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写好作文要注入情感
浅谈写好作文要注入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内在体验。情感做为一种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在写作中注入喜、怒、哀、乐,注入情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
一、在观察中注入情感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如我在让学生写“雨”的作文之前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从远看、近看有什么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感受,不仅要用眼睛去看、去发现,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嗅,甚至走进雨中去触摸、去感受,同时加上自己的情感。因为观察细致入微,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充满活力:雨悄然的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在这时,只要你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就会听到细细的“沙沙”声,那是春姑娘踩着树叶向我们走来发出的声音,雨点就是她送给大地的礼物。远处,房屋朦朦胧胧,近处,植物却在细雨的冲洗下,显得格外青翠欲滴,这倒让我想起了“润物细无声”的景象,我独自享受着这静谧与幽深。学生不但细致观察了,而且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因此对雨就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写出的作文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并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写作文不能凭空想象,必须深入观察,注入情感才能把作文写活。
二、在阅读中注入情感
1.学习课文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传统方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朗读并加以想象,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再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用心读,有感情的读。当读到“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景时,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因此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我仿佛去了桂林!学生与作者心心相通,情与情相容,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便是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
2.在课外阅读中注入情感,为写作积累素材。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交流思想的过程。因此,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作者说什么,还要从字里行间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阅读中投入情感,学习写作方法,为写作积累素材。在教学时每周至少安排一次阅读课,让学生大量阅读,大胆想象,与作者交流、沟通,点燃写作热情。
三、创设情境注入情感
1.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语言或借助电教手段,通过朗读、评论乐曲、看画面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意境中去感受,去联想,从而使学生入境生情,浮想联翩,继而有感而发。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首先引导学生想象,在脑海里再现小女孩冻死街头的悲惨画面,引发情感。其次,通过朗读,传达这幅悲惨画面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情感又使浮现在学生脑海里的画面更鲜明,形象和情感相互起作用,把学生带进童话世界。最后,可让学生动笔写一篇《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封信》的作文,情感拨动了学生写作的笔头,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只有抓住情感,作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才能得以完成。
2.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活动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可激起写作情感。如到了冬天,下起了大雪,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来一次激烈的战斗――打雪仗,孩子们高兴得一蹦三尺,再看他们从头到脚全是雪,可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雪似乎被他们那颗沸腾的心融化了。回来之后,让他们说说打雪仗的快乐,他们畅所欲言。之后,让他们把对雪的喜爱写下来,他们激情饱满。有的同学写到:透过密密麻麻的雪花,隐约的看见一排排顶着“白雪帽子”的万年青在风雪中毅然挺立着。路上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冰雪覆盖的世界分外妖娆。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有的学生写出了打雪仗的热闹场面:只见雪球有大有小,在空中飞舞。突然一个雪球击中了那个正在做子弹的同学的屁股,只听哎呦一声那个同学向前扑去,脸上沾满了雪,变成了圣诞老人。同学们之所以写的那么好,是因为在活动中把自己的欢乐融入进去,直接抒发了他们对雪的喜爱之情。
总之,让学生用丰富的情感观察事物,在阅读中注入情感,创设情境融入感情,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点燃了写作之情,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第二篇:要写好一篇作文
《童年的游戏》作文指导
要写好作文,平时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识和掌握事物的特点,还要积极积累写作素材,另外还必须具备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编写作文提纲和修改文章等基础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
写作第一步审题。审题就是分析题目,弄清题目含义、范围和要求,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切题。审题目的关键词,关键词就是我们所说的“题眼”是写作的重点;审题目的写作范围,即时间、地点、数量、人称、内容等范围限制。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时间是童年时代,写作内容是游戏。
写作第二步是确定中心。中心就是文章的主题,是统率全篇的“灵魂”主题应具备正确、集中、鲜明等特点。这个题目让我们写的是童年的游戏,这个游戏给你留下什么?让你懂得了什么?这两个什么写明白,文章中心就出来了。
第三步选材。“文章一枝花,全靠事当家”。这个事情一定得写好。从有记忆开始。。。到小学阶段,可以写的事太多了,写什么得看中心的需要。接着,思考“游戏”。游戏也有很多种: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跑步、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我们得选熟悉的去写。以小见大。与中心有关的重点写,无关的不写或略写。
第四步安排结构。结构就是怎么开头,结尾。怎么过渡照应。主体部分详略如何安排。开头可以开门见山,亮明观点;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平时细心留意课本上有许多的开头方法,学以致用。另外,写完以后自己去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看看有无错别字,更多的是看句子不通顺、语言不生动等表达方面的问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
第三篇:如何写好情感文(本站推荐)
如何写好情感文
文审主管—香吟 2010-03-23 13:44:20回复 转载到
培训群:腾讯社区情感3群
培训时间:2010年3月7日星期日,培训内容:如何写好情感文
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腾讯社区情感3群,让我们爱好文学的朋友能倾诉衷肠,我今天晚上讲述的是情感方面的,至于怎么写好情感文,我相信里面有很多情感高手,我只是抛砖引玉,或是把自己的浅陋说出来,大家指正,当然,今天晚上,我希望大家更多的是互动,只有这样,在相互切磋中,大家踊跃发言,大胆提问,共同探讨,才能求得共同进步与提高.
今天晚上的主讲内容:《怎样写好情感文》
情感文是以情动人,亲情、爱情、友情,都是情,并非单一指爱情,可以是亲情、友情,只要感人,一样可以上精选.
只要拿捏到位,情到深处,就会感动读者,一篇文章,本人吹的天花乱坠,如何如何的精妙。
又没有足够高的点击量和回帖数作为保障(当然这也不是评价文好坏的唯一标准),不能让读者记下你的只言片语,或是引起共鸣,那你这篇文章,无论上榜与否,都在其次,你的文,是失败的。
好的情感文章,自己应当很喜欢,如果说我们自己在写的过程中,也是平淡无奇,拼凑而成,那里还谈感动别人,所以好的情感文章,是一气呵成的,不要断断续续,一旦断了,比如风筝断线,是怎么也不会再有最初的美好了.
好的情感文章,应该是引人入胜,一波三折的,读者看了心潮难平。那么怎样写才能回肠荡气,读了恋恋不舍呢,最终让读者对你佩服的五体投地,赞赏有加呢!
情感文,你要区分好它的定义,它不是时评,不是杂谈.时评,杂谈,不过是对一件新闻,一件事,引开了谈,最终就事论事,不用寄予自己太多的情,最多也不多义愤填膺,或是赞扬等等,这里不细说.情感文也不是记叙文,散文,有情节,有感情,不是是情感文字,不是情感文,大不了算心情文,或是日记.
今天我从三个方面来讲,让大家在写情感文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尤其是一些新学员,入群不久,推荐了情感文,为何文审不给推荐.
一.好的情感文,要有情感的 情感大体是两类,一类纯杜撰,一类自身经历.那么我们在写的过程中,到底用那一种呢!应当二者互容,不能偏爱某一种。如果只是单一的选择,都不会很好的打动读者.
虚拟的,到底是不真实,皇帝的新装,总有揭穿的时候,而我们的情感,一旦给人不真实,就让人觉得你太做作,太假.
真实的,除非你的生活真的有太多故事,而且感人非常,有如电影情节,当然我们作为平常人,哪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故事,我倾听了很多人的故事,大多大同小异,没有多少迂回曲折,那么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一样不感人,太现实,太真实的爱情,不够浪漫,太过油盐柴米.
所以我们的情感文,要有现实的,能让读者通过你的文章联想到现实的自己,随文章感叹,更重要的是,能把虚拟的,心中浪漫的爱情升华,变的很理想,很偶像的,让人们很憧憬,原来爱情如此美好呀!于是心生向往之,对爱也就充满了希望,对生活也就有了激情.所以,我们写情感文,就是要投入感情,真假不去计较,但是要投入,越多,越让人感动.
二.有故事
有的人写的情感,文字还凑合,文笔也可以,甚至有一句时髦的话说,很帅.但是读者读了你的文章半天,不知云云,没有故事作为基础,在好的房子也是空中楼阁.一味的,我们看见的总是抒情,没有出现故事的奇迹,即便有,也是含混的,模糊的.不是说抒情不好,但是要控制在一个度里,逾越了,就过了,大家知道,炒菜讲究的是火候.正好是美味,过了是糊味.情感文也一样,不能过.
那一篇文章里应该有多少故事呢!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甚至那些又是多余的呢?
小故事,很温馨,是调料的一种,往往就一句两句就够了,不必多,多了就冲淡了,重点的故事,就要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情感就要很好的融入.是一部电影里的特写,一次不行,反复出现,让人感动,要得就是这个效果,哇,好幸福,呜,好悲凉.
于是为你的故事笑,为你的故事哭,为你的文章把持不住自己的情感,所以好的故事,重要的故事,会让人浑然忘我,把自己当作主人公的.
好的故事,一定要用心去修饰,在语言上多下点功夫,不是说要语言有多美,但要给人很自然的感觉,像一片树页,一阵微风,一朵白云,自自然然的就来了.轻微地打动着人内心深处的柔软,好的故事,也是文章的旖旎处,像美梦.
三.有亮点
有个成语叫画龙点睛,如果你的文章,没有亮点,那就没有神,再好的骨架,也是散的.那一篇文的亮点在那里,酌情而定.
可以置于文前,最起初就吸引了读者的眼,让读者有一鼓作气、一睹为快的欲望,可以置于文中,这样不缓不急,情感渐趋高涨,然后逐渐回落,就好似构图一样讲究对称.
个人觉得,置于文后稍好,在文章的百分之九十处,似乎水到渠成,读者在你的文章喜或悲的时候,文章嘎然结束.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就好象喝酒,少了不过瘾,多了睡成死猪,刚好正酣,也是话最多,精神最亢奋的时候.
其实把握好上面三点,文章就不错了,至少有味道让别人去品了.
情感文的字数控制,3000到5000,少了,给读者没有过瘾的感觉,多了,似乎就罗嗦了.短了,很多情和故事都不能表达出来,一般的情感文,应该上3000.所以要控制,我曾经写过7000多字的,最后控制在3000,要大胆的割舍掉自己的文字.
再侃侃情感的题目,其实好的文章,也要有好的题目,如一个绝色美女,穿着邋遢,头上还有稻草和虱子,你说,你说,这个女人还美嘛?
为什么有的文章,题目都是前四后七,后面的取的都很好很美?一个秘密,为了上精选需要准备的.
题目,社区的,不要太*,不要说现在社区在扫黄,不是,也难以上.而且题目要很维美,当然,有人说上了的文章文字通常都很美,那不一定,文字也有阳春白雪,下泥巴人呢?好,讲讲开始.
有人说开始不怎么重要,其实,开始也很重要,所以开始的时候不要平淡无奇,不过有很多人还是很聪明,写了导度,引言,把文章的精华早早拿出来你看,其实成熟的写手这么做大可不必了.文章,开始,中间,结尾,都是一体的,我们看美人,都是看头,然后依次,文也是.
以下探论话题解答:
1.问:我想问下,文章的主线怎么构造?
答:一,先构思,后写作,二,边写作边构思主线都在自己的掌控中,当然,我习惯后者.随意性很大,这样自己创造的空间很大,所以我写情感文,基本不构思,但是脑海里应该有故事.
2.问:就是先前想好的,在写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偏离了,然后就写不下去了.
答:写作要强调一气呵成,有时候两个时间段写的,就有些连续不上,我习惯在这个时候写作,然后到12点后完成. 那不好,所以要克服,还有许多写手,往往是写不下去就放弃了,很不好的习惯,一定要坚持写,写不下去也要写下去,多了自然就有了结果.
以上内容,请大家仔细阅读品味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踊跃提问共同探讨。谢谢!
第四篇:行政执法要注入和谐新思维
执法的最佳状态应是,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和谐,执法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的和谐,而经济利益驱动、部门利益膨胀、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能力差等等,都可能打破执法的和谐状态。
暴力执法、野蛮执法、无理执法、滥用联合执法等等,都是与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不和谐之音,个别行政执法部门的暴力执法、违法执法、无理执法严重影响了执法形象,新闻媒体频频曝光,老百姓怨声载道,就连法院也直言不讳并提出司法建议。据《新京报》10月17日报道,虽然150名秀水街市场老商户状告朝阳区政府及朝阳城管监察大队拆除市场行政违法一审败诉,但北京朝阳法院在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中指出,朝阳城管拆除秀水商亭依据法律混乱,并指出行政机关在拆违工作上存在诸多问题。
北京朝阳法院的这份调研报告揭示出的行政执法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司法对执法的有理有据的好建言,这份沉甸甸的司法建议书颇令人深思。如各有关机关应加强沟通与协作,明确各行政机关的权限范围,慎用联合执法方式,无权限的机关可参与协调,但不能以自己名义主持相关工作;拆违过程中应依照法定条件,正确适用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兼顾公共利益与当事人合法权益,减小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
从某种角度而言,执法的最佳状态应是,执法者与执法对象的和谐,执法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的和谐,管理与服务的和谐,而经济利益驱动、部门利益膨胀、法律意识淡薄、执法能力差等等,都可能使打破执法的和谐状态,诱发种种执法综合症。要实现“和谐执法”的愿景,关键是方式上依法执法,应以法为据、以理服人,态度上与民为善,目的上促进和谐,而不是持敌视的态度视执法对象为敌人,视执法权为为特权、强权。
和谐执法应慎用联合执法,坚决防止滥用联合执法。“联合执法”在各地屡试不爽关键是所谓的“管用”,能给执法对象以威慑力,可以规避法律规定的复杂程序,高效率地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因而,广泛运用在旧城改造、违章建筑、违法占地等方面。然而,联合执法往往是一哄而上,取得了成绩与战果是大家的,出现了问题和责任也是大家的,这就容易形成执法部门间的责任不清;同时,“联合执法”容易混淆各自的职能,造成行政机关的管理权限不清,淡化了相关机关的责任心,也让当事人在权益受到侵犯时得不到法律的应有保护。退一步讲,即便是实践中需要运用联合执法的话,也要重点分清相关部门的责任问题,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明确责任,明确奖惩。各职能部门对出现和存在的问题都应有责任共担的意识。
和谐执法就必须痛下决心解决城管执法问题,重塑城管和谐执法的新形象。城管本该是管理城市形象的,然而,屡屡出现暴力执法、无理执法的新闻事件,使城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实在是不敢恭维。值得欣慰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已经从制度层面有所创新,如昨日《法制日报》报道,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规定:城管执法人员在进行具体行政行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古城西安,城管与小商小贩和谐共处,西安市城管执法局推出的一系列人性化举措不失为城市管理的制度创新,这些人性化的举措,是一种科学化、亲民性的和谐管理方式,值得尝试与推广。
古语云“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城市管理的本质是通过执法维护城市的社会和谐,只有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到文明执法、和谐执法,城管执法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才能促进而不是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通过城市管理真正营造一种和谐共容的局面。
第五篇:给语文课堂注入情感的活水4
给语文课堂注入情感的活水
——浅论语文教师的情感与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应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深入挖掘教材内涵,调动情感功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功能;努力实现情知交融,升华情感功能。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情感与知识交融”,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是作品、老师、学生三者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的实际,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把自己和作品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完成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师也必须从各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 情感功能 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也就是说,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情感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品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情感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1、情感的定义
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2、情感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地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有人培养顾及。好象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甚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这段话是夏丏尊先生1924年在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译者序中所说的。年代虽已久远,但充满激情和理性的思想,因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却象陈年的老酒,愈久愈香。人都是有情感的,但在一般职业中,它很难派上用场。然而,情感确是教育的生命,它使教育成为教育。雅斯贝尔斯说:“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缺少对绝对的热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象一个人,一切就变得没有意义。”可见,情感对于教育的重要。怎样才能使教育充满情爱呢?关键在于教育者需是一个有情的人。教育者的情感和态度,决定着教育生活情感的程度和性质。教育者作为普通人,其情感是与众人一致的。但是,在教育生活中,教育者由于个人信仰和社会要求共同 作用,会逐渐形成不同于众人的教育情感。我们对教育情感进行哲学式的关注,将能帮助人们更加理解教育者的个性,同时能帮助教育者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高自我修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学生工作者应以学生为中心,将情感融入学生管理。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它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又作用于人的实践活动。情感教育是根据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各种积极的影响,旨在丰富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机能和能力健康发展,以及培育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的过程。通过情感教育,促使他们的动机、态度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成为身心素质和谐主动发展的情感丰富的主体。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品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为什么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首先,人是认知与感情合一的高级动物,一刻也不能没有感情。离开了感情需要,人就不能生存。“哀莫大于心死”就是明证。人是多种感情的融合体,缺少感情营养的滋养,人就不能健康地成长。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情感对人生的重要,而情感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和其他的学科相比,更具情感性,因为语文教学中的文章 都是作者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和感悟,经过情感、文势的积累,最后到如大山之势,喷涌而出,造成或激越奔腾、或悲天悯人,或怡然悠闲,或缠绵悱恻等多种情感态势。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情感与认知相互交融渗透,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情感观,这是现代教育“塑造完整、全面发展的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智能型的机器人还会模仿人的感情。在这高科技时代,机器人尚且有“感情”,我们怎么能剥夺或削弱一个正常人的感情呢?尤其是对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我们能把机器变成“人”,而决不能把人变成机器。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语),志者,感情也。没有感情或者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实现的。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土壤上。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情感,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育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同时,“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感情这东西,可以说是一种催眠术,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就要用情感来激发人,引发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陶冶情操,使他们的心灵达到高尚的境界。
再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认知因素(即智力因素),如感知、理解、想象、记忆等;另一类是情感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两类因素分别构成:
感知——思维——知识智慧(认识过程)
感受——情绪——意志性格(情感过程)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者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情感的教育。笔者近几年听语文课,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语文教师上课,从头至尾,用的全是一样的语调,且面无表情,眼神看上去也十分冷漠,没有和学生的交流,没有感情的投入,更谈不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且时而看天花板,时而看窗外,好像课文的内容和自己根本无关,好像下面坐着的是一个个木偶,一尊尊雕像,不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味道。一节课上下来,学生恹恹欲睡、不知所云。长此下去,不说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就是已有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而对学生进行感情的熏陶,情感的陶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又从何谈起呢?殊不知,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认知活动,还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情感活动。在教学中,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桥梁,是点燃智慧火花的火种,是传授知识、追求真理的动力。成功的教学表明:教学不仅在于教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在于教者能借助自己的良好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感高涨的气氛中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进而在良好的心境中解开知识之谜。尤其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为转移的,因此,情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二)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五情发而为辞章”“文质附乎性情”“情者文之经”等等,这些无不说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文章情”表露出来感染学生,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应运用已有的语言文字知识,去熟悉、研究课文,对文学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并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品内容,通过自己的感情来领悟作家情感的脉搏,引起感情的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保留下来,作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人教版心教材高中的必修一至必修五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荷塘月色》、《沁园春长沙》、《囚绿记》、《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纪念刘和珍君》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陈情表》、《归去来兮辞》等。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的爱情作品,如《致橡树》、《雨霖铃》、《孔雀东南飞》等。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 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第三类篇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笔者想着重谈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有一种“等着瞧他怎样讲”的心理。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禁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如讲到《荷花淀》的爱情内容,用爱情故事里奏出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赞歌感化学生。讲《孔雀东南飞》时让学生明了爱情表现出的崇高美德:真诚、挚爱,负责和奉献精神。讲《与妻书》时,阐明国家和小家的关系,从作者令人动容的娓娓叙述中表现出对妻子对国家的挚热浓情。这样,结合课文我们一方面讲清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一方面以大量的早恋导致学业失败的实例(当然也不回避早恋成功的实例,但一定要强调它们的比例)讲清什么是所谓的爱情。与此同时再进行两次关于早恋的讨论会,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求有定论,但教师要归纳总结,谈清自己的看法,晓之以理,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爱情,从道德上认识爱情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从老师那得到了真正想得到的“金玉良言”,其效果是很明显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语音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达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的目的。如我们可以利用实物及现代化先进教学设备创设实在的教学情境。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有一位教师讲《变色龙》时,首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接着又问:“这篇课文就是写这种动物吧?”学生回答:“不是,是写人的。”老师又说:“既然是写人的,为什么要用‘虫’来命名呢?这个名字真令人费解!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吧!”教师这样明知故问,就极大限度地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文的学习。还有一位教师在教《促织》时,先布置一位学生扮演促织。扮演者一上场,同学们都乐了:只见“促织”四头八角,这正应了他为人治病时的“鸣角振铃”。然后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字句铿锵,有声有色,扮演者依课文做动作,随读随演,其他学生依据课文评议他的表演。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学生们边提意见,表演者边改,课文知识就在提提改改中不知不觉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中。教师创设的这种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皇帝的新装》一书,同过表演,学生更能感受到子的狡猾,大臣的愚昧、皇帝的昏庸,人们的牵强附会等。这种直接的体验,比教师的分析更真切、生动、灵活,更对学生的胃口。
3、借助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文学是借助语言来描写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蕴含着美的情感,给读者赏心悦目的美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具备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朗读,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美的输入。它会将无声的语句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信息的再创造,把课文中最美、最富情感的地方凸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活生生的形象,对作品内容心领神会,从而收到“其义自见”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以情发声,以情带语,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语音、语调来进行朗读,该昂扬时昂扬,当低沉时低沉,让浓郁饱满的情感进入学生的心田。如朗读《荷塘月色》中的“月下荷塘”一节:“曲曲折折的菏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中引用的诗句要读得一字一顿,“曲曲折折”和“弥望”两处用重音连读,读得语重而情深,让人感觉到菏叶就在荷瑭上面。“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要读得气徐声柔。“叶子”和“高”读重音,给读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学生在教师的朗读中进入角色,不仅仿佛置身于万物复苏、争奇斗妍的春天之中,而且将从这篇散文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
课堂上,除了教师成功的表情朗读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因为朗读能调动眼、耳、口、脑的共同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词句篇章,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意境之中,使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唤起感情的共鸣。正确、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让语文课变得朗朗有声,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何愁学生不能得到美的享受、爱的熏陶呢?
4、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气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因而要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动脑学习、积极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和才干、陶冶情操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能作自主的选择,平等地和他人共同活动,也能更多地意识到人的力量,他或她会因为能作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和有创造性。我自己在教学中比较注重这种氛围的营造。上课时,笔者会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但决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教师中心”式的管理。我的组织管理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服务的,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当面对一个问题,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观点时,我会鼓励他们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见解,冲破知识“禁区”。一旦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出新知的幼芽,则给予更大的鼓励,激发他们向更广泛、更深层次的知识领域探求的热情。同时,还要对学生实行“泛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给予他或她的温暖,并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求。实践证明,民主、平等、融洽、和谐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热爱老师,就会爱乌及乌,爱你所教的学科。语文教师要使自己输出的各种信息学生乐于接受,就要克服自己的“领 导中心”、“自我中心”、“教师本位”的权威心理,防止我令你行的命令主义或强迫教育。那种基于强迫性,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课堂气氛必然会死气沉沉,消极冷漠。作为教师来说,不能心存偏见,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商量的语气,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肯定的手势,营造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不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激励学生情感,增加感情投入,使课堂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感氛围。
(三)语文教师在情感教育中怎样发挥主导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天然管道。对于在“天然管道”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1、真挚的爱生情感
要让学生动情,教师自己必须先动情。动情于自己的职业,动情于课文,动情于言表,动情于学生。不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在主体和客体之间架起情感教育的桥梁。要教师动情,则要有对学生的爱才行。只有热爱学生,感情真挚,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也会因为教师的“爱”而具有活力和生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卜生在1968年做过一次震动教育界的试验:他们来到美国一所小学,从1至6年级中各选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煞有介事”地作发展预测,并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嘱其保密。8个月后,他们对18个班进行复试,发现提供名单中的学生大有进步,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学习成绩提高了,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原来教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相传古代塞浦路斯岛上有位年轻的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一具象牙女像,精诚所至,后来少女竟活了,与他结为夫妻。试验班的老师相信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热爱名单中的学生,真挚的感情滋润了这些学生的心田,使他们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所以这些学生进步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或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意译为“西施效应”。这个实验深刻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良好作用。如果教师像爱西施那样去爱自己的学生,何愁教学效果不能提高呢?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学生。
那么,教师情从何生,爱从何来呢?最重要的,是要动情执着于自己所从事的这分职业,要有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感。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充满炽热之爱,便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对集体、对祖国的爱。只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极强使命感的教师才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服务于教育事业,才能满怀热忱的服务于学生。反之,没有使命感,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会厌岗恶业,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对学生自然不会有博爱、宽容、敏锐之心。自己没有丰富的情感,还怎么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2、渊博的学科知识
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笨嘴拙舌的语文教师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原有的一桶水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他们需要具有多桶水且能不断更新“多桶水”的教师。语文教师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内外的知识,博采众长,广纳百家,用他人丰富的经验来使自己见识更广,这样教学才会推陈出新,融会贯通,抒作品之情,发作者之想,把课上得活泼生动,趣味盎然,学生才会动情于课堂,才会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内涵,深深地喜欢这位老师,喜爱他或是她所上的课。
3、丰富的教学语言
丰富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活跃讲坛、树立声望的支点。有人说,语文教师要训练好说话的基本功,具备说书人的艺术,把每一节课上好。这话不无道理。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其基调有的色彩明丽,有的意境深远,有的简洁自然,有的华美富丽,有的朴素,有的飘逸„„因此,语文教学语言或喜悦、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要与原文基调一致、和谐。除此外,教学语言还要富有文采。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语文教师尤其要充分发挥语言丰富多彩的特点。在设计教学语言时,要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试想,同一篇文章,用不同的两位教师去教,一位教师讲课的语言简洁流利,生动形象,那么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趣味无穷,喜听爱学;而另一位教师讲课的语言枯燥无味,生硬刻板,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不合胃口,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兴趣了。实践证明,教师妙语连珠,能侃善谈,使课文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丰而不余一言,略而不失一词,规范准确,风趣幽默,抑扬顿挫,就能使学生顿生倾慕之心,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就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这门功课。
4、得体的伴随语言
老师除了要拥有优美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外,还要有和谐得体的伴随语言。教师要通过借助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和姿态等形象的力量来加强感情的表达、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位老师是这样讲《春》的:“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作家用‘偷偷地’这个词,也就是说,它是趁人家不注意,让人毫无觉察地就从土里——”稍微停顿了一会儿,教师用右手食指做了一个向上的手势,学生马上齐答“钻出来了”。一个简洁的手势突出了小草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也恰到好处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可见,成功的教学,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要像高明得像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拨出动人的乐章。如果一堂课中,缺乏和谐得体、生动自然的伴随语言的教学,则学生情感必会受到抑制,学习兴趣定然不高,课堂气氛必然低沉,教学效率自然低下。所以,教师走进课堂,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要给学生轻松、愉快、慈祥、富有朝气的感觉,教学时使用的伴随语言,一定要优雅得体,庄重潇洒,风趣幽默,做到嬉笑而不失态,哀痛而不失声,端庄中见微笑,严肃中见柔和。
(四)结论
语文教学是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的知识面广,包罗万象,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纵横八万里的地理等,都可在语文课上涉猎到,但学习并不是教师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自己的头脑中装进学生的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要想为师生之间心灵的接触提供最广阔的天地和最畅通的渠道,语文教师就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教学中,用渊博的知识、用博爱之心,仁爱之情去陶冶学生,理解、尊重、亲近和关心学生;以热烈的情绪、真挚的感情、和蔼的态度、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语文
教学才会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转引自韦志成主编的《语文教学情 境论》
第54页,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2]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3] 成韵东《诱发情感体验,优化阅读教学》 发表于1999年10月《小学语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4] 季平的《老师教学语言的感染艺术》 发表于吴雪彤主编的《现代教育研讨文选》(上)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5]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
44页)
[6]《语文教学情境论》 韦志成主编 [7]《中国古代文论史》 赖力行主编 [8]《湖南教育》2008年第23期总第412期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岳麓书社出版 湖南教育厅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