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上好小学作文课
怎样上好小学作文
一、作文课的问题
教育改革步步深入,作文课教学不断取得进展。但囿于微观于教材、微观于语文学科、微观于课堂结构、微观于技术手段、微观于教师能动,致使作文课教学进步的量和质,都远远地落后于时代对学生掌握写作工具的能力需要,远远落后于作文课对学生实行有效人文关怀的生命需要。无论从教材上、从教法上、从学法上、从评价体系上,都与动态的实际需要相去甚远。基本还在沿用一把尺子——考分第一,宁可失去或不情愿牺牲作文课的本质。绝大多数的作文课程式化、任务化,绝大多数的作文模式化、任务化,绝大多数的作文教学科研形式化、官样化。总之,一句话,僵化。致使我们小学的作文课死气沉沉,老师心疼,学生头疼。而能使老师“出彩”的阅读教学却风风光光、热热闹闹,舍本逐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由低级到高级,由具象到抽象,由被动到主动,由必然到自由,这就是规律。
实践证明,好的作文课大体分为三大部分:课前准备、课中展开与生成、课后链接。
二 作文课前的准备
要上好作文课,需要这样的基础条件:首先,学生具有爱学作文的兴趣,老师具有爱教作文的德行。其次,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老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艺、智慧和广博的知识。第三,作文课有整体规划,训练成系统,当堂有知识点,而且持之以恒。就一堂作文课本身来说,课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学生生活为中心,摄取鲜活的写作素材
2.小学生的生活一般可分为家庭生活、校园生活、课余生活、信息生活、感情生活五个部分。比如,写《我的同学》,不可因为比较熟悉而放松材料的搜集。如何收集呢?应该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某一个侧面,详细地和写作对象聊天,了解他方方面面的和这一个性格特征有关的故事,再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突出的、有趣的、生动的、新鲜的、有意义的故事,就可以说准备充分了。总之,课前关于写作材料的准备,要坚持学生容易做到原则。即:容易看到、查到、问到、访到、想到、记到。
2.以学生情趣为主线,容易激趣乐学
课前准备,多是个体学习过程,应关注到学生的情趣。若他们不感兴趣,准备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影响课上展开、写作过程和训练目标。我们还可以记人记叙文为例,比如写家长,如果泛泛地要求,学生也可以做准备,但指向范围太大,他们就不容易准备得好,而若直指家长的童年效果就会不同。因为孩子们对家长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过的?以及衣食住行等等,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们课前准备起来,就会积极主动,事半功倍的结果会纷至沓来。
3.以学生能力为目标,容易独立达到
课前准备,不仅仅是为了给作文课提供探究合作的宝藏,给习作提供素材,提高搜集写作材料的能力,同时训练培养的还有学生为达成一种目的,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与人与物沟通的能力及合作的能力。在独立中思考,在容易达到中形成自信,久而久之,学生们的课前准备就会越做越好,越做就会越有创意。比如,写《家乡的春节》,课前就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到网上、街上搜集写作素材,以新为佳,他们会很愿意“独步天下”的。因为喜新、好奇心、探寻、争胜是他们的天性。
4.以学生理想为动力,容易坚持
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作文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因此,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就应该处处将育人渗透其中,培养孩子们为了明天抓住今天的美好情怀。践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将军理念,养成不求最好,争取更好的科学心态。这样,课前准备,就会常搞常新,越搞越有趣,越搞越自觉、越主动,综合效果也会逐步显现出来,实现既聚精会神又能持之以恒的理想状态。
三 作文课堂展开与生成
校内作文课的主要特点是班级授课制,时间一般是 80分钟,均不能逾越。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训练技能,获取成果,点式设计与操作均是对作文课的必然要求。
点与点的逻辑链接,是提高作文课堂效益,保证学生对写作知识认知,写作技能掌握、娴熟运用的关键环节。
综合训练与应用,乃至创作是检验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堂导入部分的任务,主要是承担课堂氛围的构建,集中注意力,增强课堂的凝聚力。一般以自然、亲切的方式为主,因为它的目标是建立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具体要求是方式方法多样,避免重复,小学生最喜欢新鲜,哪怕就是一点点的新变化,他们都会兴高采烈、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具体导入时要根据训练的进程和上一节课、课前的准备灵活设计。例如讲与写作有关的古今中外的故事、班级同学的故事、评佳作、赏名篇、励志故事、时事新闻、校内、班级故事..如果有同学的习作发表了,更要大讲(奖)特讲。
展开部分,即教学过程。它的目标看似是为了完成一篇作文,其实不然。它首先是要将课前师生准备的原始材料进行再认识,促进新认识的生成,反过来审视搜集材料的有效性和具体的得失。
第二,学习其他同学搜集材料的做法、经验,以及认识的角度、层次。
第三,听取老师具体的认识点拨和写法的引领。主要包括材料收集、整理、选择、剪裁、组合、新的生成、主题的提炼、构思的出新等。
第四,根据新的认识,新的生成,达成新的构思,明明白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进入写作状态。因为这样做,是坚持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师生对此次作文训练的纵横都提升了深度及广度。视野也会因此而开阔,思路也会因此而多样,思维也会因此而得到开发。作文课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老师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是提高了,而不要只盯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或仅仅是一篇作文上。
第二篇:怎样上好作文课
怎样上好作文课
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和应付各种考试,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强调写作实践,而忽略了写作理论的教学。即使有理论指导也是零敲碎打,仅限于每次作文反映出的问题层面上说说,学生作文没有反映出的问题就避而不谈,这样一来,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就无法紧密配合,学生也得不到更有序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武装和引导,写作能力也就无法提高。
那么如何根据有限的课时,在作文教学中把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写作能力在各自不同的水平上再提高一步呢?
理论教学 在有限的课时中精细安排
林国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写作理论的重要作用,并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写作中的盲目性,少走一些弯路。然而,课时有限是一大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学到有序而又有效的理论知识,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实践,他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整体的安排:
首先,理论教学和课文讲授“齐步走”。现行教材有一个显著特点,单元之后安排表达与交流,他在教学中首先根据单元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课文教学与写作重点,并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授课时先对单元的文体知识、写作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进行概括介绍。在此基础上,以课文为理论指导的依据,边分析边指导写作,抓住“课文重点
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等几个问题进行启发讨论,从而让学生学懂内容,感知其写法上的特点,逐步悟出各种文体写作的“格”来,成为写作的借鉴。这样从感知到认识,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又让学生获得了指导写作实践的理论知识。
其次,重视写作前的系统理论指导。教师在学生动笔前依据此次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要求给予学生切实的系列理论指导,这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最经济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动笔作文前,学生思考力最紧张,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此时恰到好处的理论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最大兴趣,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作文题选定之后,先让学生思考一番,接着请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交流文章的中心立意,题材内容、结构提纲。这样一来,既了解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又及时针对薄弱环节,再作微观调控指导。
实践训练 有效转化提升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林国清认为,要实现写作理论到写作能力的顺利转化,关键还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写作实践训练。因此,他十分注重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的密切配合,帮助学生以理论为指导,反复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
林国清在教学时,除了从理论上讲清“观察和认识”的方法外,更注意帮助学生结合生活的特点,运用这些方法和知识去亲自实践,力求学生在现场观察时,不仅用“眼去看”,尤其要用“心”去体察,尽量摄取反映生活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写成观察笔记。他还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访”、“看”、“听”的办法,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调查中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这些生活素材的内涵,小中见大,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反映生活变化的文章来。此外,还坚持指导学生办好手抄报,既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活动,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写作、绘画、书写、设计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当前作文教学,习作得失许多是靠老师评改指出。鉴赏、评论、修改都不能得到落实,学生自然只能在写作门外徘徊。”林国清说,因此,他将这几项活动也列入写作实践的范围。每次讲完一种文体,便从布置的作文中挑选出例文,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文体知识,技巧和方法,围绕例文进行鉴赏、评论和修改,让学生从中得到正反两方面的借鉴,从中体会到“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以上切实而具体的写作理论教学以及开展的一系列写作实践活动,学生在重视写作理论的同时又自觉地将学到的理论与写作实践相结合,不论是写作能力或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第三篇:怎样上好三年级作文课
怎样上好三年级作文课
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作”就是写的意思,“文”就是文章,“作文”就是写文章。“文章”就是把有组织的语言用文字写成的篇章,也简称“文”。然后再用浅显易懂的道理、比喻告诉学生,如果我们想把心里想的事、心里的话告诉别人,把我们平时看到的景物、花草、树木、高山、溪流等形象地告诉别人,就把它用文字组织起来,写到纸上,这就是写文章。实际上,我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经读了不少的文章,如《小蝌蚪找妈妈》、《小山羊和狼》......2、给学生讲明作文的素材文章的题材很多,“题材”是指写文章时所写内容所需要的主要材料;文章的种类很多,“种类”是指文章有不同类型,类型不同,文章的格式也不一样(“格式”是指不同种类文章的写作特点、规格等)。如写记叙文,它必须具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如写议论文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同时要求学生写文章时要用词准确、语句简炼、比喻形象、情节生动、段落分明、观点鲜明、中心突出......3、用范文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每周的作文课上,首先把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在课堂上念给学生听,听后让学生点评,然后老师总评,讲评该篇文章的亮点、不足。老师在评不足点时,可以说:假如这样写这篇文章会更好......这样的作文指导课可以诱导学生对作文课的喜爱、写文章的兴趣,不犯类似的毛病,达到全班学生作文水平的共同提高。
4、经常带学生到室外去了解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事物与事物的分辨对比能力小学生的视野范围小,看问题不全面,知识面窄。作为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多到大自然去走一走、看一看,教师要做到走中说文,就是把看到的东西用形象的比喻、恰当的词语、简炼的语句说给学生听。教师在看一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在学生的观察中去讲解,告诉学生如何去描写某事物,同时要求学生写好手记。这种现场活教法会大大提高学生们的作文积极性,也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写作技能。
5、经常要求学生读一些妙词、妙句、妙段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想使学生写好文章,光靠书本上的现成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同时要不断把一些写得好的文章介绍给学生,甚至把特别优秀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讲给学生听,并把学生读过的课外书、某个学生认为好的文章读给同学们听等,摘抄的句子、片段都可以,只要这样长久坚持下去,学生们一定会写出比较优秀的文章来......
第四篇:怎样上好一节作文课(范文)
作为一名普通的听课者,我更多地想从中青年名师的课堂中学习些什么?课堂教学中所折射出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机智„„作为在这么大型的公开课,背后所凝聚的是许许多多人的心血,一堂课代表了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甚至代表了某个地区的教学状况。能让我学习的真是太多太多,但我自己认为有些东西在短时间里是无法学会的,例如教师深厚的文学底蕴、精湛的教学语言、灵活的教学机智、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所有的一切让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这些几乎成了一位课堂教学高手的共性,让我们听课的叹为观止。
这样的课,哪些东西值得我们拼命吸取消化,并可以运用到平时实际课堂中?哪些还值得我们去推敲、研究的?
[教学现象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迷》的时候,揭题时用漫画导入,由“书迷”印发到歌迷、电视迷„„请
孩子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了解的什么迷?在四人小组中讨论后,就请孩子动笔写了。
就是这样的要求,用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课中行不行?是不是高质量的作文指导课?我暂且不敢同意。如果平时的作文指导课度是这样上,首先学生对作文的要求不明确的,写什么?用什么事例来说明?实际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很多孩子知道写谁,也知道要写他什么?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丰满这个人物。还有很多事例是很难写的,或者说学生是写不好。如果说没有很好的范文为他们引路的,没有很好告诉学生写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约定俗成的,而是学生自己在仿文的学习中自己悟出来的。那么,作文指导课的有效性在哪里?学生作文水平在这节课的增量有多少?
[教学现象二]
为了提高作文公开课的观赏性,教师省略了学生真实写作的过程。作文讲评课是在学生事前写好的同题材作文中进行的。
上作文公开课,执教教师最难熬的是在学生静心写作的时候。此时,下面的许多听课教师由于不甘寂寞,场上的孩子在奋笔疾书,他们则会窃窃私语。本来安静的听课会场因此变得热闹非凡,这是对台上教师和学生的极大不尊,教师的素养有待提高,这些就另当别论。我们看到学生拿上来的作文都是经过认真誊抄的,字迹工整,书面洁净。所讲评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文通句顺,完全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听完了整整一节课的讲评,只发现了一个孩子的一个错别字。学生的评价也是头头是道,许多学生都是毛遂自荐,在PK赛中自封冠军。这样的场面是皆大欢喜的。但欢喜的背后似乎掩盖很多的真相,如:学生事前作文,教师已经进行了一次作文指导,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是不是昨天的重复?平时的课堂好像不可能这样做?教师指导后,学生当堂作文效果如何?写完一篇新闻报道需要的时间?学生在当堂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如何在评改课上学习真正的本领,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文章„„这些我们一概不知了,也让我们看不到这堂作文指导课真实的有效性了。
?6
回答者: 王者归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
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儿童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儿童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
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才能把一节课上好。
对于一篇文章,教师在讲解之前一定要用心来感受它,用情来理解它,做到真正的把握它,把其中的情感充分地吃透,也就是被它感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用情来上课,才能做到以情来感动学生,从而才能使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当然做到这一些还只是前提,要想真正的上好一节课,还要在各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使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要入情。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拂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当我走进课堂,教学新课时,我仿佛觉得自己来到一条清澈的小河边,那样的明亮、清新。从新课启始,就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于是孩子情感的小河水荡漾起来,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好的导语是一节课上好的前提,有了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程的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好的导语我认为不只要附合课文内容,最重要的是要蕴含着情在其中。在第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步步深入。其次,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中学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是蕴含着作者感情的,这就要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来做到以情感动学生。学生情感的产生是与学生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具体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系的,而作者的情感是寓寄于他们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手段向学生们展示课文中的形象,比如说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来向因此,重要的一环,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中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的产生。学生展示课文的意境,通过图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现课文中的形象,以及其它多种形式。
“入情”“动情”以外,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移情”,也就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移情”要通过读来实现,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而“精读”是必经之途,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断、词句,读出其神韵。学生在前阶段的细读中,往往顾及情节的发展变化,顾及不到语言较深的内涵,到精读阶段,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在老师的引导和本身的情感的驱动下,会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课文语言不仅是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从而使激起的情感深化,在学生动情之时,随即导入课文中的传神之笔
学生“移情”之后,便会有一种表达的要求,也就是把自己所感受的情通过语言展示出来,这就是“抒情”。学生如何才能“抒情”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种是“回答问题”。“言为心声”,通过朗读,学生们便可以把自己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回答问题”就要求教师要提出好的问题,要通过问题来把学生的内心感受问出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通过以上几步,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其中所蕴含的感情也有所体会,这样才会有深的印象,这样才能算是一节好的语文课。
开学已经一周了,我们面对很多的问题,但是第一节作文课,我们必须要有准备,不能让学生在新学期没有好的开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节作文课我们该准备什么呢 ?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激发兴趣??? 学生对作文就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信心,写作文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要抒发自己的感情,要实话实说,要写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如《假期的收获》《假期里有趣的一件事》《新学期的打算》。
2?写自己熟悉的内容? ?1?? 改写 学生学过的课文,或者自己读过的短文,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写,学生可能感觉比较简单一些。《卖火柴的小女孩》
? 2? 仿写?? 学生学过的诗歌,根据老师的提示,写自己身边熟悉的内容。《爱什么颜色》。批改好作文 批改作文是师生的对话,做好交流。
? 作文难写,这也是很多学生的心声。那么,语文老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
???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指导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到作文“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教师只在学生不懂或有困难的地方帮助解释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独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审题的规律、确立中心、选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如写作。再次,鼓励学生说真话。让学生把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过的事真实记录下来,哪怕是错的也要如实记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
二、帮助学生拓展思路。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去考虑问题。面对话题,多方求问就是激活思维的有效途径。比如:围绕话题“钱”,可以自问“谁在赚钱”、“他是怎样赚钱”;“谁在用钱”、“他又是怎样用钱”;“钱的作用有多大”、“钱是不是万能”;“学生在花钱问题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未来的世界里钱还会不会存在”等等。多角度解读话题,使学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颖。第二,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小事中抽取出带有本质性的东西,丰富学生作文的选材。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这些小事中提炼出中心,这对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开拓学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
三、读与写相结合。教师要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写作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典范的文章,非常适用于“写”的指导。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训练上,很多都照顾到了“读”与“写”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些范文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在学生写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方法。
?? “读”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内容,在选取内容时,通常是为了解决作文中的某一问题,而选取一个片断,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领会。
???
四、作文与做人相结合。作文指导课,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造成一些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问题。
??? 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结合具体的类型作文,同时渗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人物”的作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选取先进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物的特点,启发学生写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
教研主题:如何上好作文指导课
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探讨:
1、情境创设是作文指导的一种常用方法,那么在作文指导时怎样处理好情境创设与作文材料的关系?
2、作文指导课如何处理好“读”与“写”、“说”与“写”的关系?
3、作文指导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4、当前小学作文指导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5、习作指导如何关注学生差异?
如何上好作文讲评课
在平时的教学中,作文写完后,总认为批改好就没有事了,往往会忽略了评讲的过程,其实,作文的评讲和作前的指导一样重要。讲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良好动机的心理过程,是锤炼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内部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那么,如何上好一节作文讲评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讲评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文讲评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而应该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作文,还是分析作文的得失,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学生自己品出味道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2)目标要少而精。
作文讲评课目标制定要少而精,切忌面面俱到,多而杂。这样有利于学生修改自己作文时目标明确,从而提高修改效果。目标可围绕此次作文的训练目标制定,也可围绕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通病进行确定。例如:《我尊敬的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围绕中心选择事件的习作练习。学生选择的事件多数欠典型,讲评课以此为目标,出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模仿。小组讨论一篇习作,共同评议事件是否典型,如事件不够典型,再选择什么事件来写,理由是什么。反复评议,让学生懂得事件要典型,从而为学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础。
一、激 情 造 境
作文心理研究表明,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个强大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写作文就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任务,而成为了学生自己的主观要求了。怎样才能使作文变为学生的“乐事”呢?上课伊始,我激 情造境,用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表演一个“火烧旺运”的魔术。
二、有效指导
节目表演完了,学生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怎样趁热打铁,让他们从欣赏表演迅速转到自主写作,这里的关键是作文前指导和写中点拨了。以往的作文指导有两种作法不可取:一是作前指导过细,从审题到立意,从取材到构思,从组材到表达,不一而足,弄得学生无所适从;二是学生写作前后,教师放羊,撒手不管。
三、限时作文
文章总是逼出来的,或是别人逼,或是自己逼。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介绍写作诀窍时,曾幽默地说:他是站着,而且是单腿站着写的,写不完决不放下另一条腿,决不坐下来。这样可以迫使自己处于紧张状态,全神贯注地用最简练的语言和最快的速度把文章写好
四、互动讲评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节作文课最后我留出10分钟讲评,对全班作文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次讲评我没有面面俱到搞满堂灌,而是抓住全文的结尾部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评价,从而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第五篇:怎样上好作文课
怎样上好作文课
张
成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从作文教学的备课、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给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教会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上好作文课、把作文评改当作一门艺术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为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应把作文教学的备课当作是一门艺术。
1、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备课。所谓“因材施教”就说的如此。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根据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出适合学生完成的目标,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
2、作文教学的备课,与其它的课文的备课是不一样的,其它课文的备课重在知识的认知上,重在理解文章的条理上,重在备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学生的学。而作文教学的备课则不同,重点在备学生在审题、立意、结构、语言掌握上所会出现的问题,重在备怎样教学生写,在“写”字上下功夫。
3、教师在备课上应多写下水作文。因为模仿是写作的人效法他人的作品,取长补短的必要的手段。宋代教育家朱熹也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因此,可以说,任何作家写作都经过模仿的阶段。下水作文是教师为学生写作提供范文,为学生提供模仿的对象,提供模仿的榜样,这比亲身经历比教师任何讲解都来得直接和清楚,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成功。模仿是手段,是作文走向创造的阶梯;创新是目的,能使学生逐步走出模仿,写出有所发挥的、有所创造的新作。
二、把“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当作一门教学艺术。
首先,要利用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喜爱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变满堂灌为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处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训练一个时期后,学生对语文的看法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以前我最讨厌的是语文课,通过教师的教学,现在,我非常喜欢语文和作文了”。
其次,要通过大量课外材料的阅读,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我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要阅读一本以上的名著,并在每一学年完成三千字以上的心得体会,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学生眼界,增新了知识。有个学生在读《鲁滨逊漂流记》后写道:“我对文章的感受有二,一是探索精神虽可贵,二是执迷不悟害人心。”结尾写到:“鲁滨逊真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了一岛的皇帝;但正是由于这过了头的执迷不悟,使他受了这么多的苦难,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探索精神,决不能学习他的„执迷不悟‟”。这个认识,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三、把修改作文的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作文不光要引导学生会写文章,更要会改文章。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教师的评语“评”出来的。“文不厌改”,文章落成后,可冷却一段时间后再来审视其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对不理想的要进行调整和修改。文章的修改就是要努力消灭错别字以及错用的标点符号,逐步做到语言准确、规范、简明、扼要、连贯、得体。
四、把上好作文课作为一门艺术。
作文课不能把它当成一节可有可无的课程,教师往往是评讲一下上次作文的得失,然后把本节课所写的作文题目及作文要求给学生讲一下,然后就叫部分学生进行一下口头作文,或者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片断练习,然后进入学生的自由作文时间,教师则成为一个监考者。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不知道作文如何下笔,写出的作文还是文不对题。在上好作文课上,我认为教师要在学生的选材、立意、篇章上下功夫。
1、为学生写作创造一定的写作情景。所谓情景,就是教师设置、提供可以看见或可感受的具体场合和情景,以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诱发出情感、灵感和神思,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冲动,进而写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文章。
2、为学生提供一些道具,发挥学生的创作灵感。我们知道,发散式联想是一种立体型思维,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或出示的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广泛联想,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原本不相连的组合粘结,从中发现作文的新领域,写出丰富而又有新意和深度的文章。
五、把作文的评改作为教师教学的一种艺术。
长期以来,作文批改一直是语文教师最感头痛的事,由于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多在一周一次的频率上,次数不算多,所以教师在批阅过程中会尽可能详细具体,眉批、点批、尾批、最后的评语、判分等都很认真细致。这样,不仅因为一本一本批改费时费力,还因为这种批改往往是劳而无功,学生或者是只看一下分数,或者是这次指出的错误下次照犯。
作为批评改作文,我尝试了一些办法:
1、学生别人批改,自己打分。学生曾互相批改过作文,但自我打分的现象很少,在作文教学中,我曾做过尝试,学生互批作文或教师批过之后,把作文发下去,让学生自己参考评语给自己的作文打分。虽然一般说来总是“旁观者清”,但由于自己写的文章,写得比以前有进步的地方,有时候自己要比别人更加了解。打分之前,把班级分成几个组,组里传阅作文,推荐出好文章到全班进行交流,这样经过横向比较,学生既看到了自己作文的长处,又看到了自己文章的不足,为自己作文打分,心里就有了谱。
2、分组轮流批改、讲评。把班级学生分成8组,每次作文由各个组负责收交、批改、评讲本组的作文,每周轮换一次。每次作文,收交完作文后,教师把负责人叫到一起,商讨一下作文的写作问题,分出一、二、三、四类,然后让他们着手批改本组的作文。批改完之后,把批改情况写在《作文批改记录本》上,写出优点、不足,找出范文。然后教师把学生批改的作文评语总览一下,和负责组长商讨这次作文的写作情况,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制定下次作文的写作计划。讲评课由这几位负责人按次序评讲,并示范读范文,最后由全班同学评出最优秀组,教师作好记载,一学期结束,给成绩好的小组进行奖励。经过这样的作文批改、评讲、奖励活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很高,每次作文都认真写,以图超过其他组,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也高涨起来了。
3、口头评改。把学生的作文看一遍,分出几类作文,找出有代表性的五六篇文章,在讲评课上,由教师或学生读作文,由学生口头评改作文(有时由教师参评)通过这样的口头评改,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通过口头评改别人的作文,可以学习虽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被评改人则可以采众家之言,完善自己的作文。
师生评改把批改和讲评结合起来,并把教师单方面活动改为师生双方的活动,它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形成师生双方信息的双向交流,打破一潭死水的局面,同时把教师繁琐的批改、低效的劳动变成生动活泼的易为学生接受的效率和较高的教学活动。
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要想真正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应该掌握好作文教学艺术,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就一定能达到目的,为学生的健全人格服务,全面提高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