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 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 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 变本加厉
2.下列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何以战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公问其故 故虽有名马 C、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D、又何间焉 此为何若人 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3)必以信()(4)公问其故()(5)牺牲玉帛()(6)望其旗靡()
5.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6.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7.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8.“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9.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10.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11.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2.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13.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14.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15.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6.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曹刿论战》答案 1.C;2.C
5.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6.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7.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8.交代了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9.因为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
10.答案示例:我认为司法公正最重要。因为司法公正是实现人民权利和义务的基础,有了 它,财富共享、礼治国家自然有实现的可能。
11.(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1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曹刿请见
1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16.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第二篇:曹刿论战练习题
曹刿论战习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在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说:“官老爷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便入朝拜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问(庄公):“君王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它)分给别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还没有普遍施赐,老百姓不会跟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庄公说:“祭神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等,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说到:“(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不会保佑您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庄公说:“大小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说道:“(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写出黑体字的特殊句式:
何以战
(3)找出文中通假字:
2. 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3.“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交代了战争的性质:是齐国对鲁国的一场侵略战争
4.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5.曹刿说的“忠之属也”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文字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语句是什么?
曹刿请见、请从。
7.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8.选文中表现出曹刿哪两个思想观点?
(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9.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有爱国心和责任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正要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车轮轧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了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就追赶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鲁刿答道:“作战,要靠勇气。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远望见它们的战旗倒下,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1.(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写出黑体字的特殊句式: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
第二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彼竭我盈
的时候。
(2)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的时候。
4.鲁庄公先要追击齐军,刿曰:“未可。”后来他又说:“可矣。”他认为“可矣。”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第一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和才能? 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6.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
急躁冒进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它们意思的差异。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进攻)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2.牺牲玉帛,弗敢加.
也(虚夸)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戴。加冠,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成年。)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
二、古今异议词: 1.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2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必以信.
古义:
今义:
10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三、词类活用: 1 神弗福.也: 2 一鼓.作气:
第三篇:曹刿论战练习题
1、曹刿不顾邻人的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
3、鲁军发起反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也是在齐人三鼓之后。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辙乱”“旗靡”之时,4、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请见 请从
5、表明战争胜利的句子是: 遂逐齐师 齐师败绩
6、取信于民具体指文中哪件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
8、面对强大的齐军,曹刿等到“齐人三鼓” “彼竭我盈”后才说“可以”。这种战术可以用以逸待劳成语来概括。曹刿要等到对方”辙乱” “旗靡”后 追击,这种战术可以用知己知彼来成语来概括
9、《曹刿论战》选自《 左传 》,后又称《 左氏春秋 》传说是春秋时的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体史书,曹刿所 论的“战”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是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0、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深谋远虑
11、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围绕 “何以战” 进行的
12、从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和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中可以看出,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13、本文主要运用 对话(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对比 手法
14、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体现了曹刿 取信于民 的战略思想
15、本文详略得当,详写 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略写 双方交战的过程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16、本文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 既克,公问其故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为下文写鲁庄公做铺垫(2)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2、曹刿与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说说你的见解。
不是多余,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表明了曹刿的“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3、本文中多处讲鲁庄公和曹刿进行对比,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庄公浅陋,曹刿远谋 战中:鲁庄公不做调查急躁冒进,曹刿实地调查,抓住战机。战后:鲁庄公茫然不知,曹刿细说原委
4、课文中的“将鼓” “将驰”表现庄公什么性格特点?“未可” “可以”表现了曹刿什么性格特点? “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以”表现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表现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6、文章第三段表现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7、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1)取信于民是战争获胜的根本(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8、阅读全文,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1)政治方面: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2)军事方面:战争中善于分析敌情,把握好战机
9、鲁庄公的“鄙”“未能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1)战前准备阶段,把战争的胜利寄托在身边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2)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3)战后“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10、鲁庄公虽“鄙”,但他身上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1)“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他取信于民,(3)“公与之乘”他礼贤下士(4)“公问其故”他不耻下问(5)发现曹刿的才华加以重用,知人善任
11、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仔细观察敌情,充分研究对手,做到知己知彼。在学习生活中在善于运用智慧,沉着应对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12、曹刿的“远谋”表现在那些方面?
(1)战前,他就能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他能够判定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必要条件表明他政治上的远见(3)在实战中,善于把握战机,详察敌情
或者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13、从曹刿和鲁庄公的问答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有远见卓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善于纳谏
13、曹刿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作为一个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
14、(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2)作为中学生要心中有祖国,培养自己建设祖国的意识和本领,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15、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发?
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的能力发展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16、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 有功劳” :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 定的功劳。“鲁庄公无功” 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国君,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小惠“和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知,军事上无能,完全依靠曹刿才去的这场战争的胜利
17、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便能取信于民。你认为当今领导要怎 样做,才能更好的取信于民?
(1)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关心人民疾苦(2)对人民讲诚信(3)以身作则(4)严于律己宽以待人(5)公正廉洁
18、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却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战前 战中 战后的表现(对战争的论述)详写,战争的规模,过程略写,这样安排有利于突出曹刿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19、古今中外战争上以弱胜强、以多胜少的战例你知道的有哪些?(列举三个)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 20、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因为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条件。
2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哪些内容? 交代了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22、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23、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24、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远见表现在战前对可否一战的讨论。军事才能表现在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其他如爱国。
2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段意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战则请从”)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斗取胜的原因。
第四篇:曹刿论战练习题
2013年·山东泰安】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22—25题。(8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②段对曹刿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了曹刿()A.忠君报国的思想 B.勇于牺牲的决心 C.急切取胜的心理 D.卓越的指挥才能 2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庄公在见曹刿之前对迎战齐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B.曹刿主动参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C.鲁国取胜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D.鲁庄公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并与他一起指挥战斗。
24.选文详写战前、战后论战,略写战争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突出战争前准备的重要性。B.强调战争取胜的原因。C.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
D.强调战争过程很短。
25.强大的齐国将攻打弱小的鲁国,下面诗句可表现鲁国当时岌岌可危形势的一项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2013年·湖北十堰】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小惠未徧()(2)公将鼓之()..(3)再而衰().2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22.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3年·四川省凉山市】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 B.小信来孚 孚,信服 C.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9.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 何陋之有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言语粗鄙 ....C.患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D.下视其辙 其如土石何?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
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11.把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2013年·山东泰安】
五、[8分]22.D 23.A 24.D 25.B
【2013年·湖北十堰】
(一)(12分)
19.(3分)(1)同“遍”,遍及(2)击鼓(3)第二次(每小题1分)
20.(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抓住“狱”“虽”“以” 等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即可。)21.(3分)A
22.(3分)①政治公平,取信于民 ②精于谋略,知己知彼 ③善于观察,把握时机 ④洞察时政,进谏献言(答出以上四点中的三点即可,每点1分;采用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作答亦可。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不得使用文中原句。)
【2013年·四川省凉山市】 8.B(孚,为人所信服)
9.A(A项均为宾语前置句中的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B项分别为“目光短浅”,“粗俗”;C项分别为“一类人”,“联系”或“相似”;D项前一为代词,代指齐国军队,后一为句首副词,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10.C
11.(3分)曹刿说(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大意1分,“徧”“从”译对1分)
第五篇:曹刿论战练习题及答案
病句修改练习
1、大家对他的批评虽然十分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他的爱护。
2、这家伙相当顽强,死也不肯坦白。
3、每个教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伟大的。
4、我们反对上课打闹逗笑等违法乱纪的行为。
5、少年宫的俱乐部这时真正娱乐起来了。
6、从大量统计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7、这是一篇充沛着革命激情的好文章。
8、我们非常热爱家乡无比漂亮的山河。
9、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否则不这样,就辜负了祖国人民的期望。
10、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
11、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信任。
12、这是舞台上传来“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1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14、他是一个中等身材。
15、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
16、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17、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坦率的。
18、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19、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张市长的报告。
20、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强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1、校园里,读书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动人的乐曲。
22、李岚总是积极地听取同学们对他的批评。
23、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24、只有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5、是否注意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关键。
26、李晓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
27、红星化工厂大量生产出了优质产品。
28、48个初三(6)班的同学都到电脑教室去上课了。
29、那里有名贵的各种花草。
30、把这幅画用绳子挂在钉子上。
31、这篇好文章对他很感兴趣的。
32、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33、管理员因为外出开会,图书馆暂停借书业务。
34、张雄不但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李杰 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35、反动派宣扬唯心论,是出于他们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
36、他把别人的作业本被撕坏了。
37、菜场向居民供应青菜、包菜、山芋、苹果等蔬菜。
38、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文学作品和诗歌。
39、赵永很聪明,学习成绩好,这次评三好生,他肯定能评上。
40、今天的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化学题还未算出答案。
41、全班没有一个人不认为我班成为先进集体不是大家努力的结果。
《曹刿论战》练习题
1.请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辙()乱
旗靡()肉食者鄙()
2.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 _______时期 _____
_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____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_____具体来说指的是___
_。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_______开始追击的时机是_______。
3.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
(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
(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
(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
5.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
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___和__
_____,其中的“我”是指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③ 曹刿请见④ 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①“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② 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二层。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
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
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
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
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
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 干:岸边。② 圮(pí):倒塌。③ 阅:经历。④ 棹
(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 杮(fèi):木片。⑥ 颠:颠倒、荒唐。⑦ 河兵:
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 一老河兵闻之④ 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大家对他的批评虽然十分(尖刻→尖锐),但完全是出于对他的爱护。
2、这家伙相当(顽强→顽固),死也不肯坦白。
3、每个教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却)伟大的。
4、我们反对上课打闹逗笑等违法(违法去掉)乱纪的行为。
5、少年宫的俱乐部这时真正(娱乐→热闹)起来了。
6、从大量统计(的)资料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毋庸置疑)的。
7、这是一篇(充沛→充满)着革命激情的好文章。
8、我们非常(非常删掉)热爱家乡无比漂亮的山河。
9、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否则不这样(不这样删掉),就辜负了祖国人民的期望。
10、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以后),出现了令人鼓舞的新气象。
11、我决心具有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的信任。(改为 我决心拥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12、这是舞台上传来“台湾同胞,我的(骨肉→手足)兄弟„„”
13、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的行为)是可耻的。
14、他(是→拥有)一个中等身材。
15、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内容很丰富,见解很独特)。
16、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经常被我想起)。
17、王老师的个性是(是删掉)十分豪爽坦率的(的删掉)。
18、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亮点)。
19、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张市长)并倾听着张市长的报告。
20、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强很快(克服→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1、校园里,读书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篇)动人的乐曲。
22、李岚总是积极地(听取→接受)同学们对他的批评。
23、我们把教室(布置→打扫)得干干净净。
24、(只有→只要)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25、是否(是否删去)注意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关键。
26、李晓勤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步→成功)。
27、红星化工厂大量生产出了(把前面的“大量”放这)优质产品。
28、48个初三(6)班的(把前面的“48个”放这)同学都到电脑教室去上课了。
29、那里有名贵的各种(把前面的“名贵的”放这)花草。
30、把这幅画用绳子(把前面的“把这幅画”放这)挂在钉子上。
31、这篇好文章对(对删掉)他很感兴趣的。
32、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听取并讨论)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33、管理员因为(把“管理员”放这)外出开会,图书馆暂停借书业务。
34、张雄不但(把“张雄”放这)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李杰 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35、反动派宣扬唯心论,是出于(出于删掉)他们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
36、他把别人的作业本被(被删掉)撕坏了。
37、菜场向居民供应青菜、包菜、山芋、苹果(苹果删掉)等蔬菜。
38、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删掉)和诗歌。
39、赵永很聪明,学习成绩好,这次评三好生,他肯定能(加“被”)评上。
40、今天的作业(全都→基本)做完了,只剩下一道化学题还未算出答案。
41、全班没有一个人不认为我班成为先进集体(不是→是)大家努力的结果。答案:
1.jiàn;biàn;bó;zhé;mǐ;bǐ
2.(1)左传春秋左丘明编年(2)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齐人三鼓后齐人辙乱旗靡时
3.C4.(1)参与中间(2)鄙陋,目光短浅卑鄙(3)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4)案件监狱
5.语段阅读:
(1)战争的双方性质鲁国
(2)① 徧 同“遍”,遍及② 动词 赐福③ 请求④ 请让我(3)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②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乃入见。‖问:“何以战?” „„一层:写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二层:写曹刿见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5)热爱自己的祖国,深谋远虑。
【试题答案】
1.BC2.AC3.C
4.① 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②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意思符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