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源村导游词(修改后的定稿)201505再修改

时间:2019-05-13 05:3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彩陶源村导游词(修改后的定稿)201505再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彩陶源村导游词(修改后的定稿)201505再修改》。

第一篇:彩陶源村导游词(修改后的定稿)201505再修改

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彩陶源村

导 游 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彩陶源村游览观光,我是本村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小X。希望今天美丽的彩陶源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彩陶源村位于望城区书堂山街道的最北端,湘江之滨,面积8.8平方公里,这里自然生态植被保存完好,属于丘陵地区,地形呈长条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本村既是1300年前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也是1800年前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吴、蜀两国分界线,她们位于我村沿湘江一带的同一个位置。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彩陶源村的进村大门,大柱上刻的分别是“利用彩陶清溪,打造十里画廊;依托唐风古韵,做活千年文章”的行书对联,顶部为绿色琉璃瓦,两边排列的是7只大型釉下单色彩壶,它标示着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大唐”的“彩陶”之源。

前面到了十字乡街,这里左边是原彩陶源小学,学校搬走后正筹备开发成一家大型农耕博物馆,将来各位可以来这里追忆逐渐逝去的南方传统农耕文化。右边是本村最具特色的农家土菜馆——陶源农家,等会儿大家在游览后返回途中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原生态的农家菜和芝麻豆子茶。彩陶源村部也座落在这里,一路上民居都是大唐风格、主要分布在溪流两岸,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古朴有序、功能布局合理,让我们恍惚间有种梦回大唐的感觉。

乡街沿彩陶溪北上是和尚桥。相传很久以前,有位姓王的大户人家的女孩,与村里一李姓男孩青梅竹马,长大后女孩父母给有钱人家定了亲,女孩却在结婚前晚和小李私定终身。女孩出嫁后,男孩小李无力回天心灰意冷,只好出家做了和尚。十个月 后女孩生了个小男孩,孩子很聪明,长大后做了官,知道父亲是彩陶溪对面那庙里的和尚后为父母在溪上修了一座桥,以便让母亲偶尔能见上父亲一面,这桥就被人叫做和尚桥,后来村子也随之以此命名。彩陶溪长约10公里, 大家可以看到, 溪水清澈,自东蜿蜒向西贯穿全村,最后汇入我们湖南人的母亲河湘江,两岸树木葱郁,沿途还建有许多亲水平台,游客朋友们可以在这里骑行、伫足、赏景和垂钓。左边是石渚湖,很早以前这里也属洞庭湖区,大跃进期间退湖改田,现在是良田万顷。

沿溪流继续向前走,很久以前这里叫黄藤咀,咀上到处是黄藤树,后来因开荒改田,改名为现在的黄田咀。

顺彩陶溪继续前行是磨家洲接待中心。新华联长沙铜官窑旅游开发公司正在这里实施“古镇文化区”项目建设;遗址公园以东、彩陶溪以北区域将建成“安缦文化度假区”。

缓缓沿溪漫步,就到了古城大桥的所在地黄田坪,原来的古城大队部就设在这里,以前全村只在这里有一个门市部,所有买卖都在这里进行。以后这里600多亩的区域将会建成生态度假酒店,左边湖区则会成为铜官窑古街大门。

不知有没有细心的游客朋友注意到,现在大家所走的这段大堤主要是由陶土和唐代的釉下多彩陶瓷碎片堆砌而成的,其中肯定有相当大一部分还是稀世珍宝,只是国家现在禁止发掘,所以大家脚下踩着的可真的是黄金宝地咧!

现在来到了金家桥,这里是1956年就发现了的窑址,当时这个窑已经相当破损了。国家为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8年,长沙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纳入全国100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到目前为止,从这里直到湘江边上大大小小已经发现有76个窑址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全都是国家的宝贝!

再向前走就是石渚坪生态休闲停车广场。最前面是彩陶溪和湘江的交汇点,这里有一个近千亩的天然绿洲——浮洲子,上面草长莺飞,生气盎然,牛羊肆意游荡,俨然一幅“世外桃源”的图画。游客朋友们请往右边的彩唐桥走,它是2012年长沙窑遗址公园开园前修建的。彩陶溪上共有18座桥,均是仿唐代桥梁风格。过了桥就是我们向往已久的长沙铜官窑国家遗址公园。

大家可以看到,遗址公园大门为仿龙窑背造型,砖石结构,主体叠砌不平,粗犷原始,一如浴火千年,阅尽沧桑、深重浑厚的断壁颓垣,其厚重的历史感是不是让大家有一种仿佛置身于远隔千年的古窑场历史场景之中的感觉呢!

进入园区,沿途有二、三十户世居此地的老百姓。在大唐时期这个位置是码头区,长沙窑所有出口的陶瓷都是从这里装载上船运出去的,当年这里可是车水马龙,极其繁荣的陶瓷市场。

顺游道缓行2分钟,左边对面是正在保护性开发的陈家坪窑。右边先从 “梦回大唐”百米瓷板文化长廊经过,她以长沙窑陶瓷历史文化为题材,烧制出一幅幅瓷板画作品,再现陶瓷生产过程、窑工生活和贸易等场景,生动地反映出长沙窑的历史风貌。接下来就进入了我们要仔细参观的谭家坡一号龙窑。

享誉世界的“长沙窑”始于初唐,兴于中唐,首创釉下多彩和陶瓷装饰艺术,堪称陶瓷史上的里程碑。它将诗词、书法、谚语、绘画、雕塑等溶入陶瓷艺术之中,釉色匀润、装饰雅致,是研究湖湘文化和对外交流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湖湘文化享誉世界的重要名片。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漂泊一生的大诗人杜甫来到湖湘大地,在岳州稍做休整之后,继续向潭州(今长沙)进发,去会见好友韦之晋。过了乔口,来到长沙铜官窑附近,天气忽变,湘江开始起风,杜甫一家只好在江湾处避风,等待天气好转。杜甫遥见石渚垸多处龙窑在烧窑时的熊熊火焰,误以为是春火烧山备耕,非常壮观,不胜感叹,即兴作诗一首: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从一号龙窑参观出来了,继续沿景观游道朝前走,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深灰色的大院是长沙窑考古研究中心,这里面,考古专家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对长沙窑历史 认真研究,以后这里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呈现在大家面前!

从这里往前是上坡路,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向这里的制高点——觉华山行进了。大家可以边走边听我讲述与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山上有座故尉城,相传为东吴孙权派大将程普所建,因程普任西部都尉,故称尉城。当地人一直将此地称为“古城”。大家可以看到,故尉城座落在觉华山上,临湘江依山而建,与群山相接,涨水时节三面环水。山势突兀,西北部壁陡如削,易守难攻。山巅有一道隆起的土堑,宽约7~10米,当地人称为古城埂。在城内筑建的养马围,约五亩见方,夯筑的围墙经历近两千年的风雨剥蚀仍有残留,围墙高约1.5~2米不等,顶面宽1米开外。虽然古城坡因兴修水渠而变得面目全非,但其大势依然可见。

后来关羽攻克尉城,驻兵于此转而进攻长沙。谁能想到400余年后,当年的古战场,竟是陶窑林立、商贾云集,成为“天下第一窑”。那时龙窑卧伏山岗,窑烟弥漫,一派兴旺景象。石渚湖畔,舟楫如林,一艘艘满载陶器的商船,从这里顺湘江扬帆远航,通江达海,销往东南亚诸国,开辟了“海上陶瓷之路”。1999年从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外打捞上来的“黑石号”沉船出水5万6千多件长沙窑瓷器便是那一时期的产物。

后人为纪念关羽,在觉华山下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觉华寺,供奉着关羽神像,常年香火不断。原寺庙毁于上世纪50年代,今遗址尚存。相信不久后觉华古寺也会重建一展风采。

游客朋友们,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遗址公园标志性景点之一的觉华宝塔,塔分5层,总高37.5米。请大家加把油和我一起登上这座宝塔吧。大家站在塔顶上休息一下, 在这里仰可观鹰击长空和云卷云舒,俯可视鱼翔浅底,听渔歌互答,在这天然大氧吧里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调整一下略感疲劳的身躯,是不是有种心旷神怡、悠然自得,忘却尘俗杂念而可畅叙幽情的感觉呢;南望长沙,北眺洞庭,将山、水、洲、城、平原及公园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真是感慨万千,此乐何极!游客朋友们,斗转星移,故尉城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曾一度被历史所遗忘。古陶瓷被掩埋于地下,成为“瓦渣坪”;而 今,国泰民安,即将建成的长沙窑陶瓷博物馆,已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沉睡了一千八百余年的古城,作为望城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古城遗址,大唐长沙铜官窑正在重新被世人所认识、探究、发掘和装点,一个吸引人们发思古之幽情的旅游景区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

大家看,觉华山西边是正在建设中的铜官窑博物馆,明年就会将大量长沙窑瓷中的精品展现在大家眼前。南面是古城机台,可抽取湘江之水来灌溉彩陶源整个村子的农田。西北是长沙窑管理中心。

陶瓷是水的韵律,土的语言,火的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这里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陶都风情。据宋《鑑(jiàn)略妥注》载:“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yǔ)。”指的是舜帝曾在湘江河畔组织制作陶器。至今,陶业工人仍尊舜帝为祖师。又《水经注》载:“铜官山,亦名云母山,土性宜陶,有陶家千余户,沿河而居„„。”指的是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兴盛的制陶产业。在离此不远的铜官镇,现在还保留有唐代传统制陶工艺的家庭作坊。

相信再过几年之后,我们彩陶源村将依托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充分发挥釉下彩发源地历史悠久和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复苏传统陶瓷工艺,把片区打造成为历史人文底蕴深厚、陶瓷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秀丽的“东方莱茵河”畔的最美村庄,形成世界唯一将唐文化、陶瓷文化、湖湘文化、三国文化与现代气息相互融合的精品旅游区域,成为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已经对美丽的彩陶源村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大家辛苦了一上午,就请到停车坪坐车,原路返回去吃午饭,喝杯芝麻豆子茶稍作休息。感谢大家的光临,欢迎再来这里作客。附件:

长沙窑有14项世界之最 1、最早发明釉下多彩

釉下彩发明,突破了当时“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极大地丰富了瓷器装饰艺术。我国已故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一书中高度评价:“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的创始地,对宋以后瓷窑有极大的影响……,为天下第一,也不过分。”

2、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 早在唐代,长沙窑瓷器就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水运,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在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长沙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

3、面积最大的古文化遗址

从石门矶到铜官镇誓港“十里陶城”一带,已发现窑炉76座,窑包13处,遗址面积达30万平方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文化遗存。

4、保存最为完整唐代古龙窑

位于长沙窑遗址保护中心的谭家坡古龙窑,是唐代以来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龙窑。窑址正南北方向,总长41米,最宽处3.5米,最窄处2.8米。坡度陡处23度,平缓处9度。

5、最早发明铜红釉烧制

唐大历二年,有位年青窑工一天晚上,在路上捡到了一个女婴,女婴长大后,但这位年青窑工也老了,后来女儿爱上了这位义父老窑工,想嫁给他,但老窑工一直不同意,于是女儿写了一首情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近段时期老窑工因烧不出最好的窑,为此事晚上回家唉声叹气,被他的女儿知道了,问是何原因,老窑工说可能是窑温不够。女儿听在眼里,急在心里。第二天,老窑工又去烧窑了。晌午时分,他的女儿打扮得齐齐整整,来为父亲送饭。这时窑里温度仍然烧不上去,大家都愁得吃不下饭。突然,窑工女儿大喊一声,推开众人,纵身跳入窑内,正当大家为此哭喊时,窑温升上去了,瓷器烧得很成功,终于烧出了铜红釉。

铜红釉烧制成功,成为世界彩瓷史上的首创,为宋钧、元明清釉里红及祭红、郎窑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把铜红釉发明烧制时间,从宋代提早至唐代,推前三百多年。6、最早的釉下彩绘

长沙窑的彩绘有花鸟画、动物画、人物画、山水景物画、写意画,题材丰富,色彩绚丽,生动简洁,纹饰潇洒飘逸,独步天下,对唐以后瓷绘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绘。

7、最早开创模印贴花

独具特色的模印贴花是用陶泥上模印出花纹后,粘贴在瓷壶的系纽或流下,再施以彩釉。模印技术十分精湛,人物可数清根根胡须,动植物栩栩如生,建筑物富有立体感,堪称世界陶瓷史上一绝。

8、最早的“股份制”合作

长沙窑属民窑,主要的窑区分布在兰岸嘴、瓦渣坪、兰家坡一带,现尚存窑包76处。重点遗址有谭家坡龙窑遗址、枫树嘴窑址、蓝岸嘴窑址、长坡尖子山窑址和觉华山取瓷泥矿遗址等。“十里陶城”面积30万平方米。很显然,一家一窑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座窑可烧上万件瓷器,所以,从地下挖洞获取瓷土到家庭作坊制作、装饰、烧制等过程,必须通过多个工匠或多个家庭合作才能完成。为了减少耗费,提高成功率,一座窑有可能是多户合伙集中烧制,这一分工合作、合作分工的过程,形成了技术和劳动力合伙,达到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担风险、共同分红的目的,只是唐时没有“股份制”这个提法。

9、最先涉足商业广告语

聪明的长沙窑经营者们,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抢占市场,博得市场买者青睐,便在器物上用釉下彩文字标出“绝上”、“美酒”、“卞家小口,天下第一”,“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恶意”等广告语。

10、最先创釉下彩诗文题记

长沙窑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瓷器大部分还保留着唐人的手迹——彩绘和墨笔题诗,目前整理出“七绝”和“五绝”63首。这些瓷器上的诗,虽未落款和署名,也非名人名作,却是当时最流行最普遍的民间风格,其中有10首出自《全唐诗》,其他53首均不见史书记载,无论是诗的内容,还是书法的艺术美感,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还有大量题记,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悬钓之鱼、悔不忍饥”、“君子喻于义”、“牛怀舐犊之恩”等在瓷器上出现。这些诗或题记既通俗易懂,又发人深思,开创了陶瓷文化品味新领域。1974年至1978年间,此题诗瓷器出土于湖 南长沙窑窑址。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11、最先涉足货主订购题记

长沙窑工匠们商品意识很强,经营面向市场、把握市场,根据市场上买者喜好制造产品。如“会昌六年三月,内造此瓶,约成三阡文齐良”铭文,是世界上目前涉足货主订购的最早铭文。

12、最先涉足商品价值铭文

长沙窑抢占市场,成功之要诀是做到了价廉物美。有时甚至把卖价直接制作在器物上,实行明码标价,真是用心良苦。时至今日还在影响经商人的商品意识。如“有钱冰亦热、无钱火亦寒、五文”壶。

13、最先涉足姓氏铭文

长沙窑瓷器的制作过程,为家庭作坊制。从发掘出土的器物中,有“张”、“何”、“刘”、“王”等姓氏铭文,这些姓氏铭文有可能标明是哪家哪家制造,反映一种潜在的竞争意识;也有可能标明是为某姓所用,投其所好。

14、最早吸收外国文化

唐代长沙窑的产品主要销往西域大食诸国,所谓“大食”,原系波斯的一个部族名称,唐代以来,阿拉伯帝国则称“大食”。大食吸收希腊、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先进文化,形成了多民族的“阿拉伯文化”。长沙窑为适应外销需要,引进阿拉伯文化,创造出了很多新产品。如人物釉下彩绘中有“外国女郎”、“异国情侣”。模印贴花中人物有骑士、胡人吹笛者和舞蹈者;植物有“葡萄纹”、“棕榈树”、“铁树”、“椰枣”等,动物有“摩羯”和特殊装饰的狮子,“摩羯”是梵语译音,或作“摩伽罗”,人们将它视为河水之精、生命之本。还有抽象几何图形,给人以自由欢乐,奋发向上之感和潜在的美,阿拉伯人十分感兴趣。引进外国文化这又是一大创举,给外销更增添活力,促进市场的繁荣,从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姓名:邹洋新 周旺霞

工作单位:书堂山街道办事处旅游服务管理中心 联系电话:***

第二篇:花源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万花山位于延安城西南15公里处的杜甫川中,海拔1320米,占地2400亩,地处青山翠柏之中,空气清爽,环境优雅。山上生长着我国中原牡丹品种群重要源头之一的野生矮牡丹,已被确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因其生长在古柏丛林中,满山遍野,所以万花山也被称为“牡丹山”,这里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花源屯村所在地。经过近年的修复建设,万花山已成为延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天然大花园。

在这里你倾听木兰从军的故事,仙女四姐种牡丹的神话故事会使你心旷神怡,流涟忘返。

牌 坊

牌坊是进入万花山的山门,为全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形式是四柱七楼玻璃瓦作牌坊。牌坊正面书有“延榆胜观”,向里横额书有“名城圣境”。

木兰陵园

花木兰是我国古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她为保家卫国,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占十二载。胜利后不慕功名利禄,还乡耕织千代歌颂,万代敬仰。在我国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木兰诗》是我国一首优秀的古代名歌。木兰的故事及诗歌,均产生于北魏时期,北魏属鲜卑族政权,与北方其它少数民族曾发生过多次战争,后统一中国北方。从拓跋硅称王到北魏灭亡,统治一百七十一年。木兰诗中两次提到“可汗”,实为古代柔然、突厥、蒙古、鲜卑等族最高统治者之称号。“黑山”、“燕山”等地,亦为北魏与柔然族交战之战场。也就说明花木兰是北魏时期的巾帼人物,白居易题写的《戏题木兰花》诗及杜牧题写《木兰庙》这些著名诗人也都热情歌赞过花木兰。宋《太平寰宇记》和八零年发现鲜卑室真君四年(公元443年)的石刻祝文及有关资料考证,花木兰确有其人,说木兰是鲜卑族人,随父到河套。元人候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证记》云:其所据之地域为河套……延安郡人,一些著名的剧作家在所作的戏剧中,均称花木兰系陕西省延安府人氏。《木兰诗》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等句子提出了木兰出征时的位置与路线,延安东去延水关渡骑马一日可到,延安人到燕山地区,至今还有过黄河渡口东去北上的习惯路线。诗中提到的东市、南市、北市、西市,都与延安的街道相吻合,人们特别喜爱花木兰这位女中豪杰,到处传颂立祠上石。

延安市政府于1984年重新修复了这座陵园,修复后的木兰陵园庄严典雅,为古典式的建筑群。门额上题有“木兰陵园”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为原延安行署副专员王廷壁所书。进门有两通石碑,右碑是延安市长高仲田撰写的碑文。高度赞扬了巾帼英雄,以物咏情,以情寓志,将建筑物和碑文融为一体。左碑两面书刻着白居易和杜牧的两首诗。第二台阶是中国原书法协会主席舒同所书的“木兰诗”。背面有陕西书法协会农民书法家朱西定书写的“木兰诗”全文。路两边左右对称立有两个含笑迎客的麒麟,中间有“丹凤朝阳”巨雕图案一副。第三台阶上是花木兰戒装巨型石雕,高3.5米,宽2.5米乃整块青石雕刻而成,木兰跃马横剑,飒爽英姿,气魄雄伟,令人敬慕。最后一层是石雕凤栏环绕山而筑的木兰墓冢,舒同题写“花将军之墓”。花源屯村村民讲花木兰活了八十多岁,无疾而终,花木兰解甲归田后,经常在村对面的牡丹地里锄草、松土。听说墓地是按木兰遗嘱选的,让花木兰睁开眼就可看到对面山上的牡丹花。真可谓用“英雄天香相辉映,天上人间数木兰”。

牡 丹 湖

杜甫川水截流筑坝而成,湖面虽不胜阔,登山赏花之余,亲朋好友驾一轻舟,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湖光山色融为一体,顿觉赏心悦目,乏困俱消。湖的东畔建有玻璃瓦顶彩色梁柱的水榭亭,十分醒目,穿过大坝,过一小桥方可上山,小桥呈拱型,桥栏雕刻着精细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桥中心下侧镌有“黄紫”二字。黄指“姚黄”,紫指“魏紫”,同为牡丹的良种,镌刻在这里,大有万花山牡丹皆良种之誉,寓意此桥为牡丹花而建。

碑 廊

位于牡丹山脚下,修建了各种奇形石垒起的各种各栏的石碑,参差错落,琳琅满目。收有中外各界名人墨客的精美诗句和书法。其中最为显赫的是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万花山”和李鹏总理题写“牡丹之乡”。优美动人的诗作,苍劲石朴的大字,陕北工匠高超的石刻技艺,无不让人叹为观止,给万花山胜境大增色彩。

牡 丹 山

牡丹原产中国,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端庄秀雅,仪态万方,自古以来即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之称,至今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牡丹又有“富贵花”、“百两金”,寓意此花为“幸福之花,吉祥之物”。

牡丹原产我国西部地区“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今宝鸡境内),早在3000年前其药用价值就已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用以观赏的人工栽培历史可以上溯到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当今闻名天下的牡丹王国当数河南洛阳,山东荷泽,然而延州牡丹则历史最久,且优良品种在唐朝时已引进到洛阳,曹州(荷泽)至今仍有“延州红”(延安)、“丹州红”(宜川)延续已千年以上,1942年乐天宇、徐纬英(陕甘宁盆地植物志)亦称,延安万花山有野生牡丹,“5月盛开,与苍柏共生,极为美观”,据有关专家鉴定为中国牡丹的原生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种群保护价值,山为名花占,万花山因此也得名于牡丹,又荣于牡丹。洛阳牡丹兴盛之前,天下牡丹以延安为宗,所以延安是中国牡丹的故乡。

另据《延安府志》载,早在宋代州人应有赏牡丹的爱好,可查的观花史已有上千年,民间传说时间更早。从明朝弘治年(1497年)延安知府李延寿的石碑引言中可推算到六朝时期,万花山就有牡丹,解放前农历四月初八,万花山有庙会是专门观赏牡丹花。牡丹主要颁布于万花山东坡上,约5万余株,三百多亩,二十多个品种,每年农历四月八前后盛开,小满后凋谢,花期月余,花色分红、紫、黄、白、粉、绿六大色系单瓣多,复瓣较少。花型分单瓣型,托桂型,皇冠型三大花型。近年来发现有黑色珍贵牡丹出现,更是王中王,国色天香,倾国倾城。

万花山牡丹因其生长在黄土高原上,所以在这种生态环境中长期生存进行着系统发育,年深月久便形成了“性宜冷畏热,喜燥恶温”的生态习性,由于它的立地条件干旱少雨,年生长量也很少,因而形成了矮小灌木。高不过1米,由于自然杂交有时一株花上还能竞放数种花色,花盏艳丽,芳姿可人。

崔府君庙

在万花山的东坡上,有一院小小的庙宇,建于何朝何代已无法考证。仅据明朝弘治年间延州知府李延寿镌碑称,他于丁已年(1497年)游万花山时,已有此庙。庙院内有柏树两棵,牡丹花两蓬,形成一幅对称图案。李延寿游牡丹山题诗两首原碑立于两侧,因年代已久字迹剥落,又于东侧依原样新镌刻石碑一通,上刻游诗二首:

其一:劝巡行到牡丹山,其二:一株豪垒人争赏,花发偏宜雨后看。守似延安花满山。

万朵鲜荣无异种,远近随风香馥郁,一樽噙赏有同官。高低迎日锦烂班。

清香动处风初红,好呈雨露时滋息,乌帽簪来露未干。莫遣儿童浪折攀。

自是天然真富贵,只恐和根移上苑,何须白宝巧为栏。追陪黄紫近天颜。

这两首诗供游人吟赏。两孔窑洞的墙壁上一间彩绘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万花山之行。远在唐代“安史之乱”期间,诗人杜甫,从鹿 州(富县)羌村北上赴灵武,曾途径来到万花山。《杜甫年谱》中记载八月洪水已退,便离羌村只身北上延州,暂住于城南七里之小河(又名南河)小河支流源于牡丹山,同产牡丹甚多,樵者以之为薪。南河又名牡丹川,宋时又名杜甫川,以“甫避乱居此”故名。

另一间彩绘四姐下凡种牡丹的神话传说:

相传王母娘娘的女儿四姐在天庭的时候就知道花源头村一位诚实、心眼好的靠卖柴为生的后生“名崔文瑞,便故意从云霄中丢下自己的金簪试验崔文瑞,通过假装寻金簪,她从心底爱上了崔文瑞,于是便私自下凡与崔文瑞结为夫妻,把从天上带来的牡丹花种种在万花山。”四姐私自下凡的事后来还是被王母娘娘知道了,尤其是四姐偷牡丹种更惹这位天上的统治者生气,象抓她私自下凡嫁给孝子董永的小女儿七仙女一样,也残忍地抓走四姐,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四姐虽然被抓上天,可她种的牡丹却永远留在万花山。这样万花山就成了牡丹的家乡,一年又一年繁衍一直生长到现在。为纪念崔文瑞和四姐,后人在万花山建了此庙,起名“崔府君庙”。

毛主席观花台

一九三九年五月的一天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林伯渠、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前往万花山观赏牡丹,因当时路不好走,领导们坐车十里,骑马十里,步行十里来到花源头村,不顾疲劳,兴致勃勃地登上万花山,在山上详细观赏了古代修建的庙宇,听当地老乡讲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事和四姐下凡与崔文瑞结成恩爱夫妻的神话故事,并访问了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情况,休息时,主席提出“这是我们民族的财富,我们一定管好他,待到全国解放后,我们可以在这里修建公园、疗养院作为劳动人民休息、游玩、娱乐的场所”。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毛泽东同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二次重返万花山观赏了牡丹的生长情况。中央领导同志勉励老乡们努力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下午村干部将中央领导送至观音桥,依依不舍地和中央领导同志握手告别。

五 龙 柏

位于牡丹山山顶,为五株同根,连体而生的一棵古柏,高达三丈之余,考其年龄,少说也有五六百年了。

相传,此柏乃一神物,方园数里的乡民,皆以此柏来观察天气,预测风云。此柏只要发出奇响,天气即变,雷雨必将来临,即刻树冠舞,枝叶纷靡,树权相撞,声同裂帛,狂然不息。暴雨过后,它便无声无息,轻轻地摆动着细枝绿叶,向人们点头微笑。

跑 马 梁

位于万花山最高处,实际上是一块小高原,地势较平,因花木兰在这里跑马习武,风雨无阻,一年又一年,久而久之,跑马竞将这里踩成一个平坦的大山梁,游客在观赏五龙柏后,犹兴未尽,还要到跑马梁一试体力。

第三篇:太湖源导游词

太湖源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太湖源头小九寨沟生态旅游区。碧波万顷的美丽太湖,千百年来,在编织无数个悠长而动人的故事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一个疑问——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今天,相信大家为解这一谜底,沿着蜿蜒千里的南苕溪,有缘相聚住这里.它就是临安第——个开发的生态旅游区——太湖源。

太湖源头龙须谷自西向东全长5千米,景区曲折深幽,峰回路转,被称为“十里长谷”。养育着江、浙、沪千百万人民的太湖,其流域的主源头,正出于龙须峡谷的主峰马尖岗;这里群山绵延,林木繁茂,峡谷内飞禽走兽,品种繁多,常见野兔山鸡窜林越溪,更有猴群结队攀崖跳涧。太湖源景区风光多姿,景随步移,一步一景,步步是景,回头更是美景,景点深密相套,环环依恋。天然原始的生态环境,能给你一种回归自然的享受:因此,这里还被专家称为“江南小九寨沟”,是国际示范林中国网络成员,被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确定为“生态旅游示范基地”,也被浙江林学院确定为“生态环境实验基地”,同时又被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选定为摄影基地。整个峡谷的森林覆盖率94.9%,它分三层,第一层阔叶林,第二层灌木丛,第三层苔藓植被。阔叶林中有落叶乔木,三角枫都是很珍贵的植物,还有“临安三宝”之一的山核桃—绿色中酝酿出了生命的绿色,我们峡谷中有70多种兽类,受国家保护的有麋鹿、鬣羚,猕猴,另有野牛、野猪等;140多种鸟类,名贵的有白鹏、松雀鹰、雕鸮、杜鹃等;40多种爬行类;1800多种昆虫。在不同的季节里,有不同的色彩,特别在秋天,可以看到红、黄、绿的色彩,形成峡谷绚丽的风采。

走进太湖源头,就是走进大自然。这里是原始的生态环境,会给我们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受。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会有不同的感受。春天,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夏天,是一个热烈而浪漫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温馨而宁静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冰的风和日丽的季节。

为了使更多人关爱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提出了“保护太湖,从源头做起,从我做起”口号,策划实施了“给我一袋垃圾,送你一份礼品”,“给我五节废电池,送你一张门票”等一系列公益活动,并给弱小的生命,一种植物,一种动物举办节日,那就是我们的野菊花节和野猴节。这是我们景区的一种生态理念,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关心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山观赏景色并寻源吧……

各位请看,这是源头金蟾蜍。蟾蜍是一种有极高药用价值的动物,虽然外貌丑陋但却有美丽的传说。自古以来就有“金蟾折桂”来比喻考取进士。传说月宫中有三条腿的蟾,故有人把月宫叫蟾宫。古人讲“家有金蟾,财源绵绵”。今立于源头金蟾池的大金蟾,其外形仿源头雄性金蟾,张口向各位道贺吉祥,如有兴趣,可拿钱币投之口中,金蟾立时施圣水于你,给你带来好运。

请大家抬头看,这块石壁就是龙须壁,上面苍劲有力的题词“龙须壁”三个大字,出于书法名家郭仲选之手,现在我们看到石壁上生长着一丛丛的就是龙须草;龙须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它在每年初夏开出白色的小花,叶子可以长到一米多长,如同龙的胡须,微风吹来,悠飘半空,非常壮观,“龙须壁”的名称由此而来。龙须草的韧性很好,可以用来编结绳子、草鞋、蓑衣,还能编织席子。这种草席子柔软凉爽,舒适养身,可惜现在的市场上很难买到了。在古代,这种草席只有做官的人家才有: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白头吟》中写有“莫卷龙须席,从地生钢丝。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的诗句,其中把龙须席与琥珀枕相提并论,足见它的珍贵。在这条峡谷内到处生长着龙须草,所以叫它龙须峡谷。多少年来,川流不息的太湖源头,始终披挂着龙的胡须,百折不挠地奔向太湖,给人留下了至纯欲仙的神韵。

游客们,大家请朝前方看,在我们前面有一巨石,上面刻有一字——“源”,各位可能很少见过,因为它只能是在古字典中才可找到:“源”这个字寓意这儿就是太湖的源头,源源不断的流水-大家可再看一下,这个“源”字相当奇特,你可以发现它的一点移到上面去了,其实就是指明这源头水还要在上面,这个字是浙江绍兴兰亭书社的社长沈定庵写的,各位如果要找到这源头之水的话还得跟着我继续往前走。拐过一个弯.大家是否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呢?各位可见到在前面的潭水中竖着一块长条石,上面刻有三个大字一一“云碧潭”由于峡谷特定的自然环境,以致这里的山泉清澈见底.如同明镜,终年映照着四面青山和山崖上的鲜花红叶,还能看到蓝天上飘逸的白云。经浙江省环保局监测,这里的水质特别好,属国家一级改用保护水,可以直接饮用,还带点甜味。现在我们昕处的这条回廊叫“思源廊”。取自“饮水思源”之义。明示大家“浩淼太湖,勿忘源头”。走进思源廊内,各位可以看到溪水中有一块天然的巨形长条石,其长约5米,宽约1米,称之为“坐弹石”。据说,元代高僧高峰原妙曾在此参学了9年,并且每天早晨到此打禅修炼,为了纪念他,所以取名为“坐禅石”。各位还可发现在这条石的中部还有一下塌部位,相传是高峰原妙和尚常年累月打坐而形成的,它也被当地人叫做“棺材石”。当地山民有一种风俗,要把出生的孩子往石头上抱一抱,以沾一点官气和财气回来。我们各位游客也可以上去站一站,踩一踩,现在还没有当官或发财的站了以后会当官、发财,已经当官的会升官,不妨大家都来感受一下升官发财的滋味吧。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到了戏猴坪。龙须峡谷一直以来猿猴众多,因此原先的龙须沟曾被当地人称之为“猢狲沟”,常有成群结队的野猴出没山林间,自由自在地生存着,为了给猿猴提供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也给游客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我们新辟了一块坪地,专人负责饲养管理,以吸引更多的猴子下来与游客见面。

各位走到这儿的话,可以看到在我们的右手边屹立着两座高耸的崖壁,其中这边这座称为“千仞崖”,“仞”是古代的丈量名称,八尺为一仞,千仞,就是千个八尺,可见它有多高。千仞崖有1亿5千万一2亿年的地质年龄,我们可能看到千仞崖的岩石四四方方的,如同积木搭叠起来一样,悬空着,感觉有随时往下掉的危险,同时我们还看到崖壁上有—道横向的沟壑,这是因为悬崖是火山喷发时顺着火山岩浆的流向形成的。

一路上过来,各位是否发现在我们两旁还有许多非常大的竹叶子:除了龙须草外,它就是我们峡谷的又一大特色,称为“粽叶”,是用来包粽子的。每逢端午节临近,当地的百姓就用此拿来裹粽子。熟透了的糯米粽浓香扑鼻,有名的嘉兴棕子就是用这里的粽叶包制成的。

各位,走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看到前面的攀岩场了,太湖源天然攀岩场所用的器材设备都是从欧洲进口的通过国际登山协会质量认证的专用设备,攀岩场的教练和保护人员是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整个攀岩过程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所以太湖源的攀岩运动是十分安全可靠的。攀岩分两处,一处岩面较为平缓,攀登难度较小,适应于女子和40岁以上游客的攀登;另一处岩面较陡,攀登难度相对较大,在这里攀登的大多是小伙子。攀岩场的岩壁高30余米,大部分游客一般都攀到20米高度的地方,也有身强力壮的觉得不过瘾,一直攀到岩顶。太湖源天然攀岩场还设有一架软梯,沿着软梯一直可以登上崖顶,登顶后可顺着攀岩绳降到崖脚。攀岩中有三个过程让人感到特别有乐趣:第一是经过努力登上一个险处时,会产生一种征服险境后的快感;第二是登上顶点后,俯视脚下的山溪,遥望四周的群山,面对为你的胜利而欢呼的朋友们,你会享受到无限的满足;第三是蹬弹着双脚顺着攀岩绳往下降时,你会感到十分刺激。攀岩的价格是每人30元,如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报名参加。攀岩时一定要服从教练员的指挥,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这里还增设了溜索项目,下山的游客不妨去试试。

各位,惊险刺激的攀岩结束了,现在我们还将继续往前走。走到这里便是神风谷了,峡谷地形逐渐增高,请看,那边有块巨石,突然在中流挡道,使十里长谷的阵阵清风,从崖壁两岸巨石中间穿越而过,让人顿感神清志爽,倦意全消,若是盛夏站在这里,如同走进了空调房。其实一到夏天,太湖源的气候都很凉快,气温要比城市低5℃左右,根本用不上空调,晚上睡觉不盖被子还会着凉呢:大家看这块巨石,它的体积有20多立方米,按石头密度为每立方米5吨推算的话,这块神风石将近100吨重,也算得上石头王了。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道瀑布,这就是醉花瀑。我们临安有人把啤酒叫“醉花”,瀑布洁白的水流如同新鲜的啤酒花泡沫,“醉花瀑”的名称也由此而来。醉花瀑顺着如磨似洗的岩石小巧平缓地流下,柔和如月笼轻纱,站在石上观瀑,能洗尽人间铅华,抛尽世间烦恼,可谓“人事是非空缭绕,云瀑仙境乐逍遥”。到这里.我们已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能够找到这太湖的真正源头。

各位,走到这儿,可以看到溪水对面有“竞跳石”三个字,大家—定观察到了,那晶莹剔透的淙淙山泉,从高处奔流而来,有的被巨石一挡.分成两股匆匆直下,有的一跌三截,千姿百态,高亢激昂,时而轻声细语.勾画出无数情趣各异的片段。游客们,大家请跟我从索桥上过,这边有桥有水有人家,真可渭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在此桥左右各有一潭,深不见底,称之为“双龙潭”,所以相邻的两条瀑布就称之为是“双龙瀑”了。双龙潭面积虽然不大,但其中有一潭相当深,最深处达到10米左右,水中生长野生竹叶鱼、石鸡、螃蟹等。

各位游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前面不远处有“古佛院”三个字,这三字是杭州灵隐寺原住持释根源的题词,灵隐寺的住持为峡谷古庙题字,一方面出于对古庙高僧的敬仰,另一方面为了弘扬佛教文化;古佛院还遗留下一尊唐代的木雕观音佛像,是文革中被这里的山民珍藏起来的,现保存在临安市文物馆内。现在我们还建了一钟亭,开辟了一个高峰遗像的陈列室,来纪念元代高僧高峰原妙禅师。今天,我们虽然已看不到往日缭绕的香烟与繁闹的法事,但你若有兴趣去敲打几下铜钟,那悠扬的钟声在青山绿水间回荡,照样传达出无限的和善和吉祥来。

各位,走到这儿,可以看到在我们面前沿路上来最古的一棵树。大家不要看这棵树腰围并不是很粗,可是它却有700多岁了,据说是在元代的时候种下的,树名为“青栲树”,因其根深蒂固,树叶常青,质料相当密,不仅可以防洪,而且是做家具的好材料,很多都是进贡给达官贵人建房、做家具用的,所以元代的高僧们就发动众僧土植这种树。好,现在已经登上古佛院,大家看到这里有个六角形的石柱,每一面都刻有经文,这就是古佛院的遗物,当年元代高僧妙原和尚就选在这里建了这座寺院。古佛院是座别院,别院就是和尚老了祭圆的地方。这里的开山祖师便是有“江南**”之称的高峰原妙,也曾是日本临济的宗师。他是江苏吴江人,原来是杭州净慈寺的和尚,后来又到西天目禅源寺终身修行,现灵塔迁至东天目洗眼池东侧安放。

如果大家休息完了,品过茶的朋友还可跟着我往上游景,再往上走还有最后三个景点——游乐场、百丈漈和仙人坛,约为一刻钟左右的时间,也就到了大家要探寻的源头了。

各位,这里有个游乐场,是2006年建起来的,里面设有铅弹射击、弯弓射箭、金鱼垂钓、玩耍聚宝盆等项目,价格不高,趣味性强,有爱好的不妨去玩一玩。

天生一个仙人洞,各位可以朝前看,像不像一线天啊;其实这个洞是由两块大石搭叠而形成的一个洞,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仙人洞”,凡是要成仙的人都需穿这个洞,登上仙人坛就可成仙了,穿过这个洞以后,我们现在所走的路就是访仙道了。

现在大家看到的景点叫“百丈漈”,为什么叫百丈漈而不叫百丈瀑呢?瀑布是飞流直下的,而漈则是水流倚壁而下,一级一级地淌下来的。打个比方说,就像下楼,瀑布是坐电梯下楼,而漈则是沿着楼梯一级一级地走下来的。虽然速度慢些,却是别有风度。这里的落差有170米,所以我们叫它为百丈漈。在百丈漈的上面,还有一个深潭,叫做“飞濑潭”,“濑”是三点水旁边一个赖字,无赖的“赖”,“濑”的解释是水势急流汹涌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上面由水流湍急、沸腾跳跃的山泉,冲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飞濑潭,再由飞濑潭溢出,创造了一个百丈漈,可想而知,上面的风景是十分壮观的,只可惜山道险要,目前还难以开发,妙不可言的胜景全凭各位自己去想像啦。

各位游客,庆贺大家的勇敢,这里是景区的最高处,现在的海拔是761米,大家看到亭子里的这块石碑,上面刻有“太湖源头”四个字,它告诉我们今天我们已经找到了太湖之源头。这里的水没有半点污染,大家尽可以放心地品尝一次真正的太湖的源头水了。

我们已经走到了景区的最后一个景点,这里便是仙人坛,也叫祭源坛,是为了祭祀守源之神而建的。前面一排为十二生肖,殿内塑有水神、财神等佛像。这尊水神日夜守护源头这圣洁之水;这尊财神么,便是恭祝各位财源广进,生活越过越幸福。请大家往这边看,现在我们看到的那座孤峰,势若擎天,顶上有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平台-民间传说那是仙人弈棋修炼的地方,也有人说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好朋友温处士与其兄得道成仙的地方.我们看那仙人坛的中段有扭扭曲曲的一截,这里的山民称它是”仙蛇”,再看仙人坛的右下方有一道飞瀑,像一条嵌在悬崖上的蛟龙,因此称它为“神龙瀑”;据说这仙蛇和神龙都是仙人坛的守卫者,每遇阴雨天气,仙人坛四周雾岚缭绕,若隐若现,朦胧变幻,如同仙境。

各位游客,今天太湖源之游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配合,相信各位今后见到烟波浩瀚的太湖,就会想到今天的快乐,想到这里至纯至美的太湖源头。

第四篇:果园村组团式服务案例(再修改)

组团式工作征文之工作案例

大团镇果园村:借组团东风,断村务顽疾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家务事最大的特点和难点。对于家务事,大家都避之不及,而2012年2月13日,大团镇司法所副所长王毅和大团镇土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全林却为了处理一桩家务事来到了果园村。

一、顽疾的源起

果园村19组村民施甲与18组村民施乙是兄妹。在果园村存档的1999年7月31日与村民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施甲家共承包土地2.25亩,其中0.85亩位于妹妹施乙家房屋西侧,但是在2001年6月,由于妻子沈某身体不好,子女正在读书,种植土地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到该0.85亩土地需要经过横跨二灶港的施家桥,该桥又高又陡,通行极为不便,故将该0.85亩土地交由妹妹施乙种植,并约定农业税由施乙缴纳。2010年12月果园村进行了二轮土地延包,在延包的过程中施甲提出收回原交由施乙种植的0.85亩土地,遭到施乙拒绝,双方矛盾产生。施甲妻子沈某提出:“现在租种别人的土地需要缴纳租金,近几年别人租白地种蔬菜每亩租金都要1000元,而施乙在自己家的土地上种植桃树,且种植已达10多年,施乙应当补偿自己土地的租金。”施甲认为:“在将土地交由施乙种植时,自己家种植的是水稻,此后施乙未与自己商量便改种桃树,于理不合。”而施乙则坚持认为:“自己种植土地时,是因为哥哥嫂嫂不要,土地已经荒芜,经村委会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之后,自己才接受,在种植期间,所有的农业税均是自己缴纳,现在农业税不收了,国家每亩土地还补偿生态保护费300元,哥哥改变主意,想要收回,自己坚决不同意。”

自施甲、施乙兄妹矛盾产生以来,双方曾多次到村委会以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家中反映问题,均要求种植争议土地,兄妹关系也日益紧张,兄妹二人形同陌路,路上遇到也不打招呼,村委会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曾多次对该问题进行调解,但是一直未能予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村里的顽疾。

二、顽疾的解决

2011年大团镇组团式服务联系群众工作正式开展,在区块划分的过程中,施甲所在的19组与施乙所在的18组均属于果园村第10

块区,为了彻底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缓和其兄妹关系,块区负责人胡玉芳在与村主要领导商议后,将其矛盾上报至大团镇,矛盾上报后,大团镇领导高度重视,并尽快落实,安排专人负责跟进并解决该矛盾,镇司法所领导王月芳多次打电话到果园村询问相关问题,了解该矛盾产生的细节,并全面掌握矛盾双方的要求,以求能制定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13日下午1:00,镇司法所王毅和镇土地管理中心王全林准时来到果园村,与果园村第10块区负责人胡玉芳一起在村小会议室与施甲、沈,某夫妇以及施乙、刘某夫妇进行座谈,在倾听双方理由和要求的同时,也将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向双方作出了解释,镇土地管理中心的王全林明确表示:“依照国家关于土地承包的相关规定,该争议土地按照其属性归果园村19组所有,理应由19组村民种植,且在1999年7月的土地承包合同中,该土地由施甲承包,其承包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害。”经过镇领导和村负责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导和劝解,双方态度由开始的丝毫不退步、各执己见、争论不休,逐渐趋向缓和,最终在下午五点钟左右,达成了调解协议,约定:争议土地由施乙继续耕种至2014年1月1日,此后承包权归还施甲;同时双方为方便种植,同意对土地加以互换,即:为避免支付桃树青苗费,施甲同意争议土地在2014年1月1日后继续由施乙种植,同时施乙享有承包权的施加桥南面1.2亩土地中划出0.85亩交由施甲种植,土地承包权属不发生变化,土地补贴由土地承包权归属方享受;在约定涉及土地面临征用、拆迁等一切权益,由土地承包权归属方享有;协议生效后,原矛盾双方应保持和睦相处,避免发生其他纠纷。双方夫妻均在协议上签字确认。

这样的解决方案凝聚着镇、村两级组团式服务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也得到了矛盾双方的一致认可和赞同,看着形同陌路的兄妹双方冰释前嫌,我们不禁感叹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法是我们化解村内顽固矛盾不可或缺的东风,希望在领导的重视和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下,组团式服务的东风吹得更远。

大团镇果园村党总支 2012年2月14日

第五篇:香溪源导游词

神农架 东南部木鱼镇西侧两公里处。于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除了具有 神农架 “林木幽深”的特征外,还有他独有的特征,这里四季风光迥异,各具情趣,夏天尤为清凉、舒适。裹着茫茫薄雾,听着潺潺流水声,使进入这清幽景色中的你就像进入仙境一样。据说当年昭君在溪中洗脸时曾掉过一串珍珠入水,从此溪水一年四季芳香扑鼻,美丽的传说寄托了人们对昭君的追慕,其实香溪的源头的林间,野花奇草多才是溪水飘香的真正原因。每逢三月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河水中可看到一种淡红色的鱼,这种鱼身分四瓣,形似桃化,人称“桃化鱼”。河水清清,倒影岸边桃花,水中鱼群追戏,是花是鱼确实难以分辨。清代诗人写下:“花开溪鱼现,鱼戏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的诗句来描绘这种情景。

与静静流淌的香溪不同,你看香溪的水是叠瀑式的,那湍急的水时而如撒腿狂奔的野马,时而如快速移动的银蛇。在岩石的撞击中发出巨大的声音响彻山谷。这充满动感的河水其实还是天然的矿泉水。水中含有14种矿物元素,饮之甘甜,沁人心肺,这水还具有提神健身、滋润肌肤的功能。水面上空气中还漂浮着较丰富的负离子,经常吸收,会使我们血液里的氧氮含量增加,对增强功能和加快新陈代谢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冬暖夏凉,冬天水面上冒着热气,夏天却凉爽宜人,它的年平均 温度 大约在4°C左右。难怪唐代时的“茶圣”陆羽,在尝过用香溪源头的水煮的茶之后,顿觉满口清香,心旷神怡,于是称香溪源为“天下第十四泉”。

有这样一首打油诗:“昭君何以美,屈原何以伟,探得香溪源,自知其中味”。正是这溪水孕育了绝代佳人王昭君和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就请大家带着这个美好的遐想去体会一下其中的味道吧!

大家向前看,那里有一潭碧水,那便是香溪河的源头,相传那儿便是当年神农老祖宗的洗药池。他当年在 神农架 搭架采药,每天将所采的药草运到这里来清洗后漫漫咀嚼,品味,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他就是在这里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药书典《神农百草经》。上面记载了3650种药草的性能、用途和400种疾病的特征和疗法。神农百草的精华,神农精神的灵魂也由此尽融于水中,因而有了貌若天仙的王昭君和赤胆忠心的屈原。也许在他们灵魂的深处还保留着神农精神的遗传基因吧。以前这里也叫跳架沟,为什么叫跳架沟呢?那是因为这里落差较大,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瀑布群,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再加上这里峡谷较深,从山这边到山那边搭个架子也不是件难事,因此叫跳架沟。著名的诗人徐迟也曾在源头留下“香溪源”三个苍劲大字,并留下“大三峡不如小三峡,小三峡不如 神农架 ”的动人诗句,香溪源的美名便流传开了。

名山名泉出好茗,香溪源头所在地也正是著名的茶叶之乡,这里的茶叶分布在林深绿重、朝日暮雨、海拔1000m—1200m之间的山谷中。由于空气新鲜湿润,日照较少,散射和漫射较多,又无寒冬酷暑,气候 温和宜人,且尽得高山之云雾、香溪之净水、万木之芳香,这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造就了优质的神农有机茶,据《神农百草经》载:“神农采药,为民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

现在大家可在这里亲自品尝由香溪源水泡制的神农有机茶,袅袅清香中你定会感觉到神清气爽,有回归大自然的快感,你定会瞬间异常羡慕起在这好山好水间世代生长的 神农架 人,那么就请你常来,神农架 人将永远敞开美丽的山门欢迎您!

下载彩陶源村导游词(修改后的定稿)201505再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彩陶源村导游词(修改后的定稿)201505再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黄江源导游词

    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观光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大家就叫我小XX好了。能为各位导游是我的荣幸,我将热忱为大家服务,预祝大家在阳明山玩得愉快。阳明山......

    香溪源导游词

    香溪源导游词1 香溪源是长江的支流,因哺育过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和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而闻名于世。《兴山县志》载:“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浣手,溪水尽香”、“香溪......

    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导游词201505再修改综述

    楷圣故里--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 导游词 尊敬的客人: 欢迎大家来到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故里——美丽神奇的书堂山。我是导游______,我将和大家一起游览书堂山欧阳询文化园,让我们......

    作文修改 田道源

    真与假 ——一节作文修改课教案 邹平县黛溪中学 田道源 教学构想:学生习作的修改,往往是一个综合而又宏大的工程,文章的主题、选材、语言、构思,可能都需要做出调整。这样就使作......

    龙源峡导游词 2011.6.6(模版)

    各位朋友: 你们好,我叫某某,是某某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叫我某导就行)。这次由我陪伴大家前往被人们称为东方“亚马逊”、南国“九寨沟”的云山龙源峡,进行我们的美丽之旅、神圣之......

    昭君墓导游词修改专题

    大门——嫱云——董必武诗碑——昭君雕像——石牌——和亲铜像——石像生浮雕——昭君出塞陈列室——匈奴历史陈列室——昭君墓墓体——碑廊——藏墨苑——新增建筑 旅客朋......

    昭君村导游词

    出了西陵峡口,便进入了秭归的香溪。香溪河似一条流香溢美的彩带,她挽起了三峡库区新辟的美丽景点--高岚风景线,又架起了通向奇妙的森林公园--神农架的桥梁,并勾起你寻幽猎奇的水......

    宏村导游词

    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梦回徽州美食:梅菜烧饼,毛豆腐鱼时间宏村阴雨天多,云雾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年均气温7.8°C,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数49天。在海拔630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