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中学散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题的分值险些占了整其中评语文分值的半壁山河,散文阅读又是重中之重。散文阅读题考察门生对文章精华的掌握和对文章明白的表述,这类题做得怎样、得分崎岖,不但影响到语文结果,并且还影响到整其中考绩绩。
许多门生在散文阅读上存在的题目重要表如今三方面:没“真正”读懂文章;审题禁绝;表述禁绝。
针对这些题目,在这里给出几点较实用的应答本领。
一、团体感知
1.写了什么?(重要内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
3.怎么写的?(布局本领)
4.在文中重要句子、词语下做标志或讲明。
阐明:重要词语包罗:连词(分外是迁移变化连词)、代词、形容词、动词;重要句子包罗:篇首篇尾、段首段尾的句子(起提示、总结、归纳综合的作用),有修辞的句子,抒怀、议论的句子。
二、理清散文脉络
1.梳理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质料的尺度,散文的线索一样通常有以下几种常见情势:
(1)以“情”为线索。散文作品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作者的抒怀,无论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抒怀总是焦点的。
(2)以“理”为线索。其线索每每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突变的形貌,依附哲理性的议论,“点化”出某些富有开导开导意义的工具,去熏染说服读者。
(3)以“事”为线索。根据事变生长的次序构造质料。
(4)以“物”为线索。即托物言志,借助某一详细事物来表达某种精力或哲理。
2.梳理思绪
捉住文中表现时间、所在、空间、人物、变乱、情感的语句,掌握文章的脉络。
三、答题方法
1.筛选归纳综合类
(1)凭据标题要求,确定答案在文章中筛选范畴。
(2)凭据标题要求,确定答案要求,即标题要求找什么。
(3)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分别相干内容层次,一样通常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2.文句咀嚼类
(1)词语咀嚼,包罗咀嚼词语本义、语境义和表现主旨某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
阐明:在明白词语时肯定要细致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句子作用:
一是,看句子在文章布局上的作用,如:承先启后、照应、铺垫等。
二是,看句式表现的中央或哲理。
三是,看句子修辞:先写修辞方法名称,再写该修辞方法根本作用,如比喻、拟人的作用是生动形象,然后是本句的内容、表现的情绪。
答题方法:修辞方法,根本作用,写出了„„表现了„„
3.写法类
(1)比拟,烘托
答题方法:„„比拟„„突出了„„
„„烘托„„表现了„„
(2)写景类: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景象融会、移情于景。
(3)咏物类:托物言志。
(4)怀古类:借景抒怀、即事抒怀。
(5)咏史类:借古讽今、拐弯抹角。
(6)送别类:即事抒怀、即景抒怀。
(7)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怀。
相识几种重要写法的作用:
第一,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烘托重要的人或事物,突出重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头脑、情感等。
第二,欲扬先抑:先抑低再鼎力大肆歌颂所形貌的工具,上下文形成比拟,突出所写的工具,收到出人料想的动人结果。
第三,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使情节完备,布局严谨,中央突出。
第四,设置牵挂:引起读者的细致与思索,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4.掌握主旨
(1)方法:起首,在文章中找展现主旨的段落或句子,从中归纳综合主题;其次,在文章中归纳质料内容,从中掌握作者的情感,找出主旨。
(2)提示:起首要只管即便从原文中筛选词语或句子。要是没有原句时,归纳综合信息要三言两语,有层次和层次。
本文由香烟批发www.xiexiebang.com 编辑崔云龙整理
第二篇:高考散文阅读题题型及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题
三、语句赏析题
1.命题特点:
⑴考查频率最大。考查次数最多,07、08所有散文阅读都有这一考点。⑵考查类型多样。不再局限对语句的含义分析;类型还涉及:语句的修辞效果赏析,语句的结构作用分析,语句的主旨内涵理解,等;
2.命题类型
⑴解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或:分析下列语句的表现手法。
这类题型最多;或1句,或2句,最多3句。多为使用某种修辞或某种表现手法的语句。
07天津《雪野的精灵》19.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
07安徽《乡村的风》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07浙江《泰山之恩》20.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
07江苏《麦天》15.“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08全国Ⅱ《马缨花》: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⑴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⑵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08天津《敦煌》20.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08安徽《我与地坛》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
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义?
09南通第一次调研《寒冷的味道》13.第④段说:“干净的树枝上┅不可言状的绝响。”分析它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
09四市摸底《温软的稻草》14.根据文中内容,从表现手法及效果赏析下面两句话。⑴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⑵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
08.12月高三期中考试题《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13.联系全文,谈谈第三段中“可她们至多也就是一声叹息”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思路:这类题答题思路一般有两种:
⑴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⑵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07浙江20题答案: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
07天津19题答案: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表现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08天津20题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我”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08重庆14题答案:用比喻修辞,把白发形象地比成明丽的雪线,梳下来的白发让我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
09南通第一次调研13题答案: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形和声描 写了树枝结冰的美丽外观与动听声响,突出作者对冬天可爱之景的赞美和对寒冷的喜爱。
⑵某一语句的结构作用 这类题也占相当比例。07重庆《告别三峡》“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07江西《泰山很大》17.“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08山东《歌德之勺》19.“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08北京《碧云寺的秋色》18.“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09南通第一次调研《寒冷的味道》12.第③段中,“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结构研究:
07江西17题答案: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08南通第一次调研12题答案: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
答题思路总结:
这类题要求较单一,答案组织也较明确。答题思路一般是:指出某种结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上下文的内容说明。
⑶主旨句含义理解。
07山东《灯火的温情》21.作者最后说:“我不会怕冷,却会怕这荒野没有一盏唤我归去的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答案:在作者看来,人生路上的苦难和艰苦环境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受不到真情和温暖,没有自我救赎的灵魂。这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真情和温暖的渴望与向往,对人生新年和人格尊严的呼唤和坚持)
07四川《焰火的变奏》17.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
07浙江《泰山之恩》21.联系全文,就“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答案:照应前文,表现泰山之雾浓密;递进句式的运用,表达出思想探索的艰难。②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虚实结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进而对民族文化、民族命运作更深层的思考)
08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表现了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答题要点:这类语句一般皆是在文章末尾,都是议论句,起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答题时不能一叶障目,语句含义要结合文题中关键词和思路结构题、内容要点概括题的答案综合而来。
⑷还有一类,看似是语句理解,实则是内容要点概括。(可省略)07全国Ⅱ《海南杂忆》14.作者到了“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 ?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答案:①“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如今却名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②“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 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
07北京《湿湿的想念》20.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答案: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洞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
07浙江《泰山之恩》19.作者为什么说“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请从文中找出“早已成为”的依据。(答案:①《述异记》中早有关于泰山来历的记载。②历代君王登临泰山封禅。③历代文人墨客对泰山充满景仰)
四、探究题
新题型,散文探究题不好出,毕竟,对一片散文而言,语句含义作用,行文思路,内容要点,散文主旨,等已经考查,应该已经够了。其他还有什么可以探究?所以,目前已经高过的探究题,包括高考卷和各地模拟卷,出现的探究题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探究题。如:
07江苏《麦天》17.文中最后说麦天的忙碌,喜悦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请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是文章的层意高度概括
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08山东《歌德之勺》(人物特写)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写作技法
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08山东《我所认识的梁漱溟》(人物评传)22.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写作技法
答案:主要从学问和人格两方面认识梁漱溟。启示有四点:⑴从文体来说,要评传结合。⑵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⑶中心内容要体现人物的身份特征;⑷通过细节表现人物。
09南通第一次调研《寒冷的味道》15.第①段作者说“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最后一段又说“寒冷还会来的”,请探究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对比明确语句含义,并前后比照明确结构作用。
答案:⑴开头是说人们对生活中“寒冷”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2分);结尾说经历“寒冷”不仅是生活的自然规律,而遭受挫折乃至磨难等人生的“寒冷”更是生命的成长规律;人需要“寒冷”以发挥生命潜质,锻炼意志品格,使自己坚强勇敢。⑵文章由实到虚,首尾呼应,紧扣主题,使主旨更加突出。
09苏北四市第一次摸底《温软的稻草》15.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怎样表现了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三层意思,启示是对前文相关“朴素”“真实”内容的高度概括。
答案:文章选取稻草、草帽、锄镐等大量、具体、典型的农村生活物品,描绘了充满着土地与阳光气息,有着劳动的喧闹、丰收的色彩、孩子们的笑声和农人平和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简单、朴素和农人的自然朴实。
命题特点及答题思路: 从命题类型看,有两种:
一类是文本内探究。一类是文本内涵(可以看是主旨)探究。这类题按照命 题指向基本属于文章主旨内涵范畴的探究。或者说,这类探究题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从几道题的答案看,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如07江苏高考卷,09苏北四市摸底卷。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答题,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因为每道题皆是6分,甚至8分,一般不会让你仅就一点答题。
一类是有文本内的写法技巧延伸到写作实践进行感悟总结。这类题实际是考查学生的写作理论认识。这类题答题要求学生走三步:第一步,胸中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第二步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第三步谈感受,学生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要有感受、启发的厚实积累。
注意一点:没有一题是完全开放的,不可能让你天马行空,使得评分不好操作。如:
08山东《歌德之勺》(人物特写)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命题指向是“突出特色”,那就只能是答案定好的“以小见大”,否则错误。而第二问的“写作启示”就只能是“以小见大”的启示。
总结
散文阅读题探究,我们分析这些,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素养的基础上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能力的指导和提高,但方法的熟练程度和能力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散文呢阅读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散文阅读指导要注意几个意识。
散文复习几个意识
文体意识
明确各种文体的相关特点。不同的文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体色彩,因而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
散文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如下方面内容:
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 系统意识
学生现代文阅读题失分较多,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知识不系统,概念不清晰;或者是我们训练不系统,指导不到位。因此要做好下面三项工作:
1.构建阅读与鉴赏的相关知识系统。如: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系统: ⑴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8种;江苏6种)。⑵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
⑶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⑷选材特点(典型、真实、新颖、详略)
⑸结构特点(线索、首尾方式、铺垫、呼应、悬念等)另外人称变换的作用;文句在文头、文中、文尾的作用等。
2.指导阅读和鉴赏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对于一般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的搜寻,就可以教给学生的常见的方法。
⑴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⑵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⑶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呼后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⑷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等手法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
3.系统编制各类文体考查要点。
如:小说考题,我们去年讲过;散文阅读题我们刚刚讲过。整体意识
就是鸟瞰全局,把握整体,亦把握文章的主旨,即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把握了它,就能运用它直接或间接地答题。如不从整体上把握而去解题,容易犯“盲人摸象”的笑话。建议坚持按照我们今天散文阅读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文本意识
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就在(都在)原文中”的理念。纵观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绝大部分题目以选文的句、段为命题点,且要求考生充分利用原文词句写出正确答案。在理解重要语句、概括内容要点时,要坚持把词语置于其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同时要尽量用原文中的话或稍加修饰的概括的话作答。实际上,一套阅读题,四个题目,句义理解以及内容要点概括这两道题,都可以在原文本中找到答案的,就是赏析题和探究题这两道题目也是要紧扣文本的。考生必须有较强的文本意识和语境意识,练就从原文中把答案“抠”出来的本领。
规范意识
语文考试不仅考查会答,还有一个严格的要求是规范。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和修辞,力避文理不通,且书写要工整。答题要有针对性,要针对题目要求答题,不要乱答,答非所问。表达要有呼应性,即题目有几问,你就要有几答,题目问“几个方面”你就要答几个方面;题目问“为什么”,你就要用“因为”“所以”来呼应。
同时,我们的考生答题往往犯不全面的错误。由于阅读老师往往是采点给分,为了达到“写”的全面性,一个方法是:近年考卷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可以多答一些。依据答题的赋分,分点作答,4分往往要答两点,6分往往要答3点以上。同时做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要设①②③④等序数号来回答,这样明白、清晰,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注意:近年常考“作用”题,这样的题目要从两面加以回答,即要有内容上的作用,还要有形式上效果。
第三篇:散文答题技巧概览(本站推荐)
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
(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要像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方法指导:
如:
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
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
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
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 方法指导:
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
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心田上的百合花》
①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②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③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④a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⑤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⑥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⑦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全心全意”和“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质。这两个词语的表达作用都结合了文段的主题回答的。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百合花写人的特点(采用拟人的修辞,把花当作人来写,阅读时,可以把百合花当作某类人来理解)。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C。这是考顺序的,前一句的“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是选择答案的关键提示语。后句也有很强的提示作用。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排比、拟人、反复。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追求执着的形象。此考点不是简单的修辞判断,而是考修辞的表达作用,不同修辞,表达作用不同,要积累常见修辞的表达作用。答题时,可以选自己有把握的修辞种类来回答。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线索:百合的成长过程。或:百合努力证明自己存在的过程。)写作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均可)线索是作者选材、组织材料的脉络。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写作手法,要在于平时积累。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百合花的精神令人感动,作者从内心流露出赞美之情。或“百合花的精神令无数人感动,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意思相近即可给分)。此题是考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或“野草”,该怎样做? 第一问:答到“嫉妒、诋毁、心胸狭窄”意思即可。第二问: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否则酌情扣分。此题是发展性考题。拟人化的手法,其实就是写人的。
第四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微型教案
散 文 阅 读
主备人:王 伟
一、知识考点
散文的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和表达表能力,基本考点为:
1.发现课文的线索。《三峡之秋》中有“简说本文的线索”的问题;《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有“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的问题;《热爱一生》有“感受全文,指出全文的抒情线索”的问题。
2.鉴赏用词的妙处。《三峡之秋》中“品析文中加横线句里用的好的一个动词”的问题。
3.自选角度,对句子、文段或选文进行赏析。如《三峡之秋》中有“品读下面的句子,欣赏它的两处妙点”的问题;《走进春天》中有“本文语言特色浓郁,请自选角度进行品析”的提问。
4.概括文章的主旨。如《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中有“本文以贝壳写起,升化出这样一个主题”的提问;《两条道路》中有“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道理”的问题。
5.理解标题及句子或文段的含义。如在《热爱一生》有“从文中摘取一个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对它的理解。”
6.表达对句子或全文的感受,如《热爱一生》中有“自选一种句式,表达你对热爱的感受。”
7.分析文章的写法,如在《摆渡自己》中有“用一句话表达选文在写法上给你最突出的感受”。
二、答题技巧:
1.散文类的选文同学们必须通读全文,弄清文意,并根据提问将选文里的关键句子做上记号,捕捉答题的信息。这是做好题目的基础与前提。2.鉴赏品析类的题目,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储备一定的文学术语,这样在答题的时候可以显示自己平时丰富的积累与文学底蕴,如语言:清新、朴素、自然;结构:井然、条分缕析,精美;人物:神形毕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构思:别具匠心、与众不同;修辞:新颖雅致、想象大胆等等,像这样的词汇言简意赅,答题效果很好。
3.鉴赏类试题一般有比较严格规范的答题格式要求,即“用什么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如: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呼啸着奔腾而去。
品析:“跳跃”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别致的描绘出了江面波光粼粼的美景。这就是“用什么手法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的答题格式。
4.赏析和感受类提问有时要求“自选角度”。那么同学们一定要选好赏析及感受角度,不可全面开花,泛泛而谈,不着边际。一般选择的角度有:修辞、语言、情节、人物的塑造、情感、写法等等,这样抓住一点,有的放矢,做到目标明确。
5.文章的线索一般分为“时间线索、事物线索、抒情线索”等等。如《三峡之秋》以时间为线索,为“早晨、中午、晚上”;《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以事物为线索,为“贝壳”;《热爱一生》以抒情为线索,为“热爱”。表现文章线索的词汇一般在选文中反复出现,出现在明白显眼的位置,贯穿全文的始终,特点比较明显。同学们若仔细阅读,发现应当不难。
6.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文章的结尾,以起到照应开头,揭示主旨的作用。如《两条路》结尾的句子就含蓄的概括了选文的主旨,同学们只要稍加组合就可以答题。
7.理解标题及句子的含义,要求同学们对选文中点示中心的句子多加留意,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一般是对考查标题及句子的最好注脚,也是答题的源泉。
三、实战演练 见《荆州资料》
(注:以上文题均来自《学在荆州》的“散文阅读”部分)
第五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模版)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托物言志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1,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主线(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些散文有明线和暗线)2,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3,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4,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4)多用修辞手法。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