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许(共)
螺丝钉不锈,历史色长新
雷锋同志,那是一位我们再也熟悉不过,平凡而又伟大的人;雷锋精神,那是一种人人都为之赞叹,朴实而又神圣的情愫。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为他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读者无不为之动容。而“雷锋精神”也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我深深的感受到,在银行系统工作,尤其需要雷锋精神!做为刚刚进入银行系统工作的新员工,我在上岗前以为在银行的柜台里工作,隔着玻璃,面对着一位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客户,似乎不要把钱点错,完成好工作任务就万事大吉了,事实证明,我错了,错在把工作想的太简单,错在没有把感情放在这三尺柜台上,因为,每一张人民币的存入与支取,都承载着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都有着国徽的身影.我在柜台工作了有些许日子之后,对基本的综合柜员存款业务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每日频繁的操作柜面的资金存入与支取业务的同时,心里不禁觉得现在的工作相对单纯而操作简易,就在我因此松懈的时候,却碰到了工作上的难题,在一天上班中,我接待了前来存入零钱与破钱的一位客户,面对一叠厚厚的零钱,有破损的,污浊的,我心里不禁紧张起来,这些钱怎么点啊?在同事的帮助与指导下,我开始了分类清点,但是在这过程中,总有相当一部分破钱无法集中顺利通过验钞机的点数,我只能一张张的利用验钞机识别真伪,并进行累加,就在大费周章的全部点完对数后,竟然发现与客户告诉的总数不符合,此时我已经大汗淋淋,对面客户的质疑表情,我已经紧张透顶了,面对赶时间的客户,忘记了自己应有的礼貌交流,客户自然要求重新清点,我只好硬着头皮,从头开始,又是一番清点之旅,已经磨灭了的我的工作热情,当时只想尽快的点完所有的零钱与客户对数,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点错了总数,耽搁了客户的时间.此时已经花费了大量的工作时间,银行大厅的客户也因此排起了长队进行等候.从那一天起,我再也不敢松懈自己的工作,在平时勤加练习工作技能,在准确办理业务的前提下,缩短办理业务的时间,掌握更多的银行业务知识,对储户们较感兴趣的个人贷款业务、手机银行、电子银行及反假币、反洗钱知识,与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进行详细的解答,这样就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节省他们的宝贵时间,加强客户对我的认可.或许你会说,我们普通人的工作微不足道;或许你会认为,我们的银行工作没有那么的伟大;或许您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发挥不了雷锋精神.但是,我坚信,我作为金融服务工作者,就是金融航母上的一颗螺丝钉,只要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面对那一笔笔银行业务,准确无误,热情周到的处理完成,不辜负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客户信任,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继承与发扬!
许
第二篇:高三历史教学总结(许兵)(共)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许兵
时光荏苒,转眼2013年高考已落下帷幕,回顾一年来的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感慨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2013年四川省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和2013年四川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以及文科综合命题解析。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规定了高考的基本框架、考核目标与要求以及考试范围,是指导2013年高考的风向标。而且考试说明中还提供了2013年高考样卷,试题侧重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这样变化令我震惊,是否意味着2013年高考历史会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基础?是否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在夯实基础上多花时间?我无法确定,也无处询问。所以就借助《2013年文科综合命题解析》这本书,试图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来寻找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的突破口。在我仔细阅读《命题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及《新课程文综卷历史学科试题构成及特点》后,还是担心:毕竟是高考,毕竟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在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高考会来个大转折的可能性大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和同备课组老师商讨复习方法。
二、依据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制定复习计划,确定复习方法。带着这样的想法,参照了其他学校高三历史老师的做法,我制定了详密的高三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但是计划和方法只是提供了大致的参考,在各种考试和实际教学面前不可能一层不变,更何况我的想法也随着实际教学效率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在整个高三教学中我相当关注课堂效率,尽管教书已经多年,但是一节课上下来如果感觉学生学习状态差,或者因为自己的讲解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我会时常反思。我在自己的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感觉。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如何换一种新鲜的面目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试题讲解中吸引学生的兴趣都是我非常关注的,因为实践证明学生在新课讲解中接受的知识记得更牢,以后的教学实际上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唤醒学生原有的记忆,并且在多轮次的复习中不断地重负。
高三历史备课组制定的一轮复习目标是稳抓稳打,夯实基础。从微观角度理清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也适度放慢一轮复习的进度,力求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细密的知识体系。由于受了黄牧杭老师的影响,我在一轮复习的时候非常注重知识的深入挖掘,比如在《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一块知识相当熟悉,所以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我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情结为线索,把分散在必修乃至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以大历史的形式全面铺开,课堂反馈很好。再比如《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我则以大事年表的形式把历史知识串起来,并通过有价值的设问,挑战学生的思维,激起学习的兴趣。而这些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和思想不是源于网络,而是源于平常的阅读。所以我的备课时间特别长,有时候找到好的资料,我会把它一字一字输入我的电脑。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常常会闪现出教学的灵感与火花。高三一年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成熟。
第二轮复习的目标是纵横联系,对历史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扩展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宏观角度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在进一步渗透答题能力的同时,训练学生规范答题。
历史如浩瀚海洋,上达天文地理,下通人间百态,内含古今人文,外联世界文明,正因为历史纷繁复杂,加上记忆具有遗忘性,很多学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抓不住重点,理不清线索,尤其是进入第二轮复习后,因为第一轮复习时间较长,学生复习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识点模棱两可,体系没有,有如“雾里看花”。
所以在二轮复习过程中,我仍然注重基础知识,但是绝对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负。可是说来简单做来难,为了避免给学生重负之感,我从12月份就着手思考如何进行二轮复习,在参考了很多学校和老师的经验后,我决定突破上一届高三的做法,换一种知识整合形式,我打算把历史知识按照通史的形式进行重组,因为针对两个文科班的实际情况,两个班有20来个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已经把握得相当好,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历史这门课上取得大的突破是关键,而且高考是精英教育,所以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这部分学生身上,在和这些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做出了我的选择。在各方参考下,及时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方法是按照四川新课改高考卷的出题顺序进行通史复习,但不是大串联,而是以小专题的形式,构建主题脉络,以历史主题展开教学。在主题教学中我通过板书把知识网络化,力求通过构建网络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而每一个主题的织网过程都是我思想的记录。由于时间的有限,我没办法把它整到电脑里,都留在纸上。有时候为了织一个知识网络翻遍了手头所有的教学资料。有时候教学资料中根本找不出相关知识网络,我就顺着教材和自己的思路织网。我想网上的那些资料就是这么来的。所以高三这一年也是我开始原创的一年。
三、把握高考方向,认真出题、批改作业和答疑
有了前面对考试说明的研究和高考样卷的思考,我在给学生的练习中尽量采用基础题。尤其是在一轮复习的时候,备课量大,所以我自己整题的时间相对较少。学生用的作业也是统一订购的,但是对于这些试题并非每题都做,而是在做之前精心删选过的。删除了那些难题怪题,以及干扰学生思维且无法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在挑题选题的过程中每一道交给学生做的题目都是我自己事先做过的。我秉着这样一个原则:进入二轮复习后,时间非常有限,绝不能拿烂题浪费学生有限的时间。这样到高考前总共做了40套题目,题目的形式都是12+2。在给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有一个深深的体会,即高三历史教学绝对不是题海战术,如果学生在做题后不去巩固,平常不去看书,做再多的题目也是白搭。所以我非常强调学生看书,并且在课堂有意引导学生回归书本。
四、结语
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我逐渐地明白了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教与学,而这部分都不是由老师单独来完成的。如果只是老师单纯地教,而没有学生参与互动,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学生能力的培养,师生情感的互动,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无从谈起。同样学也是由师生两部分组成的,这个学表现在课堂上是学生学,同时也是老师学,如果老师在课堂中缺乏调度能力,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无法从学生身上学,而一旦老师丧失从学生身上学习的能力,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及时生成都将非常有限。表现在课后同样也是两个方面,有能力的老师能够做到把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延伸到课后,也就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课后进一步去探究;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自身在课后的学习。如果教师不注重这个工作,那么长此以往教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缺乏后劲,教学的质量会下降。
第三篇:模范教师材料 许新臣
春风化雨润桃李
默默无闻育英才
馆陶县徐村小学
许新臣
我叫许新臣,是徐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2年9月参加工作。
自参加工作来,我一贯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与党中央时刻保持高度一致。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注重职业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团结同志,作风民主,为做好本职工作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选择教育我无怨无悔。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依照课程标准教书育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馆陶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了19载。19年来,我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始终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特别是进入校委会以来,我始终坚持早到晚归,尽心尽力。始终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工作作风,对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我所负责的工作没出现过任何差错,均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我锐意进取、率先垂范、扎实工作,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楷模。
一、业务精湛、投身课改
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备好每一节课,坚持上好每一节课,力求让学生在每节课都有收获,充分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上我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开动脑筋、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
教;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同学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同学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友。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我的课,班级教学成绩常年在全校位居前列。我勤于学习,精于业务,乐于奉献。时逢课程改革,走在课改的前列,我深感自己的知识匮乏,于是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搜集材料,阅读报刊,通过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了解课改的新动向,了解国内外教育的前沿动态,积极参与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把握教育动态,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二、态度端正,尽心尽责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它时刻提醒我: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态度永远是最重要的,有良好的态度才有精彩的人生。“态度决定一切”,在教学工作中,我把它带到了课堂上。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做教师很轻松,没错,我们是不用像民工一样搬搬抬抬,也不用像交警一样日晒雨淋,但是,我们所做的事有多重要!有些人不理解,但我不后悔,只要能看到学生对我真诚的微笑,听到他们礼貌地叫声“老师好”,我就能把一切辛苦统统忘掉。除了态度外,责任心也非常重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无论哪一方面的工作,我都尽心尽责努力完成,如果不服责任的做出一件事,良心就会受到永久的谴责。
三、加强教育,精心管理
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实行科学民主管理,优化管理过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面调控。每天抽出时间来和同学们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班级
各项工作均出色完成,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集体”。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在教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别,把集体教育与个别辅导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我十分注意加强课堂指导和课外辅导。因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关心他们,增强他们学好知识的信心。本,我坚持抓“两头”(优秀生和学困生)促“中间”的教育方法,实干,苦干,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创新,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四、潜心耕耘、硕果累累
由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曾多次被乡党委政府、中心校评为“模范教师”,1998年9月被县教委评为“模范班主任”,2004年9月被县文化教育体育局评为“师德标兵”,2005年5月被共青团馆陶县委、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评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9年9月被柴堡学区中心校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在考核中,多次评为优秀。
我不满足已有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励精图治,恪尽职守,更加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馆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几种新的历史教学方法的浅议
浅议初中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学方法 定西市陇西县和平初级中学
贾治平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谈我对几种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体会:
第一、历史课的知识讲述法
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
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
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如讲《戊戌变法》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又必须讲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线索。第二、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第三、历史课的小组讨论法
长期以来,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论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
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 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 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 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 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 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 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 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第四、历史课的转盘提问法 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但如何提问,则要讲究艺术性。我采用的是转盘提问法,具体做法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设疑,即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第二步,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和思考,寻找答案;第三步,转盘提问,让几个学生回答,列出不同意见;第四步,讨论,自由发言,分析问题;第五步,老师归纳总结。其中关键的是第一步和第三步。第一步“设疑”要难易适当,并有一定的诱惑性,能引起学生去思考。第三步转盘,机会要均等,使人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被选中,因而认真看书,积极动脑筋想问题,不敢懈怠。
第五、历史课的纵横交叉法
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就要把历史纵向和横向联系在一起,即点面交叉形成座标。我上课时,往往抓住某一个知识点,谈今论古,谈古论今,或者谈中国论外国,或谈外国论中国。比如讲到世界某段历史时,我就问:“这时的中国怎么样?”,公元1—2世纪,西方有个罗马帝国,东方有个东汉帝国,不同的是前者是个奴隶制帝国,后者是个封建制帝国。讲到现在的“中东和谈”,就说一说犹太人的苦难历史、现代的几次中东战争,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曲直,并介绍一些书目让学生去借阅。这种点面交叉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历史课的教学点,还包括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和“焦点”问题,启发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有人也许会认为这样做,上历史课会离题,扯得太远了。其实不然,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现实问题,是符合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学原则的;其次,学生对现实问题比较关注,也感到比较困惑,如果我们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讲解,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课的纵横交叉法,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使之融汇贯通。为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坚持看书学习,特别是注意收看电视新闻、专题报道,阅读报纸杂志,以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上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之外的材料。我收集资料的办法多种多样,或做索引,或剪报,或抄录于卡片和笔记本,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作业做得好的我也保留下来。我把这些资料归纳分类,使用起来很方便。比如,关于“苏联的形成和解体”的历史资料,我整理为一册,上“世界现代史”讲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左右逢源,轻松自如。可见,教学者,欲教必须先学,作为教师,应该教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永远是个真理。
尽管历史的事实是唯一的,但历史的结论却可以是多元的。历史教师把有效的信息传授给学生,学生具备了能力,就会化解成认知,进而升华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是稚嫩的,他们对教学中心的理解也许与我们预设的那个教学中心不完全一致,这很好,说明学生“加工”了老师的知识,产生了自己的思想,对此,我们应该小心呵护,静心倾听,并给与鼓励。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促使中学历史教学体制、教学方法发生改革,使学生的知识、智能、思想品德等始终置于综合培养之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指导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在认真钻研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麻烦你再修改加工一下在7月份以前发表 谢谢
第五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演讲稿)
宋大千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站在新在历史起点上》。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在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全国人民的热切企盼中胜利召开。这次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和谐的大会。这次大会为中国这艘世界级航母在历史长河的穿梭指明了方向,为中国共产党这个有着优良光荣传统的世界级执政大党的飞速前行增添了不懈动力,为中国13亿人民未来的幸福安康铺就了坦途。
回顾过去的岁月,历史在前进,中国在发展,人民更幸福。中卫,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小城,在过去的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你看,卫宁北山过去一片荒芜,白天风吹石头跑,夜晚冷风吹啸啸,晴天赤地绵延,阴天毫无人迹。
斗转星移,2007年,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斗寒天、战酷暑,短短5年时间,荒漠变绿洲,寒地变热土。2万亩绿地郁郁葱葱,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是工业增加值的不断增加,我市综合竞争势力的明显增强,仅2012年全年就可实现工业增加值50亿元。我们的事业发展了,我们的信心增强了,但我们的头脑始终清醒。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万里长征仅仅迈开了第一步。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我们还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总体要求,以产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体系,精心规划,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围绕延伸产业链条上下游产品,紧盯行业知名大企业进行招商。通过区内学习、区外考察,积极探索工业园区管理新模式。制定推行入园标准、规划建设、安全生产、环保达标、劳动就业、企业管理、职工维权等服务管理新机制,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为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技术支持,以优质的服务,完善的管理,强力推进“外煤进宁”战略,为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为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不论是中国、中卫,还是我们自己都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明天从党校走出的我们,要继续战斗在工作一线,或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或深入到群众中,或挑灯伏案疾书,或顶寒风冒酷暑战斗在工作前沿。那时的我们精神百倍,干劲十足。我们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管他春夏与秋冬”坚定使命感和责任心,将十八大的精神牢 牢融入脑中,将发展的责任紧紧握在手中,将人民群众的冷暖时时装在心中,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将中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卫社会的和谐富裕奋斗终身。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