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七月份业务学习
危重病人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误吸是危重病人经口进食时常见的并发症,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的救治,可引发吸人性肺炎或加重肺部感染,致使患者的病程延长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
误吸的原因 由于危重病人身体虚弱,咳嗽无力,吞咽、呕吐、咳嗽反射相应减弱,咀嚼功能下降,意识障碍等原因,进食时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误吸。气管拔管后也是发生误吸的高危时期,气管插管拔除后,即刻发生延迟性误吸的原因是会厌反射未完全恢复,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常见于饱胃、消化道梗阻或出血、虚弱的病人,以及拔管后咽喉疼痛,咳嗽、呕吐反射降低,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等。3 对危重病人经口进食的能力评估不足,未慎重根据病情选择食物和进食途径时,极易发生误吸事件。另外,对进食的指导和观察不够细致,未能对患者强调不合适的食物会严重影响病情,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进食过程未认真观察,每口食物是否被完全咀嚼顺利地吞下,口腔内是否存在大量的残余食物等。预防措施 评估病人的病情、体力、吞咽、咳嗽反射、咀嚼功能、意识状态等,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途径,选择经口或插胃管进行鼻饲。2 给患者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根据病人的咀嚼、吞咽功能和意识状态.食物选择应从全流食逐渐向半流食、普食过渡。患者进食进时给予端坐或半坐卧位,保持体位舒适,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3 护士协助患者进食,掌握喂食技巧.每日量不宜太多。要给患者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患者,观察食物是否被顺利咽下,是否出现呛咳,指导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讲话。4 气管插管拔管后2h内不宜进食,拔管后根据病情留置胃管1~3d,拔胃管前饮水,观察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型者才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对拔除气管插管仍需鼻饲者,按鼻饲常规进行观察。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做呼吸锻炼,以增强保护性的生理反射恢复,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的发生和减轻因
误吸造成的不良后果。加强监护、抢救意识,随时作好抢救准备。
第二篇: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危重病人误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误吸是危重病人经口进食时常见的并发症,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的救治,可引发吸人性肺炎或加重肺部感染,致使患者的病程延长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
误吸的原因 由于危重病人身体虚弱,咳嗽无力,吞咽、呕吐、咳嗽反射相应减弱,咀嚼功能下降,意识障碍等原因,进食时不注意就很容易发生误吸。2 气管拔管后也是发生误吸的高危时期,气管插管拔除后,即刻发生延迟性误吸的原因是会厌反射未完全恢复,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常见于饱胃、消化道梗阻或出血、虚弱的病人,以及拔管后咽喉疼痛,咳嗽、呕吐反射降低,意识障碍、吞咽障碍等。对危重病人经口进食的能力评估不足,未慎重根据病情选择食物和进食途径时,极易发生误吸事件。另外,对进食的指导和观察不够细致,未能对患者强调不合适的食物会严重影响病情,以取得病人的配合。进食过程未认真观察,每口食物是否被完全咀嚼顺利地吞下,口腔内是否存在大量的残余食物等。预防措施 评估病人的病情、体力、吞咽、咳嗽反射、咀嚼功能、意识状态等,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途径,选择经口或插胃管进行鼻饲。给患者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根据病人的咀嚼、吞咽功能和意识状态.食物选择应从全流食逐渐向半流食、普食过渡。患者进食进时给予端坐或半坐卧位,保持体位舒适,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护士协助患者进食,掌握喂食技巧.每日量不宜太多。要给患者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患者,观察食物是否被顺利咽下,是否出现呛咳,指导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讲话。气管插管拔管后2h内不宜进食,拔管后根据病情留置胃管1~3d,拔胃管前饮水,观察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型者才可拔除胃管,经口进食。对拔除气管插管仍需鼻饲者,按鼻饲常规进行观察。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做呼吸锻炼,以增强保护性的生理反射恢复,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的发生和减轻因误吸造成的不良后果。加强监护、抢救意识,随时作好抢救准备。
烫伤原因:住院期间单纯使用热水袋取暖烫伤;
偏瘫肢体热水袋烫伤; 麻醉术后热水袋烫伤;
中医拔火罐艾条炙、理疗致烫伤; 红外线烤灯致烫伤;
高频电刀铅板接触肢体皮肤意外放电烫伤; 高频电刀开关失灵致皮肤烫伤; 新生儿洗澡烫伤。
第三篇:鼻饲患者防误吸的护理
鼻饲患者防误吸的护理
对于昏迷、病情危重、不能经口进食等患者常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以及供给药物,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但鼻饲可因患者意识改变、臵管位臵不当、呕吐等因素引起误吸,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并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和住院费用,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预防误吸在鼻饲护理中尤重要。临床上误吸的预防从胃管入法,营养液供给方法、量、速度和温度及喂养时患者的体位等方面施行。
鼻饲患者易发生误吸的原因
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退和昏迷者较易发生误吸,通常在误吸48 h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等。各不利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误吸发生率,而且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学者报道,在不同状态下,误吸发生率不同,睡眠状态约为45%;意识障碍者约为70%;放臵肠内喂养管约为50%;气管插管约为50%~75%。
1.1 意识状态改变
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患者,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或无力吞咽使胃肠液反流至口腔,从而导致胃肠液体被吸入气管。在种情况下,误吸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都会大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吸入胃肠液的量和质有关。
1.2 胃管的影响
1.2.1 胃管移位
鼻饲喂养期间,导管位臵移动常见原因为脊髓损伤、鼻胃管滑脱需再放臵、换床单(或洗澡、更衣)、因诊断性检测和治疗而移动患者等因素,均可导致喂养管移位。
1.2.2 胃管留臵长度的测量
传统方法测量留臵胃管的长度,胃管插入深度为45~55 cm,通过抽出少量的胃液或仅能听到气过水声来证明胃管在胃内;按眉心至脐体表标志测量留臵胃管长度,插管深度为55~63 cm,可使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传统法体表留臵长度与实际胃管留臵长度有一定差距,而眉心至脐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臵长度接近。
1.2.3 留臵胃管对生理环境的改变
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鼻饲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一方面,异物的刺激使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增加;另一方面,胃管的留臵导致食管相对关闭不全和进一步减弱咽反射,使胃内容物易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而误吸入肺。所用导管直径越粗,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扩张开放作用越大,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的机会亦相应增加,误吸也更易发生。
1.3 呕吐
可从几途径产生误吸:(1)患者缺乏足够的反射来保护呼吸道,有突然、高压力的胃内容物反流到咽喉部;(2)呕吐常使胃管移位,甚至可使胃管末端进入食管。有学者分析,这主要与胃内容物过多、扩张或者与胃肠动力减弱有关。
1.4 持续输注与间断鼻饲喂养
输注的速度和容量明显影响胃内压力和胃食管反流。有些学者主张以持续滴注代替间断喂养,可减少胃残余量、降低胃内压和食管返流。滴注法匀速地将营养液输入胃肠道,使营养物质与胃肠道充分接触,延长消化吸收的时间,确保营养物质有效地被胃肠道黏膜吸收,防止胃潴留,滴速一般为100~150 ml/h。
1.5 口腔卫生不良
因口插管刺激口腔及咽喉部黏液分泌,而口腔和牙齿又是致病菌的良好栖息地。而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执行口腔护理时比较困难,有气管内插管或导管松动之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误吸发生率。1.6 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是误吸和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气管插管时,由于咳嗽、上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咽肌萎缩、吞咽功能障碍等更易诱发误吸。另外,机械通气可增加腹压,也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而致误吸的一个原因。有学者报道,患者机械通气支持每增加1天,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就会增加1%。预防和护理
2.1 留置胃管前的评估
2.1.1 评估患者颅内压情况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因置管过程刺激咽部喉上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导致脑卒中患者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或呼吸骤停,掌握置管时机非常重要,采用降颅压措施后置管,在生命垂危、生命体征不稳定时应避免置管。
2.1.2 评估患者呼吸道情况 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氧饱和度,听诊肺部的痰鸣音。先清理呼吸道,清除口鼻分泌物,吸尽口咽、气管内痰液,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的感染率。
2.2 胃管的选择 依患者的条件选择胃管的粗细、软硬度、型号,而且尽量使用能长时间放置的材料,以延长更换时间。据观察肥胖患者宜使用稍粗、前端质地较硬的胃管;鼻部畸形、炎症患者宜使用稍细的胃管,有导丝引导及管口塞,以提高置管成功率。研究表明硅胶胃管留置适宜是21~30天,复尔凯鼻胃管患者耐受性良好,留置期可达90~180天。
2.3 胃管置入方法 在为患者插管时要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置管方法及技巧,以防误入气管或盘折在口腔及在食管内,对于舌后坠患者,徐亚金用侧位拉舌插管法;刘亚红采用侧位置胃管方法避免昏迷患者舌后坠引起的插管困难及误吸;对于昏迷及吞咽困难者,邹萍取加大咽部通道弧度的方法,使饲管顺利插入胃内。
2.4 确保喂养管位置正确 放置胃管后需检查胃管位置。一些昏迷、咳嗽反射减弱的患者不一定有强烈反应,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区别胃管是置入了胃肠道还是呼吸道。X线摄片是确认胃管位置的最有效方法,传统检查胃管位置的方法有听诊、观察水下气泡、回抽胃内容物等。很多研究报道指出,如果导管较细或较软则不易抽出胃液,所以单独使用回抽胃内物方法并不可靠。单独使用听诊方法的准确率为84%,回抽胃内容物的准确率为50%,测pH值法的准确率为56%。传统床边方法简便易行,有助于了解胃管的位置,但需要认真加以鉴别,防止判断错误。
2.5 留置胃管固定 常规固定法是用胶布固定鼻翼两侧及颊部。用宽3 M透明胶布撕成Y型,从鼻根至鼻尖处,粘贴鼻旁,另两端螺旋绕于胃管上,但胶布黏性易受气候、时间、患者活动度、胃管上的清洁度等因素影响。也可用绷带在患者鼻孔处的胃管上打2个外科结,形成一个“8”字形,两圈并拢,套在胃管上抽紧,牢固固定胃管,然后经耳廓上缘绕过枕后在面颊部打一个活结,松紧度能伸进两手指为宜。以鼻胃管刻度线为标准,观察滑脱情况,可以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2.6 管饲前准备 灌注营养液前应吸尽气道内痰液、分泌物,在鼻饲后1 h内尽量不吸痰,若需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者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因体位、吸痰及其他刺激引起反流及呕吐造成误吸。机械通气患者气囊放气应安排在管饲前15 min进行。操作前应洗手,鼻饲用具清洁消毒,鼻饲现备现用,预防肠道感染。
2.7 患者的体位 采取不同床头角度观察发现,床头角度<30°比床头角度≥30°~35°发生呛咳显著增高。证实床头角度≥30°~35°是安全顺利鼻饲的体位,此体位可以避免呛咳、呕吐等情况的发生,对预防误吸有重要意义。所以肠内营养时主张把床头抬高30°~40°角或取半坐卧位。灌注完毕后维持体位30~60 min,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机械通气患者的鼻饲情况,发现仰卧位患者肺炎的发生率为34%,比半卧位患者高出8%,仰卧的时间越长,误吸的发生率越高。研究发现,抬高床头30°~45°以减少误吸的危险是合理的,如果病情允许,应将患者床头抬高,这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方法。
2.8 鼻胃管灌注护理 每次注食前应准确无误地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每次灌注流质饮食前后用适量温开水冲洗管道。操作者调整好“四度”,即温度(38 ℃~40 ℃)、速度(30 ml/min)、浓度、床头高度(35°~40°),以患者能耐受为宜。置管后24 h用50 ml注射器灌注流质饮食,首先灌注约50 ml,如患者无不适感,则可2 h灌注1次,并逐渐增至200 ml左右。对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开始每天供给量为1000 ml,逐渐增加至2000~2500 ml,分4~6次平均灌入,每次30~60 min注完,灌注时应选择高蛋白、高糖、低脂肪、易消化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鱼汤、肉汤、新鲜果汁、菜汁等。也可采用肠内营养制剂,如用荷兰Nutricia公司的能全力,该制剂为全营养配方,其成分为水、麦芽糊精、酪蛋白、植物油、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要素。
2.9 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误吸入气道的物质有3种:口咽细菌、微粒物质或酸性胃内容物。将口腔、咽部分泌物中的细菌误吸入气道是老年人感染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做好口腔护理对于预防肺炎十分必要。
2.10 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患者 对气管切开的患者单靠小容量喂饲或小管径喂饲并不能防止误吸,气管套管上气囊不要充气,套管气囊充气后刺激气管可引起剧烈呛咳。每次鼻饲前均需验证胃管位置正确,应定时吸引,保持呼吸通畅,吸痰管插入不宜过深,以防刺激气管发生呛咳,吸痰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刺激。情况允许时,可在停止鼻饲一段时间后再吸引。
2.11 及时发现误吸 大量胃内容物误吸可导致窒息,少量误吸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表现为呕吐、剧烈咳嗽后有呼吸加快,每分钟大于18次,胸部X线片示有新的渗出阴影,体温高于38 ℃。创伤后昏迷患者往往无咳嗽等症状,不易发现误吸。长期卧床患者根据情况鼓励或协助其做主动或被动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胃潴留;有胃潴留、恶心、呕吐者,停止喂养,胃负压引流,并酌情给予吗丁啉、灭吐灵等胃动力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管饲过程中或管饲后出现气道分泌物增多、或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加重者,应警惕误入气管的可能,一旦发生误吸,立即吸除气道内吸入物,同时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头部放低,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反流和肺吸入。采用多种方法判断误吸的发生,以便及时发现并尽早治疗。2.12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护士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在放置鼻胃管之前先讲解放置的目的、方法、时间,在放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症状及后果、放置鼻胃管后的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鼻胃管置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减少紧张、恐惧和不安,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合作意识。误吸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长期需要人照顾,亲属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顾及,因而有59.2%由非亲属照顾,受到照顾者的文化背景、整体素质、相关护理知识以及对患者的关心程度等多方面的制约。对照顾者进行健康宣教和管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护理中应根据不同个体发生误吸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教育和指导。
总之,重视对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研究,及时找出误吸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救护措施,对救治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医护人员近年来的努力,这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取得了较多成果,收到了积极效果,但由于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误吸的原因及预防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需要作更多的研究,也需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继续给予关注。
第四篇:锅炉爆炸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超压破裂
锅炉运行压力超过最高许可工作压力,使元件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应力。超压工况常因安全泄放装置失灵、压力表失准、超压报警装置失灵,严重缺水事故处理不当而引起。
2、过热失效
钢板过热烧坏,强度降低而致元件破坏。通常因锅炉缺水干烧。结垢太厚,锅水中有油脂或锅筒内掉人石棉橡胶板等异物等原因引起。
3、腐蚀失效
因苛性脆化使元件强度降低。
4、裂纹和起槽
元件受交变应力作用,产生疲劳裂纹,又由腐蚀综合作用,开成槽状减薄。
5、水击破坏
因操作不当引起汽水系统水锤冲击,使受压元件受到强大的附加应力作用而失效。
6、修理、改造不合理
造成锅炉爆炸的隐患。
7、先天性缺陷
设计失误,结构受力、热补偿、水循环、用材、强度计算、安全设施等方面严重错误。制造失误,用错材料、不按图施工、焊接质量低劣、热处理、水压试验等工艺规范错误等引起。
\
预防锅炉爆炸的措施
●防止超压措施:合理设置、定期调校、正确维护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
●防止过热措施:合理设置、监视、维修、冲洗水位表,防止缺水,防止结垢和异物、油脂进入锅筒;
●防止腐蚀措施:水质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法规和标准,加强维修保养;
●防止槽裂:不骤冷骤热,减少交变应力,检查易起槽部位,及时修理;
●防止水击:注意汽水系统的疏水,保持水位稳定。无水位异常情况;
●加强设计审查、制造监检和修理、改造的审批工作,铲除事故隐患。
安全监督
锅炉之所以被视为特殊设备,除了因为它比较容易发生事故外,更重要的是它有破坏性很大的爆炸危险。
锅炉的受压元件较一般压力容器的工作条件更为恶劣,经常受到水、蒸汽、烟气以及空气中各种有害杂质的侵蚀,而且长期受到烟气的冲刷,高温下钢材腐蚀、磨损、变形加剧。如果管理不当,还会出现过烧、裂纹、苛性脆化等缺陷。有些锅炉在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时,就存在先天性隐患,一旦投入使用,就会发生问题,因此应按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对锅炉进行严格的监督。
(1)锅炉的设计:应送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审查,并经批准。设计锅炉的单位,应对锅炉的设计安全性能负责,锅炉的受压元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强度计算。
(2)锅炉的制造:制造单位必须取得制造资格许可证,按有关标准和规定,严格执行原材料检验、工艺管理制度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保证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不合格不准出厂,锅炉出厂应有质量合格证明书。
(3)锅炉的安装:安装锅炉的单位应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严格按规范施工,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应共同对锅炉的安装质量进行分段验收和总体验收,并有当地劳动部门参加。
(4)锅炉的修理和改造:凡锅炉受压元件损坏,都应及时检修。变动受压部件的重大修理和改造,应有施工技术方案,经企业或修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并报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备案。
锅炉的检验
对运行锅炉检验主要是为了及时查清锅炉设备的安全技术状况,及时发现缺陷隐患,为锅炉修理改造提出合理的意见和方案,以避免事故,保证锅炉的长期安全运行。
1.外部检查
对于运行中的锅炉,应对锅炉外部的可见部分经常进行检查,必要时,可拆除局部绝热材料进行检验。
2.内外部检验
内外部检验是定期的停炉全面检验。工业锅炉一般应每2年进行一次,新锅炉头两年或实际运行时间超过10年的锅炉、汽改水锅炉每年检验一次。热电站锅炉按电力部门有关规定,通常每2年进行一次。
3.水压试验
水压试验通常每6年进行一次。对新装、移装、停用1年以上需恢复运行的锅炉,以及受压元件经过重大修理的锅炉也应进行水压试验。
第五篇:电动机的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动机的火灾原因及预防措施
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的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电动机也存在着火灾危险性。所以研究电动机的火灾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是防火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1电动机的火灾原因
电动机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是选型、使用不当,或维修保养不良所造成的。有些电动机质量差,内部存在隐患,在运行中极易发生故障,引起火灾。
1.1电动机过载负载超过电动机额定功率和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都会发生过载,过载必然会引起电动机绕组过热,甚至烧毁电动机,或引燃周围的可燃物,发生火灾。
1.2绝缘损坏如果电动机绕组导线绝缘损坏,会造成匝间或相间短路;如果绕阻与机壳间绝缘损坏,还会造成对地短路。短路产生大量的热,导线有熔断危险或最终烧着引起火灾。
1.3接触不良连接线圈的各个接点或引出线接点如连接不牢;导线线端接触不良;直流电动机转子绕组与换向器连接处脱焊,或更换新电刷后研磨不良,与滑环接触不好,电刷碎裂等,都将形成大的接触电阻,而发出火花或电弧,或损坏接点周围导线的绝缘,或使电动机发生单相运行烧毁电机等等,这都是导致发生火灾的因素。
1.4电动机选用不当选用的电动机如果没有考虑到它的工作环境、功率、启动、调速、机械特性,安装等要求,电动机在运行中会容易发生故障,引起火灾。
1.5单相运行带有负载的电动机发生单相运行后,如不及时发现,采取相应措施,必然要烧毁电动机绕组,甚至起火。
1.6机械磨擦电动机运转中最突出的磨擦是轴承磨擦,它会出现局部过热使润滑脂变稀溢出轴承室,升温更高,升到一定值会引燃周围可燃物。有时轴承环体被碾碎而使转轴被卡住,烧毁电动机引起火灾。此外,如果轴承磨损严重就会产生不同心和气隙不均,使转子和定子摩擦部位温升可达1000℃以上,将定子、转子绝缘破坏而短路,严重磨擦时,甚至产生火花。
1.7铁损过大铁损中的涡流损耗表现在铁芯发热上。如果铁芯硅钢片质量、规格不符要求,或者片间绝缘强度过低,都会使涡流损耗过大而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该电动机拖动负载后,必然会发生过载现象。
1.8接地装置不良电动机绕组对机壳发生短路时,如无可靠的保护接地,那么机壳就带电,如果机壳周围堆有其它杂乱的易燃物质,电流就会由机壳通过这些物质流入大地,时间一长也会逐渐发热,有引起火灾的可能。
1.9维护不好①维护不好,使灰尘、纤维和其它杂物堵塞了电动机的通风槽,妨碍了散热,结果使温度升高而起火;②积聚污垢使轴承发热膨胀,甚至轴承被卡住不能转动,结果犹如加大负荷,使线圈电流大大增加,导致线圈发热起火。
2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
电动机只要结构、型式选择得当,安装合理,装有各种可行的保护装置,并在运行中加强责任制,严密监视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加强对电动机的维护保养,则电机火灾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1正确选择电动机这是关系到能否安全而又经济使用电动机的首要问题。
2.1.1按照工作环境选定适当的防护形式。如:潮湿环境应选用封闭式电动机;燃爆性气体环境应选用防爆型电动机等。环境因素还应考虑防尘、防腐、温度等情况。
2.1.2电动机的功率必然与生产机械载荷的大小及其持续和间断的规律相适应。电动机的功率应稍大于生产机械的功率,选择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事先计算好所需电机的功率。选用电动机功率还应考虑周围环境温度,此外还应正确选择配用导线。
2.1.3选用电机时,除要考虑环境和功率的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到转速、启动、调速,机械特性、安装的要求及其他要求。
2.2采用的起动方法要得当
2.2.1鼠笼式电动机在电源或变压器容量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全压起动;当其功率大于变压器容量的20%或其功率超过14KW时,应采用降压起动。
2.2.2绕线式转子电动机起动时,在其转子绕组的回路中接入变阻器。起动变阻器的起动,对于功率转小的电动机,可采用一般三相变阻器或油浸起动变阻器;较大功率的电动机则采用水阻器。
2.3电动机的安装应符合防火要求
2.3.1电动机应安装在牢固的机座上,电动的基础应为非燃烧体。
2.3.2电动机机座的基础外围与建筑物或其他设备之间应留出净距不大于1m的通道;电动机与墙壁之间,或成列装设的电动机,当一侧已有通道时,则另一侧的净距可不小于0.3m。电动机与低压配电设备的裸露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1m。
2.3.3电动机附近不准堆放可燃物,地面不得有油渍、油棉纱;电动机起动设备附近不准堆放杂物;电动机及联动的机械至开关的通道应经常保护畅通。
2.3.4靠近电动机的一段电源线,必须用金属软管或塑料套管保护。软管与电源线管连接处必须用夹头轧牢、固定;另一端与电动机进线盒连接处,也应作固定支点。
2.3.5电动机与电源线管均应有有效的保护接地。接地线应固定在电动机的螺栓上。接地线的截面作为干线时,一般为电动机进线的30%;但最大截面铝芯不超过35mm,铜芯不超过25mm。如采用橡皮绝缘导线并作为支线时,最小截面铝芯为4mm,铜芯为2.5mm。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但如供给这些电动机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在100KVA以下时,则允许在10Ω以下。严禁用铁钎插入地下作为保护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