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江苏语文解析

时间:2019-05-13 06:1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高考江苏语文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高考江苏语文解析》。

第一篇:2011年高考江苏语文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词,所以命题人应该配以注解才是——这不能不是命题者的一个小失误!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此题所写“按语”应是对开设该专栏进行的说明,即为什么要开设该专栏。

5.【答案】:B 【解析】:原文中“老吏曾腆侮法粥(同‘鬻’,卖)狱”,而且陈希亮刚到任,所以“易”解释为“更换”为错误解释。再者“更换”是“易”的基本义,是望文生义之解,亦断为错。

6.【答案】D 【解析】:首先要审好题,“严而不残”是就陈公弼的仁慈而言的,是言其“威严而不残忍”,说白了,这是他“恩威并施”的做法,由此,答案就不难选择了。②句言其禁巫之事,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③句从侧面言其治军之事,亦不能体现“严而不残”;⑤句言说的是“虎翼军士”,而非陈公弼。

7.【答案】:C 【解析】:此题设题也很简单,错误处很明显,C项“安排他到鄂州做官”,这并非陈公弼所做之事,他只是“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所以朝廷才“诏复以正民为鄂州”。从四个选项上看,命题者在命题上似乎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而设置选项有些捉襟见肘:一是设错处太过明显;二是第四选项,实为无内容可命题了,于是乎来个全文概括!三是所选人物传记叙事过于简单化,并无曲折可言。

8.【答案】(1)(陈公弼)拆毁几百处惑乱人心的祠堂,强制巫师务农的人有七十多家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带领百余名兵士,追捕盗贼到竹山,雷甲不能辖制(管制)士兵,士兵所到之处做下残暴之事。有人上报有大盗入境将要到达城门,陈公亲自统帅士兵在水边阻止抵御盗贼。陈公身处于最前列,号令士兵将弓箭拉满但不射出。士兵都如同木头人人一样笔挺站立,雷甲向他们射箭:他们毫不动摇,雷甲于是下马拜服,请求处以死罪,说:“起初不知道是您的军队啊。”吏士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陈公不答应,只处置了做下凶暴行为的十几人,劝告其余的人并使他们离开,让雷甲用捕捉盗贼的方式赎本身的罪。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迁移其余没有谋反的士兵数百人到庐州.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暗中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衬公笑着说:“这必定是喝醉酒而已.”陈公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士兵全部交给公府左右使令,并且让他们把守仓库。陈公作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反叛,他们的首领周元,在汝州、洛州之间引起震动。陈公听说了这件事,当天率领轻骑出去巡视杀死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个军校,其余都像当初一样派遣他们赶去做劳役。退休后逝世,享年六十四。他为人仁慈,所以严厉但不残酷。

9.【答案】:(1)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解析】:(1)这道题出得让人琢磨不透、一头雾水,似非要顺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来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像庾信那样清新,像鲍照那样俊逸。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的诗作十分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清代杨伦评此诗说:“首句自是阅尽甘苦上下古今,甘心让一头地语。窃谓古今诗人,举不能出杜之范围;惟太白天才超逸绝尘,杜所不能压倒,故尤心服,往往形之篇什也。”(《杜诗镜铨》)这话说得很对。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地加以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

10.【答案】(1)泠然善也(2)乘骐骥以驰骋兮(3)星汉灿烂(4)屋舍俨然(5)可以正衣冠(6)去来江口守空船(7)佛狸祠下(8)独立之精神 【解析】:本题设为八个小题,每题1空1分,有力地检查了背诵的广度。但是,命题者好像专注于对难写字词句的考查,而忽视了对思想性语句的考查,这是不是应该考虑到的呢?一个好句子的默写,将会影响考生的一生!

11.【答案】:这一节通过师生问答,目的在于表现出孟弗之对征调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支持态度:与第④节叙写孟弗之对志愿入伍的工学院三年级学生的支持、爱护形成映衬;与第⑤节反对四年级蒋姓学生不应征入伍作对比或为第⑤节埋设伏笔;与第⑥节萧子蔚老师对征调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解析】:这道题,换一种说法,就是“第3节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结构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只有先明确了内容,才能明确结构上的关系。

12.【答案】:孟弗之先生将叠得方整的手帕递给志愿应征的大学生擦脸上的雪水,而后又将成为湿布的手帕顶在头上,这些细节都表明孟先生对应征学生的欣赏、爱护、支持、赞扬,并且由衷地高兴。

【解析】:人物的情感世界都是通过细节表达出来,在这里,学生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又与老师的态度不谋而合,这当然是一种由衷的喜悦,当然表现在人物的动作中。

13.【答案】:学生形象: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学生与不在应征之列但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志愿应征的澹台玮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一个胆小,一个勇敢;一个忧己,一个忧国,二人形象跃然纸上。对话情境:孟弗之对蒋姓学生不去应征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却反唇相讥,师生关系很不融洽;萧子蔚对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师生相互尊重,师生关系很和谐。对比也很鲜明。

【解析】:这个题目很有点搞怪,问得很模糊,是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运用对比的,还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和对话情境?什么叫“对话情境”?一定有不少考生不知所云,这应归于命题者的责任!本人在此的作答,是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角度来分析如何运用对比的,再兼涉一点人物形象。但是从这一答案想来,回答“如何运用对比的”,有什么意义呢?文章的对比不是很分明吗?而且此题又与第11题相重复!命题者为什么不有话好好问?糊涂的问题,会贻误考生一生!

14.【答案】:“雪”:一是自然界的雪,二是象征着笼罩着的越来越近的外敌入侵的战火,三是象征应征入伍作翻译的消息,四是象征师生之间的亲疏关系。“雪”与“腊梅林”:象征青年们志愿献身保卫祖国的纯洁无瑕、迎难而上的爱国情。“雪”由大到停到消融的变化过程,喻示人物关系的和缓,更喻示着救国有望的情结。【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的情节,以情节为依托,寻求景物与情节的相似性,从“相似性”上去寻找景物的寓意,如此,便容易得多。这道题,追求答全即可,尽量不留后悔!

15.【答案】: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解析】:近年来,命题者似乎都好从文章行文构思上来命题,本试题中已出现了两道类似题目,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还是都爱好!

16.【答案】: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解析】:这道题出得好,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不过,此题仍有一点小瑕疵:“什么样的递进关系”和“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如出一辙!

17.【答案】: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一道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解析】:此道题有些难度,如何答好,在于结合文本三例的寓义和分值。

18.【解析】这是继“品味时尚”“怀想天空”之后又一动宾短语命题,但与前两者相比,“拒绝平庸”似乎更容易写作议论文,恐怕本次作文,写议论文的考生不在少数,那么写记叙文的同学可能沾光不少,这谁知道呢?——天知道!由于“拒绝平庸”题意指向较为单一,所以写作内容就显得促狭,因而考场上一定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文章,这又应归于命题者的责任!但不是不能将其写深入,可以写“拒绝平庸的„„”„„也可以写成记叙文,通过写“拒绝平庸”的人或事或物,来给人们反思和启示等。

第二篇: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抛出了“有话无话”、“话长话短”及“个性和创新”等元素;事实上,对于每年的作文题,倒是人人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编者按:今年江苏高考作文抛出了“有话无话”、“话长话短”及“个性和创新”等元素;事实上,对于每年的作文题,倒是人人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话长话短里,也往往藏着每个人的个性乃至创新潜质。这次,“有话要说”的是资深语文名师(蒋涛)、动漫爱好者(赵俊聪)、财经小记(朱奭隽)以及当年的高考文科尖子生(华岳)。他们的高考下水作文,你看可以打几分?

话短话长中的个性和创新

名师点评2016年

江苏高考作文

本报讯(记者 小方)昨天中午11点半,理科生结束了语文考试,201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也就揭晓了——“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对于今年的作文题,江苏省苏州中学退休语文名师闵文这样分析:话短话长两种观点引出的是创新和个性这个话题。在他看来这篇作文的题眼是“创新”,如果把题眼定为“话短话长”不是最佳立意。“还是通过‘说话’这个问题引出创新的主旨。”他说。关于创新和个性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个性支配创新,没有个性,没有追求不可能创新,所以说来说去关键是创新。

闵文老师还指出,“创新”这个“热词”应该是考前老师复习时反复训练过的,“是‘重兵把守’的区域,关键就看同学们在考试时能否呼唤得来。”他还举例说,有学校最近就考过齐白石的一首诗,“山外楼台云外缝,匠家千古此雷同”,自古绘画是雷同的,这么多年了,删了雷同的方法也就是个性支配的创新。闵文老师还用20个字概括了今年高考作文:“原题猜不到、主旨逃不了,下手虽不难,高下易分晓。”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的语文名师蒋涛则有他个人独特的视角。他认为,这段材料围绕的核心问题是:“我该如何说话?”说话的长短,须忠于自我。自我是孕育个性和创新的根本。自我不以“别人”为转移。如果只为了与众不同而博出位,那么依旧是以别人为转移,其中未必有个性和创新可言。一言以蔽之,“我”是为了说我自己的话而存在的。

蒋老师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堆砌名言这种不良文风的拨乱反正。“名言在作文中的泛滥,以及有些地区模拟考阅卷对此类作文的哄抬,剥夺了考生在写作中的话语权,使得考生不敢‘我言我心’。考生成了名人名言的代言人,却唯独不敢替自己代言。因为替自己代言,可能就要冒着被有些阅卷老师判定为肤浅、幼稚的风险。”他说。

蒋老师最后感慨:对于平时背了许多名言作为素材的考生,这是篇多么难写的作文;对于平时一直在执着于“我说”,却饱受唯“他说”是瞻折磨的勇者而言,这又是篇多么好写的作文!只要把这种从模拟考到高考的“他说”与“我说”交织的心路历程写出即可。

“我”是为了说我自己的话而存在的蒋涛

其实,我平时是一个很健谈的人——能让我闭嘴的,只有作文。直到我遇见了你——江苏省2016年高考作文题,似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估计800字都不够我写,真有点“有话则长”的意思。

你说:“别人说过的我不必再说。”可是从模拟考一路走来,许多所谓的优秀作文却给我一种名言全集的感觉。随着一次次模拟考,我周围的同学们,也一个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名人素材,并成为了他们的代言人。由于之前高考已经打压过“古人有言”,于是,“西人said”、“今人说”成了同学们的新宠。而每年的“新逝者语”尤其受到追捧,往年是木心,今年轮到了杨绛。除了课文《老王》,大部分同学对这位大师所知甚少,可还未对这个逝去的生命默哀一秒钟,他们就已经整理出了她的语录,积极地默写起来了。

放眼全班,似乎只有我,有点固执,有点逆反。老师也劝过我,阅卷速度很快,来不及仔细推敲我的大部分自以为质朴的语言,只有上引号与下引号之间的语句,才更可能被阅卷老师看见。碰到那些阅卷老师也是第一次见过的名人名言,往往是眼前一亮。每次模拟考考完,他又会用成绩这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这一点——“名人说过的你必再说”。

《考试说明》中的作文发展等级第四条是“有创新”,其中的“见解新颖”、“有个性色彩”,我总是不愿意忘记。可每次我拿这一条给老师看时,他却总是沉默,继而戏谑道:“创新须谨慎,个性有风险。”让我好自为之——我也知道他真的是为我好。高考前的一个月,最后一次模拟考结束,固执的我变得纠结。我毕竟只是第一次高考的考生,“可怜白发生”的老师却带过了许多届高三。我真的要坚持说自己的话吗?我的话真的有个性、创新可言吗?我也开始试着背名言,试写了几篇,虽然自己的话少了,老师的脸色倒是好了许多,激动地说我的作文终于“言之有物”了。

考前停课复习的时候,我整理了一下书房里的“书山”,扔掉了许多没用的卷子、资料。书桌被清空了,一缕阳光照了进来,照到了玻璃台板下的那张奖状。那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一篇优秀作文,它诞生于小学三年级,获奖于全校作文大赛,评语是“语言生动有个性,想象力丰富。”还记得我文中的那句“名句”——“台风把整条街都吹弯了”。我笑了笑,不求当年的辉煌,只希望写出一篇“言之有物”的“保险文”。

窗外清风袭人,将我拉回到现实的考场。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许多考生正在发呆、抓头。看来,“有备而来”的他们正在纠结,纠结于你的攻其不备。“万马齐喑究可哀”,我突然想起了这句默过了很多遍的名言——因为这个“喑”容易默错,我真想替他们说点什么。于是我看见了你说的下一句话:“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也许吧,如果回到考前这个月之前,我兴许真能写出点“无名真言”。可是眼下,一阵兴奋之后,我发现我的脑子堵得慌,似乎是被这一个月积累的有名的废话们堵住了,看来只能“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了。这个时候,终于有一句话从脑中突围而出:

“我”是为了说我自己的话而存在的。

最有腔调的晒“个性”

华岳

乔布斯的个性之一,是有极强的表现欲。

1980年,乔布斯找来比尔盖茨。在这之前,他们可以算是合作伙伴,也可以算是朋友。

向朋友炫耀自己的成就,简直不能算个性,而是共性了,否则你怎么会把自己晒在朋友圈呢?更何况是有极强表现欲的乔布斯,而且,他炫耀的,是自己正在研发的新系统。

就在他滔滔不绝炫耀的时候,比尔盖茨却暗暗做了一个决定——背叛他,干掉他!

三年后,在乔布斯的新系统发布会之前,比尔盖茨给他寄了一张磁盘,磁盘里是这三年比尔盖茨研发的系统——windows。

乔布斯的个性之二,是独断、强势、易怒。

朋友们形容他“像一个拳击手”。

自己的想法被剽窃,还是被合作伙伴、或者说是朋友背叛,谁都会愤怒吧?更何况他是乔布斯,以他独断、强势的个性,发生什么都有可能。

但乔布斯当时什么都没有做,只是做了一个决定。

两个月后,乔布斯带着他的新电脑“Mac”出现在发布会上,“你好,我是Mac电脑,能离开包装袋的感觉真好。”

这段来自电脑的“自我介绍”轰动全球,是史无前例的创新之举。

我觉得,这是乔布斯真正的个性,也是他最迷人的个性。比起爱炫、易怒,用自己的创新来做出回击,实在是最有格调的个性彰显。

这个星球上的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人外向,活泼、好动、话多,有的人内向,低调、害羞、沉默。个性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不同个性的人都在这个世界上过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也正因此,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

但是彰显自己的个性,每个人的做法却不相同。有的人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有的人竖着特立独行的头发,有的人做着莫名其妙的动作,有的人则说着独辟蹊径的观点。

而有的人,则用创新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同样是喝酒,你连干三大碗,然后拖鞋都掉了一只。而李白则是连写三首诗,然后让高力士帮他脱鞋。显然,同样是晒豪气,晒不羁,李白有腔调多了。

战胜“普遍”需要第二层思维

朱奭隽

作为每一个证券方向的“码字工”,心中或许都有个投资偶像,巴菲特无疑是大众偶像,不过个人更爱戴着圆圆眼镜的霍华德·马克斯——橡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席与共同创始人。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两句话让我想到了马克斯在自己书中关于第一层思维和第二层思维的论述。

人人都想赚钱,一切经济学都是建立在相信利润动机普遍性的基础之上的。但是这个普遍性也使人们战胜市场变得艰难无比。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持有的思维方式就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第一层思维。

“这是一家好公司,让我们买入吧。”“我认为这家公司的利润会下跌,卖出。”这是典型的第一层思维的表达方式,单纯而肤浅,几乎人人可以做到。那么,你获得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最好的情况就是一个市场平均收益。

但是想战胜“普遍性”则要有“有话则短,无话则长”这样的第二层思维。

“这是一家好公司,但是人人都认为它是一家好公司,因此它不是一家好公司。股票的估价和定价都过高,让我们卖出吧。”“我认为这家公司利润下跌得会比人们预期得少,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拉升股票,买进。”这就是典型的第二层思维的表述方式,复杂而迂回。

而第二层思维则为一个投资者能获得优异投资结果,超额收益提供了一个可能性。

其实,这和巴菲特那句经典投资格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实际情况并不会这么简单和界限分明,毕竟人本身和周遭的环境都是无比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只有当你的行为是非常规的时候,你的表现才有可能是非常规性的。

突破常规意味着你无法获得一个令人安心的平均收益,但同时也意味着你将有机会获得一个超额收益,意外的惊喜,伴随而来的是新的希望和激情。

不管是投资还是人生,没有人帮助你获得超额收益和希望,只有靠自己,所以该去享受这种挑战不确定性的机会,即使蒙眼前行,也该敢于创新,敢于伟大。

欢迎成为“次元师”

赵俊聪

我的职业是“次元师”,说来你可能不信,我能够随时与动漫中的角色进行心灵互通,甚至能够通过我的意志去影响剧情发展——前提是这本动漫仍然在更新中,同时原作者没有“弃坑”。

“次元师”这个职业很隐秘,一般人无从了解,而我分配到的日常工作,是与正在热映的动漫主人们聊天,倾听他们的不满、分享他们的快乐、感受他们的悲凉、鼓励他们以免误入反派(旁人看来我不过是在电脑前看动漫罢了)。

工作近2年,我认识了不少个性鲜明的“二次元”朋友。

首先是“刺猬头”成先生,职业是律师,替委托人洗清冤屈。私底下他是个不善于言表的绅士,可每当站上法庭,他总能见微知著,找到证物与证人言语之间的矛盾,用逆转的思维一言击沉谎言构筑的渡轮,发现真相。

另一位朋友日向是个“运动狂”,身高仅162厘米的他恰恰是校排球队的最强“诱饵”,负责用与生俱来的超强弹跳力及反射弧吸引敌方注意力,为队内扣手制造一击必杀的机会。与成先生的寡言不同,日向时常在士气低落时语出惊人,用一席热血澎湃的激昂排比句重新点燃大家的斗志。那句“无论用什么方式,也要屹立到球场的最后”尤为感人肺腑。

最后要介绍的是金木同学,他体内流淌着一半“食尸鬼”的血液。这种特殊的天赋,令他拥有调解人与食尸鬼矛盾的能力。可惜金木为人低调,只想过平静的生活,多次拒绝自己以主角登场,多亏我做的大量心灵辅导,才帮其树立起正确的“三观”,答应尽其所能守护两者平衡。

当然,心灵的互通是双向的,一旦遇上内心强大的动漫角色,我的性格也会进行修正,或者说成长。

例如在成先生身上,我学会了“有话则短”:对于他人(证人)说过的内容(证词),没有必要做多余的补充,而是应当多听多想,理清自己的思路;从日向身上,我理解了“无话则长”:当别人(队友)无话可说时,你的言论(鼓励)或将成为胜负的关键,且与你的身份无关。

至于金木同学,则是要尽量多的把个人天赋发挥到对的事情上,端正三观,结合“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的处事原则,总有一天你会成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主角。

所以,要不要和我一样成为有个性的“次元师”呢?

第三篇:历年解析07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比较分析

  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06、07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比较分析

曹羚

江苏高考自主命题以来,高考语文作文延续了两年的话题作文,在06年悄然回归命题作文,而07年仍延续06年的命题作文。

06年的作文题是: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07年的作文题是:

人人头顶一方天。每个人的生活都与天空紧密相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天。明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深邃的天空,引人遐思,令人神望。

请以“怀想天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分析:06年的“人与路”,题目很实在,需要考生踏踏实实地写文章,特别是写像像样样的议论文。可写的内容比较很多,如果赋予“路”象征意义和比喻色彩,那么,“人与路”就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可以谈“人应当走正路”“少走弯路”,可以谈“人生没有平坦之路”,可以谈“人”与“路”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从而写如路一样的人(人生)或如人一样的路。从“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切入,可以谈不应当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可以谈不应当亦步亦趋、盲目模仿;可以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考生还可以思考:“还有人说„„”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今年的“怀想天空”比较大气,也很抒情。我个人认为写记叙文和散文比较好。天空可以有各种理解,比如历史的天空,现实的天空,语文的天空,心灵的天空,爱的天空。遐思又可以使人想到理想,抱负,甚至人生的短暂、个人的渺小,引申出很多内容。怀想天空,就是怀念天空,就是思念天空。这种怀念和思念可以是一种憧憬式的,也可以是一种反思式的;可以是锦上添花,也可以是雪中送炭;可以在喜悦舒畅时抒发,也可以在痛苦彷徨中探问„„可供考生发挥的余地比较大,但是估计文章空洞、文体感不强的考生文章会比较多,要想写得比较好,也是很难的。

从06年、07年作文可以看出,作文今后命题的总倾向也许在审题上降低了难度,并侧重学生语言表达。但是要想在作文上得到好的分数,仍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和学生自己的积累与感悟。

毋庸置疑,大家都明白高考语文作文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详细分析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命题动向。从学生角度讲,要打好基础,写什么像什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好落实工作。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提高作文的兴趣,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找到新的起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与08年高考接轨,在07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阅卷过程中,要扣错别字的分数,本次考试有上限,最多扣5分,从08年开始就没有上限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高考中,这个分值是很致命的,这就将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从我们学生一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就要强调这一点,并且要落实到位。

第四篇:2018高考语文解析

各位家长们:

看看全国教育界大咖们的点评:

6月7日,2018年高考第一天,全国各地共975万考生参加考试,00后正式成为主力。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的作文题,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梳理,并邀约名师点评,搜集了一些网络评论,整理如下。

赶紧来看看哪道题最具挑战性?

全国卷 Ⅰ

写封信给2035年18岁的人读

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山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 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官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点评

专家 / 名师点评

@魏小娜(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

大气:把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关联起来,形成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既关照了繁荣昌盛的一面,也关注到苦难挫折的一面,引领学生感知时代发展的错综复杂。

灵气:充满想象的张力,依托时光瓶,面向读者对象是2035年,容易激发孩子的写作欲望。

接地气:作文材料涉及到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社会事件,尤其是考生大部分就是“世纪宝宝”,作文材料直接就从“世纪宝宝”入手,最能唤起考生的同情同理心。

@曹书德(北京市十一学校):表达水平将成为今年考试作文制胜的关键因素。

2018年高考作文题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大家会说全国卷1的作文与北京卷第一题作文太一致了,就像双胞胎一样长得一模一样。都是祖国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都是跟考生这一代紧密相关。有人据此会说,这不就是要赞美祖国、表达自己让她更美的责任感吗?换种说法,就是一赞美,二表决心。如果仅仅是这样写作,文章可能得不了高分,甚至连一类卷也进不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语文考试,作文除了立意,还有表达方式、语言运用是决定得分高低的重要因素。

比如全国卷1是写给2035年青年的,这就意味着要考虑国家发展的变化、语言表达的得体等等因素。你可以用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表达你圆梦的曲折过程;你也可以写一封书信,表达对未来教育、民生的期许……再比如北京卷,文体只能是议论,必须在“新”字上做足文章,“新青年”的“新”到底有哪些内涵?与“新时代”之“新”如何契合?值得思考与挖掘的东西很多,绝不是说几句空话、唱唱高调就完事的。另外,好文章都需追求感染力、说服力,相近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句式写出来,效果差别是巨大的。总之,当审题没有难度之后,表达水平就成为作文成败的关键了。

网络趣评

@tianmax_lee:十九大报告了解一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五十余里:所以千玺是押中题了吗? 全国卷 Ⅱ

战斗机为何应防护弹痕少的部位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根据材料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材料如下:

著名数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二战时一直在美军统计部门工作,有一次军方来找他,要求他看看飞机上的弹孔统计数据,在飞机的哪个部位加装装甲比较合适。

原来军方派出去的作战飞机,返航的时候往往都会带着不少弹孔回来。为了避免飞机被击落,就需要在飞机上加装装甲,但装甲安装多了,又会降低飞机的机动性,消耗更多的燃料。装多装少都不行,军方希望把装甲安装在飞机最容易受到攻击、最需要防护的地方,这样就可减少装甲的安装量,而不会降低防护效率。他们希望瓦尔德能算出这些部位究竟需要安装多少装甲。

瓦尔德拿到数据一看,引擎上平均每平方英尺有1.1个弹孔,机身1.73个,油料系统1.55个,其它部位1.8个。看起来机身和其它部位最容易受到攻击,应该加装装甲才行。瓦尔德的回答却让军方大吃一惊,飞机上最应该加装装甲的地方不是弹孔多的地方,而是弹孔少甚至没有弹孔的引擎。为什么会这样呢?瓦尔德的逻辑非常简单:飞机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引擎上会很少?引擎上的弹孔到哪儿去了?原来这些弹孔已经随着坠毁的飞机落到地球上去了!军方统计的只是返航的飞机,那些遭遇不幸的飞机被忽视掉了。

这就是著名的幸存者偏差,人们往往因为过分关注目前的人或物以及幸存的经历,而忽略了不在视界之内或者无法幸存的人或物,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犯下错误。美军迅速将瓦尔德的建议付诸实施,瓦尔德睿智的建议挽救了多少飞机,在多大程度上左右了战争的进程我们无从知道,但美国国防部一直有一个认识,如果被击落的飞机比对方少5%,消耗的油料低5%,步兵的给养多5%,而所付出的成本仅为对方的95%,往往就会成为胜利的一方。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家瓦尔德的建议让美军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点评

专家 / 名师点评

@魏小娜(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作文浑身上下洋溢着清新的理性气质和现代意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理性思辨完美结合,这样的材料是在呼唤刚健的考生作文。

@佚名: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2018年高考作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进行了全面的测量。全国Ⅱ卷作文“幸存者偏差”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考生可以通过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如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被隐藏的事实真相等。

网络趣评

@生活太无理取闹ya : 全国二卷就是全国卷的一股清流,你永远猜不到它会出什么题目。

@刘思琦呢:你想知道为什么自己被遗忘吗,大数据时代下的你究竟如何存在,村里的二姥姥眼镜去哪了,二姐为何离奇穿上高跟鞋?老人为何笑谈死亡?年少儿童居然咆哮如雷?二战飞机为何离奇折翼?一切答案尽在全国二卷语文卷。

全国卷 Ⅲ

围绕不同时代深圳、浙江、雄安三个标语写作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材料作文:

围绕以下三个标语写作,1981年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

专家 / 名师点评

@佚名:今年的作文试题命制充分调动文化积淀,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道题精选三条标语口号创编为一则材料,既借重标语口号言简意赅、反映时代的特点,为四十年改革开放书写了高潮迭起的发展三部曲,又发挥标语口号自身的思想力量和彼此间的思维张力,启发并鼓励考生从所知所闻、所感所想出发。

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理性思辨、感性叙说、畅所欲言,展示考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网络趣评

@月半阿莫儿:全国三可以拿去考申论了,不知道咋写

北京卷

二选一:新时代青年 / 绿水青山图

大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2.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请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

微作文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2.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即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3.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点评

专家 / 名师点评

@于晓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今年北京卷的试题延续往年的大作文形式,二选一。这种选择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能够便于考生扬长避短,凸显了命题思路的转变,不是非要抓住学生的短板不放,而是要看到考生的长板。

两道作文题,一道明确写议论文,另一道明确写记叙文。考生在选择时,可以先从文体要求着手,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而且这种明确文体要求的写作,与之前不限文体的写作比较,更便于在阅卷过程中通过直接对比区分出优劣高下。

第一道题“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紧扣时代脉搏,突出了00后一代成长为青年,要思考个人对祖国的责任。虽然和历年北京市命题紧扣时代脉搏的特点比较,这个命题并不出乎意料。甚至,可能很多学校或者学生都能在大方向上猜中这个命题。但是,如果平时缺乏相应的积累和思考,视野比较狭窄,不能够将关注点跳出书本、跳出课堂,将个人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不能够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把这样的题目写出彩还是有相当难度的。

第二道题在命题上明确关注环保这一长期以来的热点话题。但在命题中又限制了体裁,必须写成记叙文,而且要是偏重于想象的记叙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考生空洞地就环保说环保,而必须要言之有物、言之有事、言之有景。这样的限制对考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难度不大,初中生也可以写这样要求的想象作文,但另外一方面,要想在千军万马中凸显出优势来,又一定要在描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时要有独出心裁的创意,而且这一创意又必须要能够表现对环保这一话题深入而独特的理解才行。

网络趣评

@小姝:

翠翠黛玉,红岩绿水

老人与海,呐喊青山

@原来是我正正啊:来自大学狗的内心OS: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有种毛概课作业的即视感

@戏格子:今天北京的高考作文仿佛是考申论 上海卷

对“被需要”的心态怎样认识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70分)

点评

专家 / 名师点评

@黄玉峰(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今天的题目其实是 ‘需要’、‘被需要’和 ‘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别人需要你,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最高的就是你的价值实现,你的价值实现应该是被需要。”黄玉峰认为考生可以从思考奉献、努力、价值、人格、境界之间的关系着手,写这道作文题。

@叶开,《收获》副编审、作家、语文教育学者。

点评: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非常有匠心,体现了命题者的思考。这个命题切入了社会、文化、心理深层,如果能少加梳理思路,会很有发挥空间。

@汤成慧(海南华侨中学):上海卷的作文命题我特别喜欢,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积极呼应人类的心灵和精神认知。关注人性,关注自我,关注个体的小确幸和小确伤。不打幌子,不扯大旗,将学生的写作视角拉回到本我写作,真情写作,真正有效地避免了套作的可能。

@中青在线:上海卷作文“被需要”为考生的写作内容提供了丰富的逻辑关系与层次,较容易激发考生的思维主动性。江苏卷作文“语言”内涵深刻,涵盖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可以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充分施展写作才华。

网络趣评

@ZhYuJun:吃鸡的时候被打倒的队友非常需要我的帮助,我也喜欢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只可惜对面桥头的98k太无情

@冯北岭南:丧文化盛行,很多人被灌输一种心理:世界没了谁都能转,所以你的存在和消失都无所谓。感觉上海的这个主题挺好的。只要活在这个世上,我们都是有用的,哪怕是用来做人工净化器过滤雾霾。对吧?

天津卷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

专家 / 名师点评

@佚名:作文题注重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紧扣“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启迪考生对成オ成器及国之重器的认识与思考。作文题平实中见深刻,为考生提供了多向的思维路径,有利于考查观察、想想象、审美和逻辑思维等能力。

作文题立意角度多元,层级鲜明,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写实物的“器”,或思考形制与内容的关系,或思索器与道之辨;可以写个人的器量、才识、气度,探究器”在才德风范方面的含义;可以写作为工具的“器”,探讨利器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作用;还可以写大国重器体悟“器”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作文可以说理、议论,也可以记叙、抒情、描描写、说明。

网络趣评

@伊斯但布尔:君子不器啊,孔夫子说的啊

@小孙同学EricA:看来家长不能一个劲的不准孩子看电视,《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就是器,娱乐可以,高端就好,优秀就行。哈哈哈哈

@万事胜意1995:不成器的我 浙江卷

现代浙江精神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点评

专家 / 名师点评

@吴惠芳(龙游中学):

新鲜之一:作文题有些政治导向,与十九大精神吻合;

新鲜之二,连续几年的作文写作要求都是“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说文”,今年回归到“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再以文体压人,给擅长写各类文体的考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新鲜之三:作为浙江学子,理应了解浙江的事,明白作为浙江人该以怎样的姿态融入社会洪流,这样的题目能让他们理性思考自己的位置,思考自己该拥有的姿态,更快适应后高考时代;

新鲜之四,这样的作文题乍一看似乎很空,没有着力点,超出考生的认知范围,但回归高中所选用的必修教材,浙江省所采用的“苏教版”教材必修一的第一个专题就是“向青春举杯”,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在祖国风起云涌的时候,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意识的富有大国情怀的年轻人,文章给出了很好的榜样。新鲜不一定就是好,这样的题目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与文化大省的身份不结合。

网络趣评 @推杯换盏上金銮:我们老师说浙江作文是小清新小文艺的,没想到今年那么重口味,文化跟政治还是不要那么挂钩比较好。

@大晨大晨大大晨:不好意思 18年 除了夸浙江夸自己还能干什么

@喝甜茶的丁丁:刚考完的我瑟瑟发抖浙江精神浙江文化对你的体验和思考,我简直把我聪明的大脑袋里的知识抖落完了,什么郁达夫孙权马云马化腾,学生把有限的知识投入无限的高考中

江苏卷

解读语言传递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点评

专家 / 名师点评

@王夫成(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厚重的意蕴。以“语言”为关键词,能够引发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写作空间。

由2015年的“智慧”到2016年的“个性与创新”到2017年的“车”到今年的“语言”,江苏作文命题循着平正厚重的路子走,考题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容易上手,选择空间广。“语言”主体有大自然语言、人类的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语言”意义和价值可写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自由度大。

不管选择何种“语言”对象,行文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择角度宜小巧,便于集中笔墨、深入开掘,避免立空乏粗浅;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总之,不“选”失之空泛,不扣失之“跑偏”,审题不难把握,立意见出高下。

网络趣评

@泰尔德z:江苏考生的基因告诉我,写传承文化就稳了。

@胡昂肖曼:这作文就正常很多啊!主题明确,议论文记叙文都能挖掘!比我们那一年的作文题有水准太多了!这个题目第一眼想到蒋勋的语言的孤独,完全OK的。

第五篇:2016高考语文试卷 江苏

2016年全国普通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word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 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 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

【答案】B

【解析】“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表示标榜“新”和“异”,重在表示主观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和“敏锐”的区别在于:它们虽都强调“敏”,但前者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后者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此处宜用后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此处宜用后者。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列熟语中, 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 【答案】A

【解析】“借代”手法的特点是借某事物的特征代替某事物,借体和代体具有相关性;而“比喻”中的“借喻”的特点则是,将某物比作另一物,借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题中,A项的“刀俎”和“鱼肉”同人所处的情境相似,所以是借喻。其余三项中的“尧舜”是用此词指代人群中的优秀人物,“干戈”和“玉帛”则分别以战争武器和友好物体指代战争和和平,“西施”以美女名指代心爱之女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答案】D

【解析】选项中所引的诗句是南唐后主李煜所写的透露出绵绵不尽的故土情思的宛转凄苦的哀歌,表达的是凄苦之情,不是如该选项所说的“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 寸草春晖 我思我在 B.悦读生活 寸草春晖 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 那些花儿 我思我在 D.读书万卷 那些花儿 指点江山 【答案】C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答案】B

【解析】解答此题的主要根据是:“疑雨疑云颇多关节

绘声绘影巧合连环”是评书特点;“开幕几疑非傀儡

舞台虽小有机关”可肯定是木偶戏。而由“白雪阳春传雅曲

高山流水觅知音”可知这是谈音乐,由“假笑啼中真面目

新笙歌里古衣冠”可知这同戏剧有关。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杰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觐歇预。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蔗襄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顾”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料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已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鞠之 鞠:审讯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答案】D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人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答案】(1)你这样子是已经完了,回去教你的儿子读书吧,以希望不让你家祖先的功名堕落。(2)朋友拿经书的题目来商量,话刚一说完,他的文章就已经写好了。以后有再谈到这个话题的话,朋友都塞住耳朵不愿再听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堕落”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业绩。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谈论经书的文章的题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的人。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答案】①书写要端正美观;②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③考试内容为作文,且考试时间长;④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的范围限制,在文本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比如,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书写要端正美观”这个特点;根据“六十而耳顺”这个题目,可知“命题取材于四书五经”这个特点;根据“日未午,即完牍”一语,可知“考试时间长”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答案】上阕叙述了:①李广罢官闲居时同友人在田间饮酒后回归,被势利的醉酒霸陵校尉呵止,只好在亭下止宿;②李广单人独骑横山射虎;③李广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这样的表达效果:①表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慨以及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②表现李广胆气之壮和武功之强;③表现了朝政的昏暗。【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本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表现了作者对势利的霸陵尉势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了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史记》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史记》又载::“自汉击匈奴,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词中“落魄”二句即指此事。劳苦而不得功勋,英勇而反遭罢黜,进一步说明朝政之黑暗,作者只用数十字便勾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平主要事迹,且写得有声有色,生动传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下阕先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健如李广者本不当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今日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这从反面立意,表达了作者痛恨朝政腐败,进奸佞而逐贤良,深恐国势更趋衰弱的心情。“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一语隐喻奸佞之人的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鲁迅《无题》)

【答案】(1)夕揽洲之宿莽(2)引喻失义(3)黄发垂髫(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沧海明月珠有泪(6)早生华发(7)不义而富且贵(8)于无声处听惊雷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她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迷谭飘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她为一种数的牵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答案】

13.因为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高奏凯歌;打败了,就退下,干脆利索;同时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表现出会明对和平的期盼。14.第一处,表现出会明提及过去时的自豪,同时也有眼下的无聊,第二处,表现出会明安于现状的情形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喜爱。

15.文中多处提到“插军旗”,在情节上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从内容上看,表现出会明对当初生活的眷恋;从主题上看,凸显主旨。

16.对眼下平静生活的满足,对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的高兴,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圣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金箍儿”。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金箍儿”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答案】

17.文章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接着写孙悟空成长,发觉自己空间险隘、生命有限从而反抗,奋斗,接受约束,戴上“金箍儿”,阐述“不自在”的原因;然后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对自我进行磨砺、修心,境从而最后成为“斗战圣佛”,阐述“不自在”的意义;最后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

18.“如来佛的掌心”意味着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紧箍咒”意味着一种对绝对自由的约束;“八十一难”意味着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19.“西天取经”在文中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是他“成人”的过程。同时这也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字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答案】

张扬个性活出自我

水,宁静致远,以柔克刚,这是它的个性; 花,倾吐芬芳,奉献自我,这是它的个性; 鸟,崇尚自由,搏击天空,这是它的个性。

无论是水,还是花,抑或是鸟,它们都以自我的个性展现于大自然中,他们张扬自我的个性,展现自我,活得异彩纷呈。的确,大千世界因个性的存在充满了勃勃生机。正是有了个性的装点,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才有了“梧桐更兼细雨”的阴柔,才有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异彩缤纷。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揭开历史的面纱,古人亦无不以其个性而名垂千古。

陶渊明,作为一代隐士,世俗的污浊,仕途的糟粕,使他毅然弃官还田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他采菊东篱下,这就是他的个性。在举世皆浊的世界里,他独清;在众人皆醉的世界里,他独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他以自己张扬的个性,诠释着自我,展现着自我!他在官场失意,但他不曾在人生中失败,因为他张扬了个性,拥有了辉煌的人生,活出了自我。

司马迁,忍辱以负重,顽强不屈著《史记》,这是他的个性;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肯领美国的救济粮,这是他的个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的个性„„他们不受羁绊,张扬个性,终为世人留下了人生的印迹。

明月高悬映古今,面对多元的竞争的社会现实,我们亦应张扬个性,呈现自我。张扬出自己的个性,不是刻意地炫耀自己,而是实事求是地肯定自己,因为今天的社会需要自我的展现,需要个性的创新,这是我们实现鸿鹄之志的必由之路。在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张扬个性,是判断我们是否是一个有创意的青年,是否为祖国合格接班人的基准。只有在个性的天空里才能活出自本真的我,假如世人都没有个性,那么世界将会是一个机械的世界,浑然一色,黯无生机。

贯古今,串未来,我们都需要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用个性来书写自己的辉煌人生,用个性来描绘自己的宏图伟志。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可泯灭个性的,因为个性是人生的灵魂,只有张扬个性,才能活出自我。

下载2011年高考江苏语文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高考江苏语文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 puppy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 puppy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 puppy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 puppy 4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 puppy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 puppy 2018年......

    2017江苏高考试卷(语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

    江苏2012语文高考试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舟楫/编辑 道观/冠名权 濒临/彬彬有礼 ......B......

    2018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语言之美,文明之光 语言因原始人类的沟通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随着语言的产生,人类间的联系更加便利紧密。可以说,语言是人类文明诞生的第一步。 圣经中记载了人类以相同的语言为......

    历年解析2003年江苏生物高考

    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换板操作  了解盐城市2003—升级操作 2004学年度高 三生物复习研 讨交流材料 2003年江苏生物高考 试......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 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科目,最令人关注的作文题目也新鲜出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报道。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江苏高考作文题略作揣摩。 材料大......

    近五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 阅读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