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玉苦瓜》回文初探
《白玉苦瓜》回文初探
摘 要:《白玉苦瓜》是台湾诗人余光中艺术成熟后期的咏物怀古抒情之作,写于1974年。此诗的回文技巧在现代诗歌中可谓独具匠心,无后起之秀。本文对《白玉苦瓜》一诗回文技巧的运用进行初探,从情感和写作手法上剖析回文艺术的形成,旨在体会余光中诗作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蕴。
关键词:余光中;白玉苦瓜;回文
作者简介:周雪(1998-),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201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白玉苦瓜》一诗收集于余光中的第十本诗集《白玉苦瓜》中,出版于民国六十三年。工艺品白玉苦瓜,现珍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余光中在自序中认为“瓜而曰苦,正象征生命的现实”,因此作诗歌咏这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
此诗在情感和语言上具有连贯性,构成浑然天成的境地,这为反复回文提供条件。
《白玉苦瓜》共三十六行,分三节,每节十二行。该诗是现代自由体写法,句子长短不一,顺着诗序脉络的伸展,情思波涌的内在节律参差错落地表现出来。
从正序来看。第一节描写白玉苦瓜这件艺术品的状态、样貌。苦瓜在“睡态”中表现出吮吸生长、外形饱满的熟态之状,在展览厅柔和的灯光下静自沉睡生长,脱离了涩苦,它“茎须缭绕,叶掌抚抱,圆腻酣然而饱满新鲜”。
在第二节中,这件艺术品被诗人扩散成多层意义和多种象征,这与时代背景有关。余光中的作品,尤其是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如《乡愁》、《乡愁四韵》等诗,描绘出一个属于六、七十年代的心境――传统中国文化的矛盾情感。这个时期台湾弥漫着浓厚的中国意识,中国文化成为他创作的灵魂,余光中选择以文学创作来超越时代的矛盾与现实的距离。诗人追溯历史,思索现实。诗中写“婴孩”小时候不知爱护九州“母亲”,从“硕大的胸脯”,到“肥沃的土地”,诗人很自然地将苦瓜、祖国和民族联系到一起。“婴孩”对九州“母亲”无比依恋,“母亲”用“恩液”哺育“婴孩”,既是写白玉苦瓜获取营养,也是写包括诗人在内的华夏子孙在祖**亲的“哺育”下成人成才,是对古老民族文化的尊敬、感激之情。“皮靴踩过,马蹄踏过,重吨战车的履带辗过”是民族、国家、个人不曾想到的苦难和厄运,外国的侵略踏上了古中国的土地,古老的民族文化遭受严峻的考验。这只得以保留的白玉苦瓜似乎是灾难中的幸运儿,但是其他珍贵的古老文物呢?千千万万朴实的中国人民呢?诗人带给我们的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第三节诗人回归到现实当中,隔着玻璃来看,苦瓜是一只产生在人间的仙果,因艺术加工成为玉雕而不朽,获得现实中的永恒,达到甘境。余老在《白玉苦瓜自序》里说:“神匠当日临摹的那只苦瓜,像所有的苦瓜,所有的生命一样,终必枯朽,但是经过了白玉也就是艺术的转化,假的苦瓜不仅延续了,也更提升了真苦瓜的生命。生命的苦瓜成了艺术的正果,这便是诗的意义。短暂而容易受伤的,在一首诗里,变成恒久而不可侵犯的,这便是诗的胜利。” 苦瓜因用白玉雕塑而成,灵魂得到升华,这是对艺术的赞叹,也是对人生因艺术而脱苦的感悟。从正序来看,全诗结构为:现在的熟态――过去的苦状――超越时空至永恒的甘境。
回文时,本诗的感情也可说通。以末句为首句,以首句为末句,以第一节为第三节,以第三节为第一节,诗的内容有以下变化:
第一节写诗人面前玉雕苦瓜曾经是久朽的,因成了艺术品而不朽。以此为诗作的开端亦十分自然,因为当时诗人是在故宫博物馆参观古代文物,于是触发灵感,展开想象的翅膀。第二节写苦瓜经历了痛苦的过往,大陆“母亲”用“恩液”抚慰、哺育“婴孩”成长。苦瓜是整个民族和人民的缩影。第三节写经“母亲”哺育,苦瓜现在已经成熟,饱满丰润,在梦境中茁壮成长,在柔光里缓缓苏醒。句序颠倒后,全诗思路变为:苦瓜作为艺术品的甘境――过去的苦状――现在的熟态。
回文的变通是描写顺序的颠倒,不变的是该诗的主题和诗人浓浓的情感。
句序倒转后句意上的畅通来源于浑融的写作技巧:诗人将苦瓜、民族、个人、艺术上的意象融合并生发出多种自然的象征。如:苦瓜之苦寓意人生现实之苦,又何尝不是国家之苦、民族之苦呢;民族的苦难因悠久的文化、艺术而化解,民族、国家因文化而重生;玉雕苦瓜象征个人的永恒,对于余老来说则是艺术生涯的渐趋成熟。
词语的反常搭配、词类的转换、动静互化等写作手法也贯穿诗中。如:“悠悠、缓缓、从从容容”为重叠词,构成舒缓悠远的语调;“缭绕、抚抱、膨胀、翘着”为苦瓜的动态生长过程,乳浆、酪白体现苦瓜静态的温润光泽,动静结合;“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为倒装句;“不产生在仙山,产在人间”“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为映衬。这些技巧促使回文自然且意蕴深远。
在节奏上,本诗声韵方面有押韵。如“睡、里、寐、起、液、孩”等字押尖细音“
一、ㄟ、ㄞ”之类;“熟、苦、绕、抱、饱、葡、图、脯、匐、出、福、宙、朽、手、渡”押合口音“ㄨ、ㄠ、ㄡ”之类;“浆、胀、尖、鲜、亲、信、中、烂、山、间、身、腕、甘、转”押阳声韵“ㄥ、ㄤ、ㄣ、ㄢ”之类;其他如“�^、著、果、歌”等字押“ㄛ、”ㄜ韵;“瓜、下”押“ㄚ”韵„„本诗尤以合口音、阳声韵交错运用,柔媚清朗,加上叠韵、排比穿插其中,深具古典诗词声韵之美。
综上所述,《白玉苦瓜》意象生动、象征浑融,格律严整、句法灵活、富有节奏。情感的浓厚和多种的写作技巧使得该诗在回文时有独特韵味,被视为是余光中诗作艺术不朽的象征。
参考文献:
[1]余光中.余光中经典作品[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温儒敏.生命因艺术而“脱苦”――读余光中先生《白玉苦瓜》[J].[3]王杰.深沉的眷恋情思 强烈的民族意识――台湾诗人余光中之《白玉苦瓜》赏析[J].
第二篇:《苦瓜》读后感
《苦瓜》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看了很多书,其中《苦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苦瓜》这一本书描写了苦瓜坚持不懈的精神,文中作者还写了作者从小就讨厌苦瓜的苦味,而他家的后院却偏偏就种了一棵苦瓜,这使小时候的作者非常苦恼,于是就想把那棵苦瓜毁掉,但是苦瓜的生命力却很强,不管怎样,它都完好无损,作者后来就放弃了,只好让苦瓜听天由命了,过了几个月,没想到顽强的苦瓜竟然成熟了。
晚上,作者的父亲还特意的给作者夹了一片苦瓜,刚开始,他怎么也不愿意吃,可是听了父亲说完常吃苦瓜的益处,并说了苦瓜的精神之后,他终于拿起了筷子,不情愿的加了一片,放入口中,轻轻咬了一块,作者还是觉得很苦,但是却把它强咽了下去。父亲看了看接着说:“苦瓜虽然很苦,但是你细细品味后就会发现在苦的后面还会有一股甘甜。”
读完这本书后,我想了想,我不是也跟作者一样吗?也讨厌苦瓜的苦味。想想文中父亲的话,是真的吗?于是,我让妈妈晚上炒了一盘苦瓜,亲口体会。没想到,和文中的父亲说的一样,刚入口时是苦的,可是,到后来却有一股令人回味无穷的甘甜。
这不仅使我想到了:十年寒窗苦读的学子,一举成名;泱泱中国大地受苦受难的民众赶走八国联军,经过八年抗战,终于翻身当家作主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本书告诉我不管是做人,还是学习就应该先苦后甜。
第三篇:苦瓜读后感
“公寓窗台上种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这段话是台湾作家洪素丽的散文作品《苦瓜》结尾,这也是作者的点题之笔。
作者的童年是阴暗的,成年后定居异国饱受思乡之苦,唯有幼时家中常吃的苦瓜印象最深,她记挂乡愁之物也就成了苦瓜。孩童时期家中所烹苦瓜妙品在这异国他乡也甚是稀有,但那挥之不去的苦味却成了作者绵长的愁思。
文章的主题表达的是浓浓的绵长的乡愁,但给读者更深的感悟是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初尝苦瓜者都知道,苦瓜那种苦苦至心底。洪素丽说,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我也有同感,从父母和乡人的嘴里知道,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可以清心明目,消热解气,吃起来虽苦,但咀嚼过后,竟留有一丝甘甜。
细想起来,苦亦可以是美味。
我们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苦,因此,苦是人生无法回避之味,倘若觉得太苦而不愿去尝试,余味的甘甜也就不会感受到了。苦中作乐,是每个人必须学会的一项生活技巧,更是一种超越物质满足的新境界。
现在的我们,虽然少了许多年少时的自在,但我们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苦中作乐。对朋友,难过时陪伴就是乐;对家人,落魄时简朴便是乐;对他人,受助时微笑就是乐……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男女老少,面部表情有喜有忧,每个人怀揣着自己的苦或苦中作得的乐向前走着。
我们可以在苦瓜里吃出人生的道理来,苦与乐,其实很简单,心态变化就在一瞬间,正如味蕾知觉变化,上一秒还是极苦,下一秒便是极乐了。轻松得来的乐不是真的乐,只有当你累过,苦过,哭过,笑过,那才是乐。
第四篇:白玉信息
白 玉 组 工 信 息
第15期
中共白玉县委组织部编 2008年7月15日
白玉县八措并举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反分裂斗争中的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反分裂斗争中的职能作用,根据省、州相关要求,白玉县结合自身实际八措并举,把基层组织预警等工作和全县“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学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了全县总体局势平稳,社会秩序正常,农牧民安居乐业。
一是县委派出强有力的驻乡工作组。由26个县级领导带队,县级机关各部门精干力量共158人组成的工作组,分赴各乡(镇),进村入户到寺,面对面的开展群众工作、寺庙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大排查等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村干部和“三老干部”的作用。安排德高望重的县级离退休干部接受电视专题采访,安排6名县级和副高职称以上的退休干部作为县委预警员,落实了156个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组织预警员,从各个层面了解和掌握社会动态,为县委建言献策。发动全县137名“三老干部”将其作为情报信息员和社会舆情观察员,积极参与到维护全县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和基层群众工作中。三是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向亲朋好友写一封信的活动。全县干部职工向亲属朋友共发出封1360信件,不但强化了自身对**集团反动本质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深情厚谊,而且通过活动的开展,教育、影响和感染了一大片群众。
四是充分发挥机关民兵作用。在县民兵应急独立连中抽调了45名县级机关干部,开展城区重点路段夜间巡逻、重点部门值班、重要路段卡点值勤和到草边矛盾突出地区拉动巡山等活动。
五是强化了值班巡逻制度。要求县级机关各部门切实做领导干部到带班,24小时值班;片区工委、乡镇党委把昼夜值班和巡查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强化防范措施,组建以区乡所在地为重点的治安联防巡逻小组,进行24小时巡逻,确保区乡机关的安全;各建制村组建以民兵、共青团员为巡罗小组的治安联防队,及时排查维稳情况。
六是切实开展“四个一活动”。按照“四个一”活动的具体要求,我县干部职工与寺庙僧尼结对“交朋友”2300人,目前,与僧尼交心谈心达1500多人次。在县委老干局的指导下,白玉县老年协会38名离退休干部率先联系了40名僧侣。
七是加强基层组织的教育培训。县委组织部制作并发出了《致全县共产党员的公开信》,要求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组织党员认真进行学习全面贯彻执行。由组织、公安、统战宗教等部门组成精干师资力量对全县村级组织开展了法律法规、西藏历史、宗教事务管理、“两委”会职责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并邀请离退休干部结合藏区历史和切身感受开展现身说法。
八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这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子的作用,各村党支部书记和农牧民党员纷纷充当宣传员、预警员,积极教育和引导群众,开展宣传动员、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认真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宣传讲解党的富民惠民政策,歌颂党的恩情。例如:赠科乡八亚村党支部书记其麦泽仁利用家中安有电视接受设备,经常组织党员在家收看西藏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相关节目,多次自发组织村民开展讨论,要求党员带头揭批**集团的暴行,在5.12汶川大地震后,为了表达自己对受灾同胞的关爱之情,个人捐款5000.00元。又如,全省优秀十佳青年,建设镇麻通村党支部书记邓有才,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组织全村村民开展升国旗仪式,并面对国旗进行宣誓和签名,在5.12汶川地震捐款活动中,以本村建工建材公司的名誉捐款1万元。充分表明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报:州委组织部组织科
第五篇:读苦瓜有感
读《苦瓜》有感
李婷婷女11岁赣榆县石桥二小五(1)班
提起苦瓜,我就想起它那疙瘩瘩的外皮,难以咽下的苦味。我可不喜欢它。读了《苦瓜》一文,我对苦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刮目相看了。
《苦瓜》记叙的是作者家的后院里种了一片苦瓜,苦瓜在日晒雨淋中茁壮成长。因为作者从小就讨厌苦瓜的苦味,好几次都想毁了它但又怕妈妈生气,就只能盼着它自生自灭。没想到顽强的苦瓜苗竟然结出了苦瓜。晚饭后,他父亲夹了几片苦瓜给作者,让他品尝劳动果实。作者只品尝到苦瓜的苦味,并没有品尝出他内在的甜味。经过父亲的开导,作者才真正体会到苦瓜的内涵,由此引发作者对苦瓜的敬佩之情。
读着读着,我仿佛也在慢慢地咀嚼着苦瓜的苦和甜。
昨天,我在家中做作业,遇到了一道难题,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来,烦恼不堪。今天我又苦思冥想,一步一步耐心推敲,终于解开了出来,心中感到无比喜悦。我从“苦”中尝到了“甜”,这种“甜”的滋味是那么怡人,令我陶醉。难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苦中有乐”、“苦尽甘甜”吗?“学海无涯苦作舟”,没有付出哪有成功?牛顿、爱迪生、张海迪......哪一个不是历经千辛万苦才成功的?昨天我还一直报怨天这么冷,怎么做作业,现在我懂了,冬天不是在对我们的考验吗?只要我们坚持住,不就是胜利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原来这么的富有哲理!
我现在开始爱苦瓜了,爱它顽强的生命力,更爱它“苦尽甘来”带给我的启发。
指导老师:卢丽丽手机:136514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