为和心理方面塑造诗人形象,通过这些描写,很容易概括出诗人的形象。如“只知逐胜”“小立”可见诗人心境悠闲,生活闲适。“忽忘寒”写出了诗人因陶醉而忘我之态。“最爱”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2)“软”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 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东山如银涛涌出的美丽景象。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分析]鉴赏品味语言,如炼字题要注意分析其表达技巧及其对表达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的作用。“软”字以触觉写视觉,属于“通感”修辞,表现出光线、颜色柔和的特点,非常形象。“涌”字描写出诗人在“软红”中,忽然发现记忆中的“青山”消失,陌生银白的山峰突现时的惊喜的感受,作者化静为动,表面上是写“银山”涌现之景,实则表现诗人“最爱”之情。

第四篇:李白诗中的友情漫谈

李白诗中的友情漫谈

学号:201109081950 姓名:陈锦玉 指导教师:谢刚

摘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李白和孟浩然是不熟识的朋友,但这个千古绝唱却道出了李白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不仅如此,李白与孟浩然是挚友,他们的友情更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话。另外,王昌龄与李白的感情分量也是相当重的,“仗剑去国,辞离远游”的李白,心中更是涌上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歌》就表达了他想起留在家乡的友人,思人恋月,惜别之情。众人皆知的李杜之交与李孟之交更是如出一辙,幻化出浓浓的情谊流淌在后世千年。关键词:李白 诗 友情

在唐代繁花似锦的诗坛上,有一朵奇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名字叫“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是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为人豪爽,行侠仗义,而且他的诗歌又往往是一鸣惊人,在那个诗意纷飞的唐代更是一朵奇葩。根据史料记载,李白的一生是在远游中度过的,他自年少时离开四川,就开始了仗剑江湖的生涯,一路走来,他没有攀权附贵,阿谀奉迎,因此结交了许多同在天涯的人。或许正因为这样,他的才情才被后世万人敬仰。而他那些送给友人的诗歌,更是以满腔的真情打动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一部《唐诗三百首》选了李白的诗30多首,而这30多首中竟有一半以上是送给朋友的诗,使我不禁联想到李白的一生。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长流中,李白是不朽的,李白的诗也是不朽的。能从古词,民歌甚至散文中吸取营养,而不拘于传统格式。他性格豪放,桀骜不驯,游踪遍及南北各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多用夸张,意境奇妙。李白一生极重视朋友情义,娓娓道来,不少诗篇写到亲情、友情、别情,同时留下了许多歌颂、赞美友情的美妙诗篇。他的诗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他的才华馥郁了一个王朝。纵观李白的一生,一路走来,他没有攀权附贵,阿谀奉迎,因此结交了许多同在天涯的人。他那些送给友人的诗歌,更是以满腔的真情打动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的心。他的诸多名篇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黄河之水天上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等,以磅礴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另后人无法企及。据史料记载,李白生在中亚西域的碎城,后随父迁移到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唐代科进士这一政策也促使了游学的兴盛读书人外出求学,改变现状,谋求前程。我们叫得出名字的唐代诗人几乎都有远游经历。那么这些人在远游途中难免要相遇、相知,又难免惺惺相惜,结下深厚的友谊。作为诗人,往往以诗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重情义的李白亦是如此。读书人外出求学,改变现状,谋求富贵的目的是自古有之,唐代更是兴盛,唐代科举进士以诗赋取士,恐怕是唐诗繁荣的一个重大原因。李白的诗歌是在盛唐大放异彩的,而从另一个角度说看,这一政策也促使了游学的兴盛。我们叫得出名字的唐代诗人都有远游的经历。这些人在远游的途中往往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作为诗人,最拿手方法就是通过诗这种途径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他在政治仕途中失意,却在朋友交往中收获颇丰。与朋友的诚挚友谊,便是他远游过程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于是他为朋友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也为后人留下了几多感叹。他和朋友的情谊辉煌了整个盛唐,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话,李白壮岁出川,远游江河,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就让穿越我们时光的隧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李白诗中那些美丽的乐章。

我们说李白的结交范围之广,从这首被人历来传诵的《赠汪伦》诗中就可见一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传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了一封特殊的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旅游,“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对于“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来说当然欣然而往,等去了才发现上当,但村民汪伦的热情好客让他深受感动,以至于离别之际倍受感动,以潭水之深度尚不及朋友情深,这样看似普通却耐人寻味的句子写下这首千古绝唱。道出了自己和汪伦之间这种依依惜别的深情,使得全诗自然而又情真,成就后世送别之经典。

当然李白不是后世的蒲松龄,结交的尽是山精树妖、鬼狐精怪,他在远游生涯中曾有“饮中八仙”、“竹溪六逸”等称号,就说明了他结交的人很多,而且范围很广,有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都是一见如故,推心置腹。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结交的朋友总有天各一方的时候,尤其对于李白这样远游之人,更是经常面对离愁别绪。那种对朋友的怀念,对知音的惜叹,甚至对平凡之人的感慨如何来表达,只有寄赠诗歌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对于这些欣赏他以及他欣赏的人,诗人更是将诗歌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写下了许多至情诗篇,至今被人广为传颂。这些有名赠诗相对于上一部分来说,似乎更能体现李白对友情的看重。

谈起李白的友情,就不得不说到“李孟之交”了。李白东游归来“酒稳安陆,蹉跎十年”的那段日子,结识了孟浩然。在此之前,李白与孟浩然都读过相互的诗,因而一见如故。孟浩然曾隐居山中,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当路无人”,还归故园。李白也有类似经历。他壮岁出川,远游江河,酒隐安陆,客居鲁郡,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他少隐岷山,又隐徕山,被唐玄宗召回京师,供奉翰,终因小人馋毁,被赐金放还。他虽在政治仕途失意,却在朋友交往中收获颇丰。与朋友的诚挚友谊,便是他远游过程中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他为朋友写下许多诗篇,为后人留下几多感叹,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话。

孟浩然也是一位极具政治抱负的人,因仕进无门,才隐居深山,以饮酒吟诗为乐。韩朝宗出任襄州(今襄阳市)地方官,李白写了著名《与韩荆州书》,毛遂自荐,结果,韩未予理睬。李孟如此相似的人生境遇使二人之间产生了惺惺相惜的真挚友谊,同时,二人又为彼此文才所折服,遂成为至交。朋友这种真挚感情的流露,便是一篇篇炙热的饱含情谊的诗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诗中第一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即开门见山的点题,表达出对孟浩然的爱慕敬仰之情。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末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是说这座山太巍峨了,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诗人仰望高山形象,使那种“爱慕敬仰”之情更具体化了。此向他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仅仅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因而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本诗语言古朴典雅,虽无华丽词藻,但句句飘逸疏朗,字里行间透露出二人之间情谊之深。公历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又亲自送至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仍贮立江岸,望着孤帆远去,惆怅不舍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脍炙人口的佳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以其充满想象的神来之笔,让我们眼前浮现出滚滚波涛、河山秀美的画面。诗句中,在那个正值春光烂漫的时节,却是好友孟浩然辞行的日子。船已出发,慢慢远去,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眺望那帆孤舟,载着好友渐行渐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虽然是写景,却饱含了诗人对好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以及不能随好友同行的惘茫,言有穷而意无尽,另读者陶醉其中„

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尊右而卑左,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

如这首《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的一生仕途曲折,曾屡试不第,后来遁入自然的山水田园当中。他尽管大李白十多岁,但和李白的性情相同,情谊非常深厚,可谓忘年之交。这首诗就写于两位诗人心灵情感互通之时。因为孟浩然的诗名早已誉满天下,所以诗歌正如李白对孟浩然的仰慕,开门见山,以灵动的真情描绘了一幅隐士图。尤其巧妙化用《诗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两句,由可爱归结为敬爱,生动传神地体现出高度的欣赏,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脍炙人口的《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歌用别具一格的手法,赋予江水人情美,写它不远万里的送诗人乘舟远别,但送别而未别,一句“万里送行舟”把江水和诗人的情意变得绵长无尽。

虽然此类诗歌尽管没有指明友人是谁,却是李白友情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李白已经和自然、和宇宙融入了深深的情谊。如《金陵酒肆留别》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送友人》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将进酒》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都写的率真自然,富有浓厚的人情味,将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给人震撼而持久的感受。这些诗不仅是为友谊而写,更是诗人情不自禁的内心流露,更是诗人坦荡胸襟的真实写照。

二十六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蜀地时写下了《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尽管诗意是对月抒情,却将月人格化了,俨然是变对友人和对家乡的思念。尤其是首尾两句交相呼应,看到山月随着江水跟自己远去,诗人的心中涌上一种思念之情,想起留在家乡的友人,思人恋月,惜别之情顿时充满全诗。

李白的《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辞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行书。青风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别莫踌躇。”一诗而分送两人,两人所往又不同,这种题材是非常新颖的。开篇即询问二人此去心情如何,再言自己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也因此引出下文。中两联分写二人谪处景物,然后尾联收束,又加安慰和鼓励,不要踌躇惶恐。就结构而言,舞新奇处,却也无丝毫弊端。高明的诗中两联寓情于景,相互对比而又相互勾联,是文眼所在。出句言中途悲怆,对句言书信难寄,巧妙的嵌以地方特色、传说典故,则茎申请寓之想象之景,文章既迷离恍惚,文气萧瑟哀伤,而情感自绵绵不绝。尤其泪而言“数行”,而 对书而言“几封”。以多对少,确实是佳构天成。

至于《沙丘城下寄杜甫》更是成为了李杜君子之交的友谊见证。李杜之相遇和李孟之交如出一辙,李白在认识杜甫时整整大了杜甫11岁,但杜甫的性格抱负与李白意气相投,俩人一见如故,情同手足,在之后的各奔东西之时,李白曾赠杜甫诗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而自送别之后,从那种充满友情与欢乐地生活中变为独自一人回到沙丘,心情可想而知,更加觉得友谊的珍贵。于是情之所出,感人肺腑。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歌以自问开头,追忆往事,竟达到欲醉不能,欲歌无心的地步,这一切是因为什么,一句“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写出了答案,联系之前与杜甫相处的那些日子,面对这浩荡的汶水,思念之情向着杜甫行的南方喷涌而出,流水不息,相思无尽,幻化出绵绵情谊流淌在后世千年。

要说李白的此类诗歌代表了李白一生对友情的看重,可举诗句的还有很多: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之深情;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只到夜郎西”之关怀;如“升沉应以定,不必问君平”之劝导;如“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之悲痛等等。这些诗句无不体现李白流露在友谊中真挚的感情,我们应该感悟诗人的真情,只为理解更深。

阅读李白诗歌中的这些友情篇,心中常常为诗中所流露的真挚友谊而感动不已,以致产生共鸣与鼓舞。或许正因为这样,他的为人,他的才情才被后世万人敬仰。我相信,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友谊存在,也就有这些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存在。就让我们在这些真挚情谊的感动下,传承文明,渐行渐远。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10

2、《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北大出版社,1996

3、《古诗分类鉴赏系列?友谊篇》,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4、《科举与古代文学》,李子广,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9.12

5、《李杜诗学》,杨义,北京出版社,2001

6、《唐诗解》,唐汝询,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7、《唐诗二十讲》,张爱华,新世界出版社,2004

8、《李白传》李长之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1

9、《康震品李白》,康震,东方出版社,2006.12

10、《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第五篇:欣赏李白诗中的名句

欣赏李白诗中的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三首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行路难三首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月下独酌四首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塞下曲六首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长歌行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鹦鹉洲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夜泊牛渚怀古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嘲鲁儒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越女词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风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古风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 白居易经典名句《白氏长庆集》,《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22、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23、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25、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上阳白发老人》

26、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28、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站》

31、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3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

3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35、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b

下载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白山水诗中自然与诗人的关系(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丁晓明 内容摘要:中国文学史上,众多诗人留下了无数咏月名篇,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常以明月入诗,给明月注入了丰富的内蕴。他的诗中的明月意象主要体......

    诗人与诗的故事 古诗中的百科5篇

    子规求雨 又到了四月,江南的四月最爱下雨,而诗人翁卷呢,最爱在这四月下雨天外出寻找写诗的灵感。 这天一大早,他拿了一把油纸伞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田野里。 “布谷布谷,诗人翁卷来......

    浅析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

    浅析李白诗中的明月意象 明月千古,亘古不变,清辉永存的明月勾起人们不同的思绪,引人探索宇宙的奥妙和人生哲理。高悬于空,千里共赏让人不禁将喜怒哀乐、成败得失融入皎洁的月光;......

    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宁振强 李白(701—762),字太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盛唐诗坛的代表人物,诗的成就很高,现存诗1000余首,收在《李太白全集》里。其诗想象奇特,风格奔放,诗......

    李白诗中的山月意象

    浅谈李白诗中“山月”意象摘要:李白诗中很喜欢描写月亮,尤其是对山月情有独钟。在李白一生的游历中,作者最留恋的还是故乡山景中的那一轮明月。在诗人远离故乡颠沛流离之时,伴随......

    论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

    论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 2011级文学院 摘要:北宋诗人梅尧臣在《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诗中说:“愤世疾邪意,寄在草木虫。”“愤世疾邪”是“意”,“草木虫”是......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月亮就有着独特的情感。它是美的象征,皎洁的月光更是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中秋节月圆人团圆的特定文化心......

    科学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是什么?是人类用来改造世界,发展社会阶段的一种手段。科学让我们有了车,有了房,有了电,一切自然不能“自我”形成,而必须通过人类某种手段形成的东西,都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