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宣传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表明了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的环保实践表明,环境保护的根本动力在于全民参与,而全民参与的基础则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普遍提高。公民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公民的参与,尽管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它也只是某些人的思想,很难由理论走向行动,或单纯作为一种理论存在的发展纲要,难以变成全民族的实践行动而得到实施。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人类不断地从认识到参与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中的中介环节。因为生态文明意识不可能自发、自动地产生,要靠培育和实际行动。因此,加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养就显得十分迫切。生态文明意识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及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培育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面向社会环保宣传工作就成了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环境保护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可喜的重要转变,但环保宣传工作在某些方面还不够主动,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如组织引导群众参与环保的渠道不畅,吸引力感染力不强,正确引导舆论力度不大。环保宣传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努力提高面向社会环保宣传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如何做好环境宣传工作,浅谈以下几点:
一、把握面向社会环保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服务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天津建设的总体战略,是环保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有的放矢地研究制定宣传目标和举措,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增进共识,提振信心,凝聚力量,为环保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正面引导,团结鼓劲。面对社会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应主动设置议题,及时解疑释惑。在环保重大事件发生后或重大决策部署前,及时发声、准确发声、有效发声,抢占舆论制高点,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三)注重实效,促进参与。突出理念宣传、行为宣传、实践宣传,从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环保行为入手,策划和组织宣传活动,力求鲜活生动、简便易行,从点点滴滴中培养习惯,在全社会形成生态环保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凝聚蓬蓬勃勃的生态文明建设力量。
二、加强面向社会环保宣传的工作重点
(一)广泛深入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向、总要求和总措施,广泛宣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深刻内涵和战略意义,宣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天津、美丽高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和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战略举措,宣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实践成果,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二)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形势与举措。要围绕天津市总量减排任务、确保水环境安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细则等环保重点工作,组织编制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材料(品),把工作开展现状、对策和进展讲清楚、说明白;宣传环保领域改革的进展与成效、污染治理的艰巨性、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性;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环保部门科学应对、逐步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要把宣传《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作为着力点和重中之重,在全社会树立“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
(三)加强人民群众广为关注的环境热点焦点问题的宣传、引导和解释工作。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待放在宣传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宣传党和政府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的决心和行动,强化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惠民理念,让人民群众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
(四)加强环境信息发布工作,紧密结合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围绕环保重点工作,把握社会公众的重大关切和环保工作的热点、焦点问题,主动把环境信息介绍好、阐释好、传播好,把公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讲清楚、说明白,对于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话语权,满足公众知情权。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做好环境舆情监测预警。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大势,找准舆论引导的切入点、着力点,提高认识、完善制度,营造有利于推进环保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凝聚全社会保护环境的正能量。
(五)加大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宣传《环境保护法》以及天津市地方性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社会环保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预防和减少环境违法行为。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宣传惩治环境犯罪典型案例,曝光违法案件,加大环保执法的震慑力。
(六)加大环保知识普及力度。及时组织推广环保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编写和推荐的普及型环保知识读本,提高环境科学的覆盖面,争取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支持;针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突发环境事件,科学解读成因与危害,引导公众正确对待、妥善应对;及时、准确介绍国内外关于环境保护的新进展、新知识,提升全民环境科学素养。
(七)加强基础性理论研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用最新理论成果推动环保宣传工作实践。要与相关研究机构、党委、政府宣教部门密切配合,深入研究环保宣传规律,切实把服务大局的要求体现在环保宣传工作的导向、基调、思路和措施上。
三、加强面向社会环保宣传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构筑大宣传格局。组织协调政府各部门、各级宣传、文明办、教育,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支持并广泛参与环保宣传工作,建立联动机制,用好用足优质社会宣传资源,形成推动环保宣传工作的合力。把环保宣传工作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环保宣传大格局。
(二)发挥传统宣传资源优势。总结环境宣传工作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发挥理论文章、形势政策宣讲以及先进典型人物引路等传统宣传手段优势。充分利用好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渠道的品牌优势、公信力优势和正面传播渠道优势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克服宣传工作浮在面上的一般化现象,注重“下基层”、“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新型宣传方式和手段。开拓与网络等新兴媒体合作的宣传平台和渠道,把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运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运用手机短信、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及时刊发宣传报道,与网民互动交流,努力扩大环保宣传的覆盖面。探索运用动漫、微电影等手段,对环保政策进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达,讲好环保故事、唱响环保声音,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提升主题传播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大环保纪念日独特的宣传平台作用,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打造“生态高新”品牌,形成集中宣传冲击力。组织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引导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深度和广度。
(四)扎实推进教育培训工作。按照《天津市环保教育条例》中对各职能部门的要求切实将环保宣传工作列入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并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理念和知识进课本、迸课堂、进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积极申报环境友好型企业、学校、社区,建立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开展互动性、体验式环境教育;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等渠道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进行环保培训,切实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努力繁荣环境文化。加强环境文化理论研究,不断丰富环境文化的内涵。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文化创作。编制发放弘扬环境文化、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的环境文化宣传资料(品)。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境之一,因为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关键所在,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如果缺乏生态文明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建设生态文明的各项措施就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为此,必须加强公民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在全社会普及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文化观和道德观,努力使广大群众养成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良好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这对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篇: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课 程 论 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题目: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
保护问题及对策
学院:信息管理与科学学院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
国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农村当前所面临的六大环境问题,分析出其产
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村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城市污染的转
移等因素。并对此,提出晚上政策法律体系,发展生态农业,保障农民公平环境
权益,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面源污染,生态农业,城乡公平,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农村环境污染却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农村环境现状及问题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对2011年农村环境状况作了如下描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突出表现为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且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具体而言,农村环境问题有如下几种[1]:
(一)农村饮用水仍存在安全隐患。全国仍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其中因污染造成饮用水不安全人口达9000多万人。有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
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不力。监测监管能力薄弱
(二)农村生活污染加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
(三)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据统计。我国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0%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
(四)畜禽养殖污染日益加重。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吨,80%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
(五)农村工矿污染突出。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绝大部分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加剧。全国因城市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超过200万亩。
(六)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我国农村还存在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士、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行为,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总之,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面临着点污染与面污染、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新污染与旧污染并存的困境。严峻的环境污染不断考验着农村环境的承受能力,同时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的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首先,落后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普遍原因。
从农村目前的污染状况来看,生态环境恶化的普遍性原因是目前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我国农业生产大部分依靠化肥、农药、地膜,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而化肥农药的流失量惊人。一些地方氮肥的利用率在20%-50%,磷肥的利用率在10%-30%,氮、磷的利用率太低,化肥流失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了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影响了土壤自净能力农药利用率平均只有施用量的,比发达国家要低,农药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和土壤中,使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威胁着生物多样性。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浙江省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吨/平方千米,造成减产损失高达产值的1/5左右。农药、化肥和地膜中的相当一部分流失在环境中成为污染物,造成严重的面源污染,农药甚至残留在农产品中,直接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因农药残留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时有发生,而慢性中毒可触发多种慢性疾病,包括癌症、生殖和神经疾病、以及干扰内分泌系统等。然而,有关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理念未能很好地融入土地整治中,主要表现在:(1)对生态自然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考虑较少,有关环境、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2)现有规划中,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局限于减少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自然环境因子方面,忽略了对自然景观、人文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2]
其次,城市污染的转移仍是造成农村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曾撰文指出:中国农民为经济现代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却愈来愈被排挤在现代化的成果之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世纪80年代1.8:1,扩大到90年代的2.5:1,2003年更达到3.2:1。拿环境来说,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城市环境的改善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通过截污,城区水质改善了,农村水质却恶化了;通过转二产促三产,城区空气质量改善了,近郊污染却加重了通过简单填埋生活垃圾,城区面貌改善了,城乡结合部的垃圾二次污染却加重了。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出现了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3]
农村污染问题涉及家家户户,且主要为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同时,负责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在治理方法和运作模式上也较之城区和工业污染难度更大,投入资金治理效果较城市和工业污染治理效果相比很不明显,投资回报率很低,所以农村的面源环境污染问题被“边缘化”。与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一样,农村环境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同时,工业污染与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造成了局部农村环境日趋恶化。随着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外地较大城市以及本地市区内的污染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管制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周围市民的不断投诉抗议,再加上市区内企业所占有土地的超高价格,企业向农村搬迁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所产生的人均超过农村数倍的废物最终的流向也是农村,造成了从城市边缘向农村纵深发展的污染带。
三、关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寻找农村环境污染的解决对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一)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
当下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这种主要依靠政策推动、相关法律呈“粗放状态”的治理模式是不足以应对不断恶化的农村环境的,同时也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对此,一方面,应该对现有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提升相关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现有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数量众多,且不断有新的相关政策出台,这就迫切要求相关部门对这些政策进行梳理,对交叉内容进行协调,对于不符合农村环境现状的旧政策及时进行清理。另一方面,要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体系建设。就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很不完善,当前不少学者提出我国应出台一部专门性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并以此为基点,根据农村环境的自身特点,制定配套的法规。这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依附于城市环境保护相关法律的弱势地位。此外,相关法律的制定应该建立在对农村环境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如此才能提高法律的针对性与实际操作性。[4]
(二)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5]
推广现代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证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生态农业一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多资源利用的生产体系。生态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集约化经营,就是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措施和老房东李,精耕细作,努力从单位土地面积上产出较多的农产品,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 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实行农业集约化经营,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充分尊重并保障农民的环境权益,使城乡公平协调发展。
地方政府应当充分重视农村居民的环境权益,重视农村的环境问题,在对政府城市环境质量考核时,也要考核辖区内的农村环境质量,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政府应当调整资源配置,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以及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加大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让农村居民要认识到自己拥有公平的环境权益,认识到目前农村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城市居民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是与城市利益息息相关的。
四、结论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极大地伤害了亿万农民的利益。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根源在于:农村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城市污染的转移等因素。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
点,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体系;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充分尊重并保障农民的环境权益,使城乡公平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侠,顾聪明,宋友坤等.浅谈我国农村环保法制建设[J].江苏环境科技,2007,20(z1):120-122.DOI:10.3969/j.issn.1674-4829.2007.z1.045.[2] 刘展鹏,郭海军,王青梅等.环境保护在土地整理中的哲学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1
2):849-851.DOI:10.3969/j.issn.1006-7175.2006.12.025.[3]潘岳: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人民网首页>环保>环境观察,2004-10-28.[4] 林云飞.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政策与法律对比分析的视角
[J].湖北社会科学,2013,(7):37-40.[5]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等.农村环境保护与“三农”问题[J].环境保护,2005,(9):15-21.DOI:10.3969/j.issn.0253-9705.2005.09.004.[6] 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6-88.DOI:10.3969/j.issn.1003-7470.2004.09.032.[7] 李建平.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830-831.DOI:10.3969/j.issn.0517-6611.2007.03.099.[8] 韩冬梅,金书秦.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11-18.[9] 黄德林,余韵.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理论月刊,2008,(6):164-167.DOI:10.3969/j.issn.1004-0544.2008.06.049.[10] 马绍峰,宋德新.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7):126-127,184.
第三篇: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本站推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国家曾在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而林业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林业部门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职能,充分体现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08-1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那么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
1.1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主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首先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有面积远远大于草原和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全球的森林面积占整个陆地系统的百分之三十之多。
另外森林中的生物种类极其复杂。主体多为高大乔木,高大乔木的根系可以牢牢地的深入抓住土地。除了乔木外就是灌木、草本、苔藓等。也就是说森林在植物空间上来讲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除了植物,森林里还有大量的动物生活在其中。森林中的生物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百分之九十多,组成了复杂的生物圈。
所以由于森林的可再生功能,和其多层次的森林结构以及多样化的生物圈使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从远古时代开始森林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到了今时今日也同样不可小视。
远古时代人们需要在森林里繁衍生息,那就是他们的栖息之地。后来古代的建筑、车辆、船舶、工具等等,原材料都是木材。到了现在,木材的使用量仍然是非常的巨大,尤其在建筑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快节奏的生活紧张感让人们更加追求大自然的味道,追求原木产品成为一种风尚,原木床、桌椅、餐具等等。
所以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作用的体现除了森林以外还有很多
除了森林的保护外,还有土地的使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的保护、如何改善农耕、大气保护等方面。
另外林业还承担着管护、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以上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治邦.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24(A01).[2] 齐联,尹萍,温雅莉,王胜男,尚文博,苏晓娟.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的标志[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17.[3] 齐联.共商发展现代林业之计 共谋建设生态文明之策[N].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国绿色时报,2008-01-10.[4] 李霞,胡敏.丽水林业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N].丽水日报,2008-03-27.[5]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孔繁良.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为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作贡献[N].黄山日报,2008-03-12.[6] 勾六零.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战略目标[N].大理日报(汉),2008-04-01.[7] 贾治邦.为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努力[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31.[8] 秦叙常,谭波道.推进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N].恩施日报,2009-09-05(001).[9] 王祝雄.加大森林培育力度 确保“双增”目标实现[N].中国绿色时报,2010-02-11(A01).[10] 焦玉海.林业发展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9-01-09(001).[11] 左鸿飞.林业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迈进[N].锡林郭勒日报,2009-02-20(003).[12]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摘要)[N].经济日报,2008-01-23(016).[13] 余遵本,李学军.把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支柱[N].中国绿色时报,2009-01-23(002).作者简介:冯军(1975-),男,汉族,吉林人,磐石市永宁林场场长。
------------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生态文明
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达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高度统一为目标,以生态意识强、生态产业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为内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
我镇将始终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现阶段及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已及时成立了永阳镇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城建、环保的副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开发区南区、企业服务中心、水务站、农业服务中心、村建办、市容办、三产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层层发动,广泛宣传,提高认识,责任到人,进一步强化环保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力度。
二、迅速行动,落实措施
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落实有效措施,由分管镇长带队,采取包片包企业的做法,对辖区内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巡查,重点围绕走访企业污染源的产生及污染源的治理,形成永阳镇辖区内有污染源企业的第一手台帐资料,并及时上报给县环保局,作为下步整改的重要依据,同时对有污染源的企业,实施定人、定时、定责、跟踪督查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企业,及时下达整改通知,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三、突出重点,认真落实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 坚持把环保“三同时”验收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及时召开环保“三同时”验收会议,对符合环保验收初步条件的辖区内企业,及时邀请县环保局监测中心专业人员,现场提供咨询服务,对符合验收条件的企业,及时申请验收,其他企业待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后,尽快申请验收。对拒不申请验收又不整改的企业,将联合县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对污染严重又不能通过验收的企业,将坚决实行关停。同时对排污严重的企业,将实行严厉整顿,从根本上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的污染行为。
四、吸取教训,提高企业落户门槛
我们将认真总结,吸取教训,在今后的招商工作中将严格按照“两高一低”招商选资的总要求,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没有污染的好项目、大项目,提高企业落户门槛,坚决把产生污染源项目拒之门外,从源头上把住污染企业的准入关,要求新落户企业环评率达到100%,竣工验收环保“三同时”达到100%,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换取GDP增长的错误行为发生。
第五篇: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首次明确下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中5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温家宝同志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中,也突出强调了环境保护工作,是继年初“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又一次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学习实践活动工作会上,也多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央领导的讲话充分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标志,是环保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虽然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探索,正在收到积极成效,但从深层次来看,还缺乏对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规律的把握、发展蓝图的规划和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要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从发展战略上深入思考,从规划体系上大胆探索,从综合推进上加大力度,从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努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一、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2-
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及物流业等行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提高人民的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总之,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南阳已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六创一迎”目标的实现和“四个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几年,南阳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增长,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在发展中生态破坏的现象的问题依然存在,由环境污染引发的信访也突显。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各类环境问题,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环保工作总体来看势头很好,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全市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还比较滞后,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河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二是一些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环境法律观念差。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以至造成环境信访,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
三、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态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发展具有南阳特色的生态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南阳的生态与资源优势,推动南阳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以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经济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创建工程,对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良好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推动产业集聚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及垃圾排放量。
(二)以实现污染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继续开展“碧水”工程,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县城区污水处理体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老化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整改,淘汰落后的处理工艺和设施;建立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
(三)以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素养为依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培育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等时机,组织开展讲座和竞赛等活动,在全社会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带来的各种好处,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各种环境治理和生态村建设的工作中,进一步夯实“三农”发展的基础。
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活动,通过改善、优化、美化、绿化人居环境,倡导生态文化,鼓励绿色消费,逐步在社区、学校中形成良好的绿色文明生活、道德氛围和社会文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