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育故事——在中职的日子
我在中职的日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还记得去年刚踏入中职的校园,我就被分去当了新生机电汉子班的班主任。看着一群被德城区的各个高中阻拦于门外的孩子,我心里看不到他们的未来。军训期间就暴露出了他们的各种恶习:迟到,不穿校服、上课说话乱动、随便和老师顶嘴,和外班同学喝酒打牌,谈恋爱等等。他们不断消磨着最初我对教育的一腔热血。
但是,就在这种环境中,我发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男孩。尽管同他们一同吃住,共同玩耍,但是在课堂上,不论哪节课,一直坚挺着听老师讲课的也是他。身为班主任,我曾担心他受其他同学潜移默化的影响,独自跟他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走春考的道路一样可以上大学。但是他却跟我说:老师,咱们班同学都有想去的大学。他的这一句话让我很是吃惊,渐渐地,我开始去留意每一位学生。此时,我才发现除了上课与班级常规管理,我与他们之间的沟通真是少之又少。
起初,我只想着如何去改变他们,却从未想到,自己应该放下身姿,真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声。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慢慢去尝试在课堂之外接触他们,与他们交流谈心,有时候聊生活,有时候聊趣事,有时候谈理想。然而,更多的是在倾听他们的青春年少。而逐渐的,自已慢慢也成了他们生活上的朋友。在遇到一些事情时,他们也开始跑去办公室找我,咨询我的意见,寻求我的帮助。而这种友谊的建立,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数学课上,他们也开始产生各种数学问题,但是尽管如此,他们薄弱的数学底子,也着实让我头疼不已。
在与他们交心后,我将思考的重心慢慢转移到学习方面,该如何有效的让他们补实基础呢?我开始不断地为之探索。而在某个晚自习,当我走进教室,我很惊讶的发现,这群平时连课本都懒得翻看的孩子居然在做数学导学。还对我抱怨的说:老师,你怎么才来呀,这都什么题呀,不会做呀。看着他们一个个被数学折磨的模样,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但是,在心里,把他们教会、教好的想法越来越坚定。以后,我通过与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沟通学习,并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慢慢地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我的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也慢慢提高了。看着他们一天比一天会的题多,一天比一天成绩有所提高。我内心为他们的行为感动,也为他们的将来感到高兴。
就在我走前,看到他们平均分能考到72分,我真的很开心了。我觉得这是他们送别我最好的礼物。
如今,在我走后,他们依旧向我倾诉学校的种种,寻求我的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并且学校的老师也向我反应,咱们班的孩子现在可好了,大家都知道高二重要,都在认真学习。每每听到这种话语,我的心里高兴地都像开出了一朵花。
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的去关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才能大爱无痕,润物无声,我们才能在无处不在的教育契机中,用自己的真心真正达到触动学生真心的境界。
第二篇:中职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
班主任经验交流
社会服务系 徐勤孝
我所带的班级是定制专业——14单招1班,共30名同学。其中男生10人,女生20人。是由两个专业的合班,男生大部分在建筑专业,女生大部分集中在金融专业。
这个学期本班级的情况基本进入了正轨,比第一学期的情况要好很多,尤其表现在卫生,纪律等方面,量化成绩在系部里也经常可以排到中上游。这一点是让我比较满意的。但是渐渐的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是作为单招班,班级里的学习风气一直紧不起来,这个跟很多学生的基础较差有关,很多学生并没有达到单招生的水平,上课时因为听不太懂而心不在焉。另一方面就是我没想到的一种情况,男生和女生之间居然出现了对立情绪,这个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晚自习之前班长向我报告说有人打架,我很生气,所以就顺便在晚自习时开一个班会,准备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处理一下这个事情,并且让其他人引以为戒。
起因很简单,因为班级里充电的插口数量有限,所以有时因为手机充电,学生之间会有些小矛盾。这次发生在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之间,因为女生在冲突的时候说的话有些过份,导致男生忍不住动了手,最后两个人在教室里扭打,虽然及时被同学拉开,但是影响很坏。
班会的开始,我是打算让两个人各自说一下,自己有没有错,错在什么地方,以后打算怎么做。毕竟总体的班风还不错,我没有准备因为这个小事狠狠的处理他们甚至请家长之类的,而是以引导启发为主。
但是事情的发展出乎我意料,在两个学生各自发言的时候,渐渐的有别的同学发话表示支持。男生支持男生,女生支持女生。听到最后,我发现除了因为充电这种小事,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让男生和女生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明显了。比如,男生中午比较贪玩,因为打篮球而不能准时到教室值日,让女生很不满。有时候只要是需要抬东西之类的力气活,女生都让男生上,有时候态度又不够好,让男生觉得女生有公主病,太霸道。就在课堂上男生和女生互相指责时,我及时喝止了他们。这个时候,我要先用班主任的权威压住他们,让他们先冷静下来。然后,我开始给他们分析,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情。
首先,我指出,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是14单招1班大家庭的一员。虽然男生基本都在建筑专业,女生基本都在金融专业,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共同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难道将来毕业之后你会不承认你是14单招1班的一员么?我们肯定会因此而自豪,而不是自卑。
其次,我分析一下大家互相指出的错误之处,男生没有按时到教室值日,这本身就是违反班规的行为,放到哪里去说,都是不对的,如果再有类似情况发生,我会严厉的处罚。作为女生,也要自立自强,不能太娇气,都是快要成年的大人了,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不能有依赖思想。当然本班的男生,看到自己班的女生需要帮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要有男子汉的气概,主动的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互相帮助,才能让班级更加温暖。
最后,我又说回到充电这件事上来,本来出现矛盾的解决方法就是先商量,互相让步,很容易就解决。但是以吵架的方式一闹,小事变大事,而且还变成了男生与女生原有矛盾中新的元素,真是得不偿失。我让打架的男生和女生各自再到讲台前来说说,以后准备怎么做。他们这次都表示,自己不够冷静,给班级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
虽然我不能指望一次班会就彻底解决班级里的矛盾,但是在后来的一些班级活动中,我刻意的引导学生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安排男生和女生共同去完成一些任务,渐渐的还是感觉到班级的凝聚力有了不断的提高。相信到了二年级,他们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我的中职教育故事 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教育,爱于无声处 爱于责任上
—XXX
记得杜甫有首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一名班主任,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确是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的“主任”。我们微小的一些举动,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前途,进而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班主任的工作要细微入致。
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一直是班里的后进生,纪律上的困难生。开学到现在经常迟到旷课,多次受到学校处分,挂班领导亲自找到他谈话他一样是冷漠相对,小明的脾气很倔。在一次班会课上,小明在教室给手机充电,根据学校的纪律,我当时就末收了他的手机,他没说什么,只是那眼神极为不满。第二天早上,我们班在钳工室实操,小明远远就冲着我喊了一句,“老师,我的手机,能不能给我啊?”我听见了,对他笑了笑说,“你说呢?”没想迎来的却是他随口的几句脏话,极为刺耳。深呼吸三次,冷静了一下,我装若无其事地走开了。没多久,我还是忍不住亲自去实操室找到了他。本想细心跟他谈谈,可是没等我说几句话,他就转身离开了。这个举动没让我感到惊奇却很失落。好吧,看来只能把这事先放一放。第二天早上,我早早就到了清洁区,三个值日生,有两位同学已经在打扫卫生,唯独小明没有到。过了一会儿,小明经过了那里,也许是看到了我,他故意避开了。我走过去,带有一丝责备的语气说道:“小明,今天是你值日。怎么这么迟才来。”他用余光撇了我一下,抛下一句,“我还不扫了呢。”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真有些气。不过我又一次压住了自己那根怒动的神经对他说,“你先回宿舍去吧。”一转身,他一个人回实操室了。
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在中职学生尤其在后进生中较普遍,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学生会有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甚至与老师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此时的我也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符合小明的性格和承受力等心理特点。我静下心来,平等地与他谈心,允许他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他一起分析问题,或许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小明的问题由来已久。家校的沟通也很重要。过后,我打了电话给家长。在电话里,我也
不断地肯定学生的优点,以及提出一些问题。在与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家长在平时的教育孩子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一种较为消极的教育方法。学生有轻度的网瘾。而小明的自控能力也较差。家长平时也常责骂相对。但小时候却是宠爱有加。在了解到这种情况,我给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往后的生活,一定要多些去肯定孩子的优点,对于缺点要换种角度去说。孩子需要别人的认可,缺乏认同感。我们需要给予他更大的肯定”。一周后,我把手机给回了小明。出乎我的意料,周末他亲自打了电话给我说,老师,对不起,我还是想回去继续好好读书。过后,我经常找他聊天,跟他说,“其实你真的很不错的,像那次放假我跟同学们说,回家后要给我发一条信息,结果大部分同学都忘记了。而你是第一个给我发信息的。至少证明你很在乎老师的话,懂得感恩”。比如在班会课时,我时不时肯定他的优秀表现,诸如此类很多。这位同学到后来确实转变了。
对待青少年的逆反,我觉得作为班主任必须认真分析、冷静对待。由于青少年的心理发育特征,产生逆反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能强制压迫。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作为班主任也应努力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教育方式,主动消除和避免青少年的逆反发生。
教师应该结合家长应及时发现他们迸发出的思想火花,悉心保护和大力引导这些有益的心理,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给予足够的爱,倾注我们的爱心,融洽师生的关系,换位思考,努力去消除误解,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们,并要深化到细处,以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是最为关键的。
班主任的爱要像春风一样,润物细无声,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老师的那份细心。亲其师,信其道,才让学生能亲近你。爱每一个学生,要找到他们身上的优点,要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优点,当我把小明的缺点缩小,也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他的倔强脾气。这样才取得他后来的成功。班主任工作没有固定如一的模式,它需要因人而宜,随人而化,注重艺术。我作为班主任也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寻,让班主任工作刚柔相济、游刃有余。
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
第四篇:我在中国移动日子
在中国移动的日子
他把这里当做极具魅力的城堡,消磨着曾经的热情,但并不后悔留下。
接连着两周,王林没有一天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前离开办公室。周末也总被加班占据。生活像一辆塞满了货物的桑塔纳,踏实地奔跑着,“司机”王林觉得有点失落。刚步入社会时,他期待登上的是一辆沃尔沃。
“从小到大,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是人群中的那百分之十。但工作四年,越来越现实,觉得之前很多想法都不可能实现。现在就想着房子、车子,实际的问题。你要问我还有什么理想,其实挺可悲的,没有了。”他低头看着桌上的杯子,沉默了一会儿,“当然,我并不后悔进入中移动。”
选择国企
2007年,清华硕士毕业生王林手头放着几份offer。毕业之前,他对人生的自我控制力都表现得比同龄人更出色一些。他中学就开始学习大学的物理课程,大学学习的是英语物理课程,从来没有在学习上有过挫败感。他是学生干部,会出色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绝不会费心去主动策划一个活动。总之,他承认自己是传统的好学生,不太喜欢冒险。
中学时,他想当个物理学家。但在大学毕业前夕,他明白如果在中国当一个学者,恐怕缺乏一个好的环境和待遇。毕业时,他还曾一闪念想到过自己去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某天甚至可以上市。可是他最后承认,他很优秀,但和李彦宏、张朝阳这些人相比,他的简历上缺点什么,还是进入企业的好。
毕业前,水木清华论坛上一个招聘信息受到热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要来清华校园宣讲招聘了。他投了简历,随后收到面试的通知。
国企招聘一般时间偏晚,早在中移动面试通知寄来之前,NEC中国研究院和浪潮电脑等公司的要约已经整齐地摆在王林的桌台上。前者是名列财富世界500强的日企,后者是国内著名的电脑公司。
王林并没有左右为难,他迅速上网查资料。谈起当初的选择,他像答考卷一样,逻辑严密。“中国有在国企里工作四十年的例子,但是还没有在外企里待那么长的人。外企在中国的发展,不确定性太多,晋升层级也太慢。如果是去外企的公司总部,我还愿意考虑,但是如果是中国分公司,no。”第一步,他把外企淘汰了。
任何民营企业,比起中移动公司的规模来,都显得苍白。中移动公司上市香港,2007年利润达870亿元人民币,在电信领域,即便是当时四个垄断国企中,也是规模最大的企业。
更让王林心动的是,“中移动从电信局分拆而来,肯分拆来的,很多都是胆子大的年轻人,这样的企业相对老国企而言负担轻,应该更有冲劲。”
后来,国家开发银行也看中了他,他抱歉地告诉对方,自己已经有了选择。
年轻的毕业生王林寻找到了一棵大树,他不想只是来乘凉的,他想和这棵大树一起成长,做一番事业。
优越感
那年夏天,北京的知了叫个没完,王林脱下了牛仔裤,换上商务休闲裤和新买的衬衣开始来中移动上班。
上班的第二天,领导把部门的新员工集合在一起,介绍部门情况。幻灯片写了70页。“当时震撼了,念书时觉得20页的幻灯片已经够长了,没想到在国企里,这么庞大。”
位于金融街的中移动大厦,由两栋楼组成。初入职,他根本分不清谁是中移动的员工。总部五六百人之外,还有和中移动有业务关系的厂商直接派驻的人员。他惊讶地发现,所在的一层楼,百分之六十的工位是留给“外援”的。只要有新项目,总有合作厂商收费或者免费上门来为他们服务。有些人和他朝夕相处了一年。
国企的“大”,“众星捧月”的感觉,在他工作的第一年,感受颇深。
工作后第一次出差,王林和部门领导飞到了南方某城市。刚入公司,第一次出差,新奇之外难免有些紧张。飞机落地后,当地市公司的领导,省会公司的领导和省级分公司的领导都出现在机场。他和领导被专车接走,整个出差过程被照顾得很好。国企系统有时会发出电磁炉一般的温度,你可以感觉到“组织”强大带来的温暖。
后来,王林发现,其实系统内平级接待,根本算不上兴师动众。如果你是部门领导级别,会有厂商去机场接送,全程接待。如果是市场部出差,接送的可能是公关公司;如果是财务部,接待的可能是咨询公司。中移动作为行业领域内的老大,总能让员工感受到大公司的威仪。
更多时候,王林待在总部。每天早上,一顿免费的丰盛早餐在中移动的食堂等着他。中午花2元钱品尝自助餐厅的美食。现在他已经习惯了,但工作第一年觉得吃得不错。
工作之余,国企也为员工提供了多彩的娱乐活动。工会,这个在各大企业已经萎缩的名词已经偏向装饰作用。但是在中移动这样的国企,它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每个职工给工会一年缴纳两三百元的会费。工会成立了若干个组织,如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游泳协会„„定期组织活动,提供场地、器材。
还有不少相关厂商等着赞助他们的活动。比如冠名一个他们内部的篮球赛。
每月发工资的时候,那张长长的工资条上,基本工资“不好意思说”,但还好,收入在他手上的,有补贴:每个月除住房公积金外,还有2000元的房补,还有车补,劳保,等等,年收入十多万元。
大企业里的小职员
2011年,距离王林进入中移动已经四年。四年中,中移动利润翻倍。“中国最赚钱的中央企业”、“财富全球500强”等名号,王林早就烂熟于耳。
中移动公司总部分为各大部门,大部门里面各下辖着各处。王林还处于中移动生物链的较低端,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渐渐感觉到大公司的微妙。
他要写一份材料,需要部门几个处之间的互相协作。关系好的部门,材料两天就能给你。关系不好的,陪上笑脸,一个礼拜也给不了你。
“你能怎么办呢?不能生气,只能找你的领导,让他找他的领导。”有一次,一个简单的任务,由于别的部门之间不配合,从处长之间的沟通上升到了部门主管之间的沟通。王林很费解,也很沉默。
这似乎是成长到一定规模公司的通病。华为在其内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华为十大内耗问题浅析》,列举了“本位主义”、“各自为政”、“站队”等内耗的问题。王林和同事们一边看一边笑,把“华为”换成“中移动”就行,里面描写的问题,“简直一模一样”。
有一段时间,他几乎半个月朝九晚十一的工作就是为了写汇报。通通都按照70页以上的标准来写。“国企里,部门多,层级多,比较多。大家做的事情非常相似,你怎么能突出你的成绩来呢?只有拼命往里面填细节,事无巨细地写。其实挺烦人的。没什么价值。但就要这样。”
汇报用的幻灯片,一个主题,王林最多改过50次。翻来覆去地改,斟酌每一个用词。每一次都被领导打回来再改。直到把每一条成绩说得更具体,把每一个牢骚写得更委婉,“你不用那么直白,领导都是聪明人,一看就知道有什么问题。”王林曾是个理想主义的青年。他的朋友说,在学校时,王林喜欢谈论的是人生和理想,工作以后也会谈,“但渐渐认识到现实,有些无可奈何。”
王林现在已经不大谈理想,“只要在中国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没什么好谈的。”
他会和朋友讨论整个公司的战略和方向。有的理解,有的不解。作为普通的员工,赞同与质疑,其实都不重要。“你最好改”
王林曾很有激情,很执著。四年前,他面试的时候,对方问他性格有什么缺点。他说,他太执著,认准的事情非要做下去。上大学期间,导师明明告诉他一个研究方向行不通,但是他还是要试试,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样的性格有好有坏,但是在国企,你最好改。”对方说。
刚进入国企的时候,他雄心壮志地想“升官”。按照规定,进入公司五年就有提拔为副处的机会。
四年后他说,“和我一样工作了四年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做管理工作,结果很难量化,如何能分出谁做得更好一些呢?”他内心仍有希望,但现在看起来更平和。
“有个刚提拔的副处长,听说,他的爸爸是某中央媒体的总编辑。”他喝了口水,慢慢说,“中国有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这是有道理的,家庭背景从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子女的未来。当然,这些二代很优秀,即使只看简历也不输给任何人。”渐渐地,很多东西,他之前厌恶或者批判的,他开始接受。“可能是因为我的立场不同了,也确实是看到了新的东西。”“念书时,所有替运营商说好话的观点,我都能找到一一反驳的理由。但是现在,我又能逐一反驳我以前的观点。中移动的成本为什么这么高?比如美国,在乡野和隧道可能没有信号,对美国运营商而言,这是不具备商业价值的投入。但是对中移动而言,尽可能的覆盖,这是国企责任问题。”
回头来看,王林进入国企确实是运气。但是这样的运气并不能帮助他完全规避生活中的压力。
他眼下最紧要的就是房子问题。在单位附近,他看了好几处房子,价格逼近四万。如果没有家人帮助,他无论如何也付不了首付。
王林觉得委屈,中移动号称是最赚钱的公司,但是收入并不是最好的。“因为中移动直接从百姓口袋里收费,社会上的情绪很大。金融行业的利润不如中移动,但是他们收入是我们的数倍。这公平吗?”
他这样看问题的根源,普通百姓难以从国有企业的巨额利润中分享收益,这是体制问题。但作为普通员工,承担这样的后果,王林想不通。
由于“社会议论”太多,2007年以后,新入职的中移动员工收入和老员工拉开了距离。他在等待和老员工同等的收入水平。现在看来,形势并不明朗。靠个人收入轻松买房,已经越来越遥远。
这几年,中移动总公司也不是铁板一块了,开始有人员外流。那些等不到升职加薪的年轻人,开始失去耐心。“每年有十几人辞职去那些收入更高的公司。我认识一个人,工作四年,每年都比别人做更多工作。但是升不了职,走了。”但更多的人留下来,“挤破头想进来”。
每年各省公司翘首以盼的就是总部的一个机会。那些你见到在中移动大厦里工作了几年,仍然没有等到正式的编制的同龄人,热切渴望一个编制上的空缺。
这里不完美,但是王林知道,相对别的地方,他所在的仍然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堡垒。
00语录:说实话,这篇文章写得并不深入,反而有点简略。不过作为你的入职教育还是不错的。
第五篇:我在学生会的日子
我 在 学 生 会 的 日 子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曾让年少的我感动了不知多少回。而如今,当我再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确是一种别样的感受。我觉得自己应该在我的人生历程上留下些什么,就像保尔说得那样:“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所以当我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总是尽力去争取一些机会来充实自己,想为自己的人生添上精彩的一笔。
记得在进入大学以前,自己的生活单调而乏味,自己是一个纯粹的可以的“三点一线”者。所以当进入武汉理工大学这座象牙塔以后,全新的生活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在大学这个大染缸里为自己染上金灿灿的色彩。看着偌大的校园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头脑里写满了无尽的疑惑,新奇和期待。而就在此时,学生会的招新无疑给我们大一新生带来了一米阳光,通过学长们的介绍后我毫不犹豫的加入了院学生会学习调研部,希望通过这个大舞台来展现自己,时间也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学生会任职半载,忘记的是心酸苦累,留下的是受益终生的感知。学生会是一个学生组织,它的构成主体是学生,它的运行主体也是学生,它的服务对象也更应该是学生。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后悔加入了学生会,我会摇摇头,然后是微微一笑。虽然进入了学生会,会有许多别人不需要做的事情需要你挤时间去完成,你也可能会受到别人不会受到的批评。但我还是要说在学生会的付出是值得的,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令我受益匪浅。可以这样来说,学生会的日子是我成长历程中积累财富,而且最值得怀恋的日子,在学生会中经历的酸甜苦辣都是我成长的营养。
曾经以为,只要征服了高考,以后就没有什么算得上是一种挑战了,直到我进入了学生会后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幼稚,自己不过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大学里处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还有许多值得我去学习和挑战。刚加入学生会的时候,我们都得从干事做起,在这一时间段里做的都是基础工作,也是培养和展现自己能力的一个良好机会。我是这么认为的,“干事”就是干事情的缩写,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一期间认真的协助部长们的工作。我也不只一次的为写部门总结报告,计划,策划书而头疼过,但很庆幸一直没有放弃过。我们每一个干事都是从零做起,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从只身一人到团队协作……一步一步走来,我们长大了。
我很喜欢这样一句话: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通过在学生会的历练,觉得自己慢慢地明白了很多事情,也慢慢地抛弃了无知和幼稚。也学会了承受各种流言蜚语,学会了忍辱负重,学会了一热情的态度迎接工作,学会了在逆境中如何保护自己。回想起当初的点点滴滴,总是感到很欣慰。
我经常会问自己:如果当初没有加入学生会,你的大学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我的回答是我的大学生活将是一潭死水。正是学生会给我指引了大学的方向,让我不再迷茫,而是对我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充满了激情。学生会更让我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干部,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各个方面都应该起到带头的作用。我有时会为自己在学生会的工作很出色而沾沾自喜时,我的部长就会提醒我们优秀的学习成绩也是我成为优秀学生干部的前提条件。是啊,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永远占据这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在工作完成之后我仍以学生干部的身份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学习上我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所以我很感谢学生会,感谢我的部长,感谢我的战友。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一本书,那么在学生会的日子就是最美的彩页;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一台戏,那么在学生会的日子就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在组织生活中留下你辛苦的身影,在社团活动中展现你最美的风采,在志愿活动中奉献你的一份力量。在这里,你得到的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财富。
大学生活里,在学生会的点滴是人生不可磨灭的记忆。你的每一次尝试,你的每一滴汗水,你的每一次微笑,都会在这里沉淀为永恒。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昂文字。让生命之花因为年轻而精彩,让青春因为活力而生辉。在大学生活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会这个大舞台,尽情的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吧!
相信我,在这里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