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雷锋精神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在汹涌的商品浪潮中,有没有一种文化,能给人以终极的关怀和心灵的支撑?在多元的社会思潮里,有没有一种核心的价值,能提供给人坚实的信仰和最坚强的力量?在物欲的诱惑侵蚀下,有没有一种道德,能为大多数人树立一种可以实践的德行,并得到真正而无上的快乐?
答案似乎已经有了——
2003年“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文化偶像”评选,雷锋位列第八;2010年“新中国100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雷锋高票当选;
毛泽东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论雷锋精神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一、雷锋精神产生的必然性
雷锋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有其历史客观必然性,从思想来看,雷锋精神既是马列主义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1、雷锋精神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雷锋精神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这一时期正是新中国刚刚建立,在国家一穷二白和外部封锁的困难条件下,需要集中资源进行经济建设,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之际。这是一个火热年代,也是一个激情的年代,雷锋精神作为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艰苦奋斗,舍己为人、乐于助人、敬业爱岗、廉洁奉公、时时刻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光荣使命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曾经激励了一代青年为国家建设而艰苦创业。无论是大庆、胜利、辽河等国家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能源基地建设和北大荒的成功开发,还是成昆、襄渝、枝柳等国家骨干铁路建设,以及两弹一星研发和三线军工基地建设,到处都留下了雷锋精神的身影,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今仍令人感动不已,难以忘怀。
2、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
雷锋精神并不仅仅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礼义廉耻、尊老爱幼、知行合一等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核心价值,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的心田,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不懈努力,这些在雷锋的身上都得到了生动体现并发扬光大。可以说,雷锋作为新中国道德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文化哺育的一棵奇葩,是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
“儒家精神”。对于怎样续写《雷锋日记》,今天存在着更大的误解。有的人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完了将自己做好事都写到自己日记里了。这些人没看过《雷锋日记》,以为《雷锋日记》就是天天写“我自己做了什么好事”,那不叫《雷锋日记》。《雷锋日记》是一种励志日记,是每天对自己进行反省,不光写好事,而是实事求是,今天干什么就写什么。当我们这样看待《雷锋日记》的时候,你就发现不止是雷锋这样写日记,很多有自我修养习惯的人,比如胡适、鲁迅等都这样写日记。其实他们的日记与《雷锋日记》都有相近之处,那就是励志、自省,而这种精神,恰恰是我们的儒家精神。
“不要老想着雷锋是个共产主义战士,要把他扩大一点,应当将雷锋放在中国古今圣贤的谱系之中来考量;雷锋身上的精神,是地地道道的儒家精神。”《雷锋日记》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面对自己的灵魂,《雷锋日记》就是“我今天干了什么”。人不一定每天都干好事,在《雷锋日记》里,雷锋也有自我检讨,他不怕把坏事写到日记里来。很多人学生时代还能坚持写日记,上班后就坚持不了了,这其实是不能坚持自我反省,必须提到这个高度来认识。写日记,就是一个自我修养的过程。“把好事、坏事都如实地写在日记里,鼓励自己成长,让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勇猛精进,这才是续写《雷锋日记》的本质。学雷锋不仅仅是帮助别人,最关键的是提升自己、修养自己” 我国传统道德,历来倡导积德行善做好事,历来倡导知恩图报,而知恩图报的人,都往往愿意积德行善。这在雷锋身上体现得很充分。雷锋短暂的一生却做了很多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事。雷锋在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他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雷锋在生病取药回来的路上,被一个小学建筑工地的火热场面所感染,竟然情不自禁地推起小车,加入到运砖行列,自觉义务劳动,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发光发热;雷锋把在工厂和部队仅攒的200元钱捐献给望花区生产建设和辽阳灾区,而他自己却舍不得买一瓶汽水喝;雷锋教同班战友乔安山学认字、学算术;以同班战友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寄去10元钱;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给战友小韩连夜补好裤子;用自己的津贴替丢票中年妇女买票。雷锋没有一次出差不做好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所以能具备这样高尚的道德情怀,是因为他对党和毛主席有无比深厚的感情,始终怀着感恩的心,发自内心地听党话、跟党走。在旧社会,雷锋一家确实苦大仇深,爷爷被地主逼债,贫病交加,悲愤致死。父亲遭受过国民党毒打致残、后又遭日本鬼子毒打并重而死。十二岁的哥哥做童工,由于过度疲劳,肺病加重,无钱医治而死。弟弟活活饿死。雷锋的母亲被地主侮辱而悬梁自尽。雷锋七岁就成了孤儿,在上山砍柴又被地主婆仗势欺人用刀把手砍伤。所以雷锋对旧社会恨之入骨,对新社会无比热爱,对党和毛主席有着强烈的感恩之心。他在日记中写道:“伟大的党啊!英明的毛主席!有了您,才有了我的新生命。我在九死一生的火坑中挣扎和盼望光明的时刻,您把我拯救出来,给我吃的,穿的,还送我上学念书。我念完了高小,戴上了红领巾,加入了光荣的共青团,参加了祖国的工业建设,又走上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岗位。在您的不断培养和教育下,我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知识和觉悟的共产党员。”“伟大的党啊,您是我慈祥的母亲,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您的,我要永远听您的话,在您的身下尽忠效力,永做您忠实的儿子。”
正是因为雷锋对党有这么真挚而强烈的感恩图报之心,所以他才能时时处处按党的要求去做,他做好事,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偶尔为之,而是一生自觉做好事。中国传统道德向来以忘恩负义为耻,而以知情重义、感恩图报为荣。这即是雷锋做好事的根本动力,也是雷锋精神传之久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3、雷锋精神是我党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产物 雷锋生活的时代还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但雷锋精神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他以自己的言行鲜明地回答了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如何对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雷锋说:“毛主席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着作不行!”“我从开始学习毛主席着作那天起,就牢记住这样几句话:理论学习如果脱离实际,即使学得烂熟,但是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仍然不能很好地改造思想,所以理论学习应该联系实际,改造思想。我决心要把毛主席的思想学到手,定要使毛主席的光辉思想在我的脑海里扎根,在我的一切实际行动中开花结果。”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雷锋的这些话这实际上就回答了为什么要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怎样才能学好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雷锋说:“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幸福的。” “一个革命者,当他一进入革命的行列的时候,首先要确定坚定不移的革命人生观。树立这样的人生观,就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处处为党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能够为党的利益、为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雷锋的这些话实际上是回答了,在对待个人、他人、国家、集体、组织、艰苦、享受、勤劳等问题上,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鼓励竞争,注重效率,优胜劣汰,不相信眼泪,也不提供人文关怀,由于受物质利益的驱动等原因,诸如缺乏信仰、见利忘义、诚信缺失、人性冷漠、腐败等不良现象,以及迷茫、焦虑和浮躁的情绪也日益蔓延,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面对这种形势,以什么样的人生楷模才能更好地引领社会正风正气呢?向雷锋学习,可能是最有效的选项之一。因为雷锋其人其事,最贴近群众、最深入人心、确实可亲可敬可学。人们呼唤雷锋精神,希望通过学习雷锋,推动公平、正义和温情的和谐社会建设,提高青少年及全社会的道德和职业水准。
雷锋以平凡的小事蕴含着伟大,以有限的生命铸就了永恒,皆因为他的心和人民群众贴得最近、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合拍。因此:雷锋精神可以聚汇涓涓细流,形成对浩浩大爱的追求;而越是追求大爱越能永远与历史同行。雷锋精神可以聚焦束束光芒,照亮圣洁灵魂的无垠沃土;而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是呼唤圣洁灵魂。雷锋以自己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感人肺腑地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集体、如何对待国家、如何对待生活等每个时代人都无法回避的心灵课题。雷锋精神便在这种无穷考问和回答中融入永恒。
有些东西,不会随时间变淡,或许可以这么说,物质条件越是改善,社会生活越是丰富,利益格局越是多样,思想观念越是多元,我们的民族,就越应当高扬共同的精神旗帜,我们的社会,就越需要彰显自己的主流价值,每一个社会成员,就越期盼营建温暖坚实的心灵港湾。雷锋只是个普通士兵,能力非常有限,既不可能重权在握,也不可能巨富拥趸。他所做的好事,每一件都很平凡。他所做的每一件好事,凡是正常人都有能力做到。可贵的是,他自觉自愿,坚持经常、无怨无悔,孜孜以求、乐此不疲。他对国家、对集体、对人民、对社会、对认识和不认识的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满腔热情地伸出友爱的援手,而不求任何回报。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雷锋就把人世间最难的事做到了。凡是正常人都希望别人也能像雷锋那样做好事,都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形成充满雷锋精神的风气。然而,能像雷锋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却很少,虽然也出现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郭明义、丛飞、徐虎等无私奉献的英雄,但人们所期盼的信念坚定、乐善好施、见义勇为、公平正义、诚信和谐、助人为乐、普遍良好的社会风气远远没有形成。相反,老人倒地而不扶、孩童被碾而不救、面对溺水而讨价施救、理想缺失、争名夺利、玩权弄术、妒忌狭隘、见利忘义、贪污腐败、远离崇高、醉生梦死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所付出的最沉重的代价。其实细想一下,向雷锋学习并不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超负荷的苛刻要求;不需要惊世骇俗的壮举,也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伟业,无非是每个人都能尽己所能,做一点关心国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好事善举,自觉为社会多做一点贡献。雷锋说的好:“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如果13亿中国人,每个人都能献出一滴水、一寸土、一线光、一粒粮、一颗钉,都宣传美丽的理想、都自觉为人类付出劳动,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家园必将土地肥沃、充满光明、生活富足、恪尽职守、理想高扬、一片清新、温馨、和睦、和谐、充满希望和欢乐。雷锋精神至少有以下内容仍然值得发扬:
1、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这个理想和信念激励我们全党全社会自觉地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联系起来,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这是雷锋精神的一个典型的标识,也是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的一个崇高品德。
3、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雷锋生前做过多种岗位,但是干一行他热爱一行、干一行他精通一行,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然是需要的,仍然需要像雷锋那样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益求精。
4、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雷锋当过通讯员,深入群众,又爱读书,所以才写出那么多副有哲理、文字晓畅的诗歌、散文、日记。雷锋对工作总有一种无穷的动力,要钻研、吃透它,而且还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丰富自己。这种刻苦钻研、锐意进取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今天的人们学习。
5、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过去叫做艰苦朴素不忘本,今天尽管我们国家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普遍改善了,但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种在雷锋身上所体现的作风我们今天仍然需要,要本着这种精神来从事今天崇高的社会主义事业。
四、如何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把50年前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的雷锋精神一成不变的简单照搬,则无论在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学习的形式上都可能有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雷锋精神给予一定程度的扬弃,使之与当今社会的需求进行对接,在继承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赋予新的内涵特征,并进行制度建构,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形式主义的学习运动,提高学习雷锋精神的效果。例如,可以探索把学习雷锋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操与现代志愿者活动进行对接,把学习雷锋公而忘私、廉洁奉公的美德与党政机关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正制度建设进行对接,把学习雷锋敬业奉献、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与各行各业的文化建设和岗位责任制进行对接,促使学习雷锋的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融入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学习雷锋,要认真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去学习他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既不要将雷锋精神神话也不要将其庸俗化、简单化,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不能只轰轰烈烈地搞活动,不管大家的真实感受和实际效果,要让大家从思想自觉,变为自主行动。
第二篇:雷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
雷锋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
雷锋一生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没有令人仰慕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壮举。然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赢得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青年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为什么能够激励几代人健康成长?一场群众性的学习活动,为什么能够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持续高涨、历久弥新,影响和塑造着整个时代的社会风尚?这一切都说明,雷锋精神之所以代代相传,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不以人事更替而废止,是因为人民群众推崇它、发展的时代呼唤它、党的伟大事业需要它。雷锋精神是一面永远的旗帜!
雷锋精神是远大理想与具体实践的统一。理想是高级思想的结晶,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经过奋斗有实现可能的目标。正确的理想是人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是事业成功的基础。雷锋用短暂的22年,走完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实现了远大理想与具体实践的统一。雷锋认为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因此他在工作上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用低标准要求自己,待人像“春天般温暖”,对己则如“秋风扫落叶”,他履行着“多做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工作”的誓言,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雷锋精神是坚定信念与完美人格的统一雷锋精神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融汇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寄托了人类认同的道德理想,成为不朽的精神典范。
雷锋精神内涵中坚定信念与完美人格的统一在于雷锋树立了坚定的信念。雷锋精神内涵中坚定信念与完美人格的统一还在于雷锋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的创造与奉献,雷锋说:“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雷锋高尚和火热的心灵,他在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他告诫自己:越是困难、越是艰苦的地方,革命者就越应当去,他说:“我情愿做这样的„傻子‟”。在这样的思想根基指导下,雷锋的思想产生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朴素的报恩思想和阶级感情,上升到理性认识,尽自己的全部精力诠释了“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当只是个无穷无尽的支付者”的人格魅力。
雷锋精神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雷锋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成长为一名世人瞩目的楷模,与雷锋把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分不开的。我们翻开《为人民服务》一文,雷锋就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道:“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的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雷锋精神的内涵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雷锋精神的内涵是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社会主义事业振兴的精神动力源泉雷锋所处的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团结各族人民发展壮大我们祖国的年代,这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很多闪光的人物,从他们身上,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不朽光辉,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振兴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雷锋作为时代的楷模,是具有时代性的一个突出代表,在年轻共和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在我们的祖国正在进行社会义建设的关键时刻,雷锋成长的典型性及其精神的丰富内涵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文明又点亮了一盏明灯。在雷锋的旗帜下,千千万万雷锋在成长,千千万万雷锋式的集体不断涌现,形成了一幅云蒸霞蔚的新画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社会主义事业振兴的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雷锋精神的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雷锋的精神实质也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容一样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雷锋精神。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学习雷锋,要有一定的活动方式,但更重要的要抓住实质。”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突出表现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等精神内涵。这种精神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完美统一,与当代社会推崇的现代文明高度一致,生动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展现了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崇高境界,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这是雷锋精神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雷锋精神不但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体现着人类的共同美德。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人学习雷锋,甚至在与中国具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是如此。如一些来华外籍人士了解雷锋的事迹后,说“我也要学雷锋。”中华民族具有雷锋精神是值得自豪的。世界上各地都有志愿者活动。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与雷锋精神是相通的。雷锋是共产党员,但共产党员首先得做好一个普通的人。雷锋就是这样的“普通一兵”。学习雷锋精神完全可以体
现在每个大学生都能做到的平凡行动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完全可以把雷锋同志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力求在为人民作出奉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范文模版)
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月,是学雷锋的日子,也是人们想起雷锋,评价雷锋的日子。
雷锋的一生,如同流星般短暂,但他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雷锋真诚地爱人、关心人,做了许许多多帮助人的事,对我们民族作了最生动的诠释。
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一个重要文化符号,成为共产党人创造的一笔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弘扬雷锋精神,不仅有着永远都不过时的时代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是十分必要。刚刚过去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现将笔者1998年参加弘扬雷锋精神座谈会的发言稿贴在这里,以纪念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有人说,当今时代已不再需要雷锋了。现在的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在这个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谁要是不为自己着想,那他根本就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在很多人看来,挣钱是第一目的,我有钱了,管你下岗、失业,管你饿死、冻死!因此,学雷锋的人日渐其少。
我们的时代真的不需要雷锋精神了吗?恰恰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需要雷锋精神。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不仅没有减弱雷锋精神的光芒,反而为雷锋精神的弘扬创造了一个新的广阔的舞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诚信经济,它的运行机制和运作理义同雷锋精神并不相悖。因此,我们不仅需要雷锋精神,还应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是一个必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需要艰苦奋斗携手合作的团队精神;商品生产经营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遵 循诚实守信、平等互利等原则。一个民族,若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弘扬民族精神,缺少不了雷锋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发展目标,同样离不开雷锋精神。所以,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而且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更突出、更重要的作用。有雷锋的社会会更和谐更美好。
其实我们没有经常提及雷锋,并不等于雷锋就远离我们而去,在我们身边,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无数雷锋式的人在行动着。“感动中国”里的丛飞为了一句承诺,十几年来一直资助失学儿童,花了百万元,还欠下一身债;进城打工青年魏青刚不顾生命危险,三次下海勇救落水者,等等。而在我们的身边,雷锋精神也无处不在:帮助别人扶起倒下的自行车,帮助别人捡起掉在地上的文具盒,帮助别人找寻丢失的东西,帮助别人提起沉重的行囊,帮别人拾起地上的垃圾„„
雷锋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一生。他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实践,因而具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抚顺市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结束了他那光辉而短暂的生命,年仅22岁雷锋虽然走了,但他并没有虚度一生,在他有生之年,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所以,大家赞颂他,大家效仿他,使雷锋精神永远在人间发光!
自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至今,已经四十年过去。四十年来,雷锋精神一直被人称颂,被人呼唤,我们的人民之所以怀念雷锋,呼唤雷锋,就因为在雷锋为人树立的形象中,透露出的是一种真诚之美,一种朴实之美,一种善良之美,一种纯洁之美,一种高尚之美。我们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雷锋式的新人。今天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因为实践证明,这是一份人类共同追求、十分珍贵但又不可多得 的精神财富。我们在谋生时需要别人的帮助,同时也会帮助别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一种可贵的雷锋精神。没有人能够不为这种美所陶醉,就连资产阶级也未能例外。诚实守信、乐于助人也是一种可贵的雷锋精神,还有一切自己活得好,也让别人活得好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可贵的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创新。而我们作为孕育、产生了这份精神财富的党和国家的国民,更应该珍惜这份财富,发掘这份财富,光大这种精神。
雷锋精神内涵之
一、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雷锋精神内涵之二:“钉子”精神
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雷锋精神内涵之三:“螺丝钉”精神
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内涵之四:艰苦奋斗精神
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哥哥、弟弟都因负伤、饥饿,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边缘,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第四篇: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及与时俱进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及与时俱进
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相容相通的一面,而非完全对立、矛盾。雷锋精神在新时期并未过时,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互利属性是相一致的 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经济人”,他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这正如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所说“我们之所以有饭吃或有酒饮,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仁爱,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打算”。马克斯·韦伯认为,源于新教伦理的资本主义精神(追求利益和效益最大化的精神),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经商营利活动是上帝赋予个人的现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市场经济中,自利或利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市场经济是按自利或利己原则运行的,是由“经济人”的自利或利己动机驱策的经济。这与雷锋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舍己为人”的利他动机似乎是矛盾的。但市场经济的自利或利己原则又包涵利他的一面。因为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在交换中必须遵循两条基本规则,“第一,相互交换规则,即有支出必须有收入;第二,自愿交换规则,即任何交换,任何权利的相互转移都不能是交换各方出自非自愿,不能出于被迫。”因而在市场经济中完全以自利或利己方式追求自身利益的实现是不可能的。在市场交换过程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自利心,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经济活动主体在追逐自身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实际进入的是一个“合理竞利和互相需要的体系”,其自利或利己的动机会受到制约,纯粹的“利己”或“自利”是不可能的,每个经济主体必须是利己和利他的统一,是互利共赢,经济主体要获得自己的利益,就必须为他人生产,为他人提供效用,满足他人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谁能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求,谁能更好地为他人服务,谁就能获得较多的利益,为此经济活动主体必须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观念和行为,否则只能获一时之利,无永久信誉和利益。市场经济在客观上仍然要求服务的观念、精神和行为。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互利属性与“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是相容相通的,雷锋精神并未过时。
其次,雷锋精神与市场经济中“道德人”的本性是一致的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来说是交换经济,人们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获得各自的效用,在交换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某种行为准绳。这种行为准绳,“首先是彼此互不损害利益,彼此互不损害或在法律明文中或在默喻中应当认作权利的某些相当确定的利益”,因此,市场经济允许经济主体通过向他人、社会提供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并在市场中实现交换以获得利润或利益,但又要求经济主体在追逐自身利益过程中,必须尊重他人追求自身利益的愿望和权利。只有这样,不同利益主体的平等互利关系才能够形成,各自的利益追求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如果不择手段地追求自身利益,势必造成对他人或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最终个人自身的利益也实现不了。因此,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不仅要言利和竞争,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的“德性”或道德,在经济活动中以合法的、合乎道德的手段、方式实现自身的利益。不但如此,在市场经济中,道德还是一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本,正如美国学者福山所指出的“普遍的社会信任和伦理规范可以在无形中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或‘额外交易成本’。”从这一角度看,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效益经济,同时又是“道德经济”;经济主体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他在追逐自身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必须用严格的道德行为准则、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要求自己,在经济活动中始终把交换对方看作是平等参与竞争与合作的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实为交换他方的利益着想,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不坑蒙拐骗,不假冒伪劣,不行贿受贿,通过为他人、社会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实践来赢得市场。这与雷锋的诚实信用,乐于助人,善待他人等精神是一致的。
再次,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
在市场经济中,要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经济活动的高效率,必须使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生产要素自由地流动。因此,市场经济鼓励和倡导劳动力这一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在各行业、部门、企业之间自由地流动。这就要求劳动者敢于冒险,敢于流动。这似乎与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的“钉子”精神和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做一颗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的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不一致。但我们应看到,市场经济虽然要求、鼓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但又要求这种流动必须是有序的,而不能是过于频繁的。如果劳动力的流动过于频繁、无序,不仅对劳动力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会使劳动力使用成本增加,造成市场的无谓损失,最终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支持、鼓励劳动力适当有序的流动的同时,要求在岗的劳动者积极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职业道德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道德要求与雷锋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的“钉子”精神及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的“螺丝钉”精神是一致的。雷锋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与新时期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一致的。诚然,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消费需求的增加可以拉动投资需求的扩大,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适当增加消费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国家综合国力不够强大,社会物质财富不够充裕,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创业时期,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因此,我们除了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适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必须有部分积累,用于进一步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不能全部吃光用光。如果消费水平太高,超越国家发展水平和个人经济能力,缺乏必要的积累,就有可能损害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还必须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仍是时代的需要,我们还必须艰苦奋斗,不能搞奢侈消费和炫耀性消费。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实质是为人民谋利益,也就是为人民服务,这与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一致的。因此,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一致的,弘扬雷锋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所有的人都应该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杜绝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
最后,弘扬雷锋精神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效益经济,由于利益的驱动,特别是个人利益的驱动,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效应。如由于市场调节只具有短期性,它不可能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和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问题。这种缺陷必然会使市场经济中的人们产生只顾眼前和急功近利的价值导向。又如由于市场经济只关心个人、企业的部分利益,而不顾社会的公共、整体利益的缺陷,会在经济生活中滋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错误思想,出现外部不经济及公共产品等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以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经济生活中出现许多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如环境污染、恶性竞争、合同欺诈、行贿受贿、坑蒙拐骗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严重地危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大大地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效率,影响了国家、社会、人民整体利益的实现。
怎样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呢?当然首先要依靠法治,用法治的手段整治经济秩序。但同时还必须依靠道德力量的制约和调节。因为法治属于外在控制,是他律、外律,它以国家暴力机构为后盾,依靠强制性手段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法治手段是首要的必须的,但又不是唯一的、全部的,它不能完全担负起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而且用法治手段调节,一般属于事后性调节。从这个意义上说,用法治手段调节、整治经济活动和秩序是消极的。道德手段在经济调节活动中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诉诸经济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一种内在的自我的调节”,是自律、内律,是事先的积极的调节。必须把法治手段和道德手段结合起来,把道德手段作为法治手段的重要补充。用道德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和经济秩序,主要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社会舆论、宣传教育、榜样示范等方式使人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使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行为,维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弘扬雷锋精神,用雷锋精神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雷锋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经济活动中提倡和弘扬雷锋的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友爱、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诚实信用等精神,可以提高经济活动主体的道德水平,特别是职业道德水平,使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为人们所认同并逐步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信仰,成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自觉行为。长此以往,经济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和现象就会慢慢减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向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来源:陈晓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及与时俱进》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04期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在于: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具体来说包括两方面。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仅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 展的一般规律,它必须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同一定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一定国 家和民族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的伟大胜利。二是使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具体的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个民族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与其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通过一 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在这个国家扎根并真正发挥自己改造世界的功能。
二、中国当时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急迫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契机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 亡,其结果 均以失败而告终。一次次惨痛的失败和教训,使中国人民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同 时,又追求着救国救民的真理,理论的需求也更加迫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救得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超前意识和内涵的文化,而被中国先进分子所选择和接受的。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上的契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 ,它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晶 ,是世界性的理论 ,它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进步要素具有价值契合点和学理上的相似性 ,这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获得了文化根据,使得这个域外的理论迅速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适应了中国社会变迁的巨大精神需求,在中国社会进程中发挥出强劲的精神动力、理论旗帜与思想解放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意义:
(1)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它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2)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世纪,我们仍然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沿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明的方向,胜利前进!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而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促进塔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4)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当前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党建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有关党的建设理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对解决上述一系列重大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