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07:2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

第一篇: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

2017年高考冲刺语文学科试题选编

(一)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2017南京三模】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疏柳映新塘 B.潮平路带沙 C.花开水上槎 D.胡霜拂剑花 【参考答案】C 【评讲建议】形式上,受律诗格式的限制:一是中间两联对仗的要求,二是押韵的要求;内容上,要与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一致。

【选题意图】近年来连续考古诗文中的修辞,本题是热点延续。这道题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懂得对偶,需要一点律诗的知识,还需要一些语法的素养。

2.高中毕业之际,同学们书写赠言相互激励,下列各项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2017...南通三调】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C.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答案】B(解析:ACD三项适合作为临别赠言勉励对方。B项不能表达同学毕业时惜别或勉励的感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这样患难与共固然仁慈守义,但比不上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的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评讲建议】审清题干的情境要求:“毕业”“激励”。

【选题意图】本题旧中有新,既考查诗句的恰当引用,又结合了语言实际运用的得体。3.阅读下面的图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7南通三调】

A.收发网络红包,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网民认可的一种春节娱乐方式。B.如果网民一味沉迷于收发网络红包,那么传统的年味就变淡了。

C.热衷收发网络红包,对身体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会有一定的影响。D.支付平台在依靠网络红包拓展用户市场的同时,也应该履行其社会责任。【参考答案】A(只有近三成的网民认为网络红包基本没有问题,所以“绝大多数”的概括不正确。)

【评讲建议】可以联系其他几种常见图形,让学生学会把握统计图的主要信息并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恰当的结论。

【选题意图】非连续性文本是常考的热点,每隔一两年考一次,而统计图江苏还未考过,值得关注。

二、文言文阅读【2016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蔉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①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矣

事:从事 .B.病目眚

病:疲惫 .C.詈不佳

詈: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

鞫:审讯 .【参考答案】B(病:生病)

【评讲建议】判断实词解释的正确与否。本题蕴含了较为强烈的语境色彩。做题时,不能只把所给的意义带入到句子中去检验是否符合,必须要还原到原文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事理上的具体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该题B项的“病”一词多义,若解释为“疲惫”,而“目眚”是“眼睛害病”之意,代入组合不合事理,故选B项。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参考答案】D(巡抚交下疑案,黄贞父让同僚不接,想故意为难张汝霖)

【评讲建议】该题比较典型地解答此类题目的思路:找(确定对应区间)——比(比较表意异同)——对(确定正确答案)。同D选项相关的内容是:刚好巡抚布置一件疑难案件,让五个县的县令会同审理。黄贞父对同事们说:“按照惯例这个案件应该交给我办,我不接受,大家也不要接受,我准备用这个案件来难倒张广昌。”我祖父知道他的心意,就并没一再推辞,拿起笔写了好几千字,就像很有经验的老年官吏。黄贞父吃惊地张开嘴,称赞祖父是“奇才!奇才!”黄贞父就决定同我祖父建立朋友关系,并成为莫逆之交。据此可知该项错误。

同A项相关的文字是“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同B项相关的文字是“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唏嘘。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蓑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同C项相关的文字是“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参考答案】你就算了(1分),回去后教育(教)儿子读书(2分),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1分)。

全句分为三小句,答对一句得1分,答对两句得3分,三句全对得4分。“已”是“停止”的意思,“已矣”也可译为“差不多”,“这样了”等。“还”是“回去”,不是“还是”。“明”是“希望”,也可译为“期望”,【例一】你现在已经这样了,(1分)回来教导孩子们读书,(2分)按照期望不荒废先辈的基业。(1分)

(共计4分)【例二】你这样停止(不读书)就罢了,(1分)还可以教导你的孩子来读书,以此来期望不败落毁掉你祖先的功业。(2分)

(共计3分)

【例三】你就到这里吧,回去要读书,来期望不要把先辈的产业减少。

(共计0分)(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参考答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与我商量(1分),(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1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1分),他就堵住耳朵不愿听了(1分)。全句分为四小句,每小句1分,大意对、语句通顺即可。“相商”也可译为“彼此商量”,“敢”不译也可。

【例一】朋友用与经书有关的题目告诉他,(1分)(他)一听到就立刻把文章写完了,(1分)后来有说道这些的话,(1分)(他就)立刻把耳朵塞住不敢再听。(1分)

(共计4分)

【例二】友人用经书题字与他相互商讨,(1分)他一听文章就立刻就完成了,(1分)之后又听到这样的请求,就塞住耳朵不敢不愿聆听了。(1分)

(共计3分)【例三】友人因书的题目来与其商量,用耳朵来听取文章,文章后都有论述激烈的地方,立马塞上耳朵不敢再听下去,(1分)

(共计1分)【例四】朋友经过一系列书题的相互商量,进入耳朵文言诗句就都争先恐后的出来了。后来有说话的人,纷纷都塞住耳朵不敢听。

(共计O分)【评讲建议】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难度适中。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考生做好课内知识迁移即可得分。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7.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参考答案】(1)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字要好);(2)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3)考题出自经书;(4)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主观)或考试相对公平;(5)苦读可以出成绩;(6)可反复参加考试。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四点得4分。

【例一】书写美观十分重要影响结果,(1分)考察范围为四书五经,(1分)批改因阅卷者不同而有所差异,存在缺点,可能错失人才,(1分)对应考者而言十分重要。

(共计3分)【例二】字写得好看与否很重要,(1分)考官专断很可能埋没人才。(1分)参加考试要靠运气,制度不完备,只考写文章。

(共计2分)

【例三】风气不正,昏庸不明,选贤举能,腐朽愚昧,唯才是举。

(共计O分)【评讲建议】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命制得比较精彩,显示出命题老师敏锐的眼光。一是因文设题,自然浑成;二是披文入题,有迹可循,如由“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可知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这类题目解答时应该先通读全文,抓住题干中“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范围限制,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

【选题意图】一是选文典范。2016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考查仍选择人物传记,但又不出自较为浅易的二十四史,应该说难度适中,匹配考生水平。2012年—2016年只有2014年考了论述类文章,4年文体类似,复习练习取材仍应以传记类散文为主。二是设题典型。包括实词、文意理解、翻译和筛选信息四个考点。

三、古诗词鉴赏【2015年江苏高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第8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8.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参考答案】①选取典型景物(列举景物);②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③虚实结合(动静结合);④对仗工整;⑤色彩丰富;⑥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答案分为六小点,每小点1分,答对4点即得满分4分。不重复给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例一】①诗人选取了水、山、碧松、红药等景物,描写了友人新居旁秀美的风景(1分);②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赋予红药以人的情态;③用点来形容山,从远近的角度进行了描写(1分);④“碧”、“红”显得颜色丰富,表达了诗人的喜爱向往之情(1分)。(共计3分)【例二】①远近结合,渠水与远山相结合,水光山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居所的美丽及作者的喜爱(1分);②动静结合,“种”、“通”、“栽”、“待”的动作描写(1分);③“碧”、“红”的色彩相对,使画面更具动态美(1分)。(共计3分)

【例三】①颔联描写出了“借景”的特点,门外见水,墙头见山,十分有空间感;②颈联写了“碧松”与“红药”,色彩鲜明,相互照应,十分美丽(1分);③且想象松间见明月,春日红药盛放,突出时间错综之感,更添趣味。

(共计1分)

【例四】①颔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此处通水、看山,写出了此处的幽静。②运用夸张,写出此处地势开阔。③颈联: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此处幽静闲适的生活状态。④运用想象手法,想象月光照应碧松、红药开放的景象,写出了此处幽美之感。

(共计0分)

【评讲建议】对景物描写的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设题,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写景的艺术,景物描写的作用。辨明命题者从哪个角度设题,是个重点。

如果仅要求欣赏景物特点,那就要圈画意象,描述画面、概括特点,概括氛围特点。如果是赏析写景艺术。那就要掌握鉴赏写景艺术的方法,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解答此题首先要辨明写景手法是什么,然后结合诗句阐述此手法在诗中的体现,最后分析其效果。

关于写景艺术,主要从以下角度考虑:选取具有特征性、代表性的景物;多角度(远近、上下、俯仰);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内心感受);多色彩、多结合(动静、虚实、点面、正侧);表现手法的角度(寓情于景、铺陈描摹、白描等);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修辞手法的角度(考纲列出的七种)。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一定思路。

【选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级。具体考的是“写景的艺术技巧”。景物描写是古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鉴赏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是高考中常考的考点,非常重要。附:2017届盐城三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西涧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5分)

【参考答案】①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2分),②通过山林中的濛濛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③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2分)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1分)

【评讲建议】本题设置很典型,答案组织也很完整。先辨明了写景手法是什么(“山中伐木声”从听觉角度写,起到了以声衬静的作用。);然后结合诗句阐述了“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在诗中的体现;最后分析了写景手法运用的效果。(营造氛围,表达诗人心境),这样答题是比较规范的。三模考试就是要提醒学生更加注重答题规范,本题的设置很好地体现了这个导向。

四、现代文阅读【2017年南京三模】

小铜匠

叶绍钧

陆根元跟着六七个同学被先生带进高等小学里,觉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高等小学里的学生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根元只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自己隐藏在那里。

他看那高等小学里的运动场也十分可怪,广阔到难以言说。他站在廊下望对面的围墙,低矮且渺茫,他想,总有两三里的距离吧。许多学生在场中踢球,足尖触着球身,那球突然升腾空际。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时穿着蓝布的大褂,今天换了件新的深蓝纺绸的,还加上一件玄纱的马褂;衣服上纵横的褶纹十分清楚,可知被搁在箱子里的时候久了。先生举步时,头向前微俯。先生带了自己的几个学生走进高等小学的办事室,室中人便请他坐下。他只坐着椅子的一角,上体向前两手支在膝上,这才坐稳了。他和婉且谨慎地恳求学校收下他的初等小学的学生。说罢,他的头俯得更低,上体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答说:“他们在本校念书就是了。但是,停一会有个测验,请关照他们等着。” “是,是。”根元的先生连忙答应,仿佛属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着那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见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礼,只觉得害怕。再看其他不认识的先生们,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他非常不好过,仿佛周身有压迫拢来。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学校了。级任先生点名时问起,有学生回答说:“他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随即浮荡起―种无着的伤感。

第二课正开始,根元推开了室门走进来。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布长衫,上边很有些油污的痕迹;束着白带,形成难看的皱褶;然而白布长衫依旧嫌长,下缘只是在地上扫。他掩上了门,双手下垂,便隐藏在长而宽的衣袖里。当他向先生行了礼,走向他的座位时,中空的衣袖口轻轻拂动,正像街上走过的道士。这使全堂的同学觉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没表情的脸面与往日一样,只瞪视着前方,口略张开,颧颊微泛红晕。他被笑得羞愧了。全堂的同学端详着他的脸面和白衣。他觉得四周全是眼光,于是更为惘然了。

“你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忧愁地问。“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患的什么病?”

“不知道。”根元摇着头。他觉得这差不多像被考问功课一样,懦怯的心使他的头低着,又慢又轻地继续说道,“只听她说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死了。”

“家中什么人守着?”

“锁着。”他的手在衣襟那里按了一按,又说,“父亲出去了,钥匙在我的衣袋里。” 级任先生无可再问,望着根元只是出神。

此后根元照常到学校。他的功课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师都说他是低能儿。尤其是教算术的田先生,他曾指着根元的额角说:“你这么笨,今生学不会算术了!希望你不要来吧!”

过了重阳,根元果真不到学校了。

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预备暑假后开学。有几处门窗的旋手和窗钩已经损坏了,须唤个铜匠来重新装过。唤来的铜匠便是根元。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应行修理的门窗都弄好了。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带着工具自去。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情,但感动了田先生。晚上他和几个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我们不如那个铜匠,不如那个铜匠!”他又说道:“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情!”

根元的级任先生听田先生说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见:“用尽了方法么?这还不能说。像根元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不能使他们受一点儿影响。我们与他们,差不多站在两个国度里,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厚的墙,彼此绝不相通。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

田先生说:“你先生何不把这座墙打破了?”大家默然。他又说:“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只是我们所用的教法太柔弱无力了。根元的师父铜匠王三,镇上人都叫他烂醉鬼;但是他教徒弟并不烂醉。他不问怎样,不听他的话就是打!这才使徒弟有个惧怕,不敢不用一点儿心。我们也能照他那样命令学生就好了,可惜不能!”

“这就根本怀疑了?”级任先生失望地说。

田先生不回答。但他想:“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当那样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

他望着运动场中夏夜的幽景,又想:“如果自己就是铜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铺子里凑着昏晕的煤油灯工作,便在酒气熏人的小酒店里靠着墙壁醉倒了。总之,决不会在这夜景清幽的运动场中乘凉。”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选自《叶圣陶集》,有删改)

9.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环境和人物,就带上了他的感情色彩,(1分)并增强现场感。(1分)他看到的运动场古怪、广阔,表现他对这一环境的内心恐惧,(1分)为下文的退学埋下伏笔。(1分)他看到自己的先生衣着不同寻常、举止谨慎恭敬,(1分)反衬出高等小学先生的威严,增加了他的内心压力。(1分)

【评讲建议】

“陆根元的视角”,可以考查出考生是否知道小说的表现视角及其作用。

“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观察描写他的先生”,一个考查环境描写,一个考查对次要人物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应先答出内容、特点,然后说明它对心理和结构的作用。次要人物描写的作用,应先答出人物形象的内容、特点,然后说明它的作用。10.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参考答案】(1)写他的学生生活多,是为了通过他的学习过程批判旧式的学校教育。(2)写他的铜匠生活少,是为了引出他的师父,并与学校的先生作比较,引出对教育问题的讨论。(3)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发展变化。(4)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6分。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

【评讲建议】

本题主要考查结构和主旨。“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就相当于告诉我“详写了陆根元的学生生活,略写了他的铜匠生活”。如此详略安排,其用意应该跟主旨“批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紧密相关,比如写他的学生生活多,是为了通过他的学习过程批判旧式的学校教育;写他的铜匠生活少,是为了引出他的师父,并与学校的先生作比较,引出对教育问题的讨论。答题时,还要注意详略并写的作用——为了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发展变化。还有,详写的生活跟略写的生活是异质的,所以还隐含着对比的效果——把他的两方面生活结合起来,是为了形成对比,突出对教育的批判。

【选题意图】

(1)文本风格符合江苏特点。江苏省高考命题人偏爱选择解放前的文学类文本,比如沈从文的小说《会明》、师陀的《邮差先生》、汪曾祺的《侯银匠》。而此前,很多大市选了废名的一些作品。

(2)文本便于命题。叶圣陶的这篇小说内容丰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都比较多,情节有大的转折,主题涉及教育方式,有命题价值。

(3)题目涉及的得分点比较多,便于评分。

五、作文【2017南京三模】

1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审题与立意】

这是一则哲理类材料作文题,是关于“感觉”与“思考”关系的哲思。如何形象表达抽象的概念,将两者关系具象化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感觉”和“思考”在这两句话中的作用并不相同。“用感觉来思考”,“感觉”是名词,“思考”是动词;“用思考来感觉”,“思考”是名词,而“感觉”是动词。“感觉”作为名词,可以是本能、直觉、欲望、情绪等;作为动词,可以是感知等。“思考”作为名词,可以是思想等,作为动词,可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

“用……来”这样的句式可以表目的,即“用……代替……”,用感觉代替思考或用思考来代替感觉。“用……来”这样的句式也可以表方式,即用“用……方式来思考”,用感觉的方式来思考或用思考的方式来感觉。

“感觉”“思考”并无高下之分,但从不同角度看“用感觉来思考”和“用思考来感觉”,则有可思考的空间。

从佩索阿看来,大多数人凭感觉认识事物、生活,跟着感觉走,易为欲望驱使,被表象迷惑;而他则通过事物内部去辨别和省思,从而认识事物和生活。这只是诗人的个性化的生命体验,是供思考的素材,可以赞同,可以否定,也可以整体思考。

基于以上思考,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1)“用感觉来思考”角度

赞同:遵循内心的感觉常常是最深刻的思考,感觉是思考的先导,感觉使思考更贴近事物和生活,感觉让思考有了温度,感觉常让思考闪耀独特的光辉。

否定:感觉常常使思考迷航,依赖感觉使思考变得肤浅,感觉多于思考将陷入非理性的泥淖……

(2)“用思考来感觉”角度

赞同:经过思考的感觉才能动人,思考让感觉找到方向,感觉需要思考锤炼…… 否定:过度思考让感觉变得麻木,离开感觉的思考往往偏执……(3)整体角度 思考和感觉相辅相成。

用感觉享受生活,用思考感悟人生。……

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评讲建议】

(1)能抓住“感觉”和“思考”的关系,从“用感觉来思考”“用思考来感觉”或整体角度立意,都是视为符合题意,没有优劣之分。

其他立意角度,只要不脱离材料,言之有理亦可。(2)特殊作文评分:

A.只谈“感觉”或“思考”,没有涉及二者关系,最高不超过四类卷的判分。貌似只谈“感觉”或“思考”,其实隐含二者关系,正常评分。

B.以“感觉”或“思考”一面为主,涉及二者关系,或将“感觉”和“思考”置换为“感性”“理性”,正常评分。

…… 【选题意图】

这些年江苏高考作文总体上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写,如好奇心、忧与爱、青春与不朽等,一直在引导考生思考:怎样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积极状态是怎样的?

二是紧跟时代,关注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征。如品味时尚、绿色生活、探捡者与蝴蝶等,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是强调思辨,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探讨两者关系的作文比例较高,如人与路、忧与爱、山与水、青春与不朽等,着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四是从命题语言上,材料简洁不啰嗦,语言雅致。为照顾大多数考生,材料最后一般有立意方向的提示。

概括起来就是:人生、人文(环境与时尚)、思辨、简洁。

推荐的这道作文题针对生活中大多数人凭感觉认识事物、生活,跟着感觉走,为欲望驱使,被表象迷惑的现象;希望考生通过对人生的省思,认识事物和生活; 思辨色彩浓烈,命题语言简洁,符合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

推荐作文题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年5月14日是母亲节,很多网友在网上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思念,感人的留言、精美的动画、制作精良的相册填满了微信、QQ、微博……有一个网友发了一个图片,内容是:网上孝子特别多,可惜你妈不上网。对网友的行为和吐槽,你怎么看?

【选题意图】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这种增加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题上,阅读、写作也可能有体现,故而推荐此题。其他理由同上一题。

立意提示:

我心如明月,千里寄相思 想起就是挂念 表达情思也要与时俱进 孝道不能走过场 亲情需要沟通 最美的孝顺,名叫陪伴 莫让亲情“电子化” 白发的期盼

网上“孝心秀”,线下“有孝行”

六、阅读材料,完成12~14 题。【2014年江苏卷】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 又 琰 之 流 离 必 在 父 死 之 后 董 卓 既 诛 伯 喈 乃 遇 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遂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12.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 处)(3 分)【参考答案】又琰之流离/ 必在父死之后/ 董卓既诛/ 伯喈乃遇祸 每处1分,共3分;多画一处线,倒扣1分,扣满3分为止。13.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 ▲(限填城市名)(1分).....【参考答案】洛阳

14.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3 分)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宋史》 【参考答案】C

15.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 分)【参考答案】①时代诗风(关键词是“风格”,回答“格律”不正确);②创作时间;③与事实不符,与史实不符。(每点1分,答对两点即可得3分。)

【评讲建议】

(1)古代重点地名;题型考生要注意古代重要的地名、人的字号称谓、官职等。(2)关注古代文化典籍的体例、内容。(3)注意概括内容的要求,是观点还是理由。

【选题意图】本题选材言不甚深,不在语言点上为难考生,重在文化常识、作者观点态度上的判断,与前面大文言阅读区分明显。命题包括古代城市命名、文史分类知识、概括作者得出观点的理由,丰富而且新颖。且答案有字数要求,防止学生漫无边际,胡乱作答。

七、名著阅读 1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回中,元妃要宝玉将园中四处“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宝玉作诗过程中,宝钗和黛玉分别给了他什么帮助?反映了她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征?(6分)【2017届苏州期末】

【参考答案】(1)宝钗提醒宝玉不要用元妃不喜欢的字眼,(1分)提醒他用一个典故替代,(1分)可见她的用心周到、谨慎;(1分)而黛玉则是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为“省他些精神不到处”,(1分)就替宝玉做了一首,(1分)反映了她细腻纯真的一面。(1分)

(2)《边城》中,顺顺怎样从陆军什长一步步成为了茶峒掌管水码头的人?(4分)【2017届南京三模】

【参考答案】(1)因病从军队回乡,用积蓄的钱买船租给别人;娶了一个略有产业的寡妇;慷慨能济人之急,为人公正无私,赢得人心;原先高年硕德的人物去世,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代替者。(4分。每点1分)

【评讲建议】

近几年,名著阅读的考查越来越细,也更重视对内容的分析鉴赏。简答题,要看清题目要求,弄清考查重点,调动相关记忆有序呈现答案。一般会涉及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答案字数一般在60~80字左右。此外要注意答题规范,要有赋分意识,不要纠缠一点,大事渲染,顾此失彼。

【选题意图】

近几年的简答题,《红楼梦》是必考篇目,《呐喊》和《边城》也是考查的重点,所以选择《红楼梦》和《呐喊》的两道题例。另外,设题上,《红楼梦》一题立足对人物的评价和认识,且体现高考比较探究的考查特点,《边城》一题立足于对情节的把握,两题各有侧重。

第二篇:高考语文冲刺预测试题

2013年河南省高考冲刺押题预测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它们的归趣显然是不同的。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要启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诗人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了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到宋代,以禅喻诗遂成为风气,在这风气中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这部诗话牵涉到的以禅喻诗的评论,又引出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是是非非,争论了将近一千年。

诗和禅的沟通,表面看来似乎是双向的,其实主要是禅对诗的单向渗透。诗赋予禅的的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禅赋予诗的却是内省的功夫,以及由内省带来的理趣;中国诗歌原有的冲和淡泊的艺术风格也因之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也许把禅的作用估计过高,但不可否认,禅给了诗一种新的刺激,使诗的面貌更加丰富多彩了。

禅对诗的渗透,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是以禅入诗。以禅入诗,是指把禅意引入诗中。其中有些作品是用禅语阐述禅理,只有诗的躯壳而没有诗的审美价值,严格地说不能算是诗,或姑且称之为“禅言诗”。这些诗总的看来并无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富有理趣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更值得研究的是另外一些作品,它们或写花鸟,或绘山水,或吟闲适,或咏渔钓,并没有谈禅,但在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寓有禅意。王维的《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青苔返照如同一个象征,使人想到大千世界就这样不知不觉地生生灭灭,无有常住。禅宗重视“返照”的功夫,“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用的字面也使人联想到禅宗的教义,而诗里所表现的清静虚空的心境,更是禅宗所提倡的。《冷斋夜话》里的一段记载也很有趣。华亭船子和尚有偈曰: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丛林盛传,想见其为人。山谷倚曲音,歌成长短名曰:一波才动万波随,蓑笠一钩丝。金鳞正在深处,千尺也须垂。吞又吐,信还疑,上钩迟。水寒江静,满目青山,载明月归。船子和尚写的是垂钓的情景和过程,意象丰富,境界高远,而又寄寓着随缘任运的禅理。千尺丝垂,以见求之深,万波随动,以见动之广;鱼既不食,遂空载月归。诗的意境亦返于清净虚空,有禅理禅趣而无禅语,简直可以当一首渔父词来读,和柳宗元的《江雪》张志和的《渔歌子》相去无几,难怪为人所盛赞。

禅对诗的渗透,另一方面就是以禅喻诗。细分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和以禅论诗的区别。以禅参诗是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欣赏诗歌作品。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正邪道的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以禅论诗则是用禅家的妙谛来论述作诗的奥妙。这是三种不同的以禅喻诗。更多免费加Q465010203

(摘编自袁行霈《诗与禅》)

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④,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予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更多免费加Q465010203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③淫祠:滥设的不合礼制的祠庙。④缗(mín):贯,成串的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朔:阴历的每月十五。. B.其党暴戾为害 . C.登车就道 .

D.复祷于社坛 .

党:同伙。就:靠近。社:土地神。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养浩心系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 ②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③养浩至,尽置诸法 ④又刻十贯、五贯为券,给散贫乏

⑤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⑥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从小酷爱读书。刚十岁时,读书不停,以致父母为他过于勤奋而担忧劝阻,他就白天默默诵读,夜间关上门,点灯偷偷读书。

B.张养浩很得不忽木的赏识。不忽木惊异于他的文章,提拔他为礼部令史;到他家里探问病情时,发现他家徒四壁,赞叹他是真正的官员。

C.张养浩为民之心感动上苍。赴陕西做官时,他沿途赈济灾民,安葬死难的百姓;到西岳庙求雨,诚心动天,结果连下了两天雨,解除了旱情。

D.张养浩勤于政务,鞠躬尽瘁。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他日日住在官府,白天赈济灾民,夜间为民祈祷,后来因忧心百姓,一病不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更多免费加Q46501020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笠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②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③梦中归。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①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②淹:山。③化蝶:睡梦。指庄周化蝶的典故。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在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更多免费加Q465010203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茏没锁上吧?”我问道。

“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本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战争为题材,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情节跌宕起伏,语言质朴清新,反对战争的深刻主题得以体现。

B.小说以“我”为全知视角,讲述了一个“现在进行时”的故事,“我”的出现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感,亲切感。

C.老人多次说猫会照顾自己,经两次劝告始终没有挪动离开,意在表现他老迈唠叨、对外界反应麻木的精神状态。

D.小说通过我与老人的对话表现人物心理,虽然没有一句情绪化的语言,但老人的内心之痛却细致入微的体现出来。

E.我注视着最后几辆大车匆忙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也让读者推想出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更多免费加Q465010203(2)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老人三次说“在照看动物”,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为什么以“桥边的老人”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费加Q465010203(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朴实无华的笔触,展示了大师饶宗颐的文化贡献和独特文化思想,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影响力。

B.饶宗颐集经学、佛学、史学、考古、文学、书画、音律、梵语于一身而蜚声中外,其学识、成就超过了钱钟书、季羡林。

C.饶宗颐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从早期的治地方史志到晚年探求中国精神史,每个方向都有成就,学问既博且深。

D.顾颉刚请饶宗颐编写《古史辨》第八册,但因两人在观点及辨伪方法等方面有分歧,使得《古史辨》第八册的编写被迫终止。

E.饶宗颐能进行古今文化的交汇比照,视野开阔,胸襟博大;同时他还看到了放弃本土文化的危机,提出应该反求诸己,(2)饶宗颐做学问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饶宗颐是“大师中的大师”?请简要分析。(6分)

(4)饶宗颐认为实现国家文艺复兴应该重新塑造“新经学”,你赞同,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国内外讲授“中华宏观文化史”“中外文化对比史”等课题,坐而..论道,对世界文化的全新思考广受好评。.. B.张军广泛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人事改革方案的初稿。.... C.虽然苏轼一直被卷入政治漩涡中,但他光风霁月,超脱于蝇营狗苟的政治斗争之外,....纯然表达心之所感,将得失置之度外。

D.阅读,在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会计日程功出现盛况;阅读,在应付日子或消磨生命....的旅程里,会出现空白。更多免费加Q465010203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市政府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主题,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群众参与,注重实效,积极组织广场文化活动。

B.在汽车社会的滚滚车流中,校车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因此,无论是管理者、教育者,还是司机、行人都有责任合力构筑校车安然行驶的坦途。

C.我们呼吁文明人高度修养的形成,即尊重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否则就会对他人的身心产生不利危害。

D.她对公益活动充满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作出了贡献。

第三篇: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练习一

冲刺练习1

一、名篇名句默写(5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师说》中,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表达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游山西村》中,陆游用“,”描摹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卷,反映出当地淳朴的民风。

二、综合运用(23分)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在安全检查座谈会上,有代表指出,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级领导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如临深渊的心态,切实抓好安全工作。....②《中国好声音》一反有些选秀节目“泛娱乐化”的特点,以“好声音”为唯一评判标准,带给观众朴实无华的感动,赢得了溢美之词。....③曹操严格按信赏必罚的原则行事,这作为乱世领袖是很自然的事。但就臣....仕者的立场来说,他却是可怕的主君。

④在煌煌的夕阳中,石头铺成的庭院里,野草莓兀自开着花,枇杷树开始结果,周围宁静得让人顿生黍离之悲。....⑤经验主义局限于一时一地的片面的感性认识,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而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⑥这位青年作家的作品的确优秀,阅读时,读者经常会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动,不由自主地拍案而起,击节赞叹。....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⑤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火车票既是乘车的凭证,也是传播的媒介,它在保证基本功能不变的前提下,面向市场适当开展一些广告业务,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自主经营行为。

B、遗传因素虽然可以影响人们识别面部特征的能力,但在评估美丑及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问题上,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接触的环境因素才是最为重要的。

C、日前,美国科学家在《天文物理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认为在太阳系可能存在“ D、在非智能手机时代,一度涌现出耳熟能详的很多国内品牌,熊猫、波导、夏新等等;不过在智能手机时代,一个个曾经辉煌的老品牌纷纷倒下消失。

4、下列各句中,语气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崩”又称崩驾、崩殂,常用于比喻帝王之死,也可用于太后、皇后和太子。

B、“僭”有超越本分之义,古时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

C、“加”是加官授职的意思,即在原有的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D、“尚”,承奉、奉事或仰攀,后专指娶帝王之女,尚主即娶公主为妻。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环境中的铅污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自然,指火山爆发烟尘、飞扬的地面尘粒等自然现象释放出来的铅,但 ①,包括铅及其他重金属矿的开采、冶炼,蓄电池工业等。②,锌肥含铅量高达50~52000mg/kg,磷肥品种过磷酸钙中含铅32.5mg/kg。空气中的含铅颗粒,经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甚至影响心脏搏动,诱发心肌梗塞,从而 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

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整体素质未必越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11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②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②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③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邦度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另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

9、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现代德国哲学家斯播格耐在他的名著《西方之衰落》里面曾经阐明每一种独立的文化都有它的基本象征物,具体地表现它的基本精神。在埃及是“路”,在希腊是“立体”,在近代欧洲文化是“无尽的空间”。这三种基本象征都是取之于空间境界,而他们最具体的表现是在艺术里面。埃及金字塔里的甬道,希腊的雕像,近代欧洲的最大油画家伦勃朗的风景,是我们领悟这三种文化的最深的灵魂之媒介。

我们若用这个观点来考察中国艺术,尤其是画与诗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再拿来同别种文化作比较,是一件极有趣味的事。

西洋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油画家梵埃格的画极注重写实,精细地描写人体,画面上表现屋宇内的空间,画家用科学及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于是透视法的知识被发挥出来,而用之于绘画。

中国十八世纪雍正、乾隆时,名画家邹一桂对于西洋透视画法表示惊异而持不同的态度,邹一桂认为西洋的透视的写实的画法“笔法全无,虽工亦匠”,只是一种技巧,与真正的绘画艺术没有关系,所以“不入画品”。而能够入画品的画,即能“成画”的画,应是不采取西洋透视法的立场,而采沈括所说的“以大观小之法”。

早在宋代,一位博学家沈括在他的名著《梦溪笔谈》里就曾讥评大画家李成采用透视立场“仰画飞檐”,而主张“以大观小之法”。他说:“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阁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立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沈括以为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常人站在平地上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仰首看山;而是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以大观小”。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而不是机械的照相。这画面上的空间组织,是受着画中全部节奏及表情所支配。“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这就是说须服从艺术上的构图原理,而不是服从科学上算学的透视法原理。他并且以为那种依据透视法的看法只能看见片面,看不到全面,所以不能成画。他说“似此如何成画”?他若是生在今日,简直会不承认西洋传统的画是画,岂不有趣?

这正可以拿奥国近代艺术学者芮格所主张的“艺术意志说”来解释。中国画家并不是不晓得透视的看法,而是他的“艺术意志”不愿在画面上表现透视看法,只摄取一个角度,而采取了“以大观小”的看法,从全面节奏来决定各部分,组织各部分。中国画法六法上所说的“经营位置”,不是依据透视原理,而是“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全幅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

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

用心灵的俯仰的眼睛来看空间万象,我们的诗和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不是像那代表希腊空间感觉的有轮廓的立体雕像,不是像那表现埃及空间感的墓中的直线甬道,也不是像那代表近代欧洲精神的伦勃朗的油画中渺茫无际追寻无着的深空,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宇宙感。《易经》上说:“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正是中国人的空间意识!

西洋画法上的透视法是在画面上依几何学的测算构造一个三进向的空间的幻景。一切视线集结于一个焦点(或消失点)。正如邹一桂所说:“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官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而中国则对于同此一片山景“仰山巅,窥山后,望远山”,我们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由高转深,由深转近,再横向于平远,成了一个节奏化的行动。其所构的空间不是几何学的科学性的透视空间,而是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选自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有删改)

10、下列关于“空间意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初期油画家梵埃格用科学及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他将透视法的知识用于绘画,于是西方绘画中的空间意识产生了。

B、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阁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谓“自下望上,如人立平地望塔檐间,见其榱桷”。这就是中国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

C、中国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不是像希腊雕像、埃及墓中甬道、伦勃朗油画中的风景,而是“俯仰自得”的节奏化的、音乐化了的艺术空间。

D、西方画体现出来的空间意识是画家的眼睛从固定角度出发,集中在一个透视的焦点,再辅以心灵的眼睛,透视全景。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①②段从斯播格耐《西方之衰落》开篇,斯播格耐在文中谈到埃及、希腊及欧洲近代文明的空间象征理论给作者以影响,怍者以此来考察中国诗画中体现的空间意识。

B、③④段首先介绍了西方在十四世纪将透视法引进绘画、建筑领域,而中国画家邹一桂则认为西方这种通过透视而产生的绘画“不入画品”,而真正能人画品的画,是采用沈括的“以大观小之法”。

C、⑤~⑧段具体介绍了“以大观小之法”,即从一个角度,俯仰观照宇宙万物,空间万象,这也就是具有节奏感的、音乐化了的中国人的空间意识。

D、全文通过比较的手法介绍了中国诗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和西方的不同,全文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将作者对中国诗画的魅力,中国诗画中体现的空间意识解读到了极致。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西洋画依据透视法的看法只能看见片面,所以不能成画,而中国画是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

B、采用西洋透视法的画家视线是固定的、直接的,视线集结于一个焦点,而中国画家的视线不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是流动的、转折的。

C、西洋画是一种机械的照相,而中国画则不然,其空间组织受着画中全部节奏及表情支配。

D、西洋画画参天的大树、树外人家、远山流水一定在地平线上缩短缩小,而中国山水画家却移远就近,将大树和树外人家、远山流水画在一个平面上。

冲刺练习1 参考答案

一、1、(1)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

者也

(2)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二、2、C 【解析】①如临深渊:形容存有戒心,做事非常小心谨慎。使用正确。②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话语;后多指吹捧的话。多含贬义。此处指赞美之词,褒贬失当。③信赏必罚:该奖赏的一定奖赏,该处罚的一定处罚,形容赏罚严明。使用正确。④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此处望文生义,错误理解为“悲伤”。⑤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用于贬义,有时用于自谦。使用正确。⑥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不合语境,不能用于赞叹。

3、C 【解析】A项,偷换主语,不合逻辑。“它”是指火车票,而开展广告业务的只能是人或单位机构。B项,关联词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遗传因素”前面。D项,语序不当,“很多”移至“耳熟能详”前。

4、A 【解析】A项,“是不是应该……呢?”语气最为委婉,且包含商量的意味;B项,“难道不应该……吗?”表反问,语气最强,感情色彩也很强烈;C项,用“无疑”一词加以修饰,并且又用“是……的”结构加以突出强调,强化了语句表达的语气;D项,采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语气更为强烈。

5、A 【解析】A项,古代称帝王或皇后的死叫“崩”。

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要关注语段的意思和横线前后语句的具体内容。①处,由前面“但”和后面“包括铅及其他重金属矿的开采、冶炼,蓄电池工业”可知,此处应该填“更大的污染源是人类活动”;②处,由后文锌肥、磷肥含铅量高可知,此处应填“铅的农业污染主要来自施肥”;③处,横线前面陈述了铅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故此处应填“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危害”。

【参考答案】①更大的污染源是人类活动(或:更大的污染来自人类活动)②铅的农业污染主要来自施肥(或:使用化肥造成的铅污染也不容忽视)③对人的肺和心脏造成损害(或:对人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危害)(每句2分)

7、【参考答案】①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其适应能力未必就越强。②一个人受教育程度高,未必比其他群体更容易就业。

三、8、CE 【解析】C项,“在匈奴时”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E项,“借喻”错误,应为“借代”。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注意联系诗人

经历和写作背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作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里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被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场景。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因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参考答案】①好处:大量运用虚写,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苏武出使时英气勃发的情景,被扣留匈奴牧羊、思归的凄凉痛苦生活和回到汉朝后物非人也非、恍若隔世的感慨,以及对汉武帝的无限追思。塑造了一个爱国忠君、富有高尚民族气节的汉臣形象。(2分)

②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对苏武的崇敬赞美之情。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作者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坚贞不屈,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4分,每点2分)

四、10、C 【解析】A项,“于是西方绘画中的空间意识产生了”错,文中没有这种说法;B项,“这就是中国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错,李成采用的是西方的透视法,他的画体现的并不是中国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D项,“再辅以心灵的眼睛,透视全景”错,这不是西方画的特点。

11、D 【解析】D项,“中国诗画的魅力”错,文中没有谈到。

12、D 【解析】A项,“作者认为”错,是名画家邹一桂的观点;B项,“固定的,直接的”错;C项,“西洋画是一种机械的照相”错。

第四篇:高考冲刺发言稿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咱们学校高三**班**同学的父亲,今天能来参加 “大会”,并代表这么多学生家长发言,我感到十分激动、万分荣幸。

首先要感谢老师,为了这一天,每天早晨,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老师们已在自己的岗位上迎接学生的到来;而每天晚上,当许多人酣然入睡,许多人消遣娱乐时,老师们还在伏案工作。

为了这一天,多少个习题被老师精心组织,细心批阅。多少次叩击心灵,语重心长的话语激荡着同学们的心灵,老师用爱心、智慧、责任、激情启迪了同学们的爱心、智慧、责任、激情,为同学们的成才、成长辛勤地搭桥、修路。作为一名家长,我由衷地向老师们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无私的付出,辛勤的劳动!

翻开日历,你会发现,距离高考还有60天了,战场的硝烟已经弥漫;决战前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同学们人生道路上一个奋斗的新起点;60天,可以收获累累;60天,可以突飞猛进;60天,可以创造奇迹;60天,可以铸就辉煌!

我们要感谢生活,给我们留下了60天的时间去努力。踏上最后的征程,我们更要沉着、冷静,以平常心对待学习和生活。学海无涯,还有许多知识我们没有很好地掌握,还

有很多规律等待探索,还有很多技巧需要总结,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琢磨。每一个人都有做不完的事情,而且每个人都有难以想象的潜力和无限宽广的进步空间。放平心态,潜心钻研,每一秒都有收获的契机,每一道题都有发现的惊喜。60天,每一天都是新的一页,每一页都写满奋斗的历程。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日,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的确,却接近成功,道路便却艰险。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立志高远,努力拼搏。在高考这场综合实力的较量中,能驾驭知识,战胜困难的人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我们深谙,只有轮回的四季,没有轮回的人生。十几年的辛勤苦读,为的就是这最后的冲刺——决战的时刻。我深信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请坚信,一切的阴霾都将消散,因为这个春季是希望之春,胜利之春。我们的心在此飞翔,在和煦的春光中梦一般绽放。走过迷茫,走过彷徨,充满自信,越发坚强。用快乐迎接高考,用沉着对待学习,用平和看待成绩,用无畏去面对坎坷和荆棘。

同学们,高考虽然不是人生的全部,却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步。在日后的60天里,让我们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复习当中,用微笑照亮前程,用汗水浇铸理想。无愧无悔得过好每一天,尽情描绘青春的风景,抒写人生的篇章。让我们整装待发,迎接六月。扬起希望的风帆,乘风破浪,向着光

明,远航!

最后,祝愿同学们六月高考,马到成功!

第五篇:2004-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选编-默写

2004-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选编-默写

(2004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战战兢兢,_____,_____。(《诗经·小雅·小旻》)

(2)_____,_____。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3)想当年,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

(1)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2)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005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2)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答案】

(1)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2)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2006年)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屈原《离骚》)

(2)舍南舍北皆春水,_________。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杜甫《客至》)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论语·雍也》)

【答案】

(1)恐美人之迟暮(2)但见群鸥日日来 蓬门今始为君开(3)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07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谈笑间,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仓廪实则知礼节,_________。《管子·牧民》)

【答案】

(1)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2)羽扇纶巾 樯橹(强虏)灰飞烟灭(3)落红不是无情

物(4)衣食足则(而)知荣辱

(2008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座中泣下谁最多? 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而卒莫消长

也。(苏轼《赤壁赋》)

(6)______,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______,始于足下。(《老

子·第六十四章》)

【答案】

(1)辩乎荣辱之境(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陟罚臧否(4)江州司马青衫湿(5)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2009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纵一苇之所知,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6)__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_____,残阳如血。(毛

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答案】

(1)又重之以修能(2)吾尝跂而望矣(3)蓝田日暖玉生烟(4)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

曾相识燕归来(5)凌万顷之茫然(6)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

(20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2)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3)诗云:“▲,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

(4)奇文共欣赏,▲。(陶渊明《移居》)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6)▲,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答案】

(1)泣涕涟涟(2)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行百里者

(4)疑义相与析(5)剑阁峥嵘而崔嵬(6)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

(2011)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夫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⑵,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⑷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⑸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⑺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⑻,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

国维先生纪念碑》)

[答案](1)泠然善也(2)乘骐骥以驰骋兮(3)星汉灿烂(4)屋舍俨然(5)

可以正衣冠(6)去来江口守空船(7)佛狸祠下(8)独立之精神

(2012)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剑阁峥嵘而崔嵬,▲,▲。(李白《蜀

道难》)

(3)▲,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韩愈

《师说》)

(5)使天下之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

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学而》)

10.(1)积善成德(2)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3)万里悲秋常作客(4)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不敢言而敢怒(6)只是当时已惘然(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评点]此题以高中背诵内容为主,不涉及初中内容,课外一句两空,而又是《〈论语〉〈孟子〉选读》上的,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兴趣。而且命题不刁钻,不拐弯抹角地默写,不难倒学生,这是一种命题心态,好!

(2013)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2)汩余若将不及兮,▲。(屈原《离骚》)

(3)▲,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

(5)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煜《虞美人》)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7)箫鼓追随春社近,▲。(陆游《游山西村》)

(8)祸兮福之所倚,▲。(《老子》五十八章)

10.(1)神人无功(2)恐年岁之不吾与

(3)无边落木萧萧下(4)别时茫茫江浸月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6)濯清涟而不妖

(7)衣冠简朴古风存(8)福兮祸之所伏

【评点】本次高考默写,是历年来最为容易的一次。在默写上不设置障碍,这是一种气度,更是对当今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种体谅,力顶!

(2014)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屈原《离骚》)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6)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7),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8)水至清则无鱼,(《汉书·东方朔传》)

【答案】(1)定乎内外之分(2)春与秋其代序(3)不霁何虹

(4)气吞万里如虎(5)白露为霜(6)无案牍之劳形

(7)往者不可谏(8)人至察则无徒

【解析】(1)至(4)句出自高中课本必背篇目;(5)、(6)句出自初中课本必背篇目;

(7)、(8)句出自课外,其中第(7)句曾被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化用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所以课本注解上有,而第(8)句常被引用,也不陌生。

【评价】今年名句默写,延续了去年的趋势,在默写上不设置障碍,这是一种气度,更是对当今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种体谅,力顶!

下载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2017届高考语文冲刺选编试题(一)(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高考冲刺语文知识归纳

    2018 高考最后一课时维元月,序属孟春。寒冰初破,春草待芽。东风款款,蛰虫始振。思昨日,闻鸡起舞已是半载时光;看明朝,跃马扬鞭只在百日三月。弹指挥袂,人生一世。芳华短暂,不容蹉跎......

    2014年高考冲刺 语文

    2014年高考冲刺 语文:加强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高考将至,广大考生正在进行艰苦的复习准备。考前一个多月的最后冲刺阶段,与第一轮复习全面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的复习策略相比,复......

    XX届高考冲刺誓师大会演讲稿(5篇模版)

    XX届高考冲刺誓师大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冰雪消融,化作万顷碧涛;朗朗书声,铺就锦绣前程。”12年的寒窗苦读,4300多个日夜企盼,此时已到了扬鞭策......

    高考冲刺一:一模之后语文复习策略

    高考冲刺一一模之后语文复习策略 编稿:于坤责编:程彦芳一模考试一般是在语文一轮复习全面结束之后进行。经过一轮复习,语文科各板块、各知识点都已系统复习一遍,应该说此时的考......

    新建二中2012届高考语文冲刺卷(一)

    新建二中2012届高考语文冲刺卷(一)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浇.薄(jiāo)倾.向(qīnɡ)称.心如意(chân)戛.然而止(jiá) B.......

    2014学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

    2014学年中考语文冲刺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蓦.然(mò) 明眸善睐.(lài) 长吁.短叹(xū) B、铿.锵(kēn......

    【十年高考】江苏省2004-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专题:成语专题]

    2004—2013年高考江苏语文试题:成语专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004) A.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

    【高考十一年】江苏省2004-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专题:作文专题]

    2004—2014年高考江苏语文试题:作文专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2004)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