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归隐诗的常见典故
归隐诗的常见典故
1、地点明归情
桃源——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李白的“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王维的“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杜甫在诗中说:“多垒满山谷,桃源何处求?”张旭问道:“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王之焕诗曰:“莫听声声去催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无不是在诉说着这样一种可以想见却无法达到的忧愁。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唐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陆游《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言归镜湖上,日日醉东篱 ”,以东篱言闲居之雅。
东山——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如李清照的“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以隐居东山的谢安称比筵上的寿诞主人,可谓臻于至极了。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王维的“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均以东山指隐居之人。
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后多以三径指退隐家园。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此外如孟浩然的《秦中寄远上人》的“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范端臣有“万点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以三径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人物显隐情
严光垂钓——严光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乃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刘秀思其贤,便派人四处寻找,有人报告说有一披着羊裘在富春江边垂钓的就是严子陵。于是汉光武帝派太监去请严子陵,遭到断然拒绝。后世遂形成“羊裘垂钓”的典故。如柳永的“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以严陵指清幽之处,李清照也曾写过“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的诗句,诗中对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对为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作了形象的刻画。
当然,对于严光垂钓亦有不少文人有自己的看法,认为他是沽名钓誉,有作秀之嫌。如苏轼的“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笑严光当年白白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陆游的“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也是说严光虽拒绝光武征召,但还有求名心。陆游因此觉得“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
子路问津——典出《论语》。《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讽刺子路跟着孔子到处奔走,迷不知返,并嘲笑孔子徒劳无益,还不如归隐田园。辛弃疾有诗云“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像孔子那样忙忙碌碌地东奔西走,还不如像长沮、桀溺那样隐居来得逍遥自在。从而进一步突出词人自己陶陶然、欣欣然的归耕之乐。
孟浩然的“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漫漫无边,恰似诗人迷茫的心情。
慧远卜居——东晋高僧慧远,净土宗初祖。隐居于庐山三十年,迹不入俗,影不出山。孟浩然曾写道“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表达了庐山和高僧慧远的一片向往之情。
3、引歌以言情
采薇歌——周朝时伯夷和叔齐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靠采集野菜虫饥,临死前作了一首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后世遂以采薇为隐世之意。
王绩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现了对古代贤士的仰慕。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也咏怀了这个颇为悲壮的典故。
式微歌——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即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 “式微”一词后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表达自己渴慕归隐的心情。
陆通歌凤——《论语.微子》﹕“楚狂接舆(字陆通)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陆通歌凤”为避世隐居的典故。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诗句来形容自己生性豁达,不受拘束。同是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在他的七言律诗《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也有:“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的诗句。
渔歌——取自《楚辞•渔父》中的《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人便以渔歌为退隐之歌。宋蔡确曾写道“睡觉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描写自己闲散生活,抒发归隐之志。也可用“渔人”表归隐之意,清代著名才子纪昀曾写下有名的“一字诗”: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表达自己的羡鱼情。
4、状物以抒情
鸥鹭忘机——后来多用“鸥盟”、“白鸟”等词语表示超脱尘俗,摒除机心,淡忘名利,亲近自然,归心林泉的淡泊情怀的载体。如杜甫《客至》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宋人蒋捷《梅花引》词:“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另,古人还用“鸥波”一词来描述鸥鸟嬉戏水上自由自在的情形,借指隐居之地或隐居生活。如陆游《杂兴》诗:“得意鸥波外,忘归雁浦边。”亦可以用“鸥盟”(谓以鸥鸟为盟)隐喻退隐。如陆游《夙兴》诗:“鹤怨凭谁解,鸥盟恐已寒。”
人淡如菊——陶渊明是隐居诗人的代表,而陶最爱菊,曾写下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样最为后人称道的诗句。由于这两句都与归田隐居有关,“菊”就与孤标傲世的隐士结缘了。如唐•温庭筠赠给郑处士的诗句“醉收陶令菊,贫卖邵平瓜”,表现隐者的孤高个性和自得的生活。像林黛玉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虽为问菊,实为问己:不甘苟合流俗,以清高亮节自守,该偕谁共隐?
梅妻鹤子——宋初隐士林逋典故。逋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生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后世称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明文徵明有“岁寒空负梅花约”之语,表达自己宦倦思归之意。另南宋词人孙惟信曾有过“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空为梅花白了头”之恨,言自己为了追求隐逸而浪迹江湖,白白地虚度一生。
第二篇:常见意象和典故
附一:古典诗词意象分类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附二: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第三篇:常见成语及典故人物
常见成语及典故人物
1、一鸣惊人 :比喻平日不动声色,却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史记
滑稽列传》
淳于髡与齐威王)
2、一饭千斤:比喻贫穷时受人帮助,发达后给予重谢报答。(《史记 淮阴侯列传》
韩信与洗衣服的老婆婆)
3、一目十行:形容读书速度很快。(《梁书 简文帝记》
简文帝萧刚)
4、一败涂地:比喻失败到无法收拾的地步。(《史记
高祖本纪》 汉高祖刘邦)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容培养人才是百年大计。(《管子
权修》齐桓公时的政治家管仲)
6、七擒七纵:捉了七次放了七次,指使用攻心战让对方心悦诚服。(《三国志
诸葛亮传》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7、九牛一毛:比喻极为轻微。(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8、三顾茅庐:三次到草屋来,表示诚心地邀请。(《三国演义》
刘备和诸葛亮)
9、大风之歌:比喻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史记 高祖本纪》
刘邦的《大风歌》)
10、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三国演义》 诸葛亮 周瑜 曹操的赤壁之战)
11、义无返顾:为正义的事业而勇往直前。(《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
12、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屈身。比喻为人清高有志气。(《晋书
陶潜传》
陶渊明)
13、无颜见江东父老:没有脸面再见故人。(《史记
项羽本纪》
项羽兵败乌江自刎)
14、韦编三绝:用熟牛皮编的竹简书断了许多次,形容读书刻苦勤奋。(《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读《周易》)
15、中流击楫:船到中央时敲击船桨,比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晋书
祖逖传》
祖逖)
16、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奋读书。(《三国志
吕蒙传》
吴国大将吕蒙)
17、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担负重任。(《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的食客毛遂)
18、出奇制胜:用奇兵、奇计制服敌人,取得胜利。比喻用出人意料的办法取胜。
(《史记
田单列传》
齐国人田单)
19、四面楚歌:四面都是楚国的歌声。后来形容到处是敌人,孤立无援的困境。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
20、令人发指:头发直竖的样子。形容一个人愤怒到了极点。(〈史记
刺客列传〉 荆轲刺秦王)
2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帮助他和败坏他的是同一个人。(《史记 淮阴侯列传》
韩信和萧何)
22、过五关,斩六将:比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达到目的。(《三国演义》
关羽)
23、完璧归赵:指贵重的东西完整地归还给主人。(〈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
24、负荆请罪:背着荆条向别人请罪。指真心感到自己有错误,要求对方惩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
蔺相如)
25、决一雌雄:比试高低,决定胜负。(《史记
项羽本纪》
刘邦和项羽)
26、运筹帷幄: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指在后方制定作战方案。(《史记 高祖本纪》
刘邦夸赞张良的话)
27、围魏救赵:围攻魏国解救赵国。指不直接交锋,而截其后路,从而达到目的。(〈史记
孙子列传〉孙膑、庞涓和田忌)
28、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坚守节操,忠于旧主;也比喻心在此,身在彼,用心不专。(《三国演义》关羽)
29、坐山观虎斗:形容旁观别人的争斗,从而坐收渔利。(《史记
张仪列传》 秦惠文王与陈轸)
30、卧薪尝胆: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勉,奋发图强。(《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
31、奋不顾身:形容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
(《史记
司马迁传》
司马迁对汉武帝评价李陵将军)
32、图穷匕现:事情发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者本意。(《战国策
燕策》荆轲刺秦王)
33、知己知彼:形容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孙子
谋攻篇》
孙武)
34、周游列国:指为了某种而到许多国家去。(〈史记
孔子世家〉
孔子)
35、指鹿为马:将鹿称为马,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史记
秦始皇本纪〉
赵高)
36、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着权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三国志
诸葛亮传〉 曹操)
37、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价值比泰山还要重,或者轻微得象鸿毛一样。(〈汉书
司马迁传〉
司马迁)
38、背水一战:背向河流,表示已经绝了退路,成败在此一举。(《史记 淮阴侯列传》 韩信打败赵兵)
39、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锻炼。形容奋发向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晋书
祖逖传》
祖逖)40、神机妙算:比喻计谋高明。(《三国演义》 诸葛亮)
41、锦囊妙计:指好的计谋。(《三国演义》 诸葛亮)
42、退避三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让九十里,表示主动退让回避,以免冲突。(〈左传〉
晋文公)
43、怒发冲冠: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使头发竖立把帽子都冲起来。(〈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保护和氏璧维护赵国的尊严)
44、破釜沉舟:釜,煮饭用的锅子。表示下定决心,准备牺牲一切,去争取胜利。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战秦军)
45、起死回生:把死人救活。形容把没有希望的事情挽救过来。(《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
46、胯下之辱:形容受别人的侮辱,也可以比喻忍辱负重。(《史记 淮阴侯列传》
韩信)
47、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得,也可以指乐曲高深,不容易懂。(〈列子
汤问〉
伯牙与钟子期)
48、高屋建瓴:在高屋上倒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史记 高祖本纪》 刘邦和韩信)
49、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形容家里很穷,没有财产。(《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50、黄袍加身: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指被拥立为帝。(〈宋史
太祖本纪〉
赵匡胤)
51、悬梁刺股:将头发悬在梁上,又用锥子刺大腿,使自己不瞌睡。比喻发愤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战国策
秦策〉 汉朝的孙敬和战国时的苏秦)
52、望梅止渴:看到了酸梅就止了渴,比喻用空想的办法来安慰自己。(〈世说新语〉
曹操)
53、鸿门宴:比喻危机四伏,有杀身之祸的宴会。(《史记
项羽本纪》 项羽和刘邦)
54、揭竿而起:原意是没有兵器,揭竿起义。后来指奋然起义的意思。(〈过秦论〉
陈胜和吴广起义)
55、焚书坑儒:毁灭古老文化,杀害文人。(〈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
56、凿壁偷光:将墙壁凿个洞,借邻家的光进来。表示刻苦读书。(〈西京杂记〉
西汉匡衡)
57、痛饮黄龙:黄龙,宋朝时金人的京城。表示收复国土,消灭敌人的雄心壮志。
(〈宋史
岳飞传〉
岳飞)
58、感恩图报:感受别人的恩情而想报答。(〈史记
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
5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哪里知道天鹅的志向。比喻庸人不知道有志者的雄心壮志。
(《史记
陈涉世家》
陈胜)
60、磨杵成针:只要下功夫,再难的事情也能完成。(〈潜确类书〉
李白)
6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不辞劳苦,贡献一切。(〈后出师表〉
诸葛亮)
62、囊萤映雪:将萤火虫装在袋子中来照明和借着雪光来看书。形容读书刻苦。(〈晋书
李胤传〉
晋朝的车胤和孙康)
常用名言警句分类集锦
爱国篇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爱祖国高于一切。(肖邦)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
4、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5、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思想篇
1、思想就是力量。(雨果)
2、世界上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淡。(泰戈尔)理想篇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必须跨过那站着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鲁迅)
3、活着的人就应该有所追求。(席勒)立志篇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也可作为爱国)
2、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以天下为己任。(孙中山)
5、有志不在年高。(恽代英)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爱国类也可)惜时篇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罗懋登 明朝)
2、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3、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一朝最好是早晨。(李大钊)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劝学》)
6、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李大钊)
7、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无名氏《金缕衣》)
8、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鲁迅)
9、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鲁迅)
10、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鲁迅)
1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李光庭 清朝)
1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文嘉 明朝)
14、别让时光虚度。(泰戈尔 印度)
15、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美国)
16、浪费别人的时间是图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列宁)微渐篇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挫折磨炼篇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清朝)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唐朝)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宋朝)
4、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冯梦龙
明朝)
5、在温室里培养出来的东西,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
6、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联集锦)
8、逆境令人奋斗。(陶行知)
9、一个人苦味尝得愈多,他对甜的渴望就愈强烈。(高尔基)
10、灾祸使人吸取教训。(《伊索寓言
牧人和海》)
11、苦难是任何一个杰出人物的命运。(高尔基)
12、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居里夫人)
13、苦难是人生的老师。(贝多芬)奋斗篇
1、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鲁迅)
2、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泽东)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智慧篇
1、人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薄加丘)
2、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勤奋篇
1、天才就是勤奋。(歌德)
2、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 托尔斯泰)
3、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也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爱因斯坦)
4、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爱因斯坦)修养篇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2、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
3、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样,是非常朴素的。(高尔基)读书篇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6、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冰心)
7、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 托尔斯泰)谦虚篇
1、满招损,谦受益。(孔子)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3、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第四篇:古诗文中常见典故(最终版)
典故 听说过的
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指盟主。后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
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萧萧班马鸣。”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比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火灾称为祝融之灾。特别的
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其它
南浦 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褒)。
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钓鳌 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比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怀桔 指孝顺双亲。《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尤指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南冠 指办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官职名
左徒 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屈原列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冏卿 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
从事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里胥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仆射 主任或领班的意思。唐宋两代“仆射”实际上就是宰相。
郎中 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
洗马 即前马,也是先驱的意思,是太子的侍从,一般为三品。秘书郎 唐代掌管四部书(经、史、子集)的文官。
驸马 “驸”就是“副”的意思。驸马都尉与奉车都尉都是奉陪皇帝乘车的近臣。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常授以驸马都尉,因此,驸马成为皇帝女婿的专门称号,而不是官职。明代沿用这个名称,清没有这个称呼。
国子监祭酒 即国子太学的主官,古代公卿、大夫的子弟称作“国子”。
常见职官变动词语
授予、提升 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授予官职; 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调动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兼职、代理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降职、罢免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
其它。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翻译为执掌、主持。例如: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96年)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兵。”(勃:人名。)
第五篇:常见语文成语典故测试卷
常见语文典故测试卷
作者文集:会员
类型:高三试题
加入时间:2010年10月2日10:32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典
常见语文典故测试
黄平科 搜集整理
1.“不惑之年”指的是(A.30岁 B.40岁 C.50岁 D.60岁)[B]
2.“期颐之年”是指
A.70岁
B.80岁
C.90岁
D.100岁[D]
3.人们常说“古稀之年”是指80岁吗?[不是]
4.古人有“仓雅之学”的说法“仓雅之学”就是文字训诂之学请问“仓雅”是指什么?[“仓”是《仓颉篇》,“雅”,指《尔雅》] 5.“驸马”一词最初是
A.官职
B.皇帝女婿
[A]
6.“干部”称呼来源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D] 7.“革命”一词古时候的含义是
A.实施变革以应天命
B.造反
C.起义
[A]
8.“桂冠”是胜利者的象征,它出自
A.希腊神话
B.罗马神话
C.埃及神话
D.印度神话[A]
9.“黄金”一词最早来源于(A.汉语
B.梵语
C.英语
D.西班牙语)
[B]
10.“矛盾”最先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孟子》
D.《墨子》 [B]
11.“社稷”二字分别代表什么?[“社”是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必祭社稷,也以之作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12.“要领”中的“要”和“领”最初指的是
A.裤腰和领口
B.腰和领
[B] 13.“执牛耳”最初是指
A.牵牛下田
B.市场售牛
C.结盟仪式
[C]
14.“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A.《诗经》
B.《礼记》
C.《史记》
D.《汉书》)[A]
15.“中国人民”这个词最早出现是(A.秦始皇
B.司马迁
C.孙中山)提出的[B] 16.“左衽”是暗指(A.少数民族
B.北方人
C.南方人
D.西方人)[A]
17.古时候,人们称帝王为“陛下”,那“陛”字是指
A.帝王的祖宗
B.帝王敬供祖宗的牌位
C.帝王宫殿的台阶
[C]
18.柳树从何时被改称杨柳?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B]
19.为什么给人做媒叫“作伐”?[典故出自《诗经》,“伐柯何如?非斧不克娶亲何如?非媒不得”后来,人们就把媒叫“伐柯”“作伐”,把媒人叫“伐柯人”]
20.我们通常所说的“局外人”的“局”本意是指 A.棋局
B.屋子
C.群体 [A]
21.阅读清代文献,我们常看到“兵”“勇”二字,“兵”“勇”是一回事吗?[不是“兵”是清代国家常备武装力量;而“勇”是由于军事需要而临时招募的军队,以补八旗、绿营之不足,战事结束即解散]
22.在我国奴隶社会,“百姓”最早是指
A.庶民
B.农夫
C.贵族
D.诸侯 [C]
23.某小姐说她要到皮草店去买皮草,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因为以前卖裘皮的,夏天无生意可做,便改卖草席,所以叫皮草店,皮草是裘皮和草席的统称]
24.“暗中摸索”最初“摸索”的是 A.门径
B.事理
C.名人
[C] 25.“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
A.《左传》
B.《春秋》
C.《史记》
D.《战国策》
[C] 26.“别开生面”是唐代诗人用来赞扬别人
A.容貌体态
B.谈吐言辞
C.绘画技巧
D.服饰打扮
[C]
26.“兵贵神速”是谁最先说的?
[D]
27.“不耻下问”这句成语的“问”者最早指的是
A.孔子
B.子贡
C.孟子
D.孔圉
[D]
28.“不胫而走”的“胫”指的是
A.大腿
B.小腿
C.脚
[B]
29.“不以一(A.错 B.眚 C.语)掩大德”[B]
30.“才子佳人”中的“佳人”一直是指女人吗?[不是最初是指男人三国时的曹真很有才能,有人称赞他说:“曹子丹佳人”这里的“佳人”就是指很贤德的男子]
31.“草木皆兵”故事的主角是
A.项羽
B.曹操
C.苻坚 [C]
32.“侧目而视”最初是表示什么神态?
A.恼怒
B.敬畏
C.蔑视
[B]
33.“出人头地”指的是哪位文人的文章? A.苏轼
B.陆游
C.李白 [A] 34.“楚汉相争,鸿沟为界”中的“鸿沟”指的是
A.沟壑
B.深渊
C.河流
D.运河 [D]
35.“大笔如椽”最初指的是
A.记录大事的手笔
B.文字的高明
[A]
36.“呆若木鸡”最初是贬义还是褒义?[褒义]
37.“砥柱中流”中的“砥柱”是
A.山名
B.工具名
C.人名
[A]
38.“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谢安
B.陶渊明
C.曹操
D.孔子
E.刘备 [A]
39.“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还是十五六岁?[十三四岁]
40.“独当一面”指的是谁独当一面? A.项羽
B.张良
C.韩信
D.萧何 [C]
41.“高屋建瓴”中的“瓴”指的是
A.屋顶
B.水瓶
C..阁楼
[B]
42.“固若金汤”的“汤”指的是
A.池水
B.热水
C.护城河
D.河水
[C] 43.“功亏一篑”指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没有完成,其中“篑”指的是
A.一天时间
B.一队人马
C.一筐泥土
[C]
44.“海外赤子”中的“赤子”原指
A.赤裸的孩子
B.初生的婴儿
C.子民百姓 [B]
45.“沆瀣一气”中的“沆瀣”指的是
A.两条江名
B.两个人名
C.两种动物名 [B] 46.“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故事中的医生指的是
A.华佗
B.扁鹊
C.李时珍
D.张仲景
[B]
47.“祸起萧墙”中的“萧墙”最初指的是
A.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B.内部
C.兄弟
[A]
50.“寄人篱下”最初指的是
A.文章因袭他人
B.寄养在他人的家里
C.随他人起舞
[a]
51.“江郎才尽”的“江郎”指的是
A.曹植
B.嵇康
C.江淹
D.潘岳 [c]
52.“狡兔三窟”是哪一门客为孟尝君出的主意?[冯谖]
53.“金碧辉煌”最初指的是
A.音乐舞蹈
B.文章著述
C.绘画技法
D.建筑物
[C]
54.“惊弓之鸟”中的鸟是指
A.天鹅
B.鹰
C.雁 [A]
55.“举案齐眉”说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B]
56.“开门见山”最初是用来评价
A.李白的诗
B.苏轼的词
C.韩愈的散文 [A]
57.“口若悬河”中的“悬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瀑布 [c]
58.“滥竽充数”是大家皆知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喜欢听器乐合奏的是
A.齐桓公
B.齐宣王
C.齐湣王
[B]
59.“劳燕分飞”中的“劳燕”指的是燕子吗?[不是劳燕是指一种叫伯劳的鸟]
60.“老马识途”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A.孔子
B.伯乐
C.管仲
D.韩愈
[C]
61.“乐不思蜀”是指乐而忘返,乐而忘忧这个乐不思蜀的人是
A.刘备
B.刘禅
C.宋钦宗
[B]
62.“两袖清风”原意是形容迎风走路轻快潇洒的意思,后被用来称许那些居官清正廉洁的人这个典故源于
A.元代陈基
B.明代于谦
[B]
63.“龙马精神”中的“龙马”指的是
A.马
B.龙
C.龙和马
[B]
64.“名垂青史”中的“青史”指的是
A.历史
B.史书
[B]
65.“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人名还是地名?[人名宋朝人孙山与同乡赶考,就他一人考中,名列榜末以后人们就以被录取人员中的最后一名为“孙山界限”,把落榜的人叫“名落孙山”] 66.“明日黄花”中的“黄花”指的是
A.黄色的花
B.菊花
C.玫瑰花
D.腊梅花
其中的“明日”指的是
A.明天
B.昨天
C.重阳节后的一天(九月初十)[B]
67.“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
A.吕布
B.韩信
C.萧何
D.刘邦 [D]
68.“难兄难弟”这个成语最初是指
A.两个都坏
不.两个都好
C.处境同样不幸
[B]
69.“弄璋之喜”中的“弄璋”指的是
A.生男孩
B.生女孩
[A] 70.“庞然大物”本来是指
A.象
B.牛
C.驴
D.骆驼
[C]
71.“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是的]
72.“巧舌如簧”中的“簧”指的是
A.弹簧
B.簧片
[B]
73.“窃符救赵”中,偷了魏王兵符去解邯郸之围的是
A.平原君
B.信陵君
C.春申君
D.孟尝君
[B]
74.“三缄其口”是保持沉默其中的“缄”是指
A.闭住
B.封住
C.张开 [B] 7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本意是指
A.九种职业
B.九种流派
C.九条河流
D.最下等的职业
[B]
76.“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指的是
A.长江
B.淮河
C.渭河
D.黄河
[D]
77.“身在林泉,心怀魏阙”中的“魏阙”指的是
A.宫门
B.朝廷
C.皇帝
D.曹操
[B]
78.“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是:A.行踪诡秘
B.不露真相
C.阴险狡诈
[A]
79.“生齿日繁”中的“生齿”指的是
A.牙齿
B.人口
C.生活
[B] 80.“十恶不赦”是中国封建社会认为的十大不可赦免的重罪你能列出其中的四种吗?[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81.“双管齐下”最初指的是
A.建筑结构
B.绘画技法
C.军事布阵
D.音乐舞蹈
[B]
82.“司空见惯”是说司空见惯了:A.珍珠
B.钻石
C.金银
D.美女
[D]
83.“四面楚歌”是(A.汉军
B.楚军)唱的[A]
8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用来批评脱离劳动,脱离生产实际的人这句话最初是批评谁的?[孔子]
85.“素面朝天”的“天”原指:
A.天空
B.帝王
[B]
86.“醍醐灌顶”中的“醍醐“指的是
A.纯酥油
B.牛奶
C.湖水 [A]
87.“泰山北斗”比喻被人崇仰的人,原指:A.李白
B.欧阳修
C.韩愈
[C]
88.“唯我独尊”最初指的是
A.耶稣
B.释迦牟尼
C.孔子
D.儒教
[B]
89.“卧薪尝胆”主要讲述的谁的故事?
A.夫差
B.范蠡
C.勾践
D.伍子胥
[C]
90.“相濡以沫”比喻在困难中以微弱的力量相互帮助,最初指的是
A.鸟的行为
B.马的行为
C.鱼的行为
D.人的行为
[B] 91.“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初指的是
A.秦惠王
B.袁绍
C.曹操
[A] 92.“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指
A.轻率
B.乱讲
C.更正
D.黄赤色的鸡冠石
[D]
93.“兴高采烈”最初形容:A.人的情绪
B.精神状态
C.诗文
D.舞蹈 [C]
94.“寻花问柳”原指
A.玩赏春景
B.狎妓
C.拜访朋友
[A]
95.“夜郎自大”比喻见识少而妄自尊大夜郎指的是
A.人名
B.地名
C.国名 [C]
96.“一唱三叹”中的“叹”字本义是
A.叹息
B.赞扬
C.附和
D.叹服 [C]
9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一成语出自于谁的诗?[杜甫《蜀道难》]
98.“一诺千金”所说的这个十分看重信誉的人是指
A.吕布
B.关羽
C.季布 [B]
99.“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吗?[不是指鲁班的一名叫泰山的徒弟]
10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放火”原来是指
A.杀人放火的“放火”
B.点灯
C.发脾气
D.闹花灯
[D]
101.“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中所说的从小熟读兵书,真正打仗时只知道照搬兵书,不联系实际,最终导致失败的将军是
A.赵奢
B.廉颇
C.赵括
[C]
102.“走马观花”原来是用来A.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B.形容一种愉快得意的情态
[B] 103.“白闻不如一见”最早是“见”什么?
A.美貌女子
B.秀丽风景
C.军事地形
D.一幅名画
[C]
104.“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落雁”指的是
A.杨玉环
B.貂蝉
C.王昭君
D.西施
[C]
105.“沉鱼落雁”中的“沉鱼”是指
A.杨玉环
B.王昭君
C.西施
D.貂蝉 [C]
106.“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
A.苏小小
B.西施
C.貂蝉
D.王昭君
E.杨玉环 [A]
107.成语“闭月羞花”中的“羞花”指的是
A.杨玉环
B.西施
C.王昭君
D.貂蝉
[C]
108.成语“墨守成规”中的“墨”是指
A.墨子
B.墨水
C.黑色的东西
[A]
109.成语“期期艾艾”中的“艾”是指
A.人
B.草
C.花
D.事
[A]
110.成语“取而代之”最早是要“代”谁?A.商纣王
B.秦始皇
C.秦二世
D.隋炀帝
[B]
111.成语“三令五申”现在是一再命令告诫的意思它的本意是指
A.考场纪律
B.行政纪律
C.作战手册
D.赛场纪律
[C]
112.成语“丧家之狗”最早指的是 A.狗
B.孔子
C.曹操
D.宋高宗赵构
[B]
113.成语“投笔从戎”说的是哪个人物的故事?[班超]
114.成语“图穷匕见”中的“图”指的是 A.人像
B.地图
C.画
D.计划
[B]
115.“脱颖而出”最先说的是
A.毛遂
B.荆轲
C.李斯
D.张良
[A]
116.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是指A.秋天的池水
B.眼睛
C.镜子
[B]
117.成语“乌合之众”是比喻毫无组织纪律,临时凑合起来的一群人其中的“乌”是指 A.乌鸦
B.乌龟
C.缠黑头巾的人
[A]
118.成语“萧规曹随”是说按上一任的既定方针办这里的“萧”和“曹”分别指哪两个人?[萧何、曹参]
119.成语“一饭千金”讲述的是(A.张良
B.萧何
C.韩信)的故事[C]
120.成语“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孔子
B.孟子
C.苏秦
D.吕布韦 [D]
121.成语“锱铢必较”是形容斤斤计较“锱铢”是指
A.蜘蛛
B.长度单位
C.重量单位
D.体积单位
[C]
122.东晋时,“闻鸡起舞”的年轻人是 A.祖逖
B.刘琨
C.羊祜
D.杜预 [A]
123.古人常以“逐鹿”来比喻争夺天下,“鹿死谁手”一词源自A.东晋
B.西晋
C.三国
[A]
124.古人常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美貌的女子,这个词最初是诗人用来歌咏A.荷花
B.牡丹花
C.芍药花
D.映山红 [B] 125.古人用“倾城倾国”来形容绝色美女,这一比喻典出A.《诗经》
B.《论语》 C.《史记》
D.《汉书》 [D]
126.人们常说“病入膏肓”,是指到了无可救药的状况这里的“膏”“肓”是指什么?[我国古代医学中,膏指心尖脂肪,肓指心脏和隔膜之间,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127.人们常用“逃之夭夭”来形容逃跑的狼狈请问:逃跑何以“夭夭”?[此语出自《诗经》,原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意是形容桃花盛开时光彩夺目的美丽景色后来善于调侃的文人用“逃之夭夭”来形容逃跑迅速的狼狈相久而久之,“桃之夭夭”就变成了“逃之夭夭”]
128.俗语“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不知道A.天文、地理、人情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
C.天堂、地狱、人间
D.爷爷、爸爸、哥哥
[B]
129.为什么中国古代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其典出自《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在个位数中最大,所以古人特别爱好最大最多的九,如称天之高为九天五是一至九数列中的中数,古人讲究中庸之道,对这个中数也就有所偏爱,如皇宫要设置九门,所以“九五”就是“德备天下”皇帝了]
130.我们平时说有钱的人是“腰缠万贯”请问,一贯是多少枚铜钱?A.100枚
B.1000枚
C.10000枚
[B]
131.与“暗送秋波”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西施
B.杨玉环
C.貂蝉
D.王昭君 [C]
132.与“白驹过隙”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宋太祖
B.唐太宗
C.汉武帝
D.明太祖
[A]
133.与“白马素车”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姜太公
B.范蠡
C.屈原
D.伍子胥 [D]
134.与“梦笔生花”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李白
B.苏轼
C.陆游
D.杜甫
[A]
135.“下笔成章”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曹植
B.苏轼
C.李白
D.柳宗元
[A]
136.“新郎官”最早用来指:A.新婚男子
B.新任官员
C.新生男婴
D.新科进士 E.新来的酒保
[D]
137.我们平时爱说“见到先生,真是三生有幸”请问“三生”是指什么?[前生、今生、来生,为佛教用语]
138.知天命指的是:A.二十岁
B.三十岁
C.七十岁
D.五十岁
[D]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1005/97734.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