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必备:100个常见典故及其用法
语文必备
100个常见典故及其用法
中国典故成千上万,但孩子们都知道它们的真正含义吗?如何孩子知道还能在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应用典故写一篇文章或者在文章中轻松应用典故将作文写的足够好,那就完美啦!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
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65、唐三藏取经: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66、鉴真东渡日本国:为了信仰、为了宗教传播的冒险进取、不屈不挠等。
67、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68、杨贵妃与荔枝:当政者的荒淫无度、耗费民脂民膏等。
69、杨家一门忠烈:忠贞爱国、奋勇抗敌、英灵含冤等。
70、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等。
71、欧阳修“三上”苦读: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72、司马光砸缸:聪明少年临危镇定、机智救人等。
7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甘于攀登、勇于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74、王安石伤仲永:人的变化、环境影响、人才的失落等。
75、杨时立学程门:求师的谦逊真诚与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76、岳飞抗金与被害:爱国报国、奋勇抗敌、陷害忠良等。
77、梁红玉抗金兵: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78、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79、文天祥的正气:忠心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80、元世祖厚待马可·波罗:恩德怀远、东西文化等。
81、黄道婆改进纺织术:传播技术、致富乡里、无私奉献等。
82、王冕学画: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83、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充分准备、待机成事等。
84、郑和下西洋: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85、于谦两袖清风与临难护国:为官清廉自律、临危不惧、勇当大仁等。
86、海瑞冒死上疏: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87、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88、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89、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后果等。
90、东林党人关心国事: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91、徐霞客游历天下: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92、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93、夏完淳少年英烈:爱国抗敌、视死如归等。
94、清初的文字狱: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
95、林则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96、太平天国内讧: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97、武训办义学: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98、火烧圆明园:侵略行径的可耻、国家贫弱的不幸等。
99、严复撰《天演论》:优胜劣汰、思想启蒙、先觉者的历史作用等。
100、康梁公车上书:忧国忧民、变法图强、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等。
第二篇:议论文100个常见典故及其用法(xiexiebang推荐)
议论文100个常见典故及其用法
典故能够增加你文章的说服力,这里分享100个常见的典故,以及其用法。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商朝,孤竹国 周武王讨伐纣王
姜太公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周公,姓姬名旦,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
儿子伯禽代自己去鲁国就封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相传周成王姬诵有一天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梧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我把这个玉圭封给你吧。”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辅政的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即认真的说:“君无戏言啊!”
姬诵想了想,决定把叔虞封为唐国的国君。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即为。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国”。为了祭奠唐叔虞,姬燮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来祀奉他,这就是今天山西省太原最著名的“晋祠”。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管鲍分金
一起充军
各为其主
阵前对垒
顽抗到底
公子小白
公子纠
举贤重德
成就霸业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典故】《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解释】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相近词】董狐之笔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赵鞅谥号为简,又称赵简子
赵简子打猎把一只狼赶得走投无路,东郭先生出手搭救狼,结果险些被本性凶残的狼吃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赵武灵王向北进攻中山国,大兵经房子,抵达代地,再向北直至数千里的大漠,向西攻到黄河,登上黄华山顶,与国相肥义商议让百姓穿短衣胡服,学骑马与射箭。他说:“愚蠢的人会嘲笑我,但聪明的人会明白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这么做,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领地和中山国都夺过来!”于是改穿胡服。
国人都不愿穿胡服,其中,公子成称有病,不来上朝。赵王派人前去说服他:“家事听从父母,国政服从国君,现在我要人民改穿胡服,而叔父您不穿,我担心天下人会议论我徇私情。治理国家有一定章法,要以有利人民为根本;处理政事要有一定原则,要以施行政令为重。宣传道德要先让百姓议论明白,而推行法令必须从贵族近臣做起。所以我希望能借助叔父您的榜样来完成改穿胡服的功业。”公子两拜谢罪道:“我听说,中原地区在圣贤之人教化下,采用礼乐仪制,是远方国家前来游观,让周边地区学习效法的地方。现在君王您舍此不顾,去仿效外族的服装,是擅改古代习惯、违背人心的举动,我希望您慎重考虑。”使者回报赵王。赵王便亲自登门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是楼烦,与秦、韩两国接壤。如今没有骑马射箭的训练,凭什么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兵,侵犯我们领土,掠夺人民,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鄗城几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为耻。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御四面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旧俗。厌恶改变服装,忘记了鄗城的奇耻大辱,我对您深感失望啊!”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从命,赵武灵王亲自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具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赵武灵王勇于变革、坚持变革的精神,善于变革的智慧,现代社会看来,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学习。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但他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起初,马援的大军凯旋,快到的时候,以前的朋友们都来慰劳他。平陵人孟冀,是出了名有计谋的人,和在座的朋友一起祝贺马援,马援说:“我希望你有指教的语言,怎么反而同众人一样呢?五帝时代的伏波将军博得,开拓了七郡的地方,不过封几百户的侯爵;我立了小功就接受了一个大县,功劳浅薄而赏赐厚重,像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有什么来帮助我呢?”孟冀说:“我不清楚。”马援说:“现在匈奴和乌桓仍然在北边侵扰,我想攻击他们。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战场,用马皮包着尸体下葬,怎么能安心享受儿女侍奉而老死在家里呢!孟冀:“真正有作为的人,确实是应当那样啊”。
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
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65、唐三藏取经: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66、鉴真东渡日本国:为了信仰、为了宗教传播的冒险进取、不屈不挠等。
67、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68、杨贵妃与荔枝:当政者的荒淫无度、耗费民脂民膏等。
69、杨家一门忠烈:忠贞爱国、奋勇抗敌、英灵含冤等。
70、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等。
71、欧阳修“三上”苦读: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欧阳公⑵四岁而孤⑶,家贫无资⑷。太夫人⑸以荻⑹画地,教以⑺书字⑻。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⒃诗。及⒄其稍长⒆,而家无书读,就⑼闾(lǘ)里⑽士人家⑾借而读之,或⑿因⒀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⒁。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⒂,下笔已如成人。
欧阳修苦读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词人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勤学故事。可见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惟读书是务”的精神也值得学习。所以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强学习。
72、司马光砸缸:聪明少年临危镇定、机智救人等。
7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甘于攀登、勇于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74、王安石伤仲永:人的变化、环境影响、人才的失落等。
75、杨时立学程门:求师的谦逊真诚与执着恳切的精神等。76、岳飞抗金与被害:爱国报国、奋勇抗敌、陷害忠良等。
77、梁红玉抗金兵: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78、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79、文天祥的正气:忠心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80、元世祖厚待马可·波罗:恩德怀远、东西文化交流等。
81、黄道婆改进纺织术:传播技术、致富乡里、无私奉献等。
82、王冕学画: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83、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充分准备、待机成事等。
84、郑和下西洋: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85、于谦两袖清风与临难护国:为官清廉自律、临危不惧、勇当大仁等。
86、海瑞冒死上疏: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87、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88、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89、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后果等。
90、东林党人关心国事: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91、徐霞客游历天下: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92、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93、夏完淳少年英烈:爱国抗敌、视死如归等。
94、清初的文字狱: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
95、林则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96、太平天国内讧: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97、武训办义学: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98、火烧圆明园:侵略行径的可耻、国家贫弱的不幸等。
99、严复撰《天演论》:优胜劣汰、思想启蒙、先觉者的历史作用等。
100、康梁公车上书:忧国忧民、变法图强、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等
第三篇:常见语文成语典故测试卷
常见语文典故测试卷
作者文集:会员
类型:高三试题
加入时间:2010年10月2日10:32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典
常见语文典故测试
黄平科 搜集整理
1.“不惑之年”指的是(A.30岁 B.40岁 C.50岁 D.60岁)[B]
2.“期颐之年”是指
A.70岁
B.80岁
C.90岁
D.100岁[D]
3.人们常说“古稀之年”是指80岁吗?[不是]
4.古人有“仓雅之学”的说法“仓雅之学”就是文字训诂之学请问“仓雅”是指什么?[“仓”是《仓颉篇》,“雅”,指《尔雅》] 5.“驸马”一词最初是
A.官职
B.皇帝女婿
[A]
6.“干部”称呼来源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D] 7.“革命”一词古时候的含义是
A.实施变革以应天命
B.造反
C.起义
[A]
8.“桂冠”是胜利者的象征,它出自
A.希腊神话
B.罗马神话
C.埃及神话
D.印度神话[A]
9.“黄金”一词最早来源于(A.汉语
B.梵语
C.英语
D.西班牙语)
[B]
10.“矛盾”最先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孟子》
D.《墨子》 [B]
11.“社稷”二字分别代表什么?[“社”是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必祭社稷,也以之作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12.“要领”中的“要”和“领”最初指的是
A.裤腰和领口
B.腰和领
[B] 13.“执牛耳”最初是指
A.牵牛下田
B.市场售牛
C.结盟仪式
[C]
14.“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A.《诗经》
B.《礼记》
C.《史记》
D.《汉书》)[A]
15.“中国人民”这个词最早出现是(A.秦始皇
B.司马迁
C.孙中山)提出的[B] 16.“左衽”是暗指(A.少数民族
B.北方人
C.南方人
D.西方人)[A]
17.古时候,人们称帝王为“陛下”,那“陛”字是指
A.帝王的祖宗
B.帝王敬供祖宗的牌位
C.帝王宫殿的台阶
[C]
18.柳树从何时被改称杨柳?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B]
19.为什么给人做媒叫“作伐”?[典故出自《诗经》,“伐柯何如?非斧不克娶亲何如?非媒不得”后来,人们就把媒叫“伐柯”“作伐”,把媒人叫“伐柯人”]
20.我们通常所说的“局外人”的“局”本意是指 A.棋局
B.屋子
C.群体 [A]
21.阅读清代文献,我们常看到“兵”“勇”二字,“兵”“勇”是一回事吗?[不是“兵”是清代国家常备武装力量;而“勇”是由于军事需要而临时招募的军队,以补八旗、绿营之不足,战事结束即解散]
22.在我国奴隶社会,“百姓”最早是指
A.庶民
B.农夫
C.贵族
D.诸侯 [C]
23.某小姐说她要到皮草店去买皮草,这种说法对吗?[不对因为以前卖裘皮的,夏天无生意可做,便改卖草席,所以叫皮草店,皮草是裘皮和草席的统称]
24.“暗中摸索”最初“摸索”的是 A.门径
B.事理
C.名人
[C] 25.“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
A.《左传》
B.《春秋》
C.《史记》
D.《战国策》
[C] 26.“别开生面”是唐代诗人用来赞扬别人
A.容貌体态
B.谈吐言辞
C.绘画技巧
D.服饰打扮
[C]
26.“兵贵神速”是谁最先说的?
[D]
27.“不耻下问”这句成语的“问”者最早指的是
A.孔子
B.子贡
C.孟子
D.孔圉
[D]
28.“不胫而走”的“胫”指的是
A.大腿
B.小腿
C.脚
[B]
29.“不以一(A.错 B.眚 C.语)掩大德”[B]
30.“才子佳人”中的“佳人”一直是指女人吗?[不是最初是指男人三国时的曹真很有才能,有人称赞他说:“曹子丹佳人”这里的“佳人”就是指很贤德的男子]
31.“草木皆兵”故事的主角是
A.项羽
B.曹操
C.苻坚 [C]
32.“侧目而视”最初是表示什么神态?
A.恼怒
B.敬畏
C.蔑视
[B]
33.“出人头地”指的是哪位文人的文章? A.苏轼
B.陆游
C.李白 [A] 34.“楚汉相争,鸿沟为界”中的“鸿沟”指的是
A.沟壑
B.深渊
C.河流
D.运河 [D]
35.“大笔如椽”最初指的是
A.记录大事的手笔
B.文字的高明
[A]
36.“呆若木鸡”最初是贬义还是褒义?[褒义]
37.“砥柱中流”中的“砥柱”是
A.山名
B.工具名
C.人名
[A]
38.“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谢安
B.陶渊明
C.曹操
D.孔子
E.刘备 [A]
39.“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还是十五六岁?[十三四岁]
40.“独当一面”指的是谁独当一面? A.项羽
B.张良
C.韩信
D.萧何 [C]
41.“高屋建瓴”中的“瓴”指的是
A.屋顶
B.水瓶
C..阁楼
[B]
42.“固若金汤”的“汤”指的是
A.池水
B.热水
C.护城河
D.河水
[C] 43.“功亏一篑”指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没有完成,其中“篑”指的是
A.一天时间
B.一队人马
C.一筐泥土
[C]
44.“海外赤子”中的“赤子”原指
A.赤裸的孩子
B.初生的婴儿
C.子民百姓 [B]
45.“沆瀣一气”中的“沆瀣”指的是
A.两条江名
B.两个人名
C.两种动物名 [B] 46.“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故事中的医生指的是
A.华佗
B.扁鹊
C.李时珍
D.张仲景
[B]
47.“祸起萧墙”中的“萧墙”最初指的是
A.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B.内部
C.兄弟
[A]
50.“寄人篱下”最初指的是
A.文章因袭他人
B.寄养在他人的家里
C.随他人起舞
[a]
51.“江郎才尽”的“江郎”指的是
A.曹植
B.嵇康
C.江淹
D.潘岳 [c]
52.“狡兔三窟”是哪一门客为孟尝君出的主意?[冯谖]
53.“金碧辉煌”最初指的是
A.音乐舞蹈
B.文章著述
C.绘画技法
D.建筑物
[C]
54.“惊弓之鸟”中的鸟是指
A.天鹅
B.鹰
C.雁 [A]
55.“举案齐眉”说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B]
56.“开门见山”最初是用来评价
A.李白的诗
B.苏轼的词
C.韩愈的散文 [A]
57.“口若悬河”中的“悬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瀑布 [c]
58.“滥竽充数”是大家皆知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喜欢听器乐合奏的是
A.齐桓公
B.齐宣王
C.齐湣王
[B]
59.“劳燕分飞”中的“劳燕”指的是燕子吗?[不是劳燕是指一种叫伯劳的鸟]
60.“老马识途”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A.孔子
B.伯乐
C.管仲
D.韩愈
[C]
61.“乐不思蜀”是指乐而忘返,乐而忘忧这个乐不思蜀的人是
A.刘备
B.刘禅
C.宋钦宗
[B]
62.“两袖清风”原意是形容迎风走路轻快潇洒的意思,后被用来称许那些居官清正廉洁的人这个典故源于
A.元代陈基
B.明代于谦
[B]
63.“龙马精神”中的“龙马”指的是
A.马
B.龙
C.龙和马
[B]
64.“名垂青史”中的“青史”指的是
A.历史
B.史书
[B]
65.“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人名还是地名?[人名宋朝人孙山与同乡赶考,就他一人考中,名列榜末以后人们就以被录取人员中的最后一名为“孙山界限”,把落榜的人叫“名落孙山”] 66.“明日黄花”中的“黄花”指的是
A.黄色的花
B.菊花
C.玫瑰花
D.腊梅花
其中的“明日”指的是
A.明天
B.昨天
C.重阳节后的一天(九月初十)[B]
67.“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
A.吕布
B.韩信
C.萧何
D.刘邦 [D]
68.“难兄难弟”这个成语最初是指
A.两个都坏
不.两个都好
C.处境同样不幸
[B]
69.“弄璋之喜”中的“弄璋”指的是
A.生男孩
B.生女孩
[A] 70.“庞然大物”本来是指
A.象
B.牛
C.驴
D.骆驼
[C]
71.“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是的]
72.“巧舌如簧”中的“簧”指的是
A.弹簧
B.簧片
[B]
73.“窃符救赵”中,偷了魏王兵符去解邯郸之围的是
A.平原君
B.信陵君
C.春申君
D.孟尝君
[B]
74.“三缄其口”是保持沉默其中的“缄”是指
A.闭住
B.封住
C.张开 [B] 7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本意是指
A.九种职业
B.九种流派
C.九条河流
D.最下等的职业
[B]
76.“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指的是
A.长江
B.淮河
C.渭河
D.黄河
[D]
77.“身在林泉,心怀魏阙”中的“魏阙”指的是
A.宫门
B.朝廷
C.皇帝
D.曹操
[B]
78.“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是:A.行踪诡秘
B.不露真相
C.阴险狡诈
[A]
79.“生齿日繁”中的“生齿”指的是
A.牙齿
B.人口
C.生活
[B] 80.“十恶不赦”是中国封建社会认为的十大不可赦免的重罪你能列出其中的四种吗?[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81.“双管齐下”最初指的是
A.建筑结构
B.绘画技法
C.军事布阵
D.音乐舞蹈
[B]
82.“司空见惯”是说司空见惯了:A.珍珠
B.钻石
C.金银
D.美女
[D]
83.“四面楚歌”是(A.汉军
B.楚军)唱的[A]
8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用来批评脱离劳动,脱离生产实际的人这句话最初是批评谁的?[孔子]
85.“素面朝天”的“天”原指:
A.天空
B.帝王
[B]
86.“醍醐灌顶”中的“醍醐“指的是
A.纯酥油
B.牛奶
C.湖水 [A]
87.“泰山北斗”比喻被人崇仰的人,原指:A.李白
B.欧阳修
C.韩愈
[C]
88.“唯我独尊”最初指的是
A.耶稣
B.释迦牟尼
C.孔子
D.儒教
[B]
89.“卧薪尝胆”主要讲述的谁的故事?
A.夫差
B.范蠡
C.勾践
D.伍子胥
[C]
90.“相濡以沫”比喻在困难中以微弱的力量相互帮助,最初指的是
A.鸟的行为
B.马的行为
C.鱼的行为
D.人的行为
[B] 91.“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初指的是
A.秦惠王
B.袁绍
C.曹操
[A] 92.“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指
A.轻率
B.乱讲
C.更正
D.黄赤色的鸡冠石
[D]
93.“兴高采烈”最初形容:A.人的情绪
B.精神状态
C.诗文
D.舞蹈 [C]
94.“寻花问柳”原指
A.玩赏春景
B.狎妓
C.拜访朋友
[A]
95.“夜郎自大”比喻见识少而妄自尊大夜郎指的是
A.人名
B.地名
C.国名 [C]
96.“一唱三叹”中的“叹”字本义是
A.叹息
B.赞扬
C.附和
D.叹服 [C]
9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一成语出自于谁的诗?[杜甫《蜀道难》]
98.“一诺千金”所说的这个十分看重信誉的人是指
A.吕布
B.关羽
C.季布 [B]
99.“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吗?[不是指鲁班的一名叫泰山的徒弟]
10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放火”原来是指
A.杀人放火的“放火”
B.点灯
C.发脾气
D.闹花灯
[D]
101.“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中所说的从小熟读兵书,真正打仗时只知道照搬兵书,不联系实际,最终导致失败的将军是
A.赵奢
B.廉颇
C.赵括
[C]
102.“走马观花”原来是用来A.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B.形容一种愉快得意的情态
[B] 103.“白闻不如一见”最早是“见”什么?
A.美貌女子
B.秀丽风景
C.军事地形
D.一幅名画
[C]
104.“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落雁”指的是
A.杨玉环
B.貂蝉
C.王昭君
D.西施
[C]
105.“沉鱼落雁”中的“沉鱼”是指
A.杨玉环
B.王昭君
C.西施
D.貂蝉 [C]
106.“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
A.苏小小
B.西施
C.貂蝉
D.王昭君
E.杨玉环 [A]
107.成语“闭月羞花”中的“羞花”指的是
A.杨玉环
B.西施
C.王昭君
D.貂蝉
[C]
108.成语“墨守成规”中的“墨”是指
A.墨子
B.墨水
C.黑色的东西
[A]
109.成语“期期艾艾”中的“艾”是指
A.人
B.草
C.花
D.事
[A]
110.成语“取而代之”最早是要“代”谁?A.商纣王
B.秦始皇
C.秦二世
D.隋炀帝
[B]
111.成语“三令五申”现在是一再命令告诫的意思它的本意是指
A.考场纪律
B.行政纪律
C.作战手册
D.赛场纪律
[C]
112.成语“丧家之狗”最早指的是 A.狗
B.孔子
C.曹操
D.宋高宗赵构
[B]
113.成语“投笔从戎”说的是哪个人物的故事?[班超]
114.成语“图穷匕见”中的“图”指的是 A.人像
B.地图
C.画
D.计划
[B]
115.“脱颖而出”最先说的是
A.毛遂
B.荆轲
C.李斯
D.张良
[A]
116.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是指A.秋天的池水
B.眼睛
C.镜子
[B]
117.成语“乌合之众”是比喻毫无组织纪律,临时凑合起来的一群人其中的“乌”是指 A.乌鸦
B.乌龟
C.缠黑头巾的人
[A]
118.成语“萧规曹随”是说按上一任的既定方针办这里的“萧”和“曹”分别指哪两个人?[萧何、曹参]
119.成语“一饭千金”讲述的是(A.张良
B.萧何
C.韩信)的故事[C]
120.成语“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孔子
B.孟子
C.苏秦
D.吕布韦 [D]
121.成语“锱铢必较”是形容斤斤计较“锱铢”是指
A.蜘蛛
B.长度单位
C.重量单位
D.体积单位
[C]
122.东晋时,“闻鸡起舞”的年轻人是 A.祖逖
B.刘琨
C.羊祜
D.杜预 [A]
123.古人常以“逐鹿”来比喻争夺天下,“鹿死谁手”一词源自A.东晋
B.西晋
C.三国
[A]
124.古人常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美貌的女子,这个词最初是诗人用来歌咏A.荷花
B.牡丹花
C.芍药花
D.映山红 [B] 125.古人用“倾城倾国”来形容绝色美女,这一比喻典出A.《诗经》
B.《论语》 C.《史记》
D.《汉书》 [D]
126.人们常说“病入膏肓”,是指到了无可救药的状况这里的“膏”“肓”是指什么?[我国古代医学中,膏指心尖脂肪,肓指心脏和隔膜之间,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127.人们常用“逃之夭夭”来形容逃跑的狼狈请问:逃跑何以“夭夭”?[此语出自《诗经》,原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意是形容桃花盛开时光彩夺目的美丽景色后来善于调侃的文人用“逃之夭夭”来形容逃跑迅速的狼狈相久而久之,“桃之夭夭”就变成了“逃之夭夭”]
128.俗语“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不知道A.天文、地理、人情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局
C.天堂、地狱、人间
D.爷爷、爸爸、哥哥
[B]
129.为什么中国古代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其典出自《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在个位数中最大,所以古人特别爱好最大最多的九,如称天之高为九天五是一至九数列中的中数,古人讲究中庸之道,对这个中数也就有所偏爱,如皇宫要设置九门,所以“九五”就是“德备天下”皇帝了]
130.我们平时说有钱的人是“腰缠万贯”请问,一贯是多少枚铜钱?A.100枚
B.1000枚
C.10000枚
[B]
131.与“暗送秋波”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西施
B.杨玉环
C.貂蝉
D.王昭君 [C]
132.与“白驹过隙”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宋太祖
B.唐太宗
C.汉武帝
D.明太祖
[A]
133.与“白马素车”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姜太公
B.范蠡
C.屈原
D.伍子胥 [D]
134.与“梦笔生花”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李白
B.苏轼
C.陆游
D.杜甫
[A]
135.“下笔成章”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曹植
B.苏轼
C.李白
D.柳宗元
[A]
136.“新郎官”最早用来指:A.新婚男子
B.新任官员
C.新生男婴
D.新科进士 E.新来的酒保
[D]
137.我们平时爱说“见到先生,真是三生有幸”请问“三生”是指什么?[前生、今生、来生,为佛教用语]
138.知天命指的是:A.二十岁
B.三十岁
C.七十岁
D.五十岁
[D]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www.xiexiebang.com/1005/97734.asp
第四篇:常见意象和典故
附一:古典诗词意象分类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附二: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内容——了解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 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 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20.鸿鹄;《史记 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 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l.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 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梅花落——曲调名。如:“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由《梅花落》的笛声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再由梅花的飘落产生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切合。这样,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以通感的方式描绘出了冷落的感受。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第五篇:常见关联词及用法
关联词有哪些及用法
小学语文关联词复习
(一)一、知识整理:
1、并列句(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又„„又„„、既„„又„„、一边„„一边„„ 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句(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如:“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句(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如:“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句(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如:“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句(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如:“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然而„„、„„却„„
6、因果句(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句(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句(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如:“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
下面就关联词语,简单地给大家讲解一下。
1、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又„„”“不是„„而是„„”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2、递进关系: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①不但„„而且„„②不光„„还„„ ③不仅„„也„„④不仅„„而且„„⑤不但„„还„„
(1)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需要从中选择一件。
常用的关联词有:①是„„还是„„②或者„„或者„„③不是„„就是„„④„„还是„„⑤要么„„要么„„
3、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前一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常用的关联词语有:①虽然„„但是„„②尽管„„还„„
4、假设关系: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
①如果„„就„„②即使„„也„„③哪怕„„也„„
5、条件关系:句子前面提出条件,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关联词语有:①只要„„就„„②无论„„都„„③不管„„总„„
6、因果关系: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或(结果),后一部分表示结果或(原因)
常用关联词语有:①因为„„所以„„②既然„„就„„ ③之所以„„是因为„„
7、取舍关系(选择):分句表示两种情况,选取一种,舍弃一种。关联词语有:“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8、承接关系:句与句之间表示几个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几种情况,它们前后承接,不能颠倒。
例:“先„„再„„最后„„”等
二、试着做一做吧,相信你能行!
1、()多读多练,作文()会进步。
2、()你答应去,()该准时去叫他。
3、这本小说有趣极了,()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
4、雨来()牺牲生命,()泄露秘密。
5、凡卡心想,()在城里受罪,()回到乡下爷爷那里去。
6、我俩()住得很远,()不常见面。
7、()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要虚心听取。
8、()要努力读书,()要关心政治。
9、()军校招生,我()报考军校。
10、()走到哪里,他()听到乐声。
再细说关联词 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 么……那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单用> ……又……又…… ……一面……一面……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
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递进关系:
……不仅……而且…… ……不但……还…… ……不但不……反而…… ……连……也…… ……何况…… ……甚至……
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 还会造成不可复原的脑部损坏。
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 何况我们青少年呢!3 转折关系:
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
而、只是。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
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假设关系:
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如果明天下雨, 旅行就要取消了。
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么定会闯祸。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
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由於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
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 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7 选择关系:
是……还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还是……
日明喜爱球类运动, 每天清早, 他不是打球, 就是踢球去了。
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承接关系:
……一……就…… ……首先……然后…… ……便…… ……于是…… ……才…… ……接着
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读读这些句子吧:
1、因为有氧气,所以地球上才有生命。
2、如果你努力学习,那么你一定会有所进步。
3、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4、地球上不但有氧气,而且还有氮气。
5、只要有水,就能解渴。
6、我们不仅要学习好,还要思想好。
7、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是不好的。
8、既然你知道错了,就要改正。
9、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帮助你。
10、即使我跑得不快,我也要参加比赛。
11、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2、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13、虽然月亮会发光,但它不是恒星。常见关联词:
因为„„所以、不但„„而且、与其„„不如、宁可„„也不、宁可„„也、之所以„„是因为、如果„„就、只要„„就、既然„„就、即使„„也、无论„„都、不管„„都、不仅„„还、不仅„„而且、不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