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书育人 读书育人 写书育人
读《智慧型教师教学的师德修炼》想到的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是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于漪,李吉林,李镇西等的著作,你一定会眼前一亮,一定会如饥似渴的捧起她,心无旁骛的阅读起来,可是我读了由陈洪庆主编的《智慧型教师教学的师德修炼》,一读就爱上了她。本书共分为三个章节的内容向我们阐述了教师的师德修炼的案例,怎样才能做一名智慧型的的教师。教育中不能没有爱,爱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能没有爱。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各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的教育”。并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教学案例诠释了教育不能没有爱,离开爱的教育是枯燥的。
书中让我流连的一个教学案例是这样的:
9月1日开学,关老师新接了一个班—三(2)班。
那天是教师节,关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包装得十分粗糙的盒子。关老师怀着满心的好奇打开盒子,里面的礼物令她惊愕—一支褪了色的旧胸针!是谁送了如此特殊的礼物?关老师的头脑里打满了问号。这时,一张小小的卡片吸引了关老师的目光:“老师,祝您节日快乐!”看着歪歪扭扭的字迹,关老师立刻想到了他—小傲。她有一双大眼睛,长的很瘦小,自从二年级时,因车祸失去母亲后,他开始变的叛逆,上学迟到,课堂上捣乱,从来不听讲,下课打架,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合起来不足60分……这个孩子令所有的任课教师头痛,尽管以前的教师也尽其所能地帮助他、关心他,但他毫不领情,还是破罐子破摔。在教室们的眼里,小傲是个没有情感、不可救药的孩子。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却送给自己一枚这样的胸针。关老师抚摸着这没有点无法示人的旧胸针思索着……
第二天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关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他手里拿着小傲送给她的那没胸针对大家说:“孩子们,昨天我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一这枚漂亮的胸针,老师特别喜欢它,所以把他别再离心最近的地方!”说着,郑重其事地把胸针别到左胸前。“老师带上她漂亮吗?”“漂亮!”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关老师注意到此刻小傲的眼里闪着泪花。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中,小傲的腰板儿挺得直直的,他居然听课了!关老师鼓励、赞许的目光始终随着小傲。“这个词老师要请一个聪明的孩子来读!”关老师用卡片出示了“企鹅”一词。“小傲,你会读吗?”关老师温暖的目光里充满了鼓励。“企鹅。”小傲低声读出了这两个字。“哇,太了不起了,小傲!”关老师带头为小傲鼓起掌来,孩子们也由衷地为小傲鼓掌。此时,这个平时桀骜不驯的小捣蛋鬼竟害羞地涨红了脸,关老师知道一颗希望的种子正在小傲的心里萌发。
从此以后,笑傲成了关老师的“宠儿”。在课堂上,关老师格外关注小傲,在小傲遇到难题时,关老师的目光里充满鼓励,在小傲答对问题时,关老师的目光里充满赞许,在小傲听课发愣时……除此之外,关老师还专门为小傲成立了学习辅导小组,课下悄悄安排伙伴与他游戏。
转眼间,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在关老师爱的滋养下,在关老师潜心雕琢下,昔日里那个让教师头痛,让同学讨厌的“坏小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聪明懂事、积极向上、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在“三八”妇女节这天,关老师收到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一只火红的康乃馨和一张字条:“老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把这枝母亲花送给我心中最敬爱的妈妈,谢谢您给了我新的生命—小傲。”拿着这枝美丽的母亲花,泪水充盈了关老师的双眼。此刻的关老师被感动与幸福包围着,他由衷地感叹:“当老师真好!”
是啊,当老师真好!在汗水与心血的浇灌下,当一个个顽劣的孩子变得懂事,当一颗颗扭曲的心灵变的健康,当一群群小鹰展翅飞翔蓝天时,有哪个职业比教师更崇高呢,又有谁比老师更幸福呢?
读完这个小故事,我深有感触,像这样的学生我们身边何尝没有呢,我们又是怎么去处理的呢,结果怎么样呢?反思过自己的行为吗?聪明的关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和利用教育资源,从尊重、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爱自己的,从而主动改正缺点。案例中的关老师把小傲从一个顽劣无比、不可救药的“坏孩子”转化成懂事、好学向上的好学生,告诉我们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未形成,对事物的看法有不确定性,老师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即使是顽石,用爱将其融化。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教师之爱是教育的桥梁,是教育的动力之源,是促进学生转变的催化剂。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奥秘则在于教师能以乐观的情绪、赞美的语言、勃勃的生机、殷切的期待去赞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小故事中的主人翁关老师何尝不是一个具有爱心,且有教育艺术的好老师。教学中一个不经意的细节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浓浓爱意,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提高课堂凝聚力。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一词耳熟能详,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乐此不疲,倾心于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周礼 地官司传序》中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都是在说明教师是以教书来育人,既教书又育人,能教书会育人。
由故事中的关老师,我想到山东省优秀教师,临邑县临南镇实验小学校长赵同花。这个默默奉献教育几十年的乡村女教师,孩子们都习惯称她为赵妈妈的好老师。他们都是教师群体中的草根,可他们像孔子,陶行知,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灵魂,生命来诠释对教育的热爱。曾经深深记得于漪老师的话“站上讲台就要用生命来歌唱”。可是反观我们城里的的教师群体,硬件设备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实验楼,图书楼,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老师们人均一台电脑,优质的生源,这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了,但我们做得怎样呢?或许才工作时,我们也一腔抱负,但当曾经的激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消磨殆尽的时候,当我们都感到教育的单调,枯燥,乏味功利。当我们这些干教育的远离教育渐行渐远的时候。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合上这本《智慧型教师教学的师德修养》时,心里热乎乎的。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不断思考的老师,用平凡铸就师德情怀,用真爱弹奏杏坛琴弦,为我们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教书育人 读书育人 写书育人
“教书育人”一词耳熟能详,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乐此不疲,倾心于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周礼 地官司传序》中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都是在说明教师是以教书来育人,既教书又育人,能教书会育人。
教师教书育人是理之必然,无可厚非,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教书育人的目标必须通过学生学习、感悟和接受、变化来实现,教书育人从一个侧面表达了教师的职责,但却不能更好地表达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看来,教书育人还只是育人的初级阶段,是在孩子尚小时的一种主要的育人策略,当学生稍有成长后,我们完全可以把“教书育人”发展为“读书育人”。读书是学生的一种成长途径、生活方式,学生通过读书完善思维,修养品行,锻炼能力,提高素质。学生不可不读书,不可只在教师的“约束”下读书,因为学生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对教师的否定,是远离教师(当然这里说的“否定”远离并不是从道义上讲的),学生只有放宽眼量,展开思维,扩大范围,进行“海量阅读”,才会使自己更加完善。所以,我们不反对教师“教书育人”,但更提倡在教室指导和引领下“读书育人”。
读书育人是一种学生成长的方式,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是“吸入”,是信息的吸纳。还有一种比以“吸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方式,就是“吐出”。我把它称为“写书育人”。写书育人是更高层次的成长方式。学生要把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把自己的“成熟”的思想、把自己的情感世界抒发出来,需要更好地学习、更高地水平,如果要追求“写的完美”,就更要加倍努力,仔细斟酌,深入研究。这个过程岂不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岂不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岂不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教书育人到读书育人,从读书育人到“写书”育人是育人方式的突破,是育人途径的探索,是育人理念的改变。
——读《教育,春天里的发现》想到的。
如果摆在你面前的这本书是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李希贵,于漪,任小艾,李吉林,李镇西等的著作,你一定会眼前一亮,一定会如饥似渴的捧起她,心无旁骛的阅读起来,可是摆在你面前的这本装帧质朴的《教育,春天里的发现》却是位名不见经传的草根人物,自誉为草根教师的钟发全的新作。但是对于爱读书的我,一经读上就爱上了她,并深深的喜欢上了她的创作者—钟发全。
钟发全,重庆市石柱县河嘴小学教科室主任,石柱县首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1999年起立志从事教育,教学,教研。3年共写了10多万字的“讨论式教学探索”经验总结,并有150多篇教育类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等几十家刊物,已有多篇文章入选十多本全国著名教育书籍,真正践行了他给自己提出的“读书育己,教书育人,写书育世”,同时他的这句话,现在也成了我的座右铭,贴在我的办公桌上,时时激励着我向他学习。
对各类课改的新探,对各类教学方法的陈述与运用等等,因为太多的人说了太多的话,我不再多说。我只是说,今天我们教师这个很大的群体最缺乏的是什么?我看最缺乏的不是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而是缺乏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君不见,受商品大潮的影响,身边的教师有的下了海,有的转了行,还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以教学为辅,以第二职业为主。凑到一起满腹的牢骚,待遇低了,工资少了,福利没有了,没政治地位低了,试想想这样的老师怎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不误人子弟才怪,这些人真正背离了胡锦涛书记给全国广大教师提出的“静下心来教书,潜下身来育人”的希冀。而钟发全这个乡村小学老师,在他的那片天地里,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一直默默守望乡村教育12年,他的眼,心,笔早已超越了乡村的藩篱,没有成为井底之蛙。大家可以想象得出,长时间深居简出,封闭落后的大山里,最怕的是理念上的落后,但他却走进网络,走进世界,他自费买电脑,登录各教育网站论坛,徜徉于新课程之汪洋,探晓各地教研新动向,内化课改新概念,并且在乡村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结果。读罢他的书,一个栩栩如生的他常出现在我前,我总觉得是在和他的心灵对话。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对教育的全新热爱。因为热爱,所以执着!他说,这么多年来,真的感谢冷清的乡村生活,生活中少了城市的喧嚣,给了他安心读书的好地方,使他有了一生的事业与理想,让教育之花盛开在遥远的地方。
由钟发全,我想到山东省优秀教师,临邑县临南镇实验小学校长赵同花。这个坚守乡村教育几十年,默默奉献的乡村女教师,孩子们都习惯称她为赵妈妈的好老师。他们都是教师群体中的草根,可他们像孔子,陶行知,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用灵魂,生命来诠释对教育的热爱。曾经深深记得于漪老师的话“站上讲台就要用生命来歌唱”。可是反观我们城里的的教师群体,硬件设备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实验楼,图书楼,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老师们人均一台电脑,优质的生源,这些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了,但我们做得怎样呢?或许才工作时,我们也一腔抱负,但当曾经的激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消磨殆尽的时候,当我们都感到教育的单调,枯燥,乏味功利,只有重复自己的固有思想和陈旧的方法的时候。我们便一份教案用几年,纯粹应付所谓的培训,课改,也像社会上的一些人一样,开始“混”了。不再读书,不再努力,心灵早已干涸,别说再有教育的探索了,即使学校布置的一些感想,教后感之类也都从网上摘抄。当我们这些干教育的远离教育渐行渐远的时候,从钟发全身上我看到了希望,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了有一种人格叫万世师表,有一种人生叫无怨无悔,有一种精神叫无私奉献,有一种情怀叫鞠躬尽瘁。
我想,作为老师的我们,把教书育人作为职业只能是称职,作为事业,才能优秀,作为自己的生命,则能创造辉煌。钟发全,赵同花等这些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合上这本《教育,春天里的发现》时,心里热乎乎的。让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不断思考的老师,用平凡铸就师德情怀,用真爱弹奏杏坛琴弦,为我们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光有满腔的热情和远大的理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教育?教育为了什么?
通读全书,我们认为它有如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相结合。第二,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实践性与科学性、整体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再次又切入对中国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关注,提出了中国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体制等创新的具有较强实践价值的具体构想。第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第四,教育热情与教育沉思相结合。
朱永新教授说“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他们以不教之本为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充满灵性与智慧的教育教学。而教书匠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灌输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学手段。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单一,视角更加狭窄,更加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这难道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吗?我们该如何人保护儿童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呢?
我想,或许我们会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我觉得像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是让人终身受惠的教育。其实这种教育也在进行灌输,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它充满着灵性与智慧,能给每个孩子以深深的心灵震撼,又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给每个孩子树立起远大而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教师,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教师,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教师与一个教了一年却又重复了一辈子的教师,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一个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不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千万不要成为一个高高在上的教书匠。此乃感触一。
感触之二:师德是教师之魂,完善的思想道德修是驱使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教育作贡献的动力。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式的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的对立关系,教师的作用不再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师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共同发展。课堂上,不仅仅学习书本上前人创造的知识,也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发展,创新的新知识,使学生的认知解决,实用,贴近。教师要学会合作,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要学会支持,教师要善于运用支持的策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让我们携手,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充满了爱,充满了知识,充满了对工作的满腔热忱,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做新时代的好教师。
行耐心教育,以知心、爱心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宽容、信任为桥梁,经过耐心、细心的转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后进生的病态心理是可以转化为健康心理的,我们所作出的努力一定会收到成效。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要教师用满腔的爱心,春风化雨,让爱之花常开在后进生心里,那么,转化后进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让我们以春天般的温暖,使后进生不断取得进步,尽快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迟开的花朵”也和其他娇艳的花朵一样吐露芬芳。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到自己过去似乎都在沉睡之中,而这本书一下子就把我唤醒了。尤其是第二章“我心中的理想教师”中的内容,更是感触颇深。“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朱教授在论述这些理想教师特点的时候,不但在精神上给我以鼓舞,而且在研究的方法上也给予了无形的指点。比如,他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追求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没有理想的教育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也不可能有优质的教育。为了未来的教育,我们这些做教师的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们离人们心中的理想教师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将这段距离逐渐缩短。我深信:“教育的理想会奏响新世纪中华民族的英雄乐章,理想的教育会开创新世纪中国文明的灿烂辉煌!”
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补台不拆台,分工不分家,有为不胡为,诤言不失言。
第二篇: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教书育人,育人为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
教书与育人是有区别的。教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育人是指关心爱护和教育学生。教书育人二者又是因果关系,又是互动关系,又各自独立。教书比较容易做到,育人难以实现。作为教师,必须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一、为人师表,树立楷模
教师面对的对象就是学生,教书是指教学生,育人是指培养学生。教师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师表,要当学生为人处事的楷模。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必须面对和需要审慎处理的主要人际关系。
教师这个称号是很崇高的,教师要对得起国家、社会和人民给予教师的信任,不要辜负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殷切地希望。要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要做到“仰不负于天,俯不负于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摆正人、财、物的关系。金钱是个好东西,有钱可以给我们更加美满的生活。有钱可以得到尊重,有钱可以获得尊严,有钱可以买到生命的延续,甚至有钱还可以„„。
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师要廉洁从教,不能对学生巧取豪夺,这样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看法和“灵魂工程师”的形象。
二、教师、学生和家长良性互动
教师要密切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既要了解别人,更要被对方了解。要被对方了解和接受,就要了解人、尊重人。尊重人的前提是要了解他,没有了解就没有尊重。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教师要得到认同。教师的所作所为、是与非、良与莠、对与错,要能够使交往的对象认知。自认为教学活动搞得很热闹,水准挺高,没有鉴别对象的认可没有用。学生的中、高考成绩上不去,学生、家长和社会都不会认同。
师生要互动。被认知后,会产生良性的反馈。学生会给予教师支持和鼓励和帮助,在与学生的交流之中,也会获得真知和灼见的。关心学生的一切。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等。
当然,关心要有度。关心学生的一切,不等于包办代替,更不是强加于学生。对于学生的个人隐私,个人的空间也要给予适当的体谅,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总之,被人们尊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应担负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寓于教书之中。目前,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化,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我们要坚持教师职业的信念,把教书育人看成一种幸福,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好榜样,不仅要有足够的理论认识,而且要有身体力行的勇气,要自觉约束自己,把良好的愿望转化为坚毅的决心,把知、行、情、意紧密结合起来,把教书育人的效果落实到实处。
第三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湾口小学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设
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面对现今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水平的下降,每个学校,每位教师都应积极探索有效进行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良策,不断改进德育方法,优化德育载体,努力营造全员育人、事事育人、处处育人的德育氛围、环境和机制,充分发挥德育和心育在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转化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知识经济呼唤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最佳的体现是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为达到这一要求,要注意在教育体系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和思想道德教育。确立促进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理念,并将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立足于理论育人系统、全员育人系统、环境育人系统、网络育人系统、实践育人系统、学生自我管理系统、评价监督系统、激励表彰系统、舆论宣传系统、条件保障系统等十大支撑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一、完善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的领导工作机制,强化“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学校制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统筹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的关系,并使之有机结合;确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和培养模式;宏观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设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情境。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统规划、分块落实和整体推进。全力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格局。在学校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建立校领导与学校各个班级的联系点,要求各班级经常了解所联系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参加班级的有关活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形成人人关心、共同做好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队伍 建设一支优秀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保证。为使这支队伍工作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学校要明确学生心理和思想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思路,确定队伍建设的预期目标。班主任是主
要的教育实施者,注重养成教育,开好主题班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替学生排忧解难,疏导不良情绪,应成为班主任的基本功。
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缔造和谐育人环境
学校的任务是努力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这种优良的育人环境的营造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是育人阵地。努力实现“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这一教学主旨。在学科内容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体现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新的视角来看待日常教育工作,通过平等、信任和相互尊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活动中得以提升。
要实现管理育人,首先教师要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处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以模范的行动带动学生,以出色的工作影响学生,要通过良好的服务与管理为学生做出表率。其次还必须要在工作中广泛接触、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交流,真诚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确立“教学第一、科研第一、学生第一”的工作要求和“管理即服务”的理念,目的就是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彻底转变,积极为学生服务。
要实现服务育人,所有教师都要以良好的形象和出色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并通过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技能,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广泛了解学生情况,真诚关心、帮助学生,以优质服务为学生创造一个文明、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创造温馨愉悦的育人氛围。
四、大力加强以德育课和素质教育课为主要渠道的理论育人系统
学校要本着“师资是根本、学科是基础、教学是保障、培训是途径”的原则,确定积极推进以德育课和素质教育课为主要渠道的理论育人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力求通过加快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教学内容的合理布局,把思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摸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管理干部与德育课教师联系制度,把具有一定
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思想教育干部纳入德育课的教师队伍中,将学生思想教育干部在学生工作中发现的学生的突出问题、实际问题和生动地案例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还要让教师走出校园,走出书本,真正感知社会,实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融合,努力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把素质教育作为一门正式的教学科目,分课题进行素质教育讲座,实行小班教学。
五、提升文化育人的教化作用
校园文化是育人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要大力加强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将学校的景观赋予文化的内涵和寓意,让学生处处感受文化,处处能欣赏文化,处处能被文化所感染和激励。
六、健全评价监督系统,强化激励表彰机制
学校要建立评估体系和约束机制,每年对开展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对考核和年终考核也将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作为重要考核项目,切实保证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在学生中评选“道德之星”、“学习之星”、“勤奋之星”、“责任之星”、“奉献之星”、“热心之星”、“劳动之星”、“环保之星”、“自律之星”、“诚信之星”,让他们成为学生的一面面旗帜,不断激励其他学生勤学善思,求是上进,团结协作,热心助人。每学期还对奖学金获得者,思想积极进步、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及文明班级进行表彰宣传,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加强学生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工作,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合格建设者的基石工作,我们要及时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开拓有效渠道,让我们的心理指导和思想教育机制充满活力,浇灌出健康美丽的心灵之花,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
第四篇:从教书育人到育人教书
从教书育人到育人教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自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提出以后,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教育。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要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等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
既然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地位举足轻重,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应该教书育人还是育人教书呢?
教书育人和育人教书,众所周知,就在于教书和育人,我们应该将谁置于首位。
教书育人,顾名思义,先教书,后育人。让人接受各种有用的知识,以期将这些知识吸收、溶化,能够将其直接作用于社会,或者把这些知识作为基础,升华出新的知识,即发现和发明。在过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在“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支配下,形成了以传承知识、文化和技能为教育主导的“教书育人”的观念。
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一天天真正向我们走来,教书育人的观念更加显得片面而过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过分注重知识的教育理念,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育人教书逐步深入人心。育人教书,将育人置于教书之前,亦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再向学生传授知识。根据现在的国情和体制,放眼望去,中国有很多读书人不但没有读出名堂,而且读出了悲哀和痛苦。本是求得精神快乐和解放的读书,在物欲横流的江河中,诱惑成以读书达到为满足个人物质需求的目的。读书使人安宁的心情没有了,读书不但没有使人减少浮躁,却使人更加浮躁。
在现如今既经济又实惠的社会里,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诚诚恳恳待人的同志见得不多了,人文科学的东西已大大的贬值了,而走捷径、找关系、问门
路,取巧的人多了。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人文教育将在此经济建设中被扼杀,若没有了人文科学教育的存在,世界将是凄凉而可怕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从人性出发,不能以追求幸福和自由为根本,不能给人以真善美和对人的尊重,失缺了人最本质的人文情怀,那么所有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所以,教书先育人,成才先成人,素质教育,育人为本。从“教书育人”走向“育人教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内在要求。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牢固确立“育人教书”的理念,把“育人”放在首位,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第五篇:变教书育人为读书育人
变教书育人为读书育人
让读书育人成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朱苏铺小学的办学理念。近年来,我们通过建设书香校园,以读书为纽带,将学校、家庭、社区聚合成一艘“读书航母”,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影响家庭,润泽社会。
变校园为书城
我们首先从硬件入手,变校园为“书城”。当提出“书城”建设理念时,学校资金比较困难。是先投资购书还是先购置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校决策层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怎么办?“两利相权取其重”,最终我们斥资60余万元,购进4万册图书,使“书城”建设初具规模。在此基础上,我们每年制定购书计划,在购书时充分做到四个“尊重” :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教师的要求、尊重专家的推荐、尊重课程标准的要求,基本上满足了师生的阅读要求。
学校房舍不足,无法建阅览室,我们便提出了“教室即阅览室”的口号,并为每个教室配备了书柜。书柜中既有学生的私人藏书。班内设管理员,对学生的借书进行调度,这样既避免了书籍闲置,有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了“班班有藏书,人人有书读”的局面。
教师读书育人
学校能否将读书落到实处,关键在校长和教师。作为校长,我主张要像对待生活一样对待读书,讲究“膳食平衡,营养合理”。我把经史子集作为“正餐”,把教育专著作为“蔬菜”把文学名著作为“甜点”,把报纸杂志作为“果盘”。我很庆幸,阅读已逐渐成为自己的生命方式。所以,我很愿意引领师生阅读,让读书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为此,学校对教师提出刚性要求:每天必须保证40分钟读书时间,并做到计划、进度、心得体会三落实。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选择经典中的某一领域深入挖掘,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并在该领域能够“钻得透,讲得精”,成为学生该领域的导师。
学校要求教师以读书促荐书。教师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包装,巧妙推荐给学生。很多教师推荐书时匠心独具:有的采用“悬疑”法,通过“卖关子”吊起学生的胃口;有的采用“猜疑法”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有的采用“故事法”用一个故事引发学生对推荐书籍的好奇......荐书越来越体现出教师的智慧。
在教师荐书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的读书方法和读书流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逐步确立了这样的阅读流程:浏览阅读、阅读预测、通读全书、分析阅读、反刍阅读,让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速读,并在阅读中学会爱书、护书,学会边读边想,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会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会与文中人物对话,学会仿写.......真正实现了有效阅读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师们探讨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操作方法,总结出了“激趣-----导法------引背------摘录------应用”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这样,教师教的得法,学生诵读得力,使经典的雨露浸润学生的心田。
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们要求低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故事,同时引导学生给别的小朋友讲,目的是引导师生博览群书。
家长读书育人 在家长学校开课过程中,我们围绕“读书”大做文章,让家长懂得:让孩子喜欢上读书就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要让孩子喜欢读书,家长就必须做出榜样。
学校要求家长同孩子共读同一本经典书籍,每天共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鼓励孩子与家长交流读书心得,让孩子的读书感悟同家长的读书感悟产生碰撞,并要求家长把这些富有智慧的碰撞记录下来。
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学校“软硬”兼施,制定了“书香家庭”评比办法。在硬件方面,要求有一间书房、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两个小凳。在软件方面,要求一天共同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家长要有亲子共读档案记录,家长和孩子能对同一本书说出自己的见解,等等。对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有丰富的藏书、能积极参与亲子共读的家庭,学校授予“书香家庭”荣誉称号,以此激励家长和学生读书,让其产生“读书像吃饭喝水一样必不可少”的认同感,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
学生读书育己
为保证经典诵读的实效性,学校确立了读书三时段,即晨诵、午读、阅读课。早晨学生进入教室后一直到预备铃前,每位学生都要书声琅琅;中午预备铃前,学生自由阅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每班每天安排一节阅读课。这一节阅读课的安排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有多项冲突,如与“阳光体育活动”冲突,与“在校不超过6小时学习时间”的规定冲突,与“上足课时,开齐课程”的要求冲突。许多教师思想上抵触,觉得难以操作。我在给教师做工作时,强调“风物长宜放眼量”,要坚信“书香润泽生命,读书成就梦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把育人的金钥匙,要教师在“挤、挪”字上动脑筋。
学校将一年分成几个时段,根据时令特点开展活动,让活动成为学生读书的助推器。
开展图书漂流,鼓励个性阅读。学校在“好书推荐单”上写上推荐理由,加盖“图书漂流专用章”,并将推荐单夹在书中,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图书漂流。学生根据推荐单介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完后在推荐单上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如此周而复始,让“好书推荐单”变成“好书漂流记”。同时,要求学生将漂过的图书内容梗概、精彩片段等讲给父母听,并由父母写在《亲子共读卡》上。这样,既为学生读书留下了记录,也能促使父母静下心来与孩子共读。学校对自荐书目漂流量大的学生授予“漂流书王”称号,对阅读漂流图书多的学生授予“漂流勇士”称号,并按照一定阅读数量累计给予学生铜、银、金牌荣誉奖励。
每年5月,学校举办经典诵读节,让学生通过吟诵、朗读、唱歌、跳舞等多种形式,感受“活化的经典”,提高对经典的感受力。
每年10月,学校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一是读书节启动仪式,二是书香大集,三是图书漂流优秀成果展览,四是“与书为友,其乐无穷”演讲活动,五是“读书伴我成长”主题队会,六是“书香家庭”展示,七是读书节各项评比颁奖„„这些活动既检阅了师生前一段的读书成果,又整合了图书资源,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为让经典阅读更具趣味性,我们注意抓实“演”“唱”“玩”三部曲。“演”即演经典故事,学校鼓励学生根据经典故事编演剧本,如《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等,让学生把经典人物的优秀品质通过表演再现出来。“唱”即将部分谱有曲子的经典,让学生传唱。学校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旋律为经典配曲,将经典唱响校园。“玩”即在玩耍中诵读经典。传统的“丢手绢”“跳皮筋”等游戏,小学生百玩不厌,让经典与游戏有机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学校师生读书渐已成风。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一旦爱上读书,教育就变得非常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