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不喜欢作文的原因
孩子为什么总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
都是因为家长或老师以下四条做的不好。【
一、你可以让她多读多背一些东西。】
【做这项工作家长一定要有恒心和耐心,坚持一天两天,甚至一个月两个月都是不会有明显成效的。你如果坚持一两年,孩子的词汇丰富了,自然就有话可写了。这是积累词汇。】
二、【你还要多领着孩子出去转转,引导孩子多观察。这是积累生活。没有生活素材写什么?那不是闭门造车吗?】
三、你还要多引导孩子对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经常有条理地说一说。
孩子说好了,你就告诉她,把你说的写下来试试看?这样孩子一旦写成一篇理想的作文,就会如梦初醒,原来作文就是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呀。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一下儿就会烟消云散消失殆尽。这样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就会变成一件很轻松的事儿。
【
四、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对孩子的每一点滴进步都要给予热情的夸奖。这是使孩子继续进步的绝对良方。】
一次我儿写《美丽的秋天》,正是秋季,我选一个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好天气,先带着孩子到田野里走了一走,转了一转,引导孩子深入细致地观察一番。回到家里我就引导着孩子边回忆边有条理地说,说完了就告诉他,仔细想想你刚才说的,好孩子,把它写下来吧,你一定能写好的。这样一路引导下来,我孩子果然把这篇作文写得挺好。
这位亲爱的家长,你可能说,教孩子写作文这么难呀?对,教孩子写作文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且需要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方法。不要相信快速作文之类,那都是骗人的。
孩子不会或者不愿写作文的几大原因
一、孩子不会或者不愿写作文的几大原因:
1、“蜗居”式的生活方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导致孩子见识不广,眼界狭窄,缺少生活积累。
2、电脑、电视、手机的强烈视觉听觉冲击,导致孩子不爱看书,涉猎不广,知识面狭窄。
3、缺少玩伴,自由、自主玩耍时间太少,导致创作灵感缺失。
4、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疲于应试,导致孩子把活的语言学成了死的。
5、教师对作文教学缺少把握,条条框框太多,字数要求太多,人为拔高太多,导致孩子害怕作文。
二、几点比较有效的建议:
1、放孩子出去走走,尤其是伙伴之间的玩耍很重要,它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一次争吵,一次谦让,一次合作等。要知道,玩耍也能长智慧。
2、让孩子关注家里的琐事,给他们讲讲,让他们动动手,参与参与。这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是孩子写作时很好的素材。
3、不玩或少玩电脑游戏,少看电视,多点时间看课外书。书中确有“黄金屋“。爱看书的孩子聪明,想象力也丰富。这对写作很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4、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要人为的拔高要求,孩子有能力差异,要允许孩子写不好,不要强求重写,不要要求字数,不要“一定要这样写”,要传授一些通俗易懂能操作的写作方法,要给予积极地鼓励与肯定,要尽量地去理解孩子的作文。如果你能做到这三要三不要,你的学生一定能写好作文。
1、缺乏生活来源。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兴趣造成的。其实,作文的材料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2、父母的要求太高 很多家长,在孩子一开始写作文时,就希望孩子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对孩子写作的期望值比较高。而期望值高了,要求也就严了,要求严了,看到的缺点也就多了,看到的缺点多了,与心中的期望又形成了较大的落差。于是,处理问题时的态度也就粗暴了。过高的要求,过多的批评,也导致孩子没有了学习的成就感,对作文也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3、孩子觉得作文太神秘。当孩子还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作文要有结构、立意、要有中心思想,规定作文的字数等等。让孩子对作文产生了神秘感和惧怕感,觉得这个作文这么麻烦,我恐怕写不好。
4、没有章法。多发生在整日叽里呱啦、看起来好象很会讲话的儿童身上,他们的条理不够,因此作文没有章法。
5、写字能力差。儿童对文字的记忆力较差,每当心里有一大堆话想要表达时,由于一大堆生字总在困扰着他,打断他的思维,使他的条理显得更加紊乱。
6、表达能力较差。有些孩子很能写字,在生活处理上也很有条理,却因为缺乏词汇量,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比较弱,对事物的描述一是一,二是二,不会用抽象、美好、感性的辞藻来叙述,以至作文写得短,两三句就把话讲完了
第二篇:孩子不喜欢看书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孩子不爱看书,有以下几种可能:
1、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
一个父母从不读书的家庭,孩子很难知道阅读为何物,更无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此也就无从“爱上阅读”。
有人曾在两所家长来源差异较大的小学进行调查,a小学的家长大多来自高校,其在家中有大量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b小学的家长大多为普通工人和售货员,其在家中有大量时间用于看电视、打麻将、聊天。结果发现:a小学的孩子发生自发阅读和书写行为的时间也较早,且认为阅读和书写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b小学的孩子发生自发阅读和书写的时间则较晚,且不将阅读和书写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研究者要求b小学实验组的家长每天在家中进行20分钟的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报纸,也可以是任何书籍,要求是必须在孩子面前进行,且阅读时要表现出专注和愉悦。坚持了几个月之后,b小学实验组的学生自发阅读行为明显增加,且开始认为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家长也认为,孩子最近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所提高。
我们希望孩子表现出怎样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先做出怎样的行为。
2、没有适当的早期读物
有些家长说,我们很爱读书,家中也为孩子买了很多书,为什么孩子还是不爱看书呢?这时,我们需要来检视一下:家长到底为孩子买了什么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对不同的图书感兴趣,但在6岁以前,孩子不认字或者认字不多的时候,绘本无疑是最佳的阅读启蒙选择,而绘本的主题却是需要家长认真去思考和选择的。讲大道理的,过于玄幻的,充斥暴力内容的都不是好的读本,而自然清新的,画面美好的,主题贴近孩子生活的,有着丰富和合理想象的,展现真善美的,充满智慧的幽默的,才是真正优秀的绘本。
其实,选择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画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读再读。如果觉得还不能确认,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去图书馆,在那里先试读,然后把孩子爱不释手的书买回家。这样既经济又实惠,避免了没必要的浪费。
3、没有适当的亲子阅读指导
有了适合孩子的图书,接下来就是家长怎么和孩子一起读的问题了。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一些技巧,帮助孩子从依赖阅读经由分享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而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从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参与,其阅读的过程也从一个接受的过程变成一个类似于游戏的建构的过程,因此,孩子就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了。
4、没有适当的亲子阅读环境
还有一些家长,钱舍得花,家中藏书何止过千,书桌书椅书橱书柜一应俱全,可孩子还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竟然是“钱多惹的祸”。
每次说到亲子阅读环境,大家总是想到安静的书房、柔和的灯光、高矮适度的书桌、亲昵的亲子关系等等,没错,这些都是必要的环境,但减少不必要的外部刺激,在有限的范围内选取,阶段性地提供新鲜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这比过分充足的、让孩子难以选择的、迷乱的环境更好。
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家长精心选择的图书;
◎阶段性的投放(孩子充分阅读了一本或几本之后,再给予新的图书,每次给予的图书在内容、难度、写作手法上有一定的关联,让孩子能越读越有兴趣);
◎充足的陪伴和指导;
◎松弛温馨的氛围(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急功近利的后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当你满心欢喜地为宝宝买了一本新书,看到宝宝按例拿起新书,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你一定很高兴。可没多久,宝宝便心不在焉起来,甚至把书当作“武器”,嬉笑打闹起来。不一会儿,新书就满身是伤……
2~3岁的宝宝属于直觉行动思维,他们好动,喜欢色彩丰富、活动的东西。可他偏偏对家里的书不感兴趣?
宝宝“不爱书”可能因为——
1、内容不合适
内容与宝宝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大,难以让宝宝产生情感共鸣,因而降低看书的兴趣。
2、材料单一
2~3岁宝宝,小肌肉动作还不熟练,因此靠拇指和食指捏起翻书,还存在一定困难。宝宝在翻书时由于书的纸张过薄、过脆,很容易将书撕破,妨碍了宝宝正常的阅读,会降低宝宝阅读的兴趣。
如果宝宝不能静下心看书你大可不必烦恼。
早期阅读的范围很宽泛,它是指小宝宝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语言文字以及成年人的语言讲述,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作阅读。
建议你——
1.多感官地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比如宝宝用拇指和食指一页页地翻书;宝宝会看着画面,发现其中的变化,将其串联起来理解故事的情节;宝宝会用自己的话讲述画面内容;或宝宝听成人念图书上的文字等。
2.多样化的环境
爸爸妈妈不妨根据宝宝的心理特点,从宝宝的角度,走近他的生活,创造积极有趣、互动多样的阅读环境。比如,可让宝宝在自然舒服的场所看书;根据书中的故事装点有趣的角落;或者增加一些道具吸引宝宝听故事。
3.多材料的图书
阅读材料可以呈现出多样和直观,宝宝会觉得有趣,他便会渐渐爱上书。比如布书、海绵书、会唱歌的书、折纸书等。
爱心提示:
0~3岁宝宝的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他的思维都需要与事物直接接触而发生。宝宝的思维是伴随着行动的,他们会边想边做。所以,具体、直观、可操作的材料更能引起宝宝摆弄的兴趣。
平时,爸爸妈妈多见的是平面书,一定没有见过利用盒子、橱柜、墙壁等生活中材料自制的“创意书”,让我们一起瞧瞧吧!
1、每天念一则新闻给孩子听
家长经常只看大标题和新闻稿的第一二段,如此已大致知道新闻内容。碰到有趣的新闻,摘要地讲给孩子听,若没有适合的新闻说给他听。就讲故事给他听。
2、选择好的电视节目和他一起欣赏,一同讨论内容
每周拿到电视节目时刻表时,一同圈先想看的节目,其他的节目不可以看。刚开始很难,但是一两周后孩子就习惯了。好的电视节目对孩子的知识启发大有帮助,不好的节目会污染、毒害孩子的心灵,为人父母者,能不替孩子慎选节目吗?
3、经常赞美孩子读书的行为及表现
孩子需要大人的爱和注意,特别是来自父母的,所以常常口头上嘉许孩子读书的行为,或亲亲他、拍拍他、搂搂他,能点点滴滴地表示父母对他的感情和鼓励,从而建立他的自信。
4、经常带孩子上图书馆,或参观画廊、美术馆、博物馆,看戏、看电影
事后和孩子一同讨论能开拓孩子的视野,会使孩子的观察力和欣赏力令大人惊喜不已。家长也可以一星期上一次图书馆。一次借五六本书,常常念书给孩子听,久而久之他也会自己坐下来“开卷有益”了。
5、和孩子玩文字或说话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听力
家长可以经常边做事边和孩子玩猜谜游戏,家长先想好一个东西,然后旁敲侧击地描述这样的东西,让孩子去猜。例如谜底是车子,谜面:有一个东西是铁做的,肚子可以装人,有四只脚,跑得很快。起初孩子常被搞迷糊了,玩了几次抓到窍门后他都能很快猜出谜底。有明让孩子出题由父母来猜,借此刺激孩子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另外一个游戏是孩子发明的,叫“颠三倒四”,由父母说出东西的正确名称,然后叫孩子倒过来说。例如“车子”,倒过来说变成“子车”,“下雨”变成“雨下”,“大门”变成“门大”。若是孩子在大一点就可以玩颠倒句子。孩子每次玩这个游戏都因倒过来的名词很滑稽而笑个不停,有时碰到难题,看他猛搔脑袋舌头打结的窘态也很有趣的!
6、父母以身作则
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若父母能以身作则,引领孩子进入广大的书中世界,孩子自然而然会在书的国度中流连忘返,这对他的一生会有莫大的帮助。当然还要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规律的作息和均衡营养的饮食。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爱读书的兴趣盎然,逐渐形成习惯。
第三篇:幼儿园孩子不喜欢孩子怎么办
我家小男孩有点多动,很开朗,很顽皮,注意力有点不集中,老师嫌烦,说他没礼貌,没教养,有多动症(老师亲口说的)我倒是觉得这些老师太没有师德了,毕竟是孩子,而且老师会整孩子,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坐在一个角落作为惩罚.甚至有些事情不是孩子做的,老师也误解他,虽然孩子大大咧咧但是还是但是胆子会因此留下阴影(我们在家对孩子很严格,对他的教育肯定不是老师说的那样的,孩子只是性格原因很开朗,很爱动,我们也很难以改变性格
例子,家里有个大茶几在地毯上,孩子在地毯上玩耍会爬上桌表演,家里其实都不让他上桌,但是他还是有这种习惯,去幼儿园就被老师说没教养,说家里娇惯 麻烦大家帮帮忙,很急!大家出出主意!谢谢,我献出我所有积分!
您好!理解您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挺多的。一些老师确实素质不佳,是现在的现实。孩子因此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也是事实,不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难免孩子不会遇到这种情况,转学和重新选择老师只能一时避免,其实对于家长是负担,而且也比较被动。其实您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做的,能够改善这样的局面,从而更好更积极的处理这个问题。
想要改善老师的做法、又跟老师和平的处理这件事情,策略就很重要。不知道您跟老师的沟通和交流都是怎么做的,是不是经常进行,建议您跟老师多聊聊(这里面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而且效果不错,事实证明),但是注意以下问题:
一、告诉老师,自己发现了孩子的一些情况,向老师请教(姑且不论她的建议是否有价值,人都渴望被重视感),并向老师传达这样的信息,自己也会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一些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和改善,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发现?希望老师给出点儿建议,指导一下自己的做法。职业中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就是配合和认可,老师得到了家长配合的信号,会对孩子更关注,在过程中,她也会比较在意自己的职业行为;同时,她也能确认,为了孩子的进步,家长也是在努力的,这个也很重要,因为现在的老师都有孩子表现的压力,有的时候,他们喜欢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家长身上。我有接触过不少父母本身就是做老师的,这也是他们的感受;家长配合,家长对老师尊重,做家长的工作,老师就会把这种感受转移到孩子身上;
二、认可老师的工作,您的期望,会让她做的更好,而不是指责。毕竟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她有做的不好和不对的地方,当面指出会让对方更有戒心,可能会变本加厉的给到孩子。毕竟我们无法完全控制,孩子和老师相处的漫长的一天天里,老师都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所以,在找老师谈之前,好好想想孩子近来的进步之处,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指导(虽然是违心的,但是您必须要中止老师继续对孩子不好的恶性循环),这其实也是一个提醒,提醒老师注意孩子的进步和提高,而不是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当然,事情要真实(只要确有其事就可以了,究竟是谁的功劳,可以有很多归因嘛),语气要诚恳;
对于孩子:
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后,孩子肯定对老师会有一定意见,有点排斥这个老师,某些方面有了就像您所说的“心理阴影”。这个时候就看家长怎么处理了: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视孩子的感受而淡化事件本身。孩子有的时候不高兴老师这样对他是必然的,这放在那个孩子身上都不好受,如果孩子会提到老师,您可以疏导她“是啊,你是不高兴对不对,觉得为什么老师会这样对待你?(而不仅仅是指出他自己的不对)” “其实老师也不是故意这样对你,他只是想用这种方式让你做游戏的时候、上课的时候表现地更好一点呀(积极归因),可能他是严厉了一点,但是我相信老师是对你好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鼓励孩子的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还有您提到的“上桌子表演”这件事,孩子想表现,又觉得桌子是个突出的“舞台”,孩子的好奇心和挑战家长权威的愿望使然。引导更重要,而不是直接的指责或制止,这会让孩子更想上去,满足好奇心,挑战家长。您可以跟他规定,“你是演员,但是演员要在合适的地方表演,站在桌子上,我们“观众”都要走开了,我们不喜欢到桌子上去的演员,桌子是放东西……用的。”如果他再去上面,家里人都要离开,因为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寻求关注,虽然您关注他的方面是批评、是制止,他也会觉得挑战起来很有意思。而“忽视”,会让不良行为消失。再告诉他在那里表演合适,受“观众”欢迎,如果他做到了,就给予鼓励和关注,对于引导孩子的行为有帮助。
对于您的孩子这样精力旺盛的孩子,规律化的适宜强度的体育锻炼是会很有好处的,而针对行为本身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而加强体育锻炼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善。一是释放掉多余的精力,二是改善注意力的品质。游泳、乒乓球、轮滑等都非常合适。
愿您能顺利处理这件事情!
第四篇:孩子喜欢、不喜欢的十句话
“十句孩子最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1、孩子,我爱你!
2、我们相信你能行!
3、你太棒了!
4、别难过,下次再努力,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5、谢谢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6、孩子,对不起,这件事我错怪你了。
7、我为有你这样的好孩子而骄傲。
8、你的想法很独特,再深入思考一下,提出更妙的创意!
9、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10、犯了错误不怕,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明白错在哪儿,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十句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庭教育用语”:
1、你真笨!
2、你简直是个废物!
3、你长个猪脑子,什么事都做不好!
4、你这辈子算没出息了!
5、人家孩子都能学得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行!
6、你把我们的脸都丢光了,这么不争气,让家长都抬不起头来!
7、我求求你,别玩了,快学习吧!
8、我真后悔,生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孩子!
9、算了吧,别异想天开啦,你不是那块料!
10、滚!
第五篇: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怎么办
马彦军
在如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非常希望孩子能学习成绩优异。然而,天弗人愿,许多孩子不仅不刻苦学习,而且出现厌学现象。这些困扰着所有的家长和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厌学情况?怎么办?
事实上,每个孩子天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在成长过程中,一些事件破坏了他们的求知欲。
1. 是什么导致孩子厌学?
在学习过程中,所受到的否定和批评远远大于肯定和表扬;家长过多帮助孩子学习,使孩子的责任感缺乏,形成依赖,缺少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育者过分的关注监督,使孩子紧张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记忆力降低,思维缓慢;家庭情感氛围低沉,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逃避到不良交往或虚拟的游戏世界里等。
孩子在成长过程,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潜意识里形成:“学习=痛苦、批评、责骂„„”或“我笨,我学不好”„„等定义,而注意力又无法长时间集中于学习,形成恶性循环。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反社会行为来获取成就感,或者出现躯体症状来掩饰学习上的问题。
2. 怎么办?
从头脑理论上来讲,人的意识(决心、意志、逻辑等)占人脑的功能12%,潜意识占人脑功能的88%,由于潜意识形成对学习不愉快的感受,当我们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的时候,会被潜意识所拒绝。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一部分孩子,经常立志表决心,却不能坚持。所以,要想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就要从潜意识入手。
近年来,我们临床通过催眠,来唤醒孩子的潜能,唤醒他们的求知欲,重新定义潜意识里对学习的感受。那么,催眠是如何帮助孩子的?
①训练注意力,在催眠过程中,老师引导当事人进入越来越舒服的状态,整个过程,当事人会把所以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对自己身心的觉察中,反复的训练培养他们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重要的事件上;②在催眠放松的情况下,改善脑电生物功能,改变脑部供血、供氧不足的情况,提高记忆、思维能力;③释放负情情绪,在催眠状态下,引导当事人觉察自己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并将之释放;④改变定义联系反应,进入潜意识,用舒服、轻松、愉快情绪体验替代过去形成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⑤目标例外一小步,帮助当事人理清思路,整理正向目标,寻求过去经历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推动其向良性轨道发展,提高自我赋能感。
潜意识的改变,将使当事人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无需意志去控制,达到自发的专注状态。
愿每个孩子都成才,每个家庭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