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5篇)

时间:2019-05-13 06: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篇: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

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分。

②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③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④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来传达主旨。

⑤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如:(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答: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 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以“莲”谐“怜”之类。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 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2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

答: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二、青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2、写出其韵字。

醒 名 谑 酌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3)

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浅谈李煜词的宗教色彩

南唐后主李烃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的确,如同死亡和爱情题材一样,宗教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但是文学和宗教的联系,却远远不止于在内容上选取宗教题材,而在于一种深刻的内在契合。美国著名的宗教学家蒂利希认为:宗教就最广泛、最根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终极关切。“人有种种关切和追求,但人不同于世间万物,因为人有精神性的,超乎自然和超越自我的关切和追求;人不但有自我的意识,有探索人生意义的愿望,而且有对终极存在或宇宙本原的意识,有探索它并同它和谐一致的愿望。”①因此,正是在对人类、对宇宙的终极关切上,在探讨生命的永恒与自由时,文学艺术与宗教找到了共伺点。对终极的关切,构成了人类一切精神活动最深层、最内在和最本质的东西。终极价值的迷失,使人类精神四处漂泊流浪,无处依归;而终极价值的复归,则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回归。本文所讨论的李煜词的宗教色彩,便是一种非宗教教义的广泛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享有独特的价

值。

一、对自己灵魂的仟悔

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和仟悔意识。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深的仟悔。这一点,在中国的古

代文化中是很少见的。

仔细考察一下中国的古代文化,发现其中往往缺乏一种因灵魂的折磨而带来的情感的痛苦和悲剧意识。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学,往往被作为一种逃避现实人生的心灵避难所。中国古代的诗人是较早面对大自然的,其中那清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恬静悠远的自然风光,清江明月的宇宙之思,确实具有美感,常常令人留连忘返。然而,古代诗人面对大自然,却往往是因为仕途之路堵塞或时代正临衰世,心中常常带着一番无可奈何的委屈,在面对大自然时,“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②,诗人们净化了自身的情感,也忘却了痛苦,可同样也失去了与社会抗争的勇气。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吟咏前贤,在历史的反思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但往往只是借此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古来圣贤皆寂寞”③,圣贤寂寞,“我”也寂寞,于是心中的忧患与不满也得到了慰藉。

然而,在众多的古代诗人之中,我觉得李煜是一个例外。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由于他那赤子的心灵,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目。要么,全身心地去拥抱欢乐,企图寻找理想中那一片安宁而又平静的精神家园;要么,时时拷问着自己的灵魂,用他深层的苦难

对人生展开一番彻底的追究。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是李烃亡国之后的反思之作《破阵子》,不仅展示了后主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词的开头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创下的宏伟基业,“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凤阁龙楼”、“玉树琼枝”,祖先留下的这些大好河山,本应是物阜民丰、国柞绵长,代代兴旺发达下去。可是谁料想,一个好端端的国家,竞轻而易举地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此时李后主以沉痛的心情,追悔自已往日的生活,为什么当时的“我”就不能想到会有战争这回事呢?“几曾识干戈”,这一短短的五字句,饱含了他心中多少深层的悔恨和懊恼。可是悔又何用?恨又如何?到如今也只能无奈地在这令人揪心的短歌声中“仓皇辞庙”’“泪对宫娥”。

当然,李后主那深深的仟悔之情,不仅仅表现在对家园沦亡的悔恨之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对

世事的反省和对人生的自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浪淘沙》是首感慨人生的凄婉之作。也包含了对世事人生的自责和反省;五更梦醒,帘外雨声漏漏,春意将尽,这是现实的凄然之景。然而“我”在这样凄婉的梦中,却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囚徒之身,依然去寻往日的快乐生活。至此,词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自责伤怀,并由自责伤怀引出对江山故国的感慨,那无限的江山啊,今生都已无法再见,就是那过去的一切也如那流水落花,一去不返。这种愤慨、反省、自责之情,已经成为一种无以囊括的悲哀。

李煜就是这样,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在展示自己苦难的同时,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层的反省,他没有掩饰什么,真诚地把自己心中的泪水、自责和那份深深的仟悔,毫无保留地袒露给世人看。这与宗教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灵魂作深层的反省有何差异?而在中国众多的诗人中,除了李后主,还有谁能够

真正去面对自己的灵魂?

二、对命运人生的关注与探索

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的一首名作《虞美人》,也是他的绝命之词。词中的李烃,由于南唐的亡国,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于是对那本来美好的“春花秋月”也产生了厌恶,厌恶它的无穷无尽。为什么会厌恶它的无穷无尽呢?这是因为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安定不变,而是无法把握。而故国的那些雕栏玉砌、凤阁龙楼,那些玉树琼枝、春花秋月,都已经从他的生活中永远地逝去。纵使那些春花秋月、玉砌雕栏应该还在吧,但他却再也不能拥有,再也没有机会与它们相伴相依,而自己的生命也在那无穷无尽的春花秋月的变更中渐渐地枯萎、老去。因而他厌恶那无尽无休的春花秋月,感叹自己那变幻无常的生命将随着世间的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这是一种怎样的哀愁呢?他渴望安定永恒的生活而偏偏不能,这是为什么呢?他怎样也弄不明白。于是,他质问那岁岁如是的春花秋月要到何时才能停止、了结。他时时都在思考着:人生为什么这样变幻无常?生命为什么这样短暂而又无法把握,然而他却无法得到回答。这些疑问,这些悲愁和哀怨,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不堪重负,只得在那月明星稀的夜晚,独倚小楼,向那寂静悲愤地喊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沉慨叹。

就这样,李煜在对故土的频频回望中,环思宇内,对生命展开思考,对人生展开探索,孜孜以求,悲苦而又执着。我们再看他的另一首名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是李烃的名作《乌夜啼》,虽然作于他被沦为囚徒之后,其中也包含了家国之恨,但是这其中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家国之恨,而是一种由对自己人生的反省、思索,继而扩大为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思索,一种对人生的寻根究底。词的开头便借“林花”、“春红”这两种美的事物,以此象征人生和自然的美好。而美无论是对于自然或对于人生,总是转瞬即逝的。因而词人深深地叹惋:“太匆匆”。然而不仅如此,美的悲哀不仅在于匆匆地逝去,更难堪的是,当生命十分美好的时候却倍受摧残。“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然界与人世间的无情摧残毁灭了多少美好的生命。然而,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世间,总是希求美的存在和永恒。“烟脂”这美好的颜色,无论是指代“林花”、“春红”,还是象征红颜、青春,尽管饱含 5 着热泪,却依然不肯离去。“留人醉”是绝望之中的希望,是一种对美的深深的挽留。然而“几时重”又是当头一棒,给词人留下的仍然是深深的绝望。至此,词人才恍然大悟:生命原本短暂,而人生所追求并为之沉醉的美丽其实只是一种凄艳,就像那混合着泪水的烟脂一样,更何况这种凄美也是弹指即逝。而人生终究是痛苦的,那么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归依何在?在这痛苦的思索中,词人悲痛地喊出了“自

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无可奈何的怅叹。

诸如此类的词还有“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栈!”这首(捣练子),虽然是围绕着人世间的离愁别绪来展开。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栊。主人公置身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氛围中,独立小楼,长夜不寐,他究竟被一种怎样的情感所困扰?

由此可见,词人经过苦难的熏染,个人之愁已升华为人生之愁。那无奈的人生、悲惨的现实使他执着的个性备受拷打,却又愈益坚实。他在辗转反侧的挣扎中俯仰天地,纵观古今。那漫漫无际的哀愁和苦恨汇成了他精神上一道解不开的结,同时也成了他灵感滚滚而来的源头。在萦绕着往事烟尘的苍凉凄婉的哀歌中,他的精神情结升华成普遍的情结,他的痛苦沉淀成人生的痛苦,他的忧伤转化成生命的忧伤,从而显示出对人生毁灭的挽歌式的情调,并形成了一种关注宇宙人生的普遍悲苦情怀。在李烃词中,时不时都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思索,对人生的探索,为什么美好的生命总会受到无情的摧残毁灭而显得那样的短暂?他热烈渴求生命的永恒与存在,这一点与宗教追求人生的永恒也有着相同之处。

三、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与追求

为什么李烃的词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一位“满鬃清霜残雪思难任”的末代帝王形象?是一位如此孤独寂寞的精神流浪者?为什么充斥于李烃词中的是这样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他究竟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重负?这还得从他做帝王开始说起。

李煜当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本是那个时代的一位艺术天才。“聪颖敏慧嗜书成性,善诗文,兼通书画,更妙于音律”。④因此,他花很多时间去填词弄曲,饮酒赋诗。他的才能和素质及其理想和目标都与帝王身份相去甚远。且生性率直,敏锐善感。但就是这样一位敏锐善感、率直耽溺的风流才子却偏偏被推上了乱世之时的君主宝座。当然,如果说李烃完全不想做皇帝也不符合历史,而且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帝位怎么也轮不到他。而他的长相也与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天生一副帝王相。只“因他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风神洒落,故从小就遭其长兄文献太子弘冀的忌恨”。⑤于是,李烃为了避祸,便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一心只想邀游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与政事。但人生常常就是如此,渴望安宁与和谐,可安宁与和谐却往往被急风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驰骋,可他偏偏却被推上了王位。在后主“23岁时,文献太子卒,他才徒封为吴王,并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于东宫,后因弘冀以下的四位兄长皆相继早亡,25岁时,嗣位于金陵”。

而等到他嗣承王位以后,本来也想振作一番,可是此时的南唐已国微兵弱。“南唐在五代十国中本来是一个历史较久,领土较广,实力较厚的国家,无奈李烃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学能诗,天性儒儒,素昧威武,因而错过了大好时运。”⑦而李烃又生性软弱,没有治国安邦的政治素质、振作之举,终于无济于事。于是在强大宋室的威压之下,他深感不安,对未来充满了忧惧,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宋室纳贡称臣,屈求一份太平安宁的日子,然而这一份安宁最后也随着宋师的南渡而破灭了。

就这样,李烃从身为皇子遭人忌恨,到身为皇帝被人欺凌,他依然没有政治和人身的自由,甚至没有生存的安全感,伤恨、忧愁、无奈的情绪塞满了他的肺腑。而他那纤弱敏感的神经又使他比别人感受更快,体验也更深。常常是一叶落而悲秋,见飞花便伤春,寒砧阵阵催他失眠,垂柳依依引他相思,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再因那离愁别恨的困扰,内忧外患的打击,国破家亡的痛楚,使他常悲盛筵不常,叹人生短暂。因此在这样沉重的人生重压下,他总是愁恨满怀却又无以排遣,他渴望得到欢乐,他渴望得到安宁。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依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个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酝,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渔父词》,是李烃在遭受长兄弘冀的忌恨之时所写的。他在词中描绘了自己L1中理想的生活图景。他希望自己寄身渔樵,渴望过那种举酒垂钓、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厌倦尘世的烦扰,追求超 6 逸的佛仙之境,盼望那“万倾波中得自由”的无拘无束。然而这理想的图景却总是被现实所打破,他渴望安宁自由的生活总是不能实现。他又怎能不愁呢?可愁又何用?从皇子遭人忌恨到皇帝被人欺凌,再到囚徒充满恐惧,命运变幻无常,无法把握,谁也不能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是怎样。于是,词人带着一种深深的忧愤与疑问,带着一种无法解脱的悲苦和哀愁,带着自己理想破灭的绝望与哀怨,去纵情生活,及时行乐。他甚至颓唐地说:“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鸟夜啼》)。人生世事有如转烛飘蓬,到头来只剩得“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开元乐》)。因而阅读李烃的词,我极为强烈地感觉到在那深深的悲愁后面,在那颗骚动不安的灵魂之下,李后主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希望在纷坛陆离、变化万端的短暂人生和冥冥的大自然之中,寻找到一块永恒的绿洲,以便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漂泊流浪的心灵有一个真正的归宿。是的,人需要归宿,需要一种寄托,因为这种寄托可以为人们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一切。而这个寄托,就是宗教,就是作为人的精神形态和生命依托的宗教。李烃就是这样,不断地追怀往事,感情在不断地挣扎;他也不断地反省人生,反省自己,心情矛盾抑塞。也正是由于他的仟悔和反省,以及对人生的彻底的追究,对自身存在的关注与自救,才使得他的词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也使得他在那深层的苦难中不断地拷打着自己的灵魂。尽管李后主的苦难有着自己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在他的苦难中却体现了人类为寻求灵魂而展开的上下求索,这种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因而特别提出来加以论述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作业(4)

一、骈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它有和散体文截然不同的文体特征,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骈文》,结合作品了解骈文的特征,并按照要求从教材所讲到的骈文中为下列特征找出

例证。(注:请不要重复使用例句)

(1)骈文特点:

1、语言讲究对偶。①两句相对的偶联:

咨宏度之峻邈,壮大业之允昌。

思居终而恤始,命临没而肇扬。②四句相对的长联:

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

卫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阅诗敦礼,岂东邻之自媒;

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

2、四六句式,尤其对偶句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①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

晨看旅雁,心赴江淮;

昏望牵牛,情驰扬越。

②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

朝干悲而掩泣,夕万绪而回肠。

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③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

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

3、讲究平仄声律。四字句的二四字、六字句的二四六字或者三六字为节奏点。一句之内,节奏点平仄交替;一联之内,节奏点平仄相反。

①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

南都石黛,最发双蛾;

北地燕支,偏开两。

②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

惜内顾之缠绵,恨未命之微祥。

纡广念于履组,尘清虑于余香。③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虽非图画,入甘泉而不分;

言异神位,戏阳台而无别。

4、讲究用典。①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骈俪之风的兴盛,正是这种“文学的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清人许梿说:“骈语至徐庚,五色相宜,人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六朝文絜》评《玉台新咏序》语)

第二篇:2016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剖析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

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分。

②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③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④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来传达主旨。

⑤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二、选读汉乐府诗,选取你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于下,并介绍你喜欢该作品的原因。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喜欢该作品的原因是因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等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

也非常大。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如:

(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答: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

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 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

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

答: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二、青认真研读教材

中。石鲸鳞甲动秋风。露冷莲房坠粉红。江湖满地一渔翁。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 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 术成就。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这个 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 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 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 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 也不尽相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 “信 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 基调的思想情绪。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这样不仅使 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王船山 对此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 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 天的哀愁。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 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如“蓬莱宫阙”、“瑶池”、“紫 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 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这种不 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 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 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刘勰在 《文 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其优越 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运用豪 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 的基础上的交融。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 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 提高或丰富,《秋兴》就是明证。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

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作业 4 请认真研读《庄子逍遥游》教材中关于庄子散文的论述以及相关研究资料,回 答下列问题。

一、先秦诸子散文都是说理散文,《庄子》也不例外。你认为《逍遥游》阐 发了什么样的哲理思想?

庄子讲述的东西是一种体验和宗教性,如果你用美学或者艺术或者诸如此类 的东西试图来概括它的话,你就得不到真谛了,我感觉楼上说的所谓美学意义更 多的是那些人借庄子之名来表现自己一种郁郁不得志的心理,其实我觉得根本没 有得到庄子真实的内涵。庄子美就美在,他在世界上,但是又不被世界的琐事 所累,他活的快乐,在那么一个乱世,他又活得无拘无束,又逍遥自在,又放松 自然,这就是美的地方,庄子亲自为我们演示了怎么样达到逍遥的境界,而嵇康 被杀了,为什么他们被杀了?其实他根本就不懂得怎么逍遥游,他们自己一方面 痛苦因为他没有得志,另一方面又装出超脱世外的境界,你说是不是给人很那个 什么的感觉?所以别人看了会生气,你以为你谁啊,然后就杀了他,这不是逍遥 的意思,而陶渊明 阮籍死倒是没有死,可是他们根本脱离不了官场,自己一方 面想当官,一方面又表现得很自在,实际上根本不自在,他们都写过诗,说自己 郁闷阿郁闷,为什么郁闷,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投身官场或者真正地逍 遥,但是他们要装,那好,装就装嘛,那么痛苦,还引用庄子的诗文,我看庄子 在九泉之下非得笑死,这就是所谓的逍遥?我看不是。“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三、《庄子》《韩非子》都是运用寓言的高手。请以《逍遥游》为例,分析 《庄子》寓言与《韩非子》寓言的不同。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和《韩非子》这两部杰作,其寓言不仅数量较 多,而且各具特色.从思想内容看,《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 , 《韩非子》寓言表现了法家学派的观点.从题材来源看,《庄子》寓言题材 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韩非子》寓言题材 比较单一,多来自历史故事.从组织形式看,《庄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 立地位;《韩非子》首创结构宏大而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落体制.从形象 塑造看,《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 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就人物形象说,《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 子》寓言多为上层人士.四、清人刘熙栽在分析《庄子》时,说《庄子》文法有“断续之妙”,请分 析一下《逍遥游》是如何展示这种“断续之妙”的。

答: 庄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中风格独特.他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 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 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作为其代表作品,《逍遥游》充分体现出庄 子散文的特色.下面就《逍遥游》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1、《庄子》善于把抽象的议论和比喻、寓言结合起来,使得深邃的哲理显 得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逍遥游》一文的主旨,是说明庄子超越物我界 限的逍遥游思想.这样一种抽象深奥的思想,在文中全是以生动的比喻、寓 言来阐明的.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 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水负舟、杯水芥舟、行路聚粮、朝菌、惠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等等.如此众多的寓言比喻层出不穷,就将一个抽象的哲理说得非常具体形象.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逍遥游》一开始描绘了大鹏 展翅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太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 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想象又离不开夸张,大到不知其几千里 的鲲鱼,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鹏鸟,小到野马、尘埃、杯水芥舟,长寿到八千 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短寿到不知晦朔的朝菌.这些都是大小、长短、高低的高度夸张.这就形成了一种汪洋恣肆、气象万千、开合自如的风格.在诸子散文中,《庄子》最富有浪漫主义特色.3、形散而神不散.从表面上看,《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把 握;但实际上,在这种看似散漫幻变的表相中,却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以 《逍遥游》 为例,文章由奇大无比的鲲鹏之变落笔,接着又是万千大小物象 的纷纭蒸腾;但无论怎样的蒸腾变幻,其行文都最终指向“逍遥游”这一 论旨.文章先以鲲鹏之变开局,继而以极大的鹏鸟与微小的野马尘埃相比, 再与蜩与学鸠相比,引出了一系列“小大之辨”的比喻铺陈,并推演出具有 不同德行的人.他们虽有现象的不同,但都有待于客观条件,达不到逍遥之 境.这样,文章在前三段先以

第三篇: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 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分。

②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③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④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来传达主旨。⑤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比如:

(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答: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以“莲”谐“怜”之类。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

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 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 答: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二、青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2、写出其韵字。醒名谑酌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请于唐宋词人温庭筠、李煜、冯延巳、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苏轼、李清照中选取一家,以其令词作品为研究对象,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小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1200字。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浅谈李煜词的宗教色彩

南唐后主李烃用他的词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同时也为自己编造了一个苦苦寻求灵魂的精神世界。因而每阅读一遍李煜的词,都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宗教。的确,如同死亡和爱情题材一样,宗教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但是文学和宗教的联系,却远远不止于在内容上选取宗教题材,而在于一种深刻的内在契合。美国著名的宗教学家蒂利希认为:宗教就最广泛、最根本的意义而言,是一种终极关切。“人有种种关切和追求,但人不同于世间万物,因为人有精神性的,超乎自然和超越自我的关切和追求;人不但有自我的意识,有探索人生意义的愿望,而且有对终极存在或宇宙本原的意识,有探索它并同它和谐一致的愿望。”①因此,正是在对人类、对

宇宙的终极关切上,在探讨生命的永恒与自由时,文学艺术与宗教找到了共伺点。对终极的关切,构成了人类一切精神活动最深层、最内在和最本质的东西。终极价值的迷失,使人类精神四处漂泊流浪,无处依归;而终极价值的复归,则也标志着人类精神的回归。本文所讨论的李煜词的宗教色彩,便是一种非宗教教义的广泛的精神现象,是一种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执着于探索生命的永恒与自由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终极关切。也正是由于这种态度,使得李煜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享有独特的价值。

一、对自己灵魂的仟悔

李后主用他的词,向世人展示了他那深层的苦难,然而在这深层的苦难之中,饱含了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和仟悔意识。他用自己的血泪之作,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深的仟悔。这一点,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是很少见的。

仔细考察一下中国的古代文化,发现其中往往缺乏一种因灵魂的折磨而带来的情感的痛苦和悲剧意识。无论是宗教还是文学,往往被作为一种逃避现实人生的心灵避难所。中国古代的诗人是较早面对大自然的,其中那清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恬静悠远的自然风光,清江明月的宇宙之思,确实具有美感,常常令人留连忘返。然而,古代诗人面对大自然,却往往是因为

仕途之路堵塞或时代正临衰世,心中常常带着一番无可奈何的委屈,在面对大自然时,“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②,诗人们净化了自身的情感,也忘却了痛苦,可同样也失去了与社会抗争的勇气。中国古代文人也喜欢吟咏前贤,在历史的反思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但往往只是借此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怒和不满。“古来圣贤皆寂寞”③,圣贤寂寞,“我”也寂寞,于是心中的忧患与不满也得到了慰藉。

然而,在众多的古代诗人之中,我觉得李煜是一个例外。由于他那特殊的经历,由于他那赤子的心灵,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巨大的生活落差,他的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面目。要么,全身心地去拥抱欢乐,企图寻找理想中那一片安宁而又平静的精神家园;要么,时时拷问着自己的灵魂,用他深层的苦难对人生展开一番彻底的追究。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是李烃亡国之后的反思之作《破阵子》,不仅展示了后主亡国之时的悲苦情怀,而且追悔了自己当年的安逸生活,饱含着一种沉痛的悔恨之情。词的开头便追述了南唐先王所创下的宏伟基业,“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凤阁龙楼”、“玉树琼枝”,祖先留下的这些大好河山,本应是物阜民丰、国柞绵长,代代兴旺发达下去。可是谁料想,一个好端端的国家,竞轻而易举地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此时李后主以沉痛的心情,追悔自已往日的生活,为什么当时的“我”就不能想到会有战争这回事呢?“几曾识干戈”,这一短短的五字句,饱含了他心中多少深层的悔恨和懊恼。可是悔又何用?恨又如何?到如今也只能无奈地在这令人揪心的短歌声中“仓皇辞庙”’“泪对宫娥”。

当然,李后主那深深的仟悔之情,不仅仅表现在对家园沦亡的悔恨之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对世事的反省和对人生的自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浪淘沙》是首感慨人生的凄婉之作。也包含了对世事人生的自责和反省;五更梦醒,帘外雨声漏漏,春意将尽,这是现实的凄然之景。然而“我”在这样凄婉的梦中,却竟然忘记了自己是囚徒之身,依然去寻往日的快乐生活。至此,词人的心中不免有些自责伤怀,并由自责伤怀引出对江山故国的感慨,那无限的江山啊,今生都已无法再见,就是那过去的一切也如那流水落花,一去不返。这种愤慨、反省、自责之情,已经成为一种无以囊括的悲哀。

李煜就是这样,真诚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在展示自己苦难的同时,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深层的反省,他没有掩饰什么,真诚地把自己心中的泪水、自责和那份深深的仟悔,毫无保留地袒露给世人看。这与宗教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灵魂作深层的反省有何差异?而在中国众多的诗人中,除了李后主,还有谁能够真正去面

对自己的灵魂?

二、对命运人生的关注与探索

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一首名作《虞美人》,也是他的绝命之词。词中的李烃,由于南唐的亡国,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于是对那本来美好的“春花秋月”也产生了厌恶,厌恶它的无穷无尽。为什么会厌恶它的无穷无尽呢?这是因为他的命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安定不变,而是无法把握。而故国的那些雕栏玉砌、凤阁龙楼,那些玉树琼枝、春花秋月,都已经从他的生活中永远地逝去。纵使那些春花秋月、玉砌雕栏应该还在吧,但他却再也不能拥有,再也没有机会与它们相伴相依,而自己的生命也在那无穷无尽的春花秋月的变更中渐渐地枯萎、老去。因而他厌恶那无尽无休的春花秋月,感叹自己那变幻无常的生命将随着世间的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这是一种怎样的哀愁呢?他渴望安定永恒的生活而偏偏不能,这是为什么呢?他怎样也弄不明白。于是,他质问那岁岁如是的春花秋月要到何时才能停止、了结。他时时都在思考着:人生为什么这样变幻无常?生命为什么这样短暂而又无法把握,然而他却无法得到回答。这些疑问,这些悲愁和哀怨,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不堪重负,只得在那月明星稀的夜晚,独倚小楼,向那寂静悲愤地喊出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沉慨叹。

就这样,李煜在对故土的频频回望中,环思宇内,对生命展开思考,对人生展开探索,孜孜以求,悲苦而又执着。

我们再看他的另一首名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是李烃的名作《乌夜啼》,虽然作于他被沦为囚徒之后,其中也包含了家国之恨,但是这其中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家国之恨,而是一种由对自己人生的反省、思索,继而扩大为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思索,一种对人生的寻根究底。词的开头便借“林花”、“春红”这两种美的事物,以此象征人生和自然的美好。而美无论是对于自然或对于人生,总是转瞬即逝的。因而词人深深地叹惋:“太匆匆”。然而不仅如此,美的悲哀不仅在于匆匆地逝去,更难堪的是,当生命十分美好的时候却倍受摧残。“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然界与人世间的无情摧残毁灭了多少美好的生命。然而,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世间,总是希求美的存在和永恒。“烟脂”这美好的颜色,无论是指代“林花”、“春红”,还是象征红颜、青春,尽管饱含着热泪,却依然不肯离去。“留人醉”是绝望之中的希望,是一种对美的深深的挽留。然而“几时重”

又是当头一棒,给词人留下的仍然是深深的绝望。至此,词人才恍然大悟:生命原本短暂,而人生所追求并为之沉醉的美丽其实只是一种凄艳,就像那混合着泪水的烟脂一样,更何况这种凄美也是弹指即逝。而人生终究是痛苦的,那么人生的慰藉何在?人生的归依何在?在这痛苦的思索中,词人悲痛地喊出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无可奈何的怅叹。

诸如此类的词还有“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栈!”这首(捣练子,虽然是围绕着人世间的离愁别绪来展开。院静庭空,寒风阵阵,砧声断续,月照帘栊。主人公置身在这样一个孤寂的氛围中,独立小楼,长夜不寐,他究竟被一种怎样的情感所困扰?

由此可见,词人经过苦难的熏染,个人之愁已升华为人生之愁。那无奈的人生、悲惨的现实使他执着的个性备受拷打,却又愈益坚实。他在辗转反侧的挣扎中俯仰天地,纵观古今。那漫漫无际的哀愁和苦恨汇成了他精神上一道解不开的结,同时也成了他灵感滚滚而来的源头。在萦绕着往事烟尘的苍凉凄婉的哀歌中,他的精神情结升华成普遍的情结,他的痛苦沉淀成人生的痛苦,他的忧伤转化成生命的忧伤,从而显示出对人生毁灭的挽歌式的情调,并形成了一种关注宇宙人生的普遍悲苦情怀。在李烃词中,时不时都表现出他对生命的思索,对人生的探索,为什么美好的生命总会受到无情的摧残毁灭而显得那样的短暂?他热烈渴求生命的永恒与存在,这一点与宗教追求人生的永恒也有着相同之处。

三、对精神家园的寻觅与追求

为什么李烃的词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一位“满鬃清霜残雪思难任”的末代帝王形象?是一位如此孤独寂寞的精神流浪者?为什么充斥于李烃词中的是这样一种极为浓厚的悲剧氛围?他究竟有着一种怎样的人生重负?这还得从他做帝王开始说起。

李煜当帝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本是那个时代的一位艺术天才。“聪颖敏慧嗜书成性,善诗文,兼通书画,更妙于音律”。④因此,他花很多时间去填词弄曲,饮酒赋诗。他的才能和素质及其理想和目标都与帝王身份相去甚远。且生性率直,敏锐善感。但就是这样一位敏锐善感、率直耽溺的风流才子却偏偏被推上了乱世之时的君主宝座。当然,如果说李烃完全不想做皇帝也不符合历史,而且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按理说帝位怎么也轮不到他。而他的长相也与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天生一副帝王相。只“因他生有奇表,广额丰颊,风神洒落,故从小就遭其长兄文献太子弘冀的忌恨”。⑤于是,李烃为了避祸,便自号钟隐,别号莲峰居士、钟山隐士,一心只想邀游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与政事。但人生常常就是如此,渴望安宁与和谐,可安宁与和谐却往往被急风暴雨所打破;希望在自然与艺术的天地里驰骋,可他偏偏却被推上了王位。在后主“23岁时,文献太子卒,他才徒封为吴王,并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于东宫,后因弘冀以下的四位兄长皆相继早亡,25岁时,嗣位于金陵”。

而等到他嗣承王位以后,本来也想振作一番,可是此时的南唐已国微兵弱。“南唐在五代十国中本来是一个历史较久,领土较广,实力较厚的国家,无奈李烃之父中主李璟只好学能诗,天性儒儒,素昧威武,因而错过了大好时运。”⑦而李烃又生性软弱,没有治国安邦的政治素质、振作之举,终于无济于事。于是在强大宋室的威压之下,他深感不安,对未来充满了忧惧,却又无可奈何。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宋室纳贡称臣,屈求一份太平安宁的日子,然而这一份安宁最后也随着宋师的南渡而破灭了。

就这样,李烃从身为皇子遭人忌恨,到身为皇帝被人欺凌,他依然没有政治和人身的自由,甚至没有生存的安全感,伤恨、忧愁、无奈的情绪塞满了他的肺腑。而他那纤弱敏感的神经又使他比别人感受更快,体验也更深。常常是一叶落而悲秋,见飞花便伤春,寒砧阵阵催他失眠,垂柳依依引他相思,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再因那离愁别恨的困扰,内忧外患的打击,国破家亡的痛楚,使他常悲盛筵不常,叹人生短暂。因此在这样沉重的人生重压下,他总是愁恨满怀却又无以排遣,他渴望得到欢乐,他渴望得到安宁。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依有几人。一棹春风一个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酝,万顷波中得自由。这两首《渔父词》,是李烃在遭受长兄弘冀的忌恨之时所写的。他在词中描绘了自己L1中理想的生活图景。他希望自己寄身渔樵,渴望过那种举酒垂钓、逍遥自在的生活。他厌倦尘世的烦扰,追求超逸的佛仙之境,盼望那“万倾波中得自由”的无拘无束。然而这理想的图景却总是被现实所打破,他渴望安宁自由的生活总是不能实现。他又怎能不愁呢?可愁又何用?从皇子遭人忌恨到皇帝被人欺凌,再到囚徒充满恐惧,命运变幻无常,无法把握,谁也不能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是怎样。于是,词人带着一种深深的忧愤与疑问,带着一种无法解脱的悲苦和哀愁,带着自己理想破灭的绝望与哀怨,去纵情生活,及时行乐。他甚至颓唐地说:“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鸟夜啼》。人生世事有如转烛飘蓬,到头来只剩得“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开元乐》。

因而阅读李烃的词,我极为强烈地感觉到在那深深的悲愁后面,在那颗骚动不安的灵魂之下,李后主有一种强烈的内在需求。希望在纷坛陆离、变化万端的短暂人生和冥冥的大自然之中,寻找到一块永恒的绿洲,以便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让漂泊流浪的心灵有一个真正的归宿。是的,人需要归宿,需要一种寄托,因为这种寄托可以为人们解释那些无法解释的一切。而这个寄托,就是宗教,就是作为人的精神形态和生命依托的宗教。李烃就是这样,不断地追怀往事,感情在不断地挣扎;他也不断地反省人生,反省自己,心情矛盾抑塞。也正是由于他的仟悔和反省,以及对人生的彻底的追究,对自身存在的关注与自救,才使得他的词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也使得他在那深层的苦难中不断地拷打着自己的灵魂。尽管李后主的苦难有着自己不可推脱的责任,但在他的苦难中却体现了人类为寻求灵魂而展开的上下求索,这种苦难是与作为生命形态和精神现象的宗教同在的苦难,因而特别提出来加以论述。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骈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它有和散体文截然不同的文体特征,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十三章第二节《骈文》,结合作品了解骈文的特征,并按照要求从教材所讲到的骈文中为下列特征找出例证。(注:请不要重复使用例句

(1骈文特点:

1、语言讲究对偶。

①两句相对的偶联: 咨宏度之峻邈,壮大业之允昌。思居终而恤始,命临没而肇扬。②四句相对的长联: 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 卫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阅诗敦礼,岂东邻之自媒; 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

2、四六句式,尤其对偶句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①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晨看旅雁,心赴江淮; 昏望牵牛,情驰扬越。②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朝干悲而掩泣,夕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③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 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

3、讲究平仄声律。四字句的二四字、六字句的二四六字或者三六字为节奏点。一句之内,节奏点平

仄交替;一联之内,节奏点平仄相反。①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南都石黛,最发双蛾;

北地燕支,偏开两。②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惜内顾之缠绵,恨未命之微祥。纡广念于履组,尘清虑于余香。③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虽非图画,入甘泉而不分; 言异神位,戏阳台而无别。

4、讲究用典。①鲁迅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 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骈俪之风的兴盛,正是这种“文学的自觉”的 重要组成部分。②清人许梿说: “骈语至徐庚,五色相宜,人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六 朝文絜》评《玉台新咏序》语)

二、选取王勃骈体文《滕王阁序》和苏轼散体文《石钟山记》中各百余字的一段,抄录于下,并对比阅读,仔细体会骈体文与散体文的区别。骈体文《滕王阁序》 散体文《石钟山记》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 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 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 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 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 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 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

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 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 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 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 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 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水经》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 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 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 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 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 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 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 “汝 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 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 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 文。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 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说骈句自古有

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某些清代学者(如阮元)从《尚书》 《周易》 《诗经》等先秦古籍中搜集一些对偶句子,就认 为那即是骈文了。他们是混淆了文体与句式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现当代研究者有时也没有区 别清楚。于景祥 《唐宋骈文史》 把相当一批以散句为主的文章,如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范仲俺《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李纲《议国是》,岳飞《五岳祠盟记》,皆当成骈文。这些作品,不但当代选家视为散文代表作,清代各种骈文选本亦未见收录。于 先生也许是看中里面有少量对偶句子。倘若有对偶即为骈文,恐怕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文章皆 可算作骈文了。应该指出,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明王志坚 《四六法海》 “总论”说: “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 “主 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 “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 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张氏又说: “散文得之 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散文 ” 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骈 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 写性灵之工具也。”如此概括恐未必尽然。骈文中并不乏阳刚柔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写性灵如公安竟 陵派。

第四篇: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 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 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答: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 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 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 是拗救?

答: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 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 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答: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

答: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 那么严格。

二、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 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2、写出其韵字。

醒、名、谑、酌。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 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第五篇: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

一、骈文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体,它有和散体文截然不同的文体特征,请认真学习教 材第十三章第二节《骈文》,结合作品了解骈文的特征,并按照要求从教材所讲到的骈文 中为下列特征找出例证。(注:请不要重复使用例句)

(1)骈文特点:

1、语言讲究对偶。

①两句相对的偶联:

咨宏度之峻邈,壮大业之允昌。思居终而恤始,命临没而肇扬。

②四句相对的长联:

楚王宫里,无不推其细腰;卫国佳人,俱言讶其纤手。

阅诗敦礼,岂东邻之自媒;婉约风流,异西施之被教。

2、四六句式,尤其对偶句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

①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

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牵牛,情驰扬越。

②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

朝干悲而掩泣,夕万绪而回肠。不自知其为生,不自知其为死。

③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

3、讲究平仄声律。四字句的二四字、六字句的二四六字或者三六字为节奏点。一句之内,节奏点平仄交替;一联之内,节奏点平仄相反。

①四字句与四字句组成的对联。

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燕支,偏开两靥。

②六字句与六字句组成的对联。

惜内顾之缠绵,恨未命之微祥。纡广念于履组,尘清虑于余香。

③四字句与六字句混用组成的对联

虽非图画,入甘泉而不分;言异神位,戏阳台而无别。

4、讲究用典。

①鲁迅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骈俪之风的兴盛,正是这种“文学的自觉”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清人许梿说:“骈语至徐庚,五色相宜,人音迭奏,可谓六朝之渤澥,唐代之津梁。”(《六 朝文絜》评《玉台新咏序》语)

二、选取王勃骈体文《滕王阁序》和苏轼散体文《石钟山记》中各百余字的一段,抄录于 下,并对比阅读,仔细体会骈体文与散体文的区别。

骈体文《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槛外长江空自流。散体文《石钟山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散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骈文中可以有少量骈句。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

某些清代学者(如阮元)从《尚书》《周易》《诗经》等先秦古籍中搜集一些对偶句子,就认为那即是骈文了。他们是混淆了文体与句式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现当代研究者有时也没有区别清楚。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相当一批以散句为主的文章,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范仲俺《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李纲《议国是》,岳飞《五 岳祠盟记》,皆当成骈文。这些作品,不但当代选家视为散文代表作,清代各种骈文选本亦 未见收录。于先生也许是看中里面有少量对偶句子。倘若有对偶即为骈文,恐怕中国古代绝 大多数文章皆可算作骈文了。

应该指出,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 “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 板滞,与四六分疆。”(《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 具也。……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如此概括恐未必尽然。骈文中并不乏阳刚柔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 写性灵如公安竟陵派。

下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

    电大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全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4 心理学作业 1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 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

    2015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014)教育学第一次作业 一、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错) 2、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证据学作业1 一、 问答题1、 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证据学研究对象和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作为证据学研......

    形成性考核册四答案

    管理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采用科学的方法预计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行为,是在描述管理会计的哪个目标。(C) A、 规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