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有关离异、分居、单亲等家庭研究的深入,父亲在儿童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众人关注。在我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影响下,很多父亲“淡出”家庭教育,认为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在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方面比父亲的作用要大,父亲只是亲子关系的补充。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研究发现,由于父母之间在性格、体力、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的个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母亲对孩子形成稳定、温顺、合作的个性起到更为明显的推动作用。父亲作为儿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除了极少数的社会文化状态以外,在大多数社会形态中,男性是构成社会文化的主体。男女两性选择着不同的职业,在家庭中有不同的工作分工;男女两性有着不同的智力发展进程和特点,分别具有人们可以接受的角色行为并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点。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和规则的象征,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意识到父亲的 权威和力量,会对父亲产生敬畏的心理,从而去模仿父亲的行为,并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婴儿从一出生就因为性别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对待。父母和其他人开始按照社会意愿能接受和期望的男性和女性的行
为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个体综合了那些被认为适合其性别的行为,从而获得特定的性别角色类型。
父母亲作为男女性别角色之间的差别,对孩子的潜在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男性勇于冒险,富于智慧、大度、坚定、勇武和易暴躁;女性稳重、温柔、服从、忍耐、易焦虑和自卑,男女的气质特点是相互补充的,有优秀的一面又有缺憾的一面。我们希望婴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在勇于冒险的同时又不失稳重,在坚定大度的同时又能以忍耐、服从的态度和别人相处,这就是我们说父亲和母亲都要参与家庭教育的原因。对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父母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对男孩还是女孩,在家庭中只有母亲而缺少父亲的角色或者相反,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都是欠缺的。事实上,女孩对父亲角色易于表露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等特征产生影响,男孩也会受母亲角色易于表现的温柔、依赖性等特征的熏陶。在婴儿期,父母对性别角色形成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却十分重要。毫无疑问,父亲对婴儿的影响会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父亲的参与也为母亲提供了情感的支持,并能促进父母作用的发挥。
因此,父亲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之中,对孩子、对母亲、对家庭来说都有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有调查表明: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严重。
2003年3月湖南省的一个6岁男孩儿通过一则《征父启事》表达了他渴望爸爸的呼声。他说:“我想有个爸爸!我要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星期天有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去公园”;“爸爸能像别人家的爸爸一样,帮妈妈的忙,对妈妈好,对我好!”这件事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状况到底如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父亲角色的缺失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父亲如何积极参与家庭教育?接下来呢,我们共同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1.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的现状 1.1听听孩子和母亲谈眼中的父亲形象
几个孩子接受家庭教育问题调查中的咨询,向调查人员讲述了自己的父亲:
“印象中我的父亲只是个赚钱的机器,对我们的感情很淡薄。”
“我从小对父亲是较少表露情感的。事实上,父亲很疼我,只是他不知道要如何表达情感。这是我始终感到遗憾的地方。”
“妈妈负责我的生活、学习问题。爸爸只会管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情。如果我犯了很大的错误,爸爸就会严厉地处罚我。平时,爸爸对我的事情多半是不理不睬。”
父亲的行为也引起了母亲的极大抱怨:“他什么事都不管,回到家还会指责我没把孩子带好,我觉得他对家庭一点都不负责任!” 1.2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程度低
来看一项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家里负责孩子教育问题的人是 父亲15% 母亲60% 父母共同承担25% 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的传统观念的父亲还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在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更有优势。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其实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在学校里,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参加家长会的85%是母亲)。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每天和父亲相处的平均时间不到15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单向询问式,即警告或斥责
孩子的过错。一项调查显示:父亲在家的业余时间安排中,教育孩子放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看报、看电视和做家务。
种种迹象都说明这样一个现象:父亲正在从家庭教育中消失。父亲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严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这同样是不恰当的,会使孩子的性格与人格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造成心灵的扭曲与心理的异变,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等等。
1.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误表现 1.3.1 耐性不足,忽冷忽热
大部分男性做父亲后,在养育孩子方面明显不如做母亲的有耐性。高兴时哄得孩子欢天喜地,心烦时骂得孩子摸不着头脑,生气后打得孩子哭哭啼啼。一旦孩子有了错,父亲可能毫无顾忌,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通,对孩子抱有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得极不耐烦,往往是用“一边玩去”、“你知道什么”等话语把孩子支开等等。
1.3.2 借口多多,推卸责任。
有很多做父亲的对家庭教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这些借口推卸了教育责任,因而父亲与孩子在一块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子。
1.3.3 刚多柔少,宽严失度。
很多的父亲认为——男人嘛,就该像个说一不二的“男人”,把对孩子的柔情等同于“女子气”,动不动就对孩子吆三喝四,造成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然而,这种远离只代表沟通的失败,没有任何教养的魅力!其实,一个能展现母性力量的父亲,不但不会使他的雄性力量逊色,反而会因为其刚柔并济而使他的雄性力量更具有深度和智能。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的水平,也不是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沟通是否顺畅。据统计,无论是严格的家教,还是宽松的家教,都能找到成功的案例。
1.3.4 目标不一,教育失衡。
夫妻俩人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往往不一致,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是各执一词。比如,一个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说孩子还小呢,我来帮他穿省事些;孩子犯了错误,一个不以为然,一个却非要孩子立马改正不可。俩人经常为这些生活或者学习的事情发生冲突,搞的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还老钻大人的空子。这样就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一种角色或一种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综上种种,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父亲似乎正在从家庭教育中逐渐消失”。
2.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从男性与女性的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又枝繁叶茂。”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
父亲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父亲的幽默、粗犷和力量会给孩子的游戏生活带来无限乐趣。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进而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2.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遭遇挫折时,我能很快寻找到积极力量振作起来,我发现父亲的人生观在早期教育中影响着我和塑造了我的人生观。我能走出脆弱,充满勇气地面对生活,因为有一个支撑点:父母无条件的爱,其中来自于父亲的力量是我这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2.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对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一起生活。她并非双性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由妈妈抚养长大,她的性别认同感没有建立。”显然,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2.4父爱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孩子经常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向父亲请教问题,很少有父亲象母亲那
样详细地把结果告诉给孩子。可能稍微讲几句就有些不耐烦,把问题扔给孩子,看起来父亲是很粗糙的,但是这样做却推动孩子动脑筋,这样的知识传授能发展孩子的智力。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2.5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平衡作用
母亲带孩子比较多,母子、母女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个平衡器。在母亲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以致得了“儿童成才焦虑症”的家庭里,父亲的平衡作用非常关键。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受到母亲暴风雨般的指责后,父亲的一个微笑、一次拍抚或一句宽慰的话,都能迅速使孩子从与母亲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缓缓引导,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转化为奋起的决心。
再就是一个出气阀的作用。妈妈气量大的也有,但多数好象是爸爸气量比较大,能起到宣泄作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能够增进夫妻感情,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2.6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作用
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
我教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孩子,他给人的印象: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自卑,说话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被欺负了也不敢说,这个孩子5岁时父亲死于一场意外事故。专家认为“缺少父亲关心和教育的中小学
生,往往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将影响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进入工作环境后与上级领导的沟通障碍。”如果父亲角色缺失,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得出一个结论,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强。但是可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优势,很多特点,比如说勇气、发展、风险,甚至于马虎。
父亲有很多教育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与外部的人们交往当中,父亲的作用可能要更好一些;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可见,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3.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我先以两个案例列举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的严重后果: 第一个案例:
一个妈妈无奈地向老师诉说:“我家斌斌太娇气了,今年都要读小学了,但是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哭,不让他喝汽水哭,被才1岁的表妹打了一下也哭,女孩子都没他爱哭。为什么我家的孩子那么爱哭?”老师在对徐女士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了解后,得出一个结论,斌斌的爱哭与爸爸在斌斌的家庭教育中缺失有很大关系。在斌斌的家里,妈妈暂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主要的时间都用在照顾斌斌上,因此职业是司机的爸爸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柱,为了让家里生活无忧,斌
斌爸爸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工作,下班后回家只顾自己看电视,或找人下棋、聊天,很少与孩子交往,似乎孩子并不存在。为此,夫妻俩常吵架,怄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懦弱、胆小,没有创造性,爱哭的个性,爸爸在斌斌的教育中,可以说是缺席的。在前面我们说过,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父亲的这些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文尼曾做过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而斌斌每天和爸爸相处的时间还不到30分钟,因此斌斌的性格更多地受妈妈影响,显得娇气和软弱。
第二个案例:网络成瘾者小东,16岁,3年前开始沉迷网络,经常不回家。初二辍学,已经一年多没有读书了。终日留恋网吧,有小偷小摸行为,多次被治安队教育,性格叛逆。那么他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小东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疏远,很少和儿子交流,加上年龄上的差距,父子之间的代沟十分严重。自小东出世以来,母亲基本包办了对儿子的家庭教育,父亲在整个教育环节里很少插手。
在孩子性格成型的过程中,来自父亲的教育对于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男孩子。父亲相对伟岸与粗旷的形象会令他们联
想到男子气概,同时父亲往往是勇敢,坚强等性格的主要塑造者。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到对社会的适应性,树立自豪感、权威感和责任感。但由于母亲的教导往往注重生活细节和谨慎性格的培养,显然不能代替父亲教育的作用。小东在缺少父亲影响而单凭母亲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这就造成了他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社会适应能力低,辨别能力低,情商低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母亲还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一旦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交际圈的扩大,母亲对于孩子的管教越来越力不从心。小东受迷上了网络游戏,加上自小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和归属感,所以走上了沉迷网络离家出走之路。这两个案例都是父亲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性格产生缺陷的不良后果。
许多调查和研究也已证实,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情感或行为问题都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比如,较少接触爸爸的婴儿,许多技能发展都比较迟缓,长大后情绪变化激烈、易冲动,自我控制较差,缺乏自尊心,人际关系紧张,反社会行为较多等等。人们把这些表现称为“父爱缺乏综合症”的典型症状。不论是大学生自杀还是暴力行为,甚至硫酸泼熊事件,都反映了父性教育的缺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缺乏父爱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长期缺乏父爱,孩子就可能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给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困扰,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正常发展。美、英、德等国的一些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愈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愈大,并且对男孩的影响更为严重。有统计数据表明,生长在缺乏
父爱的家庭,男孩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是女孩的 1一3倍。尤其令人深省的是,那些双亲均在但父爱缺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美国婚姻问题专家道格拉斯所作的统计还显示:小时候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孩子与那些享受到充分父爱的孩子比较,他们中学辍学率及成年后犯罪率均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几率则高出3倍 4.家庭教育呼唤父亲的参与
4.1承诺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缺席。父亲要和母亲共同分担教育职责,要亲历亲为。要亲职!并不是说要以时间来计算判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应该看他脑子里有没有这个意识,有没有对培养孩子的责任。
4.2确定孩子与自己的亲子关系。
“我是如何看待孩子与我的关系的?”这会影响你教养孩子的态度。很多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爱怎么教就怎么教”。这种观念并不理性。他们可能随意支配孩子的生命前程,可能放任自己的情绪。对于亲子关系,哲学家纪伯伦说得好:“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经由你而来,却不是你创造的。跟随你却不属于你。你是弓的话,你的孩子就是弦上射出的飞箭。”这正证实一句话: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好爸爸要做家庭领导者和负责人。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就是母亲与孩子的精神支柱。你对于家中每一个成员的了解程度如何?你是否了解孩子的母亲现在到底有哪些担心与不安?孩子到底有哪些需求或
不满?母子的关系如何?等等,必须要正确地掌握这些状况。父亲可能因为忙碌而无法与母子进行密切的接触,但可利用电话与妻子交谈,或利用文字和孩子沟通。当孩子与妻子向你诉说心里话时,他们无疑在认为你是他们的指引者和领路人。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更神圣的职责。”父亲必须意识到他对孩子的重要性,并要慎重对待。4.3学会正确地表达父爱
父亲的力量如此强大,为人父者应充分认识尽父亲之责的重大意义。那么,父亲应如何表达这种父爱呢?
4.3.1付出时间相处
父亲每天应该至少拿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甚至因故不能按时回家时,打个电话给家里,和孩子说上几句话。不要小看这几分钟的相处时间,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存在。此外,父亲还应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孩子的记忆深处贮存着父亲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育补充养分。4.3.2爱要让孩子知道
要知道,在外面挣的钱再多也比不上在家带孩子辛苦,再多的钞票也换不来与孩子在一起共享的天伦之乐。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生养子
女,只要经济来源稳定,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在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给予之外,如何才能让孩子得到最适当的教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快乐长大,才是每一位父母应该耗费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的问题。父亲要平常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让孩子时时体验到父爱的温暖。
4.3.3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作为父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孩子的长处和弱点,帮助孩子取长补短,树立自信和勇气。更不要摆出父亲权威,命令和束缚孩子,迫使孩子完全按大人设计好的标准去发展。4.3.4了解、分享孩子的感受
尽管小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但他们还是能用姿态和声音表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孩子和成人一样,他们也会压抑不良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地处于不良情景刺激时,不良情绪也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因而父亲要同母亲一起了解、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体验孤独无助的感觉。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父亲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格,父亲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也是绝对不可估量的。事实证明,从三四岁开始,孩子已经逐步认识到“妈妈好,爸爸也好”的真正内涵。既然如此,别让你的父爱停滞在心底,适时付诸行动吧,让自己的孩子在父爱和母爱的共同沐浴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第二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及缺失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有调查表明: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象严重。
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下面两个父爱缺失的的案例足以引人深思: 在一栋正装修的房子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叔叔,抱抱我好吗?”房主6岁的女儿妞妞竟然向家里的装修师傅提出如此要求,妈妈感到万分惊诧:“妞妞平时一向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妈妈问妞妞为什么如此亲近那位装修师傅,妞妞可怜巴巴地说:“我觉得他长得像爸爸。”原来,妞妞的爸爸两年前出国工作,其间只在过年时回过家,孩子特别想念爸爸。
2003年3月湖南省的一个6岁男孩儿通过一则《征父启事》表达了他渴望爸爸的呼声。他说:“我想有个爸爸!我要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星期天有爸爸妈妈一起带着去公园”;“爸爸能像别人家的爸爸一样,帮妈妈的忙,对妈妈好,对我好!”这件事情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家庭分工的细化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父爱缺失。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参与状况到底如何?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父亲角色的缺失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父亲如何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笔者试着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1.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的现状
1.1听听孩子和母亲谈眼中的父亲形象
几个孩子接受家庭教育问题调查中的咨询,向调查人员讲述了自己的父亲:
“印象中我的父亲只是个赚钱的机器,对我们的感情很淡薄。”
“我从小对父亲是较少表露情感的。事实上,父亲很疼我,只是他不知道要如何表达情感。这是我始终感到遗憾的地方。”
“妈妈负责我的生活、学习问题。爸爸只会管理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情。如果我犯了很大的错误,爸爸就会严厉地处罚我。平时,爸爸对我的事情多半是不理不睬。”
父亲的行为也引起了母亲的极大抱怨:“他什么事都不管,回到家还会指责我没把孩子带好,我觉得他对家庭一点都不负责任!” 1.2爸爸在家庭教育中参与程度低
来看一项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您家里负责孩子教育问题的人是 父亲 母亲 父母共同承担
15% 60% 25%
调查表明,持有“教育孩子是女人的事”的传统观念的父亲还大有人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60%的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独当一面,父亲真正起到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由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大多数父亲对孩子或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缺少耐心,成了家庭教育中的‘甩手掌柜’。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男人则在外打拼干事业,认为教育孩子是婆婆妈妈的事情,并非大男人所为。因此,父亲以忙、事情多为借口,将教育孩子的阵地拱手相让,由母亲全盘接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调查的家庭中,孩子父亲的学历总体高于孩子母亲,他们在培养儿童兴趣、开发儿童智力方面比孩子的母亲更有优势。
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其实即便在过去,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也是缺失的。历史上只留下“孟母三迁”或“岳母刺字”这样的故事,并未留下父亲教育的经典。现在也是如此,在学校里,家长会往往成为“妈妈聚会”(参加家长会的85%是母亲)。
在中小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孩子每天和父亲相处的平均时间不到15分钟,而且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单向询问式,即警告或斥责孩子的过错。一项调查显示:父亲在家的业余时间安排中,教育孩子放在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看报、看电视和做家务。
种种迹象都说明这样一个现象:父亲正在从家庭教育中消失。
父亲一旦放弃了家庭教育的阵地,母亲就会用高度的热情去填补。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严重错位与颠倒!甚至出现“严母慈父”的格局,这同样是不恰当的,会使孩子的性格与人格的发展偏离正常的轨道,造成心灵的扭曲与心理的异变,影响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等等。1.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误表现
1.3.1 耐性不足,忽冷忽热
大部分男性做父亲后,在养育孩子方面明显不如做母亲的有耐性。高兴时哄得孩子欢天喜地,心烦时骂得孩子摸不着头脑,生气后打得孩子哭哭啼啼。一旦孩子有了错,父亲可能毫无顾忌,劈头盖脸的批评一通,对孩子抱有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期望,并且对孩子的问题表现得极不耐烦,往往是用“一边玩去”、“你知道什么”等话语把孩子支开等等。
1.3.2 借口多多,推卸责任。
有很多做父亲的对家庭教育这样认为:男同志整天在外面跑东跑西,哪有时间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主要是母亲的事情。这些借口推卸了教育责任,因而父亲与孩子在一块的时间远远少于母亲,渐渐就不了解孩子。
1.3.3 刚多柔少,宽严失度。
很多的父亲认为——男人嘛,就该像个说一不二的“男人”,把对孩子的柔情等同于“女子气”,动不动就对孩子吆三喝四,造成孩子对父亲“敬而远之”。然而,这种远离只代表沟通的失败,没有任何教养的魅力!其实,一个能展现母性力量的父亲,不但不会使他的雄性力量逊色,反而会因为其刚柔并济而使他的雄性力量更具有深度和智能。
父母对子女影响力的大小,并不取决于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的水平,也不是取决于教育方法,而是取决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沟通是否顺畅。据统计,无论是严格的家教,还是宽松的家教,都能找到成功的案例。
1.3.4 目标不一,教育失衡。
夫妻俩人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往往不一致,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是各执一词。比如,一个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说孩子还小呢,我来帮他穿省事些;孩子犯了错误,一个不以为然,一个却非要孩子立马改正不可。俩人经常为这些生活或者学习的事情发生冲突,搞的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还老钻大人的空子。这样就很难树立家长的威信。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父母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一种角色或一种榜样对孩子的影响力可能会更大一些。
综上种种,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父亲似乎正在从家庭教育中逐渐消失”。
2.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亲象征着一种雄性力量,具有雄壮、威武、勇敢、进取、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目的性,知识面更广。父亲的这些个性品质与特点,是母亲所无法模仿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是母亲所无法替代的。
从男性与女性的心理进行分析:“父亲和母亲对子女的影响是不同的。男性总体上比女性粗心,他们更多地提供孩子成长的‘主干’,母亲的细心则提供了枝叶与养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只有粗细结合,孩子这棵‘树苗’才会长得主干挺拔,同时又枝繁叶茂。”
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玩伴
父亲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相对更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父亲的幽默、粗犷和力量会给孩子的游戏生活带来无限乐趣。另外,男性活动范围大、内容多,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外部环境,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社会生活,进而促进孩子社会性的发展。2.2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热情、幽默、勇敢等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父亲这个词意味着秩序,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渗透社会秩序、规范、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以我个人为例:在我遭遇挫折时,我能很快寻找到积极力量振作起来,我发现父亲的人生观在早期教育中影响着我和塑造了我的人生观。我能走出脆弱,充满勇气地面对生活,因为有一个支撑点:父母无条件的爱,其中来自于父亲的力量是我这一辈子都受益无穷的。2.3父爱有助于孩子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
父亲参与教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对男孩来说,父亲是男性的典范。对女孩来说,父亲是可以教给她们男性的生活方式以及男性与女性有什么不同等知识的人,这些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有位女大学生快毕业了,但她不知道自己今后该与男人还是女人一起生活。她并非双性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由妈妈抚养长大,她的性别认同感没有建立。”显然,父亲教育的缺失会让孩子的性别认同、继而是身份认同出现问题,也就难以适应社会。
2.4父爱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智力的影响也是有差异的,父亲能给予孩子更丰富的知识,孩子经常从母亲那里学到语言、生活知识或物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经常通过运动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使孩子对动手操作更感兴趣,这就激起儿童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以及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智力发展。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向父亲请教问题,很少有父亲象母亲那样详细地把结果告诉给孩子。可能稍微讲几句就有些不耐烦,把问题扔给孩子,看起来父亲是很粗糙的,但是这样做却推动孩子动脑筋,这样的知识传授能发展孩子的智力。一项追踪研究表明,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
2.5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平衡作用
母亲带孩子比较多,母子、母女之间有许多的矛盾,爸爸就是一个平衡器。在母亲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以致得了“儿童成才焦虑症”的家庭里,父亲的平衡作用非常关键。孩子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而受到母亲暴风雨般的指责后,父亲的一个微笑、一次拍抚或一句宽慰的话,都能迅速使孩子从与母亲的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通过缓缓引导,使孩子受挫的羞愧转化为奋起的决心。
再就是一个出气阀的作用。妈妈气量大的也有,但多数好象是爸爸气量比较大,能起到宣泄作用。父亲参与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会缓解母亲的压力和减轻母亲的负担,能够增进夫妻感情,具有调适或平衡家庭关系、增进家庭感情的作用。
2.6父爱在家庭教育中的心理作用
实际上,孩子生长在有父爱的家庭中,不仅智力水平会正常发展,而且心理调适能力也会健康发展。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支柱,是家庭的心理调适剂。
我教过一个学生,是个男孩子,他给人的印象: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自卑,说话唯唯诺诺,胆小怕事,被欺负了也不敢说,这个孩子5岁时父亲死于一场意外事故。专家认为“缺少父亲关心和教育的中小学生,往往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严重,缺乏安全感等,并且将影响将来的社会交往能力,尤其是进入工作环境后与上级领导的沟通障碍。”如果父亲角色缺失,就极易导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当然我们没有办法得出一个结论,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强。但是可以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优势,很多特点,比如说勇气、发展、风险,甚至于马虎。
父亲有很多教育社会化的功能,他往往能给予孩子一种超越家庭范围更为宽广的竞争性的社会意识,在与外部的人们交往当中,父亲的作用可能要更好一些;在帮助孩子解决权威、道德品质发展、自我控制和成就感等方面的问题时,父亲是一个特殊的、重要的榜样。可见,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3.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后果严重
我先以两个案例列举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失的严重后果:
第一个案例:
一个妈妈无奈地向老师诉说:“我家斌斌太娇气了,今年都要读小学了,但是稍微有点不顺心就哭,不让他喝汽水哭,被才1岁的表妹打了一下也哭,女孩子都没他爱哭。为什么我家的孩子那么爱哭?”老师在对徐女士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了解后,得出一个结论,斌斌的爱哭与爸爸在斌斌的家庭教育中缺失有很大关系。在斌斌的家里,妈妈暂时没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主要的时间都用在照顾斌斌上,因此职业是司机的爸爸成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柱,为了让家里生活无忧,斌斌爸爸将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工作,下班后回家只顾自己看电视,或找人下棋、聊天,很少与孩子交往,似乎孩子并不存在。为此,夫妻俩常吵架,怄气。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懦弱、胆小,没有创造性,爱哭的个性,爸爸在斌斌的教育中,可以说是缺席的。
在前面我们说过,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果断、坚强、敢于冒险、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开朗、宽容等个性品质。如果父亲经常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父亲的这些行为方式与性格特点。心理学家麦克•文尼曾做过试验,一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个小时的孩子,和那些一个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个小时的孩子比,他们的人际关系更融洽,能从事的活动风格更开放,并具有进取精神或者冒险性,更具有男子汉的气概。而斌斌每天和爸爸相处的时间还不到30分钟,因此斌斌的性格更多地受妈妈影响,显得娇气和软弱。
第二个案例:网络成瘾者小东,16岁,3年前开始沉迷网络,经常不回家。初二辍学,已经一年多没有读书了。终日留恋网吧,有小偷小摸行为,多次被治安队教育,性格叛逆。那么他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小东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疏远,很少和儿子交流,加上年龄上的差距,父子之间的代沟十分严重。自小东出世以来,母亲基本包办了对儿子的家庭教育,父亲在整个教育环节里很少插手。
在孩子性格成型的过程中,来自父亲的教育对于健康性格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男孩子。父亲相对伟岸与粗旷的形象会令他们联想到男子气概,同时父亲往往是勇敢,坚强等性格的主要塑造者。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到对社会的适应性,树立自豪感、权威感和责任感。但由于母亲的教导往往注重生活细节和谨慎性格的培养,显然不能代替父亲教育的作用。小东在缺少父亲影响而单凭母亲教育的环境下成长,这就造成了他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社会适应能力低,辨别能力低,情商低的结果。在小学阶段母亲还可以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一旦到了初中阶段,由于交际圈的扩大,母亲对于孩子的管教越来越力不从心。小东受迷上了网络游戏,加上自小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和归属感,所以走上了沉迷网络离家出走之路。这两个案例都是父亲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性格产生缺陷的不良后果。
许多调查和研究也已证实,大多数儿童的心理、情感或行为问题都与父性教育的缺失有关。比如,较少接触爸爸的婴儿,许多技能发展都比较迟缓,长大后情绪变化激烈、易冲动,自我控制较差,缺乏自尊心,人际关系紧张,反社会行为较多等等。人们把这些表现称为“父爱缺乏综合症”的典型症状。不论是大学生自杀还是暴力行为,甚至硫酸泼熊事件,都反映了父性教育的缺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缺乏父爱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长期缺乏父爱,孩子就可能患上“缺乏父爱综合征”,给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带来诸多的困扰,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正常发展。美、英、德等国的一些研究发现,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愈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愈大,并且对男孩的影响更为严重。有统计数据表明,生长在缺乏父爱的家庭,男孩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是女孩的 1一3倍。尤其令人深省的是,那些双亲均在但父爱缺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美国婚姻问题专家道格拉斯所作的统计还显示:小时候患“缺乏父爱综合征”的孩子与那些享受到充分父爱的孩子比较,他们中学辍学率及成年后犯罪率均高出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几率则高出3倍„„
4.家庭教育呼唤父亲的参与
4.1承诺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缺席。父亲要和母亲共同分担教育职责,要亲历亲为。要亲职!并不是说要以时间来计算判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应该看他脑子里有没有这个意识,有没有对培养孩子的责任。4.2确定孩子与自己的亲子关系。
“我是如何看待孩子与我的关系的?”这会影响你教养孩子的态度。很多人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爱怎么教就怎么教”。这种观念并不理性。他们可能随意支配孩子的生命前程,可能放任自己的情绪。
对于亲子关系,哲学家纪伯伦说得好:“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经由你而来,却不是你创造的。跟随你却不属于你。你是弓的话,你的孩子就是弦上射出的飞箭。”这正证实一句话:好的亲子关系胜过好的教育。
好爸爸要做家庭领导者和负责人。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就是母亲与孩子的精神支柱。你对于家中每一个成员的了解程度如何?你是否了解孩子的母亲现在到底有哪些担心与不安?孩子到底有哪些需求或不满?母子的关系如何?等等,必须要正确地掌握这些状况。
父亲可能因为忙碌而无法与母子进行密切的接触,但可利用电话与妻子交谈,或利用文字和孩子沟通。当孩子与妻子向你诉说心里话时,他们无疑在认为你是他们的指引者和领路人。
音乐家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更神圣的职责。”父亲必须意识到他对孩子的重要性,并要慎重对待。
4.3学会正确地表达父爱
父亲的力量如此强大,为人父者应充分认识尽父亲之责的重大意义。那么,父亲应如何表达这种父爱呢?
4.3.1付出时间相处
父亲每天应该至少拿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甚至因故不能按时回家时,打个电话给家里,和孩子说上几句话。不要小看这几分钟的相处时间,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存在。此外,父亲还应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
孩子的记忆深处贮存着父亲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为自身的心理与智力发育补充养分。
4.3.2爱要让孩子知道
要知道,在外面挣的钱再多也比不上在家带孩子辛苦,再多的钞票也换不来与孩子在一起共享的天伦之乐。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生养子女,只要经济来源稳定,一般都不会有太大困难。但在充足的物质生活条件给予之外,如何才能让孩子得到最适当的教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快乐长大,才是每一位父母应该耗费心思和精力去关心的问题。父亲要平常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让孩子时时体验到父爱的温暖。4.3.3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作为父亲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客观地认识和对待孩子的长处和弱点,帮助孩子取长补短,树立自信和勇气。更不要摆出父亲权威,命令和束缚孩子,迫使孩子完全按大人设计好的标准去发展。4.3.4了解、分享孩子的感受
尽管小宝宝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但他们还是能用姿态和声音表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孩子和成人一样,他们也会压抑不良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地处于不良情景刺激时,不良情绪也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因而父亲要同母亲一起了解、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体验孤独无助的感觉。孩子的路还很长很长,父亲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格,父亲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也是绝对不可估量的。事实证明,从三四岁开始,孩子已经逐步认识到“妈妈好,爸爸也好”的真正内涵。既然如此,别让你的父爱停滞在心底,适时付诸行动吧,让自己的孩子在父爱和母爱的共同沐浴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国际拓展官网
第三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每一位父亲用心思考:陪孩子玩耍、让孩子明理、懂调解关系、炼坚忍品质、学平等交流、做学习家长,说起为容易,做起来难。父亲是楷模,父亲是航标,父亲是巍峨的山峰,更是润物无声的清泉,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生动的父亲。在个人的教育方法上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个善解人意的父亲
我们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威严的,但由于父亲角色的缺失,导致母亲严厉有加的并不少。母亲在“独当一面”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的温柔和耐心,以至于谩骂孩子甚至打孩子的事时有发生。作为父亲,不仅要疼爱孩子,更要体谅妻子,在深责自己不作为的同时,更要与孩子积极沟通,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如孩子向父亲告状,说妈妈打他时,父亲要做好劝导工作,问清妈妈为什么打他,解释妈妈打他时的心情和想法,并进而说明妈妈心中的爱。妈妈的冲动可能因为心情不好,可能是工作遇到了困难和麻烦,也可能是孩子不听话,或者是家务比较重,身体不舒服,等等,那么作为孩子更要体谅妈妈,为妈妈分担痛苦和忧愁,听妈妈的话,做个懂事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亲只是一味地谴责妈妈,说她的不是,或者责怪孩子不听话,都会伤害到对方。当家庭成员间有了一些磨擦的时候,做到既保护长辈的威信,又不伤害孩子,用委婉的话语化解矛盾,这时的父亲扮演的是潺潺的细流,润物无声。
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有逆反期,这个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与大人唱反调,总是不服大人管,对母亲的唠叨经常要提出质疑和反驳,不耐烦别人的管教,因而总有一些冲突,大人焦虑,孩子烦躁。这时的父亲更需要有耐心从中周旋和解释,以男人的理解去告知彼此应该怎么做。既要母亲明白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又要孩子懂得长辈的爱。
2、做个好玩的父亲
父亲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获得经验和情感,作为父亲应该放下父亲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乐,一起“疯”,能进入孩子的想像空间,能与他一起在游戏里陶醉。这样,不仅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儿子喜欢玩沙,一到海滩边上,兴趣最浓的就是挖沙子,这在大人眼里是又脏又蠢的活,因为过不了多久,他的作品就会毁灭的。但我和儿子一起挖,他挖得满身是沙,但很有收获,他知道了挖得越深就能挖得越快,沙子会成片倒下,下面的水也越多,他还垒城堡、筑基地,挖地道,最后实在不行,都坍塌了,他索性躺在挖的坑里享受沙坑浴了。
陪孩子玩遥控车、一起做手工飞机、和他下各种棋、拼装各类机器„„在这些活动中,作为父亲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兴趣,并不是牵就,而是享受,如果是无奈地陪孩子玩,只会让孩子和父亲一样无趣。有一项《父亲与孩子的接触方式和孩子成长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能够经常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玩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因为无论是益智类游戏,还是动手类游戏,或是外出旅行类游戏,都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思维、语言、操作、交往等能力。建议父亲们至少每个月陪孩子外出游玩一次,路不在远近,有景就行;至少每周陪孩子玩一次,下棋、手工、拼装、滑板、打球,什么都可以,有机会的话每天或隔天就要玩一次。玩,能让父亲孩子式的天性得以释放,展现出自己活泼、大气的一面,更能让孩子有一种“我的老爸最棒”的自豪感、自信心,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3、做个学习型的父亲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学习的好坏似乎是孩子的事,家长总是起到了一个闹钟的功能,定时提醒一下:你要好好学习!上学前告诉他们要认真听课,放学后说一句认真作业。好像这就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全部责任。
父母们自己已经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只知一味地要求孩子热爱学习;自己从来不捧起书本,却要求孩子一天到晚看书。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只是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能回答,甚至一无所知,或者在学习上不能帮助他们,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探索的指引,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要做个学习型父亲,不仅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读书看报、进修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业,看一看他每天的作业,提出一些建议,或表扬他的进步,都会是对孩子学习的莫大帮助。父亲的言传身教,往往比母亲更有力,父亲能将个性中的独立、自信、果断、富于进取、合作、热情、开朗、大方、宽厚等性格融入到与孩子的交流中,父亲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在学习态度和行为准则。
父亲多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多一些学习规律的认识,多懂些心理学,孩子就少走一些弯路,家庭关系也更趋和谐。比如,在学习上,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望洋兴叹,不因考试成败论英雄,也不因飞短流长道喜悲。
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采用了与他互动的检查法:每晚由他先读10道口算题目,我迅速给出答案,让他验证给分;然后,调换过来,我读题,他回答,我再验证评分。慢慢地,他的口算能力和心算能力都有较大提高,记忆力也明显增强。
同样是讲故事,如果讲完故事以后,能提出几个具有思考性、回味性的问题,就能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从而培养他的探索能力和想像能力。父亲是航标,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学习让父亲更加精彩。
4、做个讲理的父亲
“子不教,父之过”,做父亲的一定要让孩子明理。父是长,近于师,他教给孩子如何坚强、奋发、执着、果敢、有礼、自尊、进取。读书明智,生活明理,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亲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这个“理”,不仅是道理,更是人生之理。以身作则是让孩子明理的前提,作为父亲作个孝子良夫是根本,能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爱护家人。正确端正的行为也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不吸烟、不酗酒,无赌博等不良嗜好,让孩子踏着自己的肩膀走向新的高度。
父亲脾气暴是常事,因为在男人眼里,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值得一提的,有些婆婆妈妈的话也是不必要的,因而经常会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孩子的教育更要以理服人,既不屈从于孩子的撒娇、要挟,也不滥用自己的职权,搞成“一言堂”。因而与孩子讲道理就成了父亲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让孩子以理性、逻辑进行思维,而不是凭意气用事、率意而行。
比如看电视、玩电脑,孩子总是难以控制自己,而且像被磁石吸引一样忘了时间长短,作为父亲既不是不闻不问,也不是一声呵斥,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孩子怎样看电视、玩电脑才是有益的,看电视要看些什么、看多长时间,以及玩电脑要玩什么、怎么玩等,还可以举一些反面例子告诉孩子不正确使用的危害,让孩子通过电视了解世界、学到知识,通过电脑学会信息收集和处理、辅助学习,又做到适可而止。
5、做个蹲下来的父亲
作为父亲,怎样让孩子听话?是打,是骂?还是利益诱惑?或是武力逼迫?或是条件相挟?当父亲抱怨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是站在什么位置上,或是用什么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用什么语气去跟孩子说话。
“老爸,我跟你说个事,我很不喜欢你的方式,你经常说事情时开始是商量的语气,最后就变成了命令的语态。”哪怕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仍会流露出家长的威严。孩子如果感觉到你是在控制他、干涉他,要么就在心里产生抵触情绪,以后慢慢爆发,要么就渐渐学乖,最后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慢慢长大,父亲手上的王牌渐渐失效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变得难管的时候了。
父亲与孩子应该建立亲密的、平等的、建设性的亲子关系,孩子值得我们尊重,他们有同样的人格,我们要接纳他们,信任他们,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也包括他们的幼稚和成熟。
父亲的角色应当转变,不是命令式的,而是亲和的、商量的语气,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替孩子着想,多为孩子想想怎么做,而不是命令他应该怎样,有时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像我儿子不论吃哪种苦药都不怕,如粉状像石灰样的思密达、回味苦涩的双黄连,他都能吃,但就怕胶囊,从不下咽。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看着他将药囊含在口里,虽然反复喝水,却长时间含而不咽、苦不堪言的样子我一点也不责骂他,看着他涕泪满面的样子,我知道那是恐惧和害怕。妻不耐烦地责怪他不该含这么长时间以至于呕吐。
我跟他商量,我们怎么学会吃胶囊,因为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我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跟他一起探讨,我用各种对比、比喻和想像打消他对药囊的恐惧,如:我们的咽喉足以同时吞下十来粒那样的胶囊,就像我们饥饿时吃饭的吞咽,而这一粒胶囊跟三四粒饭大小差不多,完全不在话下;又想像我们是老虎,这个胶囊是小坏蛋,我们要一口吞掉它;再想想胶囊既不苦,也不难吃,我们可以用水先将它送到喉咙口,再像咽口水那样咽下去就可以了,一次咽不下,还可以再咽,三四次就一定可以咽下了,不像药片易化难吃。后来,成功以后,他说最喜欢吃胶囊类药物了。
6、做个坚忍的父亲
父亲是一座碑,在孩子眼里可以是一个目标,可以是一尊雕塑,可以是他学习的榜样,但这样一来,孩子可能永远不能超越,教会孩子自强自立、坚忍不拔、奋发向上,更是一个好父亲应该做的。
当我们把目光放长远看的时候,有时发现孩子的挫折恰是他们的财富,能帮助他们克服今后生活中的任何困难,相反,在暖棚里长大的幼苗却经不起任何风雨的打击,看到一个个脆弱而幼小的灵魂倒下的时候,我们必须反思父亲给了他们什么。
跟父亲一起承受困难,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当我骑着车冒着雨清早去站点值周的时候,儿子也在我的雨披里,但他已经习惯了,他不再将这些当作困难,他能乐观地面对他们,即使风雨再大,使我睁不开眼睛,他也能讲令我开心的事,他不会因为淋湿和寒冷而有任何埋怨和不快,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他能够战胜这些。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孩子自己去努力克服的困难,如在校运会上儿子报了两项长跑,但他最终通过努力取得了第一和第二名的成绩;在跆拳道训练中,他必须自己应对实战格斗中对手的挑战;在架子鼓学习中,他要克服枯燥的练习,才能学会准确的节奏。父亲的坚忍和鼓励,给了孩子意志和信心。
我们不会人为地去为孩子制造困难和挫折,但如果有的话,希望能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不要人为地铺平道路,让他们感受不到外界的风雨。比如出门,该走的就得走,不要坐车;比如吃东西,不好吃的也得吃,不偏食、不挑食,随遇而安;比如劳动,孩子能做的得让他做,劳动只会锻炼人,不会害人;比如物品,能用的就用,能俭的就俭,不攀比、不虚荣。有时只是大人们自己觉着对不住孩子,因而过分照顾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生怕他们累着、苦着,或是自己要面子,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窘。而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最不能接受考验的恰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
父亲疼孩子的心是一样的,但一定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不随便满足孩子的愿望,不放过每一次锻炼孩子的机会。我们爱护孩子,但不能处处以孩子为中心,也不能时时惯着孩子,由着孩子,有错误了就要纠正,哪怕是吃饭、走路、说话。
父亲,请走进子女教育中来,我们应该意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独特的地位是母亲所不能取代的,也应该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抵不上孩子教育的失败。广大的父亲在关注自身事业的同时,请不要忘了把一部分精力转向孩子和家庭,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篇:关工委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关工委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中的位置和作用 古城子镇关工委自成立以来,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关工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参加关工委工作的专职老同志5名,兼职教师30余名。多年来这些老同志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时代赋予的重任,发挥奉献精神,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把家庭教育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领域,充分认识到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和关工委老同志参与家庭教育的必要性,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加强家长学校管理,传授家教知识,探索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为提高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水平找到结合点,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和社会的认可。
一、关工委老同志参加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
我县各级教育部门的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关工委的工作,尤其是把老同志参加家庭教育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建设和谐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因工程,每一个家庭和谐了,每一个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就会提高,就会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长期性,几乎对一个人从生到死起到终身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子女进行教育,非常及时,针对性强。家庭教育具有亲和性,父母亲等亲人与下一代长期生活形成了深厚的感情,具有很强的亲和性,亲人的言行,对下一代教育具有可信度高,接受性强的特点。从改变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是要使家庭教育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二是由重养轻教,重智轻德向教养并重,以德育人转变。尤其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增多,为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家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必须抓紧抓好,认为组织动员更多的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非常必要。一是这些老同志多年甚至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青少年怀有深厚的感情,又有丰富的教育工作经验。家庭教育有这些老同志参加,成效和质量迥然不同。老同志参加家庭教育工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同志参加家庭教育工作具有很多优势和特长,一是思路的全面性,他们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爱教育、懂教育、善教育,掌握一定的教育规律,比较熟悉教育方针政策,能从全局出发,配合主渠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资源的广泛性,他们智力资源比较丰厚,学科比较齐全,对搞好家庭教育具有独特优势。他们生活和活动在基层,有利于就地就近了解实际,联系家长,关爱学生,做到三贴进,即:贴近实际,贴近家庭,贴近生活。三是形式方法的多样性,即老同志教育经验丰富,教育方法多样,有利于形成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四是实效性。老同志们不图名不图利,搞家庭教育有热心,有能力,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二、关工委参与家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各级教育部门的党政领导,充分认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关工委同志参加家庭教育必要性。因此,教育局关工委将家庭教育,尤其是家长学校教育任务由教育系统关工委承担,并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校关工委的工作,使我县家庭教育,尤其是家长学校健康地发展。
1、理顺关系,强化家庭教育的领导
我县教育局成立了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各直属学校、乡镇、街道中心校都成立了相应的家长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关工委把家庭教育列入学校发展性评估一项重要内容,每年考评一次,并开展了创建示范家长学校的验收评选活动。
2、把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强化家长学校的管理。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我们把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力求抓紧抓好。我校中小学均成立了家长学校。在家长学校办学中,坚持科学管理,规范办学。一是领导组织、教师、教材三到位,二是各项制度,学员管理,教学计划三落实。三是办学经费,教学质量有保证。各家长学校建立了校务委员会,校长任家长学校校长,一名关工委老同志,一名副校长为家长学校副校长,成员由团队、政教处、教导处负责人,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家长学校建立了学员注册,考核、考勤制度,做到了孩子入学,家长入校,孩子毕业,家长结业。每学期授课一次以上。我们要求必须改善家长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六有,即有组织,有牌子,有教师,有教材,有教学计划,有制度。我们关工委老同志在参加家长学校工作中,主要工作是一是协调,二是参与,三是指导。协调主要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关工委关于家长学校的批示、意见、要求传达到学校,以推动家长学校的工作,同时把家长学校工作开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学校及家长意见和要求及时向局关工委和县关工委反馈,使上下沟通,形成共识与合力,促进家长学校的发展。关工委老同志必须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工作,要经常了解办学情况,亲自授课,听课或参加教师家长座谈会,讨论,虚心听取学校、教师、家长们的意见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好家长学校工作的开展,是关工委一项重要职责,一是通过会议,特别是专题会议,传达贯彻文件、上级领导批示意见,进行指导;二是通过制定家长学校计划、制度,考核评估标准,进行规范和指导,三是具体指导和典型引路。努力发现和积极培养典型,帮助总结典型经验。
三、与时俱进,开创家庭家教家风新方法。
我镇关工委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形势的变化,根据本地的实际,不断探索家庭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好多学校实行了家长学校开放日,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到课堂听课,参加活动,与班任个别谈话,开家长会。学期期中、节假日、期末学校致家长一封信、倡议书等活动,通报学生半年的在校表现情况,还说明假期应注意的事项,把教育孩子的接力棒由学生交到家长手中。在每年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中,许多学校都聘请了感恩教育讲师团来校演讲,效果显著,有的由老同志组成报告团到各地宣讲家庭教育的意义和科学教子的方法。聘请优秀家长传经送宝。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定期组织部分优秀的学生家长到校授课,把他们育子的经验与大家分享。通过多年来举办家庭教育,特别是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效果显著。表现在家长素质普遍提高,他们认识到对子女的教育,关系到党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大事。因此树立了为国教子的责任意识。他们认识到成才先成人,因此把品德教育、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放在第一位。由重智轻德向以德育人转变。他们掌握了科学的育人方法,由经验型,甚至简单粗暴,过分溺爱向科学育人转变,并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由于家长们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的转变,教育方法的科学,为青少年创设了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取得了家、校育人方向的一致性,形成了合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关工委老同志参与家庭教育不但必要而且是不可缺的。在我县的家庭教育工作中五老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参加了各级家教工作机构,担任了指导家教工作,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努力工作。有的同志担任了家长学校教师,亲自给家长讲课,毫无怨言,乐此不疲。有的老同志到家长中宣传家庭教育的意义和方法,有的老同志参加家长学校教材或资料的编写工作。有的老同志对家庭教育进行调研,给领导进言献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五老”已成为一支义务家教的重要力量。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的主阵地,是创设学生良好成长环境的必要途径,因此,是关工委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一定倾情抓好。并积极与地方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协调配合取得他们的帮助、支持。
家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任重而道远。必须研究新时期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使家庭教育符合当代教育实际,在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上下功夫。继续探索家庭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继续努力加强家长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教材建设,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指示精神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
《三字经》里说过 “养不教,父之过”这样一句话,强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责任。
二、父亲和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差异
我们常说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亲的爱就像山一样,他支撑孩子的信念,提供坚韧、责任、大胆、果断、自信、豪爽、独立、力量、支持、依靠,使他们学会刚强;母亲是水,她滋润孩子的心灵,提供给孩子哺育、温情、舒适感,使他们学会温柔。母亲的教育像给孩子喂红糖水,而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所不能替代的。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柔”的性格成长。但父亲的勇敢、坚强、果断,有利于孩子“刚”的性格形成。刚柔相济才是健全的人格。父亲更粗糙。父亲让孩子爬出的距离平均比母亲容许的距离多一倍;当孩子面对新事物,如一只狗、一个陌生人或一个新玩具时,母亲会本能地靠近孩子,让孩子感觉到可以得到保护,父亲则倾向于站在一边,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三、父亲在儿童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1、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
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2、有利于孩子“人格”健全。
协助子女的人格成长方面,尽责父亲对子女的照顾比母亲对子女的照顾增加25%到30%的面成效。父亲会让男孩子学会坚强、刚的一面,会使女孩更懂得如何做女性。不同类型的父女关系,会造成不同的女性,父亲对女性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儿对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认识。一个尊重女性、平地对待男女性别的父亲,会给女儿极大的鼓励去追求平等,并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今后与其他男性的关系中,也会去追求同样的尊敬与理解。
3、有利于孩子对生活的“全面”体验。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儿国,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母亲更容易溺爱、迁就孩子。父爱则相反,是一种深沉、严肃的爱,父亲更多地考虑孩子的未来。失去父爱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长大以后,碰到一点问题都会不知所措,父爱对孩子的影响,包括智力,还有体格、情感、性格等方面。
四、父亲在儿童教育中如何做
“给时间,给空间,做父亲该做的事。”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并且教会子坚强,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要父亲多一些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孩子的刚性自然会滋生出来。父亲能提供的亲情教育、榜样作用是母亲不能替代的。作为父亲,不管多忙,都要在孩子教育上投些时间成本,为自己的下一代奉献一份责任和亲情。给空间也就是创造环境,父亲应该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较强,他们和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搞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如果孩子把玩具拆开,母亲可能会骂他们一顿。而父亲可能会和孩子一起去拆玩具,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再教孩子把玩具装好。父亲往往对新生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也会激发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父亲应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男性往往爱活动,他们喜欢带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这无形中就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力。而且男性不像女性那样爱干净,因此对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采取支持态度。在全家户外活动中可以起到倡导者、搬运工、司机的职责。在保障户外运动量的同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下下棋,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带孩子做做手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带孩子玩玩电脑,优秀的游戏软件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等等。在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比如生活能力、自主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比如自尊心、信心、进取心、幽默风趣的性情等。
总结起来,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就这么简单,陪孩子玩,领孩子玩,玩该玩的东西,多给孩子留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