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人是怎样处理家庭生活垃圾(大全)
美国人是怎样处理家庭生活垃圾
处理家庭生活垃圾,是每个家庭每天都会遇到的问题,看是小事,其实也是大事。—个城市成千上万户,有的城市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户的家庭每天都要处理垃圾,就成为一个城市市政建设的重大问题。家庭和社会如何处理及怎样处理垃圾,说到底,这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经济水平的不同,处理垃圾的方法也各异。显然,富人和穷人、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这里我还想讲一个,所在小区居民处理家庭生活垃圾的故事。这个小区规定,每户必须准备6个处理垃圾的器具,其中有2个带盖的垃圾桶(一大型,一中型),4个垃圾筐,各有不同颜色,以便垃圾分类。一个大型垃圾桶,放在每户的后花园,是清理植物垃圾用的(前面已提到,楼前植物垃圾由小区统一处理,后花园则由各户自己清理)。一个中型带盖垃圾桶,专门装食物垃圾用的,一般都放在车库里。各家每天的食物垃圾,装在小垃圾桶里,用塑料袋包好及时清理送到车库食物垃圾桶。另外4个垃圾筐也都放在车库,都是统一规格的可以落在一起,架起之后各有空格,可随时放入弃物。这4个垃圾筐分别装入不同的垃圾:一是废报纸、杂志、广告品等纸类;二是铝、铁制品,如易拉罐、罐头盒等物品;三是玻璃品,各种酒瓶、饮料瓶,罐头瓶等物品;四是塑料品,各种塑料瓶、饮料瓶,油瓶等。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回收废物利用的好原料。
工人清理生活垃圾, 每周到小区来两次,也有固定轮换清理时间的。第一次是每周二,主要清理食物垃圾,也就是前面说的中型食物垃圾桶;第二次是每周五,清除所有的居民生活垃圾,也包括食物垃圾桶,就是说,食物垃圾每周清除两次,以保持家庭卫生。
清理生活垃圾的工人,可不像清理环保垃圾那样一干就是一整天。在规定的清理垃圾时间之前,各户居民须在头一天晚上,把自己的垃圾桶或垃圾筐,送到门前马路牙上摆好。清理垃圾车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垃圾运走了,当人们起床时,只能看见空垃圾桶和垃圾筐,及时将它收回。我们看到当第一次清理食物垃圾时,包括司机只有两个人。开来一辆清运垃圾车,—个人把食物垃圾桶推到车后,再去推另一个垃圾桶,一个人则在车后开升降机把垃圾倒在车里。很快就把上百户人家的垃圾清理完,工作效率极高。第二次是周五清除所有垃圾, 比较复杂一些,但清理进度也很快。这次开来较大型机械化的清运车,有三、四个人(包括司机)。他们到每户门前,推的推,搬的搬,不一会就把垃圾桶和垃圾筐的垃圾,分类倒在清运车上。
一个家庭所产生的垃圾是比较复杂的,即使是有现代化的设备和清运垃圾制度,但有的垃圾还不能都得到及时处理,有时也需采取另外的办法,给以很好的解决。这里我举几个事例:有一次孩子换汽车机油,把废机油装在小塑料桶里,外面用塑料袋封好,在规定的时间我把它放在其他垃圾旁边。第二天早晨起来去看,结果别的垃圾都运走了,只剩下小塑料桶废机油还放在那里。回来后孩子说是由于小机油桶上未贴说明标签。后来贴上内装“废汽车机油”, 再按规定时间送去,结果把它运走了, 说明清理垃圾是有严格规定的。有一次我看到对面楼前垃圾运完了,还剩有两个大纸箱子,一打听才知道必须把它压扁,整齐摆到一起,才能运走。据我观察,清理垃圾的工人干活效率高、速度快, 如果要把两个大纸箱压扁了很费时间,会躭误清理其他垃圾,如果不压扁纸箱装上车需占很大地方,所以不予清理, 同时也告诉户主以后不要这样倒垃圾。其实这样的事每家都能遇到,购买大件商品,一般都是用大纸箱包装。
另一件事也是我不曾想到的: 离我住的地方比较远的一家, 楼前放着一堆东西,看样子好像要搬家,有桌子、沙发还有其他一些物品。放了好几天,有一天外面下小雨也没人出来照管。隔了好长时间,有一天忽然开来—辆大卡车,我以为是搬家的,但见车上下来几个人,有人把卡车后边的升降机放下来,往车上运东西,后来有一个长沙发在车上装不进去,另一个人开动机器,像一把大铡刀把它拦腰斩断, 我才知道这是台清运垃圾车。
美国人处理生活垃圾,全国各地并非都是一样的,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也不完全相同。但总的说来,发达国家处理家庭生活垃圾,己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相应的措施,再加上人们也都养成了一定的文明习惯。(来源:互联网)
第二篇:家庭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
家庭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垃圾分类处理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在调查上海市三岛龙州苑小区的垃圾生产量后,以访问的形式来调查垃圾分类的现状、垃圾不分类的原因及影响、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影响以及提出一些的建议。垃圾分类需要政府与国家的重视,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大环境下,想要实行垃圾分类还需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关键词:垃圾生产量;垃圾分类;可行程度;影响
序言
我们的祖国现已成为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使用,我们不能一味地使用资源而不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就从我们身边来看,居民的生活垃圾就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以及再利用。反观发达国家,如日本,就将垃圾分类做的井井有条,这是发展中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以此为调查方向,主要对我自己所在小区垃圾分类推广的难点以及可行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给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正文
本篇论文采用的是访谈式调查,即对居委会管理人员以及在小区中随机抽取几幢大楼的几位住户,进行提问并请调查对象回答的方式。上海市金山区三岛龙洲苑小区(以下简称“三岛小区”)地段优良,建成时间也较久,所以有稳定的住户,因此选择该小区作为调查对象,或者说是以此来反映社会成员对于垃圾分类情况的问题是较为妥当的。在经过询问三岛小区居委会成员之后,得知该小区每日的垃圾生产量约为3.2至4.3吨,当问及什么类型的垃圾占每日垃圾生产量比重最高位时,居委会的管理人员迟疑地回答:并不清楚。
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
经过访谈之后,所得到的反馈显示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是非常不尽如人意的,在抽取的50位调查对象中,只有一家住户表示自己家中会分类垃圾,但分类对象只是将电池类的垃圾分类,其余生活垃圾仍是一起丢弃的。据调查对象介绍,三岛小区在去年曾经实行过垃圾分类,具体措施是在相应的垃圾桶上贴上干垃圾与湿垃圾的标签,一次希望居民可以按类别分类。但依实际结果反映,居民们大多还是将干湿垃圾混在一起丢弃。后来,此次垃圾分类行动便是不了了之了。以此观社会,在小区之外,可以说全国各地的垃圾桶,大多都是分类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废旧电池垃圾”以及“烟蒂丢弃处”(如下图)。
图1 然而,真正能做到按照垃圾桶上的指示来丢弃垃圾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有调查对象对此次调查表示是多此一举,但是,我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的是资源。生活垃圾在人们看来是不值得理会,丢弃了便不愿意在管的东西,可是,生活垃圾也是资源,它是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很重要。
产生现今垃圾分类情况的原因
产生这种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有很多,在与三岛小区50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之后,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垃圾分类在我国没有明确的规定。受访者表示自己能够分清的分类基本只有塑料制品、电池类、生活类等依靠肉眼可区分的材料来区分垃圾的分类。也就是说,除了专业人士,目前中国的普通人士基本上只能凭生活经验来区分垃圾的类别。这就暴露了一个弊端:首先在制度上就没有明确的规范划分,这可以说是源头问题,日本的垃圾分类就做的十分细致,以瓶子为例,不同材质的盖子就有不同的分类。在我国,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其实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而又和有毒有害垃圾的分类方法不平行。因此,如果想实行并推广垃圾分类,首要做的事是明确规定垃圾分类的项目。
第二,公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许多受访者表示,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有关垃圾分类的教养或者说科普。以受访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学校基本不会宣传有关垃圾分类的信息;对成年人来说,更是不会去大力宣传。国家并不存在垃圾分类的氛围以及动力,这就导致了公民也没有存在垃圾分类的意识,不管是餐厨垃圾、生活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等,都放在一起丢置。
第三,拾荒现象较为普遍。受访者表示经常能看到拾荒者在三岛小区的垃圾桶翻找,此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普遍。在我国,垃圾分类完了后被送到垃圾中转站,压缩打包后再送往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站和垃圾发电厂等垃圾处理场所。垃圾焚烧和发电前会对垃圾进行预处理,也会做一些比较粗糙的回收工作。垃圾焚烧后的炉渣,可以做建筑材料,飞灰为危险废物,要按危废处理。中国目前的可循环垃圾,或者说回收价值较大的垃圾大部分都被拾荒者或者捡垃圾的进行初步回收了,应该说他们完成了较大部分垃圾重收利用的工作。当然这也导致了我国垃圾的热值较低,垃圾发电的效应不高。
第四,实行垃圾分类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受访者表示,三岛小区之前也推出过简化版的垃圾分类,但还是没有多少居民能做到。垃圾分类说到底还是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但是环境保护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以垃圾分类来说,看似简单但是其实它的复杂程度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都要高。一旦负责管垃圾分类,必定会费很多人力与财力,但效果是否良好仍是未知数。
垃圾不分类的影响
对于垃圾不分类回收带来的影响,在与三岛小区50位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之后,总结出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对于土地的侵占。生活垃圾中含有不少不可降解的物质,对这些不可降解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的话,会侵占土地资源。
其次,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受访者们表示最担心的就是对于废弃的电池,很多家庭起初都不会把电池扔进生活垃圾一起,但是他们并没有在三岛小区发现有关回收废旧电池的地点,随着废电池开始增多,久而久之,便放弃了分开丢弃的想法。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一旦埋入土地,对土地的侵害以及对人类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此外还有废塑料,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
再次,对于资源的浪费。不同的垃圾能够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如果全是一股脑儿将它们混合在一起,那他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焚烧发电。但是明明有更好的利用方式,如此处理,岂不可惜?
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
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有一下四种:
第一种,支持。只要有相关的措施发布,他们表示一定会按规定分类垃圾。持这种态度的受访者有8人,所占比重为16%。
第二种,支持但对垃圾分类的推广表示怀疑,并且觉得实行起来较为麻烦。持这种态度的受访者有10人,所占比重为20%。
第三种,表示实不实行垃圾分类都可以,表示无所谓态度。持这种态度的受访者有26人,所占比重为52%。
第四种,不支持,认为垃圾分类太麻烦了,维持现状就好。持这种态度的受访者有6人,所占比重为12%。
纵观受访者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统计,垃圾分类在群众中的基础还是较为良好的,这有利于推广垃圾分类。
解决措施
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科学家、技术人员和政府部门,把相关回收体系建立和完善起来(这本身就已经不容易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向日本学习),然后需要有效的宣传使得多数人能够理解并运用这套垃圾分类法则,然后我们才能够实现足够高效的垃圾分类。
先是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分类垃圾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是非常庞大的。比方说某市民在家中给垃圾分好类,可当该市民拿下去丢弃的时候,楼下却只有一个垃圾桶,那么试问,该市民的分类又有何意义呢?再假设楼下可以分类了多个分类的垃圾桶,然而垃圾车只有一个车厢,环卫工人将分好类的垃圾又混合在一起,那么放多个分类垃圾桶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系统必须一直分下去,分到整个垃圾处理完成,才可以算功德圆满,任何一个环节卡住了,前面的所有分类都是无用功。
其次是需要强度和频率足够的宣传教育,这个甚至可能需要一代人、两代人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全部完成。要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不要说已经年迈的老人,就连现在的中年、青年的垃圾分类习惯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改过来的。我们只能改,只能通过高强度和高频率的宣传来一点点改掉自己已经形成的混扔垃圾的习惯,真正的希望是从儿童开始,他们还具有可塑性,他们的习惯还来得及从小培养。在我们改正,他们养成,然后逐代淘汰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习惯才能够巩固下来。
参考文献
无。
第三篇:美国人怎样教育孩子
美国联邦宪法赋予美国人以公民权力,允许他们参政议政,参与各级政府的选举,因此,从独立之日起,美国就一直比较强调民众公民意识的培养,使美国人自幼开始认识自己作为一个美国公民的义务和权利,逐渐产生主人翁意识,成为政府所需的合格公民,为美国民主政体的稳固、健康演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文化支撑,从而确保美国政治体制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一、合格的美国公民有何标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美国的合格公民,在美国宪法和相关的法规中均有详细的诠释。“尊重、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与正义”等核心价值观是美国公民的基本素质。美国有关合格公民的具体标准可从中小学的“公民学课”的目标中获得启示,美国的“公民学课”的具体目标包括:
(1)熟悉“民主社会”的有关准则,如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人(包括总统)和任何组织(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宪法。
(2)学会自律。既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也做自己不愿做但社会要求自己做正当的事情。
(3)恪守信用。
(4)诚实。即在生活的一切方面,都要敢说真话,即使说真话损害了自己也在所不惜。
(5)实现最佳自我。即敢于抵制群体的不正当压力,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不当之事,即使孤立无援亦是如此。
(6)利己但不损人。运用适当的手段追求个体或群体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尊重他人的各种权力。
(7)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做错了事敢于说“对不起,我错了。”
(8)懂得获取胜利是重要的,但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9)在人际交往中对人谦恭有礼貌,包括有礼貌地听人讲话。
(10)尊重而不歧视他人,包括不歧视任何年龄、任何种族和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就像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一样。
(11)知道任何一个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她)的存在常常会影响到他人甚至社会,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12)成熟、大度,能够在逆境中正确调控自我。
(13)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做到认真、负责。
(14)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包括尊重学校财产权、企业财产权、政府财产权及每一位个人的财产权。
(15)遵守法律,除非法律与宗教信仰或与普遍公认的道德准则相矛盾。如果在后一种情况下不服从,也应采用非暴力的手段,还必须接受法律规定的各种处罚。
(16)尊重民主社会的各种自由,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即使是自己厌恶的言论、不喜欢的团体或鄙视的个人言行也应尊重。
(17)养成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习惯,戒除各种有损于身体健康的嗜好。
(18)没有过早的性体验,培养与家庭生活准则完全一致的性态度。①张伟平:“美国中小学的公民学教育”,《外国教育研究》,1990第1期。
二、于细微处见分别培养孩子养成社会公认的美德和伦理规范在美国被当作是学校、家庭、教堂和社会不可推卸的共同职责。美国的私立学校历来把公民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专门的宗教课,以及相关的宗教仪式强行实施。而公立学校由于政教分离制度的影响,是不能在学校开设宗教课的,但通过开设“社会”、“公民学”、“生活教育”专门课程和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咨询与指导及必要的纪律管理等形式促进孩子的良好品德形成。家庭和社会也通过一些细小的行为影响着美国下一代。
1.两难问题的讨论老师按照柯尔柏格(1927-1887,哈佛大学教授,对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很深,首次提出道德判断发展的三个水平六阶段模型)设计的方法,组织了一次道德判断谈话。他首先对学生讲了一个“海因兹与药”的故事:
欧洲有一名妇女患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救她。那就是本镇一位药剂师新近发明的镭。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而药剂师索价还要高出成本十倍。他花了400美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己,只好哀求药剂师,请求他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这样,海因兹尝试了一切合法手段,但还是没弄到药,而他的妻子快要死了。于是他在晚上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结果,这位药剂师告到了法院。
讲完故事后,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海因兹应该借药吗?为什么?”“药剂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法官,你该如何断这个案子?”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每个都作判断,说出理由。通过讨论,每个学生都受到了鼓励,对各种观点进行了思考,从而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是美国学校经常开展的一种“道德推理”课。在美国人看来价值观念是个人的相对的,是没有定型的,他们重视学生讨论价值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经过价值澄清、道德推理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2.爱国与爱国旗教育在美国的许多学校,每间教室门口都挂着一面美国国旗,上第一节课前教师和所有同学无一例外地站立,神情严肃,面向国旗,手捂胸口,吟诵国歌歌词,然后齐唱国歌。
在美国,有关美国公民的基本行为规范的教育,一方面通过设置正式的课程如公民课、历史课等向学生进行灌输和专门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内的各种活动如班会、庆典仪式以及城市的公共建筑、纪念碑等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政治神话”和民族、国家象征,培养学生成为献身民主制度和民主理想的爱国公民,吟诵国歌歌词,齐唱国歌便是一好例证。
3.“走向法庭”,了解美国的民主社会
纽约地方法院即将审理一宗一名高中生篮球队员强暴女同学一案,杰克便带他的学生到地方法院去旁听该案件的审判过程,回来后他又组织学生根据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公民学知识以“如果我是法官,我该怎样判”为题对这一案件进行分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判断该高中篮球队员是否有罪。
类似此例的“现场训练法”是美国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方法,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向学生生硬灌输法律条文和民主政府的民主制度无助于学生民主自由态度的形成,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观察社会现象,以批评的态度讨论和分析相关的政治问题,如“如果我要竞选美国下届总统我将提出哪些施政纲领”的讨论题会促使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哪些问题,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有关现任总统的政治倾向及其他相关资料,然后提出自己“施政纲领”。也许这份“施政纲领”相当幼稚,漏洞百出,但他们在调查民情、查阅资料的同时主动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
4.“有礼貌地坚决地拒绝毒品”,一节“抵制吸毒”课①聂海清:“访问美国小学随感”,《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第5期。
一名警察(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走进一间五年级教室,简单问候之后,便对学生说:你拒绝别人要你做某事的时候,一要礼貌地给予答复,二要态度坚决。拒绝别人引诱你吸毒也是这样。接着,他举了一个例子: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很喜欢,有人向我借车,我不想借给他,那我就要找出理由,既不礼貌又态度坚决地拒绝他,使他不再好意思借。
警察又找了一名男学生扮“借车人”向他借车,于是俩人开始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借车人”说出很多借车的原因,“车主人”找出种种借口既有礼貌而又坚决地予以回绝,最后“借车人”还是没把车借到手。俩人的表演生动、逼真,引起了阵阵笑声和掌声。
然后警察把全班学生分四个小组,每组自己分配“引诱吸毒者”和“拒绝吸毒者”两个角色,人人参加表演,并安排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各组同学研究如何进行表演。最后,四个组的学生分别到前面表演,每组表演结束时,全班同学都用鼓掌和用脚有节奏地踏地板的动作和声音,来评价表演效果。
这节课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吸引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的。这节课所以效果好,是因为它的题材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又是以表演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所以很受学生欢迎。
总之,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或道德教育、品德教育等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强调层次性与渗透性、循序渐进与潜移默化。
就内容而言,中小学教育主题是培养合格公民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传授美国的一般法律常识和道德规范,教育途径主要是开设“公民”等课程。在高校,公民教育仍是重要内容,但不设置专门的公民课程,而是把有关内容融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并在层次上有所提高,目的是培养“好公民”。为此,高校的的公共基础课普遍开设有关专题,如“美国总统制”、“欧洲政治思想”、“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伟人肖像”等。另外,诸如“语言和人”、“艺术和社会”、“西方文化的三次危机-文明在受审”、“亚洲政治思想”、“男女平等理论与妇女运动”等课程。
1989年美国全国人文学科基金会又推出了“50学分核心课程”的改革方案,建议其中18学分用于讲授文化和文明,旨在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开阔其视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及责任。由于大学生毕业将直接走向社会,从事专业工作,美国高校还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诸如“新医疗革命中的道德问题”、“冲突和变革与商业道德”、“技术社会中的道德问题”等专题,着重解决学生的职业价值以及与职业有关的品德问题,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克服功利主义的影响。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同样也十分注重层次性。以中小学“公民学”课程为例,教学方法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1)考虑到中、小学生缺乏判断力,模棱两可的方法可能导致受教育者的思想混乱,为此广泛采用正面教育,如上述的“抵制吸毒”课一例;
(2)注重启发诱导,采用谈话法,联系实际,进行课堂讨论,避免正面教育变成强迫灌输,如上述“两难问题讨论”一例;
(3)为避免课堂讨论流于形成或概念游戏,还把现场教学作为一种补充方式,如上述“走向法庭”一例。高校则普遍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即使是课堂教学也具有美国特色,即融公民教育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都带有强烈的德育倾向。例如:咨询指导是美国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传统做法,具体有新生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形式,它们大多能有效地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解决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学生的品德塑造方面颇具影响。
5.别出心裁的处罚1987年1月,19岁的美国青年泰龙·维尔本因伪造母亲签名冒领美金1600元而被起诉,他因此被判了2年徒刑。考虑到他悔改态度良好,当地律师事务所建议缓期执行,法官肯尼斯·罗尔有条件地采纳了这一建议,但又附加了这样一条处罚意见:维尔本必须把吉卜林的名诗《我的妈妈》当众背诵一遍。
审判室里挤满了人,但鸦雀无声。忧郁的维尔本站在啜泣不止的母亲面前背起诗来:假如我被悬于高峻的山崖,我知道谁的爱仍会伴我飞向天涯。噢,妈妈,我的妈妈!假如我被打入地狱,身首异处,我知道谁还会不断祈祷为我祝福,噢,妈妈,我的妈妈!……罗尔法官为什么要别出心裁地采取这种背诗处罚?请听他的解释:“让年轻人知道,他的行为是多么叫母亲伤心;同时也让母亲明白:儿子已经认识了自己的过错。
这样做,可取得别的处罚所不能产生的效果。”很难想象维尔本以后还会干出类似的蠢事,也很难想象这段经历会在他的意识中完全消失。
6.“很对不起,我拿了你们的糖果”当艾姆布鲁斯·罗宾逊发现10岁的儿子大卫·罗宾逊从一家小商店拿走一块巧克力时,便让孩子将巧克力送回去,并当着其他顾客的面向店员道歉:“很对不起,我拿了你们的糖果……我保证以后再也不拿了。”店员接受了道歉,准备再把这块巧克力送给大卫,但老罗宾逊绝不同意,“他不能接受,这不是他的。”说完便将大卫和他的哥哥带回家,打了哥俩的屁股。打大卫是他偷了东西,而打他哥哥是因为他没有阻止弟弟偷东西。
“诚实、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提供的优秀品行,美国也不例外,只不过各国采取的具体教育方法不同而已。艾姆布鲁斯·罗宾逊让做错了事的儿子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想让孩子对自己有害于社会的行为感到羞愧,从而塑造他的正确道德行为。从结果来看,这种方式很合理,也很有效。
上述事件发生20年后,大卫·罗宾逊成了NBA1995年最有价值的球员、古典钢琴家、电脑奇才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其父亲《如何培养最有用的人》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被当成贼站在柜台外时的心情。父亲让我看到了自己不愿成为的哪种人,他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从那件事后,我再也不想偷了。”①[美]劳伦斯·波皮罗著,施美华译,《EQ之门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第68页。
三、现实不容乐观最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由于没有意识到或漠视道德价值观念,而在不断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这是美国社会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好像此前学校、家庭、社会在向青少年传授核心价值观念方面基本上没有效果。
有人认为,出现这一现象除了与美国学校教育本身存在一定弊端,如学校只重学术性课程、教师不利的榜样的影响以及教育方法不合适以外,家庭破裂、贫困、种族不平等,新闻媒介中暴力与性的泛滥等应负主要责任,这些现象对青少年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对于美国儿童来讲,应该成为其保护者和道德支柱的家庭本身就处在放任堕落之中,他们从来就没有一个应有的家庭,他们的周围是一个充满恐怖的场所,街道充斥暴力。”②转引自安钰峰:“美国中小学品格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外国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
美国儿童保护基金组织在1996年12月发表的报告中指出,美国现有近100万儿童无人照管甚至饱受凌辱和虐待,约有50万儿童没有亲生父母照顾,而是被人领美,近1/7的儿童缺乏健康保险。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项报告说,1995年美国青少年因毒品犯罪而被捕的人数猛增到14.7万,比1990年增加了一倍。一名美国电影工作者讲过,吸引美国青少年的电影必须具备暴力、反叛和性三个因素,就连以儿童为对象的迪坭卖座率最高的电影“狮子王”也不例外。电影“狮子王”中狮子王被杀一幕赤裸裸地将死亡呈现在儿童面前,其暴力程度令成人也感到不安。
且不说美国的电影等传播媒介和校园外的社会现实充满了暴力、性,就连学校也无处不见类似问题的存在。
1.校园暴力1993年,16岁的高中生维特与两名同学带着利刀和铁管走进教室,准备报复一个同学,但此时这个同学不在,维特将满肚子气发泄到刚刚进门的另一个同学罗伯特的身上。一阵激烈的争吵之后,俩人开始打起来,最后维特拿出利刀刺向罗伯特的要害部位,罗伯特就这样结束年轻的生命。类似这样的校园暴力案件在美国还不算太少,如“因未给学生及格分而险些遭学生枪杀”、“三
名学生围攻在枪口下的老师”、“校长辅导学生而引来杀身之祸”等经常见诸报端。下面的这些统计数据也许能说明校园暴力的严重性。
●全国教育联合会估计,全美国约有10万学生经常带枪上课,13%的校园枪杀案件发生在小学和幼儿园;●美国司法部1994年12月对加州、新泽西州、伊利诺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调查发现,20%的学生说自己有枪,12%的学生经常带枪上课。
●16.2%的高中生自称在最近1年内与人打过架,7.2%的高中生说自己在校内受到过武器恐吓。
●1998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全美国每天有30名学生受枪伤,10人死于枪下,每天有211名儿童因与毒品罪有关而被捕。
2.性在美国校园一名15岁的女学生与18岁的男朋友认识仅两个星期便发生了性关系。在得知她的男朋友同时与其他女孩上床后,这位女学生仍然与他约会如旧。她的解释是:性好像麦当劳快餐一样,她不在乎男朋友是否与其他女孩上床。
美国学生对性的态度从这一事例可见一斑。1994年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95%的青少年在17岁前已有过性行为。美国的青少年还普遍有性的苦恼,他们怕没有性经验会受到朋友的取笑,有了性经验后又担心染上爱滋病或怀孕。
如何对待青少年的性行为,在美国大致存在两种派别。以宗教人士为主的保守派主张青少年禁欲,反对没有婚姻或婚姻以外的性行为。他们对净化社会、防止色情泛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通过了法律,严格管制儿童色情刊物和色情音像产品,严惩与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由于美国私立学校多有宗教背景,所以自然以保守派占优。
而开放派则认为,性行为是青少年的一种正常的生活和心理现象,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是无法阻止的,不如诱导他们注意安全的性行为。他们建议,学校应开设性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的健康态度。但是,目前许多学校(主要是指公立学校)开设的性教育课程内容与家长心目中的性教育往往不一致,家长开始对学校的性教育产生了不满和不信任。开放派在公立学校有一定的市场。
这两大派的观点完全相背,他们的主张此消彼长,他们的争论也一直在继续。
第四篇: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
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与美国文化的关系
美国从1776建国开始,到现在仅二百多年的历史,就发展成了世界超级大国。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和科技等方面世界第一,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的人数也是居世界前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根据美国的文化根基和现代科技创新的发展而发展,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那么,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从美国建立开始,美国人的文化一步一步逐步走向成熟。殖民地时期,美国人反对英国的侵略,建立起了自己的美利坚合众国。还有美国的内战——南北战争,称得上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这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美国人因为自己的领土纠纷,还要来一次革命性的内战,解决了美国历史上历史发展的障碍。那么,我们的祖国呢?解决台湾问题,也许也会有一次历史性的战争。建国没有多少年的美国,因为自己的领土问题来一次战争,那么我们两千多年的历史,因为自己领土的纠纷,也何况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解决了台湾问题,美国等一些的发达国家也就不用来拿台湾等问题来牵制我国了。通过这件领土的事件,就说明了美国人具有卓越的眼光和智慧。
美国人的创新精神是根据美国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新精神又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美国科技实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渐渐的开始,美国的科学家吸取了英国的蒸汽技术。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大大的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使世界进入了电气时代,美国的科技实力一步一步开始上升。美国的科技创新飞跃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聚集了大量的科学家。是因为,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除珍珠港偷袭事件,美国是唯一没有在其本土直接交战的国家,在这两战期间,美国聚集了大量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其中的一员,他的相对论,就是促进了美国原子弹的爆炸成功,这就大大的增强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及军事力量。
美国具有冒险、开拓、富有创心的精神:美国人主要是从欧洲移民来的。当年(17世纪)他们来到这块新大陆的时候,美国作为国家还不存在,生活也很艰辛。这时候敢去的人都是比较有闯劲的,具有冒险精神的,这与80年代初敢去深圳的人一样,都是有一股冒险精神的人。开始,他们只占据了东部的一小部分地区,以后他们又逐步向西扩张,直到海边,这个过程也是需要冒险的。有了这些经历,美国人民的创新精神就逐渐形成了。以后他们都很重视这种冒险精神,直到现在。这种精神,是美国人民的一种行为方式了。
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有大作为。从首批英国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到美利坚合众国成立这一个半世纪里,北美险恶的自然条件,培育了美国人顽强拼博,艰苦奋斗性格。北美丰富的资源等待着开发利用,培育了美国人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北美在一定程度上曾经是一片文化真空,闯入这真空的,不是有组织的文化单位,而是一批对于传统制度已失去好感的亡命者。他们的头脑为叛逆精神所主宰,身上绝少传统思想的保守性,再说即便有,也没有发挥的土壤,因为险峻的环境迫使他们只能确立与传统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冒险精神成了美国人民的传统。他们把冒险探求新大陆看作寻求生活的机遇。这种冒险精神一直渗透到美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硝烟弥漫的商战中,美国人勇敢地开拓创新,从各个方面处处体现了这种民族冒险精神。
美国人特别强调创新精神,他们认为机会到处都有,主要在于主动发现和利用。除法律外,美国人认为一切传统和先例都是创新的障碍,他们乐于向传统和先例挑战。由于美国不象中国、印度、英国等有着悠久而灿烂的文明,所以美国人在接受新思想、新技术时很少先去考察这些东西是否符合某位专家、权威的理论,然后再引经据典加以注释和考证,以决定是否采用。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虽没有灿烂的过去,但由于具有创新精神,因而他们拥有光明的未来。所以美国人勇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勇于向已有的一切挑战,“我与专家、权威、传统平等”,这是美国人的性格。
我看过罗伯特·清崎写的《穷爸爸与富爸爸》这本小说,以及他在清华大学推销这本书的视频。他给我的感触很深:如果你要想致富,就必须学会需要有冒险的精神,没有自己去尝试,自己的体验,那么你和平常人一样都是无所作为。如果你没有失败好几次,没有倒闭过好几个公司,就不会在社会上立足。
据调查,在美国,是否有创造力是评价一个员工的重要标准。一般大公司每周都给员工4至6小时用来创新。而在普通人家,车库成了实验室,里面有各种机器设备,可用来搞发明创造。近日,欧洲商业管理学院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是全球最有创新能力的国家。
因此,通过美国的文化和创新精神,从中我们可以学到美国那种无畏无惧,敢于冒险的精神,只有冒险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我们才能得到我们学不到的东西。
姓名:孙自仲
班级:2010级艺术设计系视传1班
学号:2010020309321
第五篇:垃圾无公害处理
垃圾无公害处理
2010-9-14 11:35 【大 中 小】【我要纠错】
201人 事 考 试 教 育 网 0年7月,桂林市灵川县灵田乡北山、绍田等村队约800名村民先后到灵川县人民政府和桂林市人民政府上访,原因为村民担心生产生活环境受影响,不同意将灵川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地点设在灵川县灵田乡四联村委北山村。
2010年6月18日,灵川县印发了《关于加强灵川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处理项目建设管理的决定》,对项目的建设和处理工艺、运行管理等方面对群众作出了郑重承诺,确保群众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和落实。
2009年12月11日,广州市番禺区计划在大石镇会江村原垃圾填埋厂基础上建设日处理能力2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引起了当地群众的强烈不满。部分番禺区居民和村民前往广州市城管委和广州市政府集体信访,要求停止该项目的建设。上访者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健康等方面。这在全国公众中引发了关于如何处理城市垃圾的热议。
垃圾分类就是将垃圾在源头分类投放,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使可利用垃圾变废为宝,有效减少垃圾的产量,降低垃圾造成的污染,同时经过分类处理的垃圾也可有效降低垃圾处理难度,减少垃圾处理成本。
为了更好地处理垃圾问题准备广泛听取民意,让全区人民积极参与,举人事考试教育网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力求使决策与民意相契合,与市民进行有效沟通,完善民意表达机制。
能否将决策建立在民主、公正、透明、科学之上,让民众和专家充分参与,让商业利益充分回避,让利弊之议充分表达,能否广纳民智确保决策的科学性,求得决策与民意的契合,令决策畅行无阻,这既是对决策意识的考验,也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
垃圾填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极大浪费。我国每天产生垃圾数量巨大,其中有许多资源可以回收再利用。如果仅仅只是弃之不用,一埋了之,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是占用大量土地。随着垃圾日益增多,相应就要增加垃圾填埋场,占用了许多宝贵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
三是严重污染环境。垃圾中重金属、有机物等许多有害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尽管在垃圾填埋场采取了防渗措施,但垃圾渗滤液仍然会对地下水源造成严重污染,极大地影响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是垃圾填埋方式处理费用较高。一般来说,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300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