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爷爷奶奶讲解放故事(学校征文)
听爷爷奶奶讲解放故事
莱芜一路小学
六年级一班
李正舞
“五.一”放假时,我来到了奶奶家,在奶奶家闲来无趣,于是我便缠奶奶给我讲解放前的故事.奶奶见我十分想听,就给我讲了起来: “在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日本一直凭借着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优势,继续垄断着青岛经济。青岛的港口、铁路、胶海关、运输贸易,以及主要的工商业均操纵在日本人手中。从1922至1937年,日本总领事馆不断在政治上对青岛市政当局施加影响,以期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同日本人,尤其是同日本总领事馆打交道成为历任青岛市行政长官最头疼而又不得不做的事,这严重影响了青岛市的行政秩序。在沈鸿烈任青岛市长期间(1931~1937年),曾数次就各种争端与日本驻青总领事馆交涉,如日侨焚毁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并捣毁《民国日报》社事件、收回国武农场、日商纱厂工人罢工、“8•14德县路事件”等。为了不影响青岛的各项建设,沈鸿烈给自己制定了一条原则:备战交涉,大事不让,小事不争。“七七事变”后,日本侨民全部撤离青岛,日本总领事馆也于1937年9月4日撤离。但随着青岛在1938年1月10日再度被日本占领,日本总领事馆也再次开馆。复馆后的总领事馆设总领事和副总领事各1人,内设总务课、政治课、经济课、文化课、侨民课、情报课、企业课及书记官、武官、参事官、调查官、法官等。配合战争,搜集情报亦成为了该馆的主要业务。1943年兴亚院改为“日本大东亚中国事务局”,青岛出张所并入日本总领事馆改为“日本大东亚省青岛总领事馆”,日本总领事馆实际上取代了“兴亚院”的职能,成为控制青岛政治、经济、文化的总后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1946年3月28日至4月11日,国民党青岛市政府奉令对该馆进行接收,青岛历史上的第一个日本总领事馆宣告闭馆。”
听了奶奶讲的故事,不由地崇敬起沈鸿烈起来,他不仅敢于于日本人抗争到底,而且还给自己制定了原则,是我们做不到的.而青岛不在受日本管辖也是可喜可贺,我们生活在这个年代更要珍惜现代的幸福生活!
第二篇:听爷爷奶奶讲解放前的故事
听爷爷奶奶讲解放前的故事
这天的晚饭后,我和爷爷、奶奶坐在阳台的椅子上乘凉。这时奶奶轻轻地哼了一首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伴着奶奶的歌声,爷爷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一段经历:
爷爷出生在农村,在他小的时候,每天都和几个同龄的小孩子一起结伴去山坡上放羊。羊儿总是美美地享受着嫩嫩的绿草儿,他和其他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嘴里还时不时地哼几句小山歌。
有一天,当他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从远处走来了两个国民党兵,他们走到爷爷和他朋友面前不怀好意地说:“小孩儿,把你们的羊给我们吧!我们给你们钱可以买好多好吃的。”爷爷还没反应过来,两只羊儿就被士兵赶走了,另一个士兵让爷爷与伙伴们跟着他去拿钱,爷爷的朋友们比他稍大些,好像知道国民党都不是好人,就没有去。可是爷爷当时年幼,不知道他们是坏人,以为是好事,便不顾小伙伴的劝阻,兴高采烈的跟着国民党兵去了。
在去的路上,其中一个士兵突然停了下来,狡猾的说:“你回去吧,回去问你们的村长要钱!”爷爷觉得很奇怪,但又不敢问国民党兵,于是非常疑惑地跑回了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母亲。没想到老奶奶知道了这事儿后狠狠地骂了爷爷一顿:“傻孩子,你以为你遇上的是共产党的红军吗?红军才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好人!你今天是让国民党的人给抢了,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爷爷这才明白:原来国民党的人是抢走了他和伙伴们的小羊,他们根本没打算给钱。国民党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他们欺辱穷人、抢穷人的东西,他们都是大坏人。
这时爷爷顿了顿感慨地说:“爷爷小时候可没想到能过上像现在一样太平、安逸的生活呀!这多亏了共产党呀!”“是呀,解放前,奶奶虽然生活在青岛,日子过的也是穷困潦倒,不太平。”奶奶接着又兴致勃勃地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一些事情:
那时候,人们生活水平非常低,人们都吃地瓜干、吃玉米面等营养很低的食物,要是哪年遇上了天灾人祸或者碰上了饥荒,人们连树皮这样毫无营养的东西都你争我抢地拿来充饥。贫穷的人们都住在草皮房顶的屋子里,夏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人们在屋里放满了大大小小的盆子,接从屋顶滴下来的雨水;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在外面吹着。屋子里四处透风,一家人在床上紧紧搂在一起,互相取暖。
有一次台风将至时,奶奶的母亲就带着她和她妹妹一起去了一个公共避灾的大房子里,那里面人山人海,有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有还在咿呀学语的小孩子,有年轻力壮的青年,有带着很多孩子的妇女,还有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人们在地上铺着被褥,老人孩子坐在被子上,年轻些的男子妇女就站在旁边„„
听着爷爷奶奶的故事,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像我这样的小朋友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并且快乐的成长;像爷爷奶奶这样的老年人政府给发着退休金,可以颐养天年。我心里不禁由衷地赞叹:共产党真伟大!多亏了共产党解放了中国。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技术不断进步。是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平静安逸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我们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如此美好的快乐生活,我们的祖国就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祖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能够更加繁荣发展。我要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众多党员的一员,为祖国的繁华、昌盛进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青岛七中初二:刘在锦
第三篇:思想大解放征文
思想大解放,xx大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上下、省内市州都在谋划如何抢抓机遇,实现经济转型,正在掀起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形式逼人,不进则退。孟加书记在《试论思想解放与雅安开放》中提到: 在雅安,坚持走生态立市发展道路,努力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雅安“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我市的最大问题;三次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也亟待调整和优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化程度偏低,公共服务能力和城乡统筹能力仍然较弱;社会建设与管理任务繁重,民生问题需要更加关注与投入;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创新和高端人才匮乏。思想解放不到位,开放度严重不足,是我们跨越发展的最大瓶颈和障碍!对此xx应该结合实际提出务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实现以思想开放促转变,转变我县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现代宜居生态荥经建设,确保我县各项奋进跨越目标的顺利实现。一定要解放思想,以创新走改革之路
只有解放思想,登高望远,才能看到天下大势、改革大潮,也才能看到xx的出路。解放思想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时维时新与时俱进的主题。特别是荥经当前面临许
多大好的机遇,解放思想更能决定我们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和创造机遇的程度和力度!
要以勇争一流的精神在规范行为中寻求特殊办法,以敢为人先的胆识在普遍办法中首创惟一政策,以博大非凡的气魄在普遍跨越中率先闯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要通过冲破思想上的条条框框来冲破体制上的条条框框。要具有机遇意识。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荥经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十年的开局之年,必须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要增强创新意识。以创新思维推动发展,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必须树立敢于超前的创新意识,要有大局意识。面临这一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加速发展态势,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思想停滞和不思开放就会固步自封,更加落后。思路决定出路,解决了思想的阻力,就解决了发展的阻力,解决了认识的迟钝,就结束了行动的迟缓。
加大荥经开放程度,积极引进外资
目前,发展水平不高、投资拉动能力不强,仍然是荥经最大的县情。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发展、狠抓提速。学习省内省外先进市县的经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胆抛弃过去用了几十年、已经不管用、招不到好商、引不来好资的落后招商政策和引资方式。不但要善于运用荥经天然环境资源,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跨国
公司、上市公司来荥经进行产业投资、产业链连接、成片开发、设立研发基地等,充分发挥各类园区、实验区、样板区的支撑作用和示范作用,推动荥经经济上新台阶。
招商引资新项目,必须要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链的建立形成,有利于外引内联做大做强,有利于成片开发多个行业联动发展,有利于培植优势产业拓展雅外空间。招商引资项目成功的检验标志,是市县的产业投资显著提速,市场主体显著增多,财政收入显著增加,企业和人民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加快荥经特色产业开发,调整经济结构
鼓励支持国际度假旅游、有机农业、绿色居住、生态环境等产业投资。在继续做大做强“3+1”支柱产业的同时,鼓励、支持、欢迎国际度假旅游、有机农业、绿色居住、生态环境等产业来雅投资发展,形成“3+N”。
着力打造富有个性化、差异化、灵魂化的资源产业。抓好猕猴桃、中药材和茶叶“三个特色万亩产业基地”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切实抓好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和技改创新,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整体质量。
加强经济的开放程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形成一条有荥经特色的产业链。打造具有自身地标性的旅游景点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打响龙苍沟森林公园“鸽子花”旅游
品牌,同时与太湖寺相结合,发展一条具有生态特色的“历史自然生态旅游路线”。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将餐饮业作为一条连带的行业,开发别具风味的荥经餐饮。在全市旅游“南下北上”的战略调整中抢抓机遇,努力把荥经建设成为雅安,乃至四川生态精品旅游环线上的特色旅游基地,做好做大做强荥经特色旅游,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品牌路线。
加大对外开放,加强政府服务意识
转变发展方式的更大挑战不是来自于经济社会,而是在于政府自身,核心是政府自身转型和提高政策开放水平。
政府仍将是招商引资的主导力量。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政府应重点履行好五项职能,抓好五个环节:即地方政府应是招商引资意识的树立者,招商引资战略的制定者,招商引资环境的优化者,招商引资平台的建设者,招商引资工作的监管者。要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确定本地招商引资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近期目标。在确定招商引资战略时一定要注意突出本地的比较优势,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否则招商引资工作便没有了特色,对客商也就没有了吸引力,引资的效果当然也就不理想。
要抓紧清理不适应发展的政策规定,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扩大开放、经济转跨越发展的新机制。解决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角色问题。按照“十七大”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政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创造性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企业服务。建立开放型经济的政策和机制。要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更高视点上,重新审视、建立、完善开放型政策和机制。落实已有政策,抓紧清理不适应发展的政策规章,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利于扩大开放、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新机制和新的正常体系。
2011年3月15日
第四篇:听崔校长讲改变薄弱学校的故事[定稿]
——郑州市51中校长崔秀英访谈录
“我们用6年时间就把一所薄弱学校改造成了郑州市的标准化学校”。河南省郑州市51中校长崔秀英说这番话时,显得很激动。
问她有何秘诀?崔校长说了16个字:“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从严治校,创造特色。”
“当然,首先是得到了上级政府的支持,”她说,“但更主要的是在管理上下了功夫。”
崔校长说,薄弱学校的硬件一般比较差,刚到51中的时候,学校建筑破破烂烂,卫生环境也很差。要改变薄弱学校的面貌,首先要改变学校的形象,让人家看着舒适。所以,这些年,我们学校的教室、操场、宿舍、厕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建筑,都在变化。现在再看51中,新楼林立,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备,电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引人注目。环境变了,人的心情也变了。
薄弱学校弱在管理和质量上,所以,我们就在管理上下功夫,建立激励机制。具体说,就是强化四大管理,即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和评价管理。先说目标管理。制定三级管理目标,即校级工作目标、年级教研组目标和班级目标。三级管理建立在公平竞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使各层人员各司其职;以目标为依据和导向,严格过程管理,即在三年一循环过程中,依据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工作计划,有检查、有措施、有评估。要求教师在常规教学工作过程中,从备课、上课、辅导学生、作业批改和教研活动等方面都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突出教法和学法,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量化管理,分五大项:师德、劳动纪律、常规教学、教育科研、教学成绩。为便于考核,建立了学校评价、学生家长评教、自我评价的三级评价管理办法,评价结果与晋级、评职、评先挂钩。
我们知道,薄弱学校还弱在教师的素质上。如果仅有好的硬件设施,而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薄弱学校的帽子就不可能摘掉。所以,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懈地抓教师队伍建设,勒紧“腰带”培养名教师。我们穷,每花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但是花钱送老师外出学习,我一点都不心疼。学校制定了教师继续教育三年规划,教师在三年内本科学历要达到68%以上,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不少于25%。我们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让老师到上海闸北八中和上海建平中学,学习他们成功的教育经验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其次,鼓励教师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老师们通过学习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并结合自己的探索形成了有自己特点的“分层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分组参与教学法”、“基本功训练法”、“调节教学法”等等。
此外,我们加强了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能力。要求全体教师进行“三个一”基本功训练,即: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写一本规范化教案,上一堂优质课(高级教师示范课、中级教师展示课、初级教师汇报课);同时,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录像展评活动。每人一盘录像带,自看自评,然后在全校展评;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我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为了让青年教师早上路,早成才,我们每学期都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六个一”基本功大赛,从备课、标准普通话、粉笔字、展示课、设计班会、个人特长等方面进行训练,并给青年教师“拜师”结对子、压担子,定期培训,促进成长。如今,学校已经拥有一大批省级、市级优秀教师,还有两名国家级骨干教师,几乎每个学科的教研组都有优秀科研成果问世,老师们的科研成果、科研论文频频获奖。
在育人方面,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学会自律、学会生存。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学校每年一次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舞台,不少学生在省市及全国的科技活动中获奖。
“以前,因为是薄弱学校,我们抬不起头来。现在,我们脱胎换骨了,我们也有整洁的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过硬的老师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我们也跻身郑州市的标准化初中的行列了。”说到这里,崔校长很自豪,也很激动,眼里还闪着泪花。
第五篇:听妈妈讲中药故事
1.李时珍与三七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李时珍去南京参加药材展览会,在药王庙前的地摊上,看到一个云南药商摆着一种圆锥形褐黄色植物根,见过许多药材的李时珍也不认识这种药,便上前询问,药商说:“它叫三七,云南特产,可止血化瘀镇痛,是西南军队中治疗枪伤的重要药材。”李时珍取一细根头放入口中咀嚼,其味先苦后甜,凭借着往日的经验,觉得可带点回去一试,便问:“我买一两怎么样?”药商告诉他,这药的价格能和黄金相比,非常贵重,李时珍把钱袋里所有的钱拿出来都还不够,只得轻轻叹息一声,准备离开。云南药商见他面善清瘦,身后跟着一个背着装有多种药材大包的青年,估计这是位对医药深有研究的人,便叫住他请教名字,李时珍说:“我叫李东璧。”“啊,原来是蕲州李先生,久仰久仰!今日有缘相见,荣幸荣幸!我送你一两三七,愿你能为更多人治好病,也算是我的见面礼。”云南药商抓起几块三七递到李时珍手中。李时珍回去后取三七给好几个病人试用,效果非常棒,就从各个方面收集三七的治疗作用,首先将其载入《本草纲目》中。
2.小和尚和人参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山东有个云梦寺,寺里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老和尚不但无心拜佛,而且天天下山游玩。小和尚在寺中,还时常挨老和尚怪罪刁难,人被折磨得骨瘦如柴。一天,老和尚下山前,给小和尚安排了很多工作。小和尚干活累得腰酸背痛。这时,不知从何处跑来一个穿红肚兜的小孩,不声不响地帮小和尚干起活来。说来也怪,在穿红肚兜小孩的帮助下,活儿很快做完了。此后,只要老和尚下山去,穿红兜肚的小孩就会来帮助小和尚忙这忙那。老和尚返回寺中,小孩就不知去向了。
时间久了,老和尚很奇怪小和尚每次都能把任务完成。就逼迫小和尚说出了实情。老和尚威逼小和尚:“小孩如果再来的时候,你悄悄地把这根穿了红线的针别在他的红肚兜上。”小和尚非常为难,又无法抗拒。终于有一天,红兜肚小孩干完活,准备离开时,小和尚趁其不备将针别在了小孩的肚兜上。第二天,老和尚把小和尚锁在库房中,手持镐头,顺着红线,来到一株老松树下,只见那针插在一棵人参苗上。他高兴极了,举起镐头,恶狠狠地刨下去,不一会就挖出了一个“人参娃”来。小和尚知道自己的好朋友被老和尚伤害后,心里非常的懊悔。
3.成吉思汗与肉苁蓉的传说
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个部落之前的名字叫做铁木真,他曾经历过一场殊死之战,历史上称为“十三翼之战”。公元1190年,札木合嫉恨铁木真领导的蒙古乞颜部落不断壮大,联合泰赤乌等十三部落共三万人进攻铁木真。铁木真得悉后,将自己所属的三万人分为“十三翼”分别应战。经过惨烈的战争,铁木真失利,退避于斡难河上源的狭地。那里都是沙地,水草很稀少,人和战马都没有吃的,到处都长着成片的梭梭树。铁木真的残兵缺衣少食,筋疲力乏,士气低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给,札木合乘虚杀来,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千钧一发之际,只见铁木真的坐骑一跃而起,仰天长啸。后蹄在梭梭树丛中奋力猛刨,从梭梭树的根部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肉苁蓉”。将士们饥渴难耐,纷纷以此充饥。神奇的是,吃下肉苁蓉,不但不饥不渴了,而且精神抖擞,士气大增。铁木真认为这是天神相助,于是集结将士,冲出重围„„后来经过多次战争,统一了蒙古各个部落,成为成吉思汗。
4.大黄和眼疾患者的故事
以前有位老中医叫做韦文贵,他非常擅长诊治眼部疾病,而且在全中国的名气都非常大。有一次他到一个医院会诊,这个病人是一个农民,因为收割麦子的时候麦芒刺伤右眼,生了一种叫做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的病。这个患者年轻体壮,同时有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难以排出的症状。老中医就给他开了一个处方,里边用到一个药物:大黄五钱。患者拿了处方就走了。三天后患者来复诊时说配药的时候和药房吵架了。原来是配药的医生一看处方,问:这个方子是给人吃还是给牛吃?这个病人非常生气,说:“我是人,不是牛,吃死了不要你负责。”配药的医生看处方签字的医生是那个非常有名的医生,也就不再追究,直接配药了。老中医听了,非常惊讶,把原处方拿来一看,才知道原来是抄处方的医生把大黄“五钱”抄成了大黄“五两”。老中医当时没有仔细核对就签字了。大家都非常的惊奇,因为大黄是一味非常猛烈的药物,超量服用,要导致非常严重的医疗事故。还好患者体格壮实,加上阴差阳错的把药煎煮时间过长,导致药物的副作用减小了,疾病也痊愈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不管是谁,做事都要非常的仔细,任何环节都不能疏忽大意。
5.老中医巧用山药救人
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心地很坏,没有孝心,这媳妇总盼着年老的婆婆早点过世,每天给婆婆吃的饭就是一碗稀粥,一段时间以后,婆母浑身无力,卧床不起。这个事儿让村里的一个老中医知道了,他将计就计地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把这一对夫妇叫来,给了他们一种药粉,说把这个药粉和在粥里边吃,保管她活不到一百天。这小两口回去以后就照这个方法做了,把这个药粉混和在粥里边,天天给她婆婆吃。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十天之后,老婆婆能够起床活动了,三个月以后老人身体养的白白胖胖。婆婆身体好了,在村里边逢人就夸这儿子媳妇对她好。这对夫妇此时方知老中医的良苦用心,想起以前所作所为,真是羞愧难当。老中医因势利导,并告诉他们,那个药粉就是山药磨成的粉。经过这番调教,这一对不孝夫妇变成了一对孝顺的夫妻。这一味“山药”救了一家三口,从此山药的故事成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6.丹参的故事
很久以前,东海岸边有个村庄,有一个年轻人叫阿康,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独自一人辛辛苦苦把阿康抚养成人。因为从小在风浪中长大,阿康游泳的本领非常好。有一年,阿康的母亲患了病,经常崩漏下血,请了很多大夫,都没治好。阿康非常着急,正当此时,有人告诉他东海中有个无名岛,岛上生长着一种花开紫蓝色、根呈红色的药草,以这种药草的根煎汤内服,就能治愈他母亲的病。阿康听后,喜出望外,便决定去无名岛采药。村里的人听说后,都为阿康捏着一把汗,因为去无名岛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非常危险。但阿康救母心切,毅然出海上岛采药。他凭着高超的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顺利登上了无名岛。他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根是红色的药草。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其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渔村后,阿康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村里人对阿康冒死采药为母亲治病的事,非常敬佩。因为这个药草是红色的,又非常难得,像人参一样珍贵,所以便取名叫“丹参”。
7.白芍治疗腹痛的故事
宋朝的时候,钱塘江边住着一个三口之家:夫妻俩和他们的女儿。女儿名字叫白韶,聪明俊秀,心地善良,十分可爱。她18岁时嫁给邻村一个名叫王贵的小伙子,小夫妻男耕女织,生活过得很美好。但美中不足的是,结婚三年了,白韶不但没有生育,而且还常常小腹疼痛,月经也不准时,还有眩晕、耳鸣等症状。春末夏初的一天,王贵到离家不远的一座大山上砍柴,看见一种野草,株高不到三尺,繁枝茂叶,葱茏欲滴;花朵色彩鲜艳,幽雅高洁,潇洒华丽,清香流溢,笑靥迎人。王贵心想:要是把这种野草移栽到自家庭院让白韶观赏,心情一定会好一些。于是,王贵挖取一大捆野草,精心地栽种在家中庭院。一天,王贵外出干活。到了黄昏王贵还没回家,白韶饥饿难受,忽然闻到门外吹来一股醇正而清爽的香气,精神陡然一振。她走出门口一看,栽种在庭院里的那些野草正向她点头,白韶心想这草说不定是可以当做食物的,便走向野草,拔了几株,洗净草根上的泥土,一口气吃下肚子。不一会儿,白韶感觉一身轻松,手脚有力,精神大振。从此,白韶不管口渴还是饿了,就到庭院园里拔几株野草根来吃。转眼一年过去了,白韶身体康复,随之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后来,村民们知道这种野草能治好白韶的病,就将它起名为“白韶”,年深日久,就叫成现在的‘白芍”。
8.熟地治瘟疫
在唐朝时,有一年,黄河的中下游发生瘟疫,流行很广,很多老百姓失去了生命,县太爷来到神农山的药王庙祈求老天保佑。这时,从庙的外边来了一个人,他送给县太爷一株根状的草药,送药人将这个药草称为地皇,意思是皇天赐药,并告诉他神农山北边的洼地里有许多这种药草。县太爷非常高兴,立即安排了很多人上山采挖,老百姓吃了这个药草的汁疾病就痊愈了,百姓们得救了。瘟疫过后,百姓们把它引种到自家农田里种植,并且流传到全国各地。因为它的颜色发黄,百姓便把地皇叫成地黄了。
9.当归不归,让人后悔
相传在古代的四川地区,那里药草非常丰富,有一户人家,常年采药,然后卖给药店来换取生活的物资。那一年,他们家的年轻男子阿明结婚了,新婚不久,又要上山采药,对妻子说三年回来,谁知一去,一年没有来信,二年也没有回音,三年仍不见阿明回来。媳妇因长期思念丈夫而忧郁悲伤,得了气血亏损的妇科疾病。媳妇等了三年,失去了信心,只好改嫁了。谁知过了一年,她的丈夫阿明回来了。阿明找到自己家里,媳妇却不在了,找到她的新家,媳妇对阿明哭诉着说:“三年当归你不归,片纸只字也不回,如今我已错嫁人,心如刀割真悔恨。”阿明也懊悔自己没有按时回来,于是把采集的草药根拿去给媳妇治病,竟然治好了她的妇科疾病。从此,人们才知道这种草药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是一种妇科良药。为汲取“当归不归,娇妻改嫁”的惨痛教训,便把这个药草叫做“当归”。
10.红景天和金国国王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三位天上的仙女经常到长白山天池中沐浴。有一天三姐妹正在小天池嬉戏之时,从远方飞来一只美丽的小鸟,将口中衔着的一枚红果吐在小妹佛库伦的衣衫之上。三姐妹上岸后,佛库伦发现了这枚红果,于是便将其含于口中,不料一不小心将这枚红果咽入腹内。小妹发现自己飞不起来了,只好将刚才吃红果之事告诉了两个姐姐。两位仙女回天宫之后向父母诉说此事,父母也毫无办法。这样佛库伦就只好留在长白山下的一个古洞居住。不久后佛库伦产下一男婴,取名阿骨打。天上的父母日夜挂念着佛库伦,为了使她能于人间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体力,就派佛库伦的两个姐姐把景天仙草的种子带到长白山,让佛库伦种在古洞四周,以经常采挖食用,强筋健骨,增加身心的活力。就这样,佛库伦凭着景天仙草的神力,将阿骨打扶养长大。长大后的阿骨打英姿神武,勇猛彪悍。后来他成为部落首领。并逐步统一了长白山的各个部落,势力益发强大,最终打败了大辽,建立了金国,成为国王。
11.天冬和麦冬的姐妹传说
天冬、麦冬本来是天上两个仙女。大姐天冬干练灵巧,爽直,性格比妹妹强盛;小妹麦冬文静秀气,貌美,并喜用淡紫色或白色的花朵装扮自己。她们在天上见到人间虚痨热病的病魔到处行凶,致使人们面黄肌瘦,燥咳吐血,口渴便秘,死者很多,十分可怜。姐妹俩十分同情人间疾苦,决心下凡解救。大姐就在我国东南、西南、河北、山东、甘肃的山谷、坡地疏林、灌木丛中生根落户,小妹麦冬就在我国的秦岭以南浙江、四川一带的溪边、林下安家落户。姐妹俩出没在偏僻地带为那些被病魔缠身的病人奉献自己,和病魔作斗争。姐妹俩虽然都能赶出使肺胃阴虚、燥热和令人便秘的病魔,但两个人的性格又有所侧重。大姐对火、燥二魔的清除的力度大于妹妹,直至入侵肾部的魔鬼;小妹性格文静力弱,但主攻心中燥魔不在话下。二人合作,水火既济,促人康泰。
12.何首乌助人长寿
相传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嵩山封禅,发现卢岩山瀑布附近的村民都很长寿,于是问村民,得知这个地方的村民都有食用首乌长寿粥的习惯,这种长寿粥是将何首乌和小黑豆一起煮粥,所使用的的水,来自一口井,这个井的内壁长满了何首乌的根。汉武帝来到那口井边,见井周围长满何首乌,于是赐名长寿井,这个井到今天依旧存在。从那以后,长寿粥作为御用品每日贡膳,汉武帝寿至70岁。及至武则天称帝,为求长寿,命国师胡超炼仙药。胡超来到嵩山脚下,得到黑豆与何首乌,炼得仙药,专供武则天食用,武则天82岁才寿终。
13.生姜制药
一天,苏轼与他的文学好友姜志之喝茶闲聊,姜志之提议道:“苏子,我们玩个游戏吧,指座中一物为药名。”苏轼以赞同的口气连声说:“好!好!”姜志之沉思片刻说:“你就是个药名。”苏轼不解其意。志之笑着说:“苏子嘛!”苏轼随即说道:“你也是药名,不是厚朴,就是半夏。”姜志之也很茫然,问其缘故。苏轼曰:“若不是半夏、厚朴,为什么要用姜志(制)之!”志之拍案叫绝:“妙哉!妙哉!” 那“姜”与“制之”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在中药的制作方法法上有净选、切制和炮制等方法,其目的在于保证药品质量,提高药物的疗效,确保用药安全。姜制法就是诸多炮制方法之一,而半夏和厚朴就是需要用姜来炮制的药物。不得不佩服苏轼的学识广博和文思敏捷啊。
14.天麻的传说
有一年,大山深处的村子里突然流行起一种奇怪的疾病:头会痛得像裂开一样,严重时还会四肢抽搐,半身瘫痪。村里的乡亲到处求医吃药,但都不见效果。村里有个小伙子叫天生,他听说滴翠峡有个神医能治这种病,于是带了干粮,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一处山顶,没想到刚登上山顶,天生就感到头晕目眩,一头栽到地上,四肢抽搐,什么也不知道了。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一间茅屋中,头也不痛了,四肢也不再抽搐。他起身打量茅屋里的东西,发现桌子上堆着一些像马铃薯一样的植物块茎。正在这时,从屋外走进来一位老人,手中端着一碗药,让天生喝下。老人告诉天生,他生的病和村里百姓的病一样,要靠一种药材医治。药材已准备好,就放在桌子上,让天生病好后带回村子。天生赶紧起身下床,向老人恭恭敬敬地叩了一个头,感谢老人的救命之恩。老人接着告诉天生,药如果吃不完,就把它藏在不显眼的烂树叶里,它就会永远用不完。说罢,老人转身就不见了。为了纪念神医送的药材,乡亲们都说这是天赐之物,又专治头晕目眩,半身麻痹瘫痪,就把这种药材叫做天麻了。
15.太子参的由来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龄才5岁,就天资聪慧,能分辨忠臣奸臣,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常常生病,皇宫里的医生也没有好办法。国王通告天下求补益的药物,并许诺丰厚的回报。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一天,一位白发老人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你诚心可鉴,但如果药不灵验,可是有欺上之罪哦。”老者呵呵笑道:“王子身体稚嫩,难以承受强烈的补药,需慢慢补养。我有一个药物,服用百日必能见效。”于是,王子按照方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这时,国王才相信老人所说的话,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就说:“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这样传开了。
16.黄精的奇妙功效
从前,有个为坏财主,不但虐待佣人,而且色迷心窍。他家有一个丫环名叫黄精,长得很漂亮,因此被财主看上了。财主传话给黄精和她爹娘,要娶黄精做小老婆,否则让他家立即还清所欠债务,并且让黄精姑娘滚出财主家门。黄精姑娘不愿屈从。一天深夜,黄精姑娘趁人不备逃出了财主的庄园,来到一座山上。山上没有食物,无奈之下,她只能以身旁的野草充饥。一次,她拔了一棵有手指般粗的草根,放在嘴里一嚼,觉得又香又甜,比那些草梗草叶好吃得多!于是,之后黄精姑娘就把这种草根当粮食。转眼过了几个月,在山里寻找逃生之路的黄精姑娘爬上了一块大岩石后面,只见一棵酒杯粗的黄藤从崖顶上垂了下来,她抓住藤萝向上攀爬,这时感觉自己的身子变得非常轻盈,像燕子一样,轻松地爬上了山顶,连气都不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她找到了一个村落。一位好心肠的老婆婆听了黄精姑娘的遭遇收留了她。村里人听到黄精姑娘吃草根不但维持了生命,而且身体日趋健壮,连连称奇。因为这种能够治病的草根是黄精姑娘发现的,所以大家就给它起名叫“黄精”。
17.葛根美颜的传说
相传在唐朝的时候,有座山,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的读书,希望考取功名,女的耕种,供养家庭。十年寒窗苦读,丈夫高中进士,本是喜从天降,但是丈夫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都很漂亮,丰盈美丽,想到自己家里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是有心休妻。他托乡人带信回家,妻子打开只见两句诗“缘似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妻子明白丈夫看不上自己了,将要把自己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憔悴。
山神得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女子,梦中指引这位妻子每日上山挖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丰盈美丽,光彩照人。但丈夫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难之妻,怎能抛弃!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同过上了美好生活。
18.藕的故事
南宋隆兴元年,宋高宗隐退让位,孝宗继位当朝。这孝宗生活很讲究奢华,山珍海味吃腻了,又挖空心思要吃湖蟹,每天派几十个人下湖捉蟹。这湖蟹虽是美味佳肴,但多食反而对身体有害。不久,孝宗腹部不适,每日腹泻数次,御医诊为热痢,用了不少药都没有效果。高宗亲自微服私访,为孝宗寻医找药。这天,高宗打扮成一个老人来到药市,见一药坊面前摆了一大提鲜藕节,人们争相购买。高宗看不懂了,上前问道:“请问药师,众人购买藕节是什么原因?”药师答道:“长老不知,如今天下流行冷痢这种疾病,新采藕节乃治疗冷痢之良药。”高宗听罢,沉思片刻,叫药师跟他到皇宫,药师仔细搭脉叩诊,只见孝宗汗出肢冷,脉细舌白。药师道:“陛下过食湖蟹,伤脾胃,久已脾胃阳虎,故成冷痢。服新采藕节汁,数日可康复。”高宗大喜,忙令人取来金杵棒,将藕节捣汁,送孝宗热酒调服,不几日,孝宗的病就好了。
19.百合传奇
从前,山东兖州的徂徕山有座光化寺,里面住着一位书生,平日读书习文。盛夏的一天,他到寺院廊下看两厢的壁画,忽见一位十五六岁的白衣美女,姿貌超群,便诱她至居室,两人谈情说爱,非常亲密。临到分别时,书生赠给白衣少女一白玉环指。白衣少女走出寺门百余步便消逝看不到人影了。书生赶紧奔到那里,却见地上长着一株百合,开着硕大的白色花朵,与其他百合花迥然不同。书生将百合挖出一看,其根大如拳头,颜色洁白像块玉石,捧回居室仔细观察,也没有发现什么奥秘,于是就把百合球茎层层剥开,突然发现玉指环藏在其中,这才悟到原来那位白衣少女就是百合花的化身。他懊悔不及,伤害了亲密爱人,大哭一场,收拾行李下山去了。
20.玉竹养颜
相传,在唐代有一个宫女,因不堪忍受皇帝的蹂躏,想尽办法,终于逃出皇宫,但又害怕官兵抓捕,只好躲入深山老林之中。在山中到处是丛林树木,还有毒蛇野兽,找不到食物充饥,便采玉竹当做食物,久而久之,身体竟然变得轻盈如燕,皮肤光洁细腻。后来,宫女与一猎人相遇,两人相爱,在深山里建造了一个木屋,生儿育女,直到60岁时才与丈夫子女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她依然是当年进宫时的青春容貌,惊叹不已。从那以后,玉竹的功效就为世人所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