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与诗的故事 古诗中的百科5篇

时间:2019-05-13 14:4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人与诗的故事 古诗中的百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人与诗的故事 古诗中的百科》。

第一篇:诗人与诗的故事 古诗中的百科

子规求雨

又到了四月,江南的四月最爱下雨,而诗人翁卷呢,最爱在这四月下雨天外出寻找写诗的灵感。

这天一大早,他拿了一把油纸伞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田野里。“布谷布谷,诗人翁卷来了!”一只布谷鸟大声叫喊。要是在平常啊,人们早跑过来听翁卷朗诵诗歌了,可是今天没一个人过来打招呼,人们只是在田地里冲着翁卷挥了挥手,又继续干活了。

翁卷知道农民朋友都很忙,就坐在一边构思起他的诗来,他举目望去,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绿色的山坡,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片片 放满水的稻田,是白茫茫的。绿油油的禾田和白茫茫的水,交织在一起看,看到这,翁卷顾不得拿出笔和纸,随手捡了一根小棍在地上写了一句诗:绿遍山原白满州。

写完这句诗,诗人又抬起头来,眼前的景象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诗人很奇怪,那是雾吗?烟吗?不,诗人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突然他一拍脑门,说道:“这哪里是烟雾啊,这如烟似雾的不正是蒙蒙的细雨嘛!”

正在这时,杜鹃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翁卷问杜鹃:“杜鹃呀,你为偏偏喜欢在这个时候不停地叫呀?”

“嘿嘿,你还不知道吧,”杜鹃得意洋洋地说:“我是在求雨呢,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给人类求雨,好让人类插秧采桑呢,我们不能停下来啊,一停下来,雨就会停的。”诗人知道杜鹃是听了一个求雨的故事后就天真地相信雨是它求来的,所以,一到四五月份就叫个不停。不过诗人被杜鹃为人类求雨的精神感动了,他定眼看去,发现伴随着杜鹃的叫声,这绵绵细雨下得似乎更欢快了,于是他又写下了一句诗:子规声里雨如烟。看到田地里大人和小孩子们忙忙碌碌的样子,翁卷又回想起刚才路过村庄时冷冷清清的情景,翁卷随即写下了后两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的这首诗歌将农家忙碌幸福的生活描绘了出来,到现在,有很多画家根据这首诗画了很多朦胧色调的水彩画呢。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杜甫去过不少名山大川,写过不少赞美山的诗句,可是唯一使他感到遗憾的是他还没有去过五岳之首的泰山。人们都说泰山非常壮丽,到底怎样壮丽,杜甫一直想去看看。

愿望不久就实现了。这一天,杜甫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泰山脚下,他发现那青翠的山色一眼望不到尽头。杜甫感慨道:“都说大自然公平,我看就未必,你看它多么偏

爱这里啊,给了这儿如此神奇秀丽的景色,就连天色也被这泰山分割成一明一暗两个部分啦。”

看到这里,杜甫写下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站在泰山脚下,杜甫仰望泰山,看到一层层云气升腾,就像给泰山披上了白色的披巾一样。杜甫看过很多的山,但那些山川都没有泰山这种仙雾缭绕的景色,让人胸怀荡漾。许许多多的鸟儿也都在这座山上安了家,它们真是幸福啊,看到成千上万的鸟儿盘旋着飞回山内。诗人睁大了眼睛,眼球几乎快把眼眶撑裂了。看到这里,杜甫写下了:荡胸生层云,决毗人归鸟。

写完后,杜甫转身对随从说:“我们一路走来,当地的人都在夸自已家乡的山高风景漂亮,我看啊,都比不上泰山高,也比不上泰山壮美!"说着,兴致勃勃的杜甫不顾旅途劳顿,就要登泰山,这时有随从赶忙拉住他说:“我说大诗人呀,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呢,你没看到这太阳都快落山了吗?”

杜甫抬头看看天,见太阳就要落山了,无奈地说:“好吧,听你的,不过有朝一口,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拿笔和纸来,我要把最后一句诗写完。”随从递过了纸和笔,杜甫写下了他心中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和月亮的对话

诗人王安石离开家很久了,他很思念家乡的亲人,可是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能回家看看。

这一天,王安石因公事来到了瓜洲,站在岸边,王安石听到了大声喊叫的声音,循着声音看去,原来是瓜洲这边有人在向对岸的京口喊话。

王安石心想:都说京日和瓜洲离得很远,其实也不过是一水之间嘛,两岸喊话都能听见。这时,他突然想起自已的家乡钟山距这里也不过仅有几座山而已。

想到这里,又激起了王安石的思乡之情,于是心中就产生了诗意,他写下了两句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时,春风拂面而来,吹到身上暖洋洋的,王安石赞扬道:“这春风看似无力,但是却能使万物获得勃勃生机呢,此时,春风一定把江南都吹绿了。”想到这里,他提笔写下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思念家乡的时候,这时间就好像过得快了些,不知不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了上来。

王安石仰望天上的月亮说:“这月亮是我家乡的月亮吗?我怎么看着不像啊!”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听见诗人这么一说,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它对诗人说:“当然是了,就我一个月亮,哪还有第二个月亮,我看你是想家了吧?” “是啊,你看春风又把江南吹绿了,月亮,你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家啊?”

月亮忍不住笑了,便说道:“我几乎每天晚上都把月光洒下来,关键看你想什么时候回家呀?”

“我一定是在月光下回家的。”王安石说。

“好啊,你想回家的时候,我就照着你回家,我随时愿意为大诗人服务。”

“好,一言为定。”王安石高兴地说,好像此时的他真的要回家了一样。“一言为定。”月亮说。

到了晚上,王安石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真的在月光里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可是梦醒之后,他发现自己还是在瓜洲。

他叹了一口气,提笔补上了白天没有写完的诗: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大赛

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住在了四川成都,在西郊洗花

溪畔建了一个草堂,由于'漂泊之后终于有了安身的处所,每天他的心情都很舒畅。

春暖花开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杜甫哼着歌曲独自在江畔散步,他心想:都说黄四娘家门前的花好看,我去她那里看看。来到黄四娘家前边的这条小路上,可把杜甫惊呆了,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整条小路都被这密密麻麻的花挡住了。五颜六色的花特别漂亮,白的像雪、红的像火,粉的像霞、黄的像金„„

花朵有大有小,大的像碗口一样,把花枝都压弯了;小的花骨朵像豆粒一样,真可谓含苞欲放。

这时,一支盛开的喇叭花扯开嗓门喊道:“现在我宣布,蝴蝶妹妹和黄莺姐姐的才艺比赛正式开始,首先上场的是蝴级妹妹,她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段优美的舞蹈。

喇叭花刚报完幕,蝴蝶妹妹就迫不及待地翩翩起舞了,他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上,引来了一阵阵喝彩。这时,一旁树枝上等待的美丽、漂亮的黄莺姐姐看到大诗人杜甫在旁边,就有些等不及了,她清了清嗓子,也不等喇叭花报幕,就开始在枝头上唱起了悦耳动听的歌,它还一边唱一边跳呢,把诗人杜甫看得入了迷。

微风吹来,吹来了阵阵花香,陶醉其中的杜甫拿出纸和笔,写下了这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边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永不屈服的石灰石

诗人于谦不但诗写得好,还是一个廉洁正直的官员,他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老百姓可爱戴他了。不过,由于他的脾气非常耿直,导致有些人很看不惯他,总找他的麻烦,这让于谦很是心烦。

有一次,于谦又被别人诬陷了,他很生气,于是外出游玩,经过一座深山,听见深山里叮叮当当的声音,他感觉很奇怪,便走过去看个究竟。他看到有一些人在开采石头,就问一个采石头的小伙子为何采石头。小伙子告诉他,这些石头叫石灰石,是用来做石灰的。

“做石灰,难道那些白石灰是这些石头做的吗?” “当然了。”小伙子告诉于谦,这些石头还要被砸碎,然后用火烧,烧成白灰。

于谦听了很惊讶,心里想,这个石灰石真是太伟大了,为了变成石灰,即便烈火焚烧也一点不害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我也要做石灰石这样的人,永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想到这里,于谦便不心烦了,他迅速回到家,写下了《石灰吟》这首诗来激励自己,这首诗至今还激励着人们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呢。

石灰吟(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老神仙回家了

在湖北省武汉市,有一个黄鹤楼,所说黄鹤楼原是一个姓幸的妇女开设的一家酒肆,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让它来起舞助兴,招徕食客。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十年后,道士又回来了,取笛吹奏,跨上黄鹤直上云天。姓辛的妇女为纪念这位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对于'这个传说,诗人崔颢早已熟记于心了,这让他更对 黄鹤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一个春天的午后,他约了几个知己,来黄鹤楼游玩。崔颢心中怀着一份期待,他希望能遇见老神仙和仙鹤。

可是,登上了黄鹤楼,诗人却没有发现传说中的神仙和仙鹤,这让崔颢的内心不免有些失落。他拿出纸笔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朋友们都觉得他这句诗不错。希望他接着写下去,不过他顿了顿,没有接着写,他问他的朋友们:“你们说这个神仙会是谁呢,他叫什么名字?他会去哪儿呢?”

朋友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大诗人啊,这只是个传说而已嘛,哪里有什么神仙和仙鹤啊?”

“是啊、是啊。”很多人随声附和。

“可是,我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你们看,虽然神仙骑着黄鹤一云不复返,但是千百年来,你看这些悠悠的白云不还在这里盘旋不肯离去吗?”

崔颢很认真地说,边说边在纸上写下了:黄鹤一云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个朋友不忍心打断崔颢浪漫的思绪,便附和崔颢道:“如果是真的,那我想老仙人应该是驾着仙鹤云旅游了吧。”

“我看这个神仙啊,应该是回家了吧。”

一提到家,朋友们似乎沉默了,因为他们大多是出门在外的游子,都有很长时间没回家了。崔颢和朋友们又默默地上了一层楼,他们看到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还有鹦鹉洲上,不知怎么长了一片碧绿的芳草,鹦鹉洲被覆盖了一大片。看到这种境况,崔颢的朋友们心情大好,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此时有人说:“真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汉阳的树,连鹅鹉洲里的水草都能看到.真是美不胜收哦!” “呵呵,我用一句诗来表达,就是“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好,写得好。”朋友们夸赞。

有一个朋友对崔颢说道:“现在已经是黄昏了,面对着渺渺烟波,诗人不写两句诗来助助兴吗?”

崔颢设有回答,他望着远处凝思了好久,大家都默不作声,知道崔颢在沉思。过了一会儿,只见颢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最后一句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虽然没能助兴,而且又勾起了游子们的思乡之情,但最后这一句却也是游子此时最真切的想法,朋友们越来越佩服崔颢了,他们认为,此次游览黄鹤楼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崔颢的这首诗吧。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壮士哪里云了

秦王朝时期.,奏始皇的统治作常残暴,他侵略了很多国 家,杀了很多无辜的老自姓,这让很多人非常愤怒,有人就 想暗杀秦始皇。

这一天,北风呼呼地吹着,好像在呜咽着什么,声音

越来越大,易水听到北风在哭,心情不好了,他关心地问北风:“你哭什么呀,你看你这一的心情也不好受了。” 北风边哭边说:“听说秦王嬴政又乱杀无辜了,我怎么能不哭呢?”说完,北风哭泣的声音更大了,易水听到这些,更加冰凉了,几乎快要结冰了。

北风和易水正在痛苦之时,突然见岸边多了一行人,这么多人在干什么呢?北风和易水都瞪大了眼睛在看着岸边多了一行人,这么多人在干什么呢?北风和易水都瞪大了眼睛在看着岸边的这些人。

这时只见一人高声说道:“我高渐离击筑,为荆轲壮士送行!”边说边开始击筑,击出了特别悲壮的音乐。

一个魁梧的人随着击筑的声音唱起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北风悄悄地告诉易水:“看见了吗,这个唱歌的魁悟的壮士就是荆轲,那个击筑的叫高渐离,那个端酒杯的叫太子丹,真不知道他们在这里干什么,我们悄悄地看吧。”

由于荆轲唱得太悲壮了,旁边的送行者眼角都湿润了,激动得似乎头发部要竖起来。此时端酒的太子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他激动地抓住荆轲的手说:“此次刺杀秦王壮士一定要保重啊!”荆坷说道:“刺杀秦王就像去老虎穴杀老虎去龙宫杀蛟龙一祥,我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说完又唱了起来:“探虎穴兮人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唱完这一句,只见荆坷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色彩虹。

正在人们惊叹之时,那位击筑的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这个乐音显得更为激昂了,太子丹激动得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荆轲接过酒一饮而尽,头也不回地走了。

呼啸的北风和易水看到这一切,也非常激动,它们到现在还时常怀念荆柯呢。

易水歌(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为什么诗人不回家

为什么诗人不回家

一个深秋的傍晚,太阳就要落山了,在一个荒凉的古道旁边,长着一棵老树,这棵树至少活了一百年,树上的叶子都被秋风吹落了。在这棵老树上,缠绕着一颗枯藤,它和老树相依为命,在老树的上面,有一只乌鸦正眯着眼休息,也许是它白天飞得太远,所以它想早点休息了。

在老树的旁边,有一条小溪,潺潺的流水,正'在和架在上面的一座小桥议论不远处的几户人家,看到这几户人家冒

起了炊姻,他们一定是在做晚饭吧。这时,荒凉的小道上传来了一阵马铃声,一会儿只见一个清瘦的中年人骑着一匹又老又瘦的马走了过来,秋风吹起了这个人的衣襟,他不禁打了个哆嗦。

他举目四望,看到了枯藤,老树,还有睡在树上的乌鸦,他心想,就连它们都可以相依为命,就连乌鸦都能够在晚上找到家,可是自已呢?他又看到溪水、小桥,还有不远处的几户人家,他看到这几户人家都冒起了炊烟,还隐约可以听到母亲呼唤儿子回家的声音,此情此景,大大地触动了这位游子的思乡之情,他想到此时的自已还游荡在天涯,不禁悲从中来,便掏出了纸和笔,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记录此时的感受。

这位游子是谁呢?他就是诗人马致远。至于他为什么一个人流浪,至今还是一个谜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和眼睛的辩论

太阳公公照耀大地一天了,它慢慢地移到大山的旁边,看来是要落山了。

“太阳公公,你能不能再等我一会儿啊,我要登上鹳雀楼去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景色。”诗人王之涣在鹳雀楼下对着天上的太阳喊道。

“不行啊大诗人,我也忙了一整天,该回去休息休息了,你要想趁着有阳光看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就赶紧登楼吧,我可是就要下山了。”太阳公公说。

“好,我这就上去。”诗人王之焕不由得加快了脚步,一会儿来到了二楼。他张大了眼睛向远处看去,看到太阳正接近山梁,徐徐下落,就要隐身到西山背后了。他又往下看去啊.只见脚底下的黄河,波涛滚滚,为投入大海的怀抱而奔腾不息。

“这是多么雄浑的景象,这是多么壮阔的大自然啊!” 诗人感叹道。

可是诗人睁大了眼睛再向远处看去时,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诗人不由得埋怨起自己的眼睛来:“我说眼睛啊眼睛,你为什么不能再往远处看一下呢?”

“我的主人呀,我又不是千里眼,我就这么大,你没看到我睁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吗? ”眼睛有些不高兴了。

“想个什么法子可以看得更远?”诗人问。

“那就要问你自己愿不愿意爬楼了,如果你不嫌累,再上一层我不是看得更远了吗?眼睛说。

“对呀,我再上一层。”诗人说着便加快了脚步,上到了第三层,接着又上到了第四层,诗人一口气上到了第六层。

“果然与下面看到的不一样,刚才我在二楼的时候看不到太阳公公,以为太阳公公下山了呢,没想到它还在呀。”诗人对自己的眼睛说。

“那是当然了,主人,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没有什么感想吗?不写一首诗记录一下你的感受吗?”眼睛问道。

“当然了,你看公公多么伟大!每天都无私地把温暖的阳光照向人间,但每天它也要经过黑暗的洗礼,第二天再向人类重新绽放光芒。你再看看黄河,黄河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绵延了几千里来到这里,这阵势就像千军万马一样,可是最终她还是流向大海,和大海相比,这黄河也只是一条涓涓细流而已呀。”

“嗯,主人,你说得很有道理,那你的诗是什么呢?”眼睛问。

“我早已想好了,你听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朗诵得很投入。

诗人的眼睛听了这首诗以后知道其中包含着一个哲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哲理吗?

登鹳雀楼(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优美歌声中的悲伤

秦淮河畔本来是个繁华的地方,现在已经很荒凉了,但仍掩饰不住往日的繁华。

这天晚上,薄薄的烟雾笼罩着秦淮河,月光便照不到

水面上来,银色的月光似乎也毫不相让,它把月光照在沙滩上,发出一缕缕银色的光。

此时,在秦淮河上,一只小船穿透石雾驶了过来,船上坐着一个人,似乎对秦淮河的美景视而不见,这个人是谁,他紧锁眉头在思索什么呢?

原来,这就是诗人杜牧,杜牧很不幸,他生活在晚唐统治时期,看到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便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每日都为国家人民忧心忡忡。

心情烦躁的杜牧,独自驾着一叶小舟出来散心,不知不觉来到秦淮河畔,此时天已经很晚了,他只好停泊在河畔上过夜。

此时,不知哪里传来的歌声传到了杜牧的耳朵里,杜牧仔细一听,原来是酒家的歌女在唱《玉树后庭花》,歌女的声音很美妙,人们的叫好声不断,可这首优美的歌在杜牧听来,却满含着悲伤啊!杜牧苦笑了一下,他对着不远处灯红酒绿的酒家感叹道:“难道你们不知道这《玉树后庭花》是谁写的吗?这国家都快灭亡了,你们还在这里发出靡靡之音,真是可悲可叹!”

想到这里,杜牧便拿出笔墨来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秦淮》,小朋友们,杜牧明着是在指责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暗地里又是在讽刺谁呢?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找春风

诗人王之涣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凉州地区,在别人眼中凉州是苍凉的,但在诗人眼里却别有一番景色。

站在辽阔的高原上,诗人看到黄河奔腾而去,气势非常豪迈。“黄河黄河,你们要去哪里呀?”诗人对着黄河大声问道。“我们也不知道要去哪里,不过往前看的话,我们大概要到天上去呢!”黄河水一边急速地向前流着,一边回答诗人的问话。“别开玩笑了,水只能往下流,哪里会流到天上去。”“不信你再向前看呀,你看我们是不是要到天上去。”

诗人顺着汹涌澎湃的黄河向前望去,果然发现远去的黄河水似乎像一条丝带迤逦着飞上云端了。“哇,你们看起来像云彩一样,真是飞到天上去了呀”诗人赞叹着说。然后,他拿出笔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

诗人写完之后接着往前赶路,他心里有些着急,就对他的小白马说:“小白马,你能不能快点呀,我们要在天黑之前赶到凉州城看望驻守边关的将士们呢。”

“主人啊,我都快累死了,你看我们走过一座又一座山,到底走过多少座山都数不清了,还没看到凉州城。”小马有些不乐意了。诗人刚要批评小马,突然发现前面有一缕炊烟。

“哎呀,小马。你紧走两步,前面应该就是了。”诗人大叫。

小马一听也来了精神,大踏步地向前跑去,过了一座山的转弯处,看到了在连绵不断的高山上,有一片城墙,城门上隐约写着“凉州城”三个字。

“凉州城啊凉州城,原来你藏在这里。”诗人欣喜若狂。

诗人环顾凉州城四周,发现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这座小城的地势显得非常重要。诗人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想:“这里处境险恶,真是一个战略要地啊,多亏了驻守在这里的将士们,他们远离家乡亲人来这里驻守边关,真是伟大呀。”

想到这里,诗人又拿起笔来写道:一片孤城万仞山。

来到城里,诗人看见很多将士聚集在一起,从人群中传出了一阵悠扬的羌笛声,这些将士在静静地听着。不知道为什么,有的眼里还流出了泪水。

诗人仔细一听,知道长期驻守在这里的将士想念家乡了,便用吹笛子来缓解相思之情。“我说主人呢,这将士吹的是啥呀?我听着他吹出的曲子怎么怪怪的,连吃草都没一点滋味了。”一直忙着吃草的小马仰起头来问。

“你呀就知道吃,真是个大草包。”诗人说,“这曲子是在哀怨呢。”

“有什么好哀怨的?这里不是还有草吗?”小马问。

“唉,你不知道呀,这玉门关外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呀,你看,这里只有黄沙和白草,春天早已经到了,可是这里的杨柳还是不肯发芽,这些将士想要折一枝杨柳来送人都不能。”诗人感叹。

“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小马停止了吃草,好奇地问。

“这春风不来,这玉门关的杨柳能发芽吗?”你也不动动脑筋。

“那春风为什么不来呀?”小马问。

“大概是嫌这里太荒凉了。这真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一边朗诵着后两句诗,一边写到了纸上。

“主人,趁现在天还亮,我们去找春风吧。”小马说。

“好啊,我们去找春风„„”

就这样,诗人骑着小白马就出城找春风去了,小朋友,你们说,他们能找到春风吗?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叫敌人害怕的“龙城飞将”

诗人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当时西北边地发生战争,王昌龄便来到了西北前线,他想看看当地的军情,同时调查一下人民的生活。

一路走来,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饱受战争的边关城市,这些城墙已经破旧不堪,似乎来一阵风就能吹倒。诗人见到一个赶着牛车的老人便问道:“大伯,这里的城墙这么旧,得有多长时间了呀?”

“你问这些个城墙吗?呵呵,我爷爷的爷爷告诉我爷爷,这些个城墙在秦汉时就已经有了,可有年头楼。”赶车的老人回答。

“哇,这么久了,看起来都很破旧了。”诗人说。

“呵呵,别看这些个城墙破啊,在秦汉的时候,那可是很有名的呢。”老人说。“怎么个有名?”

“这里当时可是卫青和李广打匈奴的地方呢,你说有没有名啊?” “是啊,卫青和李广那都是大英雄啊,让敌人闻风丧胆。”诗人王昌龄也自豪地说。

“可是你看看现在呢,朝廷一直没有派个会打仗的将军来,这可苦了在这里守卫边关的将士了。”老人惋惜地说。

“老人家,我这次来正要去军营里看看呢。你把你看到的情况给我说一下吧。”

“哦,你是朝廷的官员吧,我告诉你呀,这里的将士大多来自万里之遥的内地,他们每天有多少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驻守边关,不能回家。可是你看他们的将军却 顿顿大酒大肉,从不上战场领兵打仗,整天喝酒作乐,完全是一个酒肉将军啊,让我们老百姓也跟着遭殃喽。”

诗人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哆嗦起来,他问老人:“老人家,你说该咋办?”

“这很好办,只要朝廷派一个能打仗的将军来,事情就全解决了,秦汉之时,只要一提卫青、李广这些大将军,仗还没打,贼寇就被吓破胆了。”

“嗯,是啊,是啊,只要有一个像样的将军来把守边关,就不怕外敌入侵了。”诗人连连点头。

“是啊,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边防的一个天然屏障。我和那些打仗的将军经常聊天,他们说只要来个像样的将军,收拾那些个外来的贼寇简直就像老鹰捉小鸡一样轻松,贼寇休想度过这阴山半步。”

诗人一边点头,一边写出了《出塞二首》中的第一首。

出塞二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将军打醉拳

这一天下午阳光明媚,诗人王翰正在为自己的朋友李将军担忧呢:李将军领兵打仗去了,不知道回来没有。

王翰越想心情越低落,还是出一去喝点酒解解闷吧。王翰骑上了自己的小毛驴,他走过了一家又一家酒店,尝了好多家酒店的酒,但都觉得不好喝。

“你这凉州城里的酒家我都走遍了,没有一家有好酒的。”王翰对一家酒店的老板说:

“哎坳,我说大诗人,如果我家的酒不好喝,我看就只有军营李大将军家的那坛葡萄酒了,不过,听说大将军一般不喝,只有打了胜仗才会和将士们喝呢。这李大将军不是刚 打完一个大胜仗回来吗?你和他又是老朋友,赶紧去蹭酒喝吧。”酒店老板催促他。

“哈哈,原来这家伙打胜仗回来了,好家伙,还藏着美酒呢,找他.算账去!”王翰连忙骑上毛驴去了军营。

到了军营,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将士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看来的确打了大胜仗,王翰心想。

王翰刚要进门,正撞见李将军抱着一大坛子酒往外走。

“哎呀,大哥,你怎么来得这么快呀?”李将军惊诧地问。

“什么,还嫌我来早了,我要来晚了你这一大坛子酒不早就喝没了。”王翰都有些生气了。

“大哥,你这是哪里话呀,我这坛子酒是皇上御赐的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我这第一个要请的就是你呀,嘿,我这刚派出一个人去你家里请你,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是在外面闲逛呢,听说你打了大胜仗,所以我就过来祝贺祝贺了。”

“哈哈,我看大哥是惦记我这坛子美酒吧,来吧,今天咱们喝个一醉方休!”

酒席安排好了,月亮也上来了,照在军营里一片白,这时李将军又不知从哪里拿来两个用白玉精制成的酒杯,在月光的照耀下发出灿烂的光芒。

“嘿嘿,这是我精心收藏的‘夜光杯’,来,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喝酒。”李将军说。面对着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酒宴,一个性急的将士兴奋地喊:“将军啊,你和诗人用夜光杯,我们用碗喝酒就可以啦,咱们快点开始吧,我们都等不及了,都馋得流口水了。”

一句话,说得在场的将士都哈哈大笑起来。

“好啊,我宣布,酒宴现在„„”将军暂停了一下说:“现在我宣布,酒宴,先不开始„„”

这些将士本来把酒杯都端了起来,只等将军说开始,来个一饮而尽呢,没想到将军却说了一句“不开始”。

正当将士们纳闷,将军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先奏一曲琵琶。”

将军话音刚落,乐队就奏起了琵琶,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又像是催促将士们去奋勇杀敌,顿时,气氛活跃起来了。

“现在我宣布酒宴开始,大家喝酒!”

“喝喝喝!”将士们纷纷端起了酒杯,咕咚咕咚地喝起酒来。

诗人王翰完全被这种气氛感染了,他找来纸和笔,写下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时候,不知道是谁提议,“我们请将军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好好好,将军来一个,将军来一个!”将士们开始大叫起来。

“来一个就来一个。”李将军也不客气,挽起袖子就开始表演起来。

王翰看到李将军打起拳来东倒西歪,一会儿好像端着酒杯倒在地上睡着了,他不解地问旁边的一个将士:“你们将军这才喝了几杯酒啊,这是喝醉了吗?怎么打起拳来站都站不稳呢? “大诗人,看来你只会写诗啊,我们将军这练的是醉拳,醉拳就是这个样子,这才叫功夫呢,哈哈。”将士告诉他。

将军为大家表演完一段醉拳以后,赢得了一阵叫好声和掌声。

“大哥,我这醉拳打得怎么样?”将军问。

“看起来不错,真像喝醉了一样。”

“呵呵,大哥你别见笑呀,像我们这样,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能有几个人平安归来?说不定哪天就死在战场上了,所以我们也是难得一醉呀。”

诗人王翰完全被这些将士的爱国情怀打动了,他强忍着泪水写下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梦中杀敌

十一月四日的夜晚,风雨大作,一个68岁的老人独自躺在冰冷的被窝里,他不时地咳嗽,看来是感冒了。从他紧锁的眉头来看,他似乎是在为什么担忧着。他担忧什么呢?是担忧自己年老多病无人照顾吗? 当然不是,这个老人是大诗人陆游。由于战争频发,致使国家动荡不安,而这位老人一直胸怀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但是由于当时的统治者腐败无能,陆游的理想一直没有实现,使他一直壮志难酬、无路请缨。陆游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也曾出任过朝廷重臣,可是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派的打击排挤而独居乡村。但这个时候,陆游担心的还不是自己的处境,他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担忧,这时夜已经很深了,陆游抖着手趴在床上写下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此时,风雨似乎更大了,陆游半倚半躺着辨听风雨的声音,他觉得这风雨的声音像极了战场上厮杀的声音,什么时候我再上战场呢,与那个可恶的敌军将领再大战一场,我一定要取了那个贼军将领的首级。

“冲啊,杀呀!”不知何时,陆游一身戎装,骑着战马,已经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展开了猛烈的厮杀了,顷刻间神勇的陆游便将敌人杀得片甲不留。面对着溃败的敌军,陆游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梦醒了,陆游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在梦中杀敌。

陆游不由得仰天长叹一声:“也只有在梦中才能这么痛快地厮杀啊!”然后他挣扎着爬起来,点上油灯,写下了这句诗: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对于一个重病缠身的诗人,在年迈之时还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啊!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比鬼哭还可怕的喇叭、唢呐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习俗,有官来到,不只敲锣开道,还有一帮吹鼓手鼓着腮帮子用力吹喇叭和琐呐。这些官啊,到处欺压老百姓,见什么抢什么。导致老百姓远远听见喇叭和琐呐声就浑身颤抖,真是比听见鬼哭还害怕二三分。

这扬州高邮的运河边上住着一位叫王磐的人。这天,他经过运河边,看见运河上有一艘官船开过来,行人们纷纷四散奔逃,那声声喇叭和唢呐像催命的符音。王磐心想:这一船的官兵一上岸,老百姓就该遭殃了。只见店铺里的人急忙往下撤货物,路边卖鱼的也挑着鱼挑快速逃跑,卖水果的水果撒了一地一也顾不上捡;连卖草鞋的都急忙收拾逃走。整个高邮县的街市呈现出一副鸡飞狗跳的景象。

看到这副场景,王磐拿出纸笔写道: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一个过路人不解地问诗人:“这是谁家在娶媳妇吧,这么热闹。”

“呵呵,”王磐干笑了一声,对那个过路人说:“看来你是外地人,你不知道前面有条河,这喇叭和琐呐是从那河里传来的,这喇叭、唢呐一响,真是黄金万两啊!”

“哦,这是怎么回事呢?”路人更不明白了。

“晦,这喇叭一响啊,就是吸人骨髓、搜刮民膏的官员们在迎来送往了。不论官儿大的,官儿小的,所有的官船今天来明天去如穿梭一般,全靠了喇叭、唢呐的高嗓门来抬高身价呢。”诗人王磐告诉那个路人。

说完,诗人铺开纸,大笔写下: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呵呵,那你们是不是最讨厌这种声音了呢?”路人问。

“岂止是讨厌,简直是可怕!可以说鬼我们都不怕,就怕听到喇叭和唢.呐的声音。我们当地的军人听了,军人怕;当地的老一百姓听了,老百姓怕;这种声音一吹起来,哪里管老百姓的死活,哪里还辨当官说的是真和假,这种声音真是杀人不见血呀。”王磐说道。

“有这么可怕?”路人迷惑了。

“可怕?这喇叭、唢呐一吹,吹得地方上官库见了底,平民百姓断了粮,都倾家荡产变成穷光蛋了。你可以仔细听,这喇叭唢呐吹出的声音是‘吹吹吹,我们吹翻了这家,又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王磐感叹。

路人侧耳倾听,还真听到了装腔作势的喇叭和唢呐声:吹吹吹,我们吹翻了这家,又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

看着一边侧耳倾听一边摇头的路人,无奈的诗人铺开了纸,愤怒地写下了这一句: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第二篇:诗人诗号

诗佛——王维

王维,字摩诘,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王维多才多艺,工诗善画,兼通音乐,书法也有很深的造诣。苏轼评论他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 21 岁中进士,得到张九龄提拔,官至监察御史。张九龄罢相,他便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他写了一些富有积极意义的诗,许多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园诗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与孟浩然等被人们称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早年即信奉佛教,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衣不文采,居蓝田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弹琴赋诗,傲啸终日”,正如他自己写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后期的不少诗作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后世也就有人把他称为“诗佛”。

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富有情味,雅俗共赏,连普通老太太也能听懂,流传很广。有书记载,白居易初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见在朝作官的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姓名,熟视半天才半开玩笑地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但当他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时,连连赞叹说:“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白居易遂名声大振。

白居易的诗流传下来的有三千首之多,由于他酷爱吟诗,“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加之他又有“惟有诗魔降不得,每逢风月一闲吟”的诗句,后人就以“诗魔”称白居易。

1、诗骨 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 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 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 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 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 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 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五言长城 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 言长城”。

11、诗鬼 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2、杜紫薇 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3、温八叉 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4、郑鹧鸪 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5、崔鸳鸯 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第三篇:诗人谈诗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苏教版初中九上《诗人谈诗》第二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简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学习诗歌评论的一些常识做出了榜样。

学习目标:

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3、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

2、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对《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段落大意的理解。

讨论明确

全文六般,开头一段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偏爱”,表现了眼光、感受和理解的独特;中间四段则都是对诗歌的意境进行阐发,对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进行探索,合理的想像和分析,为最后结论的得出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宁静而深沉”的概括,简练而准确。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二、难点分析

对下面这两行诗应该怎样理解?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讨论明确

理解这两行诗,我们首先应该感受到作者强烈地盼望黎明时发现夜还正深(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以后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绝望,这是看清现实以后的一种冷静和成熟,从“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中也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执著。但诗人说“只有”又并不是否认其他的人,不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自己是惟一的“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的“我”是—个艺术形象,而不是指诗人实在的自我。

三、写法归纳

(一)1、篇幅短小、结构严谨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评论。文章的开头,作者就表达出自己对《一个深夜的记忆》这首诗的“偏爱”,表现了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以及独特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简练而准确地概括出这首诗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见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文章的中间几段,都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了阐发,探索了诗文内在的情感世界,同时又进行了合理的想像和分析,为最后得出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2、见解独到、新颖

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见解。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是曾卓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了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其次,在曾卓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最后,他特别指出了诗中“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一方面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黎明到来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

(二)诗是语言的艺术。读这首诗,首先感觉的就是语言的精练和准确。

1、先说精练。诗的第一节只有三行,十八个字。第一句是客观叙述,“月光流进门槛”。但是这个客观叙述是带有主观感受的性质的。因为月光只是照在大地上,而不是“流进门槛”的。为什么说成“流”,这当然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有了这个“流”字,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一个“流”字改变了一种场景,使人的感受变得丰富多彩。惜墨如金而又鲜明生动,这就是诗人语言运用成功的一大标志。

诗的第二句“我以为是阳光”,这是一种“错觉”,诗人有可能在瞬间会产生错觉,但是如果从科学的观点看,他会马上改正这种瞬间的错觉,而不必把它形诸文字。但是因为是诗语,所以他不但不必改正,而且还有意地强调并固定成文字,就因为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这里的阳光还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

诗的第三句,“开门,还是深夜”,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是却又是颇含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所以“还是深夜”不只是对错觉的纠正,也是在另一层次上以现实的真实感受。

从以上对这三行诗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诗人在十八个字里隐藏了多么丰富的内涵。这就是精练的语言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再说准确。诗中“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几句诗,需注意“仿佛”一词。仿佛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种“好像是”的感觉。但是用在这里正是地方。“好像是”风吹动月亮的弓弦而使他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是诗人的想像。如果是写实,反而令人难以置信,因为是“仿佛”,就把想像合情合理地表现出来。可见准确地使用词语对增强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要。

诗的最后一节中,“河岸被山影压着”中的“压”字,“有星流过旷野去”的“流”字,都是精练与准确的高度结合,值得仔细品赏和学习。

3、诗的寄寓也非常丰富而深刻。诗歌通过精练准确的语言,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读者从中感受到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

四、拓展阅读

1、《泥土》

鲁藜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赏析

鲁藜的《泥土》。《泥土》篇幅虽短,它的容量却不小,内涵是丰富的,意味是隽永的,它经得起读者的咀嚼,也经得起历史的风蚀,至今仍给人以人生真谛的启迪。

小诗最讲究真实的、独特的感兴,写法上也是贵凝练而忌曼衍,重含蓄而忌浅露。诗人鲁藜酷爱“泥土”的淳厚、无私、平凡,这种感情渗透到他的诗里,以至词汇里,用极其寻常的词语——“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赋予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诗人在作哲理的思索时注意了审美的把握,注意了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具体化,致力于把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和情感之间寻找一种“情结”。“珍珠”,因为它光泽诱人,价值昂贵,所以“就时时怕被埋没的痛苦”。诗人讥讽那些“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的人,正是无情地鞭挞了在民族危亡、国难日蹙时刻,竟置民族、阶级利益于不顾的市侩主义者和自私、高傲的个人主义者。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诗人所高度赞美的“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的自我献身精神。诗人鲁藜在学生时代就投身于救亡运动,涉足文坛后,写下了大量抗日诗篇,皖南事件后又投奔革命圣地延安。正为胡风所说,鲁藜是“被一种生活战斗底欲求驱使着唱出了歌声“。(《一个要点底备忘录》)《泥土》不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么?

《泥土》是对小诗创作的突破。“五四”时期,受日本俳句、和歌和泰戈尔诗歌的影响,小诗风靡一时,冰心的“繁星体”(或称“春水体”)、“湖畔”诗派的抒情小诗,竞相效仿者甚众。五卅前后,由于大时代的潮流激荡,也由于小诗本身的粗制滥造,这一诗体日趋衰落,虽然偶有“现代”式的短诗出现,但也由于大多表现着悲观厌世的思想情绪,这类宣称人生空虚的曼声轻唱终于“弦断,知音稀”。弥漫着忧郁的气氛,浸透着哀怨的苦汁,这是五四前后小诗所展现的那个特定时代心理意绪的某些层面。那个时期也有写“泥土”的小诗,然而,或是“吻着泥土沉睡”,或是把泥土喻作自己情人的“丰厚的胸脯”,寄托着五四诗人惆怅、寥落、失意的情怀。鲁藜这一派诗人却是从时代的战斗烈火中锤炼出来的,他们对于生活与斗争抱着思索和寻求的态度,他们从本能上滋生出来的生活战斗的欲望出发,投身到火热的现实斗争中去,于是才能树立起“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众人“踩成一条道路”这样一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生态度。

2、《有赠》

曾卓

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我饥渴,劳累,困顿。

我远远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

我轻轻地叩门,如同心跳。

你为我开门。

你默默地凝望我,那闪耀的是泪光么?

你为我引路,掌灯。

我怀不安的心情走进你洁净的小屋,我赤脚,走得很慢,很轻,但每一步还是留下了灰土和血印。

你让我在舒适的靠椅上坐下,你微现慌张地为我倒茶、送水。

我眯眼——因为不能习惯光亮,也不能习惯你母亲般温存的眼睛。

我的行囊很小,但我背负的东西却很重,很重,你看我的头发斑白了,我的背脊佝偻了,虽然我还年青。

一捧水就可以解救我的口渴,一口酒就使我醉了,一点温暖就使我全身灼热,那么,我有力量承担你如此的好意和温情么?

我全身战栗,当你的手轻轻地握我的,我忍不住啜泣,当你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

你愿这样握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么?

你敢这样握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么?

在一瞬间闪过了我的一生,这神圣的时刻是结束也是开始,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终于过去了,你给了我力量、勇气和信心。

你的含泪微笑的眼睛是一座炼狱,你的晶莹的泪光焚冶我的灵魂,我将在彩云般的烈焰中飞腾,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 „„

五、课堂总结:

领略了诗的意境之美,今后在赏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宁静深沉的、也许是冷清肃杀的、也许是喧闹盎然的,我们要通过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六、板书设计:

宁静——月光沉睡动中有静

意境

深沉——深夜压静中有动

七、作业布置

自读鲁藜的其他作品,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试写一篇评论。

教学反思

从整体上来说。本课基本达到预设目标,能抓住诗歌的文体特点,能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赏析,能授学生以“渔”,实实在在的教给学生方式、方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但是方法指导上有待探讨,作为诗歌,最重要的是朗读,我在本课中却忽略了读,这个在以后的而教学中需要注意。那么可否先介绍诗歌的特点?是先出示入手赏析角度还是先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最后总结?而且本课容量很大,导致最后训练时间很是仓促,那么这个训练没有达到强化的作用,对学生到底有多少作用呢?这些问题还是我亟待解决的,也是需要好好思索的。

第四篇:诗人谈诗教案

十五课 《诗人谈诗》(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体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分析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2.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教学资源:上网查找鲁藜的相关诗作,了解他的创作风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古往今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牙牙学语时,我们就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类诗句中知道了游子的思想之情;小学时,我们就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诗句中了解到中国农民的勤劳与辛苦,而现在,我们从“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路在那头”等诗句中了解到台湾人民渴望回归的心声。读了那么多的诗句,你认为诗歌与其他文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屏幕展示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一种语言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体裁。欣赏诗歌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学生思考、回答,大屏幕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人鲁藜的世界,去品味、领会他为我们的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二、研习新课

(一)音读

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这首小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借助学案上的作者简介、课文注解以及曾卓的评论,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补充介绍: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最艰苦阶段,作者虽然身处解放区延安,但整个中国大地还是一片黑暗)

(三)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刚才我们从诗歌的概念中了解到诗歌的节与节之间的跳跃性很强,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诗歌中描绘的形象、图景表述出来。(温馨指津:从刚才的描述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用的语言很生动,也竭力将诗中的形象、图景描绘出来了。不过,从大家刚才的评价中我们也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描述虽生动,但似乎少了灵性,难以引起听众的共鸣。那么,原因何在呢?我想,这或许与同学们没有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歌的主旨有关。那么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旨何在,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虽然当时整个中国还处在一片黑暗之中,但诗人坚信光明一定会到来,表现了诗人的乐观心态。

(四)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首好诗问世,往往会不胫而走,万口争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奥秘历来为人所乐道。要解开一首诗的奥秘,就得从诗歌语言上如手,从诗歌语言中找寻意象,去体会它给读者带来的某种境界或意境。

(1)意象: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 2

(2)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3)朗读诗人曾卓对这首诗的评论,他认为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

(4)找出这首诗哪些意象能体现“宁静”?哪些又是体现“深沉”的呢?(这里的“深沉”是“沉重、耐人寻味”的意思)

月光

风声

月亮

河岸 流星——宁静 沉睡的万物

山影——深沉(5)体会以动衬静的手法。

总结:意象是入诗的必经之门,意境是诗的灵魂。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了这首诗歌的主旨和意境,现在我们男女生分读这首诗歌,要求:读出感情,体味诗人的乐观和对光明渴望的心里。

(五)推敲诗中字词的表达

一首好诗,它优美的意境确实能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其实,一首好诗,它的每一字,每一个词都是经过诗人反复推敲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的用字、用词之美。

1.月光流进门槛 体会一下,“流”改成“照”如何?

用“流”字使月光变得有动感,有流淌的诗意美。而“照“只能给人静态的缺少活力的感觉。

2.河岸被山影压着 体会体会,换成“遮“怎么样?

明确;“河岸被山影压着”中的“压”字,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既写出了现实的黑暗,又表现出诗人盼望黎明不到的压抑心情。“遮“字缺少这种表达效果。

(六)总结这首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修辞、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象征、对比衬托、用典故、联想和想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欲扬先抑等。

这首诗歌:想象、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同时用字非常的准确精炼。

(七)学习曾卓的评论方法,谈谈对我们写评论的启示 表达“偏爱”

阐发意境,探索情感

概括评价

三、巩固提升

阅读鲁藜的《泥土》,就感触最深的某一方面写一点简短评论。

四、课堂总结

领略了诗的意境之美,今后在赏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宁静深沉的、也许是冷清肃杀的、也许是喧闹盎然的,我们要通过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能够背诵。2.整理自己读这首诗的感受或困惑。

板书设计:

/ 2

第五篇:诗人谈诗教案.

十五、《诗人谈诗》教案

一、学习目标:

(苏陈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08、11)

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3、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时安排

1、简介作家作品,布置任务,了解作家作品、补充明确任务。

2、组织自主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 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

3、组织对《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讨论 从作者抒发的情感讨论交流

4、组织自学《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结合自学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及诗歌的意境的理解

5、指导确立专题

自主组合确定专题

6、提供帮助 提出疑难

7、指导学生形成成果 完成专题 课内1课外3

8、组织交流展示(班上汇报或板报展出)交流展示成果 1

9、师生共同反思

专题示例

(1)走近曾卓或走近鲁藜,了解其人;

(2)曾卓或鲁藜诗歌的风格(语言、手法、主旨)初探;

(3)我眼中的某位诗人及其作品等等。

附 相 关 资 源

作者简介

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2002年)。笔名还有柳红、马莱、阿文、方宁、方萌、林薇等。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3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1944至1945年从事《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文协副主席。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61年调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79年底平反,调回武汉市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的歌》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这样说:“我希望朴实地唱出心中的歌:没有喧哗,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糅造作,不是仅仅用华丽的语言将诗装饰起来,不是仅仅用智慧的语言将诗点缀起来。我知道,读者是不容易被欺骗的。”。所著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其中《听笛人手记》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还有诗论集《诗人的两翼》、剧作集《处女的心》等。诗歌真诚朴素,饱含情感,特别是在逆境中坚持创作,如《悬崖边的树》、《有赠》等,沉郁中透露着刚毅,在孤苦中表现积极向上精神。

2、鲁藜简介:

鲁藜(1914-1999)原名许图地,福建同安人,家庭贫苦,未读完高小即开始干各式活路,随父兄迁徒于湄公河两岸,得一台籍落魄文人陶冶影响,获得古典文学初步知识。1932年回国,在海外飘泊16年。“七月派”重要诗人。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而后参加左联。1936年在沪入党,1938年赴延安。入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任晋察冀军区民运干事、战地记者。1949年任天津文协主席,1955年,因所谓“胡风反革命案”而蒙难二十多年远离文艺界。1980平反后,历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认为:“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引入阶级学说。七七事变不久,胡风创刊《七月》,取意为二:抗战与现实主义。先后为周刊、半月刊、月刊,皖南事变后终刊。后又办《希望》(1945年1月-1946年10月),所刊作品收入胡风主编《七月诗丛》,人称“七月诗派”。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

其它内容 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提供余光中简介和《乡愁》的鉴赏: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2)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

“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

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1课时作文及修改文章专题 选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训练 2课时综合学习与探究 贯穿在课文的学习中处理,不单设课时。

下载诗人与诗的故事 古诗中的百科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人与诗的故事 古诗中的百科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南社诗人辛亥记事诗

    南社诗人辛亥记事诗殷安如辑笺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兹选辑一组吴江辛亥革命著名人物、南社诗人的诗篇,时间从1908年至1912年。从这一组诗篇中,我们可以见到他们当年的理想、抱......

    《诗人谈诗》教案方案

    《诗人谈诗》教案方案 教学目标 .了解新诗的特点,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一个深夜的记忆》,能理解诗文蕴含的内涵及意境,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理解《宁静而深沉的......

    诗人谈诗教案ok

    诗人谈诗一、学习目标: 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3、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二、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

    《诗人谈诗》教学设计

    《诗人谈诗》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教学目标: 1、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2、理解评论,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阅读欣赏......

    诗人派别代表人物及诗分类

    豪放派代表人物有: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等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

    诗人的诗何必再写

    诗人的诗何必再写 ——读《泰戈尔诗集》有感九(1)魏锐旗我寄给你一本装满诗的本子,密密麻麻的诗挤满在一个笼子里,你得到所有的诗,也是否得到它们之间的伺隙。 ——题记读泰戈尔......

    诗人谈诗 教学反思范文大全

    诗人谈诗 教学反思 为了减低课堂难度,我首先引进新的概念——①意象。②意境,在扫除这两个诗歌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后,我把我的课堂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反复诵读,自我欣赏。要求......

    诗歌杂志《诗人与诗》第四十期(推荐5篇)

    诗歌杂志《诗人与诗》(Poets and Poetry)第四十期:开卷诗篇: @中国诗选刊:《理顺凌乱的思绪》(作者:隽秀)理顺凌乱的思绪沿着似曾相识的小路寻找如烟的往事飘零的黄叶浸淫了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