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记》的价值意义

时间:2019-05-13 07:3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史记》的价值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史记》的价值意义》。

第一篇:浅谈《史记》的价值意义

浅谈《史记》的价值意义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激励自己,才有了《史记》的横空出世。在刑不上士大夫的西汉时期,士人被处以宫刑乃奇耻大辱,生不如此,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之遗愿,忍辱负重,终究苦心人、天不负,完成了《史记》的宏伟篇章。近人梁启超赞其为“千古之绝作”,鲁迅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见《史记》的巨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史记》,又称《太史公》传,创造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三千年的通史,把历史撰述从一个狭小的天地引向了广阔无垠的大千世界。《史记》内容系统而丰富,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计130篇,52万多字,无论从内容和分量上看,都是我国第一部空前未有的纪传体通史巨著。

《史记》,正如司马迁自己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一部至真至美的文学著作。虽然文中带有司马迁个人的主观臆断,但司马迁乃至情至性之人,绝非世俗谄媚之属,不虚美,不隐恶。因此其文章体现的是一种真善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史记》以创造社会文明的主体——人为中心记载历史,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进程。中华文明是在中华民族为了生存、发展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文明成果则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特别是众多杰出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晶。因此,对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的记载,是纪录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不可或缺的内容。《史记》所创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其五种体例,本纪、世家、列传基本是人物的专篇,而表与书也反映了大量人物的事迹和活动。而且《史记》所写人物涉及面很广,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平民、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倡优,以及农民起义领袖等,凡是活动在从黄帝到汉武帝这三千年的历史大舞台上的各种各类、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都有详细且真实地记载。这就为全方位地研究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大量具体而生动的资料,奠定了十分厚实的基础。

《史记》真实系统地记载了古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人类文明史,是从解决自身的衣、食、住、行开始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的每一项创造,都是文明进步的成果。司马迁之前虽然也有许多学者谈及经济问题,但是较为系统地记载社会经济史的专篇,则是由《史记》首创的。其中《平准书》和《货殖列传》最为典型,记载经济概况和活动最为具体详细,两者紧密联系,互为表里,从纵横两个方面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情况,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可靠资料。

《史记》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观,这是它至美的一个方面。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家庭,如何处理好民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历代统治阶级需要慎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历来史学家们需要认真考虑和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史记》之前的众多中国古代典籍中,虽然也不乏对少数民族的记载,但只不过是只言片语,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受儒家思想严重,“夷夏之辨”之说盛行。然而司马迁以其卓越的见识、宽广的胸怀,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第一次系统地记载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史记》开卷为《五帝本纪》,塑造了人文始祖黄帝统一部落、草创国家的生动形象,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中华民族不断壮大,各民族互相融合,远方殊俗日益统一,这样一条叙史红线贯穿在《史记》全书中。虽然司马迁关于各民族皆为黄帝子孙的说法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第一次打破了种别域殊的内外界限,破除了以华夏为中心的大汉族主义,视各民族为统一不可分的整体,揭示了春秋战国频繁的兼并战争,使各民族不断融合并实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趋势。司马迁提出的各民族皆为黄帝子孙的观点,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观,对形成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司马迁本着一颗至真至美的心,既不溢美,也不苛求,似一位极其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在《史记》中,我们看到的是司马迁求真务实的精神,看不到“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形而上学的做法。这也是《史记》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信史的最大原因。

总而言之,《史记》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巍峨的丰碑,具有深刻的价值意义,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院系:汉语言文学

姓名:颜潇洒

学号:20070101513

第二篇:《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的文学价值

作为位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全面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取材广泛,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深刻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同时,首创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主,又吸收了编年、记事等体裁的长处,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又有表、书相配伍,此后,纪传体成为中国古代正史编撰的规范。因此,《史记》具有较高的的史学价值。

不仅如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史记》也同样显示出它的价值。《史记》中的传记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广阔画面,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作者为人物作传,不只是一般记叙人物的事迹,而是努力写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来,为此,他总是在充分把握史料的基础上,先求得对所写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一个总体的明确的认识,再利用对史料的剪栽取舍、穿插安置,突出其主要特点,使之成为个性鲜明的典型。如《项羽本纪》紧紧抓住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气质,着重表现其勇锐剽悍、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率直重义而寡谋轻信的真朴性格。他的气盖一世、想以武力屈服天下成为霸主的特色,贯串了他一生的言行中。

为了使人物形象突出,司马迁采用了多种艺术方法和手段:

(1)注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和典型事例,显示出人物的主要特点。如《项羽本纪》中的项羽,作者就是抓住了他一生中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三件事——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来写,突出了他的悲剧性性格。

(2)注意选择矛盾冲突尖锐的场面,让人物在斗争中和彼此映衬中展示鲜明的个性。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展现出众多人物的不同性格。项伯、张良、范增、樊哙等,无不神态毕现,呼之欲出。

(3)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只有项羽,才会在沛公试探时一语道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也只有霸王,才会在临死时喊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正因为如此,《史记》塑造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于历史舞台的人物形象,雕塑感极强,使人几乎有一种可以用手指触摸的感觉。另外,在叙事上,《史记》波澜起伏,情节曲折,故事性和戏剧性很强。同时,《史记》的语言气势磅礴,精炼流畅,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

正因为如此,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仅对其史学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且对其文学价值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第三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当前,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大都重视常规管理和质量管理。相比较而言,对教学信息,尤其是来自社会与用人单位的信息则重视的不够。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建立起包括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状况、社会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在内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借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这一系统建立与应用的意义在于完善教学管理系统,使教学信息反馈多元化、社会化,拉近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单位的距离。

课题的研究意义:

教学信息反馈是指通过多方面渠道了解掌握可靠的教学信息。这种反馈不仅来自于学生对教师,同时也来自于教师对教学管理、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反馈。我们常常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听课、师生座谈、设立教学信箱等收集这些信息。教学信息反馈的特点是随机性、简约性和范例性。教学信息反馈的随机性是指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认真、耐心对待这些随机发生的事情,思维要周密,要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解决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简约性是必需的,教学信息越冗长越会影响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提出著名的“经济原则”:一个人了解某种情况所需的信息项目越多,他处理那些信息所需采用的步骤也越多,因而越不经济。教学信息反馈常常以现实中的范例呈现,这种范例性的教学信息体现了信息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解决好每个范例,也就解决好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信息反馈的原则是及时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性是指捕捉最新的教学信息并及时处理,保证高速度、高效率地控制教学全过程。所谓可靠的教学信息反馈就是指确实反映教学实际情况的反馈信息,为师生、信息员、教学管理者所接受。全面性是指全方位、多渠道地收集信息,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不放过不易察觉的信息,全面了解教学的实际情况。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基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作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反馈又是控制论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的。通俗他说,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反馈系统就是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把信息库的信息分类发送出去,得到预定的效果,改进原状态的一个系统。从反馈系统理论出发来考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该系统中的控制过程在本质上与其他系统是一样的,都是通过信息反馈来揭示成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纠正措施,使系统稳定在预定的目标状态上的。对独立学院而言,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就是建立教学信息库,把教学信息库的各项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制定出最佳的教学管理评价指标,然后用收集来的教学信息与之比较,发现偏差,重新调整、改进,再收集信息到信息库,使信息库的各项数据达到教学标准。当然,这些改进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院各方面的管理。此前,我院作为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中信息反馈环节是比较弱的,原因在于反馈系统有欠缺、反馈有障碍。没有反馈,教学管理也就无法改进,所以在监控体系中必须要有反馈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揭示教学管理活动中不足之处,促进质量监控体系的调节和改革,直至达到优化的状态。

课题研究价值

教学质量的调查分析可以为信息反馈系统提供条件 当前,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独立学院,其教学管理上存在对内部教学信息不够重视,即内部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次调研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特点,建立起包括试卷、考试分析;教学督导检查分析;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分析;教学质量检查的数据分析在内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对策,借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这一系统建立与应用的意义在于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建立和健全并有效运行信息反馈机制,探讨完善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内部保障的策略,使教学信息反馈多元化、社会化,拉近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企业单位之间的距离。

本次针对内部教学质量的调研,主要从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入手,对目前教学常规的管理状况进行总结,分别从学生考试考核的成绩、教学督导检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教学质量检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从①师资情况②课堂听课状况③教学优秀奖成绩分析④试卷分析⑤考试成绩分析等五方面进行统计。

(一)在日常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先后制定并逐步规范了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调课申请表》、《教师停课申请表》、《教师听课纪录》、《学生评教统计表》、《关于教案撰写的意见》(试行稿)、《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若干规定》、《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实施办法》、《学院督导工作办法(暂行)》、《关于加强期中教学质量检查的若干规定》等,使得教学信息反馈得以量化,能够更好反映教学质量状况。

(二)使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扎实、到位。如,关于教学文件的检查(1.教案2.毕业论文);关于课堂教学状况的评定与调查。宏观上以 “校本教研”为标准,从学科教学计划制定到备课、上课、评价、反馈进行教学全程管理;做到了学科教学评价过程化、全面化、多样化,反馈、调整及时化。微观上从学科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全面、突出重点、具体可行、体现创新并认真落实角度进行分析;所进行的教学分析、辅导切中学校教学实际;干部深人课堂、深人教研组,指导教学措施;组织的研究课、示范课、评优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地将教学检查与学科竞赛结合,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对检测和学生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了总结、反馈,并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独立学院由于创办的时间不长,加之受传统教学管理思想与母体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信息反馈、尤其是来自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重视的不够,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建立起包括社会与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在内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借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

从本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出发,按照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利用定量调查、问卷调查、座谈调查、个案分析、统计分析、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开展本次调研工作。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统计与分析,得出相对明确的调研结论。

(一)把我院毕业生就业单位、校企合作单位按类型、按比例进行分层抽样。其中党政机关2家、科研单位8家、学校9家、金融单位4家、国有企业32家、三资企业8家、民营企业36家、军队武警3家,合计102家。

(二)按照进度计划,我们对102家单位进行了相关调查与信息收集工作。①定量调查:确定调查表格模板、确定取样单位及其代表性、确定质量要求、进行相关信息采集;②问卷调查:确定问卷调查模板进行相关信息采集;③座谈调查:确定座谈提纲、确定取样单位、座谈人员类型及数量、进行相关信息采集;④个案调查:确定个案调查对象及其代表性、确定个案调查提纲、进行现场调查;⑤信息收集:进行分析资料查新、确定资料收集要目、确定资料收集方法、进行相关资料收集。

第四篇: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具有高度的文学成就。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史记》写人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广泛。《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大都有鲜明的特征,如李斯自私、刘邦隆准、项羽重瞳、李广善射、扁鹊擅医、邓通爱钱、信陵君好客、石奋恭谨、韩信能忍、王温舒残酷等等,他还常常抓住一个人物的几个特征,甚至不避人物特征的缺陷,如周昌口吃、张良瘦弱等。在诸多人物特征中,他最注重的是性格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及传记选材大都是围绕性格特征精心进行的。为此,他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此外,为表现人物性格,他在选材、安排上还十分注意互见法的运用,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其次,《史记》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划人物。前者如“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东廷辩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描写,都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后者如《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对其他人物包括诸侯王及主要将领,并没有形诸笔端,但通过被写实人物的语言行动,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他们的存在。

此外,《史记》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如《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迎侯生的经过,便突出地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表现人物性格。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的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如《赵世家》中程婴、公孙杵臼,为保护赵氏孤儿与权奸屠岸贾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斗争。在二人看来,为了争取善与正义的最后胜利,惨烈的死是不在话下的。不过,司马迁所写的悲剧事件,不一定都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如蔺相如为维护赵国尊严,与强秦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慷慨陈词,大义凛然,迫使秦王却步,结果并不是死,但斗争场面极为悲壮。另有一些悲壮事件与场面的描写,则是以其历史教训发人深思,如项羽英名盖世,心如铁石,坑降卒、灭秦族、杀义帝,都未曾掉过半滴泪,而垓下被围,与虞姬生离死别,竟呜咽悲歌,若不胜情。作者用这一场面生动宣告了光靠武力经营天下是不行的。

《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所写的淳于髡、优孟、优旃等滑稽人物都属此类,他们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不过,司马迁的诙谐幽默还不止于此,在其他人物的传记里,他也注意这类表现。或借以讽刺人物的虚伪荒唐,如《高祖本纪》写高祖父拥篲迎候刘邦的一幕滑稽剧;或借以表现人物的幽默性格,如《司马相如列传》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风流韵事的描写等等。

3、浓郁的抒情性。鲁迅先生曾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其中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史记》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人品、遭遇与写作心情,都与屈原相近,他著名的发愤著书说也是直接从屈原等先贤那里体会到的。屈原的高尚人格和其《离骚》讽兴当世的力量、爱奇的审美观、浓郁的抒情性也为他所继承发扬,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魏公子列传》是一首充满崇敬之情的赞美诗……可以说,整部《史记》就是一部形象与情感有机结合的长篇史诗。不惟记叙中有浓郁的感情,各篇论赞的议论中,作者也大都以唱叹出之,或愤激,或同情,或赞许,抒情味极浓,历来为人钟爱。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史记》体大思精、包罗宏富,在130篇中,司马迁充分发挥其组织能力,将纵横数千里、上下三千年的历史风云尽收眼底,举重若轻、条贯有序地再现了出来,并对前代各种学术流派给予历史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一家之言”,表现出广阔的胸襟和卓然不凡的史胆、史才、史识和史德。(2)内容奇伟,惊心动魄。《史记》中的历史人物大都有不同寻常的气质、轰轰烈烈的事业和瑰异的操行,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国君或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或忍辱复仇如越王勾践;大臣或犯颜直谏、倔强刚毅如伍子胥,或功高盖世、蒙冤千古如韩信。男子蹈义而行,甘赴鼎镬,如纪信、郦生;女子见义勇为,不畏风险,如皦女、如姬。言大则侯生七十犹献奇计,一心报国;言幼则甘罗十二挟策说赵,立取五城。……这些人物以自己的生命之弦,演奏出一支支威武雄壮、豪迈悲凉、惊天地、动鬼神的乐曲。书中的历史事件也大都紧张、热烈、粗犷,读来令人心惊目骇。(3)气势凌厉,一泻千里。司马迁志高才雄,能站在时代高度,俯仰古今,故其文章自有一种居高临下、汹涌磅礴的气势。而于纵横不羁中,又有一定的法度可寻,爱用排比、夸张和重字迭句便是其中较明显者。

5、结构和语言。《史记》很重视结构,总体上它是五体结构,气魄宏伟。其中最突出的是人物传记的结构艺术,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明作者自己的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如《佞幸列传》以议论开头,提起全篇。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

另外,《史记》在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张丞相列传》)、毛遂自荐之语(《平原君虞卿列传》)。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陈涉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项羽说:“彼(指秦始皇)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刘邦言:“嗟夫!大丈夫当此也!”(《高祖本纪》)陈胜出身佣耕,他的话表现了他希望改变地位的愿望和坚定信心;项羽出自贵族,才气过人,故出言大胆而干脆,根本没把秦始皇放在眼里;刘邦为无赖之徒,贪图享受,因而他的话则表现了他对秦始皇奢侈豪华生活和帝王威势的垂涎羡慕。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往往只用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能够渲染出场面的气氛或展现出人物的情态、心理,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更富于表现力。如以谚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歌颂李广的正直和受士卒的爱戴。

由于《史记》突出的艺术成就,所以深受后代文士喜爱,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以前,统治者视之为“谤书”,影响不够深广。从唐代开始,其影响越来越大。唐、宋、明、清的古文家都奉为典范。我国古代小说在纪传体格局、富于传奇色彩、塑造性格复杂的人物、历史演义题材及熔史才、诗笔、议论于一炉等方面,都继承了《史记》的有关文学表现因子。《史记》大胆揭露现实的精神、悲壮奇瑰的历史题材、精彩的场面描写、个性化的语言等,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古典诗歌在“实录”精神、题材、寄兴深远方面,也受到《史记》的很大影响。因而,《史记》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学,要特别重视的名著。

四、《史记》的文学成就

《史记》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

(一)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以《项羽本纪》为例,对这样一个骤起骤灭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主要抓住他生平中三件大事来写: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钜鹿之战写他在起义军处于劣势的危急时刻,破釜沉舟,渡河救赵,击破了乘胜前来的秦军主力,表现他叱咤风云、勇冠三军的英雄气概。鸿门宴写他在急欲“击破沛公军”时,轻信刘邦和解的言词改变初衷,以至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表现了他的坦率重义和少于谋略。垓下之围写他被刘邦重重围困时,慷慨别姬,冲杀突围,不肯东渡,白刎乌江,既表现了英雄气概,也反映了他自矜功伐、至死不悟的错误思想。以这三个重大事件组成项羽传,就生动地表现了这一英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也深刻地显示出他一生成败的内在因素。《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抓住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将相交欢三件大事来写,突出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和以国事为重不念私仇的高贵品质。《李将军列传》也只着重写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的三次战斗,以突出他英勇善战的英雄本色。

2、注意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未来。《史记》于人物写大事,有时也写生活小事,因为这有助于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个性更鲜明。有些小事还往往使人见微知著,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如《陈涉世家》开头写陈涉佣耕垄上时与伙伴们的一场对话,既表现了他有大志,也表现出他很自负,轻蔑别人,以至后来起义为王时竟把旧时伙伴也杀了。这些小事的描写,刻划了人物的思想性格,也预示出性格发展的方向。其他如《项羽本纪》开头写项羽少年时奇异不凡的言行,《陈丞相世家》写陈平在乡里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平均的故事,《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所食不同而发的感叹等,这些小事的描写,都有同样意义,他们日后的作为都是早年这种表现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互见法”。这就是把某一历史人物的一些事迹,在本传中省略,而写入其他人物传记中去。运用这种方法,有时是为了避免重复,或为了避免遭祸,但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突出人物某一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主要是要突出项羽喑曙叱咤、气盖一世的英雄形象,因此便把他许多个人的缺点和政治上军事上的错误,放在《淮阴侯列传》中去写,这就不至于损害他的英雄性格。《魏公子列传》主要写一个能够礼贤下士的贵公子形象,因此就集中写信陵君如何“自迎夷门侯生”等故事,而把他因为畏秦而不肯收留亡命的虞卿和魏齐的故事,放到《范睢蔡泽列传》中去写,这也是为了不至于损害信陵君的形象。这是司马迁写人物传记普遍采用的方法。

(二)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细致入微的描述。司马迁写人物传记,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慨地叙述,对要写的主要事件往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魏公子列传》写信陵君迎侯生的一段,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作者先写侯生毫不谦让地“直上载公子上坐”而“公子执辔愈恭”,以及侯生“故久立与其客语”而“公子颜色愈和”。接着又写“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以至“市人”、“从骑”、“宾客”对公子行为都感到惊异。作者通过这些具体描写,就把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紧张斗争场面的描写。司马迁善于通过紧张场面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项羽本纪》中“鸿门宴”的描写。在惊心动魄的鸿门宴上,刘、项双方明争暗斗,剑拔弩张。宴会开始后,有范增举块、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等情节,气氛十分紧张。鸿门宴从曹无伤告密开始,到刘邦不辞而别为止,矛盾迭起,险象环生。作者就是通过对那些矛盾斗争的描写,揭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刘邦机敏精细狡诈,项羽坦率轻敌无谋。其他如范增、张良、樊哙、项伯,等人的性格,也都在这场斗争中有所表现。

(三)在运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1、善于运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史记》里的人物语言,无论独白、对话都充分个性化。以刘邦和项羽见巡游的秦始皇时所说的话为例,项羽见秦始皇时说:“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本纪》)话的意思一样,都想登上帝王的宝座,但语气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张丞相列传》中,作者写周昌反对刘邦废太子时的对话:“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期期”是口吃的象声词,这段话把周昌又急又怒,越急越口吃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史记》的叙述语言,简洁、精炼,极富表现力。它往往用极少的语言表现极丰富的内容,并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情态、心理。以《项羽本纪》为例,作者写钜鹿之战,从“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开始,到“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为止,总共不过二百字。但却把这场大战中楚军义无反顾的决心,英勇作战的情形,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项羽使诸侯慑伏的声威,全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非常简炼,并富有形象性和表现力。类似这样的例子,在《史记》的人物传记中,不胜枚举。

《史记》在叙事中还往往引用民谣和谚语,使语言更加丰富多采,也更富有表现力。

一看答案給了好多,我發現要想得分就要按照老師給的講義做答案,不過兼容並包也未必吃虧。自己組織一下答案,我就不再找了。要睡覺啦。。

第五篇:试论《史记》传记文学的当代价值

试论《史记》传记文学的当代价值

摘要:《史记》作为文学巨著存在于历史上,有着无可比拟的高度,一方面展示了一部辉煌的中国通史,一方面凝聚了司马迁对史学和历史的深刻的理解与认识。2000多年来,赞叹它、研究它的人不绝于时,它的独特证明了它巨大的魅力和不朽的地位。即使在当代,它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价值。

关键字:史记,传记文学,价值,司马迁所做的《太史公书》--后人称作《史记》,这样一部宏伟的历史著作所展示的历史长卷,不同时代的人都会有他那个时代的思想范围内的一些认识,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人也会有属于他那个领域或视角范围内的一些认识,这是一部说不尽的“史家之绝唱”。所以,在太史公的深邃的思想领域中,必有一些最根本的、对不同时代的不同的人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观念及价值。

首先,《史记》作为传记文学的代表,对于人们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略古详今,“其言秦,汉详矣”。全面的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许多重大斗争,表现了处于这个历史潮流中的各种代表人物的历史动态,语言精神,思想折射,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时代记录。

他写道:“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帝王者各殊礼而异务,要以成功为统纪,岂可绲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这几句话是非常深刻、非常重要的。第一,他指出现实中的人们之所以要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是把历史作为现实的一面镜子来看待,加以对照,作为借鉴,既不是把历史与现实等同起来,也不是要现实去模仿历史,二者是不应当混同的。这是明确地指出了古今的联系和区别:因有联系,故可“自镜”;因有区别,故“未必尽同”。第二,他指出了以往帝王“各殊礼而异务”,他们的制度、政策往往是不同的,但都是要达到治理国家的根本目的。可见“自镜”决不是混同古今。这两点,很辩证地阐明了“居今之世”何以要“志古之道”。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迁不仅是在人物描写方面有着自己的方式,同时也告诉我们一定的认识历史的方法。太史公 司马迁的《史记》一书,留给后人许多启示;这些启示大多同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结合在一起,这是《史记》之所以受到后人传诵、崇敬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成为我们研究历史,了解历史的一种手段。例如:他从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考察中,得到了“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的认识(《史记·货殖列传》序)这是把耕种、开采、加工、交换,以及交换中的贵贱变化等人们的分工及相互关系,视为符合于“道”的自然现象。对于这种认识,虽然具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是对于要研究的古代经济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梁启超也说:“后世诸史之列传,多借史以传人;《史记》列传,惟借人以明史。故与社会无大关系之人,并不限于政治方面,凡与社会各部分有关系之事业,皆有传为之代表。以行文而论,每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因而,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它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是具有了文明的传承性的不朽之作。

其次,《史记》作为纪传体文学的开端,标志着纪传体文学这种文体的确立。纪传体是以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做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有的和小说接近。上古神话及《诗经》中就有了纪传体文学的萌芽,经过由铜器铭文、《尚书》到《左传》、《战国策》的发展,纪传体文学逐渐形成。司马迁著成《史记》标志着纪传体文学的正式确立。司马迁写《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的一家之言不仅在史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卓越,在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更高,有着更深刻的思想指导,纪传体的创立是对于历史的认识在史学体例上的凝结,传记文学的产生是着重审美趣味推动历史框架内叙事文学因素发展的结果,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都趋向于社会生活的主体——人。通过类似于故事的传记来深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人物的对话去表现其独特思想、性格、心理、神态和身份。比方说,同样是观看秦始皇出巡,对于项羽来说,司马迁用“彼可取而代也”,把项羽没落贵族的神态,及秦末六国后裔伺机而起的心理都充分体现出来,对刘邦来说,则用“嗟乎,大丈夫当与此也”把刘邦身上的所代表的平民想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跃然于纸上,所有语言为突出人物特征服务。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他们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普鲁塔克大约生于公元46年,死于公元120年,著有《列传》(今本译作《希腊罗马名人传》)50篇,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如果我们把普鲁塔克放到中国古代史来比较一下,可以发现,普鲁塔克比司马迁晚生191年。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几乎两个世纪。他开创的以描写人物为主的纪传体,比《春秋》,《左传》那种编年体,更能表现历史活动的面貌,因此被后世正史所沿用。所谓的正史“就是以人为主的历史”,这种纪传体对后世传记文学的发展乃至当今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国家刚从文化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人民的思想在从歌颂新生活、抒发内心感受、探求理想生活的诗歌、散文、小说里走到今天,开始关注现实,关注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人的生存状态,由感性走向理性,传记文学正是现实生活和理性思想结合而生的产物。

最后,传记文学所表现的平民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史记》为例,作品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并没摆脱英雄史观,但司马迁尊重历史事实,富于求实精神,有些方面突破了封建正统观念,具有民主性和人民性。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描写了一系列历史人物,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生动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表现出作者的平民立场。司马迁不仅大胆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而且也热情地描写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起义反抗。在《酷吏列传》中作者叙述广大人民的反抗形势说:“自温舒等以恶为治,而郡守、都尉、诸侯二千石欲为治者,其治大抵尽放温舒。而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盗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也。”这些反抗虽为统治者所镇压,但并没有被消灭,不久又“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奈何”。从这些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是同情人民的起义反抗的,他承认“官逼民反”的合理性。《史记》的人民性、战斗性,还表现在记载那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肯收的下层人物,并能从被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观点出发,分别给他们以一定的评价。在当代,这种平民思想也是作为历史研究的重点,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来展现最基本的生活面貌。传记文学,之所以具有存在与发展的广泛社会意义和备受青睐、经久不衰的强烈审美价值,正是因为它不仅要求作品扎实记录客观真实的社会人生履历和人物心路历程,更在于它具有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塑造人物个性与复活过去时代及其典型生活场景的志史与造美功能。在于它不仅仅是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生活中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什么,更在于同时富有诗意地概括勾勒出宏阔的时代背景,呈现出活动于其间的个性鲜明、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揭示新鲜深刻、常人难以抵达的精神境地,创造既恰如其分又高于现实的美好意境。

《史记》的传统告诉我们,以文学传记的形式记录历史,是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体现,通过别人的成功途径和生活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帮助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才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当代,新闻是我们关注社会、人群和自己生存状态的重要途径,而当代传记文学更是新闻基础上对某名人或某群体相对全面的展示,其实质上是一篇拉长了的新闻报道或者广告词,作为商业宣传的载体和资本运作的一个环节,传记文学已经成为团体和个人谋求发展和争夺利益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物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下载浅谈《史记》的价值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史记》的价值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

    做好行政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做好行政管理的价值和意义 行政管理工作在公司内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从事行政工作并不难,但把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琐事”做好、做到位,却是一门艺术,需要花点时间、用点心思,下......

    “119”消防宣传日的价值和意义

    “119”消防宣传日的价值和意义一年一度的“119”消防宣传日即将到来,这是消防部队的“节日”,更是开展消防宣传教育的纪念日。1992年,公安部为了增强全国人民的消防安全防患意......

    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范文模版)

    翻转课堂:未来课堂模式的大变革 作者:新英才教育研究中心 时间:2014-3-17 15:55:00 点击数:570 http://www.xiexiebang.comki.net/magazine/Article/ZDJB201303019.htm 传统教育......

    人生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和生命是两个概念,相互关联,但有本质的不同。 人生是生命在人间旅行的一个片断,人生是短暂的,而生命是久长的。人生是生命长河里展现的一个生命段落......

    论人生的价值及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1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 信念 探析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确 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

    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模版)

    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杨友军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那都是唯一的,所以我们应该要珍惜我们的生命,但生命不是以其长短来衡量价值的,那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在这样......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灿烂多姿,在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傲视群雄的姿态。当今国内外,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和其......