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山行课堂教学实录
一、设计理念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内当小老师、我是小画家等活动形式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学会多音字“斜”,理解这首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通过想象,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写诗的情感。、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感悟、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古诗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师:我国的北京是着名的旅游城市,你们去过北京的哪些地方? 生:香山 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枫叶 师:是呀,到了深秋,香山上满山遍野,一片火红,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山上的红叶,那就随我到北京一游吧。(播放仰天风光——香山的枫叶)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一起说。生:很美。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生:把这幅美丽的图画画下来。师:说的真好,让诗人看到了—— 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着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 生:先背诵这首诗,再学会默写,然后抄写诗意。师:这种方法不错,想不想用另种方式来学这首诗?(想)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投影: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师: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的?(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他的读音读准了吗? 生:他把“斜xia”读成了“xie” 师:应该是—— 生:石径斜 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诗人被满山的枫叶吸引住了。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中这句“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说明诗人不再行走,要在这里观赏一下枫叶。生:他还写了连绵起伏的高山。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你们读的时候,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老师把这首诗贴在黑板上,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上来圈一圈,画一画。(生上台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山行的行 石径 斜 生处 晚 红于 坐爱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再和大家的 力量来共同解决呢?(愿意)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词典和手中的资料,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同桌互相讨论。)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想)师:从大家的声音里可看出大家信心十足。师:“行”你是怎么理解的?“山行”呢?(在山上行走)那么诗人在山上行走都看到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一句诗(投影:远上寒山石径斜)结合同学们画出的字词,谁先说说你的理解? 生:“寒山”是深秋时的山。生“远”是深远的意思。“石径”是石头小路的意思。“斜”是倾斜的意思。师:谁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生: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师:说得真棒。师:请看第二句诗。“深处”是—— 生:深处是飘浮的意思。师:那白云深处呢? 生:白云飘浮的地方。师:那对这句诗是怎么的理解? 生:在白云飘浮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师:真不错。前两句诗,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那后两句诗咱们一起说,行吗?(投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师:谁想来试试。生:“坐“是因为。“红于”是比„„还要红。师:那什么比什么还要红? 生: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师:你理解的真棒。生:晚是傍晚。生:我通过查资料知道霜叶树是经霜变红的树叶,多指秋天的枫叶。师:查资料这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理解呢? 生:我停下来,是因为喜欢在这美丽的枫树林,在夕阳照耀下显得格外红。师:咱们能换种说法吗? 生:四周枫叶如火,更显得红叶娇美,远远胜过早春二月的花,所以诗人被这美景吸引住了,停下车来观赏。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读诗讲究抑扬顿挫,老师试着给这首诗加上了停顿符号。同学们,请看“︱”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当然,你有不同的停顿方法也行。(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生自由朗读)师: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谁能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加上了感情。师:听得真仔细。是呀,读书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那么,我们就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师;通过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有的诗中是”白云深处”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课前我看过两本书,一本书是“白云深处”,一本书上是“白云生处”。师:研究古诗的学者也提出了两个问题,请看 出示课件:各抒己见 白云生处 第一种解释:白云飘浮的地方。第二种解释:在古代,人们以为云是“触石而生”。,大山就是白云的故乡,在《山行》这首诗中,“生”可以理解为产生或生成的意思,白云生处就是白云生成的地方。“晚” 第一种解释:傍晚。第二种解释:查字典,“晚“有6种解释,第二种解释为“时间靠后”,再看诗人所处的季节,是枫叶被秋霜打过且红似火的季节,时间靠后的秋季是深秋或晚秋。在《山行》中,“晚”的解释应是晚秋或深秋。师:他们对诗中的两个词理解有所争议:一个是“白云生处”,一个是“晚”都有不同的解释。请同学们自己把这些解释读一读,然后放到诗中想一想,你觉得哪种解释最有道理,你自己还有没有其他解释?请同学们试试。(生自由读“各抒己见”)师:谁有自己的想法,请站起来说。生:我觉得是第二种解释,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云”是从深山或山洞里形成的,是飘出来的,杜牧是古代的人。师:你是从诗人的年代出发的,还有吗? 生:我赞同。在古代有些字有不同的意思。如“见”还读“xian”。所以我认为是第二种解释。师:还跟其他的诗联系起来了,不错!对于“白云生处”大家都谈了自己的观点,说的也挺有道理,不过,你觉得哪种解释最有道理,就采用哪种。谁来说说“晚”的解释? 生: 师:大家都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我们学古诗应具有的精神。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诗中写了许多景物,你觉得哪处景物最美呢? 生:枫叶。它有顽强的生命力,还非常红。师:你不光看到他的外面,还看到了它的生命力。生: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它外表虽不美,但是它把自己埋起来,让人们从他身上走过,默默地让人们完成一天的旅途,而不求任何报酬。师:你考虑问题真深刻,不光看到了它的外表,还看到了它的奉献精神,你们想不想具有它的这种精神。(想)配乐朗诵一:《汉宫秋月》古筝。师:如果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配上音乐读读这首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二:《夕阳箫鼓》琵琶 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边读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配乐:《秋日的私语》(钢琴)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随着第三段音乐,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生:满山遍野,全都是一片红色,小鸟飞来飞去,一股股清泉,山间飘着几朵白云,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师:远景渗着近景,淡雅掺着红叶,诗人看到此景,已陶醉。我们也被这美景所吸引,现在让我们作个小画家,请看这幅插图,与你们心中的图画有不同之处。生:这幅没有房子,没有小路。如果让我来画,我会画上小鸟在唱歌,还有些游人在尽情观赏,加上几朵飘浮的白云。生:画上一些绿草地,一大片片枫叶。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提出了这么多合理建议,课后,把你们心中的图画画下来。这节课通过我们独立学习,在小组内当小老师等方式理解了这首诗。通过学习各抒己见,谈心中的画,我也是小画家等活动对这首诗进行了探究,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我相信利用这些方法,你们一定会学到更多、更优秀的诗篇。板书设计: 山行 杜牧 迷住 陶醉。
第二篇:古诗:山行
山 行
教学目标:
1、随诗句认识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
3、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随诗句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积累诗词。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想象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出示挂图)。
1、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山行》。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介绍诗人杜牧。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并将生字读三遍。(3)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把句子读连贯。(4)同桌互读课文。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指名、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3)教师示范读课文。(4)齐读课文。
三、导读,初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行。(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3)教师讲解:
“寒”寒冷,点明季节是深秋。
“石径斜”高而缓的山势,坡度不大,所以可以乘车游山。“生”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说明山很高。(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地方有一处人家,炊烟袅袅。(5)指名读、齐读。
2、学习第三、四行。(1)指名读。
(2)生自由读。说说又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3)教师讲解:
“坐”因为。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里描绘的景象。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是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3、分组读第三、四行诗。
4、指导朗读。(1)自由读。(2)指名读。(3)女生读。(4)男生读。(5)齐读。
四、指导背诵全诗。(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试背。(3)指名背。
(4)对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指导。(5)男女生背诵比赛。(6)齐背。
五、作业设计。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第三篇:山行-教学实录(本站推荐)
《山行》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初步感知: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杜牧,这位大诗人想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游览一番呢,愿意和杜牧先生一起去的小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配乐)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来到了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远远望去,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为深山增添了许多生气。再看,那一片被夕阳照射下的枫林,真是太迷人了,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所以我得停下车来,好好的观赏一翻。你瞧,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怎能不叫人喜爱呢!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课堂,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都是我们到山上行走时所见到的,因此我们的杜牧先生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诗名就是-——《山行》(板书),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一)识字教学
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句子描述了山上的美景,但诗人仅用了四句诗句,赶紧自己读读它的精妙之处吧!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全诗,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圈,多读几遍。
师:诗中的词语宝宝都跑到老师的课件中来了,谁来读读?(课件)径 斜 说说那你的识字方法。
(二)通读全诗
师:现在咱们的生字宝宝都跑到古诗中去了,你能把古诗读好吗?谁来试试?
师:古诗虽然短,但是要读好它也不容易,谁能正确通顺的把它读一读呢?咱们男女同学比一比怎么样?(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比赛着读)师:谁来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
师:还想比吗?谁来试试?
师:一起读读。
三、以画为媒,读中感悟:
师:一开始,老师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了许多景物,诗中也有吗?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些景物吗?请小朋友们默读全诗,把这些景物划下来。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师:多么美丽的景色啊,如果让你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想画什么?
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
(寒,指导书写寒)
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 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谁来读读。
师:哦,走在这样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抬头可以看到深秋时节美丽而连绵的山峦,一阵秋风扑面而来,我们深吸一口气,读!
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
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的云
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师:哦,这是一个多么充满生气的地方啊,读!(第二句)(指名读、一起读)
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请你读读。
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
()的枫林
请你读读。还有想说的吗?请你读读。
师:这美丽的枫林,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来?
师:你真会读课文,“坐”在这里表示“因为”的意思,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什么?
师:是啊,可见诗人和我们一样,也都对这片枫树林依依不舍,于是停下车来读!时间过得很快,诗人将要起程,当他踏上马车,依然忍不住回头再看,读!
师:一路上,诗人难以抑制自己喜爱之情,于是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读!(课件:全诗)
师:谁能脑子里想象诗里出现的画面,像诗人一样把这首诗吟诵出来?
师:在你的吟诵中,老师听出了你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想来试试的吗?
师:咱们小组比一比怎样?
师:这是一次多么难忘的山行,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孩子们,读吧,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让这一次的山行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读!
四、写字教学:
师: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一首好诗是美的,一幅好画是美的,一篇佳作会更美,你愿意把刚才游览岳麓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吗?你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板书:
山行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第四篇:山行_教学实录
《山行》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想象导入,初步感知: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有幸请来了一位唐代有名的大诗人——杜牧,今天啊这位大诗人想带着我们一起去山上行走一番呢,愿意和杜牧先生一起去的小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配乐)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远远望去,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为深山增添了许多生气。再看,那一片被夕阳照射下的枫林,真是太迷人了,正是因为它的美丽,所以我得停下车来,好好的观赏一翻。你瞧,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怎能不叫人喜爱呢!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回到我们的课堂,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都是我们到山上行走时所见到的,因此我们的杜牧先生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诗名就是-——《山行》(板书),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一)识字教学
师:刚才老师用了很多句子描述了山上的美景,但诗人仅用了四句诗句,赶紧自己读读它的精妙之处吧!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全诗,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圈一 圈,多读几遍。
师:诗中的词语宝宝都跑到老师的课件中来了,谁来读读?(课件)
师:还有想读的吗?请你领读。
师:都会读吗?咱们开火车读读怎么样?
师:瞧,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朋友去掉了,你还能帮他们找找朋友吗?(课件)
(二)通读全诗
师:现在咱们的生字宝宝都跑到古诗中去了,你能把古诗读好吗?谁来试试?
师:(板书:斜)第一句他读对了吗?谁来帮帮他?
师:单个的这个字我们读xi,如斜坡,但是这个字放到古诗中要读xi,谁来读读?现在你会读了吗?请你再来试试。(指刚才读错的学生)一起读读。
师:古诗虽然短,但是要读好它也不容易,谁能正确通顺的把它读一读呢?咱们男女同学比一比怎么样?(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男同学比赛着读)
师:谁来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
师:还想比吗?谁来试试?
师:一起读读。
三、以画为媒,读中感悟:
师:一开始,老师用了一段文字描述了许多景物,诗中也有吗?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些景物吗?请小朋友们默读全诗,把这些景物划下来。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师: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老师都忍不住想把它们画下来,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
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板画)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
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 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谁来读读。(板画)
师:哦,走在这样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抬头可以看到深秋时节美丽而连绵的山峦,一阵秋风扑面而来,我们深吸一口气,读!
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
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的云
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师:哦,这是一个多么充满生气的地方啊,读!(第二句)(指名读、一起读)
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请你读读。
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
()的枫林 请你读读。还有想说的吗?请你读读。(板画)
师:这美丽的枫林,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来?
师:你真会读课文,“坐”在这里表示“因为”的意思,诗人停下车来是因为什么?
师:是啊,可见诗人和我们一样,也都对这片枫树林依依不舍,于是停下车来读!时间过得很快,诗人将要起程,当他踏上马车,依然忍不住回头再看,读!
师:一路上,诗人难以抑制自己喜爱之情,于是诗兴大发,挥毫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读!(课件:全诗)
师:谁能看着上面的板画,像诗人一样把这首诗吟诵出来。
师:在你的吟诵中,老师听出了你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想来试试的吗?
师:咱们小组比一比怎样?
师:这是一次多么难忘的山行,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孩子们,读吧,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让这一次的山行成为我们美好的回忆,读!
四、写字教学:
师:课后还留给我们一些要求会写的生字,一起读读。在书写的过程中,你想要提醒大家什么?
指导“记”字的书写:
师范写。生练写。
小结。
板书:
《山行》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枫林
霜叶
第五篇:古诗《山行》教案
《17 古诗两首 山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温岭市特殊教育学校
黄 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PPT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板题】: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
点拨: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理解诗意:
⑴、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⑵、教师点拨: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作业布置】:画一幅秋色图
【板书设计】: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