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编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06:0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编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编复习资料》。

第一篇: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编复习资料

中编(1895-1905)

第一章 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 第一节 文学改良运动的历史进程

一、文学改良运动兴起的原因:

1.近代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政治、经济的变法维新运动和思潮对文学领域的影响。

二、文学改良运动的三阶段: 酝酿发动期(1894-1898)发展高潮期(1898-1907)衰落尾声期(1907-1911)第二节 文学改良运动的目标与内容

一、运动的目标:1905年由蒋智由在《新民丛报》中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自由文学为目标。“自由”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一面旗帜、一种思想武器。文学改良运动在反对封建旧文学以革新中国文学的过程中,必然要求以建设资产阶级自由文学为文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二、运动的纲领:主要是由梁启超制定提出,包括:文界革命、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曲改良,这一纲领是紧紧围绕着其目标服务的。

三、文学改良运动的内容

1.“新派诗”:主要追求在思想内容上反映出“新派诗”与旧体诗的不同。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能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这样,“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病”。

2.“新文体”:继承经世派的新体散文,尔后又有所发展的一种新式散文文体。它从旧体文言散文的束缚中“至是自解放”,文笔“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捡来”,因而“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但这种“新文体”仍是从古文、骈文和时文中兼取句式格调,又杂以俚语和外国语法,是一种半文半白的浅近文言,较适于表达新生活和新思想。它的开创者是康有为,继而成为“新文体”代表作家的是梁启超。

3.“新小说”:取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盛行的“政治小说”模式,认为“于日本维新之运有大功者,小说亦其一端”,要求借鉴日本“政治小说”的体制,“寄托书中之人物,以写自己之政见”。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及清末许多长篇社会小说,既是效法这种小说体制与格调的产物。

4.“新戏剧”: 提出以西方戏剧大师为法,莎士比亚、伏尔泰之风为中国剧坛之革命军。蒋智由更提出戏剧改良要多演“悲剧”,少演或不演“喜剧”:“剧界多悲剧,故能为社会造福”,“多喜剧,故能为社会种孽”;“而沙翁著名之曲,皆悲剧也”;“欲有益于人心,必以有悲剧为主”。

其时,有志于戏曲改良的作家与艺人,不仅要求效法欧美悲剧大师,改良中国戏剧,并且输入话剧形式,演“文明戏”(一种穿时装、表演现实题材的戏剧形式),改良京剧等,蔚成风气。

第三节 文学改良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宣传并树立了文学进化观。

二、宣传并树立了新的文学价值观。

三、为中国近代文艺理论开山引路。

四、推动文学批评与论争的进程。

五、古典文学和文学史的整理研究蔚成风气。

六、在创作上,文学各领域都产生了一批有进步意义的作家和作品。

第八章近代文学革新运动主将梁启超 第一节 梁启超的文学改良论

一、揭起“诗界革命”的大旗,奠定其理论基础。《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主张变革旧诗,形成具有“三长”即新意境、新语句和“古人之风格”的新诗。

二、“文界革命”与新文体。新文体是为适应维新变法的宣传和思想文化启蒙而产生的一种明白晓畅、富有感情色彩和鼓动性的通俗文体。

◆新文体:是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同于古文的一种通俗文体。这种文体为适应维新变法的宣传和思想文化启蒙而产生,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富有鼓动性,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的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这种文体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三、“小说界革命”与新小说

1.求新:新小说的政治功能。《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2.小说的四种力量:“熏”:熏陶、感染。“浸”: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也。“刺”:刺激,“顿”,突发而“骤觉”。“提”:指主体与客体感情的融合。

四、戏剧改良

宗旨:以西方历史故事为创作题材,以西方戏剧为榜样。

模式:以中国传奇演绎外国故事。如“比武招亲”、“包公断案故事”等传统模式的运用。

五、“新文体”的特色

1.鲜明的政治倾向。例如《变法通议》。2.真挚而强烈的感情。例如《少年中国说》。3.中西交融的语言特色。例如《过渡时代论》。4.比喻、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例如《少年中国说》。第四节 梁启超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一、发动并领导了近代资产阶级的文学革新运动;

二、以他的理论和创作成就为文学革新运动增添了光辉;

三、介绍引进西方文化和新的文学观念,为文学革新运动指明了方向;

四、对“五四”文学革命,以及许多现代作家均有影响。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诗人:黄遵宪

一、诗歌理论

1.诗论纲领:“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诗外有事”是指诗歌要反映现实生活; “诗中有人”是指诗作中要有诗人自己的艺术个性。

诗人既能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真实地描写时代风云和现实生活,又能以真实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感受来艺术地把握这一切。

2.诗论主体:追求“新派诗”的理想境界。

《人境庐诗草?自序》中阐述了对新派诗的诗境的追求:

第一,复古人比兴之体。

第二,以散文的手法写诗。

第三,选择新题材、创造新意境。

3.主张“我手写我口”的言文合一

1868年黄遵宪在《杂感》诗中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口号,这是我国语言文学史上关于“言文合一”第一次明确的表述。

4.提出名曰“杂歌谣”的新体诗

杂歌谣是一种篇幅长短不一,句式、字数多少不等,艺术风格多样的新体诗。

二、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

一)诗歌创作:《人境庐诗草》、《人境庐集外诗辑》

1.反映反帝爱国精神的“中日战纪”。《哀旅顺》、《冯将军歌》

2.记录五彩缤纷的域外生活。描写西方自然科学新成就。《今别离》四首。描写异国风光、民俗人情。《樱花歌》

3.反映民生疾苦。《邻妇叹》 二)艺术成就

1.黄诗长于叙事描写,出色地刻画艺术形象; 2.以文以诗,又力求诗与音乐的结合;

3.汲取民间文学的养分,造成清新活泼的诗歌气息。

第四章 康有为及其他维新派作家的创作

一、谭嗣同

1.谭嗣同诗歌创作——《莽苍苍斋诗》 1.描写自然风光的山水诗。如《潼关》: 2.抒发凌云壮志的爱国心。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艺术个性:

诗风恢宏豪迈,壮丽遒劲,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第五章 “同光体”及其他诗歌流派 第一节 “同光体”诗歌及其诗歌理论

一、何谓“同光体”

1.“同光体”是近代宋诗运动发展到同光时代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最早是由陈衍在《沈乙庵诗序》中提出,以宗宋为主,不墨守盛唐。

◆同光体:指清光绪、宣统至民国后的宋诗派,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同光体之名源于陈衍的诗论,不明言宗宋而称“不墨守盛唐”,即以学宋为主,而不以此自限。称“同光”乃出于标榜,以上承道、咸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其实“同”字所指的同治并无着落,故改称“光宣”更符实际。这一派诗人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后,以陈三立成就最高。其它主要成员有沈曾植、郑孝胥、陈衍等。

2.“同光体”前后历经四十年,流派纷呈,主要有:江西派、浙派、闽派

代表诗人有:陈三立、沈曾植、郑孝胥。其理论家是陈衍,诗论代表作是陈衍的 《石遗室诗话》。

二、“同光体”的诗风

1.学古风气比较浓重。“同光体”诗人多推崇黄庭坚的“点石成金”、“脱胎换骨”说,从古书中寻找创作灵感和源泉,这种陈陈相因,最终导致“同光体”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病。

2.语言佶屈聱牙,艰涩难懂。3.追求字句上的新巧。

三、“同光体”的诗评家陈衍 一)标举“三元”说。“三元”说是“同光体”的理论核心,也是陈衍的论诗重心。他在《石遗室诗话》中说:盖余谓诗莫盛于三元:上元开元,中元元和,下元元佑。余言今人强分唐诗宋诗,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耳。”所谓“三元”,即唐宋三位诗人(杜甫、韩愈和黄庭坚)所代表的三个时期。“三元”说为“同光体”宗宋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主张“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这是对何绍基所提出的“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结合”的发展。陈衍为标举这一主张,批判了严羽的“诗有别才,非关学也”的说法。

三)风格的多样性与时代因素。第三节 王闿运与汉魏六朝诗派

一、诗歌理论

1.主张诗贵性情,写诗要形象含蓄,重视诗的艺术性。2.强调“摹拟”,这是王闿运诗文理论的核心。

3.汉魏六朝五言顶峰论。王闿运认为五言诗是诗歌的顶峰,其他诗歌形式都以五言诗马首是瞻,同时他认为汉魏六朝的五言诗成就最高,而唐代没有五言诗。这些论断是错误和偏颇的。

◆汉魏六朝诗派: 中国近代以汉魏六朝诗为标榜的拟古诗歌流派。代表人物为王闿运、邓辅纶。王闿运提倡“摹拟”,平生创作都是致力于追摹汉魏六朝的诗篇。他墨守古法,不能把诗歌创作同时代进步联系起来,表现出因循守旧的倾向。汉魏六朝派诗人,一般都功力较深,不仅能摹六朝诗形貌,而且得其神理,故在诗界颇有影响。

第六章 清末常州词派

一、何谓“常州词派”?

1.“常州词派”:是清中叶产生的一个以常州籍词人为基干的影响词坛百年之久的词学流派。其创始人是张惠言。

2.常州词派的发展轨迹:

1)最初是在反对江西词派萎靡的词风下产生的,张惠言是始作俑者,为常州词派奠定理论础。继张惠言之后,周济又发展了常州词派理论,巩固其推崇周邦彦的主张倾向。

2)谭献在理论和创作上对常州词派门庭又有所扩展,他以精绝凄婉的小词著名。和谭献一样,近代四大词人上承常州词派而下开清末词家之风气,特别是近代四大词人之冠的王鹏运,扩大了常州词派的格局和境界。

3)由于常州词派偏于形式和旧的风格,几乎不出拟古一途,在20世纪20年代走向终结,中国古典词体的发展道路,至此终于走到了尽头。

二、常州词派的特点

1.推崇周邦彦,重视比兴手法的运用,词的立意和格调较高,尤擅长写托物寄意的咏物词。2.创作上不脱拟古之病,又把比兴手法绝对化,片面追求词境的浑化,致使词旨隐晦,令人如索枯谜。第一节 谭献、庄棫

一、谭献:以词近变雅说与柔厚说为基石。著有《复堂类稿》,其弟子徐珂将他词论辑为《复堂词话》。

1.变雅说。谭献提出词近变雅的用意:一是要使词托体更尊,以更为高雅的词面表达深广的忧愤。二是强调词近“变”雅,它应托微物以极时变,讽政教以谏得失,但又须不失雅诗怨悱不乱的风度。

2.柔厚说。谭献用“柔厚”二字作为他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概括。所谓“柔”,就是要运用深微婉约,委曲以致其情的手法,去表现优美、软美的形象和意境。

所谓“厚”,一方面指蕴藉深厚,重立意,求寄托。另一方面,指语言庄雅、敦厚,而不流于雕琢曼词、破碎尖新。

二、庄棫:强调词寓意的模糊性,使词所表现的意绪、心态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与谭献的“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异曲同工。

第二节 王鹏运 况周颐

一、近代四大词人(清末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

三、况周颐:况周颐有词九种,合集为《第一生梅花馆词》,后又删定为《惠风词》,近人将其词论辑为《惠风词话》。

《惠风词话》是清末常州词派较为重要的词学理论著作。况周颐在这部词话中,较详尽地阐释了得到清末常州词派作家广泛认同的审美原则——“重、拙、大”说的内在意蕴。

第七章 谴责小说 第一节 谴责小说的兴起

一、何谓“谴责小说”:是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28篇?清末之谴责小说》中提出的:“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

二、谴责小说兴起的原因

①社会原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明了谴责小说兴起的社会原因: “光绪庚子(1900)后,谴责小说之出特盛。盖嘉庆以来,虽屡平内乱(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回),亦屡挫于外敌(英、法、日本),细民暗昧,尚啜茗听平逆武功,有识者则已翻然思改革,凭敌忾之心,呼维新与爱国,而于“富强”尤致意焉。戊戌变政既不成,越二年即庚子岁而有义和团之变,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治,顿有掊击之意矣。”

②文化原因: “小说界革命”的推动使小说和政治紧密相连,促使许多作家投入谴责小说的创作中来。③文学生产方式的转变:阿英较早指出近代媒体和小说发展的关系,他在《晚清小说史》中把“印刷事业”和“新闻事业”列在小说繁荣原因的首位。

三、谴责小说的兴起概况:1900年起,除四大谴责小说外,还有《宦海》、《市声》、《官场维新记》、《苦社会》、《邻女 语》等代表作。

四、近代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鄂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第二节 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一、《官场现形记》的思想内容:

①卖官鬻爵、升官发财是它揭露和抨击的重点。

②寡廉鲜耻、道德败坏是它抨击的另一主题。

③惧洋媚外、奴性十足是它批判的内容之一。

二、《官场现形记》的艺术特色:

①结构上深受《儒林外史》的影响。

②讽刺手法的运用。

③类型化人物形象。

第三节 吴沃尧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一、吴趼人的文学思想:

1.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小说是为了改良社会政治、社会道德、开发民智,强调以 “愤世嫉俗之念”、“嬉笑怒骂之文,窃自跻于谕谏之列”,对“社会种种怪现状”进行揭露抨击。

2.“寓教育于闲谈之中”,注重小说的趣味性。“盖小说家言,兴味浓厚,易于引人入胜也”。3.主张真实与虚构的统一。写历史小说要注意历史真实,不可乱加附会,但又不同于教科书,要有真实地虚构,要有趣味。如《痛史》。

二、小说思想意蕴

1.人物:反面人物:各色官员、洋场“才子”、军官兵勇、家庭妇女、娼妓、商人等。正面人物:“九死一生”、吴继之、蔡侣笙等

2.荒唐的世界—— 官场、商场、洋场、士林、市井 ①价值观的颠覆: 传统价值→ 交换价值 ②道德观的堕落: 儒家道德→ 官场“道德” 3.悲观色调:救世 → 厌世。

三、艺术价值

1.中国牌的丑怪写实主义。晚清谴责小说有系统地贬黜社会审美规则,混淆价值系统,并张扬小人当道的必然;它创造出一个丑怪奇异的世界,这是中国古典小说所没有的。

2.小说的结构艺术。

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来结构全篇 ②内在隐含的结构层次 ③首尾联络、前后呼应 ④倒叙手法的运用

3.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苟才等 4.语言的诙谐幽默。如:吃烧饼 第四节近代谴责小说之《老残游记》

一、创作意向:1.哭泣2.醒世

二、作品分析 1.人物:

①老残 :作者的艺术化身——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性人物

身 份:江湖医生

性格基调:忧国忧民 侠义精神 自我牺牲 实干作风 ②“清官”形象 —— 酷吏本质

玉贤:杀人成性,草菅人命,诬民为盗 刚弼:自认清廉,主观武断,刚愎自用 ③其他官员形象 —— 庸官

庄宫保:皮里阳秋,官官相护,昏庸自私 2.侦探的奇迹:老残断案: 福尔摩斯 —— 活神仙 公共正义 —— 个人正义 美德 ——

邪恶

三、艺术价值

1.结构艺术:游记体小说:以老残的游历过程来结构全篇,即作者从济南开始,经过黄河流域诸城镇,再回济南府,将沿途所见、所闻、所做有机地安排在一起。

2.描写技巧:写人 写景

写音乐 写心理 3.语言特色:清新 流畅 优美自然 方言的运用 第五节 曾朴与《孽海花》

《孽海花》——19世纪后三十年社会生活的缩影

一、作者进步的政治立场

①革命民主主义的倾向。“以霹雳手段,警醒二百年迷梦,扫除数千万腥膻”。

②赞颂革命党。孙中山: “天生异禀”,“而且不尚空言,最爱实行的”,“一位眉宇轩爽、神情活泼的伟大人物”。

二、传奇人物——赛金花

三、近代文化思想的体现

①高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②知识分子开始认识西方、学习西方。③文化的推移 —— 时间的层次。④揭露的大胆 → 慈禧。

四、思想缺陷

①非历史主义观点 → 帝后不和。②歪曲历史的逸闻趣事:如龚、顾。③抽象的革命党人,缺乏血肉。

五、艺术成就

1.结构艺术:珠花式结构。“伞形花序从中心干部一层一层的推展出各种形象来,互相连接,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

2.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以历史为原型,几无不有所影射。”

①多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心理刻画、对话和动作等。

②注意人物性格的流动变化。如傅彩云性格以出国前后为界的变化:温柔聪慧、体贴可人—— 干练爽利、泼辣狡黠。

3.语言是比较成熟的白话文体 4.艺术缺陷:

①人物有类型化的毛病。从塑造艺术形象的角度来衡量,成功或较成功的人物不是太多,不少人物一闪而过。描写“尚增饰”,也有类型化之嫌。

②全书意蕴欠完整和充分。小说本拟定写六十回,包括五个时代:“旧学时代”、“甲午时代”、“政变时代”、“庚子时代”、“革新时代”和“海外运动”,未完。

第二篇:中国近代文学史论文

假期的时候看了《骆驼祥子》,它讲述了一个祥子在旧中国想要通过自身奋斗而创造新生活却最终堕落的悲剧故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里,作为一个城市贫民的代表,他在奋斗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的挫折。从洋车被乱兵抢走到被迫与虎妞结婚,是他一步步度走向堕落,到最后他甚至会出卖人命来换取钱财。祥子的梦想其实并不难实现,他只是想要一辆车,一辆自己的车。可是社会的黑暗是他一次次的绝望,他用不知多少汗水换来的一辆洋车,最终却也还是落得被乱军抢走。

祥子的婚姻也是他的一次悲剧。祥子想要娶一个可以和他一起奋斗的女子,温柔而且可以和他一起吃苦。可是他最终却被虎妞算计了,而不得不与她成婚。虎妞——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骗局,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骗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虎妞就是不想劳动而靠资本获得钱财的人,这与祥子的理想生活相差太大,而且虎妞是何等厉害的角色,她想了许多办法来改变祥子,这也使祥子对他婚姻的厌恶感大大加强了。最终由于虎妞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为祥子婚姻的结局,这一切结局都是又虎妞自己一手造成的,用伎俩换取了婚姻,却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

祥子对这个强加的婚姻感到委屈耻辱,如果他对虎妞,对这个家也不是只有恨而没有留恋,那样的话虎妞的死应带给他解脱的兴奋,但实际上他是痛苦的。因为虎妞也带给了他温暖,一回家就可以吃到温热可口的饭菜,虎妞拿私房钱维持生活,给他买车,圆了他买车的梦,在他生病时照顾他。祥子也觉得“不管怎样,他觉得自己已足有了家,一个家总有他的可爱处”,“生命的延续不过是生儿养女——只要有个小孩,生命便不会是空的”。虎妞其实也是喜欢祥子的,只是她对祥子的喜欢演变成了一种占有,她想不断的改变祥子,让祥子时时刻刻都陪着自己,远离车夫这种低贱的行业。但可惜的是虎妞不理解祥子,她不知道祥子真正向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这也是祥子这场婚姻的失败之处,在那样的时代,没人能理解他。

尽管婚姻带给祥子痛苦,他也不想毁掉它,可现实连这么低微的要求都不能满足他,是多么的悲哀!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又是性格悲剧祥子是来自农村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的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论是他的健壮、木讷或者勤快、朴实,还有他的狭隘、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表,生活习惯,到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祥子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祥子的婚姻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他所承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有,又何尝能够摆脱这些压制而成为真正可以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他自身的身份地位是他的这种想法不切实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一开始就陷入了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等待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攒钱买车是祥子理想的全部,他拼命拉车,生活节俭,无不良嗜好。靠自己的双手买了车,日子好一些,他才会考虑娶亲,而这强加的婚姻使他要靠双手立业成家的愿望成了泡影,他感到委屈和耻辱。祥子本打算,假如有了车,生活好一些,“而且愿意娶亲的话,他必定要到乡下娶个年轻力壮,吃得苦,能洗能做的姑娘。”虎妞不是合适的人选,她想要靠资本过活,而且又会耍手段,祥子正是因为自制力不强,才中了虎妞设下了圈套。虎妞想要占有祥子,她对祥子和对别人比起来真是好上百倍。祥子被军阀逃兵抢去心爱的车,逃出回到人和厂时“虎妞仿佛是招待个好朋友”,当他病未好利索就拼命拉车,心疼他的也是虎妞,“她真是一百一的客气,爱护”,这对于无亲无故的祥子,是温暖的,所以祥子认为虎妞是做朋友的不错人选。可她不符合祥子的婚姻理想:好看些、年轻、和顺。从祥子不接受虎妞也是因为封建传统观念对祥子的影响。虎妞不但又丑又老,婚前还用欺骗手段得到丈夫,婚后还傲慢地支配丈夫,祥子在新房里转悠,他感觉整个生命就是一部委屈。所以祥子看虎妞是母老虎,怕她,又恨她,怎么能接受他呢?祥子不接受虎妞理应拒绝,但他又不能摆脱掉虎妞;虎妞的私房钱可以弄上的二三辆车,“不为要她还不为要那几辆车吗”?同时祥子又狭隘、爱面子,怕别人说他贪图刘四家财,怕别人笑他依赖虎妞生活,怕别人骂他不正大光明。祥子的矛盾不仅造成了自己的痛苦,也给虎妞带来了不幸。祥子与虎妞生活习惯与情趣及挣钱的方式方法上也有矛盾与分歧,这些矛盾与分歧是由各自的性格决定的,它使这场婚姻的悲剧色彩更加的浓重。

祥子与虎妞最大的差别在于思想,他们的悲剧也源于此。无论祥子怎么忍让或者是试着和虎妞相处,他们之间总有隔阂甚至是矛盾。在现代的婚姻中已经没有了社会的逼迫,但是还是会有很多人因为钱财与权力的逼迫和诱惑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婚姻。其实这样的婚姻又何尝不像祥子一般,想逃又逃不掉,相适应却又适应不了,最终只会是自己人生的一大悲剧。面对如此的婚姻,应该很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利与弊,然后才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人生陷入困境。

第三篇: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l899~1961),美国小说家。中学毕业后做新闻记者 工作。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1954年获得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是清教徒文学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为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而奋斗,代表作《失乐园》Paradise Lost是和《荷马史诗》、《神曲》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另外写有《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和《力士参孙》Samson Agonistes。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英国著名小说家,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妻子。18岁写下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Franken Stein是西方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也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玛丽·雪莱因此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弗兰肯斯坦”亦成为英语中“恐怖”的代名词.★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英国女作家,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于是夏洛蒂和妹妹艾米利回到家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作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她有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恩·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简·爱》(Jane Eyre)是其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英国小说家、诗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她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型的女作家。

★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1820——1849)她曾于1846年和姐姐们自费出过一本诗集。1847年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同时出版。1848年,安妮又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The Tenant of Wildfell Hall。正当安妮的小说艺术日趋成熟时,不幸因结核病恶化而去世,年仅二十九岁。其创作风格和奥斯丁相似。

★简·奥斯丁(Jane Austen,1775-1817)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终身未嫁。代表作《理智与情感》又名《理性与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 1811),《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1813),《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 1814),《爱玛》(Emma, 1815),《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 1818),《劝导》(Persuasion, 1818)。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写过诗,但主要写长篇小说,共有10部,最著名《虹》(The Rainbow, 长篇小说)(1915)、《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 长篇小说)(1921)和《<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刍议》(A Propo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论文)(1928)。出生于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和小学教师,曾在国内外漂泊十多年,对现实抱批判否定态度。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独特、最有争议的作家,他认为小说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方式中的最高形式,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揭示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他敢于打破传统方式,以其独特的风格揭示人性中的本能力量,召唤人们从资产阶级文明的灰烬中重建现代社会。处女作1911《白孔雀》(The White Peacock, 长篇小说),自传体作品《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 长篇小说)。代表作两部:《虹》和《恋爱中的女人》,其中,《儿子与情人》的出版后,劳伦斯才确立了杰出小说家的地位。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艰难时世》Hard Times、《我们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1707-1754)18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英国现代小说之父,戏剧家。代表作品《汤姆·琼斯》Tom Jones对后世影响极大.《约瑟夫·安德鲁传》Joseph Andrews是菲尔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而他写作的第一本小说是《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The History of Jonathan Wild the Great(1743)。魏尔德是18世纪声名狼籍的罪犯首领,有“伟人”的称号,最后被处以绞刑。18世纪早期便出现关于他的谣曲、虚构性对话、小传和小册子,其中就有笛福写的小传。

★萨克雷(1811~1863)[Thackeray,William Makepeace] 英国作家。父亲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4岁丧父,继父为富商,萨克雷得以在英国查特豪斯公学及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接受系统教育,出入上流社会,并赴欧洲大陆游学。撰写了大量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游记、书评。1847年以后开始创作长篇连载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是萨克雷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它以辛辣讽刺的手法,真实描绘了1810~1820年摄政王时期英国上流社会没落贵族和资产阶级暴发户等各色人物的丑恶嘴脸和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这部小说篇幅宏大,场面壮观,情节复杂,心理刻画深入,其尖锐泼辣的讽刺风格更为精彩。萨克雷因《名利场》叱咤文坛,与狄更斯齐名。

★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是和莎士比亚齐名的、同属英国文艺复兴后期的著名作家。他出身贫寒,16岁便应征参加了一场集宗教和政治于一体的双重战争,后来又经历了历时多年的生活和信仰危机。代表作为《天路历程》 The Pilgrim’s Progress。

★马洛(Marlowe,Christopher,1564~1593)英国诗人,剧作家。生于坎特伯雷一富有鞋匠之家,1587年在剑桥大学获硕士学位。马洛共写了 7 部剧本,均属悲剧或带有悲剧意味的历史剧 :《帖木儿》Tamburlaine、《浮士德博士的悲剧》Mr.Faustus、《马耳他的犹太人》The Jew of Malta、《多情的牧羊人致情人》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巴黎的大屠杀》Massacre at Paris。后两剧可能是与剧作家纳什合作,时间不能确定。马洛革新了中世纪的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反映时代精神的巨人性格和``雄伟的诗行'',为莎士比亚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菲利普·锡德尼(Philip Sidney, 1554-1586)英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人之一,大概是才命相妨,只活了三十二岁。写诗的时间就更短,但诗歌往往是激情的产物,一经勃发,便迅猛而不可收拾,短短的年光里,锡德尼写下了百余首十四行,集合而得名为《爱星者与星》(Astrophel and Stella)。也许艺术家的早夭常是意味着多产,或者后者便是前者的先兆,荷兰如凡高,中国如王勃。另有《诗辨》Apology for Poetry ★马赛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法国作家。1871年生于巴黎一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学者,母亲是富有的犹太经纪人的女儿。普鲁斯特自幼患哮喘病,终生为病魔所苦。1922年死于巴黎。代表作《追忆逝水年华》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er Dumas,1802—1870)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自学成才,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为小说和剧作。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终于移入了法国先贤祠。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由于他的黑白混血人身份,其一生都受种族主义的困扰。《三个火枪手》The three Musketeers(旧译《三剑客》),《基督山伯爵》Monte Cristo,大仲马一生喜欢吃,所以外表肥胖。大仲马的儿子小仲马也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善于写戏剧,其中《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等为代表作。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他是美国著名编剧,是“爵士时代”最重要的代表人。他的每一篇成功的作品都是诗人的敏感和戏剧家的想象力的结晶,都是他的艺术才能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的产物。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伟大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主要作品:《鳏夫的房产》(Widowers' Houses)、《圣女贞德》(Saint Joan)、历史剧

《卖花女》(Pygmalion)(1964年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当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音乐等八座小金人。)《魔鬼的门徒》(The Devil's Disciple)《人与超人》(Man and Superman)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国小说家,英国18世纪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代表作《鲁宾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

第四篇:文学史复习资料

简明中国文学史

1.、文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与生命本真密切关联。

2、文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它是人类求证其自由本质、创造其自身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3、现代的考古研究证明中华文明是多元并起、逐步融合的。

4、神话文学的显著特点是“神”或“英雄”具有丰富的人性,有着世俗的渴望和常人的困苦。

5、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某些特点是由语言文字决定的。

6、《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其在抒情方面显得细致、隽永的特点。

7、“赋”指铺陈,“比”就是比喻,“兴”本意是“起”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同时,“兴”又兼具比喻、象征、烘托等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8、《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

9、《怀沙》一般认为释屈原临死前的绝笔,诗人申述自己志不可改,对世俗庸众的蔑视。

10、《九歌》反映出南方民间信仰中人神共处的特点。

11、《诗经》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简短朴素的体制,形成了句式自由、篇幅宏大的体制。

12、中国古代文学中注重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到屈、宋。

13、《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语言表达具有谨严精炼的特点。

14、《老子》是一部以政治为中心的哲理著作,也牵涉个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15、《墨子》成为古代最早的严格意义上的说论文。

16、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

17、《庄子》那种一个人精神位为中心的思想和与之相关联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文学风格。

18、荀况和韩非对于文章都是把实用性放在首位的。《荀子》《韩非子》标志着先秦说论文发展到了全新的高度。

19、《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东汉末史称《史记》,总共130卷,52万余字,是古代第一部通史。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构成。“本纪”用编年方式叙述历代君主或实际统治者的生平或政绩,是全书的大纲。“表”用表格形式分项列出各历史时期的大事,以便检查。“书”是天文、历法、水利、经济等各类专门事项的记载。“世家”是世袭家族以及孔子,陈胜等在汉代祭祀不绝的人物的传记。“列传”为本纪、世家以外的各类人物的传记,还有一部分记载了中国边缘地带各民族的历史。20、司马迁是一个忠于生活的观察者和深刻的思想家。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动的性格特点。《史记》所描写的人物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显明三大特点。淳朴简约、疏宕从容、流畅而富于变化,是《史记》基本的散文风格。

21、从《史记》开始,中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性的叙事散文。

22、班固著《汉书》,称为古代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向与《史记》并称“史、汉”声誉很高。

23、《汉书》的语言工整凝炼,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崇尚典雅,与《史记》风格不同。

24、汉乐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其突出的表现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的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二是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25、魏晋是中国历史上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26、老庄哲学自东汉中后期始就越来越为读书人所爱好,进入魏晋时代,以此为核心的“玄学”成为流行的思潮。

27、建安文学最显著的进步,一是个性特征的凸显,二是情感表现的强烈,三是对艺术形式美的有意识追求。

28、所谓“通脱”,就是无所拘泥、固执,讲求实效。

29、在建安文学中,王縻与曹操都是有开创之功的作家。

30、曹丕善于拟写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以委婉细致见长。语言较为浅俗流畅,但比一般歌谣显得精致。

31、在建安文学中,曹植是留存作品最多、对当时及后代文学影响最大,通常评价也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特点是,生机勃发、情感丰沛和艺术表现的精致华美。

32、正始文人有著名的“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王戎,阮咸,向秀,刘伶。其中阮籍与嵇康文学成就最高。

33、阮籍:多用象征手法喻写诗人对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内心的复杂情感,用笔曲折、含蕴隐约。

34、阮籍《咏怀诗》通过揭示的破灭,实际上宣告了建安诗人以政治功业为核心的对个人价值的追求的虚幻性,由此开始研究完全摆脱社会价值后个人生命意义何在的问题。

35、阮籍的散文以《大人先生传》最为著名。班固开创咏诗的题材。

36、冲淡平和是陶诗著的风格特征。

37、《文心雕龙》全书50篇,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文学批评著作,写成于齐代。作者,刘勰。

38、钟嵘著《诗品》专论五言诗,主要重视充沛的感情,华茂的辞采,典雅而明朗的风格。《诗品》过分的推崇华美典雅的风格。

39、一般认为,山水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到了谢灵运才真正确立。谢灵运:高傲和偏躁的个性、贤者不能为世所用的孤独和苦闷。

40.鲍照的诗歌明显分为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两大类。他还是南朝最早有意识的写作边塞题材的诗人。41.谢朓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是诗,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

42.《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

43.宫体诗实际上也扩大了中国诗歌的审美表现的范围。它真正的缺陷在于它所表现的仍是贵族男性对于女性的品赏,这里缺乏有女性的美引起的真正的激情。

44.南朝乐府民歌主要分为:“吴声歌曲”和“西曲”两大类。45.陈子昂的特点:带有强烈自我意识和充满进取精神。

46.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两大特点:“诗中有画”:诗中常蕴含佛理禅趣。47.岑叁的诗以奇峭壮丽著称。

48.李白的特点:情绪热烈、富于气势、境象奇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成通俗而又精炼、明朗而又含蓄,清新而又明丽的特色,语近情遥。

49.《兵车行》标志着杜甫是个转向严肃的写实和具体批判性的方向。

50.杜甫:一类多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恬静的自然风光,情味悠闲;一类多以雄壮阔大的自然景色与悲凉的情绪相结合,反映了诗人对命运不甘而又无奈的激荡心情。

51.杜甫是一位善于汲取前人经验而又富于创造性的诗人。52.李益是中唐最重要的边塞诗人。

53.在中唐时期,两大诗派,一是孟郊、韩愈等人的奇崛险怪,一类是白居易、元稹等人的浅俗明畅。

54.孟郊诗以辞浅情深的短篇《游子吟》传诵最广。他的诗的显著特点:以异常敏锐的感受和尖锐的方式表达穷寒之士对自身境遇和社会的不公平的愤怨之情。

55.韩愈诗歌最成功的地方,是以奇异的想象、磅礴的气势,描绘出具有巨大力量感的、激烈冲荡的意境。韩愈写诗好逞奇矜博,喜用生涩语词,好发议论。

56.李贺的想象更近于一种病态的天才的幻想,是常人思维难以进入的。57.贾岛诗歌的主要特点是爱好苦吟。

58.白居易诗在语言上有明显的特点,就是浅白。

59.刘禹锡诗的特点是:视野扩大,感悟深沉,具有通脱的态度却不失激情。60.盛唐气象:雄壮、奔放、自信的特点。

61.杜牧诗作中最著名的则是怀古咏史一类。他的特点是,意气风发、俊逸明丽的气格。62.李商隐对近体诗最为擅长,尤其是七律,可与杜甫并称为唐代两大宗匠。

第五篇: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填空。

1、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3、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4、《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仅存诗题,不在305之数。5《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类。

6、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7、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

8、荀子是最早以“赋”的命名进行创作的。

9、《战国策》主要记录的是纵横家的言论。

10、诸子散文中最富有雄辩色彩的是《孟子》。

11、《论语》在汉代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本子,今天见到的是《鲁论语》。

12、《庄子》所谓三言实际上都是寓言。

13、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14、屈原之后的另一位楚辞作家宋玉的代表作为《九辩》。

15、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一首诗是《天问》。16下列作品中属于《九歌》的是《东君》。

17、下列特点不属于楚辞体是四言为主。

18、《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杂家之作。

19、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新序》十卷和《说苑》二十卷。

20、东汉时期桓谭著有〈新论〉,仲长统著有〈昌言〉,都巨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21、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

22、李斯的代表作《上书谏逐客》。

23、《过秦论》是贾谊最负盛名的史论散文。

24、《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25、《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

26、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达他“发愤著书“的决心。

27、司马迁创造了纪传体通史,开创了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写通史的范例。

28、《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29、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喊书》,其作者是班固,记事起于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全书共一百书。30、杜笃《论都赋》是京都赋的开端。

31、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的赋体类型属于骚体赋。

32、祢衡创作的抒情小赋是《鹦鹉赋》,董仲书创作的赋篇是《士不遇赋》。

33、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是(司马相如)。

34、汉代纪行副赋的开山之作是(遂初赋),淮南小山创作的骚体赋是(招隐士)

35、扬雄著名的四篇大赋作品是《甘泉》、《河东》、《校猎》、《长扬》。

36、东汉中叶的张衡在赋史上是承前起后的作家。

37、咏物赋的代表作:孔臧的〈杨柳赋〉、〈蓼虫敷〉王褒的〈甘泉赋〉残篇。

38、张衡的〈二京赋〉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开山之作。

39、乐府有采集民间歌诗、组织文人制作以及负责演唱等职责。40、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有〈十五从军征〉。

41、汉代乐府民歌的特点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42、〈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人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题目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3、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作论〈古诗十九首〉说“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

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主要的贡献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二、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44、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的成熟的文人七言诗。

45、被誉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诗人是曹植。

46、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的建安作家是王粲。

47、建安时期以才华著称的女诗人是蔡琰,她的代表作是〈悲愤诗〉。

48、〈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

49、〈咏怀诗〉的作者是阮籍。

50、“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正始之人是嵇康。

51、西晋诗风的总体特点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52、西晋咏史诗的代表作家是左思,〈咏史〉八首为其代表作。

53、“功业未及见,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冈,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催双辑。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出自〈重赠卢谌〉。

54、东晋之冈的总特点是:淡乎寡味,皆平典似〈道德论〉。

5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田园居)。

56、“辰兴理荒岁,带月荷锄归。”

57、“少天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5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9、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风格是平淡自然。60、〈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散文。

61、陶渊明今传散文四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书〉、〈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62、陶渊明今存辞赋三篇:〈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闲情赋〉。63、“休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出自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64、谢灵运的主要成就在山水诗。65、鲍照的诗歌成就主要在于乐府诗。66、谢眺诗歌的主要成就在于新体诗

67、代表南朝乐符民歌最高艺术水平的诗是《西洲曲》。68、代表北朝乐府民歌最高艺术水平的诗是《木兰诗》。69、被《诗品》称为“才秀入微“的元嘉诗人是鲍照。

70、“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出入谢眺诗代表作《之宣城出新浦板桥》。71“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出自庾信前期代表作《奉和山池》 7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出自谢灵运笔下。73、“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74、北朝民歌多辑入《乐府诗歌。梁鼓角横吹曲》。75、南北诗风集大成者是庾信。

76、建安赋作家中,以王粲、曹植成就最高。77、《落神赋》的作者是曹植

78、南朝骈赋的代表作是鲍照的《芜城赋》。79、左思赋的代表作是《三都赋》 80、潘岳赋的《悼亡赋》 81、《芜称赋》的作者是鲍照。82、庾信的代表作是《哀江南赋》 83、《恨赋》、《别赋》的作者是江淹。84、阮籍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85、嵇康散文的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86、徐陵的骈文名篇是《玉台新咏序》 87、庾信的骈文名篇《哀江南赋序》 88、《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 89、《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杨 之 90、《搜神记》的作者是干宝

91、曹丕的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是《典论*论文》 92、陆机的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是《文赋》 93、刘勰的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是《文心雕龙》 94、钟嵘的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是《诗品》。95、王绩的代表作《野望》

96、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借对古都长安的描写,慨世道之变迁而伤一己之湮滞。

二、名词解释

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六艺:指的是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2楚辞: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3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1毛诗:出现稍晚,又是古文经,未得立。但是到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随着郑学大昌,毛诗遂独行于世,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2、赋、比、兴:为《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Ÿ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大体来说,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的开头位置。就兴与诗歌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意义相关的例子,如〈关雎〉,不相关的例子,如〈唐风。山有枢〉。赋、比、兴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

3、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出现,用古文字写定,比今天〈尚书〉多出十六篇,这十六篇后来亡逸了。

4、〈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也是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5、〈春秋〉三传:〈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粮传〉都是阐述〈春秋〉经的“传”,合称〈春秋〉三传。

6、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

7、“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当时他并没有特定的名称,“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开始出现。从体式上看,“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以抒情、议论、描写为主,刘向把楚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进来,命名《楚辞》。

8、互见法:《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

9、《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记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翔实记录了西汉一代229年的历史。其体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传”。全书100篇,分为本纪十二,表八,志十,传七十,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10、抒情小赋:到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份减小而抒情成份极大增加的赋作,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等,这类作品一般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

11、乐府:本是上古掌管音乐的行政机关。西汉乐官为太乐令、乐府令两个官职,分别掌管雅乐、俗乐。乐汉掌管音乐的机构,也分为两个衙署,一是太予乐署,一是黄门鼓吹署。魏晋以后,人们把乐府演唱的诗歌也即称之为乐府。于是“乐府”又成为诗体的名称。

12.建安风骨:建安时期,“三曹”“七子”等人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情怀,形成慷慨悲凉、清新刚健的诗风,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13.游仙诗:它的渊源可以上溯到先秦,而以“游仙”为诗名,则始于曹植《游仙诗》。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不同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

14.玄言诗:它的特点在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淡乎寡味。

15.永明体:又称新体诗,因为最初形成于南朝永明年间而得名,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它是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16.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彩丽靡轻艳的文风。它发端于齐梁之际,到萧纲及其周围文人时达到全盛。

17.北地三才:指南北朝时期北朝北方本土诗人的代表温子升、邢劭、魏收。

18.吴歌:产生于六朝时期长江下游地区,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为中心,主要是民歌,内容多歌咏男女爱情,多用谐音双关。

19.西曲:产生于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汉水两岸的城市,包括荆、郢、樊、邓一带。内容多写水边船上的旅客、商贾的生活、商人和少妇的离别之情。

20.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词藻。

21.《文心雕龙》是南朝齐梁之际刘勰所作,是一部系统完整而且结构严密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着重探讨的主要问题有: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此前的文学现象,并开创性的将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我国古文史上占有极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三、简答题

1.关于《诗经》汇编的三种说法?

答: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关于《诗经》的汇编有三种说法:

1、班固汉书中有“采诗说”

2、《国语》中有“献诗说”

3、《史记》中有“孔子删诗说”。2.《左传》的文学风格和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典型的例子如《晋公子重耳之亡》,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左传》作者注意记叙这样错综复杂的战前外交策略,在战争叙述中添加了曲折的故事意味。第四,《左传》还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答:它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和事迹,言论为多,第一,铺张辨丽,整饰恣肆的风格。第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第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第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4.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

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2、战国时期,有《孟子》和《庄子》。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赡,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的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它们议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5.简述《大歌》的文学风格?

答:

1、屈原在《九歌》诸多作品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他写神的灵异如《东皇太一》中“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描写神的灵光四射,飘渺高远,法力超凡,但神灵的感情与凡人完全不同

2、《九歌》独特的题材,造成了它独特的风格。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他侧重于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这就使奇异深浓的情感,凄清幽渺的境界以及曼妙清新的描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 术境界。

6、简述西汉初期、东汉散文的发展大势?

答:西汉初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往往对现实问题而发,行文平实明白。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东汉前期的散文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追求真实,力排虚妄,尤以王充为代表。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混乱,士人议时政,发愤指弊,他们的文章往往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

7、以《子虚赋》为例说明汉代散文体大赋的特点?

答:开创大赋的是枚乘,把大赋创作推向高峰的则是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合称《天子游赋》。作品的绝大部分是以繁辞丽句对诸侯、天子的苑囿铺排夸饰,只在篇末点缀的些少讽谏之语,这些赋作体现了汉赋的主要特点。第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第二,空间的极度排比。第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第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8、简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答:东汉中叶的张衡,在赋史上是承前启后的作家,《二京赋》的谋篇立意,大抵模仿班固《两都赋》与以前的词赋作品相比,更加切近现实,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家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成为汉代京都赋的极致。张衡的《二京赋》,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其《归田赋》又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写入世的感慨和厌倦以及出世的愿望。《归田赋》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改变。

9、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答:主要现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许多民歌都有情节,有的还描写了人物的形象。第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抒胸臆的作品,也有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的作品。第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民歌在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变为以杂言和五言为主,句式灵活多变,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作为诗的语言,看起来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10、《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答:它的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表现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他们对人生的某些观念。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评论《古诗十九首》说:“五言之冠冕也”。第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最鲜明的特点;第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第三,《古》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能够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第四,《古》诗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传神达意,意境隽永。

11、简述建安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的分期?

答:建安七子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创作可以分为两个不同埋藏。前期处在汉末**之中,目睹生民忧患,个人生活也颠沛不安。所以前期的作品往往反映**的社会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后期,七子先后归时曹操,除孔融后来被杀外,其他都仕途顺利,生活平稳,是曹氏父子的近臣。所以后期作品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12、“玄学”思潮对“正始文人”文学创作的影响?

答:• 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在文学中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和感,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在玄风的影响之下,正始文人用哲学的眼光,从更为广阔的时间、空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使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13、“太康诗风”的特点?

答: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 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ƒ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 是描写更加细腻。太康诗风的代表诗人为陆机与潘岳。

14、•玄言诗对文学的影响?

答: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作家为孙绰、许询,值得注意的是孙绰还有玄言诗的另一类作品,由面对山水而领悟玄理,他们的诗作多由写景而抒发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感受,虽不脱道家主旨,却也用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自然风物之美,表现了恬淡清虚的审美情趣。‚直接启发影响了陶渊明平淡自然之风格,而且对后代文人诗歌中冲淡自然、旷达闲适风格的影响至为深远。ƒ玄言诗人对山水的体悟与描写,也为晋宋之际山水诗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审美心理和创作方面的基础。

15、简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

答:•他体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意志和纯洁高旷的品行,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文中所写的归途情景、与家人团聚的情景以及来年春耕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词,从中可见诗人对自由德望向往。ƒ文中不乏华采的段落,跌宕的节奏,轻快的行文,将作者摆脱官场回归田园的欣喜之情表现的极为生动。16„元嘉诗歌的新特点?

答:•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花改变为重抒情;ƒ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以“元嘉三大家”为例,解灵运追求的是清水芙蓉之美颜廷之则追求的是典丽华赡之美,鲍照却追求一种强烈明畅的浓艳之美;„元嘉诗歌的新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17、简述庾信前后期诗风的差异?

答:庾信诗歌创作可以依42岁留魏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气仕梁是重要宫体诗人之一,多绮艳之作,辞藻华丽,前期代表作是《奉和山池》;后期入北,身仕异国,一种故国乡关之思时时涌现在诗中,就显得情绪深沉,诗风也显苍凉,《拟咏怀》27首,可以为其代表作。

18、《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答、(1)《洛阳---》五卷,描述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四十个大的佛寺建筑。其内容有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具有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2)《洛阳---》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语言多整齐的句法,时有四六骈句、散句兼用,风格典丽清拔。

19、简述魏晋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1)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是受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崇尚谈玄理而不谈政事,清议品评人物的影响。(2)魏晋南北朝士族子弟为了取得声名仕进而学习名士的言谈举止,志人小说就是士族人物玄虚清淡和奇特的记录,而且文人学士以熟悉故事为学问,显示知识渊博,编纂小说便蔚然成风。著名的有刘义庆《世说新语》、葛洪《西京杂记》。

20、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

答:(1)此时期志怪小说多的原因,是受佛教中佛经故事的影响,和巫和方士的影响。(2)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道: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练金和谈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止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3)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原因是印度思想的输入,佛教大行,翻译的佛经很多,鬼神奇异之谈杂出。(4)中印两国的鬼怪都合于小说里,使志怪小说发达起来。主要有张华《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王嘉《拾遗记》、刘义庆《幽明录》、东阳无疑《齐谐记》等。

21.如何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自觉?

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是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的。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四、论述:

1、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中的艺术成就。

(1)抒情与现实的统一,表现出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首先,作者所抒发的方式是坦率的,如“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再次,叙事性的诗作中也包含着作者的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但是其中不时穿插,如“无衣无褐,何以卒岁”这样的诗句,哀叹农夫穷困微贱的生活状况。(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极大的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这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的直抒胸臆。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大体来说,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的开头位置。就兴与诗歌的关系来看,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意义相关的例子,如〈关雎〉,不相关的例子,如〈唐风。山有枢〉。赋、比、兴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首先是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其次《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诗经》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再次,《诗经》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2、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答:(1)《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大,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重言是引用名人的话以证己意,是“借重之言”,但《庄子》引用的名人名言,基本都是虚构的;卮言指立意抒思不受真凭实据的拘限,心想笔随,变幻写意。卮言,其实也都是寓言。(2)《庄子》的寓言描述了众多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寄寓他足以惊人发聩的深刻思想和深沉的感情。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奇幻橘诡的想象。《庄子》的想象奇幻,夸张,出人意表,变化莫测,如《逍遥游》中的“鲲鹏之变”、“混沌之死”等。《庄子》的思想就是这样,神思迭出,离奇多姿,令人想所不及,移步换形应接不暇。‚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他往往以很少的笔墨,就能写出人物鲜明的形神特征。例如„姑射山之神女‟》《庄子》中有不少像支离疏这样形体残疾丑陋而有“德”得“道”的虚构人物。ƒ细腻逼真的描写。〈庄子〉在阐释或描写义理时,虚构了许多光怪陆离的艺术形象,但是一些 具体的形象描写又有非常细腻逼真的工笔。„谐趣和讽刺横生,〈庄子〉的谐趣、讽刺往往连珠并玉,难分彼此,例如“舐痔结驷”“触蛮之争”“ 得腐鼠”使〈庄子〉的愚言都带有谐谑和讽刺的意味。3.论述《离骚》的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答、一、《离骚》的主题。《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他的情感和思想都熔铸在其中。《离骚》中,屈原的峻洁人格,与他的“美政”理想、爱国情感、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纠结一处,水乳交融。(1)“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他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屈原的爱国情感:“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际”。以死殉国,集中,鲜明地屈原深厚的爱国情感,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2)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的理想,屈原追求不已,九死不悔;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基本是实写,但以比兴写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已具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把他火一样的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爱国情怀,经过这样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2)俊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述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3)比兴手法的招展。这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寓情喻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4)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它从历史到现实,从人间到仙界,从自然到社会,前一部分主要是实写,后一部分大体是虚写。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句相见,开始构创了长篇句判。主客问答,铺排描写。《离骚》的语言丰富多姿,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4、论述《史记》的写人成就艺术?

答:《史记》众多成功人物的塑造,得力于司马迁极富表现力的描写手法。主要有下述几点: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例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他的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等等。而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例如《李将军列传》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刻画蔺相如的性格,只选取了三个富于表现力的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则显现他先公后私的精神境界,有力地表现了蔺相如智勇双全、大公无私的多侧面的品格。第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在《项羽本纪》的“鸿门宴”,在这场有力与智的冲突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闲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第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写雁门战后,李广被废为庶人。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又如〈酷吏列传〉写张汤讯鼠的细节,表现出张汤从小就熟悉治狱,具备残忍的特性。第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在〈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项羽和刘邦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则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率直鲁莽,刘邦的持重深刻,宛然可见。《史记》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是“史家之绝唱,天韵之《离骚》。5。论述曹植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以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为界,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之作。如《白马篇》,就是通过写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气势豪放而情绪昂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前期作品,在抒写志向和抱负的同时,也常常弥漫着战乱环境所赋予的悲凉慷慨情思和人生无常叹息,如《送应民》,即使他前期的宴游诗,出时带一种苍凉意味。曹植后期的作品则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爱压抑之郁愤心情,典型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诸候到京城“会节气”时,曹彰不明不白的暴死,回藩路上又不许曹植、曹彪兄弟同行。面对一边串的打击,曹植写下了这首诗。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曹植后期诗作如《野田黄雀行》《吁嗟篇》都是这种沉重压抑的慷慨慧歌。

6。论述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

答:•形成陶诗中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于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由于他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破旧于贫贱,所以在诗歌创作中情绪平和,没有激烈的情绪变化,没有巨大的感情起伏,远离了在政治上建立事功的强烈追求或怀才不遇的无限悲慨,而于田园生活日用之中自得其乐。ƒ就诗歌语言说,陶诗的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钏嵘说渊明“文体省净,殆无长语”,指出陶诗语言简洁纯净。他不有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圳特区僻的典故,他诗句的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情感力量。他要表达的纯真情怀,决定了他选择的只能是这各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但是,陶诗的语言又是不是未经加工锤炼的,陶诗语言是不露斧凿却高度艺术化的传神之笔。

7。论述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

答:•谢灵运山水诗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在一首诗中,往往是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景物,最后是议论或感慨。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冥色,云霞收夕霏。”‚谢山水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在其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这一点对后世山水诗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开后世山水诗意境创造之端倪。如“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又如他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鸣禽。”被誉为“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ƒ谢山册诗的第三个特点,是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灵运精心追求山水诗的艺术技巧,但有许多诗却能不落雕琢痕迹,而能写出景物的韵味情思,这也是汤惠休说“谢诗如出水芙蓉。”的原因。„谢灵运的山水诗终究还是山水诗发展初级阶段的产物,尚未达到构造完整意境的阶段,还处于有佳句而无完篇的层次,经常有“玄言尾巴。”一些诗运用典故成句过多,而造成节奏冗缓,堆垛芜累之病。

下载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编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代文学史 中编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 名词解释 “骑士文学”:是骑士文学的产物,在中世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倾向。在12、13世纪欧洲骑士文学以法国为中心出现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 填空 元代的叙事性文学占主流地位 元朝统治者把国民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种 元代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 元代戏剧形成北方戏剧圈(《赵氏孤儿》,《李逵负荆》,《双献功》《秋......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定稿)

    《中国当代文学史》易考名词解释的文艺思潮,流派,作家,作品. 一、填空题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现代文学的转向(转换时期的文学,延安文艺座谈会) 三,文艺批判运动 四百花文学 第二章转换时期的小说(农村小说,赵树理。孙犁。丁玲和周立波。柳......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本复习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遗漏,请自行补充。黑体字为已知题目,其余均是划的重点) 一、 名词解释 1、 骑士之爱 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题,不是完全的爱,只是一种特定的爱,因其割断了......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选择题 □ 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 □ 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文学院0701 刘欢2013/8/5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一、茶陵派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张泰及"李门六君子"邵......

    中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