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育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育---语文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
三个月学完六年语文课程
今日学堂校长 张健柏
在张钟瑞的学习安排中,数学采用的是人教版小学课本,由于是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学习进度很快,用了两年不到时间,刚满七岁就已学完小学六年12册数学课本。学完后就没有继续学数学,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语言学习(英语和汉语)。作为逻辑思维训练的手段,学习数学很有必要,但是我认为也没有必要精益求精,不停地学,今后有机会的时候复习巩固一下就可以了!(这是我2005年度的认识,现在(2009年)我认为数学的学法需要改变,12岁的时候集中学习一段时间就够了,不需要提前学,更不需要天天学,先让孩子过语言关最要紧(英语和语文)
很多家长很关心我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何方法。平常我很少介绍语文学习的原因,是因为我的语文教育观念与现有的教育体制差距很大,估计很多人难以接受。我也需要时间和实际教学结果来验证自己语文教育理念的有效性,因此这两年的语文教育,都是只做不说,让一些比较熟悉的家长还以为我只关心数学和英语,不重视语文学习!
实际上我认为语文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课程,远比数学和英语更重要,学起来也更困难。语文教育的成败,几乎关系到孩子一生教育的成败,也是孩子一生能否幸福和快乐的基础!
语文不仅是思维教育,也是文化教育,是价值观教育,是成长教育,是一切教育手段中最重要的教育!决非“语言+文字”=语文那么简单。真正的语文,是“语=口能说”----能够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笔能写”,能够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作为思维训练,语文不仅仅是让孩子机械地认字组词(这是很容易的),也不是死记硬背,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非有口无心地念书。进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惜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了解语文学习的重点,以为学语文就是认字组词,就是写作文,感觉上好像很容易。国内所谓重视语文教育的父母,无非就是鼓励孩子看一些课外书和文学作品,上一些作文训练班,并无具体而系统的语文教育理念。
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系统,基本上把语文作为字词训练,很少考虑思维训练,更缺乏文化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其结果就是我国学生的语文教育水平的整体低下,不少大学生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写不出来,只会写一些“学生腔八股文”。一些大学教授呼吁要重视我国青年人的中文水平能力不断下降带来的危机。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语文教育的失败,我们的年轻一代在思维上,文化上的缺失,在价值观上的混乱,已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无数的恶果(其中之一是网络成瘾现象),长此以往,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语文教育可能造成没有文化的一代人!不能不让人担心。
另外,语文学不好,其他课程也不太可能学好:有些学生升到小学高年级后数学学习有困难,中学阶段的数理化学习有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语文基础不好,思维和理解能力不过关。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无法写出像样的论文,缺乏收集信息的能力,看不懂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和书籍,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少儿时的语文没有学好,理解力和思维能力比较差。
因此语文学习,实际上是初中及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
实际上,西方国家在k12基础教育阶段中,一贯强调的就是语言教育的重要性。美国高考,三分之二的考试内容是语文(主要内容是阅读和写作),剩下的是数学(很浅,仅仅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程度)。这种对语文的重视和有效的教育方法,为美国大学培养了非常优秀的后备人才,一大批思维良好的年轻人,因为良好的语言教育,准备好了向任何专业发展的可能性。可是美国即使到了大学,依然不强调“专业”,依然强调思维和价值观教育。
耶鲁的校长说过:如果我们大学本科的毕业生,居然成为了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士,就是耶鲁大学教育的失败。说明美国的教育家们,非常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以及什么是最重要的教育。
而中国:语文教育十分失败。一方面是教育者,教育官员,家长们都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把语文当成字词教育,强调“文学性”,强调“字词之美”,玩文字游戏。几乎没有人注重语文的思维功能,交流沟通的功能。同时,极为弱智的“英语教育”,又占用了中国孩子大量的时间,一样采用“背单词,学语法”的“字词学习模式”,没学好英语,但严重影响我们孩子的母语能力。网络上大量无厘头的语言,就出自我们这个“辉煌无比”的教育体系栽培。
同时,我们在“数理化”学科上的重视,在“技术科学“上的重视,根本没有带来相应的成果,只是培养了一大批思维能力低下,只会死板地工作的打工仔。因此,我们不能不自己来把语文教好。
正因为非常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我才认为目前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根本就不符合要求,特别是不能作为入门教材使用。小学六年12册课本,其核心任务就是围绕两千多个汉字打转,初中毕业,九年义务教育的结果,教纲要求也仅仅是“认识三千五百个汉字,会写三千个”的要求。这种语文学习的弊端很大,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六年语文学习的结果,仅仅是学会了一大堆汉字,在思维品质上不但没有长进,反而退步。大多数的学生,思维的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的。所谓我国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创造力,没有思想,缺乏思维品质等,都是小学语文教育不当的后果!
我在大学里遇到一些纯文科的学生,面临问题时根本不知道如何有序地分析和处理,脑子乱成一团。所以社会上有人很尖刻地说“大学中文系的学生90%是废物”。这句话可能有些偏激,但是它反映的就是我们的中文教育一定有严重的问题,破坏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基于以上认识,所以我认为不能直接采用统编小学语文课本给孩子学习。只有在具备真正的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后,才可以使用我们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略作了解,以快餐方式迅速地过一下!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绝对不同于普通小学课堂教育,只能把课本当作一种语文知识的系统整理,在老师的辅导下学习。绝对不能把“国家语文教材”直接作为语言教材使用,更不能把这套教材学六年,否则本来很聪明的孩子就会被教傻了。
基于这种想法,我在小儿的语文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上,完全采用自己的大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自行选择合适的各类教材,以大输入,大信息量为原则,以思维训练和文化教育,价值观为主体,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结果证明,学习效果非常良好: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为明显的提高,文字理解能力也非常好,词汇量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的水平,日常交流中表达的语言句子长度和复杂度明显超过同龄儿童,知识面比较广阔。在此语言基础上,孩子八岁的时候,才学习小学语文课本。结果只用了三个月,就学完了小学六年全部12册的语文课本。
最令人满意的,是预期中思维品质的提升,带来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在开始正式教育前的小儿(五岁半时),是一个精力充沛,没有一刻安静的顽皮儿童。这种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没有方向和持久力,注意力往往比较差,上学以后很容易成为问题儿童。大多数老师的办法是强行压制,结果造成孩子个性上的障碍,在青少年后期乃至成年后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最理想的局面就是:提升孩子的思维力,引导孩子的兴趣,使其能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但同时要保护孩子的活力,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种看似矛盾的个性,只有通过良好的思维和语言训练才有可能做到。
两年多教学实践的结果就是:老师们普遍认为张钟瑞很活跃,一整天的学习下来后,不停地在三层楼上串上跳下没个停。但是上课时却安安静静,不吵不闹。最有意思的一次是老师们要参加李践的“行动成功学”培训课程,把他带去一同参加,结果从早上9点到下午六点整整一天,刚满7岁的他像大人一样很有次序地听完了全部的课程,肯定有很多内容是他听不懂的,但是他具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力,让在场的人都很惊讶。这就是思维力提升的结果。
孩子的整个语文学习内容很多,教学手段也比较复杂,特别对于12岁以前的教育,由于此阶段的特殊性,必须采用最丰富多采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来提升儿童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热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必然采用代价昂贵的各种教学工具和多种复合媒体教材。
相反,如果年龄已经达到12岁以上,仅仅通过文字阅读就可以提高,只要采选合适的内容,有良师指导就可以了。而媒体手段就变成次要的!我对孩子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核心,可以总结为三大部分:
一:经典诵读:台湾王财贵博士倡导的经典诵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有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做。我认为华文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在孩子启蒙的早期就开始经典诵读,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样也是掌握中华文化思维的必要手段。而且通过经典诵读,还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改善大脑的品质,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儿童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达到中国古人所说的“教化”之功。所以张钟瑞的语文学习,经典诵读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只是教法有所不同,没有单纯采用“小朋友,跟我读”这种较为简单的诵读法。为了达到有效的大脑思维训练,采用了变速诵读,变声诵读等手段,效果较为良好!另外,在学习的内容上也略有分歧:我认为简单地回到[四书五经],回到儒家,可能并不是现代人继承发扬中华文化的最好办法。所以我的经典诵读理念,并不是以[论语]为主的儒家经典为主,而是更为灵活一些,更关注“四书”之外的其它学派!特别是道家经典,如老子,庄子等。即使是儒家,我觉得思想更丰富完整,更重要,更有价值,也更具有现代意义的是荀子,但是现在的经典诵读中几乎忽略了他的存在。
二:国外原版百科全书和科学历史类读物:我们毕竟生活在现代社会,经典诵读的价值,并不在于返古复古,除了可以提升大脑的思维品质外,还希望达到把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与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结合,因此儿童教育必须体现中西并重的原则。西方教育的先进性,并不在于其手段和方法,关键是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工业革命以来,以百科全书为代表的西方儿童教育,把认知的重点从童话和文学作品引向大千世界,引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引向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培养了孩子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采用这种教育方法,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绝对不是读几本课本所能相比的。而我国学生无论课本还是课外阅读,均以文学作品为主,仍然停留在农业时代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个人品味,缺乏有序的思维训练,更缺乏广博的知识结构。我认为这是我国与西方现代教育差距的思想理念上的原因。因此,基于与西方现代教育接轨的想法,百科全书就是张钟瑞语文学习的第二项重要内容,如从学习的时间上来说,是耗时最多的课程,也是思维训练中“自然主义思维能力”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一律不采用国内编写的可读性很差,学究气十足的百科全书,而是直接采用多种版本的英美原版百科全书及各种丰富多彩,内容全面的电子版视听百科教程,同时配置良好的音像系统。投入固然很大,但是教学效果的确特别好!特别是超大的信息量,满足了儿童时期大脑迅速发育的要求!一部1个小时的自然百科DVD影片就有一万字左右,采用问题式,研究性学习法,一般需要正式学习两至三天。还经常采用快速播放的手段,对于孩子适应海量信息,快速思维和快速阅读都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也是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方式(语言都是相通的)。
三:电影大片
电影课是今日学堂一个很重要的课程 估计很少有家长会考虑把电影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从一开始就把经典大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和教育内容。当然,在孩子看来并非学习,而是一种极为有趣的欣赏体验。家里收藏有近两千部影片,选出其中合适的作为语言和思维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的良好工具。
作为语言教育的工具,电影大片的功能并非是提供一个语言场景来模仿。实际上,如果仅仅作为语言模仿的对象,电影影片主要是对话体,并不是很合适。采用配解说词的纪录片会更好,所以我对“看电影学英语”之类的东西总是有些怀疑。我选择电影大片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价值观体系,扩张文化视野,这也是语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功能。因此用于语言教学课程的电影大片,显然不能随便选用。选择上应有明显的倾向性,影片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否值得推崇,是选择影片首要的问题。一些历史和文化影片,是选择的一个重点,其次还要考虑儿童对内容的接受程度。如[亚历山大]的传记影片已经看过三个版本,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电影等。另外,电影课决不是像看电影一样看完了事,而是利用电影手段来整合儿童的思维力,深入理解其内容和价值,并解决孩子的疑难。因此在观赏的时候,老师的引导方式和不断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是最为关键的!否则沦为普通的看电影录像,也就没有实质上的意义了!
12岁以前的语言学习,基本上是从以上三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可以让孩子真正把语文作为思维的工具,能够使用好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并在交流中应用自如。通过六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足够吧孩子培养成一个终身阅读者了(我们的传统教育机制里,能够达到这个要求的人数只有5%)。十二岁以后,文学和历史,文化类的作品,将成为扩充阅读的主流,把孩子的视野从广阔的世界,拉回到关注人类自身和自我内心,进入到内省和自我认识阶段。这对于养成孩子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这部分教育内容还未开展,这里不多说了!)
附注:关心我们语文课教学方法的可以看我博客中[千万不要读文科系列千万不要读文科一:中国学生专业选择和文科教育问题],以及我亲自授课的语文课堂纪录---[今日学堂论语课讲记]张健柏讲论语 第一讲 现场讲课记录
第二篇: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研究生姓名:袁舒琳 所在专业:学科教育(语文)
学号:2111412039
研究生所在学院:人文学院
递交课程老师姓名:杨晓霞 苏启敏 张毅
评分(百分制):
汤晓蒙
课程名称:教育发展与教育理念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家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中国教育呼唤一种追寻着理想、着眼于未来的精神。我心中的理想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我心中理想的学校。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职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的探索,健康的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的接受,人格的萎缩。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最佳,只有最特。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优势所在,风格所在。一所学校如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强劲的生命力,也没有优势。这就如同城市,大连的特色是城市建设,深圳的特色是高科技,温州的特色是民营经济,苏州的特色是外向经济。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知名城市。当然,学校的特色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校长独特的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当然,它同时又是建立在教师的特长之上的。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一所学校的品位主要反映在学生的品格上。所以我们学校应该教会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教会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关心生命。如果一个学校能在对学生的人格和品德的发展上下功夫,教会学生追求理想,能关心民族命运,能时时提醒自己永不停滞、永不失望,那就是给了学生真正的点金石。因为只有人格、品格完善的人才会有品位。
二、我心中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
评分教师签名:
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地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美国学者威伍在《激情,成就一个教师》一文中曾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想要教好的教师可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志向更高和激情奔放的。伟大至少一部分出自天赋,这是无法传播的。然而,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激情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收学生尊敬的教师。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力量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布什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侩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手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我手中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她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的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三,我心中理想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质和良好习惯的父母。培养孩子的习惯可以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三方面加以塑造。其中生活习惯是基础,它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养成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父母要从生活习惯着手,从培养孩子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理想的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是父母生活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却是子女成功的关键因素。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的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让我们每个父母都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天才的成长插上展翅高飞的翅膀!
四,我心中的德智体美劳育。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资助活动体验和感悟到的的境界。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之势,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智育是服务与学生的人格塑造的,通过智育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其他教育的和谐配合,让我们的学生终身拥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拥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并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品质和能力。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使体育活动成为德性养成的重要途径。理想的美育,应该是“艺术美育”,应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理想中的劳动技术教育,应该注重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与喜悦。
理想的教育塑造理想的人,理想的人造就理想的社会。我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我们有决心,就有这种可能性。而我们现在如何着手去实现这个教育的理想呢?
一、必须有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浸染。
社会教育从各个方面、以各种形式渗透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说社会风气、传媒、社区服务等。整个社会崇尚正直、诚实、勤劳、勇敢、美德,人们就会正直、诚实、勤劳、勇敢、富有美德。整个社会崇尚名利,人们就会追名逐利。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里的人。好社会造就好人才,好人才建设好社会。据说,泰国全民信佛,是一个宗教国家,在泰国是没有小偷的;新加坡是一个健全的法制社会,建成了最美丽的“花园城市”。像现在,在我们国家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全社会正在营造一种“好读书,读好书”的书香氛围,这就是社会环境的正向影响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正气,张扬人性,着手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这样,我们的社会环境就会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必须有一套健全、运作良好的教育体系。
我们国家固然也有一整套运行有效的教育体制,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套基本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弊端。要想使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首先国家对教育要有一个清晰、完整、通盘的考虑,颁布的教育政策、方针要科学、合理,而且要能调动各级部门的协调执行。各个学校,不仅在硬件上要设施齐全,在软件的配备,如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传承,特别是师资力量的配备上要更有底蕴、有气度、有实力。最后,面对面地教导学生的任务切实地落到了每一位教师的身上。教师大概是在父母之外,能给孩子以言传身教的最佳人选。作为教师,他(她)的所教、所言、所行,一举一动,都牵引着学生们的目光。教师,既要是学生的楷模、榜样,也要做学生的朋友。想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传播文明,点燃学生心灵的智慧之光,就要不断地内外兼修,内修自己的思想、文化素养,外修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技能。“我能给孩子们什么?”“我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运用好所有的资源,去引领、去呈现、去开发、去教学呢?”“如何才能让孩子们自主地成长呢?”教师们思考、探索、实践、付出,一路逶迤,他们满心期望地播种、浇灌,而汗水也终将浇得幸福花儿开!
三、必须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基石。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个家庭都和睦,社会就能大和谐。也许,很多人之所以不快乐甚至不幸,就跟他有一个不幸福的家庭有关系。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跟他的家庭联系得最紧密,血脉相通,息息相关。理想的父亲,坚定、正直、勇毅;理想的母亲,柔韧、温和、善良;两相结合,自然也就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思想开明、情感丰富、活力四射的人了。
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理想的人啊!其实,纵观很多的文化典籍,老祖宗的古训传了一代又一代,都是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智人,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何做一个贤人,如何做一个圣人„„我们则要坚定地在前人的智慧结晶、谆谆教导的基础上,朝着那一致的目标前行,那就是人性的圆满,理想的人生!向前走吧!就像我们一直都向着光明和温暖!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器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
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器理想的火花,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
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希望我们的教师、校长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
第三篇:我心中理想的小学教育
我心中理想的小学教育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孔子游说列国,到夸美纽斯实行班级授课制,从陶行知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到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无不凝聚着教育者的艰辛与智慧。人类的文明史便是教育的文明史,那么理想的小学教育是什么? 理想的教育理应是全民的教育,是一种“阳光普照”工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睿智的,还是笨拙的;无论是高贵的,还是贫贱的;无论是强健的,还是柔弱的,教育都应该向每一位学生敞开宽广的胸怀,让每一位学生尽情吮吸其丰富的营养。理想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一种大众教育。学生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教师要正确判断每一位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从分析学生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智力或能力等个体因素入手,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策略,以适应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开发每一位学生潜能,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是泥土,便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皆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该放出光彩。理想的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理想的教育不应该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理想的教育在传授知识同时,不能忘记塑造人格,关心学生学习成绩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内心世界丰盈起来。
理想的教育,更应该是全程的教育,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育弊端,就是教师简单将自己知识强加给学生,那种以“告诉”为主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而这些恰恰又是“学生离开学校教育后剩下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自由地想;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自由地说;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自由去做。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责任就是点燃火把,并让它燃烧更旺。教师不应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教师应当是使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引路人,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最后,让学生步履蹒跚到铿锵有力地主动走向知识,走向生活。
第四篇:我心中的理想教育演讲稿
我心中的理想教育演讲稿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十多年了,虽说没有多大的建树,但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总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道德情操高尚、心胸宽广、有正义感充满爱心”,使每一个人能够幸福的生活每一天,过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
平平淡淡过一生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来人世间走一回总的留下一点什么,也不枉上天给我的这一次机会。能够体现自己的人身价值,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怨无悔。我经常这样教育我的学生:“我们不求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只求能够自食其力、不接受国家救济,在自食其力的基础上能够帮助一下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如做到这样也就算对得起自己了。
或许我的认识有一些目光短浅、不求上进的嫌疑,但我喜欢实实在在、不求空喊口号,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成功;因为做大事业得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那样的平平凡凡,但是我所认同的平平凡凡也是一种伟大!因为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要实实在在的做好平平凡凡的事情就是一种伟大”。
如果把平凡的事情实实在在的做好了,我们也就会真正的体现出我们的人生价值了!从科举到八股,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师道尊严到师生平等,教育随着社会进步的步伐一直在不断发展。置身于一个教育改革的时代,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心中理想的教育是充满爱的教育,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教师的爱应该是自然的迸发而不是故作姿态,是不求回报的甘心付出,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长久滋养。爱意味着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和关怀;意味着小心翼翼深思熟虑去触及幼嫩的心灵;意味着消除心中的偏爱,不让品学兼优的白天鹅们掩盖它们的光芒,给丑小鸭表演的舞台,他们也会旋转如炫目的白天鹅,爱意味着时刻想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爱意味着对学生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失落,多一分希望。
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孔子游说列国,到夸美纽斯实行班级授课制,从陶行知晓庄师范的“生活教育”,到朱永新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无不凝聚着教育者的艰辛与智慧。人类的文明史便是教育的文明史,那么理想的小学教育是什么?
理想的教育理应是全民的教育,是一种“阳光普照”工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睿智的,还是笨拙的;无论是高贵的,还是贫贱的;无论是强健的,还是柔弱的,教育都应该向每一位学生敞开宽广的胸怀,让每一位学生尽情吮吸其丰富的营养。理想的教育,不应该是一种“精英教育”,而是一种大众教育。学生有不同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有自己的爱好和长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学生的差异不仅指考试成绩的优劣,还包括生理特点、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教师要正确判断每一位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从分析学生自我意识、学习风格、智力或能力等个体因素入手,制定丰富而灵活的教育计划和教育策略,以适应不同天资禀赋的学生,开发每一位学生潜能,使“好学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得到新的提高。是泥土,便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皆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该放出光彩。
理想的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要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使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全面发展,就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获得正常、健全、和谐的发展,学生的脑力与体力、做人与做事、继承与创新、学习与实践同样不可偏废。人的身心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应该互相支持、协调发展。理想的教育不应该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忽视美育和体育。思想不好是危险品,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理想的教育在传授知识同时,不能忘记塑造人格,关心学生学习成绩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内心世界丰盈起来。
理想的教育,更应该是全程的教育,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传统教育中“注入式”、“填鸭式”教育弊端,就是教师简单将自己知识强加给学生,那种以“告诉”为主的教育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而这些恰恰又是“学生离开学校教育后剩下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理想的教育应该是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自由地想;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自由地说;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自由去做。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责任就是点燃火把,并让它燃烧更旺。教师不应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而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教师应当是使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引路人,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最后,让学生步履蹒跚到铿锵有力地主动走向知识,走向生活。父母哪有不爱子女的呢?但由于有的爱得不得法,变成溺爱子女,纵容子女,使之走上邪路,父母由此也由爱而生怨,甚至生出恨来。父母子女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师生之间呢?所以爱也是需要智慧的。做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需要虚心学习,勤于反思,注重积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参照他人中认识自己,在认同他人中改变自己,在怀疑他人中成为自己。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那一种形式能产生特色效果就有生命力,就能为我们用来更好的因材施教,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
理想的教育也离不开领导。奉献的理想与现实的柴米油盐;大班教学的现实与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理想;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磕磕碰碰;赏识教育春风下习惯了鲜花、掌声的孩子们因为惩罚教育而产生逆返,不满甚至轻生,斥责的矛头指老师,使老师们对必要的惩罚教育望而却步„„面对这样的现状,老师们也有过彷徨,有过疲倦的呻吟和无奈的叹息。这种夹缝中的悲凉唯有领导的正确引导、支持和理解才会渐渐消退。
在领导的引导与支持下,在爱的天空下,让每个学生都能张开隐形的翅膀,老师们向每一个所获的今天告别时,无愧于明天的朝阳,这就是我心中的理想教育。实现理想之路很长,但我义无反顾。是泥土,便可以烧成砖瓦;是铁矿,皆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该放出光彩。选择这一行,我无怨无悔!
第五篇: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师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师
阮兴刚
我心中理想的语文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那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如何才能接近自己心里的最理想状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造自己的职业生涯:
一、读书
语文教师大部分不读书,这是不争的现实。我说的“书”,当然既不是课本、教参和习题集,也不是为文凭的应考书。我这样一说,有老师会立马跳出来愤愤不平,找出N种理由来为自己不读书开脱。但不管怎样,我们身边已有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那些特级教师,他们也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很多人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
在这方面,年轻的高级教师、全国赛课多次获特等、一等奖的史建筑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名师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 1
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愚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
我们要让读书成为我们生命的一种常态,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市首批教授级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千千万万名师们的心声。
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了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出了台湾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的许多同事都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有同感。语文教师不会写,会不会被当作假冒伪劣?”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我也有同感,常有熟人、朋友甚至长辈,为文凭和职称来找我代写论文,每当此时,我就涌起一种无名的悲哀。我常想,教美术的会画画,教音乐的会唱歌,而今大多数语文老师竟写不成像样的文章,教师平时不动笔,作文课却能大谈“构思、技巧”,又怎能避“谈兵”之嫌?“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
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我要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
三、向学生学习
很多同行都习惯于摆老师架子,做高高在上态,以为唯此才有老师的尊严,才能得尊重。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
经常深入学生的老师还会有这种感受: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在教学上。北大附中校长、特级教师程翔总结说:“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好老师也是学生托起来的,没有学生的敦促,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给我的启发影响不限于学习,在做人上,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毛泽东同志关于群众工作的基本路线,是一条普遍的真理,对教育也同样适用。我们的“群众”就是学生,善于向学生学习,会加速老师的成长,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教育教学的“群众观”。
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
“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他刚参加工作带的“未来班”的教育浪漫主义尝试,到后来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现实主义探索,再到后来提出“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观踏上教育理想主义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他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成就斐然。
五、勤奋执著
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
六、学会做人
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加强修养。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当我们认识到自己某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
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两句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转益多师是汝师”。良好的同事关系与 自我修养是有助与我们成功的不法二门。
蛹的成长,需要在黑暗的壳子里积蓄力量,默默坚忍,痛苦裂变,最后才能突破自我,羽化成蝶,翩然而飞。人亦然。
教师成长是长跑,须有“韧”的精神,惟其如此,才能更接近我们心中最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