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结要写好,“三要”不可少
总结要写好几点心得
一、总览情况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三要”。
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很多总结是“给我总结”,自己的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报告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事件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创新(亮点)上梳理。“纵横”梳理是基础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层梳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
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请别人说一说,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
二要“六听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更多总结是“替人总结”。我们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地方或某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我的体会是多听多看多查。
一是“六听”,即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有了前三听情况就有了个“八九不离十”,加上后三听情况就更加明了清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二是“三看”,即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综合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方方面面的材料,有时不妨再看看举报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有判断。看数据包括看年度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结,越来越重视数据这一块。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
三是“三查”,即查上情,了解上一级直至中央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经验甚至外国经验;查史情,了解历史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查三情”很重要,它决定总结报告对“六听三看”所获材料的取舍。
三要从情况总汇到情况总揽。我理解的情况总汇是“一天说不完”,情况总揽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前者是说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后者是说情况掌握得准确要害。用两个词形容,前者可以“铺天盖地”,后者一定“顶天立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总汇需要花功夫,总揽需要有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而我们有的时候,会困在大量的材料里,“坐拥其中”走不出去、“陷足里面”拔不出来。从总汇到总揽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一个培养与成长的过程,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
二、结晶思想
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结论,是思想,是本质和规律。总结总结,易总难结,总结的根本特性就在“结”上面。如何结出思想来?我的体会是“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成绩不可夸大,问题不可回避。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求本质求规律。既要“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是”。
二是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前景美好,又要看到道路曲折。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老问题需要挖掘发现;大事中发现小问题,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坏处不忘发现好,好处留心发现差;都在搞的工作要发现个性特征,单个搞的工作要发现推广价值。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报告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届届总结差不多。这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总结确实不少。我们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要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不仅能跟着时代走,还要领着潮流走。
四是坚持特色总结。人各有体,事各有别,那种认为A地的总结B地可用,农业厅的总结农业局可用,去年的总结今年可用的想法,肯定是错的,必定要出洋相。特色总结,贵在发掘,贵在比较,贵在俯视。一方面,先要有工作特色,再有总结特色,有妙事才有妙文;另一方面,总结也有“能动性”,也有一般工作的特色总结,要不,怎么有妙笔生花的呢?
五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中有生动的事例,有深刻的思想,有丰富的语言。一切的成绩都要群众来检验,所有的问题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总结之前要走访群众,总结之后还要回到群众中去,整个总结的过程请群众参与,集中群众的智慧经验,丰富总结的思想内容。
六是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有些总结报告无思想观点,只是记流水账。有些虽有思想观点,不是原创,不是特有,都是些东抄西摘来的,多是老生常谈的话,有人笑为“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三、创新总结
文章贵在创新。所谓“妙笔生花”,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我体会,总结报告包括其他报告的写作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一是主题上创新。要做到三切合,即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全党工作大主题,切合各级党委工作大主题。切合大主题,才是大创新,才有大作为。我们围绕这样的大主题、新主题,从实处着力,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题材上创新。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党委中心,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社会需求。重大题材的总结容易做到三贴近,个人学习与工作的小题材总结,要不要、好不好做到三贴近呢?我觉得完全必要也完全可以,因为小都是和大联系在一起的,众多之小积成大,无论多大来自小。
三是支点思想上创新。主题思想如皓月一轮,支点思想如繁星点点,支点思想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就是四个字:众星捧月。支点思想一般表现在经验和体会里,也可表现在做法与成绩里,更可表现在问题和教训里。
四是材料选择上创新。总结对材料有“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要适量,要准确,要典型。总结报告的重要特点是典型性,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典型性。我的选材标准是“三最”:最突出、最鲜亮、最有特色。
五是结构上创新。总结的格式大都是两段式或三段式,成绩一段,经验体会一段,后面再写点问题和打算。这是常规。但常规也是可以打破的。我认为,总结之结构,从时间上布局也可,从空间上调度也可,从逻辑上安排也可,顺着倒着都可,无一定之规,咋好咋编排。
六是标题上创新。总结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格式,那就是总结单位+时间+内容+总结。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刻板、枯燥、机械化。创新就是改变。我的做法是,一要尽可能做个主题,把“三加”格式放下来做个副题。二要尽可能把主题做好、做活、做美。
七是语言上创新。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有”。总结报告要有妙语,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尽量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第二篇:总结要写好,“三要”不可少范文
总结要写好几点心得
一、总览情况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三要”。
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很多总结是“给我总结”,自己的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报告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事件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创新(亮点)上梳理。“纵横”梳理是基础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层梳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
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请别人说一说,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
二要“六听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更多总结是“替人总结”。我们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地方或某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我的体会是多听多看多查。
一是“六听”,即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有了前三听情况就有了个“八九不离十”,加上后三听情况就更加明了清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二是“三看”,即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综合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方方面面的材料,有时不妨再看看举报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有判断。看数据包括看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结,越来越重视数据这一块。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
三是“三查”,即查上情,了解上一级直至中央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经验甚至外国经验;查史情,了解历史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查三情”很重要,它决定总结报告对“六听三看”所获材料的取舍。
三要从情况总汇到情况总揽。我理解的情况总汇是“一天说不完”,情况总揽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前者是说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后者是说情况掌握得准确要害。用两个词形容,前者可以“铺天盖地”,后者一定“顶天立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总汇需要花功夫,总揽需要有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而我们有的时候,会困在大量的材料里,“坐拥其中”走不出去、“陷足里面”拔不出来。从总汇到总揽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一个培养与成长的过程,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
二、结晶思想
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结论,是思想,是本质和规律。总结总结,易总难结,总结的根本特性就在“结”上面。如何结出思想来?我的体会是“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成绩不可夸大,问题不可回避。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求本质求规律。既要“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是”。
二是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前景美好,又要看到道路曲折。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老问题需要挖掘发现;大事中发现小问题,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坏处不忘发现好,好处留心发现差;都在搞的工作要发现个性特征,单个搞的工作要发现推广价值。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报告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届届总结差不多。这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总结确实不少。我们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要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不仅能跟着时代走,还要领着潮流走。
四是坚持特色总结。人各有体,事各有别,那种认为A地的总结B地可用,农业厅的总结农业局可用,去年的总结今年可用的想法,肯定是错的,必定要出洋相。特色总结,贵在发掘,贵在比较,贵在俯视。一方面,先要有工作特色,再有总结特色,有妙事才有妙文;另一方面,总结也有“能动性”,也有一般工作的特色总结,要不,怎么有妙笔生花的呢?
五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中有生动的事例,有深刻的思想,有丰富的语言。一切的成绩都要群众来检验,所有的问题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总结之前要走访群众,总结之后还要回到群众中去,整个总结的过程请群众参与,集中群众的智慧经验,丰富总结的思想内容。
六是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有些总结报告无思想观点,只是记流水账。有些虽有思想观点,不是原创,不是特有,都是些东抄西摘来的,多是老生常谈的话,有人笑为“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三、创新总结
文章贵在创新。所谓“妙笔生花”,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我体会,总结报告包括其他报告的写作创新应该是全方位的。
一是主题上创新。要做到三切合,即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全党工作大主题,切合各级党委工作大主题。切合大主题,才是大创新,才有大作为。我们围绕这样的大主题、新主题,从实处着力,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是题材上创新。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党委中心,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社会需求。重大题材的总结容易做到三贴近,个人学习与工作的小题材总结,要不要、好不好做到三贴近呢?我觉得完全必要也完全可以,因为小都是和大联系在一起的,众多之小积成大,无论多大来自小。
三是支点思想上创新。主题思想如皓月一轮,支点思想如繁星点点,支点思想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就是四个字:众星捧月。支点思想一般表现在经验和体会里,也可表现在做法与成绩里,更可表现在问题和教训里。
四是材料选择上创新。总结对材料有“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要适量,要准确,要典型。总结报告的重要特点是典型性,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典型性。我的选材标准是“三最”:最突出、最鲜亮、最有特色。
五是结构上创新。总结的格式大都是两段式或三段式,成绩一段,经验体会一段,后面再写点问题和打算。这是常规。但常规也是可以打破的。我认为,总结之结构,从时间上布局也可,从空间上调度也可,从逻辑上安排也可,顺着倒着都可,无一定之规,咋好咋编排。
六是标题上创新。总结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格式,那就是总结单位+时间+内容+总结。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刻板、枯燥、机械化。创新就是改变。我的做法是,一要尽可能做个主题,把“三加”格式放下来做个副题。二要尽可能把主题做好、做活、做美。
七是语言上创新。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有”。总结报告要有妙语,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尽量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一、关于领导:管方向,把方向,作决策,保落实,二、关于调研:朝下看,往下跑,向下钻,俯下身,沉下心,听民意,察民情,惠民生,解民忧,谋民意,有底气,接地气
三、关于谋划: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动脑筋,谋思路,出点子,拿建议,想办法,想对策,花力气,找短板,瞄靶心,狠发力
四、关于措施: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优服务,稳增长,促转型,激活力,施法治,促民生,固根本,树形象,抓治理
五、关于担当:挑大梁,唱主角,扛重担,打硬仗,站队首,立潮头,当先锋,树标杆,站排头,做示范,先行者,排头兵,挺在先,冲在前,敢发声,敢拍板,坐不住,等不起,睡不着,拖不得,能推功,敢揽过,善纠错,定准位,换好位,补对位
六、关于实效:重实际,察实情,讲实话,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动真情,做到底,做到位,做到家,下功夫,动真章,求突破,搞空谈,踩虚脚,放哑炮
七、关于重点:把线头、打七寸
八、关于难点:破难题,涉险滩,克险关,破坚冰,攻城堡,拔城池,通阻滞
九、关于改革: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
十、关于督查: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
十一、关于廉洁: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织铁网,挥利剑,出重拳,敲警钟,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无禁区,零容忍
十二、关于整改:挖根源,祛病灶,真整改,不贰过
十三、关于学习:案头书,工具书,座右铭,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铭于心,融于魂,践于行
十四、关于评价:大决策,大手笔,大布局
十五、关于其他:疏功能,转方向,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惠民生,牵引器,推动器,稳定器,助力器,梳堵点,拆藩篱,破壁垒,提品质,创品牌,优服务,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
一、关于领导:管方向,把方向,作决策,保落实,二、关于调研:朝下看,往下跑,向下钻,俯下身,沉下心,听民意,察民情,惠民生,解民忧,谋民意,有底气,接地气
三、关于谋划: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动脑筋,谋思路,出点子,拿建议,想办法,想对策,花力气,找短板,瞄靶心,狠发力
四、关于措施: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优服务,稳增长,促转型,激活力,施法治,促民生,固根本,树形象,抓治理
五、关于担当:挑大梁,唱主角,扛重担,打硬仗,站队首,立潮头,当先锋,树标杆,站排头,做示范,先行者,排头兵,挺在先,冲在前,敢发声,敢拍板,坐不住,等不起,睡不着,拖不得,能推功,敢揽过,善纠错,定准位,换好位,补对位
六、关于实效:重实际,察实情,讲实话,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动真情,做到底,做到位,做到家,下功夫,动真章,求突破,搞空谈,踩虚脚,放哑炮
七、关于重点:把线头、打七寸
八、关于难点:破难题,涉险滩,克险关,破坚冰,攻城堡,拔城池,通阻滞
九、关于改革: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
十、关于督查: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
十一、关于廉洁:正歪树,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织铁网,挥利剑,出重拳,敲警钟,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无禁区,零容忍
十二、关于整改:挖根源,祛病灶,真整改,不贰过
十三、关于学习:案头书,工具书,座右铭,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铭于心,融于魂,践于行
十四、关于评价:大决策,大手笔,大布局
十五、关于其他:疏功能,转方向,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惠民生,牵引器,推动器,稳定器,助力器,梳堵点,拆藩篱,破壁垒,提品质,创品牌,优服务,扣扣子,担担子,钉钉子
第三篇:写好半年总结有“三要”
写好半年总结有“三要”
7月了,各地各单位都在开始筹划写半年工作总结了。写好总结是秘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职责,是“笔杆子”必备的基本功。我在实践中体会到,总结要写好,“三要”不可少,即情况要清楚,思想要深刻,写作要创新。
一、总揽情况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01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
很多总结是“给我总结”,自己的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报告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事件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创新(亮点)上梳理。“纵横”梳理是基础梳理,“大新”梳理是上层梳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
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请别人说一说,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
02要“六听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
更多总结是“替人总结”。我们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地方或某个部门的工作,怎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我的体会是多听多看多查。
(1)“六听”,即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 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有了前三听情况就有了个“八九不离十”,加上后三听情况就更加明了清晰,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三看”,即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综合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方方面面的材料,有时不妨再看看举报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有判断。看数据包括看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结,越来越重视数据这一块。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
(3)“三查”,即查上情,了解上一级直至中央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经验甚至外国经验;查史情,了解历史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查三情”很重要,它决定总结报告对“六听三看”所获材料的取舍。
03要从情况总汇到情况总揽。
我理解的情况总汇是“一天说不完”,情况总揽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前者是说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后者是说情况掌握得准确要害。用两个词形容,前者可以“铺天盖地”,后者一定“顶天立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总汇需要花功夫,总揽需要有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而我们有的时候,会困在大量的材料里,“坐拥其中”走不出去、“陷足里面”拔不出来。从总汇到总揽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一个培养与成长的过程,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
二、结晶思想
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结论,是思想,是本质和规律。
总结总结,易总难结,总结的根本特性就在“结”上面。如何结出思想来? 01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以事实为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成绩不可夸大,问题不可回避。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求本质求规律。既要“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是”。
02是坚持运用科学方法。
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前景美好,又要看到道路曲折。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老问题需要挖掘发现;大事中发现小问题,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坏处不忘发现好,好处留心发现差;都在搞的工作要发现个性特征,单个搞的工作要发现推广价值。
03是坚持与时俱进。
总结报告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届届总结差不多。这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总结确实不少。我们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要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不仅能跟着时代走,还要领着潮流走。
04是坚持特色总结。
人各有体,事各有别,那种认为A地的总结B地可用,农业厅的总结农业局可用,去年的总结今年可用的想法,肯定是错的,必定要出洋相。特色总结,贵在发掘,贵在比较,贵在俯视。一方面,先要有工作特色,再有总结特色,有妙事才有妙文;另一方面,总结也有“能动性”,也有一般工作的特色总结,要不,怎么有妙笔生花的呢?
05是坚持走群众路线。
群众中有生动的事例,有深刻的思想,有丰富的语言。一切的成绩都要群众来检验,所有的问题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总结之前要走访群众,总结之后还要回到群众中去,整个总结的过程请群众参与,集中群众的智慧经验,丰富总结的思想内容。06是坚持从本质规律上寻找结论。
有些总结报告无思想观点,只是记流水账。有些虽有思想观点,不是原创,不是特有,都是些东抄西摘来的,多是老生常谈的话,有人笑为“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好的总结应当总结出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自身特点的以及带规律性的经验教训,于今后工作有实在的指导作用。话不在多而在精准,“结”不在长而在管用。
三、创新写作
文章贵在创新。所谓“妙笔生花”,创新是妙笔之本、生花之根。01主题上创新。
要做到三切合,即切合时代大主题,切合全党工作大主题,切合各级党委工作大主题。切合大主题,才是大创新,才有大作为。我们围绕这样的大主题、新主题,从实处着力,从小处开口,从新处落笔,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02题材上创新。
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党委中心,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社会需求。重大题材的总结容易做到三贴近,个人学习与工作的小题材总结,要不要、好不好做到三贴近呢?我觉得完全必要也完全可以,因为小都是和大联系在一起的,众多之小积成大,无论多大来自小。
03支点思想上创新。
主题思想如皓月一轮,支点思想如繁星点点,支点思想与主题思想的关系就是四个字:众星捧月。支点思想一般表现在经验和体会里,也可表现在做法与成绩里,更可表现在问题和教训里。
04材料选择上创新。
总结对材料有“两次需要”:一次需要“大量地占有材料”,再次需要“围绕主题精选材料”。最后用在总结中的材料,要适量,要准确,要典型。总结报告的重要特点是典型性,主要是所用材料的典型 性。我的选材标准是“三最”:最突出、最鲜亮、最有特色。
05是结构上创新。
总结的格式大都是两段式或三段式,成绩一段,经验体会一段,后面再写点问题和打算。这是常规。但常规也是可以打破的。我认为,总结之结构,从时间上布局也可,从空间上调度也可,从逻辑上安排也可,顺着倒着都可,无一定之规,咋好咋编排。
06标题上创新。
总结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格式,那就是总结单位+时间+内容+总结。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刻板、枯燥、机械化。创新就是改变。我的做法是,一要尽可能做个主题,把“三加”格式放下来做个副题。二要尽可能把主题做好、做活、做美。
07语言上创新。
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追求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有”。总结报告要有妙语,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尽量让人记住一两个好句子,正所谓“不求万言留青史,但望一句动人心”。
第四篇:工作经验少要价高
“海外镀层金、回国拿高薪”的“方鸿渐”模式在上海走进死胡同。据了解,上海找不到职业的“海归”人员已达7000人。著名人才学家、原上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叶尚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专业过于集中,工作经验少、要价高正成为部分“海归“滞销的主要原因。客观地对每个“海归的才识做具体评估,正是上海人才价值回归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上海缺少的其实不仅仅是“海归”,而是真正的人才。
据悉,自1978年至2003年底,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0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17.28万人。上海已经成为“海归的首选地之一。据预测,按照上海的发展速度,10年内,上海“海归”将达高峰值,即“海归”约占出国人士的2/3。
家住虹口的丘小姐最近有点烦,她高中毕业就通过留学中介到英国留学,2003年6月学成回国。本以为留学生工作好找,没想到用人单位屡屡以工作经验少把她拒之门外。简历投了300份,至今还赋闲在家。
据统计,从校门走向校门的初高中“小留学生”占留学人员的比例已接近50%。去年来沪的留学人员中,约有65%为“小海归”。像丘小姐这样的正成为“海待的“主力。叶尚志教授谈到,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要“滞销,没有经验的“海归也难找工作,市场面前人人平等。
上海某外贸公司人事部负责人汪女士给记者算了笔账:现在上海人才市场上,找一个各方面特别出色的大学生,报酬为3500-4000。而一个才能平平的“海归,薪酬动辄就要七八千。出于成本的考虑,企业当然选择前者。据悉,上海的海归实际平均工资为5000左右。而大量海归薪酬的心理价位往往要到8000-10000。要价过高也让海归在和本土人才的竞争中不能不处于劣势。
叶教授随后谈到,现阶段海归的学习专业主要集中在IT类和M BA。现时这两类专业的应届生在上海市场上本来就处于过剩的窘境。按照市场竞争的规则,部分“海归职场失着也在情理之中。
上海到底需不需要海归,答案是肯定的。记者昨天在上海社科院了解到:随者上海发展的逐步深入,上海不仅需要大量高科技的“海归人才,也需要灰领式海归。世博人才储备也需要大量海归加盟。世博人才的开发将以国际化为标准,因此,海归们大可将世博会作为一次就业机遇。
叶教授最后表示:海归不等于人才。不少海归还要学习提高,尤其是“小海归”,即使某些人有一技之长,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另据了解,教育部加强了对留学中介的监管,为了克服一些人留学的盲目性,去年发布了13个留学预警。
第五篇:要写好一篇作文
《童年的游戏》作文指导
要写好作文,平时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认识和掌握事物的特点,还要积极积累写作素材,另外还必须具备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编写作文提纲和修改文章等基础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写好一篇作文。
写作第一步审题。审题就是分析题目,弄清题目含义、范围和要求,由此决定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切题。审题目的关键词,关键词就是我们所说的“题眼”是写作的重点;审题目的写作范围,即时间、地点、数量、人称、内容等范围限制。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时间是童年时代,写作内容是游戏。
写作第二步是确定中心。中心就是文章的主题,是统率全篇的“灵魂”主题应具备正确、集中、鲜明等特点。这个题目让我们写的是童年的游戏,这个游戏给你留下什么?让你懂得了什么?这两个什么写明白,文章中心就出来了。
第三步选材。“文章一枝花,全靠事当家”。这个事情一定得写好。从有记忆开始。。。到小学阶段,可以写的事太多了,写什么得看中心的需要。接着,思考“游戏”。游戏也有很多种: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跑步、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我们得选熟悉的去写。以小见大。与中心有关的重点写,无关的不写或略写。
第四步安排结构。结构就是怎么开头,结尾。怎么过渡照应。主体部分详略如何安排。开头可以开门见山,亮明观点;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平时细心留意课本上有许多的开头方法,学以致用。另外,写完以后自己去读一读,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看看有无错别字,更多的是看句子不通顺、语言不生动等表达方面的问题。“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