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浅析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市委党校2013年秋季处干班学员 蒋燕翔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多处涉及水利工作,并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新时期治水方略,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拓展了水利发展空间,而且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水利事业的改革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文章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出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切入点和重要抓手,通过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强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加强生态水利基础设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基础保障。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水利 支撑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展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家园的图景,也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永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水利如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地处湘南的永州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01.6毫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193.7亿立方米,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由于区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市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现象同时存在,局部区域干旱年缺水程度较严重,目前全市用水总量已接近省将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近年来,我们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2012年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水利工作重点,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水资源管理机构,突出水资源规划和基础性工作,强化水资源管理工作,制订了《永州市水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永州市水功能区划》及《永州市江河水库水资源保护办法》。同时将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四项指标分解到各县区、管理区,并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两项指标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县区、管理区政府的绩效考核范围。严格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水资源费征收,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永州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严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等取、用水计量及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及监督检查机制,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又要满足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基本需要;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水的需求,又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到202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30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城市居民饮用水达标率提高到100%。
二、把大力地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永州市位于湘江上游,素有“锦绣潇湘”之美誉,湘江、潇水及众
多支流环绕城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的战略部署,坚持把湘江流域治理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统筹湘江干流、主要支流沿岸产业布局、旅游开发、城镇发展、水利建设、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实行全流域、全方位、多功能综合整治,实施河道和流域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防洪保安、生态景观区提质等工程,建设了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33亿多立方米,全市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139万千瓦。2012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8月正式开工,全市“锦绣潇湘”十大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中心城区融城市防洪为一体的“湘江风光带”亦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全市水利灌溉和市民健身休闲条件,提高群众生产及文化生活水平。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水生态建设体系框架将基本形成,水生态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也已初步显现。
地处潇湘源头的永州,对建设“美丽中国”、创建“两型社会”、打造“绿色湖南”意义重大。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建设美丽永州,必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全市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 2
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和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八个方面,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加强江河流域治理,把潇湘源头保护作为推进“生态永州”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切实提高流域水生态功能,为湘江下游城市群调控、保护好水资源和潇湘“母亲河”,当好锦绣潇湘和“东方莱茵河”的守护神。
三、把进一步强化水生态修复和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去年来,全市在强化对水资源的监测、保护的同时,结合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总体布局和要求,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坚持“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原则,全力进行河道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依法按程序开展采砂权有偿出让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同时进一步强化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及保护。编制实施潇湘流域治理规划,抓好水土流失监测工作,加大封山育林、种树植草力度,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理工程,加大流域内生态脆弱地区、易灾地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有效修复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近三年来全市共投入2000多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1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在永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永州市水功能区划》,完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实施入河湖排污总量动态监控。同时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疏浚、生物控制等措施,加强对重点生态区和水源地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湖和地区的水生态修复,加快推进重点地区和河流水生态修复,下大力气抓好农村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利风景区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水电清洁能源,打造山青、水净、河畅、湖美、岸绿的水环境,建设美丽永州。
四、把加强生态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生态水利不仅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加快生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在永州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把人和水体作为整个 3
生态系统的要素来考虑,通过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达到水生态系统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加快生态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生态水利工作。一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争取把零陵区何仙观水库、东安县芦江水库、蓝山县毛俊水库、宁远县金钩挂水库、回龙圩管理区晨光水库等一批重要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列入国家建设计划并尽快实施,提高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二是加快集防洪排涝、改善生态环境等功效于一体的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步伐,努力打造全省山区河流整治样板工程;同时加强对全市农村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打造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生态宜人新农村。三是抓紧建设涔天河水库等生态补水、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排涝减灾体系,构筑城乡防洪安全屏障。四是大力开展城市水生态建设,完善城市河湖水网工程体系,加强水生态修复与水污染防治,逐步实现城市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五是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通过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好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生态湿地,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为加快永州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自嵌式挡土墙技术助推中国进入生态水利时代.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 [2]重庆璧山县生态水利提升城市活力
.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
[3]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 .
[4]陈雷, 在山东水生态文明建设暨济南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5]杜昌文.建设生态文明 水利必须先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网 .
作者简介: 蒋燕翔(1965—),男,永州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水利工程硕士 地 址: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梅湾路218号 邮政编码:425000 联系电话:***;*** E—mail:spgq0746@163.com
第二篇: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本站推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国家曾在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而林业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林业部门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职能,充分体现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08-1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那么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
1.1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主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首先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有面积远远大于草原和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全球的森林面积占整个陆地系统的百分之三十之多。
另外森林中的生物种类极其复杂。主体多为高大乔木,高大乔木的根系可以牢牢地的深入抓住土地。除了乔木外就是灌木、草本、苔藓等。也就是说森林在植物空间上来讲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除了植物,森林里还有大量的动物生活在其中。森林中的生物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百分之九十多,组成了复杂的生物圈。
所以由于森林的可再生功能,和其多层次的森林结构以及多样化的生物圈使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从远古时代开始森林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到了今时今日也同样不可小视。
远古时代人们需要在森林里繁衍生息,那就是他们的栖息之地。后来古代的建筑、车辆、船舶、工具等等,原材料都是木材。到了现在,木材的使用量仍然是非常的巨大,尤其在建筑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快节奏的生活紧张感让人们更加追求大自然的味道,追求原木产品成为一种风尚,原木床、桌椅、餐具等等。
所以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作用的体现除了森林以外还有很多
除了森林的保护外,还有土地的使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的保护、如何改善农耕、大气保护等方面。
另外林业还承担着管护、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以上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治邦.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24(A01).[2] 齐联,尹萍,温雅莉,王胜男,尚文博,苏晓娟.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的标志[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17.[3] 齐联.共商发展现代林业之计 共谋建设生态文明之策[N].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国绿色时报,2008-01-10.[4] 李霞,胡敏.丽水林业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N].丽水日报,2008-03-27.[5]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孔繁良.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为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作贡献[N].黄山日报,2008-03-12.[6] 勾六零.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战略目标[N].大理日报(汉),2008-04-01.[7] 贾治邦.为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努力[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31.[8] 秦叙常,谭波道.推进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N].恩施日报,2009-09-05(001).[9] 王祝雄.加大森林培育力度 确保“双增”目标实现[N].中国绿色时报,2010-02-11(A01).[10] 焦玉海.林业发展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9-01-09(001).[11] 左鸿飞.林业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迈进[N].锡林郭勒日报,2009-02-20(003).[12]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摘要)[N].经济日报,2008-01-23(016).[13] 余遵本,李学军.把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支柱[N].中国绿色时报,2009-01-23(002).作者简介:冯军(1975-),男,汉族,吉林人,磐石市永宁林场场长。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林业在鹿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在鹿邑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鹿邑县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全县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只是全省的1/4,发展生态林业对鹿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生态林业、绿色产业、生态文化3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林业;生态文明;作用;河南鹿邑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80-02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生态产品的最大提供者。党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对林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鹿邑县属平原生态涵养区,但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尚不完善,综合保护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改善生态方面建设重点是“一面三区六条线”生态工程:“一面”是指全县所有的乡与乡、县与县、村与村结合部分的林网空档;“三区”是指西北区(包含的乡镇有高集、玄武、杨湖口)、西南区(包含的乡镇有张店、生铁冢)、东南区(包含的乡镇有王皮溜、郑集乡),这3个区域农田林网基础薄弱,合格林网控制率低;“六条线”是指涡河、白沟河、清水河和永登高速、311国道和210省道,这6条线因河道整治和道路扩建,原有植被有所毁坏,加之这6条线生态区位都很重要,因此必须提高绿化水平、增加森林植被。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方面,依托林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全县内培育林药、林菜种植、林下养殖为内容的林下种养和依托辅仁集团建设鹿邑县中药材加工2个产业化集群,逐步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在提高社会生态道德水平方面,在全县生态林业发展规划与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以森林景观、河流湿地、古树名木、野生保护动物等为基础,加强群众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1-3]。改善生态
1.1 生态廊道网络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县道、主要河流的二级支流、支渠及以上现有廊道及规划期内新增廊道。根据河南省定标准,结合鹿邑县实际,按照以下标准建设生态廊道:①II级廊道。涡河两侧各栽植50 m以上的绿化带,高速公路、国道两侧各栽植30 m、10行以上树木。②III级廊道。省道、县道、景区道路、二级支流及支渠两侧各栽植15 m、5行以上树木。通过新建、抚育和改造,II级、III级廊道两侧分别要栽植4行、2行以上常绿树,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实行常绿树种与落叶、彩叶树种搭配、乔灌花结合;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廊道的重要地段,适当增加宽度,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廊道绿化率达到95%以上。做好防洪工程的绿化工作,丰富绿化层次。建设任务:规划任务1 420.00 hm2,其中新造和更新面积533.33 hm2,改造面积133.33 hm2,抚育面积753.33 hm2。
1.2 “百千万”农田防护林工程
该工程主要涉及26个乡镇办事处管委会,现有农用地总面积9.91万hm2,全部适宜农田林网,其中已林网面积9.42万hm2,未林网面积0.49万hm2,林网控制率为95%。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省商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相结合,综合治理风、沙、旱、涝、水土流失,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优化树种结构,发展优良乡土树种,突出当地特色;以乡道、村道和三级支流作为骨干林带,两侧各栽植1~2行乔木;增加乔灌结合比例和绿化树种配置比例,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提高综合防护能力。规划任务213.33 hm2,其中新建和更新林网1 333.33 hm2,折合片林66.67 hm2;改造林网1 333.33 hm2,折合片林66.67 hm2;抚育林网间作1 600.00 hm2,折合片林80.00 hm2。
1.3 中心城市及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
该工程涉及全县26个乡镇办事处30个新型农村社区。县城在搞好建成区绿化的基础上,要营造50 m以上的环城防护林带。按照外侧生态防护林带要>20 m、内部道路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乔木、乔灌比>75%的标准搞好绿化、美化。按照城镇和居住区园林景观指标要求营造适宜居民居住和休闲的园林景观,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40%、>35%、>10 m2,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6 m2以上,城市主干道绿化率25%以上,次干道绿化率15%以上。机关、学校、医院绿化率35%以上,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化率20%以上。规划任务30.00 hm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2.1 花卉苗木
建设范围涉及高集、杨湖口、试量、涡北、郑集、枣集、马铺、生铁冢、穆店、贾滩10个乡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466.67 hm2,其中观赏苗木100.00 hm2、其他绿化苗木166.67 hm2、食用与药用花卉200.00 hm2。实施《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牡丹、白勺等药用食用工业用花卉、盆栽植物、绿化苗木等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建设牡丹林下种植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作为河南省花卉苗木试点县,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创出鹿邑品牌。规划新增面积60.00 hm2,其中观赏苗木20.00 hm2、其他绿化苗木40.00 hm2。
2.2 林下种植养殖
建设范围涉及全县26个乡镇办事处。全县林下种植养殖经营面积为1 666.67 hm2,年产值0.41亿元,涉及农户5 561户。其中,林下种植经营面积400.00 hm2,年产值0.2亿元;林下养殖经营面积1 266.67 hm2,养殖规模为9.12万头(只),年产值0.21亿元。大力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和林禽、林畜等林下养殖,促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实现以短养长、长短协调的良性循环。规划林下种植、养殖面积发展1 766.67 hm2,涉及林业专业合作组织15个、农户3.2万户。其中,林下种植面积1 473.33 hm2(林药666.67 hm2,林菌66.67 hm2,林粮533.33 hm2,林菜206.67 hm2),林下养殖面积293.33 hm2,规模达到14万只(头)(林禽10.0万只,林畜4.0万头)。野生动物繁育利用0.08万头(只、条)。建设林下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组织15个,建成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林业产业化集群1个。
第四篇: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分析的调研报告
党十八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全面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突出位臵,把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沂南古称阳都,是一代贤相诸葛亮的诞生地、沂蒙红嫂的家乡、沂蒙精神的发源地,历史文化悠久,沂南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城市园林绿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努力建设美丽沂南,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城市人居环境、景观环境、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品位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园林绿化工作,按照县政府调研课题安排,对我县园林绿化工作及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林绿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担负着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各项功能。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现代城市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残渣和生活垃圾,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及辐射污染等等。日益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为治理城市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1.改善空气质量
随着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工业生产排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如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都是城市的主要污染物质,尤其是二氧化硫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据研究许多园林植物具有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5倍,夹竹桃可达8倍。松林每天可从1立方米的空气中吸收20mg的二氧化硫,每公顷刺槐能吸收42kg的氯化物,而氟化氢气体通过40m宽的林地,平均浓度降低47.9%,女贞、泡桐、刺槐、大叶黄杨等都有很强的吸氟能力;构树、合欢、紫荆、木槿等具有较强的抗氯吸氯的能力;油松、桑树、垂柳、女贞、泡桐、黄杨、龙柏等树种也都具有一定的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除此之外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0.05%时人的呼吸就会感到不适,有的会出现头痛、呕吐、脉搏缓慢、血压增高等现象,危害人体健康。据测定,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每公顷园林绿地每天能吸收近900kg的二氧化碳,生产600kg的氧气。由此推算一个城市中每人只需10平方米的园林绿地或25平方米的草坪就可吸收全部释放
的二氧化碳。可见城市中的生态林、公园绿地、行道树、小区绿化、草坪等对调节空气有着重要的作用。
2.杀死病菌
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又以城市公共场所含菌量为最高。植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很多植物如悬铃木、雪松、臭椿、冷杉、马尾松等都能分泌出杀菌物质,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据实验测定,1公顷的刺柏林每天就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菌。丁香、天竺葵、柠檬等具有挥发性油,也能起到杀菌作用。松树林、柏树林也具有较强的灭菌能力。因此植物能杀菌,提供新鲜空气,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3.吸滞粉尘
一般说来城市空气中漂浮有大量的粉尘。有的含有一些重金属以及病原菌等,无形中侵害着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据测定每燃烧1吨煤,就要排放11kg粉尘。在许多工业城市每平方公里平均降尘量为500吨左右,某些工业十分集中的城市甚至高达1000吨以上。城市绿化后,树木能大量减少空气中的粉尘。一方面由于树林枝冠茂密,具有强大的减低风速的作用,随着风速的减低,气流中携带的大粒微粒将下降。另一方面有些树木叶子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或汁液能吸附空气中大量灰尘及飘尘。据统计森林叶面积的总和为森林占地面积的数十倍,吸滞烟尘的能力十分惊人。我国对一般工业区的初步测定,空气中的飘尘浓度,绿化地区较非绿化地区少10%一50%,可见树木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
4.减弱噪声,缓解压力
在现代城市中人口密集、车水马龙、喧嚣不已。各种噪声交织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以烦躁不安的感受,合理布臵城市绿地就可以削弱噪声强度减轻其危害程度。据测定70db的噪声,通过40m宽的林带能降低10—15db,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声6db。绿化的街道比未绿化街道可降低噪声8一10db,20m宽的草坪可减少噪声2db左右。有关资料还表明人在绿色环境中脉搏次数比在城市空地中每分钟减少4—8次,有的甚至少14一18次。绿化好的环境可消除视力疲劳听力、脉搏和血压等较稳定。可见城市园林绿地有助于成年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可培养青少年的勇敢、活泼、伶俐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老年人则可尽情享受增进生机延年益寿。
5.改善城市小气候,缓解“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是城市气候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其成因是由于以沙石、混凝土、砖瓦、沥青为主的建筑所构成的城市,工厂林立,人口拥挤。交通繁忙,产生强大的人工热源,进而影响整个地区的气候,产生了明显的热岛效应。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可以在高温的建筑组群之间,交错形成连续的低温地带,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园林绿化植物还具有吸收和折射太阳光线的作用,拦阻了大量太阳辐射带来的光和热,有效地降低温度。据测定在夏季。有林荫的地方要比空旷的地温度低3—5℃,草坪地的表面温度要比裸露地面低6—7℃,比柏油路表面温度低8—20℃。因此在城市大面积地进行园林绿化,就能有效地改善城市气候,成为大自
然中最理想的“空调器”。
(二)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 1.营造城市景观,体现城市特色
就城市园林绿化本身而言就是城市形象工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根据城市的性质和特点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充分发挥园林艺术的景观功能,在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的同时,形成富有城市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效果。如街道绿化既衬托了建筑增加了艺术效果,也形成了绿色走廊;又如城市滨河绿化能形成优美的城市轮廓骨架,青岛市的海滨绿化形成了山林海滨城市的特色,杭州市的西湖风景园林使之形成了风景旅游城市的特色,扬州市的瘦西湖风景区和运河绿化带使之具有风景园林城市的特色。城市独特的园林景观与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相互交融相互映衬,城在景中,景在城中,极大地美化了城市风貌,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也体现出了城市特色。
2.陶冶情操,寓教于乐
城市园林绿地是一个城市的宣传窗口,是向人们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主要场所,使人们在游憩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如杭州西湖景区中岳王墓景点能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激发人们“精忠报国”的热情,画展、花展、影展、工艺品展对人们艺术修养的提高有较好的作用,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可增长知识了解和热爱大自然。
3.增加休闲场所,促进社交活动
城市园林绿地为人们提供了闲暇时的休闲、保健场所,特别是
公园、小游园、广场绿地及其他附属绿地都是人们观赏、游戏、散步、健身等的好去处,使紧张工作后的人们能得到轻松。同时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社会交往场所。园林绿地中大型空间为公共性交往提供了场所,小型空间是社会性交往的理想选择,私密性空间给最熟识的朋友、亲属、恋人等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城市园林绿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仅就其产氧货币化统计,氧气的市场价格为人民币15元/kg,1公倾计算阔叶林一天所产生的氧气730kg,每天就可产生10950元,一年就是400万元。另据印度学者统计,一株正常生长的五十年生树木,按照它提供的各方面的效益折算其经济价值为:放出氧气价值3.12万美元,防大气污染污染价值为6.25万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3.12万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再循环效益3.75万美元,为鸟及昆虫提供休息环境3.12万美元等。可见绿化的间接社会经济价值是它本身经济价值的18—20倍,其效益是综合的、广泛的、长期的、人所其享的和无可替代的。城市园林绿化还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开发和利用可成为风景旅游胜地也是一项“绿色的无烟工厂”,利国利民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二.我县园林绿化现状
(一)总体概况
沂南县建成区面积26.5平方公里,人口15.4万,建成区内绿地面积1001万平方米,绿地率37.8%,绿化覆盖率41.2%,现有卧龙山、汶河国家湿地、沂河东湖湿地3处公园,公园绿地面积238
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5平方米。
近年来,随着我县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尤其自2011年以来,我县以园林城市创建为抓手,立足城市生态、民生发展,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量大幅提升,绿化面积快速增长,2013年新建汶河、沂河东湖两处湿地公园,2014年将卧龙山公园免费开放,城市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民生工程得到有效落实。
目前我县城区实有公共绿化面积4807711平方米(含汶河、沂河湿地及卧龙山公园2980000平方米)。截至2014年7月底,经实地测量,实际纳入日常管护面积1458608平方米、行道树14979棵。其余还在施工企业工程养护期内。
(二)园林管理机构情况
城管执法局是我县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园林处是县城管执法局下设经费自筹副科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现有事业人员39人。园林处设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企业人员70人。
(三)制度建设情况
制度是保障绿化建管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绿化建管制度建设,2012年将绿化建设规划审批、占用公共绿地审批、移植砍伐绿化苗木审批等植入行政审批中心,同年,制定出台了《沂南县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沂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城市绿化建设管控工作。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城管执法局为确保绿化建管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定,建立健全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备案管理办法》、《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园林绿化工程管理规定》、《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明确实施绿化建设工程验收移交制度,确保绿化建设工程规范实施。
(四)绿化管护情况
截至2014年9月份,实际纳入园林处养护面积146万平方米(已扣除澳柯玛大道中段改造、北外环西段2013年下半年改造面积,共35万平方米)、行道树14979棵。2014县财政预算园林处管护费218万元。
近年来,我县绿化建设投入逐年增加,绿化面积飞速增长,而管护费连续3年未变(2012年养护面积105.26万平方米,拨付预算管护费218万元;2013年养护面积153万平方米,拨付预算管护费218万元)。按照现行工资标准,2014园林处39名事业人员年工资性支出需244万元,财政预算绿化管护费用不足支付事业人员工资,管护投入无保障,城市绿化管护无法按标准达到常态化、有效的开展,只能对重点部位进行临时性、突击性的管护。
(五)绿化建设情况
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安排,自2012年8月起,城市绿化建设工程由城管执法局作为业主发包,截至目前,先后成功发包西外环路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园博会沂南园建设、北外环道路绿化改造提升、澳柯玛大道(S227至长虹社区)段绿化建设、汶河国家湿地建
设、澳柯玛大道(界大路至S227)绿化改造提升及沂河东湖湿地建设等20余项绿化建设工程,绿化建设总投资3亿余元,改扩建绿化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在做好重点绿化工程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发挥行业管理的优势,为各部门、单位、乡镇进行绿化建设专业指导,县城整体绿化水平提升显著。
三.园林绿化建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对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县园林绿化在主要绿化指标、管理体制机制、绿地布局、生态功能、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城市规划与发展不相适应
近年来,我县在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大的改善,但是,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还存在规划缺失的问题,城区内缺少停车场、农贸市场、公厕以及广场绿地等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给广大群众带来不便,也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我县城市规划建设中,“道路通到哪里,沿街房建到哪里”的现象普遍,沿街房紧挨道路红线建设,未预留出绿化空间和城市发展空间。造成:一是店铺沿路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二是现有广场绿地及道路绿化因紧挨沿街门店,绿化成果人为破坏现象严重;三是城区发展空间狭小,停车场、休闲广场绿地无空间建设。
(二)城市绿化档次低,公园绿地分布不均 1.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
“规划开头,建筑紧跟,园林收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固定序列。这种作法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和地貌,影响
了城市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致使城市无地区特色,千城一面。另外,园林绿化缺乏长期的高标准的统一规划,园林绿地的安排具有很高的随意性,往往采取“见缝插绿”、“拆房建绿”等应急措施,而不是“规划建绿”,达不到“十年景观、百年风景、千年风土”、“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的园林造景要求。园林绿化从总体布局上缺乏统一性,难于张显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功能。
2.绿地比重、档次偏低,分布不均
城市绿地是一个能进行自我维持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环境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营建规模和结构配臵。据研究,城市绿地率至少应达到40-45%才有可能较有效地起到调节小气候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效果。2013年底我县建成区面积26.5平方公里,绿地率37.8%,低于40%的标准要求2.2个百分点,需在建成区内增加绿地面积58万平方米。目前开发商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挤占绿化用地,建设沿街门店,导致城区可绿化用地越来越少,绿化拓展空间相当有限,城市缺乏生机与品味。
目前我县城市休闲绿地主要分布在历山路、人民路周边,公园分布在城市边郊,城市绿地、公园分布不均,规划建设的人民公园、南山植物园等均未建设,城区大型绿地缺乏。绿地组成相对独立性不强,城市绿化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按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的周际规划绿地,而未能按人口稠密程度、环境质量等来规划绿地整体布局。
3.园林绿化缺乏文化品位
园林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应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背景、文明程度。目前,我县在园
林绿化工程建设设计艺术感差、文化品位低,只是简单实现了植树造林或遮挡,既缺乏充实的内容美,又缺乏鲜活的、高雅的形式美。难于展现沂南“智圣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都、休闲胜地”的特色。
(三)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体制不理顺 1.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一是城市绿化管理机构不健全。2011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后,我县虽将股级园林管理所升格为副科级园林管理处,但在经费来源、内设机构、管理职能方面未做任何调整;2012年县委、县政府为规范绿化建设市场,确定城市绿化建设工程由城管执法局作为业主发包,虽然实现绿化建设专业化,但因县园林处管理机构不健全,出现园林处既承担着裁判员角色,也承担着运动员角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是乡镇一级无专业的园林管理机构或队伍。虽然我县部分乡镇开展园林小城镇活动,但绝大部分乡镇未设臵专业的园林管理机构或队伍,园林建设和管理工作处在无序开展状态,建设靠领导“拍脑袋”决策,管理“靠天吃饭”,绿化效果不佳。
三是新农村建设缺乏有效的园林技术指导。因县园林处管理职能弱化,乡镇无专业的园林管理机构或队伍,实力强的社区在新农村建设中邀请规划设计单位规划时,未能考虑社区绿化建设和管理,农村社区只是简单的集中盖起了楼房、实现了“三通”,建成后体现不出新农村的优势,以后改扩建绿化成本更高。
2.园林绿化未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我县每年也组织申报省、市级园林小城镇、花园式单位小区,但各乡镇、单位、小区对绿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弹性大,缺乏“刚性”的约束办法,达不达标一个样,完成好坏一个样。西安、重庆、杭州等一些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内容是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占考核分值的10%以上。
3.绿化总量急剧增大,现有力量无法保障绿化管理正常开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民心、民生工程,2013年新建汶河国家湿地、沂河东湖湿地等2处湿地公园,2014年确定将卧龙山公园纳入政府统管。截止目前,纳入日常管理的公园有3处,现状公园面积308万平方米,依托城管局园林处现有力量,难以实现公园标准化管理,现有景观效果得不到有效管理和维护。
(四)园林绿地管理不够精细,执法监管不到位 1.重建设轻管理
园林建设向来有“三分建、七分管”之说,可见管理在园林绿化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传统观念、园林绿化管理中的条块分割、资金和人力不足、管理人员素质差、园林绿化立法和法规不健全以及执法不严、公众环境意识淡漠等原因,园林绿化管理工作难尽人意,有些绿化工程数年后面目全非。
2.认识不到位,城市绿化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维护资金难以保障。
部分领导、部门对城市绿化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把城市绿化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甚至不惜以牺牲城市环境和园林绿化赢得经济发展,导致城市过渡开发,出现了一些占绿、毁绿的现象。
一是侵占绿化现象实际存在,例如工会广场位于我县城市中心,人流量大,2007年在工会大厦建设中,对工会广场侵占近1/3,引起居民的强烈反对;
二是绿化建设工程款不能按时对付,拿县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来说,截至目前尚欠2008年以前工程款200余万元;
三是目前我县园林管理机构实行自己养自己的办法,管理费用和人员工资依靠下设企业创收来保障,导致园林管理职能弱化和消失。
3.公共绿化用地代征后没有移交给园林部门。造成规划的公共绿化用地被路侧建设单位硬化、侵占或另作他用,改变了绿地性质;或因拆迁不到位,无法实施绿化,影响了整体景观形象。
4.规划建成的绿地由于城市的后期建设规划被占用甚至拆除,建设成果遭到毁坏。如道路扩宽先占绿化,几十年的大树被迫移植。据统计,仅2013年,重点工程占用拆除重建绿化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甚至刚建成的部分绿地因其他市政重点项目建设被迫拆除重建。
4.园林绿化管理力量薄弱。目前我县园林处仅有职工39人,而2013年底建成区面积已达2650万平方米,纳入日常管护公共绿地面积153万平方米,人均巡视面积68万平方米、管护面积4万平方米,加之作业车辆、机械设备、作业机具等缺乏,不能对城区园林绿化进行有效管理,整体绿化管护水平不高。
四、加强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议
随着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更加强烈,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新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园林绿化有新突破、新作为,实现大发展、大跨越。为此,我们建议:
(一)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强力推进生态园林建设
一是强化生态优先意识。树立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科学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安全落实到生活安全、生命安全的高度,把生态建设摆到发展经济的首要位臵,做决策、搞建设绝对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坚决克服树让路、绿地让建筑的错误观念,像对待文物一样对待大树、保护城市绿地,保护城市绿线安全。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围绕我县“红、绿、古、泉”的资源优势,以大园林思维把县区、乡镇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城市生态园林发展战略范畴,以交通道路绿化、河渠两岸绿化、生态防护绿化为骨架,以大面积生态林、公园游园建设为重点,实施城市大环境绿化工程,全力建设公园型城市。
三是将园林绿化列入政府目标考核。针对我县驻城单位、绿化总量小、绿化档次普遍不高的现状,将园林绿化建管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有效利用乡镇、单位手中的闲散土地和资金,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绿化总量的水平。
(二)科学修编并认真落实绿地系统规划
一是加强科学规划设计,均衡城市绿地分布。坚持“组团发展、廊道相连、生态隔离、宜居田园”的理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原则,认真修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高覆盖率的控制性详规,抓住机遇,着眼发展,着眼长远,把公园绿地的控制性规划做好,按要求科学规划配臵城市公园绿地。
二是加强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绿化薄弱地区的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结合车站、学校、商场外迁和城中村改造,降低开发建设强度,提高绿地率,降低容积率,使环境更宜居;把绿化率很高的工厂原厂区及学校规划成公园,通过简单改造,建成公园绿地,以增加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同时对县城水系河道两岸、道路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划定绝对红线,严格保护和控制起来,为生态绿化建设留足空间。
三是执行规划一定要严。牢固树立规划是法的观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绿地的性质,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是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设计水平。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坚持适地适树,注重乔灌花草结合和植物色彩搭配,加大对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高公园文化品位和内涵,提高园林设计的艺术品位,打造精品园林。
(三)严格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沂南县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强化“绿色图章制度”。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沂南县城市绿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依照《办法》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坚持依法行政,针对《办法》编制实施细则及配套标准规定,形成部门规章,使《办法》更具操作性。
二是进一步理顺关系、严格标准、完善制度,逐步建立并实行
与“绿色图章制度”相适应的审批、监督和验收程序。严格控制“两率”,容积率、绿地率应由主管部门审核报县分管领导同意后实施,建设项目绿化设计方案未经园林部门审查备案,不予核发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认真落实建设项目绿化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未经园林竣工验收备案,不予办理房建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综合验收备案和移交手续。
三是切实执行绿线管理制度,对城市绿线内的用地进行严格管理。严格行政审批和质量监督,严格控制侵占、变更绿化用地的审查审批,加强对各类建设工程配套绿化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四是实行公共绿地用地征收移交制度。对城市规划区内毗邻规划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等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实行代征并移交园林部门,用于城市公共服务绿地建设,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中的每块绿地都能真正得以实施。
(四)进一步健全园林绿化管理机构,确保绿化建管有序开展 一是将园林管理处划转为全额事业单位,现有事业人员通过划转、招考等形式,列为财政全额保障,解决园林管理的后顾之忧。
二是结合汶河国家湿地、卧龙山公园、沂河东湖湿地等园林管理机构设立,进一步强化园林处绿化建管职能,加强城市绿化建管工作。
三是在各乡镇组建园林绿化专业管理队伍,设立园林绿化管理岗位,落实管理经费和人员工资,建立健全乡镇园林管理队伍,强化乡镇小城镇绿化建设。
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形成县城园林机构健全、乡镇绿化专业化管理的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实现园林绿化管理的全覆盖。
(五)加大园林绿化投入和建设管理奖补力度,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建立“政府主导、政策保障、财税支持、资金保证”的园林绿化投融资体制。采取政府投入为主,银行贷款、引进资金、共同开发、企业自筹等为辅的多种筹资渠道,加大社会投入力度,政府园林绿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园林绿化管护、重点绿化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引导社会资金建绿。
二是园林绿化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强化各乡镇、单位的园林绿化建管意识,把生态园林绿化工作纳入政府对各乡镇、单位的综合目标考核,作为乡镇、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核评价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奖补机制。政府设立园林绿化专项奖补资金,对绿化指标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单位以及个体商户绿化实施奖补,调动全社会建绿植绿的积极性,政府小投入,赢得大建设。
四是建立园林绿化动态管理资金。针对园林绿化季节性和动态性特点,政府每年核定园林绿化动态管理资金,由园林部门结合实际进行动态补植补栽、修复和应对突发性病虫灾害、解决重大活动检查时发现的问题,县财政、审计部门跟进审计。改变目前园林绿化发现问题现打报告,或领导发现后逐级批复,应急被动式管理的局面。
五是提高公共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建议在完成园林处事业单位
改革,保障管护经费来源的前提下,按照建管、干管分离的原则,对城市公共绿化划分养护标准等级,建立动态养护总面积核增减机制,核定养护管理费用标准,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养护管理,全面提升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是结合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对县城绿化情况进行拉网式普查,托清县城绿化底子,将工作目标及任务责任分解到具体单位,全面提升县城绿化景观效果。
二是建议开展庭院绿化达标活动,要求驻城单位绿地率不低于35%,根据单位性质不同可有适当差异,有效利用单位闲散资金,提升城市绿化总量和景观水平;
三是建议开展城市绿地(树木)认建认种认养活动,通过以捐助绿、以资代劳的形式,鼓励个人、企业、单位出资负责一定面积绿地的建设或养护管理,调动社会力量,进一步维护和改善我县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全民“爱绿、护绿”意识;
四是建议加大城区公园、广场、绿地建设,严格控制沿街商品楼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及绿色休闲空间,加快生态、宜居县城建设步伐。
五是建议对园林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我县实际出发,借鉴临沂6区8县及日照莒县的先进经验,建议加大园林管理机构的改革力度,保障管护投入,严格落实事企分开、建管、干管分离;改革养护制度,按绿地的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选择不同的 管理模式;突出园林管理的专业特色,健全城市各项园林技术规范;加强监督机制改革,发动社会参与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园林绿化管养水平。
最后借用浙江大学徐延安教授在阳都大讲堂上的讲话做为总结,沂南县自然资源丰富,我们现在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并不高,要按照“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标准,按“十年景观、百年风景、千年风土”和建设美丽沂南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分阶段实施,将沂南打造成为公园中的城市。
2014/9/21
第五篇:浅谈农机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做法
浅谈农机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及做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和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淄川区来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结合淄川的农机工作实际,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农机工作如何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发挥作用以及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农机工作设想和做法浅谈几点看法。
一、淄川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全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问题,以此主导该区农业发展方向;二是建立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以此保障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开展;三是建立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相配套的政策,集中解决几个突出问题,如通过政策引导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通过土地经营权的转让,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推广先进农技、农艺技术解决土壤破坏和粮食安全问题,通过秸秆还田综合利用解决农业对大气污染问题等。
二、农机工作如何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农机工作主要包括农机技术推广,农民购机补贴申请、审核,农机手培训及安全管理等工作。在提出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方向后,农机工作要放在全区发展大局和农业发展全局中来考虑。首先农机工作要重新定位,在开展好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开展延伸性工作,把工作统一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上来,统一到为大农业服务上来。其次,农机工作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导行业内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如利用农业机械合作社机械集中的优势参与土地流转,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利用购机补贴优势,引导农民使用新型实用农机具,减少对土地破坏;利用农机技术先进优势,推广新技术,实现土地的高产高效。第三农机工作要在政府倡导的工作上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如高产高效农业开发,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的开发,循环农业的建立,秸秆禁烧、粮食烘干、旱作农业开发等工作。第四,农机工作要在农民关心的问题上发挥作用,如通过农用机械统收统种解放农村劳动力问题,适用性农机具的使用等。
三、农机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做法。
1.确定“135”农机发展思路。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大方向下,重新定位该区农机发展目标。前期淄川开展了以“提升农机形象、拓展农机服务、谋化农机
发展”为主题的“双十”项目活动。主要围绕十个调研项目、十个农机推广技术开展调研和指导工作。包括“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农机发展模式调研、农机在秸秆禁烧工作上的作用发挥、农机合作社与土地流转调研与分析等十项调研题目和旱作农业高产开发、粮食烘干解决晒粮问题的研究等十项农机推广技术。通过“双十”活动开展,进一步找准了定位,明确了目标。在此基础上,邀请市农机局韩局长来淄川指导该区农机发展方向,市局其他党组成员也分别带领分管科室来淄川指导工作。通过各层次的调研指导,确定了淄川农机“135”发展思路。“1”是提高全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3”是搭建三个平台,分别是农机便民服务平台、农机信息交流平台、农机网格化监管平台;“5”是建立五大农机服务体系,分别是农机推广体系、农机组织体系、农机服务对象体系、农机购销体系、机械化作业体系。
2.围绕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农业。探索成立农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任务主要意图是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整合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和镇村支农措施,对农业机械和土地实行市场化对接,引导农业用地全程机械化。通过农机综合服务中心运作,使镇域内土地实现机械统收、统种、统播,从而达到解放农村劳动力,全面实现秸秆禁烧,引导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能的目的。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有二个渠道:一是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利用合作社的机械优势开展服务;二是以镇办农机站为依托,整合本镇范围的机械对本区域内的土地进行服务。农机综合服务中心运行以后,一是彻底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其他工作;二是解决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问题。通过专家指导,本区域内土地适合什么技术,采取什么样的耕作方式,形成统一;三是解决了秸秆禁烧、粮食道路晾晒等环保、安全方面的问题。
3.围绕农业高产高效和粮食安全,积极推广先进耕作技术,针对当前农业耕地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地膜无序使用的现状,在全区推广实施农业用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免耕播种、宽幅精播等新型技术,保护土壤墒情,确保粮食安全。
4.打造全省机械旱作农业开发示范区。多次到省市对接工作,提出该项目创建思路,得到了上级认可和支持。目前已成立由区农机局牵头,市农机局分管领导和市局三个职能科室、山东理工大学李其昀教授科研组参加的课题组,并上报至省农机局。力争通过2年努力,在全区丘陵山区全部实施机械旱作农业开发技术,实现山区农业的增产增效。
沂源县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沂源县不断强化政策扶持和示范引导,有力地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提高全县农机服务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探索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沂源县现有备案注册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18个,达到“五有”规范标准的两家,服务范围涵盖了农机销售、维修、植保等多个行业。截止2014年11月底,入社会员711人,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会员562人;合作社资产总额达600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台,小型拖拉机617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台,花生联合收获机1台,小型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2台,其他配套农机具432台套。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规范运作。县局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科室骨干为成员的合作社发展指导小组,按照不同区域经济,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在西部、北部成立以农田作业、维修为主的合作社;在东部、南部成立以植保为主的合作社。
二是政策倾斜,增强后劲。合作社社员购买补贴机具优先报名,购买、维修机械享受优惠,通过近几年培育和发展,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长足发展,无论从区域分布,还是从组织方式、服务功能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服务范围由原来单一的农田作业发展到现在的农机销售、维修和配件供应、土地代管等服务项目,实现了合作社得利益、农民得实惠的“双赢”。
三是培育典型,示范引导。在西部大张庄镇重点培育以农机销售、维修、土地代管为主的爱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南部中庄镇重点培育以植保服务为主的
和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以“示范促规范,抓规范促发展”,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推动了农机产业发展。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农民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的热情提高,全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有所提升。
二是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农机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改变了分散农户市场弱势地位,增强了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化。
三是带动了农民增收。合作社采取订单式作业服务,促进了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解决了男劳力外出打工回家种地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沂源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运作机制不规范。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内部运行机制还不规范,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二是多数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三是资金短缺问题仍然突出。大部分合作社自身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开展内部资金互助的合作社数量较少,金额很小,并且主要是以吸储为主,监管主体缺失,风险大,从银行获得贷款难,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四是经营管理水平低。由于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管理者也主要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缺乏管理人才,经营管理能力难以跟上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加大培训投入,强化培训指导。国家财政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代表、农户代表进行阶梯式培训,帮助其及时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了解专业合作社相关的政策法规、合作方式、财务管理、信贷与投资等知识,引导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乐于奉献的专业合作社带头人。
2、强化政策扶持,助推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一是强化组织。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扶持、协调、服务,落实部门责任,创新工作机制,帮助解决专业合作社创办、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把合作社项目列入地方财政支持项目,项目优先向合作社倾斜,设立农机产业化专项基金,通过贴息、担保、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在税收减免、用地安排等方面出台支持合作社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三是建立合作社融资服务平台。各级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成立担保公司,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或者建立资金互助社,着力解决融资问题。四是规范土地流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用活土地政策,规范合作社的土地流转,保障双方利益,努力满足专业合作社用地需要。
3、强化规范管理,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一是规范民主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促进合作社民主管理。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加强合作社财务管理,独立建帐,规范会计核算,定期向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的审计和监督。三是规范专业合作社运行制度。加强内部运作规范,按照章程建立并严格执行议事、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公开、奖惩等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社员增收致富。
4、提升合作社设立门坎,提高合作社规模。建议修改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简化注册程序,提高合作社注册人员数量、出资额等标准,强化合作社联合与合作,解决合作社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