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给巴特勒的信导学案
16给巴特勒的信
雨果
课型:新授课 执笔:于晓曦 审核: 徐海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有特色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摘录重要语句,品味赞美圆明园的精妙语句及反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的品格,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综合运用对比、衬托、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8世纪的中国历经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但随之而来的一场浩劫却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展示圆明园残迹的照片)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时的英法联军。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雨果的这封《给巴特勒的信》。
3、简要介绍作者、背景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反对专制和教会)、《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观点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九三年》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极好时机,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会同响应。1854年夏,英、法、美三国提出修改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主要要求有三点:中国全境开放通商,至少长江可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1856年,美国公使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四国的修约要求,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于是,他们决心抓住一个机会作为借口,挑起战争。英、法两国以1856年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作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
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争中,英法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中华民族再次蒙受沉重灾难。圆明园
圆明园从1709年兴建直到1860年焚毁,共经营了151年。该园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三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三园总面积5200亩,比现存最大皇家园林——颐和园还大850亩。园子周长10公里多,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三园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内有100多个风景点,无数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尽在山环水抱之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大沽炮台失守后,联军攻占天津,并于这年10月,攻入北京。咸丰皇帝留下他的弟弟恭亲王奕诉与侵略者议和,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野蛮地洗劫了天津和北京,并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他们大肆抢劫,每个军官和士兵的口袋和背包都塞满了金银财宝。为了掩盖罪行,侵略军放火烧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立场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他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二、朗读,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1、听录音范读,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情感。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恍(huǎng)若 朱鹭(lù)晨曦(xī)箱箧(qiâ)珐琅(fàláng)洗劫(jiã)
脂(zhī)粉: 惊骇(hài)绸缎(duàn)瞥(biē)见
琉璃(liúlí)赃(zāng)物 给予(jǐ)晨曦(xī)行窃(qiâ)3.词语解释
远征:远道出军或长途行军。
体面:文中指光荣,光彩。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耗费:消耗。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惊骇:惊慌害怕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瞥见:一眼看到。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晨曦:早上的太阳。
剪影:比喻对于事物轮廓的描绘。
赃物:用不合法或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物。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了。
三、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从文中找一个词,概括雨果写这封信的目的。
2、请用一个词概括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评价。
3、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明确:
1、抗议。针对巴特勒来信中认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的谬论,作者针锋相对地了自己的看法,即第7段中“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
2、强盗。如第5段中“这就是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和第7段中“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3、这封信表达了作者雨果对英法两个强盗对圆明园大规模劫掠行为的抗议之情。
四、合作交流
1、指导学生朗读第3段。
明确:第3段应该轻柔、舒缓,洋溢着赞美之情
2、学生分小组讨论。
(1)雨果是如何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的?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整段的内容都是雨果在评价园明园,代表性的句子有:
A.“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B.“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C.“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大理石”、“玉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铜”、“瓷器”是中国的特产,“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美的赞美。
D.“希腊有巴特勒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
E.“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窥一斑而见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2)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语言上有何特色?
作者用浪漫主义笔调,丰富奇妙的想像、华丽优美的词语,以及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引用、衬托等修辞手法盛赞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令人神往的艺术建筑。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圆明园是神奇壮丽的,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然而,却在英法联军的暴行之下仅剩下残垣断壁。面对巴特勒上尉表功式的来信,雨果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二、深入合作探究
1、指导学生朗读第5--9段。
明确:第5段应该语气稍重,语速稍快,读出愤怒谴责之情。
2、学生深入探究:
(1)划出文中含有讽刺意味的语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这句话体现了雨果怎样的立场和态度? 学生自主探究,深入讨论后回答:(1)学生可能会涉及到的语句:
①“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中“更彻底、更漂亮”运用反语,旨在说明破坏得更残酷.揭露了侵略者的野蛮与贪婪。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谴责之情。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一句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运用反语,讥讽英法两个强盗抢劫了大量财富,干出了历史上罕见的损坏人类文明的罪恶行径。“手挽手、笑嘻嘻”则生动形象地挖苦英法两个强盗狼狈为奸,得手后得意忘形、恬不知耻的丑态,表达作者的鄙视之情。
③“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中“赞誉”运用反语,进行讽刺,所谓“赞誉”其实是最有力的谴责和控诉。这个词语既照应了开头又具有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2)雨果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认为毁坏人类文明的是强盗政府,而不是英法两国人民。表达了作者对英法两国政府强盗行径的控诉和谴责。
三、品析写法
学生自读课文,深入思考:
1、作者为什么在信中先极力描绘圆明园的神奇壮丽,然后才写侵略者对其焚烧劫掠?
2、这封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后明确:
1、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以“美”衬“丑”,越是写圆明园的美,就越是突现出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的丑恶行径,可恨之至。充分反映出作者对圆明园这一世界奇迹的无比热爱,对人类文明的热爱。
2、信中运用比喻、衬托、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政治态度与爱憎感情。如:“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等等,讥讽有力,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四、拓展延伸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国人留下了一道永远的伤疤。据媒体报道,2011年11月16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颇为引人注目。你认为重建有无必要? 学生可自由讨论,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简要提示:必要的重建能够还原历史,增强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但对于圆明园来说,它所以出名,并不仅仅因为它曾经的富丽堂皇、溢彩流光,而在于它在民族历史中意义。正是火烧圆明园,让人们明悉了一个国家积贫积弱的可怕,激发了无数人救国报国的雄心和决心。现在所要重建的圆明园,到底是哪一个时间节点的圆明园?如果是被火烧前的圆明园,重建有何意义。对于许多人来说,那时的圆明园纵有万种风情,也更多是统治者的淫逸和贪婪。“长太息以掩气兮,哀民生之多艰”。那样一个圆明园,即使活着也已经死了。
五、教师总结
本文是雨果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书信。他在信中热情地赞颂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愤怒谴责了英法殖民主义者洗劫、焚毁圆明园的野蛮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同情,表现了不畏强暴、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他永远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历史的烟云已消散,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世纪新人,我们在享受和平生活的今天,要时刻提醒自己:落后就要挨打,要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板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
圆明园 英法联军 典范 强盗 无法形容 衬托 劫掠 恍若月宫 纵火
抗议 谴责 控诉
情感:赞美
第二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生词并积累下来。2.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及圆明园的资料。知识储备:
1.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2.反语一般有两类:
①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导入教学: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这里有碧波荡漾的福海,有秀美的夕阳晚照有如梦似幻的仙山亭,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然而,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残破不堪,那曾经宏伟壮丽的大理石柱廊孤独的站立在高远的天空下,似乎还在回味着往日的辉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整体感知: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主要内容:描述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想情感:对圆明园的热情赞美,对英法联军的强烈谴责。合作探究:
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3.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提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拓展延伸:
阅读文章《哭泣的圆明园》
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霹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深层反思:
1、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 课堂检测:
1.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下列一项是()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2.雨果,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4.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5.“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7.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8.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练习参考答案: 1.B改为“眼花缭乱”。
2.法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巴特农神庙
金字塔 斗兽场
圣母院 圆明园 称呼 写信人姓名、日期
3.摘录略。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4.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
5.圆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拟人 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6.略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7.“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反语
8.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第三篇:给巴特勒的信
校际交流公开课
执教人汪华浩
2009-11-1
2给巴特勒的信
【教材分析】
《给巴特勒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封书信。这封信盛赞了圆明园的美轮美奂,指出了其艺术价值和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谴责了英法联军毁灭人类文明精华的滔天罪行,表现了作者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反对侵略的正直良知和公正立场,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被掠夺国家人民的深切同情。指导学生学习本文,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句,引导学生品味本文的语言魅力;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形式,引导学生体会雨果的人格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
2.了解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体味雨果的人格魅力。
2.揣摩重点语句,理解本文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家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生。
【教学重点】
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谴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经就文学巨著《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给一位编辑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非常简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给雨果回了一封信说可以发表,也非常简洁,请你猜一猜回的是什么?(感叹号)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另一封信《给巴特勒的信》。
二、走进课文
【速读书信感知内容】
速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书信的主要内容。明确: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细读书信明确观点】
1.齐读课文第三段,筛选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导读提示:圆明园是清代名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它的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遗憾的是,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留下多少可以见证的文字,雨果也没有亲眼见到圆明园,但他说过: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飞到。那么,在雨果的心中,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呢?
2.自读课文第5~9段,筛选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导读提示: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劫掠园中珍宝,并纵火焚毁,曾经堪称世界奇迹的圆明园如今成了断壁残垣。那么,雨果对火烧圆明园这件事是怎样评价的?
【精读书信品味语言】
精读课文,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并进行点评。
方法指导:可以从写作手法、遣词造句、作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赏析。
教师示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这句话运用比喻,赞美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代表。“令人惊骇”这个词赞美了圆明园无与伦比的美。
方法总结:选词选句写评点,明白流畅用语简,词句赏析不离篇,个性感悟有特点。
三、走近作者
【赏读书信感悟作者】
方式:虚拟角色,开展作家与读者“面对面”对话活动,感受作家可贵的人格魅力。
方法:以文本为依据,就作者的思想、观点、态度、对当时政府的看法、对被掠夺国家和人民的感情等方面提出问题。
小结:雨果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握住文明和野蛮的标尺,对圆明园的被毁进行了公正的历史评判。作为一个法国人,他为圆明园的消失感到痛心,为代表东方文明的珍宝被毁而感到愤慨;他无情谴责英法联军破坏人类文明的野蛮行径,倾情讴歌圆明园在人类文明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高尚的品格!
四、走向心灵
【悟读书信滋润心灵】
请以“谢谢你,雨果”为题,给雨果先生写一封电子邮件,向雨果谈谈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感受大师的心灵。
友情提示:可以是对历史的反思和评判,对雨果的解读与评价,对自己的激励和启示。
五、布置作业
巴特勒看到这封信后会怎么想?
板书设计:
给巴特勒的信
雨果先生:
赞美圆明园
讽刺侵略者
语言魅力————反语嘲讽
人格魅力————正直无畏
第四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雨果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学习文章讽刺的语言风格(反语),体会其作用。【知识链接】 1.了解背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反语一般有两类①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自主学习】:
1生字注音:缀满()琉璃()珐琅()眼花缭()乱 惊骇()晨曦()瞥()见 劫掠()箱箧()野蛮()赃()物 制裁()窃()贼 2雨果,()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信中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了圆明园,()了侵略者。
2、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而雨果也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目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细细品味。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高尚品格。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品味语言】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用了不少反语,请你找出来,品味本文运用反语的作用。
【拓展延伸】小小辩论赛:有人说“圆明园应该保持现状”,还有人说“圆明园应该重建”,你支持哪个观点?
【我的收获】可从知识的获得、情感体验等方面来谈。
【达标检测】
学校开展“爱我中华,勿忘国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某班拟以“圆明园的过去和今朝”为重点,出一期黑板报。由泽仁、振乡、思洲等几个同学分工协作完成,他们将搜集到的材料分成几个专题。
泽仁同学负责介绍圆明园的概况。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即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这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卸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A)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溶化于千变万化的景之中。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B)、装饰,还收藏和(C)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D)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泽仁同学在把搜集到的这段材料念给同学们听时,将下面几个加点字音读错了,请你给他纠正。
瑰kuī()宝 当之无愧kuǐ()秘(bì)()府典籍 钟鼎dǐn()宝器(2)泽仁同学在抄写这段材料时抄错了两个字,请你改正。
“卸苑”的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溶化”的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3)泽仁同学在抄写过程中遗漏了“陈列、汇集、集中、陈设”四个词,请你填入括号中。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4)振乡同学负责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诗词作品。
勿忘国耻
--游圆明园旧址有感 罗贤尊
一九五三年,余在清华就读,一日与学友闲步圆明园,见白石狼藉,野草丛生,感忆列强期我中华太甚。不觉怒火中烧返校后,拟唐朝诗人崔颢诗《黄鹤楼》而作此诗,以示勿忘国耻。
强寇纵火已逃去,此地空余白石头。强寇一去不复返,白石千载空悠悠。亭台历历如仙境,野草萋萋似荒丘。故园仙境何处是,今日不见使人愁。
同学们初读此诗,觉得作者仿拟唐诗的手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此时此刻的感受。但细品之后发现第三句的“强寇”似乎用得不大合适,与第一句重复,语意上也不协调。于是大家纷纷开动脑筋,修改这个词。你能换一个更好的词语吗?
思洲同学负责搜集圆明园遭焚烧后,国人对圆明园保护的现状。下面是他搜集到的一组材料,同学们看了以后,简直难以置信。
材料一: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度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八旗兵丁、土匪地痞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几乎拆抢一空。现在 散落于北京胡同、四合院内的圆明园石刻文物即多源于此。至宣统末年,“园内麦陇相望,如同田野”。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圆明园无人管理,园中遗物被官僚、军阀、流氓大量盗走。例如,现在中山公园中的兰亭八柱及兰亭碑,北京大学未名湖西侧的翻尾石鱼和湖畔的安佑宫华表,也都是在这段时期从圆明园中被运走的。自民国成立之后,几乎每天都有装满圆明园残料的车辆经过,共持续了二十余年之久。园内的大城砖、虎皮石、云片石乃至西洋楼残存的大理石石柱等,都被多次公开变价批卖,这样终致圆明园沦为一片废墟。
材料三:建国之后,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以后有条件,可以修复。北京市人民政府根据这一精神作出了“圆明园一草一木 不准动”的决定。但是,据资料记载,文革期间圆明园多处山形水系被挖掘填平,曾一次拆除围墙800余米、砍伐树林1000余棵、运走石料几十车。
材料四:圆明园是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瑰宝;圆明园是一段民族历史的纪录,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它是一个特定的符号。但是从2005年4月初开始,圆明园的灌木遭到了人为的砍伐和破坏。4月8日,记者来到圆明园景区的西部,闯入摄像机镜头的是成片被砍伐的灌木堆放在地上。记者发现,除了被砍掉的灌木,还有树干大约30厘米粗的杨树,绝大部分被截断的树干还露着新茬儿。
(5)假如你是黑板报的小编,阅读了以上材料,要写一个点评,你会怎么写?(30个字左右)
(6)将材料三中“圆明园一草一木不准动”这条规定换用一句温馨的警示。(20个字以内)
(7)将材料四用一句话新闻醒目地标示出来。参考答案:
整体感知:
1、赞美 讽刺
2、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合作探究:
1、略
2、(1)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2)、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正直、公正、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不顾个人得失
品味语言: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达标检测:(1)guī kuì mì dǐng(2)御 融(3)A:汇集 B:陈设 C:陈列 D集中(4)示例:名园或奇珍
(5)示例:我们痛恨帝国主义强盗对圆明园的暴行,也痛心国人对耻辱的淡漠。(言之成理即可)
(6)示例:龙的伟人,请不要让圆明园的一草一木再次受辱。(7)圆明园的灌木遭到了人为的砍伐和破坏。
阅读欣赏: 圆明园残简 王和声
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
她原来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 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圆。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 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前面,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二
这儿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爷给它的称呼。西洋人叫“喷泉”,一个很文明的名词。
大水法,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那只威风凛凛的大铜狮,头顶喷出7层水帘;菊花形椭圆喷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喷水8柱;两侧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角,溅起层层浪花;左右那两座13层的方形喷水塔,塔顶与四周88根喷管交织成网。若喷泉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
当年,老佛爷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个奇景。英国那个“文明”的使臣马戛尔尼,也在这几瞻仰过水法奇观。他觉得这个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大水法应该搬到英吉利去叫大喷泉,如同将香港掳掠到米字旗下,那美丽的海湾就取了那位女皇亚历山德丽娜的名字。叫做维多利亚湾。
于是英吉利开来坚船利炮就这样做了。英法联军闯入这宫廷禁地。将珍宝财物抢掠一空,焚火5天,烟尘蔽日。万园之园,顷刻化为劫灰。
如今的大水法,那石龛式门洞如同一颗不屈的头颅,如同一副不倒的铮铮铁骨,昂然屹立在翠绿的苇丛。
它不会流泪了,喷泉早已干涸;它不会声如山洪了,它已喉干嗓哑。
我百年蒙屈的大水法哟,我撕肝裂胆的大水法!
三
不知道应怎样称呼你,一米见方的一尊大石雕。当年你应该嵌砌在那册简牍的哪一个部位?
无论你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你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完美。
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你,我在天坛祈年殿外见过你,还有华表,还有金水桥。你的学名叫汉白玉。
汉白玉,白如雪,洁如玉。一个多么圣洁的名字。一见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子。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你仰面朝天,经受着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你孤身自守,展示着百年前的愤怒。
有小草与你为伴,绿菌衬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牵牛花爬进你撕裂的伤口,你就有了生命。你是一种精神,你是历史的铁证,你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身子骨。
我摄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我把你嵌砌在我这篇简牍里,你是最美的一个标点、一个句子。
我白如雪洁如玉的汉白玉哟,我宁为玉碎的汉白玉!(选自《时文选粹》)
第五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及答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 杨明杰 焦立伟 时间 2014.8 共计 2 课时 课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型
讲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3、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重点重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重点难点】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课件准备】 白板
【小组任务】 自学 合作 探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1、.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1861年11月25日,圆明园被焚毁后一年后,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
2、简介背景: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中国遭受空前劫难。
3、圆明园:万园之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万春园又称“圆明三园”,共占地350公顷,周长10公里多。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6代皇帝的扩充修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大富丽、幽静奇美的离宫御苑,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有楼殿亭阁、桥榭轩馆140多座,藏有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和极其珍贵的文献典籍、书法绘画精品不计其数。
“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开始焚烧举世闻名的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在这个近代中华民族史册上灾难的一天,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燃。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依拼音写汉字。
chóu()缎 晨xī()箱qiè()瞥见(). 赃物()缀满()..
2、说说对下列语句的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2)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3)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3、选出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4、本文作者雨果是19世纪 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作家。他闻名世界的两部代表作品是《 》和《 》。
【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1—4段:
5、雨果提及艺术有哪两种来源,分别产生哪两种艺术?
6、各国艺术都有其代表建筑,如:希腊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埃及有 _________ ,罗马有____________ ,巴黎有 _______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7、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8、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9、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精读精练】
阅读“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回答问题。
10、文中运用多个反语,冷嘲热讽,表达了对两个强盗的愤怒和谴责。请找出两个反语。
① ②
11、“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句话活化了两个强盗()。
A、凯旋而归的丑态 B、狼狈为奸的丑态 C、得意忘形的丑态 D、尴尬的丑态
12、本段文字的中心是()。
A、揭露额尔金火烧圆明园的罪行。B、批评欧洲人把中国人当做野蛮人认识。C、谴责侵略者掠夺中国,毁灭文明的强盗行径。D、谴责强盗们不应该放火销赃。
【主题阅读】
端 午 节 这 天,村 里 来 了 一 个招 工 指 标。
老 李 头 合 计 了半 天,决 定 采 取 行 动。晚 霞 将 尽,他 拿 了 一 个 红 包—— 200元 钱,去 拜 访 姚 书 记。路 上,他 在 心里 骂 起 了 自 己 : 你 个 老 东 西 瞎 了 眼,去 年 为 啥 怀 疑 姚 书 记 挪 用 公 款,带 头 告 人 家 状 ? 最 后 水落 石 出,人 家 没 有 那 回 事,这 仇,人 家 能 不 记 ?
姚 书 记 开 门 迎进 了 他 : “ 李 大 哥,我 刚 要 出 门 去 找 你,可 巧,你 来 了,明 天 让 你 儿 子 去 卫 生 院 体 检,咱 支部 决 定 让 他 到 化 工 厂 上 班。”
“ 我 儿 子 ? ”
“ 对。今 年 春天 你 住 医 院 花 了 一 万 多 块 钱,全 村 数 你 日 子 紧。” 老 李 头 眼 圈一 红,手 一 松,红 包 落 在 了 地 上。
13、请 各 用 一 句 话 概 括 出 这 篇 短 文 故 事 情 节 的 开 端、发 展、高 潮 和 结局。
(1)开 端 :(2)发 展 :
(3)高 潮 :
(4)结 局 :
14、这 篇 短 文 衬 托 人 物 思 想 性 格 的 事 物 是
15、这 篇 短 文 的 写 作 意 图 是
雅 贼
我独自住在一套公寓里,因工作关系,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一日,半夜归来,发现写字台上有一便笺,内容如下:
朋友:贸然闯入贵府,发现家徒四壁,是个读书人。仅借《金瓶梅》一套(二卷本)一阅,打扰了。另,在厨房炒了五枚鸡蛋吃,喝葡萄酒两杯。抽油烟机坏了,环境有所污染,抱歉。
我身上的汗当时就下来了;急忙扑到书架前,那套《金瓶梅》果然不翼而飞,而35厘米的彩电完好无损,禁不住吐了一口长气。抽油烟机坏了有年余了,看看空酒瓶和碎蛋壳,真以为撞见了鬼。第二天一大早就买了一把防盗锁,这贼人若有书癖,我这几千册的宝贝还不让他给捣腾空了,到了单位跟同事一讲,众人皆笑,说我够幸运的,这贼心眼不坏,以后出门,在上留50元大洋,人家也不容易。
经济拮据,大洋自然未留。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写字台上凭空多出一摞书,顿时头如斗大。贼人果然来过,照例修书一封,全文 如下:
朋友:二卷本《金瓶梅》完璧归赵,是洁本,甚无趣。贵单位书记李恒家也有一套《金瓶梅》五卷本,竖排,台北版,精华一览天余。看你喜藏书,请笑纳。李书记家还有美元8000、存折6本、各种有价证券数目惊人,除美元外,其余已寄检察机关,反腐倡廉,人人有责。另:换锁实属多余,防君子,不防小人,老话了,知识分子,应该知道这个。
第二天兴致勃勃赶到单位,四下探访,书记果然已停职审查,原因不详。于是笑个不停。同事问我,仍笑而不答,同事便以为遇上了痴,随我疯去。
16、阅读作品,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两次全文引用贼人的书信,几乎占了全文三分之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2)书记停职审查的原因是什么?
(3)贼人再次到“我”家后,“我”为何“兴致勃勃”赶到单位“笑个不停“?
17、印证作者特别爱书的心理描写的一句是
“ ”动作描写一句是“ ”(2分)
18、结合本文,谈谈“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含义。(2分)
19、看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写出来,不超过100字。(3分)
20、本文题目“雅贼”,从全文看对“雅”理解不正确的三项是()(3分)A、贼人很讲礼貌,偷了书还说“借”,而且还“完璧归赵”。
B、贼人偷吃了主人的鸡蛋和酒,还调侃地留下便笺,很有些文人的雅趣。C、尽管是贼人,但对书有特别的研究和爱好。
D、对书有一定的了解,对读书有尊重,对腐败者有揭露的行动,是有文化品位的“贼”。E、相比于社会上某些为官者的腐败,贼人的行为高雅多了。【能力提升】
21.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电视机里传来了雄壮的国歌,屏幕上显现出那样鲜红的五星红旗。啊,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终于站起来了。它不再是那任人践踏的小草,而是一株苍翠挺拔的大树,它不再是,而是。它不再是,而是。
22、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① ② ③
23、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 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教(学)后记】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答案
1、绸 曦 箧 piē zāng zhuì
2、(1)文明人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何来“文明”?野蛮人饱受文明人的欺压与凌辱。两相对照,自诩为文明人的英法联军何来“文明”?类似反语的用法,是雨果对侵略者的愤怒谴责。(2)这正是雨果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不是人民,而是治人者——政府。鲜明的立场,表现了雨果是人民的雨果。(3)好一个“我证实”,其凛然之气、无畏的精神,让人折服。
3、D
4、法 《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默读课文1—4段:
5、一是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6、(巴特农神庙;金字塔;斗兽场;圣母院;圆明园)
7、总评:“世界奇迹”; 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8、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9、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五、重点研读:
10、①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11、C。
12、C。13(1)开端:村里来了个招工指标。(2)、发展:老李头去给姚书记送红包。(3)、高潮:姚书记决定把招工指标给老李头的儿子。(4)、结局:招工指标给老李头的儿子。
14、红包
15、歌颂农村基层干部不计恩怨、秉公办事
16、(1)是叙述情节的需要,更是突出贼人“雅”的需要。(2)他家美元、存折和数目惊人的各种有价证券,深感反腐倡廉人人有责”的“贼人”将所窃的证据寄到检察机关。(3)有多种原因:a贼人的留言和行动让“我”感到有趣;b“我”并没有损失什么;c“我”急于想看书记的结果;d“我”了解书记被停职审查的原因,但又不便说出。(只要能答出任何两点即可)
17、心理描写“这贼人若有书癖,我这几千册的宝贝还不让他给捣腾空了”。动作描写的“急忙扑到书架前”。
18、象“书记”那类小人,不管采取什么措施他都 依然能占国家的便宜,岂止一把防盗锁就能解决问题吗?真正的君子,是无需防备的。言之有理即可。
19、抓住两点(1)揭露的主题方面,(2)自己的实际行动方面。20、A B C21、略
22、略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