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8讲: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3 06:4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语文第8讲: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语文第8讲: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大学语文第8讲: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xiexiebang推荐)

大学语文第9讲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及《饮酒》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为东晋名臣之后(其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最高法院院长],祖父陶茂、父亲陶逸均做过州太守和县令一类的官),他自己年轻时也有辅佐君王干一番事业的政治抱负。他从29岁起开始出仕,先后做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和彭泽县令等小官。他是抱着理想出仕的,但不久就碰了壁并因此而退隐。他不死心,仍抱着希望出仕,却又再次碰壁,再退隐。如此反复数次。直到41岁,在丑恶现实的强烈刺激下(其时,有一位督邮官来彭泽,要县令陶渊明去迎接并招待,渊明叹息道:“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遂交出官印、摘掉官帽,辞掉了刚任八十几天的县令职务),他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出仕是个错误,因而毅然辞官归隐,躬耕自资。他的诗大多表现

农耕和田园生活,情趣纯正,意味隽永,不假雕饰,恬淡自然。陶渊明是东晋时代颇有个性的大诗人,开创了我国的田园诗体,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一)①

少无适俗韵②,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③中,一去三十年④。羁鸟⑤恋旧林,池鱼⑥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⑦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⑧远人村,依依墟里⑨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⑩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归园田居》共五首,约写于归田后的次年(晋安帝义熙二年即406年),这是第一首。②适俗韵:适应(追名逐利、钻营拍马等的)世俗生活方式的情怀或气质(志向与能力)。③尘网:尘世的罗网。喻指仕途或官场。④三十年:(教材上的解释:)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初仕到辞归前后约十三年。[其实,读文学作品、尤其是中国古代诗歌不能或不必拘泥于其中出现的数字的字面意义。这里的“三十年”其实完全可以或者应该理解为泛指的“很多年”。] ⑤羁(ji基)鸟:被关在笼中的鸟。⑥池鱼:被养在池子里的鱼。渊,水深之地,这里可解释为江河湖海等水域广阔的地方。⑦际:两物相夹的中间地带,这里(应该)是指山包与山包之间的平地。守拙:指自己不

会逢迎取巧,只好守本分[其实可以理解为“藏拙(且守本分)”]回家种田。⑨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⑩依依:轻柔飘渺的样子;墟里:村落。⑩虚室:空旷、寂静之室。语本《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辞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的次年(公元406年)所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归园田居》所抒发的便是他辞官归田后的感受(除该组诗外,陶渊明叙述归田经过并抒发相关情怀的文章还有《归去来兮辞》等)。

诗是这样开头的:

“少无适俗韵②,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④年。”

在这首诗的开头四句,诗人这样表白自己:我天性就亲近山水并热爱田园生活,从小就

没有适应官场生活的情怀或气质(或志向与能力);但实际上,我却违背自己的天性在龌龊的官场中混迹许多年,浪费了许多本该美好的时光;现在回想起自己所走过的这段错误的人生道路,实在是追悔莫及啊![本人的具体生活道路虽不同于陶渊明,但人生体验却极为一致。]在此,作者用“尘网”来比喻官场,用“误入尘网”来给自己的官宦生活定性,明确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己误入仕途的自责。

接下来两句——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人写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感受:在官场中生活,我感到自己就像那关在笼中的鸟、养在池中的鱼(,这种生活是极不自由的);就像笼中的鸟儿想要回归山林、池中的鱼儿想要回归江湖,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早日离开(不仅龌龊而且不自由的)官场回到自己所习惯和热爱的(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环境中去啊!

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叙事性。但诗人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单纯的叙事,而是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如朱自清的散文《冬天》)。叙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点明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所产生的环境或原因。所以,这首诗中的叙事并不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是具有跳跃性的。在前面交代了自己曾经误入尘网三十年(多年)后,诗中的叙事马上就跳到了对诗人归隐后在田园中的躬耕生活的描述——

“开荒南野际,守拙⑦归田园。” 作者在这里说到:我在自家南边山上的山包与山包之间开荒种地,藏起自己所笨拙的方面、守着自己的本分过我的自食其力的田园生活。具备一定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通常都将自己归入“劳心者”的行列,而且认为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有高低等级之别;因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通常都看不起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西方亦同)。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到:劳力的农耕生活其实要比(奉承拍马、勾心斗角这种)劳心的官宦生活高尚得多!因而,他不仅不像一般知识分子那样看不起体力劳动及体力劳动者,反而由衷地喜欢并崇尚农耕生活并且身体力行这种生活。除了赞赏自己所过的农耕生活外,陶渊明似乎更赞赏自己在过农耕生活时所身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所以,接下来,他用占全诗一半的篇幅相当详细地描绘了他当时所身处的田园生活环境: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在此,诗人说:我家的房子占地共十余亩,草屋有八九间;屋前的场地上种满了桃树和李树(春天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夏天结满了丰硕的果实),屋后种的则是榆树和柳树;它们长得枝繁叶茂,(在春夏之际)给我们家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荫(这样的居住环境和条件虽然简朴,但在习惯了田园生活环境的我看来:这样的居住环境是多么地美,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又是多么地惬意啊!)。

除了自家的住居环境(诗人眼中的近景)外,诗人对自家之外的周围环境(诗人眼中的中景和远景)也十分赞赏,所以也没忘了加以描写: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在此,诗人描述到:黄昏时分,我站在自家的门口朝远处望去,远处的村落依稀可辨,村子的上空升起了袅袅的炊烟。当我将眼光从远处收回,注意看自己所居住的村落时,我所看到的则是这样的情景:在薄暮降临、烟霭四起的傍晚,村中的深巷里,狗汪汪地叫着(迎接主人的归来);地里的桑树上,鸡喔喔地啼着(召唤小鸡回窝)。这是一幅多么温馨、和平的乡村生活图画啊!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安适与和美之感。他转身走进了自家的院子,环顾四周,诗人对自己的乡村之家也感到甚为满意: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诗人说:自家的院子里,屋里屋外都是干干净净的;房子很宽敞,主人的日子也过得很清闲(我们可以想象:农闲的日子里,诗人会在自己的干净、宽敞的家里读书、作诗、弹琴、画画、饮酒、会友,有时还会与孩子及小狗、小猫们逗逗乐)。这样悠闲自得的生活是多么符合诗人的天性因而在他看来是多么地惬意啊![这才是顺应自己的本性而过的与天道[自然规律]、人道[人的本性]相一致的当游戏来玩的最美好的生活!]将此前十余年忙忙碌碌、身不由己的官场生活与眼下清净闲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两相比较,诗人不禁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在官场这个樊笼里过(着被囚禁的动物一样的)日子实在太久了,我早就不耐烦了!现在,终于回到了自己所喜爱的田园环境,终于可以按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了,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本人在历经曲折与磨难

终于找到一条符合自己天性的生活道路后的体验同样如此!]

综合对于《归园田居》一诗的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于自己以往的官场生活和眼下的乡村生活及自己的相应感受的对比性描述,表达了对违背自己天性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和追悔之情、对符合自己天性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崇尚之意,表现了渴望与大自然及淳朴的乡村社会环境和谐相处的诗人终于从误入歧途到回归正途的由衷的感慨、庆幸与喜悦之情。

陶渊明的诗文都是艺术精品。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思想境界与艺术成就最高的(同时也是最著名的)作品其实应该是《饮酒》。下面,就让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这首大家都熟悉(或许在中小学里大家都读过)的诗。

饮酒(其五)①

结庐②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③,心远地自偏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⑤。山气日夕佳⑥,飞鸟相与还⑦。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⑧。

【注释】 ①《饮酒》诗共二十首,这里选的是第五首。②结庐:建造住宅。③尔:如此。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一个人志向和相应的行为脱俗,那么,即使身在闹市,他也会觉得自己远离尘世、就像生活在偏僻安静的地方一样。

⑤南山:指庐山。

⑥日夕:日落黄昏之时。⑦相与还:结伴而还。

⑧“此中”两句见《庄子·齐物论》:“辩也

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又见《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这两句话的大意是说:从大自然的景观中得到启发因而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但这真谛是无法(也无须)用言语来表达的。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饮酒》组诗的第五首,同样是写他的乡居生活和他对这种生活的感悟的。开头四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从字面上看,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 在闹市中建房并在那里居住,却没有或听不到车马的喧嚣。为什么我能做到这样呢?那是因为我的心在那远离尘嚣的地方,所以,即便身在闹市,我仍然感觉像是生活在偏僻安静的地方啊!

实际上,这几句诗的意义并不全在字面意义上。作为一个具有哲学家气质的诗人,陶渊明对于人生的真相、意义、理想及怎样

达到理想等人生哲学问题作过深入的思考,在他的诗文中也有较多的表达。联系陶渊明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的前四句在字面意义之外的另一层意义也即象征意义实际上是:

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却不受世俗事务的烦扰。为什么我能做到这样呢,那是因为我根本就没有世俗的追名逐利之心啊!

在此,陶渊明认为:一个人是否能获得心灵的安宁,关键不在于他住在什么地方(闹市或乡野),而在于他的志向是否脱俗。如果志向脱俗(也即“心远”),那么,即使身居闹市,他的心灵仍然会是安宁的;如果志向庸俗,那么,即使身居山林,他的心灵仍然是不会安宁的[如某些以假隐居来抬高自己的声誉从而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并最终获得高位的假隐士行为]。[本人的生活经验及体验同样如此,如本人的生活和心态一般不受周围许多人所热衷的升官、发财、成名、购豪宅、买名车、养情人等世俗生活欲望及相应行为的烦扰,因为有让自己安心的自己知道很有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知识的传播和

精神产品的生产之事业。] 在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上述感悟后,陶渊明接着写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现]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时分,诗人在山地上散步。他信步走到自家东边一块扎有竹篱笆的地上。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菊花开得正闹,他不禁走上前去信手采了几朵。诗人采完花、抬起头来时,不经意间看到南边的庐山就像一幅水墨画一样展现在诗人的眼前。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不由得仔细欣赏起周围的景物来:

正是日落黄昏的时候,山上起了薄雾,那些洁白的雾气在山岭幽谷间的林间树梢上忽忽悠悠、飘飘缈缈地漂浮着、升降着。被晚霞染红的天空中,归巢的鸟儿们正结伴而飞,往自己家里赶。

看着眼前的自然美景以及生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诗人的心灵不知不觉地与眼前的景象融为一体。他深深地陶醉在一种

心物合一的境界中,忘了时间,也忘了自己。

以上四句诗,实际上是诗人在用形象化的手法来展示一种人生境界,即天(自然)与人、心与物高度和谐统一从而让人感到高度自由的生存境界,一种比心远地自偏更高的精神境界。这两种境界都是以人的脱俗之心为基础的。因而,尽管它们在高低层次上有所差异,但又是具有一致性的。

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两句是写诗人从心物合一、物我两忘的迷醉境界中清醒过来时对于这种境界的回味。诗人说:

在这种人以悠然之心与自然欣然相会所产生的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境界中,是蕴涵着某种关于人生的真理的;然而,如果要我用语言明确地把它说出来,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啊!

实际上,对于习惯于理性思维及其语言

表达的人来说,陶渊明在此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还是可以用语言大致说明白的。比如,我们可以将诗人在此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大致表达为:人若想要达到内心和谐、身心和谐、自身与(自然和社会)环境和谐、行为与意愿和谐并因而(让他感到)高度自由的生存境界,就必须尽可能地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就必须尽可能地摆脱不自由的世俗事务的缠绕以及不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困扰。

当然,作为诗人,陶渊明是不会用这种概念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生哲理的;因为一旦在诗中用这种抽象的方式来表达哲理,那么,诗就会失去自身的性质而变成哲学论文。所以,为了让诗以诗的方式存在,诗人在表达哲理的时候应该尽量用诗性的语言来表达;而读者在接受诗时,除了为了深入理解诗的思想内容而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外,为了以诗的方式来对待诗,读者也应该主要以想象、移情、体验、感悟等诗性的思维方式来接受诗。

在对陶渊明的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内容作出上述分析后,让我们再来分析概括一下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诗歌内容上的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的田园诗常常借景(事/物)传情,又常常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中寄寓着某种人生哲理。比如,在《饮酒》(其五)这首诗中,作者所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都是景物描写;但在这些景物描写中,作者又寄托着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以及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寄寓着“心远地自偏”和那种“欲辩已忘言”的人生哲理;由此,诗歌的内容达到了情、景、理的完美统一。

二、平淡淳美的风格。在田园诗中,陶渊明善于以朴素的口语来描写看似平常的景物、寄托自己达到反朴归真的人生境界后对于世界人生的极为淳朴的思想感情。因而,他的田园诗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给人以平淡淳朴的独特美感,并由此使他的田园诗具有一种平淡淳美的整体风格。例如,在《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中,诗人只描写了村落、墟烟、桃李、榆柳、狗吠、鸡

鸣等极为平常的乡村景物,但由于诗人在其中融入了发乎自身本性的极为淳朴的思想感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和对于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关于人的生活的自由、幸福与否与人是否按自己的本性去生活的关系的思想,诗中所描绘的平常乡村景物和其中所寄寓的朴实的情理内容之间就互相融合而形成了一种平淡淳美的意境。这首诗所表现的情理内容上的淳朴、平淡加上诗歌语言上的朴素、自然,使它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淡淳美的风格。

三、诗歌题材上的开拓创新性。纯粹以田园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在陶渊明之前的中国诗歌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题材方面的开拓创新性,代表着中国诗歌在表现内容方面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篇:陶渊明《归园田居_其三》教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教案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的的生平。2.初步了解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3.解古诗思想内容,学会做人。

4.引导同学体会诗歌意境美;背诵并能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掌握陶渊明的诗歌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再现诗歌画面,理解诗歌寓意,在诗的艺术境界中

提升自己的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打击迫害他人,甚至残害亲人,如李林甫、秦桧、武则天等。但也有人厌恶官场,辞官远居田园,如陶渊明。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会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以安慰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看他是怎样做到在现实的环境中过上理想的生活的。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 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陶渊明可算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处处受到排挤。在彻底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再加上对政局的失望,于是坚决辞官隐居了。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二、整体感知

自己先朗诵一遍,让学生注意到诗歌中的停顿,然后推荐同学起来朗诵

三、对诗歌进行整体的翻译

我在南山山坡下种了些豆子,杂草长得很茂盛,豆苗却长得很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道路很狭窄而草木丛生,夜露打湿了我的衣服。衣服被打湿了不足以可惜,只要能够违背自己的意愿。

四、诗歌主旨及艺术特色

这首诗是一个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夕露沾衣,实景实情生动逼人。在农耕生活的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全诗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诗人的农事生活,通过描写自己的亲身体验,表现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诗人将日常生活诗化,生活体验真切深刻,达到了情景事理的融合。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在平淡中见警策,在朴素中见绮丽。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成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五、课后作业:

背诵该首诗,并能默写下来。

第三篇:评说陶渊明《归园田居》的人生哲学

评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的人生哲学

平山南甸中学语文组 刘联琴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舍得的过程体现的应该是一个人的境界。

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生活于晋末乱世的陶渊明,身居官职,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污浊官场的束缚,辞去官职,舍的是功名利禄,留得《归园田居》。诗人不善农桑,尽管“草盛”“苗稀”,但并没有弃官务农的悔怨,依稀中,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身着短褐,荷锄往来的身影,早早的起来,到农田去清除杂草,一路上野草丛生,狭窄的阡陌小路时隐时现,暮色笼罩之中露水打湿了诗人的衣裳,衣服沾湿了不值得的可惜,只要不违背诗人的心愿(但使愿无违)。诗戛然而止,含蓄的表达让我们深思:劳动辛苦算得了什么?诗人的“愿”是什么?很明显,诗人摒弃的是官场的污浊,而归隐田园,回归自然,是诗人所追求的,得到的是一份田园之乐,平淡之美。

其实舍得是他人的评论,诗人人生的真谛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中,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忘”中,在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之中,那是何等安宁、闲适的心境之美啊!试想,沉湎于污浊的官场,阿谀逢迎,案牍劳形,哪里还能享受心灵的那份恬静?哪里还能留下田园诗篇?

陶渊明是这样,宋代的王安石、司马光何尝不是这样呢?北宋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作为朋友的司马光比较保守,与其政见不同,失意之后,司马光远到西京洛阳,历时十九年之久,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成就为史学家,失兮得兮?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但在宋神宗死后,哲宗继位,司马光当了宰相,一年半之内废除新法。王安石退隐还家,晚年隐居在南京城东钟山,写诗著文章自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咏梅的诗就是当时他自己的写照,朴素,自然,不加任何雕琢,王安石此时写的诗,人们称之为半山体,失兮得兮?

由陶渊明我还想起法国著名作家萨特,当1964年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萨特获得该的诺贝尔文学奖时,萨特即刻向大众发表一个声明,自愿拒绝接受此项巨奖。他的理由是“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萨特还说:“我不接受一切官方给予的荣誉,当我创作我的作品时,我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奖赏,诺贝尔奖并不能对它增加什么,相反的,它反而把我往下压,它对那些找寻被人承认的业余作家来讲也许是好的。我已经老了。我已经享受够了,我喜爱任何我自己所做的,它就是它本身的最好的奖赏,我不想要任何其他的奖赏。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我已经得到的更好!”别人嘘嘘声中感叹这位伟大的作家自愿放弃巨额的奖金时,萨特自有他的洒脱和境界,他享受的是创作的过程,是心灵的那份宁静之美。那个过程对于优秀的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依我看来,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失相随,但对于优秀的人来说,无论何时、何地,得意还是失意,都应该有所得吧。因为他们不是做给世人看的,他们追求的是心灵的那份安宁、洁净。有人说,人的灵魂在高处,高处的灵魂应该是像陶潜那样的吧:本真的,没有任何雕琢和浮华;宁静的,不受市井的喧嚣;洁净的,没有一丝污浊;率性的,不加一点掩饰。能达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的境界,何尝不是高贵的灵魂?

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失也好,得也罢,世人的评论随风而去吧。对于不平凡的人来说,在灵魂的高处,他永远会收获宁静和快乐,《归园田居》中的人生哲学也许就在于此吧。

第四篇:《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2.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能作简要介绍。并了解大的时代背景,了解魏晋时期的士族文人。

(2)思考“归”的含义,从何处归,为什么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归纳出作者归后的所做,所闻、所感。

(3)你怎样评价陶渊明的归隐?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

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在田园式的题材上进行了前无古人的开拓,在诗的语言上达到了后无来者的高度,以致盛唐诗人不得不有所回避„„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一、作者简介(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师补充)

1、陶渊明介绍

2、时代介绍

指出重点:这首诗就写在“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的故事之后。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园田居》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二、接下来我们在诵读之中去体味陶渊明

1·音读 读准字音,读顺语句,确定停顿

羁鸟jī 荫后檐yìn 暧暧ài 墟xū 吠fâi 桑颠diān 樊笼fán 2·意读 以理解诗歌意义、内容为目的进行朗读。弄清各句联系、关键字 3·情读 注意诗歌街拍重音语速等,体悟诗人感情

作者概述了自己 从出仕到归田 的原因;对 田园生活 的描述;对归返田园生活的 总结和赞美。全文表达了 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4·品读 以审美眼光、心理来读。

三、探究、合作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题眼是哪个字?

既然“归”字是题眼,我们就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明确: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本性就热爱山水田园。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注意炼字“误”)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贵族后裔,理当继承先贤 儒家学子,义当修齐治平,一家之主,情当求禄养家。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东晋当时士族制度得到充分发展,进入鼎盛阶段。

屈原在“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社会中,他选择的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所以“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觉得自己就像是关在笼中的鸟,禁在池中的鱼。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所以他想要归去。

3、归向何处? 明确: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明确:归向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守拙)如何理解“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守住这份拙朴。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是什么样的呢?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问:读完这几句,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问:这几句写景的句子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请选择其中两句做具体分析。(讨论)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这正如他自己所歌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又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舒缓的、柔和的。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暧暧”“依依”,犹如淡淡几笔水墨,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用字生动形象,却又很平常,这正体现诗人驾驭语言的高妙,不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搜肠刮肚,更无须老杜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恨恨誓言,他只信手拈来,便天然成趣,如太极一般,常中见奇,无招胜有招。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从听觉的角度给画面增加了一点生气

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在陶渊明看来: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前呼后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朴素村落远胜繁华闹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狗吠远胜车喧马嚣)

4、归去如何?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五、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畅所欲言

陶渊明作为一名诗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作为一名隐士,留下了遗世独立的品性。后世对陶渊明的文学创作是基本肯定和赞扬的,但是对他的归隐却众说不一。

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李白对陶渊明的归隐未必赞同,“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登巴陵道酒》)。

你们对陶渊明归隐田园是怎么看的呢 结束语

陶渊明。一个披星戴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浩然傲气,鄙弃官场,厌恶功名的高洁情怀,他的独特艺术个性及伟大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这个充满新奇与诱惑、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又能从陶渊明身上,汲取些什么呢?拥有一颗超脱的心,保持着认真的人生态度,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坚定的走下去。

第五篇:《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

教学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

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回顾旧知

师: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吧。学生背诵。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师: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仿佛去郊野乡村旅行了一番,每次读陶渊明的诗歌,我们便有荡涤心灵的享受。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另一首《归园田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这首诗歌。

三、自由朗读,初步感知内容

1、要求大声朗读,并读准字音、节奏。老师巡视。

2、指名朗读,师正音:羁、拙、荫、暧暧、樊

3、老师指导朗读断句。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一二式或二二一式。例如“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那么“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怎么读呢?大家试一试来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4、学生齐读。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师:我们常常说鉴赏诗歌首先要知人论世,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陶渊明呢?

四、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后世称誉 : “百世田园之主” “千古隐逸之宗”。教师可补充五斗米的故事: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五、析题:

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1、从何处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六:重点探究

1从何而归?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原诗中有“尘网”和“樊笼”等词语。

2为何而归?教师范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八句。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每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读前做朗读指导,注意语速、重音、节奏和情感。尤其是注意语速,让学生学会拖音朗读。学生读完,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句子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再次朗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读诗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提高朗读能力的基础上,体味诗歌的情感,自然而然的理解作者“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让学生自由朗读“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巅”八句,对陶笔下田园风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写景的顺序和手法,进而指导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个练笔,要求用散文的笔法,加入适当的想象,注意描写的顺序,运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也可结合陶其他的诗句。学生写的过程中,多媒体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进入一种宁静而自由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然后展示几个学生的练笔,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这一步骤,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一个重要的方法——想象。读诗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就像是做菜加入了各种调味料。有了想象读诗才会有滋有味。)

4归去如何?让学生自由朗读最后四句诗,体味作者归隐后那种闲适、自由、如释重负的感受。

七:朗读比赛

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诗歌后,找几个学生配乐赛读,教师进行评价。

八、理解情感,整体感悟。

师: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板书:

归园田居

尘网

羁鸟

池鱼

厌恶官场生活(樊笼里)向往田园生活(返自然)爱丘山 恋旧林 思故渊 归园田

小结:《归园田居》本诗表达了作者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以及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热爱之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处世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九:布置作业:

背诵《归园田居》,体会并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下载大学语文第8讲: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语文第8讲:陶渊明《归园田居》及《饮酒》(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归园田居(5篇材料)

    《归园田居》 【设计指导思想】 陶诗之美,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轻易能领会得到的;陶诗之情,同样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反朴归真,他的淡泊,是历经浮沉世俗的淘洗后人性......

    归园田居教师版

    《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 方法。。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

    归园田居(其一)5则范文

    《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目标: 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 (一)说本......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陈华方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08级对外汉语2班的陈华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设计及其这样设计的理由和依据。 一......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归园田居(其一)》。今天说课的内容将分为如下几点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