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选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6:2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训练——选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训练——选材》。

第一篇:作文训练——选材

作文训练——选材(五六年级)教学目的:

让学员明白选材的重要性。

学会合理、恰当地选材材料,表达文章中心。力求所选材料新颖、独特,吸引人。教学步骤:

步骤

一、引入概念 什么是选材?

题目审清之后,就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一篇文章是不是成功,与所选的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可以说,材料选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那么,该如何选材呢? 步骤

二、解析秘诀

一、所选材料要能表现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就应去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状物、写景,都要按中心意思来取舍材料。也就是说,你选择的材料应当能表现所写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所选的材料与中心无关,材料再生动也是不成功的。下面我们来看两篇短文,看哪篇符合题意? 题目:学校家长会见闻

五月十三日是学校家长会的日子。

那天早上,我在公共汽车站候车回校。等了约十分钟,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原来是一辆小客车撞上行人道的大树。虽然小巴没有严重损毁,但强烈震荡后,乘客吓得乱作一团。那时,司机呆坐驾驶座位上,直至车厢传出求救声,司机才惊魂稍定,马上询问乘客的情况,并带受伤的乘客下车。我应司机的要求,拿出手机报案。不久,警察和救护员到来救助伤者和调查意外原因。最后,我陪同伤者到医院接受治疗。

夕阳西下,我才离开医院。虽然未能见到开家长会的情景,但我却过了很有意义的一天。题目:学校家长会见闻

为庆祝建校三十年,学校在五月十三日举行召开家长会,并对家长开放。

家长会之后,家长可以参加讲座和游戏活动,还可以参观各科的展览。

家长会上午十时开始,我们参加家长会以后,我就带着妈妈去参观展览。

然后我们参加“亲子教育”的讲座,讲课的老师讲得十分风趣,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也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我们来到游戏活动场所,和妈妈一起玩游戏,玩得开心极了。

四时左右,家长会就在一片欢笑声中结束了。思考:这两篇短文哪篇好?

文章二较好,因为文章一的内容完全没有提及在学校开放日见到的人物和事物。文章一较差,但是说不出为何,总觉得得内容有点怪怪的,好像是„„离题!文章一的內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再如:有个同学在《我和我的老师》一文中这样写道:

我们的老师姓杨,50多岁,花白头发,满脸皱纹,戴一副黑边眼镜。她态度特别和蔼,从来不发脾气,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常常备课到深夜。

有一次,我们班到长城春游,杨老师身体有病,可是为了让我们玩得高兴,她带病参加了这次春游,使同学们很受感动。

杨老师对同学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记得期中语文考试的时侯,杨老师看见陈全同学作弊,气得满脸通红,狠狠地批评了他,可是课后又找陈全同学补课,直到陈全弄懂了课文的内容为止。

杨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我们尊敬她,热爱她。

注:这篇作文有内容空泛、材料零散的毛病,但是,主要的毛病是没有紧扣题意,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我和我的老师”这个题目,要求作者通过“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相互关系,写出人民教师平凡的事迹,歌颂人民教师高尚的品德,或者表现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上面这篇作文只写了老师,没有写“我”,更没有写“我”和“我的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不算切题。

再比如说,我们要表现妈妈买衣服挑剔,就要选择能表现妈妈挑剔的材料,所有的描写都应该是为了表现妈妈挑剔服务的。这里有一位同学的习作,请你看看,是不是表现了妈妈买衣服挑剔的特点: 妈妈买衣服

我的妈妈每到星期日就去逛商场,还一定要拉着我和爸爸。所以,星期日就成了我和爸爸最头疼的日子。

妈妈买衣服最挑剔,买一件衣服往往能花上好几个小时。不是问:“宝贝,这件好不好?”就是问:“这件怎么样?穿起来显不显胖?”唉!老妈真烦!

最可怜的就是老爸了,要一直在旁边站着,一听见老妈问:“老公,这件好不好看?”便答:“好!”谁知道老爸到底看清楚没有。

这不,老妈又拿出一件绿色的问我:“宝贝,„„”“好!好!”我不耐烦地说。“我还没说完,你怎么就回答了?”妈妈有些不高兴。

又过了一会,她又拿出一件红色的问爸爸:“这件好不好?”“好!”爸爸立刻回答。可老妈还不死心,又拿出一件花的问我:“这件呢?”妈妈就这样反复地问,最后终于挑了一件花的。

唉!陪妈妈买衣服真受罪!

这篇文章不长,但是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妈妈的挑剔。

二、所选材料要有积极意义。

我们写文章,是要给人以教育,让人受到启发,所以所写的内容一定要有积极意义。否则,写得再好也是不成功的。

有位小朋友写了一篇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放学以后,我在家里做作业。李小虎和赵云峰叫我和他们一起去踢小足球。为犯规不犯规的事,我和李小虎发生了争吵。趁我不注意,李小虎突然推了我一下,我摔了一跤,痛得我直叫唤。赵云峰教了我一个“绝招”,也趁李小虎不留神的时候,摔了他一跤。赵云峰拍着手笑着说:“好一个标准的后滚翻!”我望着李小虎那狼狈的神色,也笑了。从此,我和李小虎不要好了。当然,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和好了。

这一件事真使人难忘啊!

这篇习作的中心思想是:“我”学了“绝招”使李小虎也摔了一跤,抒发了“我”高兴的心情。由于这一“高兴”是建筑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所以这一中心不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这样的文章就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其实,根据原文提供的内容,这篇文章可以写出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或有错就改等思想意义。比如确定“团结友爱”这一中心,可以简介发生矛盾的缘由,将“老师的帮助”“我们和好”的过程展开写,在叙述的过程中又注意突出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这一中心,这样写,文章就有了积极的思想意义。

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说,我们经历的事大多是一些平平淡淡的和细小的事情,怎么写出它们的积极意义呢?这就必须我们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它们的积极意义。比如有些同学做错了事,惹了祸、捅了漏子。这些事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教训也大。如果把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受到的教育、懂得的道理写出来,自己的思想就提高了一步,让伙伴们读读,从中也是会受到启迪的。这样写,文章就很有意义了。请看一个同学的一篇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一看家里没人。我高兴极了,今天可算捞着机会好好玩一玩了。于是去找我的好朋友王大朋,他正好也在家。我对他说:“来,咱俩杀两盘吧!”说着,我俩就摆开棋盘,“厮杀”起来。我是个棋迷,手里一摸棋子儿,可就要着迷。把什么都忘了,不知不觉天色黑下来。我突然想起今天的家庭作业还没写。一想到不完成作业时爸爸那严厉的神情。我赶紧放下心爱的棋子,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我推开房门,爸爸和妈妈已经回来了。一见我就问:“你的作业呢?”我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脱口说道:“做完了。”爸爸命令似地对我说:“拿来,我看看!”这一下,我真的慌了手脚,只好伸手到书包里去摸索,心里紧张地打着注意。忽然,我的手指碰到了那个硬硬的算术本皮儿。我一下子想起来了,今天的课堂作业老师嫌我写得潦草,让我重做一遍,我写完后,还没有让老师去批。于是一下子抽出了这个算术本,理直气壮地送到了爸爸手上。爸爸认真、仔细地看了一遍,挺高兴地说:“算得还不错,写得也挺整齐。以后回到家都要像今天这样,写好作业再去玩。

听了爸爸的话,我先是高兴,觉得总算过了今天这一关。可是,越思越想,心中越不是滋味。爸爸严格要求我,又这样信任我,我怎能骗他呢?于是,我鼓起了勇气,说:“爸爸,我没有完成作业,刚才我是在骗您。”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完了,就低下头,准备挨训。谁知爸爸半天没吱声。过了一会儿,听见他亲切地对我说:“嗯,承认了错误就是好孩子,但还要下决心去改。先吃饭吧,吃完饭把作业补上。”

你看,这件事,我怎么能忘得了它呢!

这篇作文写了一件常见的错事:因贪玩没有完成作业,爸爸检查作业时还对爸爸说谎,说做完了。虽然写的是件错事,可小作者围绕“我”的思想变化,批评了说谎的错误行为,表达了自己勇于认识错误和勇于改正错误的决心。通过写这件事,使自己受到教育,也为别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这篇文章不也就有积极的思想意义了吗?

三、所选材料要有新意。

材料是否有新意,是老师判断作文类别的很重要的依据。

我们写作时选择材料要尽量有新意。有的小作者写《记一个值得学习的人》,总是选取一些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大家十分熟悉的材料,缺乏新鲜感。要使作文不落俗套,尽量要选取自己新发现的一些材料。

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新颖的材料呢?很多同学提起新颖头就疼,感觉自己每天接触的就是爸爸妈妈和同学,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无非就是谁和谁一起做了一件好事,谁和谁因为一杆铅笔、一次值日闹了一点别扭等等。哪有什么新颖的事可写啊?

其实,这些小朋友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材料中的人!什么是新颖的材料?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材料就是新颖的材料。

什么叫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自己亲身经历的、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的事情,就是有独特个性的事情。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经历,每个人的经历都是唯一的,能真实的展现自己真实经历的材料就是新颖的。即使同样是向同桌借一块橡皮,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动作、语气一定不一样,借之前和借之后的想法与感受不一样。这些个不一样又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得出不同的感悟。这就是新颖。

下面我们来看几篇文章的选材: 题目:一个不平常的生日

选材1:生日当天,同学为我庆祝,送了一个蛋糕和一份礼物给我。

注:生日的时候,与朋友一起庆祝,收礼物、吃蛋糕是很常见的事,未能表现题目要求的 “不平常”。

选材2:生日当天,没有庆祝、没有蛋糕,也没有礼物,只有扫帚和抹布,因为生日当天,我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活动。

注2:生日的时候,没有与朋友一起庆祝,沒有收礼物:和吃蛋糕不算太奇怪,最耐人寻味的是到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这就符合题目要求的“不平凡”。例二:自我介绍

选材: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会说话也会走路,每天早上七时起床,吃过早饭后便去上学。我长得不高也不矮,不胖也不瘦。眼睛不大也不小。

注:以上的内容适合描写所有人,根本未能准确地、具体地自我介绍,内容没有新意。

选材:我是一名小学生,我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我对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其中,我最喜爱的运动就是游泳。注:以自己的兴趣作为自我介绍的内容,这样的材料就有了个性。例三:一个我敬爱的人

选材1:妈妈她十月怀胎,生我;妈妈她不辞劳苦,养我;我生病时妈妈不辞劳苦地照顾我。

注:以上的内容没有错误,它符合选材的原则:

1、符合题目的要求;

2、具有代表性、有意义。可是,所选内容不够新颖。

选材2:妈妈因工作繁忙,没时间照顾我;每次吃鱼,妈妈总吃鱼头和鱼骨,把鱼肉给我吃;我生病时她没有办法请假照顾我。

注:以上的内容比选材1的新颖真实。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作文《朋友》

朋 友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个漂亮的红盒子,里面放着几颗珍贵的红豆,它是代我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送红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是,我的位可敬可爱的朋友却离我走了,永远地走了。

那是一年前的一天,家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听妈妈说,他是从台湾来的。他年轻的时候与外公是好朋友,现在国内没有一个亲人。他在台湾生活得很好,可是年纪老了,特别思念家乡。于是便放弃在台安逸的生活,回到他朝思暮想的家乡。而且,他不愿住宾馆,要和我们在一起。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做完作业后在阳台上玩,口里唱着前不久才学会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着唱着,忽然听到有人在伴着我的一起唱。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老爷爷。“您也会唱这首歌?”我好奇地问。“这首歌唱出我们游子的心声,我当然会唱了。”那天,我和他聊了一个上午。我们谈以他的过去,谈到香港回归,谈到祖国统一„„外公说我们是“忘年交”,他说我是他最好的朋友。一天,我看见他正在抚摸着一盒晶莹的红豆。我说:“你很喜欢这红豆?”是的,这是地地道道的岭南红豆,珍贵的红豆。后来我写了一首《红豆》诗送给他,他默念着:“红豆生南国„„”我看他的手在颤抖。

外公和外婆都说我俩是“忘年交”,他自豪地说我是他祖国最好的朋友,是他的亲人。

今年二月,他病倒了。一天下午,他拉着我的手,艰难地说:”我魂归故里,本应知足,但眼见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却未能见到海峡两岸的统一,我死不瞑目啊!“他用颤颤抖抖的手拿出那盒红豆,送给我,”别忘了我„„对你的嘱托。”就这样,他走了,永远地走了。

每当我看见这盒红豆,我就会想起他——我的朋友,一位怀着爱国心的台胞。

评析:

这篇文章有三点值得我们学习:

1、这篇文章选材新颖。少年的朋友通常是少年,而作者写的是与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忘年交”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

2、倒叙开头。先写我的书桌上放一个漂亮的红绒盒子,里面放着珍贵的红豆,它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的。送红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是,我的朋友却离开了我,永远的走了。造成悬念,给人一种想读下去的欲望。

3、这篇文章立意深刻,因为这对“忘年交”的友情始终和爱国之情联系在一起,一件件平常小事,蕴含着爱国的情怀。

四、所选材料要真实。

作文要记实事,说真话。记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要防止夸大事实,更不能胡编乱造。因为,只有真实的,才是生动的。

请看一位同学的作文《考试以后》:

“„„这次期中考试之后,我们就更惨了,班上整体成绩不好,很多同学都受到了‘男女混合双打’,我的家里爸爸不在,我受的是女子单打,都是分数害的我们,我不知道在父母眼里,究竟分数重要,还是孩子重要。” 这一段话写得十分真实,因而也十分生动,感人。有的小朋友会说,作文不是要想象吗?

对,作文是应该想象。但是,想象也要以事实为基础,没有事实基础的想象是胡思乱想。例如:一个小朋友写他的同学力气很大,居然搬起了三百斤的大石块。你说他能搬一百斤,倒有人相信,搬三百斤就不真实了。

再如:一位同学写他奶奶走路很快:我的奶奶虽然七十多岁了,可走路却非常快。从乡下老家到我家有十多里,她半小时不到就跑到了。

七十多岁的老人能有这么快吗?

另外,还要注意选择一些小的材料。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一件事的意义,往往从小事中反映出来,以小见大。选材练习题:

1、下面三个题目,应该选哪些材料,在题目后面写上所选材料的序号。题目:(1)《乐于助人的张叔叔》

(2)《小博士》

(3)《给妈妈的礼物》 材料:(1)他脑子里装的东西比谁都多。(2)双休日为邻居修自行车。(3)为王奶奶换煤气。(4)画幅肖像作为“三八”节给妈妈的礼物。(5)“太阳是静止的”这话讲得不科学。(6)画白发引起的回忆。(7)“我”喜欢跟他一起做作业。(8)妈妈额头的皱纹记载着她的辛劳。(9)为别人做点好事心里感到舒服。

2、给下面的作文题选材。(讨论)

(1)《生日》 ;

(2)《这件事教育了我》

(3)《街头小景》

(4)《小闹钟》

结尾:回顾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作业:结合练习第2题,根据自己的选材,完成一篇作文。

第二篇:初中作文训练教案之选材

初中作文训练教案之选材

仁义镇保安中学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课题组刘永 教学目的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

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窗外”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 是虚构的材料:一个老大娘在雨中摸针,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

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

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

2008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在材料方面要求很高。如重庆“选材新颖,最高可多加5分”;湖北黄岗“选材新颖,有个性可多加1—3分”。材料之与作文评分,显性比重通常占到10%,但其隐性分值远远不止于此。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考题回放(2008年湖南益阳市中考作文题)

请以“走进-------”为题,写一篇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要求:⑴有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走进那张“牛皮癣”

大雪放肆地在天空中飘荡,整个世界突然变得一声不吭。那雪白雪白的花朵,纷纷扬扬地落到马路上,落到屋顶上,落到停靠在路旁的汽车上,所有的一切,在一瞬间都沉浸在了

一片雪白的世界里。

不知从哪儿吹来一股风,说是为了维护市容,保证城市的卫生,要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广告。

天还没亮,雪还飘。一位清洁工正在清理着一面墙。他四五十岁的光景,穿一件军大衣。衣袖上带着袖套,却遮盖不了衣袖的补丁,皮肤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黝黑。他用力地撕着墙上贴得很紧的纸张,手冻得通红通红的,像火焰一样,似乎能将这雪融化似的。麻烦的是,这些纸张仿佛在墙上生了根,他只好用冰冷的书一遍一遍地擦洗着墙。天渐渐亮了,墙上的纸只剩下了最后一张。清洁工抬起右手正准备撕去,可手突然僵在了半空中,像是被冻住了。

最后,他摇了摇头,收拾好工具,走开了。

参加晨练的老爷爷准时来到这里。一路上的景色令他惊叹不已,不是因为那漫天的大雪——在这北方城市雪算不了什么,令人惊叹的是这座城市的工作效率。一夜之间,每一面墙都被清洗得干干净净。在清洁工刚清理过的那面墙前,他停住了。他被那张纸吸引住了,“是哪个粗心的清洁工把它忘了。”他一边念着一边伸出手,去撕那最后一张纸,可刚撕下一角就停住了。他也摇了摇头,走了。天已经亮了,一个小学生摸样的女孩,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嘴里还哼着从老师那儿学到的儿歌,背上背着浅蓝色的书包,她同样被那张纸吸引住了。他细细看了一会儿,就打开书包,拿出胶带,把刚才被撕下的那个角粘了回去,然后开开心心地哼着儿歌,朝学校跑去。

雪似乎没有想停的意思,那鲜亮的白色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柔软。一束晨光照到

了那张纸上,上面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寻母启示”。

满分解密

满分点:本文选取的材料可谓出人意料,美不胜收:一是材料的情节美。在爱护环境的整治活动中。三位不同年龄的人物对一张“牛皮癣”表现出相同的态度,不由让人惑由心生。作者层层设悬,至结尾才一笔带出原因,情感似喷井突然爆发。像清洁工的“摇头”,老人的一“撕”一“停”,小女孩的“粘”,无不让人的精神风貌跃然纸上。二是材料的情感美。三位人物因为关注城市卫生才去关注这张小小的纸,这是一种公德美;三位人物又因为被这张纸感动而停下自己的行动,这是一种关爱他人的人性美。当然,纸背后的那位儿子寻母的举动,更是值得弘扬的亲情美。

借鉴点:开篇结尾的景物描写,三个人物关注“牛皮癣”的细节描写,均显示了作者不同凡响的写作功底。透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感受到了描写在考场作文中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⑴、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写老师“笑里藏刀”,不过,“刀子”里藏着无言的激励;写同学“冷若冰霜”,不过“冰霜”后难掩的是深切的关爱;写朋友“疯疯颠颠”,不过“疯颠”里蕴藏的是健康的心理。如《快乐存折》、《一滴泪水的体验》、《走进桃花园》等中考满分作文,透过这些题目便可以让我们感受到

所选材料的非凡活力。

⑵选感情充沛的材料。“文章不是无情物”,只有“情动”,才能“辞发”。选材以情动人须做到:或对生活、对客观对象充满热情,或用传神的肖像绘出人物的神韵,或用生动的语言展示生

活真情,或用形象的景物衬托人物的感受,力求做到材料小巧合理,真实动人。⑶选底蕴深厚的材料。在写作中如能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诗词典故,必能收到“画龙点睛”、“文才飞扬”。如果你有丰富的诗词积累,还可以从诗词方面选材。这类材料的特点是写人未所知,以知出新。

五、结合优秀作文,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1、学生自学,分析满分秘诀。

考题回放(2008年浙江杭州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月1日,风和日丽。杭州某景点游人如织。人们泛舟于纵横的河道,穿行于青翠的丛林,徜徉于碧绿的田野,陶醉在这优美的自然风景。游人之中,一对父子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手拿塑料袋,不时地拾捡着路旁被人丢弃的食品包装袋、废纸

果壳„„人们见了,不禁驻足,纷纷弯腰拾捡废弃物。啊,好一道亮丽的风景!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满分例文解秘

走在历史的画廊里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旁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着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

起这些多彩的图画来。

第一幕

人生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

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个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眼睛跳动着火苗。“说!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一个身着黑长衫的教徒朝他威胁道。“不!太阳才是中心!”青年没有丝毫畏惧。

“点火!”那黑长衫教徒气急败坏,一声令下。

火焰顿时在青年的脚下燃起,广场上一片欢呼。烈火中青年的目光始终是坚定的,他在烈火中永生。他,就是布鲁诺,一个坚守真理的人,他为历史增添了一道火红的风景。

第二幕

白色的病床上,一个小女孩艰难地用小木棒翻着书。由于高位截瘫,她只能镜子吃力地看书,字是反的,她会因此不停地流着眼泪。但她并没有抱怨,她坚持了下来,她为此露处了多少发自内心的微笑。当她坐在轮椅上,拉着手风琴低唱着“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时,她已经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张海迪,一张苍白的脸,却为历史添上了一道五彩的生命之景。

第三幕

烈日当空,一位农民打扮的老伯正在田间忙碌着。低头,弯腰,又站起。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一连串串的动作,观察着那一株株水稻。突然,他眼睛一亮,笑容顿时写在了他的脸上:“找到啦!可找到你啦!我找了你十年啊,今天终于让我找到了!”说着,弯下腰去,小心翼翼地将那株水稻连根挖起。欣喜若狂地带着它往远处的房子跑去。他就是袁隆平,养活了几亿中国人民的伟大农民,坚持了十年,他终于在中国的历史上画上了一道金黄的风景。

尾声

睁开眼,天已大亮,枕头旁放着的书仍翻在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风景。

满分秘诀:除了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以外,本文在材料上的特色也极为鲜明:⑴材料横贯古今。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古今人物巧妙连接在一起,展示了布鲁诺、张海迪、袁隆平独特的“人生风景”。这种形式,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的约束,给人以明快、简洁、大气的感觉。⑵材料感情浓郁。考生选取的三个故事虽“老”,但作者用善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不同境遇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坚守。⑶在表现手法上也各有侧重,写布鲁诺重在背景的烘托,写张海迪重在内心情感的铺设,写袁隆平重在人物言行的描写,从而使三个人物都显出鲜明的个性。读者透过文字可以触摸到这

些人物的美好心灵。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提升要诀”。

材料除真实、典型外,还应力求新颖: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风尚、新观点、新认识、新

经验等,让读者耳目一新。

具体方法是认真思考,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选材过程。要放弃那些“人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体验、自己的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刻骨铭心的生活,才是妙趣横生的故事,才是震撼心灵的情感。

六、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苦与甜是相对的,苦与甜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一些从小肯于吃苦的人,往往三十而立,因为有了真本事,后大半生便可以享受相对甜美的生活。而从小泡在蜜罐里不肯吃苦的人,且不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甜,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真本事,一生也摆脱不了心灵上的苦难。正如俗话所说:“能吃苦的人

吃半辈子的苦,不能吃苦的人吃一辈子的苦。”

读完上面的材料后,请以“苦与甜”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

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思路点拨:写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亲人或朋友“苦尽甘来”的故事,展开时,对“生活之苦”要“泼墨如云”,对“生活之甜”则可以一笔带过;写议论文,则可以以李时珍、李世光等人不同寻常的苦难经历作为素材,提出“在苦难中走向成功”的主题,为充实文章,写作时要巧妙地引用一些诗词格言,让观点水到渠成。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反面取材,有句话说得好:“自讨苦吃会增加生命的高度,历尽忧患方能挥洒生命的昂扬。”从反面切入,内容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目光。

七、学生互改。

八、教师点评。

九、总结: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得分要诀是:“材料丰富,精当具体”。从这次作文的训练效果来看,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还需要大家留心观察

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三篇:作文训练选材篇教案1

“作文选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教学目标】

1.明白作文选材的内容:“我”的真实生活,“我”的真切体验。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小角度、合题旨、有新意。

3.在课堂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增强写作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对学生习作、佳作在选材上的探讨,提高学生的作文选材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思考:你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是什么?简单说出它的一些材料和简单做法。师: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佳肴须用材料来烹饪,锦衣绣服须用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须用材料来建造。写文章同样如此,题材选好了,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作文的选材。

(一)什么是选材:

师:就象蜜蜂采花,不是所有的花都能酿蜜,只有精心挑选、精心酿制,才有甘甜可口的蜂蜜一样。所以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中心,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一篇好作文比作一个完美的人的话,那么主题是心脏;结构是骨架;语言是细胞;材料是血肉!那么,我们应如何选好材料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材料的来源

1、材料从生活积累中来。

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师:罗丹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中学生平凡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美的东西,只是缺少注意,缺少发现罢了。只要你有一颗真诚善感的心,你就会从自己身边发现平凡小事中的美。其实,许多时常烦扰我们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我们最好的生活体验,日日眼见的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作文最需要的材料,朱自清不就从“日日走过的荷塘”中,发现了荷塘月色之美,从而写就了感动几代人的经典美文吗?所以,材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真切体验。

2、材料从阅读中来。

历史;文学作品;报纸、杂志

师:我们从阅读名著中,知道了冰心笔下母亲如荷叶般宽厚伟大的母爱;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童年的无限乐趣;海伦凯勒虽失去光明但仍然坚强的品格。

(三)、如何收集材料?

1、要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

2、要经常地读书读报,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

(四)怎样选择材料来写?

⑴舍旧取新:选取生活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物的独特经历。值得注意的是,新素材并不都是大事和新鲜事。平常小事,熟人熟事,往往含有新意,等着你去发现,这就看你有没有敏锐的观察力了。如:《我的第一本书》 作者小时候看父亲的书; 他考了第二名,父亲让他背书的事情。父亲让他把那半截书从他的朋友那里要回来,然后装订成两本完好的书; 4 他小时候去书房的一些事情; 5 他从小的玩伴现在的状况。

突出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友谊、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

⑵舍大取小:就是选择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小素材不等于无意义的小事,是指蕴含生活哲理的小事物,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

如:《藤野先生》

1去仙台途中的所见所想 2初到仙台收到优待 3与先生初见

4四件事【添改讲义 修正解剖图 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5匿名信事件 6看电影事件 7与先生惜别

突出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表达作者对先生真挚、深切怀念。

⑶舍粗取精:即舍弃粗的素材,选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这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都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主题突出。

如:《我的母亲》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2.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3.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4.除夕夜从容对付债主,她对败家的大哥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5.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以及对待她们之间的矛盾;

6.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坏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也有“刚气”的一面。总结:选材要求: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①小事入笔(小)②真事真情(真)③富有新意(新)

二、实战训练

(一)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3、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4、他的作业认真,都是“优”。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6、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7、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向老师表明自己的观点。

8、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二)围绕 “母爱”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1.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5.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材料分析:

1.虽然是母爱,但是母亲的溺爱不是我们应该选的题材,所以不能选。

2.围绕中心,而且深刻。母亲独特的爱,是一种新颖的爱的方式,多下笔墨能成为好的材料。

3.题材虽然是母爱,但太多人写,写不出自己的特色。4.与母爱无关的材料,实际该材料是说的母亲见义勇为。

5.母爱的一种既尊重孩子,又关心孩子的新材料,很少有人写,此材料容易得高分。

(三)围绕 “感恩父母,学会节俭”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学生A:写母亲中午回家烧饭给自己吃,自己通过先在学校吃,再自己学会烧饭而感恩父母。

学生B:父母工作很辛苦很晚回家。

学生C:自己小时候家里很穷,吃饭只吃两块钱的菜,后来家里情况好了,仍然坚持吃两块钱的菜。以此来回报自己的父亲。

学生D:有个同学老是和自己比自行车的档次,自己则不以为然,用自己步行代替买的自行车的行为来感恩父母。材料分析:

学生A:比较普通的材料,但是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也不失为好文章。学生B:与中心毫无关系,跑题材料。

学生C:内容很独特,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能够写好。

学生D:材料中有其他人与“我”做对比,能够很好的突出自己节俭的行为和感恩父母的拳拳赤子之心。

三、当堂检测题: 实战应用: • 题目:《我的校园》 • 提示:首先填空:

我的校园是一个——、——、——的地方。

然后分别用独特的、典型的材料来体现校园的这些特点。

四、小结:学生谈上了本节课的收获

第四篇:初中作文训练教案之选材

初中作文训练教案之选材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选材”方面的具体要求。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

3.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4.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重点

1.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和技巧,并运用于写作之中。教学难点

分析作文“选材失误”的原因,指导学生选材,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训练了以“暑假见闻”为话题的作文,有一个同学的拟题、立意和内容表达都很好,但却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虚构的材料:一个年迈的80岁老大娘在风雨中拉车,自己去帮老大娘,这能让人相信这是真的吗?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训练的专题——选材。

二、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的“大路货”。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的“陈旧货”。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的“舶来货”。一味的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三、引导学生掌握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选材”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对选材引起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课标指出:写作时要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这是课标对选材提出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2016年陕西省中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 第一档(14-15分)

符合题意要求,表达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语言正确无误,大小写及标点运用得当。全文结构严密、完整,语言流畅。第二档(10-13分)

符合题意要求,表达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语言基本无误。有语法或标点错误,但句子较为顺畅,文章思路清晰,逻辑推理正确,结构完整。第三档(7-9分)

基本符合题意要求,表达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楚,语句较通顺。语法或标点错误过多,文章结构不严密,但表达意义清晰。第四档(4-6分)

基本符合题意要求,表达不清楚,语法或标点错误过多,词数不够,语意表达不清晰,文章逻辑关系混乱。第五档(0-3分)

能传达给读者些许信息;内容太少,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的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陕西省2016年中考作文评分说明:

1.此题为半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写出一篇语言连贯、符合逻辑、书写规范、卷面整洁的短文。

2.标点符号、大小写、单词拼写错误每两个扣0.5分,少于两个不扣分;语法错误每个扣0.5分。

3.词数少于70的,每10个单词扣1分。

【陕西省2015年中考作文分类评分标准表】

作文评分说明:

(1)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不设上限。(2)没有写题目的,在获得的相应分数上扣3分。

(3)文中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的,在获得的相应分数上扣2分。

(4)不足600字的作文,每少50字扣l分;不足20行的诗歌,每少一行扣l分。

四、对照优秀例文,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1、小组学习,对照例文,分析选材的方法和技巧。2015年中考作文 按要求作文。(50分)

题目:我的老师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特别提示】

①文中如需涉及所在区(县)名,一律用“秦岭区(县)”代替;

②文中如需涉及学校名称,一律用“陕西三秦中学”代替;

③文中如需涉及老师姓名,一律用“姓+老师”代替,如“王老师”。

【解读】

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仍然是一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首先,在形式上,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相对于2014年中考作文试题来说少了一段“导引”文字,但却加上了一个“【特别提示】”。不给考生以“导引”文字的写作暗示,可以给考生“自由发挥”的最大空间,有利于考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出能代表自己最高作文水平的考场佳作。而新加的“【特别提示】”,则是对写作“要求”中的第“④”条“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的具体的、统一的规定,避免了因“要求”笼统而造成的操作性不强的弊端,也使命题显得更加完美无缺。其次,在内容上,2015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延续了往年的“高扩展性”,即命题均能给考生以多种角度入题的可能,有利于考生超常发挥,写好作文。具体来说,“我的老师”的这道全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狭义的“老师”,即专指给自己带课的教师;二是广义的“老师”,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也就是说,只要某个人“有所长”,无论男女长幼,无论身份地位,均可以是“我的老师”;三是比喻义的“老师”,可以是能教给我们知识、启迪我们感悟、引导我们成长的所有事物,如前将一本好书当做“老师”;四是引申义的“老师”,即凡是能对“我”有启迪意义的所有的现象、情境、场景等,都可以理解为“我的老师”。

【误区】

“我的老师”的这道全命题作文试题,对考生来说,几乎不存在什么难度。因为凡是考生,一定都有很多“老师”,而且一定也写过有关“老师”的作文。但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考生在写作中也就最可能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审题误区:

1、对“老师”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狭义的方面,使得考场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2、对“老师”只褒不贬,或者任意拔高,使得“老师”的形象严重失真,影响得分。

要得走出以上审题误区,在平时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超强的审题能力,同时,要真正走进生活,注重观察,并对观察对象有真切的感悟。

【范文】

我的老师

说起来你们或许不信,我有一位好老师,它就是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

还是让我讲讲我的这位好老师的故事吧。

那是五年前的一天上午,爸妈出去干活了,我做完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后无事可干,就叫来了几个好朋友在我家的庭院里踢起了足球来。我们玩得很激烈,结果,一次带球突破中我被防守的同伴撞了个人仰马翻,倒下去的时候,将爸爸新栽的那棵葡萄树从靠近地面的地方彻底折断。我想,坏啦,看来只有让爸爸明年重新栽一棵了。为了让爸爸栽新的葡萄树时方便些,我“将功补过”,拿来锄头将那棵断了茎干的葡萄树连根挖了出来,然后很随便地就将它扔在了一旁。

爸妈回来后,对我的做法很是吃惊。他们对我说:“孩子,没有一个生命不是在受挫中长大的,你应该明白生命其实很顽强呢。葡萄树的茎干是折断了,可是它的根却还活着呀,所以它还一定会长出新芽的!为什么要把它的根挖掉呢?”于是,爸妈又将我挖出来的葡萄树根很认真地栽回了原地。

第二年春天,那棵茎干被折断了的葡萄树还真的就萌生了新芽,到秋天的时候,它已经长得几乎与以前的大小没任何两样了。第三年,它长得快要高过房檐的时候,爸妈不得不给它搭了一个架子,很快地,它所滋生的藤儿就疯狂地爬满架子。秋天的时候,它甚至还挂上了第一串葡萄呢„„

近年来,特别是在初中的最后一年,我因故一次次遭受心灵的煎熬,但每每这个时候,我一想起这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我的内心也就有了战胜心灵煎熬的无穷的勇气,从而一步步让自己强大起来,再没有什么挫折能让我臣服。

现在你们相信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是我的好老师的原因了吧?一定是了!

【解读】

本文有二美:一是主旨美。全文通过为我们讲述“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的成长经历,揭示了“人生就是遭遇再大的挫折,只要坚持初心,就一定能发展壮大起来”的文章主旨,发人深省,能给读者以超强的正能量。二是构思美。主要表现在全文一开篇小作者即为读者设置了“我”为什么要把“一棵曾经被折断了茎干的葡萄树”称之为“好老师”的悬念,有了这一悬念,读者的阅读兴趣立马就会被激发起来,促使读者将文章读下去。这就使得本文在构思上显得十分巧妙,很有艺术性。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选材的方法和技巧。

选鲜活新颖的材料。材料鲜活有下笔引人之效。可以从熟悉的人物中找到新颖的切入点

五、布置作文: 2016年中考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命题解读】

通过材料,我们不难提取到以下关键词: 成长、坚持、回望、生活、苟且、诗、远方的田野、那片海。观察这几个关键词,我们也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题目。

许多同学应该可以联想到我们七年级上册学习过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在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也提到了 海的概念,诗歌中所说的“海”是“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也就是说,此诗中“海”指的是理想,指的是成功。类比材料里的“那片海”,少年的成长、坚持以及母亲的话语都是为了凸显出对“那片海”的追求和向往。题目中的“海”同样可以 象征着梦想、理想。

从引题到题目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梦想或信念的追求,并且一个“ 为 ”字更需要学生写出 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材料分析】

材料前四句: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我们能感受到,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少年有坚持,有回望。坚持的可能是追寻;回望的可能是对家,对安稳,对当下的生活的眷恋。

材料中间两段:妈妈笑着对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妈妈的鼓励充满了哲理和希冀,她以一个成年的人角度,告诉即将远去的孩子,生活不只是当下,不只是眼前,也不只是苟且,生活还可以是一种诗意的行走,还可以在远方,还可以是灵魂的深处对生命存在的思考。

材料最后两句:你赤手空拳来到人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可是我们又不甘于不留下点什么,因此,为了在诗意的尽头和远方田野的身后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精神性灵得以栖息的那片海域,我们必须不顾一切去找寻。

【写作指导】

(一)注意要求,明确文体。

虽然“要求”中说“不限文体”,但从文题的材料以及历年中考潜在规律来看,考生写法以记叙文和散文为主。

根据既定的题目,联系材料中关键词的象征意义。不难得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理想、信念可以是一个十分宏伟远大的目标,也可以是不断前进、不断深化的梦想,因此可选题材范围很广。

写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散文的形式,表述出追求“诗与远方”的情感,或写出为了“理想之海”果断抛弃“眼前苟且”所做出的抉择;也可以用记叙文的形式,从学生自身成长故事着手,写出对于某一事物自己付出的不懈努力;创作能力更高的同学还可以从更深层次的“追求精神性灵”方面展开写作„„

(二)深入剖析,做好审题。

审题,是作文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题目。

通过上面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少年的成长、坚持以及母亲的话语都是为了凸显出对“那片海”的追求和向往。题目中的“海”同样可以象征着梦想、理想。少年成长过程中对梦想不懈追寻,在这过程中历经了生活的艰辛,也有家人的陪伴与鼓励,更有自己不顾一切去追寻的决心。

从引题到题目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引导学生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梦想或信念的追求,并且一个“为”字更需要学生写出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

当我们在写作中也要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

误区一:将题目写成了“我心中的那片海”:如果文中没有提到为了实现理想做出的努力的话,就可能形成偏题。

误区二:写作中对“那片海”理解过于狭隘。如果同学联系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仅仅将全文的基调定义为:厌倦了重复无趣而又平凡的生活,内心对新鲜事物、对放松生活的渴望,崇尚不顾一切,带着心灵去旅行这类文章时,就显得立意不高,可能会被阅卷老师评为偏题。

误区三:如果文章中抛开了对“那片海”的追寻,反而重点偏向了谈坚持、生活、诗意或者“远方”的意义,都会被视为偏题或跑题。

(三)注意细节,精炼语言。

文章语言既要生动也要精炼。就散文而言,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优美,所有的素材一定要围绕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去写作。如果以记叙文为主,最好是在写作中将记叙、抒情结合起来,写出考生的真情实感,紧扣主题,使文章富有层次感。

【教师点评】

现代社会有些年轻人理想缺失,思想迷茫,亟须正能量的引导。本次中考题目正如一场及时雨,浇灌了年轻人干涸的心灵。既考察了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又引导了他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六、学生完成作文。

第五篇:高中记叙文的选材训练

高中记叙文的选材训练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而材料是一篇记叙文成败的关键。清李渔说:“作剧如裁衣,其初以完全者剪碎,其后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难,全在于针线缜密。”这“凑成难”便道出了创作过程中选材的重要性。

一、记叙文选材的基本要求

(一)、选材要围绕和突出主题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躯体。中心思想是由具体材料来表现的,中心思想蕴含渗透在材料中,因此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材料,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祥写;起辅助作用的要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吝惜地割舍掉。

(二)、选材要真实而又典型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写文章语句自然天成,才能万古常新。自然天成,那就要写真实。只有真实,才能有真情,才能增强感染力。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始选材时有20多个实例,最后只保留了典型的几个。典型的事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

(三)、选材要新颖而又生动

“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材料。要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在写人记事时,大而空,时同学们常犯的毛病。如果能从“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即选择个性鲜明的细节材料来写人记事,就能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会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二、记叙文选材思维过程

选材的思维过程大致分三步:一想二比三定

(一)想:就是广开思路,想在题目所允许的“天地”有哪些可写的材料,可想的角度有许多。

1、现实材料: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关注生活,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都来自家庭。如:家人聚会、旅游、钓鱼、年夜饭、农家乐等集体活动;还有家人教你学本领,帮你化解矛盾等。

例:《爱在家中传》(2007年广东卷)

我有一个幸福的小家,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爱他们。至于他们两个之间的爱,直到那一次,我才幸福地发现,原来爱在我家中默默地传递着。

到了高三,爸爸妈妈对我更是宠爱,无论多贵,只要对我有好处,买!我开始喜欢上吃一种苹果,只有在大超市才买得到,且价格不菲,但苹果好啊,所以爸爸还是有空就买给我。爸爸爱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爸爸每次买苹果回来总会被妈妈骂,原因是十个里面总有四五个是碰坏了的,这么贵的东西还不买好一点儿的,妈妈当然生气。好的由我吃坏的我妈吃,每次都这样,因为妈妈爱我。

慢慢地我开始疑惑,爸爸又不笨,为什么每一次都买几个不好的苹果回来呢?那一次一个不小心,被我知道了,那一天我先是发现原来爸爸真的聪明了,每一个苹果都很好,肯定不会被妈妈骂,但当妈妈回家后还是又骂了爸爸,我才看到原本妈妈的苹果又有几个碰坏了。当爸爸正在“碰坏”另一个苹果时,我才知道原来是他故意的,偷偷站在门外的我看到了爸爸脸上甜蜜的笑容。这了一会儿,妈妈来拿“坏苹果”吃。

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我有些不知所措,心里又酸又甜,原来爸爸是这样爱妈妈,我是这样被爱的。我明白了,彻底明白了。贵苹果当然好吃,如果都是好的,全都由我吃,坏的苹果出现了,妈妈就会吃。原来这才是爸爸的真正用意,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我看到了。

有些感动,又有些自责,于是决定以后有好东西,一家人一起分享,苹果一分为二,我不能永远被爱,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我也要学会去爱,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所有爱我的人。

就这样,这样一份静悄悄的,沉甸甸的爱在我家传递着,以前、现在、将来,绵延不已,生生不息。

那天我作了一个梦,梦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个人手中有一个苹果,全中国,全世界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个苹果。原来爱到了大家中传递,一个和谐社会。

醒来发现梦中很美好,真的希望那样一份爱能在每一个小家中传,更在一个大家中传。

爱在家中传!

点评:苹果传递的父亲对家人的爱心,体悟和感召下,我也将把爱心传递给家人——并“不止是我的小家”,以至“绵延不已,生生不息”,所述表达了作者对传递认识的丰富性。文中的“我”是爱的接受者,也是爱的传递者,以表现传递的循环和延续。通过我的叙述和感受,又将爱的感染传递给读者。悬念设置,曾强了记叙的曲折性,可见行文技巧。

结尾有画蛇添足之嫌,将“梦到不止是我的小家中每个人手中有一个苹果”后面的文字全部去掉,以“止于当止”。

启示:“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取小事以寓大意,实为便于驾驭的一招。

?校园生活。校园生活是同学们熟悉的生活,因此,往往在写记叙文时要表现学校生活中的喜怒爱乐。如:实验课、体育课、手工课、劳动课;春游、秋游,参观,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生活、文体活动、过生日等。

例:《遥望象牙塔,走过独木桥》(2007年重庆卷)

听,是谁打翻了五味瓶?伸出手指数一数,酸甜苦辣咸……

——题记

三十年,回眸一瞬间。

有多少莘莘学子遥望着象牙塔,倚窗悲叹;又有多少佼佼者安然走过独木桥,站在象牙塔上——笑傲江湖。然而,是非成败,转头空。当我们转过头来回望过去的时候,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

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十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酸楚,太多的离别,太多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事。初中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今后的路还很长,要经历的事情也会更多,今天的分离与以后的困难相比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当你们遇到困难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三个字:我能行!当时,我们有很多同学鼻子一酸,落下了泪,老师亲自用手绢为我们擦干眼泪,并嘱咐我们,要记住一起生活过的日子,回忆也是甜蜜的幸福。现在看来,五味瓶中的酸,在回忆里也变成了甜蜜的幸福。

努力就有收获,收获才能享受到甜甜的滋味。当我们高兴的把成绩单交给父母时,再苦再累的他们也会露出欣慰的微笑,然后擦干脸上的汗珠,接过成绩单,小心翼翼的保存起来,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努力,为了父母的笑脸,为了我们的将来,为了那种幸福的感觉。一切甜美的事情,都会在勤奋的汗水中,熠熠发光。

休息的时候脑海里仍然不断的涌现出各种公式……

睡觉的时候嘴里呢喃着新学过的英语单词……

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

我们似乎总在埋怨这些永无止境的事; 寝室—教室—食堂……我们也总在抱怨这种“三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路程。苦吗?很苦。但为了高考后的象牙塔,拼了。

不苦吗?希望和失望总是在灵魂中交错出现。

我们,竭尽全力。

高三的生活,有点像吃辣椒的味道。大家都火气冲天的去学习,忙的彼此顾不上说一句闲话,小张的娱乐新闻,小李的体育快报,都被十足的辣味冲淡,取而代之的是漫天的飞舞的试卷,和老师辣人的话语:高考过后,你们就幸福了……

可是,高考过后真的就会幸福吗?迎接我们的是象牙塔?还是失利后辣椒一样的人生……

咸是种什么味道,淡时若有若无,浓时涩涩带苦。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亦如高考。

咸是汗水,咸是眼泪。而高考中的这段日子,少不了这些。关注和希望都聚焦在我们的身上,我们只有在漆黑的夜里掩被流泪。高考,我们不得不紧张,因为我们理解,它在人生中的分量。还是想起老师对我们说的那句话:我,能行!

咸味的量,我们自己来掌握!

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

点评:从初中毕业时的生活场景,到当下的片刻感受,内容相当复杂,却被作者组织得如同诗句的上下两行——作者简直是结构天才:从题记的一句“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到“五味”的依次展开,再到末尾一句“扶起五味瓶,我们继续上路……”,严丝合缝,精致天然。而这样的构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是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五种滋味的比喻暗含着丰富而真切的感受,能使作为过来人的评阅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而结尾的“我们继续上路”又表明了一种健康向上的姿态,让人感到欣慰。语言流畅、优美。不着痕迹的诗词妙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丰富呈现,使文章极富文采。

启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于内容。“酸甜苦辣咸”的表达决定了本文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

?社会生活。除了家庭和学校,就是社会了。其实,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新闻经常给我们提供素材。如:庙会、灯展、文化节等游艺活动;志愿者、文明交通岗、清扫白色垃圾等公益活动;图书展销会、文化一条街、街心花园见闻等文化生活。

2、从书籍中手机积累的材料。人不能事事亲历,书籍味我们体味生活、理解生活,提供了又一渠道。许多历史事实给我们深刻启示,我们可以从新的视角去审视它,挖掘旧材料中的新涵义,特别是对当前生活的指导意义,让旧材料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如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赤兔之死》、《昭君的选择》。写司马迁与屈原的《大义死生》等。

例:2007四川卷《一步与一生》(节选)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干枯了他丑恶的灵魂。”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

3、整合生活材料,或在原材料基础上,假借推理而生发出新材料。这类记叙文可以借助经典的神话、寓言、童话故事,也可以借助想象进行全新的创作。

(二)比:就是对想到的材料进行一番比较,看哪个材料更理想。比较应遵从以下标准。

1、自己熟悉,有切身感受。这样的材料写出来才能即真实具体,又有真情实感。

2、有积极意义,值得一写。选材不在大小,应看是否有内涵,生活中很多极普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自然的优良品德,能体现出人的真诚、善良、健康向上的情趣,都值得写。

3、比较新颖。不是说不新颖的材料就不能写。在同样熟悉、有积极意义的情况下,自然是新颖一点好。

(三)定:就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择优选定。

三、优秀写作实例

诗意地生活(2007年湖南卷)

爷爷老了,七十多岁快八十了吧,奶奶呢,也六十岁了。他们的年代里,男子比女子大十来岁也属正常,总之,他们是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就有了我们,一户生活在农村里的平凡家庭。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奶奶一直都勤俭朴素地持着她跟爷爷的家。虽然儿女们都早已长大成家,她不必再为吃穿而省吃俭用,可是她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些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也有爱情,也懂得爱情。奶奶曾告诉我,她是别人介绍给爷爷的。也许一开始,他们之间是什

么也没有的。可是在时间的磨砺下,在相互的依赖与信任里,他们之间的感情却是超越了爱情的。有一次,爷爷很突然地病了,病得很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流泪,我安慰她没事的,爷爷会好的。可是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几乎热泪盈眶。她说:“要是老头子死了,那我就随他一起去。”从那次以后,奶奶对爷爷就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我从那时起,才知道,原来这世间真有永恒的存在。

我时常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想,真正诗意的生活,就该是这样的吧,诗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呀!

点评:文章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文章语言朴质却又不失灵动,人物的语言形状描写都细腻真实,尤其是第三自然段两个“于是”后的描写表述,彰显画面,盈溢诗意,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启示:说得诚恳,才能读来亲切。

怎样写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

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下载作文训练——选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训练——选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专题——选材

    作文技巧——如何选材 张甲斌 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基石。我们生活在一个“革新”的年代,生活中充满着新人、新事、新风尚,这些都是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材料的。 选材的要求 素材......

    作文选材

    作文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是文章的灵魂。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

    作文选材

    作文选材 选材,即根据题目的要求考虑些什么。 前面我们学习了命题作文中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如何审题,这一讲我们将学习这类文章如何选材。我们知道,要想写好记叙文,就必须精心......

    作文选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冬梅 选材的要求 1、思想健康,力避禁区 “文以载道”,文章要表达思想。思想健康的文章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考试作文的思想内容必须与社会的价......

    作文如何选材

    作文怎样选材 一、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 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人民的勤......

    作文选材

    第四单元 写作 怎样选材 教学目标 1.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择作文材料。 2.学习围绕中心取舍材料的方法。 重难点 1.学习怎样围绕中心选择作文材料 2.学习围绕中心取舍材料的方法......

    作文选材

    作文选材 第一部分,选材的要求 1、要选择小而有意义的材料。 每当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不少同学总要搜肠刮肚去拣"大"材料,比如写《我的爸爸》,就要去想爸爸干过哪些惊天动地的大......

    关于作文选材

    关于作文选材 我发现,老师在批改高年级的作文时,符合大纲要求的学生作文老师未必能给评一类文,只有“选材新颖、描写生动”的文章才有可能获得一类文的成绩。 选材新颖的确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