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种子发热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种子发热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种子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在贮藏期间,种子的温度会随着仓库的温度、气温的升降而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种温的变化不会超过仓温影响的范围;在异常情况下,种温会在数日内超过仓温影响的范围,发生不正常升温,该现象称发热。种子在发热过程中,由于种子本身和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加快,使种子失去原有色泽,营养物质消耗并产生有毒代谢物质,种子品质下降,严重者甚至完全丧失生活力。因而,要掌握和了解种子发热的原因。在贮藏期间加强管理,预防种子发热。1种子发热的原因
(1)种子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种子贮藏期间的新陈代谢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热并积聚在种堆内,这些热量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各种生理代谢活动而放出更多的热量,如此循环反复,则会使种堆热量越积越多,种温升高,导致种子发热。这种发热常常发生于新收获和水分含量高的种子。
(2)微生物和仓虫的迅速生长和繁殖会引起种子发热。在同样条件下,微生物所释放出的热量远比种子释放的热量多得多。实践证明,种子发热往往伴随着种子发霉、生虫。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种子发热的主要原因。
(3)种子堆放不合理。种子水分过高或种堆过大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以及种子堆各层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温差较大,造成水分转移或结露等,也能引起种子发热。(4)仓库条件不良或管理不当。如漏雨、返潮、通风不合理等,往往也能引起种子发热。
2种子发热的预防
2.1严格控制种子入库质量
种子入库前必须严格进行清选、干燥和分级。尤其是种子水分,达不到标准的种子不能入库,对贮藏期长的种子更应严格要求。入库时种子必须经过冷却(热进仓处理的除外)。
2.2做好清仓消毒.改善仓贮条件
贮藏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的安全状况。种子入库前要对仓库内外进行彻底清除并消毒处理,杀除有害微生物。仓库要具备通风、密闭、隔湿、隔热的性能,以保证在气候剧变期做好密闭工作,或在仓内温湿度高于仓外时能及时通风,以使种子长期处理干燥、低温、密闭的条件下,确保安全贮藏。2.3加强管理,勤于检查
在种子贮藏期间,应根据气候变化规律及时检查,及早发现问题采取对策。2.3.1 防潮隔湿。种子入库后,首要任务就是防止种子吸收水分致使霉烂变质或降低种用品质。在贮藏期间,必须做到密闭、防潮、防漏,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2.3.2合理的通风。空气是热和湿的传载介质,干冷的空气通过种仓内可将种堆内的湿热吸收后带出仓外,起到降低种子温度和水分的作用。种子堆放在仓库内,不论是长期贮存还是短期贮存都需要进行通风。合理的通风能降温散湿,同时起到气体交换,保持种子生活力的作用。合理通风是种子贮藏期间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
2.3.3建立管理制度。在种子贮藏期间,建立健全保管员岗位责任制、安全保卫制度、清洁卫生制度及检查制度等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严格执行,确保种子安全贮藏。
2.3.4建立贮藏种子档案。每批种子入库时都要建立档案,将其来源、数量、品质状况等逐项登记人册。每次检查后的详细结果都必须记录,便于对比分析和考查,发现变化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第二篇: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本站推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建设安全是生产、经营、居住、学习、娱乐活动安全的基木保证。如果对安全管理不善,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1.1人的不安全行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规程,操作锗误等。
1.2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
1.3环境的不利因素: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通风不良、粉尘飞扬;作业场所狭窄、杂乱,沟渠纵横;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噪声刺耳。
1.4管理上的缺陷:对职工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没有对各工种进行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没有按“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对发生事故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等。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措施与对策
2.1以法治人: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2.2以制度管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的设置,要结合建筑安全的特点,按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2.3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体,实行“一条龙”管理,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切实解决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
2.4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为了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效果,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正确引导新门型脚手架按国家建筑安全规范搭设使用;严禁钢管、毛竹混播;淘汰毛竹脚手架。
(2)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钢木混支,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3)高度重视基坑支护。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潜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4)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水平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5)规范现场施工用电。重视采用TN-S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间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6)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如塔吊、井架、物科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等的安全防护。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
(7)规范井字架的搭设。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8)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重视设备的防护,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动作,重视接规定要求资料建档。
(9)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装置,重视现场防火和施工现场标牌的设置。
(10)加强和规范现场文明施工。重视文明施工意识宣传,抓现场场容场貌、硬地化、通道、材料堆放、工完场清、排水系统、封闭治理,高度重视和规范生活设施。
(11)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统一采购合格防护用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12)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季节性施工造成事故的突发性较强,应从防护、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2.5应急求援:应急求援措施是指事故发生后为抢救遇险施工人员、消除现场危险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现场指挥、组织救援队、配备抢救物资等。这一阶段要达到应急救援的目的,对工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做详细的分析,按照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随时做好处理各种事故的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还有利于施工项目减少财物损失,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安全预防和控制,是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必须科学、严肃、细致对待的课题。
第三篇:木工机械引发事故原因与预防措施
木工机械引发事故原因与预防措施
木制品加工是指通过刀具破坏木材纤维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变木料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木制品加工的机械称为木工机械。木工机械使用量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厂的木模加工以及家庭装修等行业。木工机械种类繁多,按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性能结构可分为木工锯机、刨床、铣床、钻床、车床以及砂光机等。木工机械设备属于操作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由于其大都是操作者用手送料,两手与刀具较近,所以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加工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木屑、粉尘、噪声,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木制品加工中产生的危险
1.1 木工机械上的零件或刀具飞出的危险木制品加工中,机床上的零件、刀具发生意外情况造成断裂而飞出,会酿成伤害事故。例如:带锯机上断裂的锯条,砂光机上断裂的砂带,木工刨床上未夹紧飞出的刀片等。
1.2 工作时与工件接触的危险在加工时,与加工的工件接触会造成伤害。木工机械多采用手工送料,这是容易伤手的原因之一。当手推压木料送进时,遇到节疤、弯曲或其他异常情况,手会不自觉地与刃口接触,给手造成割伤甚至断指。
1.3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带来的危险
许多伤害都是人为造成的。操作者不熟悉木工机械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加之木工机械设备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失灵,都极易造成伤害事故。
1.4 接触高速转动的刀具的危险
木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刀轴转速很高,一般都到2 500 6 000 r/min,最高到20 000 r /min,转动惯性大。操作者为了使其在电机停止后尽快停转,往往习惯于用手或木棒制动,常因不慎与锋利的刀具相接触造成伤害。
1.5 木屑飞出的危险
木制品加工中,产生大量的木屑,如圆锯机没有装设防护罩,锯下的木屑或碎块可能会以较大的速度(超过100 km /h)飞向操作者脸部,给操作者造成严重伤害。
1.6 木材或木粉发生燃烧及爆炸的危险
木材是易燃物,加工时产生的木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形成爆炸混合物。当木粉在车间堆积过多时,尤其是接触到暖气片或蒸气管时易引起阴燃。
1.7 由于制造原因产生的危险与其他机械相比,大多数木工机械制造精度低,又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或装置失灵,而且手工操作多,易发生事故。
1.8 触电的危险
木工机床所用电机多为三相380 V电源,一旦绝缘体损坏,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1.9 工件伤人的危险在没有设置止逆器的多锯片木工圆锯机、木工压刨床上,易发生工件的回弹伤人的危险。木制品加工中的有害因素
2.1 噪声
木工机械转速高、送进快、木材软硬不均,所以加工时产生的噪声较大。操作人员长时间在此环境中工作,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感到烦躁,影响健康且易使操作者因误操作而发生伤亡事故。
2.2 粉尘
木工机械在操作时,产生的木屑高速飞扬,微小的粉尘大量悬浮于空气中,极易被人吸入,长期以往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3 振动
木工机床转速高、进料快,进料时会引起较强的局部振动。尤其当木质不均匀时,比如遇到节疤、弯曲或其他缺陷时更易产生振动,长时间的振动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4 劳动强度大
木材加工多用手工上料,有的木料重达3050 kg,在传送、堆放、运输和搬运时,常常需要高强度的劳动作业。
2.5 湿度及高温
一般来讲,在木材加工的工作区湿度都比较大,而给木材进行干燥的设备又会产生高温,这些都会给人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木工机械事故的原因
3.1 直接原因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三个方面。
3.1.1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所谓的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工作时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过于紧张,或操作人员对机器结构及所加工工件性能缺乏了解,或操作不熟练及操作时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等。具体表现: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包括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如按错按钮,扳手、把柄的操作方向相反);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工件、刀具紧固不牢;加工时切削量过大等。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失去作用,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直接清理切屑,不使用夹具固定工件而直接手持进行机械加工等。(4)机械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或清扫。
(5)穿不安全装束。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或忽视其使用。如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着过于肥大、宽松的服装,在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穿拖鞋进入车间等。
(6)无意或未排除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如在无防护罩的两个相对运动的零部件设备之间清理卡住物时,可能造成挤伤、夹断、切断、压碎或人的肢体被卷入等严重的伤害。除了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外,也是违章作业所致。
3.1.2 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存在着缺陷,机床部件、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缺失等。具体表现:
(1)防护、保险、信号等缺失或有缺陷。①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噪声大,无限位装置等。②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①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无急停装置,木工圆锯机无分料刀,木工压刨床无止逆装置等。②强度不够。机械零件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选用材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高转速主轴没作动平衡等。③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④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保养不当,设备失灵,未加润滑油等。
3.1.3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工作场地照明不良、温度或湿度不适宜、噪声过高、设备布局不合理、备件摆放零乱等。具体表现:
(1)生产场地环境不良。①照明光线不良。包括照度不足,作业场所烟雾、烟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有眩光等。②通风不良。无通风或通风系统效率低等。③作业场所狭窄。④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2)储存方法不安全。物品、物料等堆放过高、不稳等。
(3)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地面有易滑物如圆柱形管子、料头等。
3.2 间接原因
几乎所有事故的间接原因都与人的错误有关,尽管与事故直接有关的操作人员并没有出错。这些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人员所犯的错误。
3.2.1 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
(1)设计错误。预防事故应从设计开始。大部分不安全状态是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由于技术、知识水平所限、经验不足,可能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犯了考虑不周或疏忽大意的错误。设计错误包括强度计算不准,材料选用不当,设备外形不安全,结构设计不合理,操纵机构不当,未设计安全装置等。即使设计人员选用的操纵器是正确的,如果在控制板上配置的位置不当,也可能在操作时被操作人员混淆而发生操作失误,或不适当地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反应时间而忙中出错。
(2)制造错误。即使设计是正确的,如果制造设备时发生错误,也会成为事故隐患。在生产关键性部件和组装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错误。常见的制造错误有加工方法不当(如用铆接代替焊接),加工精度不够,装配不当,错装或漏装了零件,零件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工件上的刻痕、压痕、工具造成的伤痕以及加工粗糙,也可能造成应力集中而使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故障。
(3)安装错误。安装时旋转零件不同轴,轴与轴承、齿轮啮合调整不好(过紧、过松),设备安装不水平,地脚螺栓未拧紧,设备内遗留的工具、零件、棉纱忘记取出等,都可能使设备发生故障。
(4)维修错误。没有定时对运动部件加润滑油,在发现零部件出现恶化现象时没有按维修要求更换零部件,都是维修错误。当设备大修重新组装时,可能会发生与新设备最初组装时类似的错误。安全装置是维修人员检修的重点之一。安全装置失效而未及时修理,设备超负荷运行而未制止,设备带“病”运转,都属于维修不良。
3.2.2 教育培训不够
未经培训上岗,操作者业务素质低,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操作技能不熟练,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不负责,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波动,不遵守操作规程,都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3.2.3 管理缺陷
劳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无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规程不完善。缺乏监督,对安全工作不重视,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调查、整改不力等。所有这些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均能引发事故,关键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把造成机械事故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所有的机械事故均是由人的原因引起的。机械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操作、维护、管理、拆除等各个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伤害,因而,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无论是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人的因素总是起决定作用的。预防木工机械事故的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包括由设计、制造阶段采取的安全措施和由用户采取补充的措施。设计、制造是木工机械安全的源头,当设计、制造阶段的措施不足以避免或充分控制各种危险时,则应由用户采取补充的安全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减小风险。预防木工机械事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现本质安全性。这是指采用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标准制造、检验;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或限制风险,实现机械本身应具有的本质安全性能。
(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若不能或不完全能由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安全时,可采用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即为机械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发生。要注意,当选用安全防护措施来避免某种风险时,要警惕可能产生的另一种风险。
(3)使用信息。若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和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都不能完全控制风险,就需要采用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通知和警告使用者有关某些遗留风险。例如在机床上粘贴警示标志,在使用说明书中做出安全方面的提示等。
(4)附加预防措施。它包括紧急状态的应急措施,如急停措施、陷入危险时的躲避和援救措施,安装、运输、贮存和维修的安全措施等。
(5)安全管理措施。这是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实施有计划的监管,特别是对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检查和报废处理等,选择、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6)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绝大多数意外事故与人的行为过失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法规教育、风险意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特种工种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并掌握必要的施救技能。结 语
木工机械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实现消除某一危险或减小某一风险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措施,每一种措施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对所有可供选用的对策仔细分析,权衡比较,在全面周到地考虑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寻找最好的对策,提供给设计者决策,最终达到保障木工机械产品安全使用的目的。
对于生产木工机械产品的企业来说,努力提高其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能力,采用木工机械安全标准,不断积累产品有关安全使用的信息与经验,增强有关机械安全性能的检验与测试手段,无疑是提高产品机械安全技术水平,获得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
对于生产木制品产品的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实施有计划的监管,选择、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法规教育、风险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特种工种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并掌握必要的施救技能等是最大限度减少机械事故重要保证。
第四篇:浅析工伤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浅析工伤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1749 评论:0 更新日期:2008年10月08日
劳动保护是国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各类事故、职业病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多年来,由于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贯彻的不好,没有真正落实国家在劳动保护方面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使我局的工伤事故屡有发生,给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和政治影响,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对发生工伤事故原因的分析
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是人们短期行为严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技术操作不合格以及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作祟。综合起来不外乎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三个方面。纵观我局多年发生的各类工伤事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领导干部缺乏安全意识,安全工作不务实
几年来,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视,摆在“第一的位置”,但重生产、轻安全的行为是存在的,特别是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的时候,为了抢任务,不顾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而是凭侥幸蛮干,结果造成生产死亡事故。其中1994年我局贮木场滚楞死亡事故,就是为了省力走捷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而发生的生产性死亡事故。
有的领导对安全工作虽然有布置,但没有认真落实,没有认真检查,结果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事故。1991年乌斯孟林场中楞装森铁台车,工人作业安全距离不够,针对这种违章现象,局安全监察科在安全检查中,对该工人进行了批评教育,并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单,但本人毫无改正重视之意,而单位领导又没进行复查,结果几日之内,被脱落的原条砸在头部,当即死亡。
1.2 缺乏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是操作者进行正确操作的依据,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是防止“三违”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多次生产事故的发生,是操作者有章不循或管理混乱造成的,有的林场(所)没能正确贯彻执行作业规程就进行采伐作业,结果造成生产死亡事故。
1.3 工人技术素质差
①青年工人多,安全意识淡薄,艺高胆大,因此工作中重生产、轻安全、侥幸心理和盲目蛮干的现象严重,发生事故的频率高。
②缺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有的没经过培训和不持证上岗。象吉岭库林场的油锯助手,没经过安全采伐技术培训,不懂得安全技规,结果被油锯手放树砸死。
③缺乏起码的安全专业知识。1988年物资供应科在使用搅拌机时,不使用电闸开关,直接接在动力线上(未接地),结果因漏电把操作人员电死。
④安全教育走过场。不少单位安全宣传教育只是形式,不讲实效,照本宣科,有的单位发生事故,检查组在调查安全教育情况时,编造一个假的安全教育记录欺骗调查组。有一单位一新工人上岗前不教育,不培训,结果工作三天就发生了事故。
⑤严重缺乏安全防护设施。机械传动装置无防护罩,电锯、电刨无防护装置,移动式手持电动工具无漏电保护器,建筑施工无安全网等等,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方面。近几年中,由于缺乏安全防护设施致使1人死亡、3人重伤。
⑥生产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生产作业现场的管理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安全生产。如林业局贮木场建场时(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对从场区通过的一条道路设计不合理,安全系数低。几年来发生多起折断的起重绳打在过往行人的头部或背部,虽未造成重大事故但隐患严重地干扰了正常作业。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
2.1 加强领导,增强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尤其是提高责任者“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就是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在确保安全条件下进行生产作业。抓安全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真正落到实处,克服官僚主义作风。
2.2 认真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抓好安全工作。而且安全工作不仅是安全监察部门要抓的事,每个生产主管部门都应把安全工作当做第一位的事来抓。把本行业、本部门的安全工作真正抓好,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要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工作。在“抓安全工作上谁抓都不算越位,怎么抓也不算过分”。在企业内要做到人人都关心安全、人人都过问安全,不能把安全工作只看作是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人员的事。
2.3 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在加强安全的同时,首先要抓好新工人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落实学习内容、落实学习时间,还要有专人检查落实情况;其次要抓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率达95%,持证上岗率达100%;三是抓好企业场所、生产指挥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实行安全生产指挥证(资格证书),力争培训率达100%,持证指挥生产率达100%,杜绝违章指挥的现象发生。四是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知识教育,采取广播、电视、安全知识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使之达到人人懂安全知识、人人遵章守纪。
2.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为使作业现场都按规程操作,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同时要抓好现场管理,还必须抓住事故多发的几个环节。一是下班前(抢速度、忽视安全);二是刚上班(思想不集中);三是节假日休假后刚上班;四是家中发生异常情况,上班前没有休息好或饮酒等等。在抓作业现场管理时,必须做到对违章行为坚决制止纠正,决不能姑息迁就,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领导必须亲临现场指挥处理。.5 提足用好安全技术措施费,改善工人作业条件。一是按照国家文件要求,按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资金的10%~20%,提足安全技措费,下在专用资金帐上;二是用好技措费,按照上级文件规定,管好用好技措费,真正弥补劳动保护设施的欠帐,改善作业条件,更不能挪作它用。
2.6 抓好安全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安全检查是发现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的一种重要手段。安全检查可分定期和不定期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安全检查的频率可以因单位而异,安全检查可先发安民告示,也可采用随机抽查等办法,这样能查出事物的真实面目,检查后要抓紧事故隐患的整改,并且要定时复查,做到及时反馈。
2.7 按时发放劳动防护用品。一是要按规定发放职工的劳动防护用品,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克扣,也不能以钱代物;二是必须保证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尤其是特种防护用品,一定要到劳动部门批准的定点厂家购买有验收合格证的产品,发放的防护用品必须正确使用。
2.8 对发生的工伤事故要严肃认真地进行调查处理。发生事故不能隐瞒,必须如实报告,事故发生后,企业主管部门要立即报告上级劳动安全部门,并会同工会、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对伤亡事故一定要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处理。重大事故要召开事故追查会,对事故进行认真地调查分析,并吸取教训,以防事故重复发生。
来自: 安全管理网(
第五篇:建筑工程外墙渗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建筑工程外墙渗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韩 蓉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施工经验及高层建筑外墙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介绍了外墙渗水可能存在的原因及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防水;渗漏;质量控制
自1998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国家要实行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的脚手架眼如未填补密实,也易出现渗水。
(三)、门窗框缝隙不密实产生渗漏。门窗框缝隙发泡剂不饱满产生缝隙,铝合金或塑钢窗框四周打胶塞缝不严,窗台未做泛水或形成倒坡,窗顶滴水线不到位,遇到大雨时,积水渗入室内。
(四)、建筑裂缝是造成墙面渗漏的主要原因,如外墙的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等,这是由于砌筑砂浆和易性差,收缩大,强度低,施工粗糙造成的渗漏。
(五)、由于混凝土具有收缩特性,因此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几率较高。若出现裂纹未被发现或未处理,抹灰质量或面砖粘贴质量不能满足抗渗要求时,外墙极易容易造成渗水。
(六)、隐框玻璃幕墙顶部与女儿墙压顶之间的不锈钢或铝合金压顶封闭不严密而渗水;隐框玻璃幕墙玻璃之间打胶不严密,厚薄不均匀,有气泡,针眼或因老化失去防水性也会造成渗漏。
(七)、屋面节点处理不妥造成墙体渗漏,屋面与外墙面联系尤其紧密,尤其是防水层的收头,变形缝和分隔缝,水落口、出入口、檐口和四根处(女儿墙根、设备根、管道根、烟囱根)等泛水部位的细部处理不当,把关不严,也容易造成外墙的渗漏。
(八)、室内靠外墙的厨房、卫生间地面未做防水或没有形成整体防水层,室内积水沿楼地面,与外墙交接处渗出。
(九)、外墙面砖镶贴不牢,出现空鼓,形成储水囊;面砖勾缝砂浆强度等级太低或勾缝不认真,形成很多毛细孔,遇到大雨时雨水会从毛细孔渗出。屋面防水涂层在墙上收头不严,水倒流入涂层内,防水涂层由于延展性不好在转角处被拉裂;接缝处嵌缝材料被拉裂或脱离粘结面;防水涂层及嵌缝材料老化,龟裂等原因引起外墙渗水。
从以上罗列的原因及统计资料不难得出结论:由于施工中未做好过程控制是引起外墙渗水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对预防和减少外墙渗漏水质量问题的发生,意义重大。
二、预防外墙渗水的措施
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采取不同的处理和预防措施。但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做好施工过程管理工作。
(一)通过淋水试验检查外墙施工质量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外墙抗渗漏检验国家没有出台相关规定。2009年5月31日青岛市建筑质量工程监督站发布了《关于对住宅工程实施外窗淋水试验现场抽检的通知》(青
建质监字„2009‟12号),其目的是:“为切实解决住宅工程外窗渗漏问题,有效预防和治理住宅渗漏通病”。其通知要求自2009年6月1日起,青岛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在建住宅工程应进行淋水抽检。工程的建设单位负责向工程所在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申报现场淋水抽检,申报前工程应现场淋水自检结束并对渗漏等隐患整改处理完毕。通知规定:外窗淋水抽检的检测报告为工程技术资料组成部分,工程无外窗淋水抽检检测报告或检测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进行竣工验收。
从青岛市质量监督站的通知文件可以看出,加强外墙防渗漏的检查验收也势在必行。在我市还未强制规定淋水试验的今天,为了预防外墙在脚手架拆除后出现外墙渗漏,施工单位可在外墙装饰施工前进行一次淋水试验。当然淋水试验应满足相应的条件,如孔眼洞已封堵完毕,封堵材料强度达到要求等。同时也建议在外墙脚手架拆除前再进行一次全面的外墙淋水试验,避免出现外墙脚手架拆除后发现外墙渗漏的情况。
(二)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外墙渗水的防治。
在施工图纸会审前,施工单位可根据施工经验对设计文件要求的外墙墙体材料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如:设计文件要求外墙材料采用页岩空心砖。若工程竣工验收后,由于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外墙渗水,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后实施。
(三)施工眼、孔、洞处理不当引起渗水的防治。
填堵眼、孔、洞的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材料中可加入5%微膨胀剂,以此消除填堵材料的干缩,避免形成细小缝隙、留下隐患。
对剪力墙拉杆孔眼,建议采用发泡剂填满孔眼后,再在孔眼外侧加盖塑料堵头。
(四)门窗框缝隙不密实产生渗漏防治措施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五)建筑裂缝造成墙面渗漏的防治措施。
如前所述建筑裂缝是造成墙面渗漏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避免此类裂缝的发生,各责任主体在施工中应严格做好地基验槽记录,确保地基承载力要求,避免建筑物地基出现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设计单位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合理地设臵变形缝,避免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墙体裂纹。加强施工过程管理,除严格按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外,墙体砌筑材料应按《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规定组织施工,规范
通常如果卫生间采用沐浴,则其高度显然不够,一班应确保1.8m,室内厨房防水层高度应确保完成面以上300,但根据使用要求,建议其高度可根据厨柜高度以上300,因此其总高度约1.2m左右。为此,施工单位可以在图纸会审过程中就厨卫防水层上翻高度提出合理建议。
(九)镶贴面砖前应检查找平层有无空鼓、起壳、裂缝和不平整,如有应进行修整,然后用纯水泥浆(掺801胶)在找平层上满刷一遍并进行拉毛处理。在精选面砖后,可用1:1水泥细砂镶贴,镶贴时应压紧面砖并将余浆及时清理干净,面砖镶贴完毕后及时用1:1聚合物防水砂浆勾缝,勾缝完毕后用棉纱搽干净面砖,最后进行洒水养护。
总结语:以上就外墙出现渗漏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不难看出,所谓的质量通病,其实是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遵循施工工艺,没有严格按照现行国家规范、规程组织施工造成的。在实际工作中,只要我们做好了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按施工验收规范施工、按建设程序施工,那么出现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机率会大大减小。
参考文献
1、王宗昌著〃建筑工程质量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