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国语经典 悟华夏智慧
诵国语经典 悟华夏智慧
-----关于小学开设“国学经典诵读课“的探讨
一、概述:国学经典是什么?
国学经典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
顾炎武说;“六经之旨,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也提到: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可见,国学经典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
中国教育教学的经典课程是“六艺”: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周礼·地官》);孔子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说的就是教育教学中基本的学科或中心的课程。表现为基本教材就是“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或“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五经”(其中《乐经》丢失)。所谓国学启蒙教材“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更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教育财富。
诵读经典是教育方法的传承。《庄子·天下篇》云:“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对于中华经典的传承,基本方法就是经典的诵读和诠释,一般说来就是所谓的“读经教育”。孟子认为:学习要经过文字(文)、语句(辞)、文意(志)、个体体验(意)的过程,即“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也。”(《孟子·万章上》)荀子执着于诵经读礼,曰:“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荀子·劝学篇》)总而言之,教育教学首先是文化经典的诵读与诠释工作,以做到发扬光大。
二、背景: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国学经典教育?
1、国学智慧,世界瞩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道德文明的底线。
国学源远流长,千年沉淀以形成,是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目前,旨在宏扬中华国学文化的“孔子学院”在美国等许多国家广受欢迎。
2、国学经典,复兴在即。
国学教育是传承和推动中华文明的大事。从全国范围来看,诵读经典已渐成风气,2002年4月,中华孔子学会成立了国学启蒙馆,召开了全国首届国学启蒙研讨会。全国少工委、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有关下属机构也加入了经典导读的系列推广行列。据相关统计,到目前为止,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深圳等二十多个城市已经成立了经典导读中心,全国加入经典诵读行列的儿童有120多万。
3、新课程改革为“经典诵读”护航。
新的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市已经全面铺开,我想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经典诵读工程也带来了契机。因为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给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定自由度,学校就有更大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把经典诵读课开好
4、儿童“经典诵读”的现代意义。
“经典诵读”目的是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语言学习,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以便日后消化理解,并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让儿童诵读文化经典,自古以来就是一项基本的教育方法。中国历代如此,外国也不例外(如犹太人从小就要诵读经典)。所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说:“„五四‟时期,曾有人反对读古书,甚至有人反对读中国书。这事实上是偏激之谈。”
5、儿童诵读的科学考证。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儿童背诵诗文不等于强记。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它不需要理解与分析,比如一个小孩学唱流行歌曲,随便一听就会背诵,不需要用心就记住了。强记则是由外在压力的强迫灌输,而且容易忘记。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
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唱歌,专心背诵,大脑就更安定,思想行为随之而变化。
根据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的研究,儿童背诵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可以透过视觉作用刺激右脑,而念唱的律动也同时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地辨认字体的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诵读过程恰恰动用了左右脑的功能,使左右脑运用得以同时行。而左右脑能同步发生效用时,学习能力可增加2—5倍。儿童一再地反复吟唱经典,所念唱的内容会不知不觉地存入大脑的记忆库,更会深深地烙印在潜意识中,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运作便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所以儿童诵读蕴藏着智能精华的文化经典是正确的选择。
根据心理学家共同认定的“人生秘密”,人的记忆只在十三岁前发展,而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儿童心性纯净,该记忆的时候让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强求理解。要及早地把涵义无穷、具有最高价值的文化经典“灌注”在孩子的心灵中。一个人的文化储备愈雄厚,其发展潜力就愈大,将来在事业上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6、儿童诵读的历史考证。从过去的历史看,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化等大都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犹太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最才智的文化民族,关键就在于自古以来,它的每一个成员从小就要背诵犹太经典和犹太法典。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的儿童也都是从背诵文化经典开始启蒙教育的。李白、杜甫、曹雪芹等古代名人,无一不是由诵读经典开始其学业,毛泽东、胡适之、陈寅恪等近现代名人也都是因童年诵读经典奠定了文化的根基。许多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其儿时启蒙同样是由背诵经典开始。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具备雄厚的国学底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从小背诵《孟子》全书,日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自小跟随通汉学的父亲背诵中国文化经典,尤其钟情于《老子》和《庄子》。
事实证明,儿童时期没有打好文化经典的根基,就难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近年来,台、港地区开风气之先,把诵读经典的教育重新推向社会,成千上万的儿童积极响应,成效卓著,令世人大为震惊!
三、方法:如何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父、母亲是其中最理想的老师。
2、快乐诵读。“小朋友,跟我念”这是导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限时诵读。如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
4、分享诵读。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5、配乐诵读。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
6、故事导读。教师要力求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故事化、具体化、形象化。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老师方面“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诵读,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几个孩子集体诵读比一个孩子单独学习的效果好,如能组织户外诵读或配乐诵读,都可尝试。
7、成果激励,活动喜闻乐见。小学生对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古诗文诵读的良好途径。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她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只有把她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才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比如:召开“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队会。赛诗会、擂台赛,、古诗接龙、古诗新说、诵读汇演、集体诵读日、假期夏令营等,不拘形式。
8、内容丰富,因人而异。诵读的先后顺序和具体进程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以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四、内容:经典诵读读什么?
经典诵读要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目前图书市场相关内容也日益丰富,以下仅供参考。
1、一年级:五言古诗、绝句各20首,《三字经》、《弟子规》(部分)等;
2、二年级:五言古诗、绝句各10首,七言古诗、绝句各15首,《诗经》5篇,《弟子规》、《百家姓》等;
3、三年级:七言古诗、绝句各15首,《诗经》10篇目,《论语》5个篇目,《大学》、《老子》、《中庸》各1章,宋词5阕;《笠翁对韵》2章。
4、四年级:七言古诗、绝句各20首,《诗经》5个篇目,《论语》10个篇目,宋词8阕,古散文三篇,《大学》、《老子》、《中庸》各2章;
5、五年级:七言古诗、绝句各20首,《论语》10个篇目,宋词10阕,古散文若干;《大学》、《老子》、《中庸》《孟子》各2章,长诗5首;
6、六年级:宋词、古散文、长诗若干,《大学》、《老子》、《中庸》《孟子》各2章,《增广闲文》部分。
五、定位:课程开设到什么程度?
1、课程设置要符合学校特点和条件。
公立学校、民办学校、寄宿学校、走读学校,各有自身特点。全寄宿学校,学生目前每半月放假一次,学习周期长可以灵活安排课程,公立学校在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之外,也要把读经典作为校本课程之一。
2、学习效果要作到四有:“有所感”、“有所乐”、“有所知”、“有所为”。(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保持学生浓厚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因为,古诗文经典毕竟比较抽象,而且拗口,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比较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六、保障:凭什么让“经典文化诵读”有生命力?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建立机构。学校可由校长、主任、、教导处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领导机构。主任室与教务处主要负责活动的总策划,具体负责诵读内容的安排,教务处将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抽查。
制定计划。每个学期都制订出诵读的计划,在计划中比较明确的规定诵读的内容和具体的活动形式,评价形式等。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诵读课真正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之中。
教师培训。实施“诵读”工程的关键在于老师,而老师的观念的转变比什么都重要,要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搞活教研,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
2、设施保证。
教材研发到位。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要配发了教材,尽量做到循序渐进,依次提升,螺旋形的发展,有条件的可自主研发相应的校本教材。
音像多媒体设施到位。有条件的可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录音磁带、古诗文的VCD等,引导师生充分利用。
开设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开展“献一本看百本”读书活动。为促进图书的流动,组织“班际图书联谊”和“组际图书联谊”活动,每月互换更新,在交流中使图书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营造软环境。校园和教室可进行主题装饰,营造书香氛围。
3、建立多元务实的评价体系。
学校要把“诵读”实效纳入师生的考核体系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是多元灵活的方式,如:
(1)积分制。根据学生每天能背的数量为个人积分。,如,一年级20字以上(五绝);二年级28字以上(七绝);三年级40字以上;四年级50字以上,五年级100字以上,可得100分,多背加分;
(2)积星制。如,能背古诗10首获得一颗星,能背《大学》整篇的获得三颗星;(3)专项大奖。组织大型活动,设最高奖,如“孔子奖”、“老子奖”等。(4)设群星榜。展出在活动中获得的“小小文学家”、“诵读小明星”、“古文小博士”称号的学生相片。
七、挑战:开展“经典文化诵读”会遇到那些问题? 开设经典诵读固然是好事,但同时也要注意在推进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如:
1、要有适合不同年段学龄儿童的教材,如何开发、评价校本教材?
2、诵读的指导形式如何切实有效?课堂教学怎样指导,跟各个学科如何有效结合与渗透?
3、如何辨证处理经典诵读对学生的能力、情感、行为的影响?
4、时间如何保证?
5、如何作到“只求真,不做秀;只务实,不务虚”?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形成合力,共同研究,以营造和谐的诵读环境,探讨适合本校的发展之路。
第二篇:诵国学经典 传华夏文明
诵国学经典 传华夏文明
外出学习,在有些人看来无非是休闲游乐的借口,我也曾默认过这一点。但是此次的莱西之行——参加首届儒家文化普及教育研讨会,我切身体会到了外出学习的价值,可谓是载获而归。
收获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莱西教体育张为才局长的《儒家文化普及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系统地介绍了莱西市普及儒家文化的做法,几年下来,上至领导、教师,下至学生、家长,国学已扎根学校、深入民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没有“坚持”二字是做不成的,毋庸置疑,国学启蒙教育受益者是多方面的:学生知书达理,教师心态平和,领导从容管理,教育质量上升,教育形象提升,社会风气好转,我想诵国学经典已成为莱西人的精神名片,张局长有句话说得很好“学总比不学好,早学总比晚学好,学多总比学少好”,多么富有哲理,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为传承儒家文化做出的努力与坚持。
收获二:陈酒飘香,沁人心脾
两天的学习很是充实,因为可以聆听儒学大师的讲座,让我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有了更清新的认识。
曲师大傅永聚校长对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下价值做了精辟的阐述,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仁者爱人”的人际观和“齐家之和”的家庭观。他对待矛盾的原则是:力争团结、反省自己、学会退让、换位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我想这样的人际观是最和谐的,有时吃亏也是一种福,人不要太张狂,也没有必要勾心斗角,让身心如此疲惫。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孝敬父母,天经地义,但是我们是否有意无意地伤害了父母呢?对父母说话时,是否经常使小性、不耐烦呢?是否给父母脸色看了呢?也许我们并不是忤逆子,扪心自问,我有为父母做过些什么呢?
说起孝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研究了儒家的忠孝之道及其现代价值,他注重孝道教育,用自己的行动——十多年来精心地侍奉瘫痪的老母亲,直至终老,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儒家伦理与现代人生的关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赵玲玲给出了精辟的解释,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修身行达,吉凶在外,祸福自招,要懂得生存之道,不要赢得了今天,输了全部,生命的根本在于良心,要活的自在,死的安心,学礼是立身的根本,要学会待人接物,注重别人的观感,忍小辱避大祸,尽量避免引起别人多心、怀疑,这些处事之道,对于我们的人生之道大有裨益。收获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专家教授的高度我们无法达到,但是他们孜孜不倦的学习研究的态度,是我们可以学得来的。莱西市的两位一线教师的读书经历,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唐忠莲主任学《论语》,李绪坤主任学《学记》,那种求知的欲望,让我自惭形秽。走进莱西市部分学校、幼儿园的每一个教室,学生都能饶有兴味的诵读国学经典,并能开展与之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打造国学校园。生活中,我总是以种种借口与书擦肩而过,总是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虚度光阴的感觉现在更为强烈了。整理好思绪,还是应该走进书香天地,要相信只要学就会有收获,只要用心学就会受益匪浅。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自身做起,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
第三篇:品经典文化悟智慧人生
内容摘要:“名著导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创设合理而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同时要注意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不断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名著导读教学策略教学原则
经典名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文化可获得精神的愉悦和人格的提升。“名著导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名著导读”的重视度不够,由于高考涉及内容较少而不予理睬,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性精神的培养。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培养探索型和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语文课程中“名著导读”栏目的教学。一.阅读经典名著之重要性
高中语文中的“名著导读”教学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著,这一教学栏目的设置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创新型精神都有重要意义。
首先,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品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文学经典作品中不仅包含着巨大的社会文化信息,而且是优秀语言的宝库,在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可以体会名著中用词用句之美妙,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并且在此过程中遇到新鲜的语辞和句式可以自己查阅,扩充自身词汇量。可见,无论是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还是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经典名著都对其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开拓视野,丰富情感,提高读者的精神境界,培养读者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经典名著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或记录着人类社会的风俗文化,或反映当时的世态人情,或是作者坎坷的心路历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感悟作品中包容的社会万象,在文字中体会大千世界的炎凉和人生的辛酸苦辣,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具有远大志向和广博胸襟的人,在漫漫人生路上无畏前行。
最后,阅读经典名著有利于学生拓展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上老师过多的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倦怠,而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生活经历和感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得到思维的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培养。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代替老师过多的讲读,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充分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于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二.巧妙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名著导读”这一教学栏目的设置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教师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放任自流,导致阅读效率的低下和资源、时间的浪费;另一些教师则以讲代读,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阅读时间,无益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主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于其中提升自我、受益无穷。1.恰当自然的导入
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教师恰当自然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由课文自然导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拓展联系,引入名著;也可以组织学生推荐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向其他学生推荐名著,并设置流动图书馆,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名著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四大名著的热播期引导学生进行相应小说的阅读,这样使学生对所阅读的名著保持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名著导读”的教学中。
在学生阅读名著前,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和进度表,告诉学生名著的阅读切不可急功近利,也不可“三天打鱼,两天三网”,而要持之以恒,根据阅读计划按时完成。此外,教师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时间,较长的假期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名著,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恰当的引导。2.阅读与交流相结合 学生阅读名著过程中,则要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与交流相结合。教师要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让学生把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阅读心得体会和大家分享,在精神火花的碰撞中得到思维的提升。教师要设专门的阶段小结课,针对学生个人写的小结报告,包括本阶段的阅读内容、阅读体会和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高屋建瓴的指点。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从而激励大家认真阅读。当然,在阅读中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应该予以解答,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3.阅读与实践相结合
阅读经典名著还可以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来观察阅读取得的实际效果,同时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比如开展征文比赛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可是使学生把自己对名著的思考记录下来,加深理解和应用;而根据名著中的内容进行诗歌朗诵和戏剧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加深对名著的喜爱,有利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4.注重导读之教学原则
在“名著导读”教学的进行中,除了上述教学策略的运用外,为了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还应注重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另一,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教学将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理而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去。比如在进行《莎士比亚戏剧》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先放一段《哈姆雷特》的戏剧视频,点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阅读中去;而在阅读《三国演义》之前,教师可以先提问:“大家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让大家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心目中曹操的形象,然后开始阅读,这样就使学生充满好奇心,引起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思考力。
第二、适宜性原则。每个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阅读计划,而不能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在对学生的阅读结果进行评价时,要采取多元评价的手段,不只看重结果,更应该看重过程。此外,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用自己的认识和经历去理解和感悟作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新精神。
第三、合作性原则。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在交流与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个人的见解难免不够全面,在每个学生自主阅读、勤奋思考的前提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与评价,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畅谈自己的感悟,吸取别人思想的长处,补充自己认识的不足,获得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使“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经典的魅力。
第四篇:小学语文知识《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绘本历史故事】《国语智慧名言故事》
如何写一部历史书?
按时间顺序 按人物分类 按国家分类
按时间顺序
按人物分类
按国家分类
分国家排列
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内容上以历史人物的智慧名言为主
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小丑备物,终必亡。
——《周语·密康公母论小丑备物终必亡》
这三个美丽的女子都归你所有,你有什么样的德行来承受她们呢?天子尚且不能承受太多的美物,何况你这个小人物呢?作为一个小人物而去贪求太多美好的东西,最终必定是自取灭亡。
小鱼说
小故事
王恺、石崇比富的故事
王恺 石崇 用糖水洗锅 用蜡烛当柴烧
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 夹道五十里的彩锻屏障 两尺多高的珊瑚树 几十株珊瑚树
小故事 傅咸
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对国家的危害比天灾还要大;现在这样比阔气,不但没被处罚,还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会在全国上下形成奢侈无度的风气,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不利于国力的增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堵住人们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河流被堵塞而决口,伤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让水畅流;治民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言。
名言故事 周厉王 道路以目 国人暴动
小鱼说
当政者应当认真地听取、接受民众的意见。大禹治水的故事
民之所急在大事,先王知大事之必以众济,是故祓除其心,以和惠民。
——《周语上•内史过论晋惠公必无后》
民众所关心的是祭祀、战争之类的大事,先王懂得这样的大事必须靠民众才能办到,因此清除心中的邪念来团结民众。
治理国家一定要团结人心。
名言故事
商汤灭夏的故事 葛伯杀掉祭品 夏桀压榨勒索 商汤进攻夏朝
小鱼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众志成城
意思是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
小鱼说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你学到了什么?
第五篇:“诵千古文章,读华夏经典”经典诵读比赛主持人主持词
2016——2017学第二学期“诵千古文章,读华夏经典”经典诵读比赛主持人主持词
甲:敬爱的老师,乙: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乙: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甲:我们赞美那些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对生活有敏感的心灵,独特的体验,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诗句
乙:我们吟颂那些优美的诗歌,他们脍炙人口,意境相随,使人得到心灵的熏陶
甲:“诵千古文章,读华夏经典” 乙:诵中华经典,争做博学少年。合:田家小学经典诵读大赛——现在开始!
甲: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经典诗文之海,去领略灿烂的五千年文明!
请各班做好准备。
乙:一代名将于谦用一首《石灰吟》表达了自己的心志。下面请欣赏五年级一班带来的《石灰吟》、《所见》、《村居》,大家掌声欢迎!
甲: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只只风筝放飞着多少梦想,多少欢笑。请欣赏五年级二班带来的《村居》、《所见》、《已亥杂诗》,大家掌声欢迎!
乙: 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下面请欣赏四年级一班带来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木瓜》,大家掌声欢迎!
甲: 我们期盼春天,更喜爱草儿青青,杨柳依依,请欣赏四年级二班带来的《咏柳》、《春日》、《早春》,大家掌声欢迎!
乙:春天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清新的气息,我们沉醉在春的怀抱里。下面请欣赏三年级一班带来的《江南春》、《题西林壁》、《寻隐者不遇》,大家掌声欢迎!
甲: 大自然有一支神奇的画笔,画出了高山、峡谷、小溪、瀑布,下面请欣赏二年级一班带来的《凉州词》、《望庐山瀑布》、《出塞》,大家掌声欢迎!乙:庐山你去过吗?那里有诱人的瀑布风景,下面请欣赏二年级二班带来的《望庐山瀑布》、《回乡偶书》、《绝句》,大家掌声欢迎!
甲:一种豪情,一种洒脱;一腔壮志,一种追求。一首《长歌行》让人品了又品,读了又读。今日,我们有幸再次品读,下面请欣赏一年级一班带来的《长歌行》、《咏柳》、《凉州词》,大家掌声欢迎!的春季中,柳绿了,花红了,这迷人的色彩,醉人的芬芳,引发了诗
乙: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烂漫无比人无限的感概与暇想,忍不住为春天留下了美丽的一笔。请欣赏一年级二班带来的《江南》、《咏柳》、《回乡偶书》,大家掌声欢迎!
结束语:
乙:最是书香能致远,好书伴我们一路远行。甲: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书香中感受读书的乐趣。
乙: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今我们正在与经典为伴!与诗歌共舞!甲:中华经典百年树人,如今我们正在经典文化的陶冶中快乐着,成长着。乙:“今日读圣贤书,明日成栋梁材”。让经典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必将成为性情优雅、胸襟博大、智慧高远的优秀人才。
甲:“诵千古文章,读华夏经典”。诵读比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